保險業計算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之範圍及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張士傑所指導 許祐瑄的 國外投資與匯率避險對於人壽保險公司履約能力之分析 (2020),提出保險業計算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之範圍及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風險保費、國外投資、匯率避險、波動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張士傑所指導 張美娜的 從資金運用面探討中華郵政之風險管理 (2012),提出因為有 風險胃納、資本適足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保險業計算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之範圍及計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保險業計算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之範圍及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外投資與匯率避險對於人壽保險公司履約能力之分析

為了解決保險業計算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之範圍及計算的問題,作者許祐瑄 這樣論述:

台灣壽險業資產快速累積下,受限國內固定收益市場規模小、利率持續下降,加上國外投資上限不斷放寬,使壽險公司紛紛轉往國外投資,以追求更高收益,整體壽險業於2018年國外投資比例高達68.65%,創下歷史新高。近期新冠肺炎擴大,在全球低利率環境、台幣升值下,壽險業面臨莫大的匯率、利率風險。故本文研究安定基金的風險保費,以衡量保險公司的違約風險所得出,在此考量匯率、利率風險因子,並加入匯率避險工具,以及匯率、利率相關性,分析各因子對風險保費的影響,詳細釐清:(1)國外投資上限對風險保費影響;(2)利率、匯率與風險保費關係;(3)避險比例對風險保費的關聯性。研究結果顯示:(1)若國外投資上限放寬,隨國

外投資比例增加,受匯率、利率波動影響下,使保費增加;(2)匯率、國外利率波動度增加,使保費增加,且國外利率風險大於國內利率風險;此外,三者間相關係數增加,亦使保費增加。(3)匯率避險效果顯著降低匯率風險與利率風險。因此,建議國外投資比重、匯率與利率、匯率避險等因子應納入安定基金風險保費的計算,以確保壽險公司之履約能力。

從資金運用面探討中華郵政之風險管理

為了解決保險業計算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之範圍及計算的問題,作者張美娜 這樣論述:

中華郵政自清末(西元一八九六年)開辦以來,已走過百年歷史,自政府於民國三十八年播遷來臺以後,郵政在全臺城市及鄉村普設郵局、開闢郵路,對於國民儲蓄、投保以及郵件之交寄均極具貢獻。在這一百多年間經營郵務、儲匯及簡易人壽保險三大業務,相互依存,結合成一個生命共同體,繼續朝永續經營而努力,為社會大眾提供更高品質、更安全可靠的郵政服務。時空、環境不斷在改變,郵政自無法置身事外,如何將經營上面臨的危機轉化成為契機,為郵政應有之作為;回顧由2007年下半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引爆而擴大成為全球金融海嘯,重創各國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係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全球所面臨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經濟的衰退肇因於金融危機

,而金融危機反映的正是資產價格的大起大落。鑒於郵政資金主要之運用在於金融資產的投資,隨著資金日益龐大,暴露在市場、信用等投資上的風險亦與日俱增,故與資金運用相關之風險管理機制在郵政未來的發展上愈顯其重要性。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經參酌中華郵政及國內有關金融風險管理相關論著資料加以整理,就中華郵政面臨之經營環境探討,亦參酌金管會98.12.31通過之「保險業風險管理實務守則」,加以分析並選擇,謀求未來中華郵政風險管理制度之最佳組合。中華郵政是由政府獨資經營之公共服務性事業,依據「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第二條規定,中華郵政公司本企業化經營原則,以提供普遍、公平、合理之郵政服務,促進郵政事業健全

發展,增益全體國民福祉為目的。郵政經營攸關全體國民福祉,體制應維持國營,轉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擴大其服務效能及業務範圍,爭取較大的自主空間。尤其是儲匯業務之發展迅速,使得郵政在全國金融體系存款市場中居於龍頭地位,未來郵政之突破,資金運用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期勉中華郵政逐步建置資金運用之風險管理機制,為公司、儲戶與保戶及員工創造三贏的局面,成為最佳的服務業與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