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地可以幹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道路用地可以幹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財團法人李登輝基金會寫的 生命之旅:李前總統2012~2015台灣深度訪察實錄暨言論集 和JohndeGraaf的 富流感:工作超時、壓力破表、猛划手機、不買會焦慮,21世紀最恐怖的社會傳染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名詞解釋】道路用地 - 淡水三芝在地通也說明:*依地方習慣,任他人入其未設圍障之田地、牧場、山林刈取雜草,採取枯枝枯幹,或採集野生物,或放牧牲畜者。 【最近報導】 既成道路土地標購正式上路 行政院於92年11月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允晨文化 和三采所出版 。

最後網站買房夠專業嗎? 最容易忽略的細節是這個… | 好房網News則補充:... 行水區、道路用地等各種分區,已經成為現代人耳熟能詳的不動產常識, ... 費),就可以精準掌握建物的隔局、尺寸、每個房間的法定用途,這樣就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道路用地可以幹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生命之旅:李前總統2012~2015台灣深度訪察實錄暨言論集

為了解決道路用地可以幹嘛的問題,作者財團法人李登輝基金會 這樣論述:

名人推薦   李登輝先生九秩人瑞,月日需醫事保健,身攜多枝「心管支架」,乃於二○一二年至二○一三年作環島國生命之旅,是懷昔日艱苦建設現況,也是親近同心同胞致意與期盼,本書記載政治哲人登揮先生其擁抱大地的心靈形而上之旅。——李喬     李前總統思考的是台灣整體的發展:「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往哪裡去?」企圖尋找台灣新生命與新契機,我認為這是李登輝的「生命之旅」。本書充滿著哲人登揮先生對台灣的疼惜與願景。——陳菊     這是一本李先生晚年最珍貴的紀念冊。他是當代難得誠實自然的哲人政治家。——民主視野總編輯許龍俊     李先生如日的溫暖、如山的厚重,年復一年,在他身旁久久不願離去。而李先生呢,倚著

台灣這片土地,癡癡的愛,一日日、一年年、一輩子,最後,還是想再深深地凝望著,將她永恆地印在心底,這開始了晚年的生命之旅。本書讓人深刻體會不同的生命視野。——總策劃王燕軍     晚年可以說是以生命完成了艱困的台灣深度探察,他是國醫,走這一圈是為台灣把脈。一生憂國憂民,真實體現了馬偕精神「寧願燒盡,不願銹壞」。本書除記錄李先生行腳台灣所思所感外並蒐錄其近年來關注於政治、人權、信仰、人道關懷、農經、產業、教育等各層面所發表的言論,是登輝先生晚年完整厚實的記行。——總編輯朱孟庠 序一 尋找台灣新生命與新契機 ◎李登輝 序二 煦日銜山不遽去 ◎王燕軍   第一部 意義-生命之旅之側

寫 這個人,這趟旅程 他的生命之旅,我的人生啟發 ◎王思捷 永恆的傳道身影 ◎陳文信 用腳愛台-李登輝的執著與意志力 ◎鄒麗泳 與民眾互動真情流露, 憶八田與一哽咽感念 ◎徐子晴 我向總統學到的第一課 ◎徐子晴 跟著「總統」看歷史 ◎陳佳雯 阿公嘴角的微笑,親切真摯 ◎陳怡秀 老李的牛奶 ◎蘇芳禾 身體力行,活到老學到老 ◎洪欣慈 不老的民主鬥士 ◎邱議瑩 老當益壯,下鄉環島展現過人意志力 ◎周佩虹 體察民意,與時俱進 ◎蔡煌瑯 永遠戰鬥,生涯現役 ◎佐佐木宏 值得追憶的美好年代 ◎鄭閔聲   發現台灣新生命 土地與人民 ◎郭昆文 跨越藩籬,真正的政治家 ◎蘇龍麒   第二部 紀實-生命之旅

探訪紀錄 屏東高雄2012.4.18.~20 台南嘉義2012.5.16.~18 雲林2012.6.19~20 雲林彰化2012.7.31~8.2 南投. 台中2012.9.11~13 苗栗 2012.10.31~11.1 新竹 2013.4.10~11 桃園 2013.5.17 台東2013.6.18~20 花蓮宜蘭2013.10.23~25 環島生命之旅-媒體座談會2013.10.25   第三部 領航-台灣從政者的標竿 疼惜土地及農民 ◎屏東縣長 曹啟鴻 以人民為中心,重視地方發展 ◎高雄市長 陳菊 視民如親,民胞物與 ◎台南市長 賴清德 以愛和正義走向民主未來 ◎ 嘉義市長 黃敏惠 跨

越世代的傳承 ◎嘉義縣長 張花冠 一位始終心繫台灣的長者 ◎雲林縣長 蘇治芬 老成謀國之衷溢於言表 ◎彰化縣長 卓伯源 民主哲人 ◎苗栗縣長 劉政鴻   第四部 體現-深度的人文關懷 人權、民主、政治 一國兩區是民主反動 ◎李登輝 見證台灣民主 ◎李登輝 建立台灣主體性之道 / 脫古改新 ◎李登輝 人權至上,永遠的台灣總統 ◎李欣芳 幾十年的秘密都被你挖出來了 ◎林朝億 大時代政治受難者的無奈 ◎林修卉 民之所欲,長在我心 ◎曾盈瑜 格局開闊的政治家與哲學家 ◎柯建銘   信仰、醫療及弱勢族群等人道關懷 神愛世人,醫療無國界 ◎李登輝 我是不是我的我 — 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的我 ◎李登輝 聖

經中母親的故事 ◎李登輝 信仰的意義 ◎李登輝 「睡不著的一晚」— 信仰對領導者的重要 ◎李登輝 關懷弱勢者的社會良心 ◎李登輝 當以基督的心為心 ◎李登輝 李前總統的牽掛 ◎陳佳雯   產業 全球化虛擬現時下的台灣 ◎李登輝 打破經濟困境、展望台灣未來 ◎李登輝 從改善基層民眾的生活出發 ◎李應元 用生命關懷地方產業 ◎王文萱 不畏風雨,以行動為產業發聲 ◎王文萱 愛台灣的路會一直走下去 ◎王貝林   農經 正確因應經濟變局,尋找台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道路 ◎李登輝 如何提升農業競爭力 ◎李登輝 農經人肩負的時代責任 ◎李登輝 雲彰農業探訪之旅,直攻農業最核心 ◎李彥謀   校園傳承 總統與學生

的問與答 / 中央通訊社等 李登輝的人生哲學 / 環球科技大學、台灣大學 李登輝的政治哲學 / 雲林科技大學、中正大學 人類的意識生活與科學、藝術、宗教問題 / 台北藝術大學 新時代台灣人/ 我的「脫古改新」 / 中央、台灣師範、交通大學 領導能力的修練 / 東華、長榮、中山、屏科、彰化師範大學 何謂台灣經驗? / 中興大學 第二次民主改革與領導能力的修練 / 東吳大學 李登輝的政治哲學 / 中正大學二十五週年校慶專題演講 建立台灣主體性之道 / 中正大學 人的意識與科學宗教問題 / 華德福教育學校 台灣唯一的路 / 逢甲大學 超越自我,認同台灣 / 成功大學 全球化下台灣的希望與青年的責任

/ 民主鬥陣   第五部 典範-阿輝伯的生命情調 李登輝的書 ◎李彥謀 從「我是誰」到「我不是我的我」 ◎王美琇 論功業誰堪列昆仲 ◎李喬 千風之歌 ◎陳玉峰   第六部 啟動-不停止的愛,不停止的改革 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開幕致詞 ◎李登輝 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閉幕致詞 ◎李登輝 啟動第二次民主改革宣講 ◎李登輝 憲改藍圖,全民參與 ◎李登輝   本書記錄了台灣政治哲人李登輝,晚年以生命完成深度的關懷之旅。李安曾說:「世上唯一扛得住歲月摧殘的就是才華。」登輝先生一生用心閱讀,視野廣博,這胸襟與愛,是年逾九十的老者,仍是那 樣動人、那樣有魅力的原因。 序一 尋找台灣新生命與新契機

◎李登輝     二○一一年十一月動完大腸癌手術後,醫生囑咐我要休養半年,在醫院休養期間,登輝開始思考二件事,首先是思考總統大選後,無論誰當選,都會面臨國家經濟發展的挑戰;另一方面就是思考著台灣政治改革的方向,過去台灣的民主改革雖然有成果,但並沒有直接協助到地方的發展。因此,我有了出院後要到台灣各縣市走走看看的想法,希望藉由走入基層,尋找台灣將面對的發展問題。有人說我是在進行生命之旅,是的,動完大手術,還不知道會不會再復發,就想再看看台灣,看看過去的老朋友,看看以往我所推動改革的現況如何?看看百姓的生活好嗎?也看看母土台灣……把握剩下的生命,要將台灣的美,深深印在心底。除此之外,我認為這也是

找尋台灣新生命與新契機的開始,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往哪裡去?希望藉著這個行動,與國人一同找出國家發展的方向!     二○一二年四月起,這一年從高屏地區展開環島旅程,接著嘉南、雲彰,再到中投、苗栗地區;二○一三年四月則從新竹縣市啟程,接著走訪桃園、台東,甚至到了綠島,最後看了花蓮、宜蘭。政治、人權、民主化、地方產業、農業發展、醫療、信仰、育幼、社會救助、校園傳承……台灣社會的一點一滴,登輝都想看盡,而我最想和年輕人說話,他們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登輝所到之處,都盡量能和當地的大學生們見面。兩年來走著走著,我的心裡也不斷地悸動著,我看到了許多問題,也憂心著怎麼做,台灣才能更好。     回顧台灣所經歷的

轉型過程,有歷史以來很少國家能從威權體制順利走向民主和平。台灣的民主化極具革命性,卻是在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定的基礎上,逐步達成的。改革過程中,儘管也出現社會緊張甚至衝突,但最終仍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結構性的改變,成就了珍貴的「台灣經驗」,也就是所謂的「寧靜革命」。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要捫心自問:台灣的民主或政黨政治真的已然成熟?人民的生活和地方發展都能享有民主的果實?這次的台灣行腳,登輝知道,縱然第一次台灣的民主改革是成功的,但現在也到了非再進行第二次民主改革不可的時刻。     早年國民黨政府為了反攻大陸,國家資源過度集中在中央,民主改革後雖經過凍省,但是地方的財源以及可利用的資源還是不多,也因此

產生很多問題,例如:中央權力過度集中,地方無法有效發展、地方企業的扶植以及財政稅收的分配不均、城鄉發展失衡、地方教育無法培養地方發展所需人才、未善用地方資源如台糖土地休耕……於是,登輝開始有了很多想法如地方政府人事職等應該提高,才能吸引人才回流、台電和中油的體制落伍,應該進行改革等等。     二○一二年五月,為因應新政局的開始,基金會舉辦「台灣國家經濟發展系列研討會」,探討台灣經濟發展的前景與挑戰。登輝認為國家經濟的發展,除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才是落實產業發展,提升人民就業與生活水準的重要基礎。再加上登輝深入基層觀察後,面對種種地方發展的困境,要求基金會在二○一三年十一月舉辦三場「健全地方發

展與治理」研討會,邀請學家專家以及政府主管單位,針對「當前區域發展的困境與未來發展」、「地方分權與治理」、「地方經濟開發與產業發展」三大主題進行探討。討論的內容非常全面,同時,也邀請地方首長來分享執政的經驗。     兩年來的生命之旅,登輝走遍台灣各縣市,深入基層的所在,面對著民眾,所看、所聽到的,都是對當前國家發展的失望。因此,無論是下鄉的觀察心得,或是研討會的探討成果,目的就是找出問題,並提供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領導者思考解決的方法及政策的方向。同時呼籲中央能夠下放權力,而地方政府能團結,拓展地方發展的力量。     二○一三年的宜花之旅絕不是生命之旅的終點。隔年的三一八太陽花學運後,登輝真是

欣喜,看見年輕一代的學生用行動實踐民主改革,公民運動蔚為風潮,並深化台灣新世代的自我認同,讓國共兩黨不敢漠視台灣人的權益。接續登輝啟動了第二次民主改革宣講, 一場接著一場。二○一四、二○一五……,還要再走再看,一直到我生命的終點,我對台灣的愛都不會減少。我雖老矣,心仍溫熱,馬偕博士的名言「寧願燒盡,不願銹壞」,未來也許歲月不多,也要繼續打拼,在我的心中一直都記得長老教會釘根本地、認同住民,以焚而不毀的宣教精神,建立出新台灣的價值,因為那也正是登輝的理念。 序二 煦日銜山而不遽去  ◎王燕軍     日復一日,暖陽總是依著山升起。李先生如日的溫暖如山的厚重,年復一年,在他身旁久久不想離去。而

李先生呢,倚著台灣這片土地,癡癡的愛,一日日、一年年,一輩子,最後,還是想再深深地凝望著,將她永恆地印在心底。這開始了晚年的生命之旅。     永遠記得這一天,那是二○一○年六月十四日,我人在天津,接到總統的電話:「你現在做什麼?」我向總統報告:正帶領著工程人員拿技術,挺先進的水庫清淤技術。     沒有人像我這樣貼身而長久的在李前總統身旁。應該要回溯至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年僅二十六歲的我,在總統官邸,作了他的貼身隨扈,一年,就進了他的車裡,他從頭教,我從頭學,總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關懷,慢慢地對他起了敬意。以我純粹外省血統的出身和思維,跟在這第一位台灣人總統的身旁,他不但不介意,還用盡心思,希

望我能更了解臺灣。漸漸地臺灣意識在我這外省第二代的心田裡紮根,而且紮地很深。我驚見著李先生在強敵環伺下,從蔣經國手中接下的可說是危機四伏的弱勢總統,此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驚濤駭浪般的政治鬥爭,最終竟成為引領台灣走向民主化的強勢總統。這與今日的馬總統由六百多萬選票的強勢總統,做到今日這般氣虛的弱勢總統,真是天壤之別。他充滿了智慧、勇氣,性格堅毅、勤奮、果決,最重要的是愛台灣的心,使他永遠有著使命感。在耳濡目染下我快速地成長,而台灣也快速地改變著,十二年任內,在他睿智的領導下,一場不流血的寧靜革命,竟在經濟起飛下完成。李先生可說是台灣最具指標性的政治人物,短短幾年達成台灣解嚴後民主化的階段性任務,這

對台灣是了不起的貢獻,不管是學術、政治、經濟……都真正讓台灣在二十世紀產生了大變化,並深深影響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令我欽佩的是:在位期間的民主轉型中,在台灣的歷史上留住了和諧,沒有對抗。     總統在電話的那端,低沉的說著:「事情若辦完了,就回來幫我啊!」就這樣,十六日我即離開中國,十九日便回到台灣見了總統,我一直猜想著總統當下的心情,這一路走來,我總是跟著學,卸任後也繼續跟著他,因為我由心底敬佩他為台灣所做的一切,但令人痛心的是馬先生繼任後,幾乎抹滅了李前總統所有的作為。當然我也知道,李先生再也不可能重新掌握權力了,現在的他,只能做些基礎工程,為台灣的民主紮根,這就像我在做工程般,在水面下或

在路面下的工程,雖然看不到,但那基礎工作才是重要的。他問我: 基金會在台灣正名制憲,階段性的目標完成後,還有存在的價值嗎?我知道李先生正思考著基金會的轉型,我堅定地回答:「當然有存在的必要,未來目標即在深化民主,讓民主加值、轉型。」經過一番討論後,我接下基金會秘書長兼卸任總統辦公室主任。     憂國憂民的心思沒有因為總統卸任後而減退,基金會也一直忙著。李總統曾經凌晨兩點還因憂心國事,打電話來交辦,一早六點似乎怕我忘了,又再詢問。只要他早晨六點打來,我就知道他昨晚應該沒好好的睡。我想很多人心裡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李先生年紀這麼大了,好好的養生不就好了呀!但我了解他,誠如馬偕博士所言:「寧願燒盡,

不願銹壞。」即使已年過九十歲,答應去學校演講,就算急性痛風發作,腳腫疼痛難耐,也趕緊請醫生來打針,然後全程站著演講。夜晚睡不著,還憂心的問:明天演講的稿子改好了嗎?他燃盡生命的每一刻,不論在位與否,年輕與否,都是這麼用心,從不敢懈怠。     總統在病榻上抱著枕頭說著:如果復發,不要再救。大腸癌開刀後,他的身體虛弱得很,只是才沒休養多久,就提出了新的構想:要全台走一圈。我知道他想把美麗台灣的意象,牢牢地印在腦裡,藏在心底,如癡情的男子,想再看看心愛的女子一眼般。我支持他情感上的依戀:看看過去在農復會時期,走過的鄉村,推動過的政策、看看在總統任內的改革施行的狀況?也看看過去的老友、看看政治犯的冤

屈平反後,他們過得如何?還有人民生活得好嗎…他充沛的活力,這一生已活出別人七世的能量,可想而知有多少關懷難以割捨?當然我清楚明白,他還想著最後能為台灣做些什麼?只是我真的不願意他太勞累和憂心,情感上的緬懷外,說實話不希望他涉入太深的政治,或見太多的政治人物。然而,李登輝就是李登輝,以台灣為己任,走著看著,發現問題,心思便不停地轉動著,這個歲數了,他已然沒有權力了,卻還是心心念念著老百姓過得好嗎?     兩年的生命之旅,走入台灣最基層:看災難後南投、小林村等地復原和建設的情況,了解各鄉鎮的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關懷弱勢者的社會救助和醫療照顧,走入校園和年輕人對話,發掘地方資源運用的問題,關心政

治、民主、教育與人權…等議題。九十歲高齡下鄉是艱辛,但他以意志力完成了。並不斷勉勵從政者:政治如從利益開始說,是作嘸代誌,是騙人的。但要是從疼惜開始,不管如何,這個政策也是對的。     李先生思考的是台灣整體的發展,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往哪裡去?企圖尋找台灣新生命與新契機,他像醫生一樣,走這一圈是為台灣把脈,之後,他要求基金會於二○一三年十一月連續三個周六,舉辦三場「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將下鄉的觀察心得及研討會的探討成果,提供給中央及地方政府領導者作為解決問題或政策方向的參考。     燕軍何其榮幸,從年輕時就跟著這位台灣近代最了不起的政治家學習,看著他處事與謀國,真是點滴在心頭。和李先

生的互動超越一般幕僚,這二十多年來,常忘了去思考自己要幹嘛,而是想著李先生要做什麼? 他是這樣關心百姓,小至怎樣養豬,飼料波動對豬農的損失,進口農產品對農民的影響,大至國家重大的公共政策,無一疏漏。慢慢著,我也隨著他看問題的角度去思考,他教我如何透視問題,印證假設,解決問題,漸漸的在各領域,我看問題更深入,視點也不同於他人。看著他從眼睛睜開起,就忙著、累著、到病倒,全部的心思都是疼惜、同情、關心著台灣,潛移默化中,才發現自己的情感與這塊土地緊密連結得這麼深,而對台灣的了解,也更深刻全面。年邁的他,要我作他的眼睛,當他的腳,去了解、去調查,然後向他報告,就這樣多年來從參與農民困境,了解基層的辛苦

,到農業改良運銷等各項領域等,我將他所教的加以應用,將我所看的向他報告、反應,之後他會要求我再去看去調查,然後靜心思考策略。我學得太多太多了,更心疼他憂思綿綿,一生操勞,我希望能分擔,也傳承李先生的志業,持續關懷台灣各角落。     晚年的生命之旅,就是他熱愛母土這生命情調的體現,在深入最基層後,看見了問題,也發現了台灣各角落裡動人的生命力,他有喜有憂,至情至性,再喊出了第二次民主改革,要將民主深化,讓全國人民及地方鄉鎮都能享受民主的果實。未來台灣該往哪裡去?也許還沒有解答,也許答案要留給後人去尋找,但李先生總是比別人早些看到,今天台灣所面臨的困境,其實都已應驗了他幾年前所憂心的。此刻,手術後

還艱苦下鄉,他仍然希望提醒著我們該注意或應注意的事。在民主之旅後,開花結果了,二○一四年三月欣見由年輕人發起的民主運動太陽花學運,喚醒了台灣社會的公民意識,也開啟台灣憲政改革之路。年邁的登輝先生又啟動了一場場的第二次民主改革宣講,他仍如太陽般,發出光熱照耀著台灣,也許太陽也要下山,但煦日銜山而不遽去,他就是這樣癡愛著、疼惜著台灣這片土地與人民。     生命之旅一書出版前,真摯感謝各方協助。感謝基金會同仁下鄉前的前置作業,各媒體隨行採訪,並提供照片、訪問記錄和為文撰寫心得,同時更感恩地方人士及縣市長、立委們的熱誠接待並賜文,最後謝謝朱孟庠老師及允晨文化的用心編輯,讓本書能誕生。它記錄了台灣政治

哲人李登輝,晚年以生命完成深度的關懷之旅。李安曾說:世上唯一扛得住歲月摧殘的就是才華。登輝先生一生用心閱讀,視野廣博,這胸襟與愛,是年逾九十的老者,仍是那樣動人、那樣有魅力的原因。

富流感:工作超時、壓力破表、猛划手機、不買會焦慮,21世紀最恐怖的社會傳染病

為了解決道路用地可以幹嘛的問題,作者JohndeGraaf 這樣論述:

你可能已染上「富流感」,趕快投醫! 本書教你不受廣告誘惑、購物不失控、對奢侈品免疫, 富足人生由自己定義。   富流感(affluenza),名詞。   一種社會傳染病,病因是人們慾望過多、不斷追求物質,   導致出現負荷過度、負債累累、焦慮不安與虛耗浪費等狀態,   因此讓人痛苦萬分,而且具有傳染力。   傳染力強大的無形病毒已經蔓延到全球各大洲了,   正侵襲我們的荷包、友誼、家庭、社群,以及人類所居住的地球。   本書提供「富流感自我診斷檢測表」,幫你判定自己是否已感染。   □ 你曾經為了想要血拚而去度假嗎?   □ 你的話題經常轉向你想買什麼?   □ 你沒有能力指

認出至少三種你家附近生長的本地野花?   □ 你曾經利用購物來「療傷止痛」?   □ 工作了一整天後,你感覺體力已經「耗盡」?   □ 你幾乎每天都要吃肉?   如果你符合以上題目所描述的任何症狀,那就表示你可能已感染了富流感!   請仔細研讀這本書,絕對不能拖延!   21世紀資本主義社會被認為是個過度消費的社會,人們迫切追求物質利益,已經達到病態地步。獲獎無數的美國節目製作人約翰.葛拉夫和兩位永續經濟先驅大衛.汪、湯瑪士.奈勒,他們發現──   現代人的生活面貌:已經擁有很多東西,工作也不錯,家人也很好,   可是不知為何,感覺就是欠缺什麼,就是不快樂。   這真是病態。但大家好像都

是這樣,一種集體的病態,   不僅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家庭、社會,甚至對環境造成損害。   .過度從消費尋求刺激。總是追求各種新奇的東西,有了這部車還想要更好的車,有了這個東西,開心一下下,又要忙著追求其他更新奇的東西。外界一直發明新東西來滿足我們,可是我們永遠不滿足,永遠追逐不完。   .過度專注在物質得追求,忽略了人的溫度。   .以前我們會問:你好嗎?然後回答:我很好,你呢?現在我們回答:「很忙,你呢?」「我也很忙。」忙什麼?不知道,快樂嗎?肯定不快樂。   .總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用。   其實,我們有能力對抗富流感,還能建立免疫系統,   因此作者提出了治療方法與策略,   

以幫助我們重新建立家庭與社群並恢復對地球的尊重。   本書不是要阻止人們消費,而是告訴我們如何能做到減少慾望、減少需求,   並謹慎且清醒地消費,認清一生中最美好的事物並非對物質的無窮追求。   最後,作者教你養成新的幸福財富觀,用更少的錢,就能對抗富流感。 防疫推薦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蕭新煌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院士 鄭天佐   經濟學者 楊家彥   趨勢作家 游常山   資深財經作家 王志鈞   生活理財作家 劉憶如   敦南生活部落客 Zen大   網路趨勢大師 許景泰   富流感是一種嚴正指控,社會中的過度消費與嚴重浪費越來越明顯。如果我們能認真閱讀本書,並鼓勵親戚、

朋友與鄰居閱讀,就有希望帶動有益的公眾對話,討論如何消滅這種已成為美國國病的富流感。──《第三次工業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作者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富流感已經輕鬆通過時代的考驗,成為經典;本書拉高過度消費危機的層級,讓所有人民都能知曉。──《大自然的終結》(The End of Nature)作者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   此時此刻就有一個購物的好理由!這本替消費主義議題定位的絕妙好書《富流感》,現在要推出全新改版的第三版了。光是讀一讀書裡講到的有錢人消費(一向都能都讓人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

心情),你付的書價就值回票價了,請好好享受這本經典,這可是全新的升級版。──《美國的可能性》(America the Possible)作者兼耶魯大學森林環境研究學院(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 Studies)前院長詹姆士.古斯塔夫.史貝斯(James Gustave Speth)   如果要說有哪一本書的出現正是時候,那就是這本《富流感》了。現代所有人就需要這本書。──地球政策研究所主席(Earth Policy Institute)兼《B計畫四.〇版》(Plan B 4.0)與《滿的地球,空的盤子》(Full P

lanet, Empty Plates)作者萊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   《富流感》一書讓我們正視帶動過度消費的力量為個人、社會與環境帶來哪些大患,並帶領我們踏上一條讓人興奮的道路,追求更深刻的幸福與滿足。對於任何努力營造更健康、公益 與安穩社區的人來說,都是必讀書。──麻州環保局(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前局長兼美國大專院校校長致力因應氣候變遷行動(American College & University Presidents’ Climate Commitment)的創辦人安東

尼.克帝斯(Anthony D. Cortese)   葛拉夫、瓦恩與奈勒透過寫作《富流感》一書完成了特殊的成就。他們堅定正視消費主義文化這列火車出軌,並提出打造健全社會的實用政策與做得到的行動方針,解救車上所有人。《富流感》也是一本絕佳的讀物,書裡各種充滿希望的想法,正是我們創造充滿生氣的未來所需要的。──《夠了就夠》(Enough is Enough)作者羅布.迪茲(Rob Dietz)   本書末提出的各項方案,在許多層面都可發揮效果,小至做出個人選擇,大到改變賽局規則,以及獎勵所有讓我們能創建繁榮、正義與永續未來的各種行動。請好好享受本書!這是一本闡述難以面對問題的好書。──《要錢

還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的作者之一薇琪.魯賓(Vicki Robin)   作者們在書中提供驚人的事實與犀利的見解,更指出一條前進的道路。──《快速成長企業》(Fast Company)雜誌   清晰、機智且誠心。──《寄居者》(Sojourners)雜誌   這本書的用意並非否定、指責辛勤工作的人民想要多一點舒適、優雅和享受……本書創造出了真正有價值的內容:用新方法計算人生中真正的幸福。──美國公共電台《週末版》(Weekend Edition)主持人史考特.賽門(Scott Simon)   本書處處機鋒又發聾振聵,提出種種證據說明現代社會的問題

乃是因為人民執著於要在『物質面』有所獲得,也提出解決方案,教大家如何過著更符合永續理念的生活。大力推薦本書。──《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富流感》以互動對話及刺激思考的角度來檢視美國夢在什麼地方走上了岔路。雖然這類書本質都在傳播理念,要世人改變行為,但《富流感》一書提出了很多可支持論述的證據,也有深度的解決方案,大可說動尚未被說服的人們。──《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