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替代役申請資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一般替代役申請資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建良寫的 多階段行政處分論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丁守中所指導 丁瑞峰的 國防工業訓儲制度與研發替代役制度之比較研究(1979-2011) (2011),提出一般替代役申請資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防工業訓儲制度、國防役、研發替代役制度、研發役、兵役制度。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班 張寧、李樑堅所指導 姜愛珠的 國內實施募兵制之推動策略和配套措施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推動策略、配套措施、募兵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一般替代役申請資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一般替代役申請資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多階段行政處分論

為了解決一般替代役申請資格的問題,作者李建良 這樣論述:

  本書從行政程序構造與行政法律關係的視角,反思「多階段處分」與「多階段程序」的學理概念與司法實踐。思維方法與論述取徑,不由法律概念及比較法入手,而是以本國法規定與裁判為分析素材,探索此等概念所涉之行政法律關係,集中思考行政訴訟的程序標的與審查範圍、行政權責與權限分配等實質問題,並形成案例類型,從中篩選論點、建立思維體系,最後再佐以比較法進行綜合分析,期有助於臺灣行政法學的深化與續造。

國防工業訓儲制度與研發替代役制度之比較研究(1979-2011)

為了解決一般替代役申請資格的問題,作者丁瑞峰 這樣論述:

中華民國男子依據憲法皆有服兵役之義務。以往,軍旅生涯是服役的唯一型態,但隨著國家政治經濟環境變遷,為使我國碩士教育程度以上的優秀人力資源,不因服役而中斷其相關高階研究歷程或研發專長,國防部遂在尚未有完整法律授權之情況下,於民國68年創立「國防工業訓儲」預備軍官之役種(俗稱國防役),民國69年開始實施,以中山科學研究院為主體,結合國內中央級及大型研究機關(構),發展自主國防工業,民國88年「國防工業訓儲」制度轉型,開放民間產業申請國防工業訓儲科技人才員額;其對於我國之經濟發展、貣飛,有一定程度之貢獻。然此一制度之役期不公平性、待遇不合理性及法源不完整性,卻也是不爭之事實,不斷招受立法及監察機關

質疑。所以,為解決前開問題,同時能繼續配合國家經濟發展,有效運用役男研發專長人力資源及提昇產業研發能力及競爭力,行政院於民國94年1月24日第2925次會議「現行兵役制度檢討改進方案」決議:「配合兵役制度的調整,在保有國防工業訓儲制度優點及維護兵役公平之前提下,研修『替代役實施條例』,建立研發替代役制度,以取代國防工業訓儲制度」。屆此,內政部開始積極辦理相關法制化之推動工作,歷經近兩年的努力,立法院終於在民國96年1月5日三讀通過「替代役實施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 ,並於民國96年1月24日總統公布,內政部於97年度貣開始實施研發替代役。我國的兵役制度,新創立了「服役是一種義務,也可以是一種選擇

」的全新思維。本研究爰就國防工業訓儲制度與研發替代役制度此兩種「解構式」兵役制度建構、演進與變遷過程,體現在台灣政經社會之歷史脈絡及實存的發展結構中,其所涉及國家機關、官僚體系、公私複合機構及民間產業之各菁英階層互動關係等面向,從歷史性結構、政治經濟及特定行為者鑲嵌三個架構進行分析,同時就兩種制度在法源、薪資、役期、成效及行動者鑲嵌關係進行比較評析,並提出在實施「全募兵制度」後,研發替代役制度修正實施的近程方案及轉型的遠程方案。

國內實施募兵制之推動策略和配套措施之研究

為了解決一般替代役申請資格的問題,作者姜愛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實施募兵制之推動策略和配套措施,並從國軍、役政及相關人員的角度分析其對募兵制實施的基本態度、看法、優點、缺點及相關配套措施等面向加以探討,藉以提供作為政府決策之參考。本研究採發放問卷方式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對象為役政人員、現役軍人、役男及一般民眾並採面訪及郵寄方式來進行便利抽樣調查,本研究共發出500份,有效問卷數474份,回收後採SPSS軟體分析。募兵制的實施不論是役政人員、現役軍人、役男或一般民眾均採正面看法,目前全球經濟正處於不景氣的狀態,募兵制推動的策略及配套措施尚未周延明確,若能規畫完善明確,當更能發揮其一定之成效。因此,經由本研究對募兵制的推動策略和配套措施提出八

點具體建議:一要專業凌駕政治;二要調整國防預算比重;三要採募兵徵兵併行;四要傾聽人民的聲音;五要調整現行官士兵比例;六要重新規劃兵力規模;七要成立跨部會機制;八要建立退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