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罪被光明詛咒的人們漫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七大罪被光明詛咒的人們漫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薩爾曼‧魯西迪寫的 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午夜之子》作者魯西迪魔幻史詩長篇巨獻) 和桐生操的 美少年的腐歷史:原來我們已經腐了兩千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月之海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七大罪被光明詛咒的人們漫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午夜之子》作者魯西迪魔幻史詩長篇巨獻)

為了解決七大罪被光明詛咒的人們漫畫的問題,作者薩爾曼‧魯西迪 這樣論述:

後殖民文學教父‧《午夜之子》、《魔鬼詩篇》作者魯西迪長篇巨獻 當今最具爭議性的文學名家‧最富野心的神話史詩 當時代的風暴來臨,閃電劃破寧靜, 唯有「故事」讓我們記得自己是誰, 讓我們得以成為此時此地的自己。 「他總想要用文字的力量把飄浮起來的我們拉回土地、歷史與愛。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以來,我一次又一次沉迷在魯西迪一千零一夜般的故事裡的緣故。」──吳明益 ◎紐約時報暢銷好書 ◎獲選各大媒體年度好書!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舊金山紀事報、哈潑時尚、聖路易郵訊報、衛報、堪薩斯城市星報、國家郵報、書頁、科克斯書評 導讀|作家‧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吳明益 譯序∣《哈倫

與故事之海》、《盧卡與生命之火》兼本書譯者/蔡宜容 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吳明益(作家‧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房慧真(作家‧記者)、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陳栢青(作家)、陳雪(作家)、童偉格(作家)、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黃崇凱(作家)、楊照(作家)、蔡秀枝(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鄧宜菁(清華大學英語教學系副教授)、鄧鴻樹(台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這是個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也是我們祖先的歷史。 那時的人們都是故事的囚徒,為了各自的信仰和史觀大動干戈。 而世界就在故事裡陷入毀壞,

又再次新生…… 一場風暴襲擊紐約,閃電預告接二連三的怪事。 一名園丁發現自己飄浮於空中, 一個年輕男孩在房裡發現蟲洞, 一個棄嬰出現在市長的辦公桌上。 異象很快蔓延整座城市,人們奔相走告末日來臨。 原來一切始於八百年前一段精靈與人類哲學家的愛戀, 如今光明與黑暗準備交手,煙與火開始對峙,一場名留千古的大戰即將開打…… 文學名家魯西迪以本書書名向經典文本《一千零一夜》致意,華麗拼貼歷史、宗教、哲學、寓言、神話、流行文化,精心雕琢兼具史詩、科幻、英雄電影等多重性格的重量巨作,打造屬於當代的《伊里亞德》。魯西迪不僅回頭審視人類歷史,也敏銳描寫出個體與文化根源失去連結的現況。人究竟由理性構成?或受

信仰驅動?在小說裡長達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的混亂之後,世界終將重返秩序。我們也將醉心於魯西迪博古通今的手筆,在故事裡照見自身的真相。 ▍享譽國際媒體:魯西迪至今最精采的作品 薩爾曼‧魯西迪是當代的雪赫阿莎德,讓一個個故事永無止境地交疊又展開,行文間有著難以抵擋的暢快;出乎意料的是,魯西迪正如雪赫阿莎德,說故事之餘還得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本書是部奇幻之作,也是童話故事,精采反映人生在世的選擇與苦難,引人深思……我相信讀者都將讚嘆本書展現的勇氣,並頌揚其鮮明生猛的色彩、嘈雜的人聲、幽默的筆觸和充沛的活力,心滿意足地欣賞其恢弘的格局。 ──娥蘇拉‧勒瑰恩 巧妙諷喻當今社會之作……魯西迪信手取材,

拓展了《一千零一夜》裡雪赫阿莎德所說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攸關著生命的消與長。 ──《今日美國報》 讀來樂趣無窮……這本小說散發著耀眼的光芒,敘事口吻優雅動人、輕快流暢,並展現異常豐富的題材和層次。 ──《波士頓環球報》 情感熾熱、精采萬分又富有雄心,魯西迪在最新小説《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問世前,早已奠定了一代文豪的地位。本書讀來不禁讓人深感:他多年來的寫作和成就似乎都是在為此刻做準備,為了獻給世人這部匠心獨具又富時代感的小說。 ──《舊金山紀事報》 魯西迪藉由許多相互堆疊交織的故事,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宇宙,各種精靈怪魔彷彿被神燈封印二十年後才剛掙脫而出,穿越時空、干涉世事、恣意交媾……《兩

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將近代過去數十年來的血腥動亂,幻化為漫畫般的滑稽場面,整部書充滿了雙手噴火交戰的精靈、令人目眩神迷的變形奇觀,以及琅琅上口的沙場魔咒。」 ──《華盛頓郵報》 這部小說膽識十足又解放心靈,全書融合蟲洞、神話幻獸、時事,以及作者對哲學與神學的考察,讀來教人屏息。 ──《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魯西迪自二○○八年以來的寫給成人讀者的最新小說,書中大玩各種成人議題,融入描寫精靈性事的笑話、重現曼哈頓的黑暗角落、探討失落的愛戀,並打造哲學意味濃厚的正邪大戰……《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旁徵博引卻不炫學張狂。這是部宛如遊樂園般的災難小說,以宗教、歷史、文化和愛為底蘊,因此雖天馬行空卻不至

於失控。 ──《洛杉磯時報》 眾聲喧嘩、諷喻時事和充滿魔力的形上學寓言,說不定是魯西迪至今最精采的作品。他集結學者、嚴謹觀察家和天馬行空小說家等角色於一身,將自己在殘酷又荒謬的人世裡所感到的絕望,注入奇幻世界之中……魯西迪的文字風趣卻不失睿智。每個人物都有荒唐至極的出身,各種動作場面躍然紙上,從緊湊到讓人血壓升高的情節,到怪奇活潑、魔幻和感動人心的片段……極為別出心裁、熱情洋溢又狡黠,教人愛不釋手,堪稱新版的《一千零一夜》。 ──《書單》 這部鬧哄哄的小說充滿新意,骨子裡是慷慨激昂的理性宣言,外皮卻是一場持續了整整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的精靈大戰,剛好等於一千零一夜……最後形成一部非常有魯西

迪風格的故事:結合魔幻寫實、神話、科幻和天馬行空的想像……本書就如同魯西迪其他一流的小說,戲謔又有創意,刺激既有的刻板思維。 ──《環球郵報》 這是魯西迪數一數二優秀的作品,連貫全篇故事的隱喻可以反映許多醜陋的真相……時而調皮中帶優雅、時而傻裡傻氣的大人童話……引人入勝,又讓人拍案叫絕,隨處是妙不可言的片段,絕對是魯西迪的巔峰之作。 ──《科克斯評論》 想寫一本關於中古伊斯蘭哲學、精靈和末世的喜劇小說,聽起來似乎難如登天,然而魯西迪的天才就在於懂得平衡高雅藝術和通俗文化……這部小說可以當作知識寶典研讀,也可以拿來單純享受閱讀的樂趣,實屬難得的上乘之作! ──《聖路易斯快訊報》 本書不乏往

返蟲洞或異界間縫隙的各種怪物、人間和幻境的大小戰役與震憾人心的場景,還有時而荒唐、時而讓人笑破肚皮的喜劇橋段,大故事中有小故事、傳奇中藏著謎團。這些都要歸功於魯西迪,他宛如暴走的雪赫阿莎德,揣摩各種口吻,負責擔綱所有的角色,以瘋狂的角度呈現整部作品。 ──《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 書名加起來剛好是一千零一夜,顯然指涉雪赫阿莎德的故事。儘管本書並非真的容納了一千零一個故事,仍有許多色彩燦爛、扣人心弦的片段……魯西迪再度成功展現筆下傑作《午夜之子》裡頭自嘲般的幽默。 ──英國《獨立報》 《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一書中無處不見奇幻生物、駭人怪物、滿腹壞水的惡人(或應該說是精靈)與一位英勇的女子

……魯西迪先前雖曾寫過異世界之間碰撞交會的長篇傳奇,也向來重視理性勝過狂熱,但這部小說的故事實在太過癲狂與解放,讀來格外刺激。 ──《紐約每日新聞》 魯西迪在這部最新小說中,開創了自己的文化論述,融合了《天方夜譚》、荷馬史詩、科幻動作冒險漫畫等等……魯西迪賜給讀者一座知識寶庫,但巧妙包裝成滿是流行文化元素的末世奇想漫畫。 ──《出版人週刊》 ▍延伸閱讀:麥田新書系litterateur ▶為什麼我們讀litterateur? 二十一世紀已是一切都有答案的時代, 我們卻不是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生活總困在日復一日的變形記裡, 我們也還是那個無處可去的異鄉人。 和我們一起在歐美重量名家的千

言萬語裡跋山涉水, 上個世紀懸而未決的課題, 用一份新時代的閱讀清單面對。 在政治、宗教、性別、文化的精神迷霧裡, 堅持仍以文學為尺標, 全面掃視二十一世紀人類最神祕的心靈風景。 ▶litterateur書系書單 米榭‧韋勒貝克《屈服》 薩爾曼‧魯西迪《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 2018年‧2019年預定出版──(書名、出版順序待確) 朱利安‧拔恩斯《生活的層次》 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愛的習慣》 霍華‧傑可布森《J的缺席》 約翰‧伯格《婚禮》

美少年的腐歷史:原來我們已經腐了兩千年

為了解決七大罪被光明詛咒的人們漫畫的問題,作者桐生操 這樣論述:

《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 桐生操 又一力作 橫跨兩千多年、最真實赤裸的男男之愛   ◆在人類史上,為什麼男性之美令人如此著迷?   ◆世界文壇上,有半數以上我們叫得出名字的文學家或藝術家,都是同性戀或雙性戀?   ◆古希臘時代的少年愛被視為「高尚之愛」,甚至存在著同性戀軍隊?   ◆米開朗基羅每次畫作中的女性身體最後都會變成男人體格?   ◆莎士比亞的成名作竟是獻給俊美少年的戀愛詩!   ◆西方經典文學《追憶似水年華》,法國童話《藍鬍子》的角色原型是來自於同性戀?   ◆達文西的學徒都是美少年,甚至連名畫「蒙娜麗莎」都是以少年為模特兒?   ◆日本曾將同性之愛融入社會制度中,還發展成神聖的「稚

兒信仰」?   ◆美國原住民部落,早在被殖民之前就盛行「第三性」公關 !   ◆伊達政宗對「小姓」的忘年之戀;武田信玄寫情書向春日源助賠罪?   這些真實的男男戀,有純粹的愛情交流,也有慾望和變態的控制,更有殘酷禁忌的迫害。BL在歷史上的軌跡不只帶來情欲感官上的衝擊,更深深影響著人類文化。 名人推薦   《非普通三國》作者普通人、說書「Speaking of Books」主編陳建守、基本書坊總編輯邵祺邁   基情推薦   「為你揭開三觀盡毀卻真實無比的愛。」──(《非普通三國》作者  普通人)   「在異性愛打造的歷史霸權中,同性愛如何去構築自己的社交關係呢?臺灣的腐男子和腐女子們,

一起來閱讀這本書吧!」──(「說書 Speaking of Books」主編陳建守)   「本書羅列歷史上著名的男男愛篇章,甜蜜而酸澀,禁忌且殘忍。」──(男同志出版社基本書坊總編輯 邵祺邁) 作者簡介 桐生操   「桐生操」是堤幸子和上田加代子兩位日本女作家的共同筆名。上田加代子曾於巴黎大學、里昂大學主修法國文學與歷史,在當地結織了堤幸子女士,返回日本後,兩人開始共同創作,陸續著述各種隱藏在歷史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而大獲好評。2003年,堤女士因腎功能不全逝世。主要作品包括《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世界惡女大全》、《世界性生活大全》、《世界情死大全》等著作。 繪者簡介 HAREK

O    目前是自由插畫的工作者,偶而會做一些平面的設計   但最大的興趣還是在烹飪跟手工的事物上面。   歡迎來雷米記事的粉專玩玩。 譯者簡介 鍾明秀   文化大學推廣部中日筆譯班(29期)進修結業,因對日本文化深感興趣進而自修日文,並取得JLPT日文檢定一級資格。在看了電影《模仿犯》與動畫《十二國記》之後,深深愛上日本小說與動漫。非常喜歡日本的妖怪、傳說、稗官野史,還有一切天馬行空的神奇故事。譯有多本奇幻小說、架空戀愛小說、以及BL漫畫。BL小說翻譯作品有《流浪貓理髮店》(大風文化出版)等,譯作持續增加中,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第一章 從古代開

始就已存在的同性戀──男孩們的成年禮 古代 ●從男孩轉變為男人的飲精傳統 ●解決性需求的對象只能是同性少年 ●第三性,雙靈人 古希臘 ●少年愛是高尚的「天上之愛」 ●同性戀軍隊 ●連殘酷暴君也感動的同性戀故事 古羅馬 ●家中的奢侈品「快樂之子」 ●寵愛美少年奴隸──哈德良皇帝 ●模仿被強暴處女的痛苦哭喊聲──暴君尼祿 ●吸吮、啃咬、撫摸陰莖的少年「小魚」──提比略皇帝 第二章 對同性戀「不寬容」的時代 中世紀 ●打壓聖殿騎士團──對同性戀「不寬容」的時代 ●被處以燒紅鐵棒插進肛門的刑罰──愛德華二世 ●對男童、少年們的殘酷拷問與殺戮──吉爾‧德‧萊斯男爵 ●妻子對愛上俊美騎士的丈夫所

策劃的完美復仇──皮耶‧史塔涅爾 文藝復興時期 ●加重禁止同性戀的刑罰──被挖去雙眼、砍斷手腳的男色愛好者 ●喜愛美少年並收為學徒──李奧納多‧達文西 ●女性身體在他眼裡不具任何價值──米開朗基羅 ●成名作是獻給俊美年輕人的戀愛詩──莎士比亞 ●全都是美男子的後宮「陰陽島」──亨利三世 ●厭惡女性並讓王后保持多年處女身分的法王──路易十三 第三章 無法抑止的欲望 近代Ⅰ ●「風俗改革協會」──意圖掃蕩男色愛好者 ●從小被迫穿上女裝最後成了同性戀者──奧爾良公爵腓力一世 ●親眼看著情人被砍頭──腓特烈大帝 近代Ⅱ ●持續存在的「男色處罰法律」與罰則 ●因與少年鎖在同個房間裡,而惹出醜聞遭

驅逐──貝克福 ●極度厭惡醜陋容貌的「童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① ●跟不上國王體力的情人──路德維希二世② ●「肉體性愛會遭到詛咒,嚴厲地宣告絕罰吧」──路德維希二世③ 第四章 同性戀醜聞風暴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 Ⅰ ●王子的名字出現在同性戀男妓院的常客名單上 ●包容同性戀的法國 ●對自身醜陋容貌自卑,只能對妓女示愛──魏崙與韓波① ●「女人的愛會消逝,男人的愛卻不渝」──魏崙與韓波② ●與出入男妓院的不良少年相遇──奧斯卡‧王爾德① ●被指控「雞姦罪」而身敗名裂──奧斯卡‧王爾德② ●震驚德意志全國的同性戀醜聞──歐倫堡事件① ●牛奶商作證曾提供性服務以換取金錢──歐倫堡事件② ●愛上美

貌與才能兼備的少年──尚‧考克多① ●《肉體的惡魔》的誕生──尚‧考克多② ●為了女人與情人不斷地爭吵──尚‧考克多③ ●對妓女極端地厭惡──安德烈‧紀德① ●與擁有完美古銅色肌膚的少年一同領略同性戀的歡愉──安德烈‧紀德② ●教育心愛的美少年,帶領他攀向頂點──安德烈‧紀德③ 第五章 因愛欲而扭曲人生的男人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 Ⅱ ●少年時同性的肉體關係是「純潔」,但成年後就是「敗德」──普魯斯特① ●同性性行為中所需要的是窺視、冒瀆與性虐待狂──普魯斯特② ●與前途光明的作曲家萌生浪漫愛情──普魯斯特③ ●以決鬥來展現男子氣概的同性戀者──普魯斯特④ ●愛上褐髮、夢幻般雙眸的俊美青年──

普魯斯特⑤ ●《追憶似水年華》書中同性戀者的原型──孟德斯鳩伯爵① ●代替自己而力薦的鋼琴家──孟德斯鳩伯爵② ●立下「這輩子都會把身心奉獻給您」誓言的男祕書──孟德斯鳩伯爵③ ●同性戀男爵的原型究竟是誰──孟德斯鳩④ ●需要具社會影響力人士保護的舞神──尼金斯基① ●水仙逃走後,牧神拾起圍巾自慰的場景──尼金斯基② ●與男性贊助者決裂之後所嘗到的社會現實──尼金斯基③ ●同性戀有如失根之草──湯瑪斯‧曼① ●妄想中強烈又激情的美少年之愛──湯瑪斯‧曼② ●被燒毀的日記內容──湯瑪斯‧曼③ ●在感化院中的性愛初體驗──尚‧惹內① ●巴黎的年輕人妖世界──尚‧惹內② ●直接販賣給同性戀者與藝術愛

好者們的出道作──尚‧惹內③ ●不斷更換年輕的戀人──尚‧惹內④ ●寫給法國總統的特赦請願書──尚‧惹內⑤ 第六章 現代的同性戀 二十世紀的同性戀 ●同性戀者的平權運動 ●初次被男人擁抱而顫抖的時刻──田納西‧威廉斯① ●從這個美少年到下個美少年的華麗愛情冒險──田納西‧威廉斯② ●這輩子最愛的男人,「小馬」──田納西‧威廉斯③ ●隨著戀人的去世,創作泉源也跟著消失──田納西‧威廉斯④ ●缺少來自家人的愛──卡波提① ●年長二十四歲的第一個同性戀愛對象──楚門‧卡波提② ●第二個情人也是年長者──卡波提③ ●《冷血》的成功與身為作家的名聲──卡波提④ ●不斷反覆的男性閱歷與毀滅──卡波提⑤

第七章 日本的BOYS' LOVE 關於日本歷史上的BOYS' LOVE ●「男色」的沿革 ●身穿女裝嬉戲──日本武尊 ●日本文獻中最早的男色故事「阿豆那比之罪」? ●隱藏在《萬葉集》中的同性戀之歌──大伴家持 ●日本男色的始祖是誰──僧侶與稚兒 ●僧侶與稚兒的故事──仁和寺覺性 ●強迫一見鍾情的少年出家──增譽 ●佛教故事中的稚兒篇──梅若丸 ●不只愛美女,也愛美少年──白河院 ●文武雙全、外貌姣好是首要條件──西行 ●家族中龐大複雜的男色關係──藤原賴長 ●年紀輕輕就消逝的悲劇美少年──平敦盛 ●適當地混和了SM以及BL──源義經 ●青年將軍與美少年猿樂師──世阿彌 ●「淨愛」的世界──

小姓制度 ●神的創造物中,最高等級的就是美少年──大內義隆 ●男色傳言不斷的大武將──武田信玄 ●疑似喜愛美少年的小故事──上杉謙信 ●寫信給寵童──伊達政宗 ●戰國三大美少年──不破萬作 ●追隨死去的主君而切腹的家臣──品川左門 ●妻子們能夠接受丈夫的同性性行為嗎──節姬 ●元服前的少年留劉海,散發著難以抵擋的性感魅力──若眾歌舞伎 ●美少年所跳的「風流踊」──德川家光 ●美少年與將軍──德川綱吉 ●陰間① ●陰間② 前言 夢幻又稍縱即逝的「少年之美」   BOYS' LOVE(BL)、少年愛、YAOI、JUNE、腐女……儘管這只是一時興起的熱潮,但這些詞彙在日本的報章、書籍等各式出

版中,已確實地扎下根基。   要是問少女們喜歡BL的哪一點,答案不一而足。例如,「我討厭看到喜歡的男生跟女生卿卿我我的樣子,但如果對象是男的就可以接受。」或是「為了克服困境而掙扎時,所產生的緊張感與懸念很吸引人」等等……   近年來,社會上重視公民權利的意識急遽上升。但事實上,直到數年前為止,想出櫃宣告自己是同性戀者,都還是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在西洋歷史上也一樣,自從基督教興盛之後,同性戀被視為是毫無生產力的性事,而有一段漫長且備受迫害的歷史。   不過,若再進一步探究歷史,可以發現無論是西洋或日本,有些時代同性戀是擁有公民權並光明正大存在的。   例如古希臘時期,少年愛被視為一種高尚

的行為,並盛讚追崇年輕男子健美勻稱的體魄。如同後來的西歐文明將男女戀愛理想化一般,古希臘的人們也將同性戀視為理想的愛情形式。   而日本,在過去也將同性戀稱為「眾道」或「男色」,以自然的方式融入社會制度中。戰國武將除了擁有眾多妻妾之外,與稱為「小姓」美少年進行性行為也是理所當然的風尚;在禁止女色的佛門寺院中,僧侶就由稱為「稚兒」或「喝食」的美少年侍奉,讓他們打點身邊瑣事,甚至做為解決性需求的對象。   當時甚至還盛行「稚兒信仰」。中世紀的日本認為「稚兒」是神佛的化身,因此人們認為與神佛化身的幼兒肉體交融,是一件很神聖的事。   不過,西歐自從基督教勢力抬頭,同性戀就被視為罪犯或病人,開啟

了它的苦難歷史。之後歷經好幾個世紀的抗爭及社會運動,同性戀者才在現今的社會上取回他們應有的權利。   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在什麼時代的哪個國家,同性戀始終存在。例如,大文豪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peare)、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保羅‧魏崙(Paul Verlaine)、亞瑟‧韓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尚‧考克多(Jean Maurice Eugène Clément Cocteau)、安德烈‧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湯瑪斯‧曼(Paul Thomas Mann)、勞倫斯(Dav

id Herbert Lawrence)、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楚門‧卡波提(Truman Garcia Capote)、尚‧惹內(Jean Genet)等名列世界文壇的大文學家,都是著名的同性戀者。   少年之美不屬於男人或女人,或許可以說,是介於兩者間的美。只要稍微偏向任何一邊,可能就會破壞其微妙的平衡,因此是一種處於邊緣上的危險之美……   此外,少年之美也可說是剎那的美。像是日本江戶時代就有這樣的說法:「小姓的壽命最長三年」;《希臘詩文選》(The Greek Anthology)中,所收錄的古希臘詩

人斯特拉頓(Strato of Sardis)的詩作寫道:「十二歲如花朵般盛開的少年雖然甜美,卻不如十三歲的少年更能勾起欲望。(中略)十六歲的少年是眾神追求的對象,而十七歲的少年根本輪不到我,只有宙斯才能享受。」   這種時間短暫、如煙火般燦爛的,就是少年之美。猶如曇花一現,在須臾之間夢幻般地消逝。正因為如此,當時的人們才會將少年之美,視為既是人生的理想,也是真實的純然美麗姿態。 桐生 操 古希臘 ●少年愛是高尚的「天上之愛」 在古希臘,同性戀是非常普遍的行為,少年愛也被古希臘人認為是一件高尚的事。在當時,少年成長到一定年紀之後,就會脫離母親的保護,送到體育館裡接受體育訓練,以鍛鍊出勻稱

的體魄,男性的力與美備受當時人們的崇拜。 古希臘時代認為異性間的愛情,肉欲層面更甚於精神層次,所獲得的只是稍縱即逝的肉體快感,因此被視為低俗之事而受人輕蔑。 相較之下,少年愛則是透過愛情在心中孕育美德,帶來社會的團結與個人名譽,塑造出調和世界的「天上之愛」而受人稱頌。 既是政治家也是大詩人的雅典立法者梭倫(Solon),即曾以詩如此歌頌:「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腸胃、腰腹與雙腿,時而享受少年或年輕女子魅力的幸福,肯定不會輸給家財萬貫的大富翁。」 梭倫雖然立法將同性性行為排除於學校及格鬥競技場之外,但根據《希臘羅馬名人傳》(The live of the Noble Grecians and Roma

ns)內所記載,他的目的並非是為了消滅同性性愛,而是為了禁止身分低微的人從事這項行為,讓同性性愛成為上流社會獨有的高尚活動。 ●同性戀軍隊 西元前四世紀的希臘,甚至還有一支由同性戀組成的軍隊。 柏拉圖(Plato)在《會飲篇》(Symposium)中,曾敘述「如果誕生了一個由同性戀者組成的國家與軍隊,他們的統治肯定是最優秀的。只要每個人都能與心愛的人一同並肩作戰,即使人數很少,或說得更極端一些,即使與全世界為敵,都還是能夠戰勝敵人。」 換句話說,人們都不會想在心愛的人面前表現出懦弱、貪生怕死的行為,而是想展現自己的高貴情操。甚至心愛的人若身陷險境,自己也會賭上性命去守護對方。這種軍隊就是利用這

樣的人性來提升戰鬥力。 實際上,古希臘城邦底比斯(Thebes,也譯作忒拜)就有一支這樣的軍隊,由一百五十對同性戀情侶所組成的,名為「底比斯聖隊」(Sacred Band of Thebes)。他們在戰鬥之前,一定會先向愛神厄洛斯(Eros)獻上供品。 他們總是與情人一起並肩作戰,生死與共,接二連三的勝仗讓這支軍隊名震天下。但到了喀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Chaeronea),以雅典軍與底比斯軍為主力的希臘聯軍敗給了馬其頓軍,這支軍隊也在此役中被全數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