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基本情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七種基本情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德)卡特琳·佐斯特寫的 恰到好處的敏感:收穫好人緣、趕走壞心情的情緒平衡基本功 和留佩萱的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心理学七种基本情绪是什么也說明:情绪 即需求7种常见负面情绪解读。情绪是表象,从表象看本质,找到我们真正渴望在意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掌控情绪,实现情绪自由。 #心理学 #情绪 #情绪管理 #高情商 #图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園藝學系碩士班 林建堯所指導 曹非羽的 室內植物的觸覺體驗對情緒體驗與療癒之影響 -以隱花植物為例 (2021),提出七種基本情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感官體驗、觸感、潮濕、視覺、苔蘚植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雲端計算與物聯網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游寶逹所指導 林木村的 基於深度學習人臉情緒辨識之消費行為研究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臉部情緒辨識、情緒性消費的重點而找出了 七種基本情緒的解答。

最後網站情緒不能承受之輕佛朗索瓦.勒洛爾則補充:情緒不能承受之輕佛朗索瓦.勒洛爾、克里斯托夫.安德烈《理性的情緒化:精神科醫師拆解七種支配生活的基本情緒》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七種基本情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恰到好處的敏感:收穫好人緣、趕走壞心情的情緒平衡基本功

為了解決七種基本情緒的問題,作者(德)卡特琳·佐斯特 這樣論述:

或許你和曾經的卡特琳一樣,無比希望自己身上有一個“敏感開關”,這樣你就既能細膩溫柔地享受生活,又能在面對傷害和不快時一笑而過了。卡特琳從未停止對此的探索,並將自身的發現和專家學者的前沿成果彙集成本書,希望能使敏感變成你一生的朋友。   在書中,卡特琳分享了敏感性的新特點,針對人際關係煩惱和情緒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她親身經歷的一個個小故事。讀者可以通過書中的問卷、測試和練習,進一步認識自己,找到善待自己和與人交往之間的平衡,學會利用情緒的獨特之處,讓自己與敏感的關係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每個人的敏感性不是一成不變的,現在就讓我們與卡特琳一起,找到敏感和鈍感的平衡,學會調整自

己在敏感譜系的位置吧!

七種基本情緒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了解自己天賦特質,幫自己加薪上萬元! ‣ https://lihi1.com/ou2i3
●超強理財攻略小資理財 :https://reurl.cc/8lKQDb
#輕易豐盛 #理財QA #理財投資

關於7個財務快問快答Q&A
你是否也在疫情間發生財務狀況?🤔
突然面臨到無薪假
卻發現自己開始有了財務危機嗎?
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疫情期間許多人遭遇失業、無薪假
甚至還擔心長輩健康、家中生計、孩子學業問題😭
更可怕的是
外出購買家庭所需又需要面臨身體上危機😖
這半年下來,這些種種的擔心
相信讓大家頭痛了很久….

這段時間,
收到許多來自粉絲及學員們
提出有關理財、投資佈局等問題💡
我們總共蒐集了7個
有關大家在疫情期間最常遇到的問題
就透過今天來一一解答大家的疑惑吧!
👉立即點開影片
🎬https://youtu.be/DeUXoI-1LD4

剪輯:趙于晴

00:00 關於財務七個快問快答
00:37 Q1:建議申請紓困貸款來還信貸嗎?
01:04 Q2:知道要行動,但一直拖延重要的事怎麼辦?
02:08 Q3:突然被放無薪假,時間變多不曉得怎麼辦?
02:54 Q4:每天都宅在家,反而一直亂買東西該怎麼辦?
03:24 Q5:疫情期間值得投資嗎?
03:53 Q6:親友跟我借錢,我該借他嗎?
04:36 Q7:疫情下怎麼賺錢?

●了解自己天賦特質,幫自己加薪上萬元! ‣ https://lihi1.com/ou2i3
●超強理財投資攻略#小資理財 :https://reurl.cc/8lKQDb
●免費領取🆓有錢人獨家理財表🔮https://reurl.cc/keyQr

// Jamie給你正能量💪 //
IG ‣ https://reurl.cc/0K1ax
FB ‣https://reurl.cc/VLoWR
YouTube ‣http://bit.ly/2WWUv7A

⬇️變有錢秘密在這裡⬇️
‣ 啟動天賦三步驟:https://reurl.cc/5l2LRv
‣ 輕易豐盛粉絲團:http://bit.ly/richjamie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更多推薦影片:
📍#關於天賦
💡必看!財富翻倍找到自己的財富流:https://youtu.be/l_PXoJdY09Y
💡為什麼你一定要了解天賦?:https://youtu.be/ptIS97NGdpk
💡 #順流致富 GPS:https://youtu.be/19iIYB9xbQY

📍#理財達人秀
🔹獨家知識型YouTuber 好葉Better Leaf 專訪:https://youtu.be/llx4KvcLnwI 
🔹打造富腦袋!從零累積被動收入Ms.Selena專訪:https://youtu.be/MeeSmrWg35U
🔹2020房地產投資?李同榮老師房產趨勢分析:https://youtu.be/UzztESwbr60
🔹共居美好房東生活-時尚包租婆Gina姊姊:https://youtu.be/1cbFb6Jvepc 
🔹投資基金搞懂投資3個基本觀念賤芭樂老師:https://youtu.be/RuVZ1W_c9hs
🔹假如我有五千萬,自己的投資會有什麼不同? feat. 市場先生:https://youtu.be/dXE3Y0F9dAM
🔹流量變現金-自媒體的獲利模式 佐邊茶水間 Zoey:https://youtu.be/OuUPhqidNtI

📍#財富能量
⭐如果你想多了解心想事成的秘密:https://youtu.be/GAFUB_kaRuM
⭐面對憂鬱與躁鬱的情緒失衡:https://youtu.be/IwU-8Hobq2g
⭐我中了一台賓士...財富能量7大關鍵:https://youtu.be/GAFUB_kaRuM

📍#被動收入
💎斜槓人生主動收入系列:https://youtu.be/UwkqUfEGVtk 
💎你愛的被動收入系列:https://youtu.be/V7yQk61DPBg

📍#投資理財
▪如何從0存款到!5步驟小資財富大翻身:https://youtu.be/4OUvOCrHmIA
▪打造巴菲特複利王國:https://youtu.be/uiv4-QoZjS0 
▪信用卡推薦-現金回饋:https://youtu.be/C9tpl0B4W5E
▪沒有錢怎麼理財:https://youtu.be/F1LwoGTIOEk
▪晉升小資的五個聰明花錢方法:https://youtu.be/u_2Ps16oKRk
▪用一張紙看完人生 瞬間秒懂時間的威力:https://youtu.be/Rjk4NsDb-_M

📍#電影影評
🔸寄生上流#寄生上流 3大人性弱點:https://youtu.be/x9mQt3AiR2E
🔸阿拉丁面對金錢誘惑7招扭轉人性弱點:https://youtu.be/vkWbGpLD9Pg

📍#輕易豐盛 #見證
📌8年級年收百萬的秘密 掌握時機高獲利出場 :https://youtu.be/GehxE7cRRTA
📌透過夫妻理財找到財富順流:https://youtu.be/5suWRqD7Bwo
📌資源整合擁有4個主動收入+自助洗事業:https://youtu.be/Ok8eyIMDqu4

室內植物的觸覺體驗對情緒體驗與療癒之影響 -以隱花植物為例

為了解決七種基本情緒的問題,作者曹非羽 這樣論述:

現代人因長期待在室內中,有許多健康問題。許多學者為改善這種情況,嘗試將自然帶入室內,以研究室內植物對人們的效益。然室內植物常存在容易枯萎或照顧麻煩的問題,因此本研究選擇生命力相對較強、較容易照顧之隱花植物作為研究材料。過去文獻提及運用感官體驗自然可以達到情緒改善與療癒的效果,然大部分的景觀研究在探討視覺、聽覺及嗅覺等,甚少人提及觸覺。觸覺在其他領域中已經被證實為一種重要的感官,並且具有改善心理、生理、社會方面的效益。故本研究以觸覺體驗為出發點,探討以隱花植物作為室內植物的觸覺體驗是否能改善情緒體驗與療癒感受,進一步影響偏好程度。本研究以讓受測者觀看及觸摸實體的隱花植物後填寫問卷。研究結果顯示

,隱花植物的觸覺構面有硬度、潮濕度、彈性度、輕薄度、人工度及平滑度六個構面;情緒構面為愉悅、厭惡、新奇及平靜四種情緒。具有較高的彈性度、平滑度、輕薄度、硬度及較低的人工度與濕滑度可以引起較高的愉悅情緒;具有較高的硬度、人工度及潮濕度會引起較高的厭惡情緒;較高的彈性度、硬度及輕薄度會引起較高的新奇情緒;較高的彈性度、輕薄度、平滑度、硬度及較低的人工度會引起較高的平靜情緒。愉悅、平靜、新奇情緒與療癒程度為正相關,與厭惡情緒為負相關;療癒與偏好為正相關。具有可愛、好看、彈性、蓬鬆、柔軟等特質會令人感到療癒。隱花植物是令人感到療癒也被偏好的。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

為了解決七種基本情緒的問題,作者留佩萱 這樣論述:

  這是一份邀請,邀請你來感受情緒   唯有直接面對,才能一步步解開你的沉痛枷鎖   為了前進,你必須回到過去   而復原的路,沒有人可以替你走……     我們總是急於處理傷痛,卻不知道應該先學會「感受」。我們習慣以壓抑來隱藏情緒,卻忘了當這些情緒層層堆疊於心,總有一天會成為滿滿的岩漿,隨著傷痛與情緒的火山爆發。   諮商師留佩萱以溫暖動人的筆觸剖析情緒的本質,透過實際諮商案例與知名創傷事件,引導你更全面且有深度地認識與覺察情緒。從解讀自我防衛機制,到直視個人核心情緒,全面學會真切感受情緒的方法,帶你走過情緒的暴風雨。   除了自助,還能學會如何幫助需要走過傷痛的朋友,一起建立一個能夠理

解情緒、包容情緒的友善社會。     「情緒,其實是一種能量,也是一種指引,   當它向浪潮一般撲襲而來,你能做的就是任它流淌而過,   只有感受過,你才得以在人生大海中繼續航行。」 療癒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玉嬋(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跟家庭的傷說再見》作者)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謝玉蓮(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閱讀這本書,讓我們有了打開自己情緒心門的動力,……讓自己更加熟悉內在的自己與外在他人之間的關係,接受脆弱而真實的自

己。──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就是要告訴我們:回看並重新感受情緒,都可能是轉化生命歷練、療癒情緒的心靈解方。──李玉嬋(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     覺察與療癒自己,是沒有人可以為你做的人生功課。讓這本書陪你一同前行。──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覺察情緒,才能抒解情緒,才能把「當年沒走完的情緒走完」。佩萱這本書是幫助我們覺知情緒的好書,誠懇推薦給想療癒自我的您。──周志建(資深心理師/《跟家庭的傷說再見》作者)     當你翻開這本書,就代表你準備好要面對自己——包括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也為自己預約一個充滿希望

的未來。──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誠摯地推薦您,跟隨佩萱溫暖且細膩的文字,從接納、覺察情緒,好好地梳理情緒。也在生活中給予自我照顧的時光,……陪伴自己走過每一個情緒風暴。──謝玉蓮(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願本書的出版,能協助更多內心暗處曾經受過傷的大人。讀過本書你將明白,原來真正的勇敢,是允許自己脆弱。──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留佩萱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為美國執業諮商師(Licensed Professional Counselor, LPC)、國家認證諮商師(National Certified Counselor,

NCC)。目前在美國諮商研究所擔任教職,同時繼續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個案包含兒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家庭諮商,專長包含創傷治療、童年創傷、家暴性侵議題、創傷知情……等等。   除了在美國的工作外,也在《人本教育札記》、《健康遠見》、《親子天下》雜誌固定撰寫專欄,希望可以藉由文字提供一般大眾心理資訊,讓更多人重視心理健康。曾獲第42屆金鼎獎專欄寫作獎(《人本教育札記》,2018年),著有《童年會傷人》一書。   個人網站:ABOUT COUNSELING   counselingliu.com/ 繪者簡介 Mo Pan     擅長運用鉛筆質地暗示時間、動態及敘事情境,   畫紙即是隱

喻劇場。   臉書搜尋:虛擬劇場   E-mail: [email protected]   前言 這是一份邀請,邀請你來感受情緒 Part I    認識情緒,了解情緒 01 情緒是指引,告訴我們下一步要往哪裡走 02 童年經驗,塑造我們如何面對情緒 03 為了避開感受,我們發展出防衛機制 04 面對創傷──那些發生與沒發生的事 05 去感受,需要勇氣   Part II   覺察情緒,感受情緒 06 慢下來,走進你的內心世界 07 認識情緒變化三角 08 撫平焦慮,才能碰觸深層情緒 09 憤怒需要被感受,不是被評價 10 吸氣…...吐氣...…,度過悲傷暴風圈 11   面對失

去,請讓痛苦有空間伸展開來 12   帶著恐懼,走進人生沙漠 13   是過去還是現在?創傷似乎不曾離去 14   撥開一層一層的情緒,羞愧藏在底下 15   當別人有情緒,我卻感到內疚 16   不同情緒可以同時存在──不敢被感受的喜悅 17   去感受,就是願意讓自己脆弱       Part III  學會與情緒共處,建立人與人的連結 18   創傷越多,越需要一個能接納情緒的社會 19   我願意當那個聽你說的人 20   當我們一起,就能撐起一個人撐不住的哀傷 21   建立一個療癒社群──沒有人可以在孤單中復原   結語 你的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 自序 少一點去「想」,多一點

去「感受」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自己經歷了許多人生上的轉變。事實上,也是因為這些轉變帶來的經歷,讓我開始動筆寫這本書,於是,一邊寫書稿,很自然地我也寫下了許多自己的感受。   寫完書稿的幾個月後,當我再回來改稿時,突然覺得很恐懼──把自己的內心情緒寫出來,有種把自己暴露在眾人面前的感覺。一邊改稿時我也不斷猶豫,有股衝動想把書中所有「關於我」的部分全部刪掉,畢竟,寫別人發生的事比較容易,我一點都不想讓大家知道我心中有哪些情緒。   但是我想到了我很喜歡的美國社工系教授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在演講紀錄片《召喚勇氣》(The call to courage)中提到,她在

參與最出名的那場TED演講「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的前一天,決定放下以往演講時講解學術概念的方式,而是讓自己在那場演講中「展現脆弱」。於是,她在那場演講中談到自己以前多麼討厭脆弱,以及她的研究結果讓她需要去見諮商師來處理自我議題等等。布朗教授說,如果要跟大家說「願意讓自己脆弱」是多麼重要的事,那麼,自己就要展現脆弱。   因為布朗教授這段話,我也理解到:如果這本書是我要告訴讀者感受情緒很重要,那麼,我也需要讓自己脆弱、讓自己展現情緒,因為我就和正在讀這本書的你一樣、和我的每一位個案一樣,我們都會經歷各種情緒:心碎、失望、悲傷、憤怒、害怕、喜悅、

開心……每一種情緒都沒有對錯、沒有好壞,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這是一本邀請你開始練習感受情緒的書。我猜想大家對於「情緒」這個詞應該一點都不陌生。感謝現在心理資訊的普及,不管是在書店或網路上,我們都可以找到許多書籍或文章幫助大家認識情緒。許多作品對於情緒的理解都停留在「理智」上,像是去分析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當然這些理解非常重要,不過這本書想要邀請大家少一點去「想」,多一點去「感受」。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學習到如何感受情緒。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學習到「不可以有這些情緒!」,於是我們發展各種防衛機制來推開情緒──麻痺情緒、忙碌、互相比較、謾罵攻擊人、優越感、歧視與偏見或各種成癮行為

。當情緒消失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連結也消失了。   這些防衛機制不僅傷害別人,也傷害了自己。當你不敢去感受情緒,就無法真實活著,你可能會害怕心碎所以不敢去愛,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去嘗試,害怕未知與焦慮所以不敢做改變。因為害怕感受情緒,許多人把自己關在心牢裡。   而我希望這本書可以是一個小小的開始,幫助你開始練習感受情緒。當然,開始感受後,你會體驗到那些令人痛苦的情緒,但你也能感受到喜悅、感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連結。   我邀請你去感受,因為生命很短暫,願我們在這短暫時刻中,能夠去感受生命的連結與美麗。   前言   這是一份邀請,邀請你來感受情緒     開始動筆寫這本書的半年前,我

自己經歷了一場失去。   身為一位心理師,我諮商過許多正在經歷失去或創傷的個案──親人去世、離婚、戀情背叛、罹患疾病、發生意外、遭受性侵、家暴、受虐或受侵害而失去童年……等等,這些事件把你的世界擊碎,就像你本來好好地走著,但是一瞬間,腳下的地面突然裂開,你跌落到黑暗的地洞裡,什麼都看不見。   曾經看過一張照片,照片裡是一個表達「哀傷」的人型雕像──藝術家用鐵絲形塑出人的身軀和輪廓,而鐵絲內,從頭到腳裝著滿滿的石頭。看著這張照片,我心想:哀悼,一定很沉重吧。   直到自己經歷失去時,我才感受到哀傷的重量有多麼沉重和壓迫。身為一位心理師,我知道復原沒有捷徑,也沒有要照著一定的步驟,因為每個

人哀悼的方式不一樣。我知道我該做的(也就是我在諮商室中幫助每位個案做的事),是讓個案自己去感受那些情緒。因為,如果想要走出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經歷它。     當我們都忽略好起來的「過程」     然而,這個社會不太允許我們「去經歷」。當一個人的世界突然瓦解、重跌到黑洞中,周遭的人卻是圍繞在洞口邊,對著底下的人不耐煩地大喊:「不要再軟弱了,快點爬起來!」   這個社會傾向歌頌「快速復原」,不管是在電影、電視劇或各種報章雜誌中,當一個人經歷重挫或創傷後,我們都想要快轉到美好的結局,忽略了那段好起來的「過程」。   在我自己經歷失去後不久,有一次看到一場TED演講,講者是一位美國社工師。她提

到在她剛畢業、開始工作、覺得生活穩定一切都上軌道時,她的世界突然崩塌。她原本健康的母親突然間逝世。過了一年的哀悼,在母親忌日周年那天,她總算有勇氣回到母親去世前她們一起去看球賽的球場。就在當天晚上看完球賽後,身體健康的先生突然間心臟病發身亡。   接下來,這位講者開始談論心理素質強壯的人該怎麼做。當然,這是一場TED演講,講者需要在十幾分鐘內把自己想傳達的訊息講完,她提到的方法也很重要。但是,當時的我卻愣在那裡,心裡想著:「兩年內經歷母親和伴侶突然死亡,這是多麼痛苦的事情,你就這樣好起來了?怎麼可能?你怎麼辦到的?」   正因為復原的「過程」常常被忽略,所以讓大家誤以為復原可以很快速、很優

雅地走到美好的結局,而這樣對復原過程的不理解,常常會造成許多不諒解與指責。在諮商室中,我常常聽到個案抱怨:「為什麼我現在感覺更痛苦?」「為什麼已經過了這麼久,我還沒好起來?」「為什麼我現在還會生氣?」   不僅個案對自己失望和生氣,身邊的人也常常會評論:「你怎麼還在難過?趕快好起來啊。」「都已經開始做心理諮商了,應該好多了吧?」     復原,就像要你重新走回戰場     可惜,復原沒有那麼容易。不管你經歷過哪些傷痛,這些痛苦的事件就像戰爭一樣,摧毀了你的內心世界。   在美國,退役軍人的自殺率逐年上升,這讓社會大眾非常納悶與不解:這些從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回來的軍人,好不容易在戰場中存活下

來,回到安全溫暖的家,為什麼卻活不下去?   這也是我們對創傷的誤解,好像事件結束後,人就應該沒事了。你的童年生活在充滿暴力的家庭裡,長大後離開原生家庭就沒事了嗎?小時候被堂哥性侵長達兩年,後來堂哥搬走,你就完全不被影響了?幼小時期被媽媽情緒虐待,等到唸大學離開家去另一個城市生活,就可以遺忘那些傷害?軍人們從戰場賦歸,回到家後就可以過著平凡快樂的生活嗎?   事實上,當傷痛事件結束後,才是復原的開始。   心理復原的過程一點都不容易,也不平順,往往充滿坎坷與顛簸,走起來一點都不優雅,更可能一路跌跌撞撞。不論你曾經歷過哪些傷痛,想要復原,就像是讓你再度走回那個殘碎不堪的戰區──那個你好不容

易逃離的戰場,然後重新掀開那些埋藏許久的痛苦和情緒。   我常常向我的個案解釋,心理治療就像是做復健一樣。在身體進行復健的過程會產生許多疼痛,心理 諮商也是這樣。我們會慢慢撕開封黏著過去傷口的膠布,帶你重新看見那些創傷和痛苦,以及伴隨而來的各種情緒。所以,開始做諮商後,你可能會感到更痛苦,但是你需要去經歷這些,才能復原。     要走出傷痛,就需要去感受     當自己的哀傷重量壓得我喘不過氣時,我坐在諮商室中問著我的諮商師:「我該怎麼做?」我期待著她可能有一些神奇療法。她對我說:「你現在正在讓自己哀悼,讓自己感受情緒,你正在做你該做的事。要走出來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感受。」   許多人都願

意去檢視自己過去的傷痛,但這份檢視常常停留在「理智」上。理智上,我們努力分析以前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對我們造成哪些影響,但是,我們卻長期把這些情緒埋藏壓抑。如果你想走出來,唯一的方法就是去感受這些埋藏已久的情緒。   這本書是一份邀請,邀請你來感受情緒。少一點思考或分析,多一點感受。唯有去感受,才能一步步解開這些牢牢綁在自己身上的沉重枷鎖。我常常跟個案說,那些發生在你身上的創傷都不是你的錯,但是復原這條路,是自己的責任,沒有人可以替你走。   所以,我在這裡邀請你,來試著感受情緒。感受情緒當然不容易,需要不斷練習。很希望這本書可以陪伴著你,踏上復原這條路。 推薦文 勇敢面對脆

弱的自己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帶著有色眼光來看待情緒這件事。情緒被迫區分為能夠攤開在明亮檯面上,以及必須隱藏在灰暗桌面下。有些情緒,令人望而生畏、生厭、敬謝不敏,不願讓這些情緒附著在身上。   我們總是極力推開某些負面情緒,選擇迴避而漠視,但它們依然存在於內心深處,恣意發酵。然而,情緒本質沒有好壞,沒有絕對,不需批判,不用評價。它們都是屬於自己的存在,隨著時間而逐漸形成眼前的自己。   閱讀這本書,讓我們有了打開自己情緒心門的動力,勇於面對在這扇門裡所存在的正負面情緒。讓我們允許自己保有當下的任何情緒,合理善待自己。重新梳理情緒,自我覺察

情緒,讓自己更加熟悉內在的自己與外在他人之間的關係,接受脆弱而真實的自己。   容許感受、呵護情緒的心理療癒之路 李玉嬋(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     做為一位諮商心理師,在諮商室裡,聆聽著一個個無常意外的故事,悲傷伴隨著不解;憤怒夾雜著絕望;羞愧隱藏著怨恨……很多人深陷其中,分不清楚悲傷、憤怒、羞愧等「情緒」,其實可能被自己「感受」情緒的方式,加重了內心戲碼的殺傷力,而讓創傷情緒因衍生出的不解、絕望、怨恨等感受給淹沒。   其實,「情緒」與「感受」不一樣。如果能容許自己重新去感受情緒,再次定睛、覺察、梳理、解讀、呵護受傷情緒的存在,或許就可理解此書所言,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可能可以發

現情緒其實是一種蛻變內心的能量。容許感受、呵護情緒,可以展開心理療癒之路。   然而,「情緒」與「感受」究竟有何不一樣?   情緒可以透過人的五大「感」官:眼、耳、鼻、舌、身去覺察承「受」,而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你一定有過怕痛的恐懼情緒出現,而不敢看傷口、選擇避免感受疼痛以降低恐懼的經驗。這樣採取逃避去感受真切情緒的方式,可能會過度放大痛覺感受,也可能過度增強恐懼情緒,而陷入情緒創傷中。其實,當你願意選擇容許感受、呵護情緒時,就有可能坦然面對生命無常的衝擊,而漸漸不慌不亂地安住自己。   如書中提及:「情緒是種能量,只要讓它像浪潮撲來一般流過、經過、感受過,就得以繼續在人生這大海中安然航

行。」因此,書名《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就是要告訴我們:回看並重新感受情緒,都可能是轉化生命歷練、療癒情緒的心靈解方。   本書還特別指出某些特殊情緒,一旦被一層一層撥開,就可能碰觸到情緒底下躲藏的羞愧或其他感受。例如,人遭遇挫折失敗時很容易感到孤獨,因為自己不願示弱面對挫折,因此隔離了受傷情緒,也隔離了與人連結。但沒有人可以在孤單中復原!當你願意脆弱,才能與人連結、終結孤獨。   當你選擇去接觸、去感受自己內心澎湃的情緒,或許能讓宣洩情緒代替壓抑感受,而獲得耐受情緒波動的韌性與安住內心的力量。   當你願意去感受自己內心多變複雜的情緒流轉,或許你就能在體驗人的喜怒哀樂愛惡懼等七種基本

情緒中,發掘出人生酸甜苦辣的箇中滋味。   學會感受,覺察與療癒自己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還記得我日前在臉書上分享一小段話,獲得很多迴響。我這麼說:「療癒與成長的過程,就是從痛苦的忍受,到逐漸能承受,到坦然地接受。人生啊,就是一個你決定怎麼『受』的過程了。」   我沒接著說的是,這個「受」的切入點,其實就是感受,而感受的存在,就是我們生而為人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因為有了感受,而讓我們擁有人性,也讓我們擁有去愛與感受被愛的能力。然而許多人在面對痛苦的人生情境,因為太強烈的情緒,切斷與感受的連結,也導致身心失衡與各種疾病的發生,一開始不想感受到痛苦,最終卻連快樂也感受不了

,生命因此陷入另一層次麻木的痛苦裡。   很高興留佩萱老師寫了這本書,一直很欣賞她饒富知性與感性的文字功力,以及許多貼近人心的案例故事,相信你可以在情緒的說理中獲得智性的理解,以及在佩萱老師的文字中被同理與撫慰,更在一個個實作練習中,讓你在生活中也能實踐自我安頓的能力。   覺察與療癒自己,是沒有人可以為你做的人生功課。讓這本書陪你一同前行。   情緒是治療的關鍵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跟家庭的傷說再見》作者)        「情緒過不去,理性出不來。」這是我在課堂上經常講的話。雖然我做的是敘事治療,但我很清楚,情緒是治療的關鍵。   情緒具有巨大能量,當情緒卡住了,人就一直被卡住。每

一個創傷經驗裡,都有一個「沒有走完的情緒」,這個情緒會「埋伏」在身體裡,繼續發酵,伺機而動,待日後有類似經驗出現時,「地雷」就會爆炸,「火山」就會爆發。沒走完(處理完)的情緒就像「未爆彈」一樣,會一直潛伏在你的身體裡,「卡住」身體能量,帶來身心疾病的折磨(像是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暴食症、腰酸背痛、胃病、癌症等等)。   覺察情緒,才能抒解情緒,才能把「當年沒走完的情緒走完」。佩萱這本書是幫助我們覺知情緒的好書,誠懇推薦給想療癒自我的您。   面對自己,從認識情緒開始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談到「創傷」兩個字,人們總會覺得既沈重,又辛苦。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創傷是如此常見,就

可能發生在你我每個人的身上。伴隨著創傷而來的情緒風暴,正隱微或劇烈地衝擊著我們的生活日常。   每個人都期待擁有更美好的明天,卻總是受困在起伏不定的情緒與傷痛之中,想逃離卻被困得更深。這種愈耗力愈無力的情緒應對模式,常是現代人的痛苦來源。原因無他,我們對情緒與創傷一直缺乏正確的認識,於是,我們無法做情緒的主人,只能任憑情緒擺布。   留佩萱心理師的作品,正用淺顯易懂的字句,帶領我們了解情緒的意義與功能,並且學會如何透過深度體察情緒以獲得療癒。當你翻開這本書,就代表你準備好要面對自己——包括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也為自己預約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情緒是生命最美的禮物 謝玉蓮(繪星心理

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你學英文多久了?還記得第一次與外國人對話的模樣嗎?努力地從大腦中搜尋著有限的單字,慢慢組合成句子,盡全力以身體語言表達,事後那鬆了一口氣的成就感,你還記得嗎?   我們如此努力地描述,也一再重複與耐心說明,不就是想要讓對方多些理解,不就是想讓自己可以盡情表達、溝通。我們是多麼盼望!   但,對自己的認識呢?對自己的樣貌,又有多少的詞彙與句子來描述?你可以理解自己在生氣行為下,隱藏的可能是對自己的失望嗎?可以理解自己是因為擔心被處罰,所以才不自覺啟動防衛機轉而說謊嗎?可以接納自己的負向情緒,感受到焦慮、害怕、憂鬱是源於對生活無法掌控嗎?可以在他人疑惑時還努力

嘗試說明清楚嗎?   是的,情緒,是生命最美的禮物,是賦予每個人生活意義與價值感最重要的養分,況且,成長歷程中,難免有衝突,可能有創傷,生命議題如此難解。   當收到佩萱的新書時,正是我面臨生命中最重大失落的時刻,我跟隨本書的書寫脈絡,接下人生無常的衝擊,感受內在對生命那股無力、失望的拉扯,一步步安放自己的失落,一步步與自我對話,而療癒歷程仍在持續中……   誠摯地推薦您,跟隨佩萱溫暖且細膩的文字,從接納、覺察情緒,好好地梳理情緒。也在生活中給予自我照顧的時光,簡單的正念練習、放鬆訓練、轉念練習,陪伴自己走過每一個情緒風暴。   原來真正的勇敢,是允許自己脆弱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曾經,我們都是孩子。漫長的成長路上,難免有著當時我們無法選擇與避開的傷痛。傷痛裡,是恐懼、害怕、憤怒⋯⋯,這些情緒並沒有因為長大就消失了。為了壓抑、掩蓋這些情緒,我們的心變得疲憊,我們也變得不像自己。   佩萱心理師在《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書中安排了一趟溫柔的旅程,逐步引導讀者有意識地覺察與修復那些曾讓人深感困擾的情緒。她帶領讀者將之蛻變為一種工具,使我們更能認識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更好的選擇。   本書除了將近代創傷與療癒的理論做了清楚易懂的說明外,搭配出現於理論之間的案例與故事、可具體操作與練習的活動,更讓本書兼具了實用性。   願本書的出版,能協助更多內心暗處曾經受過傷

的大人。   讀過本書你將明白,原來真正的勇敢,是允許自己脆弱 01情緒是指引,告訴我們下一步要往哪裡走如果讓你選擇,你會希望每天只感到開心就好,還是想經歷各種情緒——開心、難過、生氣、焦慮?我猜想很多人應該會想選擇只感受開心,那些令人難受的情緒都被歸為「負面情緒」,我們都想把負面情緒推開。在諮商室中,我看到許多個案對情緒充滿恐懼,深怕自己被情緒海嘯淹沒。這樣聽起來好像情緒很可怕,如果「沒有情緒」,是不是就可以讓生活輕鬆許多?但是,也有幾位正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個案告訴我,他們每天感受不到任何情緒。他們的世界裡沒有了焦慮或憂鬱,卻也沒有了喜悅、興奮或期待。生命中沒有了情緒,他們覺得自己像個空

殼,提不起勁來做事,感受不到活著是什麼感覺。高漲的情緒讓人覺得壓迫,但是當情緒都消失了,整個人彷彿只剩下軀殼。我們討厭情緒,卻又很需要情緒。到底,情緒是什麼?●情緒,就是情緒,沒有好或壞我在美國念完碩士後,在當地社區一間機構做兒童諮商,我的個案年齡分布從五歲到高中生都有。我觀察到,不管他們在哪個年紀,似乎都已經對於情緒有一套既定看法,像是:「會生氣的孩子是壞孩子。」「哭很丟臉,不要哭!」「膽小的人才會害怕。」我記得有一位八歲的小女孩在聽完我說「生氣是很正常的情緒啊,每個人都會生氣,我也會生氣」後,瞪著大大的眼睛驚呼著問:「你也會生氣?」這些孩子的反應讓我覺得有趣,但也不禁讓我思考:整個社會、家

庭和學校,我們到底傳遞了多少和情緒有關的錯誤資訊給孩子?這位小女孩才八歲,她的小小腦袋瓜裡已經把情緒分成兩個資料夾,一個標記為「正向情緒」,像是開心與快樂,這些情緒很安全,會讓爸爸媽媽或老師高興;而另一個資料夾則是標註著「負面情緒」,所有讓人不快樂的情緒都被堆棄在這裡,這些都是壞情緒,很危險,不應該存在!等這位小女孩長到十八歲、二十八歲、三十八歲,她的腦中還是會依照這樣的二分法來區分情緒。這也是很多人對於情緒的認知,然而事實上,情緒,就只是情緒,沒有好壞。情緒是我們面對內在與外在世界發生事情所產生的反應。

基於深度學習人臉情緒辨識之消費行為研究探討

為了解決七種基本情緒的問題,作者林木村 這樣論述:

摘要隨著網路購物的興起,網路購物情緒往往被產品廣告吸引,導致消費者自我情緒控制欠佳。本研究針對防範情緒性消費行為,設計一套偵測網購消費者的臉部情緒,並提出警示通知之系統。本研究探討如何設計藉由觀護群組身旁的手機即時提醒,並立即阻止消費者進行情緒性之網路消費行為。此外,藉由深度學習TensorFlow框架及深度學習函式庫Keras來進行人臉情緒識別,並運用卷積神經網路演算法(CNN)建立神經網路模型,透過模型的訓練來進行人臉情緒的判別。本研究所進行的人臉情緒識別可分成七種基本情緒,其中包括來自網購當下的情緒,快樂、驚訝、悲傷、憤怒、厭惡、恐懼,及面無表情。本系統設計出可識別衝動性購物之情緒監測

系統,同時也規劃觀護群組在收到消費者情緒性網購通知時,可即時提醒消費者是否適合在當下購買該項商品。最後,本研究提供幾個衝動性購物檢測項目,讓受測者在進行線上購物臉部情緒偵測,以便分析「情緒性購物分析平台」偵測結果是否接近受測者真實情緒? 讓本系統更為完善。關鍵字: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臉部情緒辨識、情緒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