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國小操場開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中和國小操場開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耀明寫的 戰時憶往:八二三砲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郭昭佑所指導 吳佩瑛的 幼兒園創新經營之研究 -以臺北市一所私立小學附設幼兒園為例 (2019),提出中和國小操場開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私立幼兒園、學校創新、創新經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湯志民所指導 吳旭專的 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與優良遊戲場規畫之研究 (1999),提出因為有 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優良遊戲場、遊戲場規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和國小操場開放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和國小操場開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戰時憶往:八二三砲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

為了解決中和國小操場開放的問題,作者李耀明 這樣論述:

  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為顧及學生學業與安全,福建省立金門中學學生891人於10月9日再疏遷臺灣,分於臺灣30所省立中學寄讀。   再疏遷?是,民國43年九三砲戰,金門中學即於翌年疏遷陳坑的陳景蘭洋樓,係金門中學第一次疏遷。   金門中學,今國立金門高級中學,係首任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政府主席胡璉(1907-1977)於民國40年令將私立金中、金東初中合併成立,惟建校未及十年,二度因戰火遷校,可謂空前絕後。   不比之前,這次,別說陳坑,連料羅也陷在八二三砲戰的砲火中,金門中學不能不疏遷,民國47年9月底,該校校長易希鎬(?-1980)向當時在臺灣省臺北

縣新店鎮辦公的福建省政府主席戴仲玉(1910-1986)請示,3日後做成決定,全校師生遷臺寄讀,分散至各省立高中寄讀。   念及學生不可失學,學業不可中斷,政府遂有利用運補物資返臺的空船疏遷金門中學學生至後方的構想,當下決定把握機會,立馬動員基層行政組織,按學生名冊一個一個通知,並在戎馬倥傯下連繫、協調,硬是調派出車、船,先走再說,以給金門留個一線生機,金門父老也奔相走告。   走不走?放不放……?金門子弟、父老掙扎啊!詢問再詢問,勸說再勸說,討論再討論,琢磨再琢磨,同時一邊收拾行李,張羅、借貸旅費,全部都在一天一夜裡絞盡,無論是心情或準備,都十分倉促,眼淚都來不及乾。10月9日,金門中學

師生分由各地到料羅的新頭碼頭報到。下午,集合點名,金門中學教務主任周建齡率領1004人登上〈中肇艦〉(LST-217),其中,教職員及眷屬113人,學生891人。是晚開船。在船上,人生第一次搭船的少年,因著離家的心情而五味雜陳,也因著柴油煙混合著暈船的嘔吐物而備感五味雜陳。   10月10日國慶日下午5時許,抵達高雄港第13號碼頭,即今光榮碼頭,只是,這又是另一段辛酸的開始……。  

幼兒園創新經營之研究 -以臺北市一所私立小學附設幼兒園為例

為了解決中和國小操場開放的問題,作者吳佩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一所私立幼兒園創新經營之歷程,了解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與因應之策略。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訪談法、資料蒐集,輔以實地參與來分析推論,研究對象為臺北市一所私立幼兒園,受訪者包括輔導主任、三教師。最後發現個案小學附設幼兒園面臨的困境有:(一)行政管理方面:師資異動與行政動盪影響士氣,而後有危機是由於內部有行政人事的動盪調整,也是老師無法干預。以前人事異動很大,連小學都異動很動盪,這對學校的經營影響很大,所以對於升小學的訊息、狀況,師資不穩造成流失率高,整個環境和生態都在變化,福利制度隨學校經營績效有所變動與調整,造成老師疑慮,老師無所適從。(二)課程教學方面:近年來家長們迷思

雙語教學,我們學校的重點因為是蒙特梭利教育,英文這塊的學習面向並非是我們的課程重點,加上現今教育環境趨勢與潮流,家長仍會選擇標榜以美語幼兒園為主軸的學校,且當時的校長不重視蒙式,資深老師無法堅持發揮自己的教育理念。(三)資源運用方面:未完全符合經濟效益,空間、環境、設備適度規畫與執行。 1、學生嚴重流失,學校因歷經少子化的緣故,歷經經營上的困境,很多家長會直接選擇直接一貫升到高中,同時也傾向將小朋友送到住家附近的托兒園所,省去讓孩子因坐交通車而需要早起及睡不飽的擔憂,造成學生數減少與流失,也沒有完全中學的優勢。2、面臨招生困境: 約90幾年到100年後期間人數遞減,經營方式是相對是保守且

限制重重,學校內部受到衝擊,因師資過剩必須裁員及資遣老師,造成老師的無助與恐慌,生源減少影響招生,班級數不斷下降,影響園所經營與生存。(四)能活動方面:過去在活動及學生的展能活動方面,較無顯著的作法,因此缺少提供孩子表演的舞台,在孩子活動空間的安排無考慮到可與小學端資源共享如:圖書館、操場…等等。沒有著重園所活動等行銷宣傳,顯得較為保守與傳統。(五)校園環境規劃營造方面:學校建築及社區老化,學習環境與設備未與時俱進,應即時因應時代符合潮流趨勢。面臨上述困境中,研究者歸納以下結論,幼兒園創新經營之面項如:一、領導者面對組織內部不合時宜之制度,應具備變革的勇氣與決心,建立與調整有效的制度。園內組織

行事準則與制度,待管理及整合凝聚內部共識。行政組織架構及工作內容分工明確;積極面對困境,進行有效協調溝通,處理及因應。二、課程教學:運用社區資源發展在地文化特色,在理論與實務中相互實踐與驗證,學習並提升教師專業知能;藉由各項活動課程落實與安排,提供孩子完整學習,積極落實推展孩子運動。三、注入引進、整合相關人力、社區、物力、環境等資源,與小學部資源共享,有效規劃經費運用,塑造學校優質形象、環境空間彈性開放,有效規劃各項教學活動。薪水、福利對師資穩定幫助很大,另有規劃教師可放寒暑假,是吸引繼續留任的原因,園長的帶領有影響,能看得更寬廣,老師更進步。四、增加對內與對外的影響力,提升對內家長及老師對學

校的認同,積極營造學校環境及對外提升校譽,為學校引進資源,打造良好夥伴關係,有益於學校幼兒園的經營與發展。緊密增加親師生互動,發揮展能的意義並努力嘗試創新統整各項活動,培養孩子多元能力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學習態度。五、校舍改建源設備運用、綠美化營造,重視校園空間的安全、整潔及效率、適切性,校園應重視定期環境消毒與整潔,避免病媒蚊孳生或群聚感染,營造安全舒適之環境並有效積極防疫措施,落實乾淨整潔之校園環境。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幾點建議,俾供該個案幼兒園及未來研究者作為參考。關鍵詞:私立幼兒園、學校創新、創新經營

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與優良遊戲場規畫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和國小操場開放的問題,作者吳旭專 這樣論述:

論文名稱: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與優良遊戲場規畫之研究 指導教授:湯志民博士 研 究 生:吳旭專 撰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優良國小遊戲場的現況、優良遊戲場維護管理的情形、分析國小兒童遊戲行為與遊戲場類別的關連性、探討國小兒童遊戲興趣、國小兒童使用遊戲場情形及對遊戲場的看法與期望,最後並作出國小遊戲場規畫的相關建議事項。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選取臺北市12行政區之12所國小的優良遊戲場、其學生和遊戲場相關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觀察記錄12所小學遊戲場現況,並分別抽取12所小學國小學生931人(有效樣本919人:男

生494人、女生425人;二年級兒童296人、四年級兒童318人、六年級兒童305人)進行問卷調查,觀察紀錄12所小學兒童下課時間在遊戲場的遊戲行為,並分別訪談各校二年級、四年級、六年級兒童男、女生各2名,12校共144名兒童,最後並針對國小遊戲場規畫與維護管理的問題,與各校遊戲場相關行政人員進行訪談。蒐集資料的工具包括:問卷、觀察表、訪談表、照相機(幻燈片)等,在資料分析上,觀察與訪談主要以描述性的方式紀錄,問卷調查的結果主要以次數百分比統計和卡方考驗進行分析。經研究結果與分析發現: (一) 臺北市國小優良遊戲場的規畫現況:1. 遊戲場的區位與配置多能符合「統整性」、「近

便性」與「創造性」的原則,但並沒有無障礙遊戲環境的規畫;2. 遊戲設施內容包含範圍多樣而廣泛,頗能符合遊戲場「多樣性」、「創造性」與「發展性」的規畫原則,但遊戲設施的多功能性、遊戲設施的學校特色及可提供移動性活動的遊戲設施等方面,可以再加強;3. 各校遊戲設施的「安全性」普遍不錯,然遊戲場的鋪面以及安全距離須再改進;4.能從各個面向的考量來規畫遊戲場地,但往往受到經費及空間不足的限制。 (二) 臺北市國小優良遊戲場維護管理情形:1. 遊戲場依不同年齡的兒童分區,但使用管理不易落實;2. 遊戲設施維護情形良好,行政單位會定期檢修遊戲場,但學校缺乏一更明確的維修標準;3. 校園

開放後,遊戲場面臨維護管理的問題。 (三) 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行為與遊戲場類型的關連性:1. 現代遊戲場比傳統遊戲場能引發更多種類、更高層的認知性遊戲行為;2. 現代遊戲場比傳統遊戲場能引發更多種類、高層的社會性遊戲行為;3. 現代遊戲場比傳統遊戲場能使遊戲行為發展成社交性遊戲行為。 (四) 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興趣:1. 兒童下課時間最喜歡去的地方為「教室」、「遊戲場」和「運動場」;2. 兒童下課時間最喜歡的活動是「和同學聊天」、「打躲避球」和「追逐遊戲」;3.「組合遊具」最受兒童歡迎,兒童喜歡某遊戲設施的理由以其好玩與否、能否滿足各種體能與遊戲需求為主

;4. 男、女生的遊戲興趣差別不大;5. 低、中、高年級兒童遊戲興趣有明顯的差異。 (五) 臺北市國小兒童使用遊戲場情形及理由:1. 有約四分之一的兒童「幾乎每天」去遊戲場玩,但有半數以上的兒童「幾乎很少去」遊戲場玩;2. 兒童在遊戲場中以團體一起活動為主;3. 影響兒童去遊戲場的理由以遊戲場本身的條件為主;4. 男、女生遊戲場使用情形有顯著的差異,使用理由則大致相同;5. 低、中、高年級兒童使用遊戲場情形及理由有差異。 (六) 臺北市國小兒童對遊戲場的看法與期望:1. 兒童認為遊戲場位置「合適」,但遊戲設施有點「不夠多」;2. 兒童期望一個有更多遊戲設

施、更具複雜度及刺激性的遊戲場;3. 男、女生對遊戲場的看法有顯著的差異,對遊戲場的期望大致相同;4. 低、中、高年級兒童對遊戲場看法與期望有明顯的差異。 研究者根據文獻與研究結果發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對於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1. 重視兒童遊戲環境,適度調整學校遊戲場的經費;2. 訂定更明確的遊戲設施維修標準;3. 整合遊戲場規畫相關資料,以提供各校規畫時的參考。 (二) 對於學校的建議:1. 在遊戲場規畫方面:(1)遊戲場規畫應充分考量兒童身體、智能與社會的發展;(2)遊戲場規畫應能配合兒童的遊戲興趣;(3)遊戲場規畫應

能配合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兒童的需求;(4)調整遊戲設施的配置方式,以符合設施間安全距離的規定;(5)學校應擬定長期的校園及遊戲場規畫計畫。2. 在遊戲場維護管理方面:(1)強調遊戲場的重要性並積極爭取遊戲場改善經費;(2)設立遊戲設施使用說明牌,落實遊戲場使用的管理;(3)建立學校與社區對校園開放的共識。3. 其他:提供樓層中的室內遊戲空間或調整下課時間長度。 (三) 未來研究的建議:1. 在研究對象方面:可以擴大範圍到各年級兒童及社區的遊戲場地;2. 在研究方法方面:可以考慮採個案研究法、可用攝影機拍攝、紀錄兒童遊戲行為;3. 在研究內容方面:可考量探討如何合理畫分國小兒

童活動空間、不同性別兒童遊戲行為隨年齡發展的改變、兒童對遊戲場的安全認知、無障礙遊戲環境規畫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