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架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中央政府架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顏克.西哈亞寫的 達賴喇嘛新傳:人、僧侶,和神秘主義者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囯政府架构 - 第 2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中央政府 机构沿革政务院时期。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根据 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 楊昊、張文揚所指導 林雅淇的 中國海外基礎建設項目的在地回應—以緬甸皎漂地區人民的抵抗為例 (2021),提出中央政府架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海外基礎建設、地方抵抗、緬甸、皎漂。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律學系 吳志光所指導 林良育的 公用地役關係既成道路法律爭議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公用地役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央政府架構的解答。

最後網站政府架構則補充:政府架構. 顯示模式: 公共部門/實體 完整清單. 政府組織/ 公共部門及實體 ... 澳門港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MACAUPORT) · 澳門中央證券託管結算一人有限公司(MCSD)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央政府架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達賴喇嘛新傳:人、僧侶,和神秘主義者

為了解決中央政府架構的問題,作者馬顏克.西哈亞 這樣論述:

  本書以人、僧侶和神秘主義者三個獨特的角度來觀察達賴喇嘛,把他呈現給讀者。人世間有不少性靈大師,但很少有人能像達賴喇嘛這般任意地在紅塵雜務(人)、出世目標(僧侶),和神秘召喚(神秘主義者)之間轉換角色。   1997年,達賴喇嘛親自授權印度記者馬顏克.西哈亞寫傳記。西哈亞並非佛教徒,卻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與達賴喇嘛在印度北方喜馬拉雅山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摩洛甘濟(McLeod Ganj)面對面談了十幾回。本書呈現了達賴喇嘛深謀遠慮,始終關心全世界人類福祉的識見。西哈亞從達賴喇嘛誕生時的西藏與佛教傳統談起,幫助讀者了解他信仰、政治立場、理念形成的背景。為了讓讀者有更深刻精微的認識,西哈亞也敘述了

達賴喇嘛的流亡生活,以及面對信眾必須扮演的多種角色。   他還闡述了中、印之間極為複雜糾結的關係,並且觀察到達賴喇嘛對占領西藏的中共採取的非暴力立場,已引發西藏年輕人的不滿。   本書以持平的態度、豐富的資訊審視達賴喇嘛與他的成就,一方面具現了他卓越精神領袖及身負重任的形象,一方面也呈現現在西藏內部的不安,可能影響未來西藏的前途。 本書特色   達賴喇嘛本年度最新自傳,主要是勾勒達賴這人、僧,和神秘的三種面貌。由於作者是印度人,文中對中、印、藏關係多所著墨,但大部分是交代背景輪廓,不會太政治太枯燥,而且大部分篇章不長,等於以全新的角度來看達賴其人其事。   ●  本書摒除一般的傳記敘述寫法,以

30篇鮮明簡短主題呈現達賴喇嘛深謀遠慮,始終關心全世界人類福祉的識見。  ●  作者西哈亞從達賴喇嘛誕生時的西藏與佛教傳統談起,幫助讀者了解他信仰、政治立場、理念形成的背景。也敘述了達賴喇嘛的近50年的流亡生活,以及面對信眾必須扮演的多種角色。  ●  闡述了中、印之間極為複雜糾結的關係,並且觀察到達賴喇嘛對占領西藏的中共採取的非暴力立場,已引發西藏年輕人的不滿。  ●  以持平的態度、豐富的資訊審視達賴喇嘛與他的成就。一方面具現了他卓越精神領袖及身負重任的形象,一方面也凸顯現在西藏內部的不安、達賴喇嘛的逐漸老去、中國的壯大,將影響未來西藏的前途。 作者簡介 馬顏克.西哈亞(Mayank Ch

haya)   印度資深記者,25年來的報導內容以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為主,現在轉為美國。是新德里亞洲通訊社(New Delhi-based Indo- Asian News Service)知名南亞事務評論家,同時主持www.dailysub.com 新聞時事網站,目前常駐芝加哥,經常華盛頓、紐約兩地跑。 1.驚天動地的劇變2.佛教入藏3.濟弱扶傾,見義勇為4.由小淘氣變成轉世靈童5.離鄉背景6.歡欣鼓舞的西藏7.不滿五歲的新領袖8.印度、中國和西藏9.挑撥離間10.西藏的新神明11.印度,上達蘭莎拉12.毛澤東和佛教13.談判與否14.諾貝爾獎得主:甘地的傳人15.諾

貝爾之後的生活16.互不相讓17.寺院血光18.達賴喇嘛其人19.達賴喇嘛:僧侶20.達賴喇嘛:神秘主義者21.諸多角色22.性與欲23.最後一位達賴喇嘛?24.垂暮之年25.中印關係與西藏26.激進派和中道27.自治的模型28.漢民族對西藏的嚮往29.達賴喇嘛是否會回西藏? 30.個人印象 第一章 驚天動地的劇變幾千萬年以來,大自然鬼斧神工,把西藏雕琢得獨一無二,宏偉莊嚴。過去七千五百萬年,地質的劇變使得數百萬平方哩的地殼由海洋朝北推擠,大陸的漂移使得印度板塊在過去五千萬年間移動了六千哩。地殼構造最後的擠壓在兩千五百萬年前開始,印度板塊撞上歐亞板塊,以迄今人類尚無法完全理解的力量

,挖鑿了古地中海,而這個大變動也塑造了未來許多亞洲的民族國家,以及它們的文明、宗教、文化,和衝突的歷史。西藏,就正處在這驚天動地地質奇景的中心。由人類的觀點來看,大陸的漂移步調緩慢徐行,這段時間未免悠久漫長,但由地理的角度來想,如此龐大地殼的劇變在這樣的時間長度中發生,速度可謂正常。這場劇變是地球上最驚天動地的變化之一,地質學家指出,在一千四百萬至一千八百萬年前,也就是中新世晚期,西藏這塊又熱又濕的平原浮出了海面。一千五百萬年前,地殼劇烈變動,最後讓平原高高隆起,成了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成形之際,也就是西藏高原升起的開始,這塊號稱世界最大的高原由東向西,�延兩千五百公里,平均高度一萬三

千呎(三千九百六十公尺)。迄今印度板塊依舊以每年五公分的驚人速度朝北漂移,地質學者形容說,這是人類指甲成長速度的兩倍。雖然有明顯的證據顯示西藏高原在喜馬拉雅山之前升起,但直到最近四百萬年,它才達到現在這樣的高度。西藏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同的一點是,它的基本特質源自它的地形地勢和地質,甚至更甚於它的歷史。若沒有雄偉的高山和壯麗的高原,西藏就會喪失多少世紀以來的神祕魅力,若西藏是炎熱的非洲國家,沒有群山和僧侶,恐怕不會流傳無數的神話故事,也不會吸引全世界的眼光。西藏的地理環境非但是生活其上人類生存的核心,也決定了影響全域二十億人口的氣候。喜馬拉雅─西藏地區一直被稱為亞洲的「水塔」,供應全球三分之一人

口的用水,也是中國和印度境內大部分大河的源頭,印度河、恆河、蘇特萊傑河(Sutlej River,印度河支流),和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由西藏流經印度東北部,在孟加拉與恆河匯合)等所有這些印度文明核心的河流,都源自西藏西北角的岡仁波齊山(也稱為開拉希山,Mount Kailash),這裡是印度傳說中三主神之一濕婆(Shiva)的家(另兩神是毗濕奴Vishnu 和梵天Brahma)。西藏的東邊則是薩爾溫江、湄公河、長江和黃河構成的壯麗峽谷,這八大河川孕育了中國和印度兩大文明。一百萬年前,或者說,到上新世晚期,西藏還是熱帶或亞熱帶氣候,但在上新世末,距今五、六百萬年前,喜馬拉雅山

上升到八千多公尺的高度,氣候也有了劇烈的變化,高山阻擋了印度洋面上吹來的季風,因此西藏氣候由亞熱帶轉為嚴寒的高山氣候。西藏之所以成為世界的屋脊,全是因為它的地形和地勢,其西南高聳入雲的是地球最高的幾座山──喜馬拉雅山、喀喇崑崙山和帕米爾高原,西北有塔克拉瑪干沙漠圍繞,東邊則是四大河流所形成的平行峽谷,東北則是唯一可以通行的青海。一年到頭,西藏高原上都是兩百一十五萬平方公里的永凍層。西藏高原由東到西橫跨兩千五百公里,由北向南,則縱括一千兩百公里,是中國面積的四分之一大,在地理位置上舉足輕重。在外界的眼中,西藏最引人矚目的第一特色是壯麗的山河,過去千年來,因為大自然宏偉的詩篇,讓藏民心生崇敬景仰之

心,高聳的群山成了諸神的象徵,藏民時時呼喚神祇的聖名。在佛教傳入之前藏民史前的信仰,包含了許多大自然和精靈的信仰,在外人眼中不免匪夷所思,然而對藏民而言,這只是面對大自然無與倫比力量之前謙卑生存的方式。西藏極端的地理與氣候,在藏民心目中彌足珍貴。在達賴喇嘛和我的交談中,他一再提及西藏的氣候,沒有「像印度平原上的酷熱、蚊蟲、蛇虺和沙塵。」在我與數十位西藏難民的訪談中,這也是一再出現的話題,即使他們已經在印度居住數十年,對西藏故鄉的美好依舊念念不忘。在上達蘭莎拉窄巷中經營西藏小店的才森多卡說得好:「我在印度已經住了近三十年,但還是會怕由我的木工藝品中竄出被蛇追的老鼠。但在我拉薩附近的老家,那樣的高

度不可能會有這種生物生存。」西藏的歷史當今西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七世紀第一任法王松贊干布。在此之前,人們對西藏所知只有古老的傳說,比如藏民是猴子和山精的後代。松贊干布在西藏史上的重要性,是因為他讓許多佛教經典譯為藏文,開啟了佛教之門,讓佛教跨入了雄麗山川的天險之地。松贊干布的王后之一──尼婆羅(即尼泊爾)的赤尊公主,進藏時,帶來釋迦牟尼等金剛佛像。在佛教入藏之前,藏民信奉的是苯教,是崇拜天地神靈的一種薩滿教分支,人和種物祭祀、召魂、驅邪、行法術,後來佛教和苯教融合,並且保存了許多苯教的作法和信仰,佛教也因兼容這兩者,而更博大,融合的宗教就以「喇嘛」(大師或老師之意)一詞,稱為喇嘛教。苯教教派

一直流傳至今,也獲得達賴喇嘛的認可,依舊吸引許多藏民。宗喀巴祖師一○四二年,印度大師阿底峽(Atisha Dipankara)展開宗教改革,藏僧宗喀巴(1358─1419)發揚光大,創立了「格魯巴」,並以黃色僧帽為其象徵,也就是十五世紀初開始的黃教。黃教主張僧眾嚴持教規,禁止娶妻,故名格魯巴 (「格魯」是噶丹貝魯轉變的讀音,在藏語中是「善道」之意)。一五八七年,這一派的大喇嘛就稱為「達賴喇嘛」。有趣的是,「達賴喇嘛」這個頭銜是由蒙古首領俺答汗所頒,他封藏僧索南嘉措為國師,並冊封他為「達賴喇嘛維拉達拉(Dalai Lama Vajradhara)」,意為全能喇嘛、雷電尊者,也就是後來所稱的三世達

賴喇嘛。達賴是蒙古字,意思是「浩大」「如海洋一般」,喇嘛則是指「明師的智慧」,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智慧如海洋一般浩大的明師」。一六四一年,達賴喇嘛已經掌握了整個西藏的政教實權,一直到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之前,藏人公認第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1617-1682)是最偉大的領袖,他的豐功偉業之一,就是重建遭燬的布達拉宮,作為他的居所。一九一一年國父革命,推翻滿清政府,也使中國喪失對西藏的控制權。一九一三年,中國政府在英國的壓力下,在印度的西姆拉舉行三方會議(中國中央政府、英屬印度和西藏地方政府),由英方起草條約,把西藏分為內外兩區,後者將行自主。但接下來,一九一四年發生一次世界大戰,使國際間無暇他顧。在

一九三○年代,中國逐漸統一,因此更努力想取回西藏的統治權,經過二十年的混亂狀態,共產黨取得政權,中共攻下了距西藏首都拉薩六百公里的昌都,西藏軍隊有條件投降,現任達賴喇嘛派了和平特使團赴北京。一九五�年五月卅一日,中共政權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簽約,協定名義上讓西藏保持自主,實際上西藏卻落入北京掌握,但這並未減低中共駐軍和西藏康巴族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一九五九年三月,達賴喇嘛拒絕中共統治族人的要求,結果被召去會見拉薩的中共官員,中共召活佛此舉引發藏民極大的不滿與強烈反彈。一九五九年三月卅一日,達賴喇嘛和隨員半徒步半騎馬,取道阿薩姆邦東北邊境的提斯浦爾逃往印度,獲得了印度的政治庇護。佛陀在世後一

千兩百年,他的思想傳入西藏,主要是經由王室聯姻,而非刻意的傳教活動。西元第七世紀,在藏史上舉足輕重的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任法王松贊干布在位,他出於政治考量,在娶了三位西藏少女之後,又和兩名外國女子聯姻,其中一位是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另一位是大唐的文成公主,兩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也因此帶來了佛教的影響。史家認為,就是因為她們,才讓藏民逐漸由信仰萬物皆有靈的苯教,轉為佛教徒。兩位王妃都帶來佛像,奉祠在廟宇當中。赤尊公主的廟宇是大昭寺,寺門向西,面對尼泊爾,而文成公主的小昭寺則向東面對中國。雖然皇親國戚信奉佛教,但一直要到一百五十年後,佛教才真正開始傳播,而在這之前,西藏主要的宗教和政令施行,依舊是以苯教

為主,等到三代之後,第三十七任法王赤松德讚即位,佛教才開始盛行。赤松德讚不顧苯教大臣的反對,邀請當時最受敬重的印度佛教大師蓮花生大士入藏,宣揚佛法。達賴喇嘛說:「蓮花生大士明白,宣揚佛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結合西藏傳統神話的背景,闡述佛教的精義,而非徹底貶抑苯教。」蓮花生的足跡踏遍西藏,並在西元七七九年興建吐蕃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他親傳七位弟子,迄今依舊倍受藏人敬重。西元七九二年,赤松德讚把佛教定為西藏的國教。但在赤松德讚駕崩後四十年,信奉苯教的大臣發動政變,立赤松德讚之孫郎達瑪王,滅佛、焚經、毀寺,迫害佛法。雖然史上並無記錄,但傳言郎達瑪王梳髮,以紅緞結辮,是為了掩藏頭上所生的角,意即他是妖

術師,另外,還傳說他的舌頭是黑色的,因此至今依舊有藏民在向高官致敬時,會伸出舌頭並抓搔頭髮致意,意味著他們並沒有黑舌頭,也沒有長角。在密宗行者白季多吉在眾人面前,公然引箭穿弓,射死郎達瑪王之後,西藏陷入混沌狀態。松贊干布所建的雅礱王朝在西元八四二年滅亡,自此之後,一直到一二四七年元世祖忽必烈賦予薩迦政權在元朝管轄下統治西藏地方的權力為止,西藏實際上並無中央政府架構,因此內憂外患層出不窮。蒙古的勢力在西藏史上舉足輕重,尤其在十六世紀中葉之後。俺答汗(1507年—1582年)及其子孫已經給了西藏很明白的選擇,如果屈服,就可以接受其宗教,反之,就會被征服毀滅,藏民為了宗教,選擇順從。一五七○年,俺答

汗邀格魯派領袖第三世化身,也是哲蚌寺住持索南嘉措赴呼和浩特會面,索南嘉措承認俺答汗為成吉思汗的化身,為全蒙古的大汗。其實俺答汗是否真是成吉思汗的子孫,一直都有爭議,可能永遠也得不到答案,但此舉卻使得藏人受益無窮,尤其是達賴喇嘛,因為俺答汗宣布佛教為國教,而且為了回報索南嘉措,封索南嘉措為「達賴」,為八思巴的化身,達賴一詞是蒙古文嘉措的譯文,如此這般,達賴喇嘛成為西藏佛教領袖的尊號。達賴轉世制度建立後,也追認根敦嘉措為達賴二世,根敦朱巴為達賴一世。索南嘉措死後,他的轉世恰是俺答汗的曾孫,這使蒙古統治和格魯巴黃派的勢力結合,也使後者的影響力更遍及全藏。蒙古對西藏歷史的另一個貢獻,一六四�年,另一位

蒙古王子固始汗在達賴五世的援助下,逐出第悉藏巴,取得王位,固始汗接著幫助達賴五世在一六四二年成為西藏最高的政教領袖。這在西藏史上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西藏的行政體系在此之後趨於穩定,一直到三百五十年後的今天,達賴喇嘛依舊擁有政教兩方面的權威,甚至更甚於以往。格魯巴轉世的制度和其他教派階級地位代代相傳的作法不同,由於轉世制度不重宗室,因此格魯巴徹底終結了世襲的統治制度。在五世達賴羅桑嘉措的治理之下,西藏文化復興,他和第五世噶瑪巴帕思巴不同,積極向其他教派傳播黃教,於是在近八世紀的無政府狀態之後,第五世達賴喇嘛終於掌握了拉薩的權力核心。對一般藏民而言,五世達賴最大的成就依舊矗立在現今中共政權治理下

的拉薩,他在西元一六四五年重建法王所居的傳統建築,也就是已遭燬的布達拉宮,這棟建築在他去世多年之後,迄今屹立不搖。其實達賴五世圓寂時,布達拉宮尚未完工,所以攝政德希桑結嘉措隱瞞他的死訊達十五年之久,直到一六九五年完工為止。他的用意是達賴喇嘛既還在世,這宮就受到他的祝福。五世達賴和先前四位達賴不同的是,他治理的是已經統一的西藏,因此攝政認為不能冒險等他轉世、長大成人再治理國家,於是他藉口達賴五世閉關隱居,一切生活儀節如常進行,甚至連三餐也依舊照送進斗室,平時的擊鼓儀節也同樣進行。如果有非常重要的訪客或官員要請達賴五世開示,攝政也會找外貌相似的人作為替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說:「五世達賴喇嘛統一已經

分裂八、九世紀的西藏,因此偉大。他創立了清楚的統轄架構。」第五世達賴之後的七位達賴喇嘛則沒有那麼傑出,這七位之間有個奇特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很年輕就圓寂,壽命最短的只有九歲(第十世達賴喇嘛隆朵嘉措,1806─1815),最長的也只有四十九歲(第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1708─1757)。史家認為他們對西藏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其中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1683─1706)甚至還過著追求醇酒美人和吟唱詩歌的生活,但雖然如此,他仍深得民心,藏民認為他的頹廢是刻意而為,為的是要測試他們的信仰和誠心。

中央政府架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25)日林佳龍委員在財政委員會就財劃法質詢財政部長張盛和。林佳龍表示,行政院的財劃法版本是「穿著衣服、補衣服」補破網的財劃法,並要求張盛和試算中央地方財源5比5的分配架構。林佳龍主張朝財政聯邦主義來發展,中央要大膽把權、錢下放,放棄現在透過行政手段個別處理財政分配,朝向思考創新的財政制度,如此才能調動中央與地方處理財政的積極性。

林佳龍首先提出他主張的財政聯邦主義。他說,從民主政治的本質來談財劃法跟中央地方關係,民主最重要的本質就是人民作主,在制度上就是反映在地方自治, 1832年法國大革命後,托克維勒考察美國,發現美國有鎮上的會議 (Town meeting),現在的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也要巡迴地方,讓市民直接問候選人問題,所以「民主到底就是要地方自治」。林佳龍主張台灣民主下一波發展就是要讓人民作主、讓地方自治,中央要大膽把權、錢下放,放棄現在透過行政手段個別處理財政分配,朝向思考新的財政制度,如財政聯邦主義來發展,如此才能調動中央與地方處理財政的積極性。

林佳龍接著說,經濟動能推升經濟動能方案,提升經濟動能最大的殺手就是政府,當前架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應採抽屜理論,就是把抽屜的東西都倒出來,再把必要的放回抽屜。林佳龍指出,財政的聯邦主義就是讓各地方發展其特色及稅種,地方可集中發展工業、農業、文化、觀光等特色來增加自主財源,這樣橫向的競爭關係就會出來,很自然地會帶動各縣市的財政紀律。林佳龍舉出歐美國家財政聯邦制長期以來都運作得很好,過去認為台灣國土很小、人口不多,是單一制國家,其實不然,在當今全球化真正的在地發展就是要有全新在地的思考。

林佳龍表示,行政院的財劃法版本是「穿著衣服、補衣服」補破網的財劃法,挖東牆補西牆,其實是引吃卯糧、五鬼搬運,有如老千跟郎中,好像大餅做大了,實際上是虛增實減。林佳龍指出看財劃法的試算表,新法實施後會比舊法補助地方部分多出438億,實扣掉由中央負擔的健保 618億,其實地方沒甚麼增加,甚至減少。例如台中承接國立高中職以及署立醫院,甚至13條央管河川也移撥給地方去承接浩大的防洪治水經費等等。林佳龍表示,現在的中央是財政困難,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不是零和,現在需要的是制度創新,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若通過行政院版的財劃法也很難撐過三年,純粹是歹時機 度歹年冬,並不能永續發展。

林佳龍拿出行政院版修正草案-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架構(附表)指出,財政部的版本還是行政裁量掌控關鍵預算,易造成綁樁及恩庇主義,目前財政部草案修了老半天,還是中央集權及錢無所遁形。他並提出五大改正要點:
1. 所得稅暫財劃法的部分目前只有6%應加大20%甚至到30%,一般性補助款應納入統籌分配款,不但簡單又可行。
2. 6%的財源保障彌補209億,是中央政府拿來預留未來桃園縣準直轄市升格成直轄市的預備款,適不適合有待討論。
3. 4%的特別統籌分配稅款139億,往常為救災預備之用,但這幾年已另將救災費用另編列專門預算,因此目前雖美其名是救災預備款用,其實中央可拿來自由分配,作為綁樁固樁之用,有上下其手就有貪污腐化,應該刪掉。
4. 85%(2,659億)其中的餘數參酌基本建設需求分配,其實此款項是中央有決定及分配權,也很容易被中央拿來威脅或是綁樁固樁之用。
5. 老農津貼、國民年金、農保等三項支出,屬於全國一致性福利,應改由中央負擔。

張盛和部長表示,林佳龍委員提的財政聯邦主義是最上位中央地方的制度設計, 不是財政收支劃分法單獨可以解決的。他回答林佳龍,目前中央地方財源是6 比4,4%的特別統籌分配稅款139億是用在重大緊急預備之用,要少一點要多一點,可開放討論。85%(2,659億) 彌補基本收支差短這部分是可以照顧偏鄉基本建設。再者,張盛和認為,若所得稅的貢獻要從 6% 增加到20%,中央就要增加1000億給地方,這樣是比較接近林佳龍所說的 5比5,地方拿到多的錢也會拿到多的事,這財政部還需要再研究。

中國海外基礎建設項目的在地回應—以緬甸皎漂地區人民的抵抗為例

為了解決中央政府架構的問題,作者林雅淇 這樣論述:

中國近幾年來經濟快速成長,累積了龐大的資本,從過去的受援國角色轉變成為對外援助國。2013年中國甚至提出了具有雄心的「一帶一路」倡議,吸引許多發展中國家紛紛響應,並設立亞投行,提供這些國家基礎建設發展所需的資金。中國大力對外輸出海外發展建設項目,向東南亞及非洲等地區以融資貸款的方式,提供大型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並在各地投資開發經濟特區。然而看起來如此美好的構想卻在許多國家內部出現當地居民抵抗中國基礎建設的聲浪,儘管中國企業總是對外宣稱當地居民受惠於中國的基礎建設項目,然而事實卻是企業並未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在當地造成環境及人文社會的破壞。本論文以皎漂作為個案研究,探討中國的基礎建設項目

為當地帶來的影響、當地居民抵抗的主要原因,以及抵抗的行動及成效為何。本論文研究方法將採取「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透過過去的文獻結合筆者的實地考察,了解當地真實的樣貌。本論文研究成果有以下:第一,緬甸國內對中國基礎建設的排斥源自於歷史上長期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以及環境及社會的破壞;第二,皎漂地區人民抵抗中國建設的主要原因在於工作及土地的剝奪,以及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水平不平等現象;第三,受害居民具結成一股抵抗勢力,透過自救會串聯彼此,利用團體的力量達到監督效果;第四,中國企業的後續作為無法觸及受影響居民的需求。

公用地役關係既成道路法律爭議之探討

為了解決中央政府架構的問題,作者林良育 這樣論述:

我國土地面積狹小、居住人數眾多,自然形成許多土地方面之爭議,而從中產生之公用地役關係攸關人民財產權之行使,此因公用地役關係帶來之限制及約束程度嚴重,且無正式之專法專章以為依據,故而實有必要研討公用地役關係之意義、爭議事件之性質以及請求權基礎等議題,俾能有效化解審判權衝突,防範人民財產被突擊性地侵奪,也更為周全地保障民眾權利,爰撰寫本篇論文,以探討公用地役關係既成道路之多方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