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福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五朝福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朝傑,李建緯寫的 凝視螺陽三百年:西螺福興宮歷史與文物集粹 和李建緯,楊朝傑,柯光任,吳盈君的 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豐饒文化 和豐饒文化所出版 。

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謝登旺、李俊豪所指導 劉草典的 寺廟團體社會責任之探討~以桃園市三座百年寺廟為例 (2021),提出五朝福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寺廟團體、社會責任、慈善事業、SDGs。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張伯宇所指導 李幸儒的 府城六合境柱仔行全臺開基永華宮發展運作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廣澤尊王、六合境、柱仔行、交陪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五朝福醮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五朝福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凝視螺陽三百年:西螺福興宮歷史與文物集粹

為了解決五朝福醮的問題,作者楊朝傑,李建緯 這樣論述:

  西螺福興宮肇建於1717年,為濁水溪流域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廟,也是雲林縣境重要的媽祖信仰中心之一。二戰過後的西螺各界力求蛻變,福興宮老廟的改建,遂為繼西螺大橋興建完工之後備受各界矚目的新景點。雖然拆除舊廟重興,但福興宮亦保存不少清代以來的歷史文物,成為日後古物研究的基石。     在秉持「為未來而典藏」的理念之下,西螺福興宮全體董、監事會亦積極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觀念,自費聘請國內知名的文物保存研究團隊,從事宮藏文物保存及調查研究工作,並有多件文物獲得法定古物的文化資產身分。     本書《凝視螺陽三百年──西螺福興宮歷史與文物集粹》,為2021年西螺福興宮規劃將典藏之重要古物、一般古物及具

指定潛力文物調查之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性出版專書之一,本系列專書亦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支持,並於2022年4月進行出版。

五朝福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回顧106.08.30 竹山鎮社寮里五朝福醮大典醮壇點燈啟用儀式,醮壇的啟用儀式一般人較少看到的,就分享給大家。

寺廟團體社會責任之探討~以桃園市三座百年寺廟為例

為了解決五朝福醮的問題,作者劉草典 這樣論述:

台灣宗教蓬勃發展,大小寺廟到處林立,尤其是屬於民間信仰佛、道混合的寺廟,最為多見。台灣人民對於民間信仰非常虔誠,樂於對寺廟捐獻,而這些寺廟團體在接受民間善款後,除用於宗教信仰傳承、祭祀、科儀外,有無回饋社會大眾?對這社會是否應負有一份責任? 屬於非營利組織的寺廟團體,最主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慈善事業,慈善事業包含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服務、社會教育、社區發展等,其中有部分的社會責任可以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互連結。 本研究將探討這些屬於民間信仰的寺廟團體,研究其社會責任,並以桃園市三座百年以上知名寺廟為例,分析比較慈善事業執行策略及成果等,盼能提出具體建議,提供

有關單位參考,以增進更多人民福祉。

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研究

為了解決五朝福醮的問題,作者李建緯,楊朝傑,柯光任,吳盈君 這樣論述: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藏有6案25件法定古物,分別為國家重要古物:「好義從風匾」(文授資局物字第10830070461號)及雲林縣一般古物:「太平媽南投陶香爐」(府文資二字第1047408514A 號)、「莫不尊親匾」(府文資二字第1053802888B號)、「翹首供桌」(府文資二字第1053802888C 號)、「鎮殿觀音佛祖暨脇侍善才蓮女」(府文資二字第1083811549B號)、「十八羅漢群像」(府文資二字第1083811549C號)等。     本書《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研究》,為2021年西螺福興宮規劃將典藏之重要古物、一般古物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性出版專書之一,本系列專書亦受文

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支持,並於2022年4月進行出版。     普遍來說,文物具「歷史、藝術與科學」三方面的價值。匾額正是一種提供集體記憶、顯而易見的歷史文本,特別是寺廟中的官方贈匾,足以讓信徒們的集體記憶,得以具體化、視覺化與客體化。匾額本身除了具有某種集體性,更由於它們經常是由政治人物或地方重要人士所贈,因此本身含有濃度極高的政治意涵,不僅反映了社群之間的互動事件,更成為某種政治或社會性的象徵符號。具體來說,臺灣民間經常以官方所賜之匾為榮,視為提升自身地位的一種殊榮。因此,匾額的政治性與正統性,再現(represent)了廟方和官方之間的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而且,匾額

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意涵和集體記憶的面向,往往是一體兩面的。     如本書「莫不尊親」匾即是體現了族群、經濟如何被彰顯在物質文化上,以及承載日治初期的太平媽化解災殃、拯救西螺街民的歷史傳說。

府城六合境柱仔行全臺開基永華宮發展運作之探討

為了解決五朝福醮的問題,作者李幸儒 這樣論述:

臺灣民間宗教信仰活動,始於漢人經營臺灣時期,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之後,福建廣東移民所帶來的民間信仰,以渡海來臺的「媽祖」及「王爺」最為普遍;但另有從不同祖居地帶來的「祖籍神」神像或香火,例如福建泉州南安供奉廣澤尊王、泉州惠安供奉靈安尊王(青山王)、泉州同安供奉保生大帝及泉州安溪供奉清水祖師等。 廣澤尊王的信仰起源於福建泉州南安詩山鳳山寺。全臺開基永華宮奉祀廣澤尊王,相傳於永曆16年 (1662) 鄭成功諮議參軍陳永華由福建南安鳳山寺隨軍恭迎來臺,奉祀於臺南山仔尾並沿用祖廟稱之「鳳山寺」。乾隆15年 (1750) 信眾為感謝神威顯赫護佑軍民,倡議捐資建立新廟,同時感念陳永華參軍恭迎尊王來臺

及對地區之貢獻故命廟名為「永華宮」。 本研究以文獻蒐集方法將相關書籍著作、論文、期刊等文獻資料,做探討與分析,並蒐集永華宮廟誌沿革、碑記、古物、牌匾、文宣活動手冊等相關資料作為輔助;另透過田野調查及訪談,從其口述歷史以彌補資料之不足,並參與式觀察,透過本身實際參與廟宇運作,來瞭解永華宮歷史與信仰。 論文主要探討永華宮沿革歷史以及運作發展為方向,如何從一個傳統型的廟宇走向新型態的廟宇發展,創造全臺開基廣澤尊王信仰中心,並結合地區凝聚力,營造地區活動中心;另瞭解永華宮沿革、歷史變遷、組織運作、境內交陪境與境外廟宇聯誼之間關係,以及廟宇傳承與發展等問題作為研究。從論文中發現,永華宮自民國

93年(2004)舉辦三朝慶成祈安清醮大典、100年(2011)大陸進香謁祖、105年(2016)開基老祖環臺祈福會香及110年(2021)開基老祖護臺360週年「啟建金籙祈天萬神朝真啟元五朝福醮大典」等重要活動,歷經數十年,永華宮不僅延續廣澤尊王香火並奠定了信仰中心,同時維持著府城交陪境禮儀文化,並向全臺縣市各廟宇展開交陪聯誼新時代,保持著舊有傳統,開拓新廟宇交陪,讓老廟經營方式走出新策略。廟宇與社區聯結回饋地方,另向社會勇於表達出廟宇聲音,永華宮發展出以往守舊新時代,締造出新廟宇運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