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APPLE昭文社編輯部寫的 大阪小伴旅:co-Trip日本系列4(二版) 和瑪歌.佛拉格索的 虎口餘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9 TOP: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也說明:... 城市。您会发现最大的城市主要位于亚洲,然后是南美洲。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拥有超过1500 万居民的人口最多的城市名单。 1. 东京.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人出版 和時報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博士班 歐聖榮所指導 梅文兵的 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系統的建構與運用之研究 (2021),提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居家養老、社區、適老化建設、指標系統、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黃承令所指導 何黛雯的 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文化資產、空間敘事學、歷史場所、場所精神、空間意識、文化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的解答。

最後網站城市人口密度(生活在城市范围内的人口稀密的程度)則補充:计算公式: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城市面积。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它是 ... 我国人口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密度平均是104人/平方千米,密度最高的江苏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阪小伴旅:co-Trip日本系列4(二版)

為了解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的問題,作者MAPPLE昭文社編輯部 這樣論述:

  ※本書隨書附贈:20頁地圖別冊   大阪位於日本西部的近畿地方,周邊緊鄰京都.神戶.奈良,是日本僅次於首都東京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因地理位置關係,有大阪灣擔任交通要衝,海運也相當發達,是個自古以來便相當繁華的大都市。如此充滿活力的地方,一定要親自前來感受一番!   來到大阪一定要品嘗大阪美食,來到擁有許多著名招牌的道頓堀,和食倒太郎的人形招牌拍紀念照片,享用章魚燒、螃蟹鍋等各式美食,還可搭船巡航,從水上眺望大阪街景。隱藏在巷弄之間的咖啡廳是享受悠閒氛圍的好去處,還可順便逛逛周邊的雜貨小店,看看有沒有喜歡的小東西,可以四處尋寶帶回家做紀念。   大城市裡的各個觀光景

點也不容錯過。可參觀歷史意義深重的大阪城、也可到天王寺動物園,和可愛動物們做近距離接觸。到萬博紀念公園除了可以在太陽之塔下野餐外,還可參觀各式美術館、工藝館,體驗日本傳統藝術之美。   想要逛街購物,還可到大阪站周邊的梅田一帶,阪急、阪神、大丸等大型百貨公司聚集於此,各式商品應有盡有,享受逛街樂趣、挑選伴手禮皆可來此。以及最新地標阿部野HARUKAS也是值得推薦的地方。60樓的空中走廊雖然驚險刺激,卻有樂趣無窮。   無論你想逛街購物、享用便宜美食,還是造訪歷史古蹟,都可來大阪一遊,感受這個樣貌千變萬化的大都市。 本書系特色   ~co(小)+~trip(旅行)=小伴旅    昭文社こ

とりっぷ co-Trip日本   小伴旅系列 3大特色   1.輕,好攜帶,旅人最貼心的選擇!   尺寸好收納、紙張舒服看,讓您好攜帶、隨時隨地輕鬆翻閱!   2.豐,資料足,旅人最放心的指南!   地圖詳實、必遊景點、必吃好滋味、必BUY伴手禮、實用百分百!   3.夯,熱銷中,日本小資旅的最愛!   日本旅遊全規劃,日本昭文社衷心推薦,在日熱賣1500萬冊!   co-Trip日本小伴旅系列。充滿可愛、幸福感的旅行書刊。觸動每一顆渴望出發旅行去的心!  本書特色   全新改版登場!   ことりっぷ co-Trip日本小伴旅系列    計劃一下,享受一趟輕巧自在的   悠哉小旅

行!

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台南國際音樂節及音樂廳的爭取
市議員蔡旺詮於28日的市政總質詢時向黃偉哲市長表示感謝,支持台南國際音樂節,文化局確定拍板,明年正式開始舉辦,這令很多愛樂人及學生家長都很興奮!
蔡旺詮表示,這是台南的第一步,是未來的一大步,可預期的未來,透過音樂國際舞台,讓世界看見台南,和台南聯結,不但可充分展現我們的音樂軟實力,也可以吸引邀約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來到台灣,再加上2024 府城建城四百年,期待音樂的世界接軌,台南發光發亮!
希望能透過古典音樂產業所具有的國際性、精緻藝術性、及文化教育性等,提升臺南作為國際文化城市的競爭力,並逐步建立起以精緻、創新、獨立精神為核心的城市藝術品牌。
蔡旺詮再表示,文化之於城市如同一張名片,是一個城市行銷自己最好的途徑,在國際上更是如此。如 薩爾茲堡音樂藝術節每年為該城帶來三百多萬的觀光人潮,國內外遊客人數達到薩爾茲堡城市人口的一倍以上,不僅刺激了當地的旅遊業,也大大的帶動了薩爾茲堡的經濟,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及周邊產業。我們也應該以此為目標,來打造具臺南在地特色的文化經濟。2024臺南將建城四百年,四百年來漢人、荷蘭、日本所帶來的文化豐富了臺南的歷史,先前港運樞紐的財富更於在地創造出小巧精緻而厚工的文化特色,是其他縣市難以比擬的。今日,臺南雖已非台灣首府,但其文化的地位因這古來的渾厚精緻之風,依然在台灣居領導地位,建城四百年的臺南,應該要更向國際更進一步,將其古樸卻令人驚艷的文化推向國際。

對此,黃偉哲表示,這是一個開始的一步,我們有信心可以把音樂節辦的成功,透過政府民間力量,公私協力把臺南的軟實力發揮並且將臺南行銷出去!

而在音樂廳的爭取部分,蔡旺詮也希望市府再努力,而最適合的地點是巴克禮公園旁,以公園為共用門面,串連文化中心、奇美博物館、十鼓等之東仁文化廊帶,可以把優勢放大到最好效能!

黃偉哲市長也表示,我們臺南是全國學習音樂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會努力來爭取音樂廳的設置!

此外,蔡旺詮再進一步說明了音樂廳的理念,幫臺南打造一座符合國際水準的音樂廳。
這座音樂廳不需要大,但要有美好的音響效果以及設計。
臺南音樂廳並非如衛武營一樣的中央單位,無法去製作出全面而華麗節目及展場,這是我們的缺陷,但也是我們機會。正因為我們的資源有限,因而使得創意無窮,若是臺南音樂廳可以建立,臺南國際音樂節絕對可以成為國際上揚名立萬的音樂藝術節,匯合世界各地的音樂菁英,為臺南市民帶來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文化活力及生命力。
這樣的文化實力,再加上建城四百年的文化系列活動,深具觀光潛力。在市政上,這樣兼具硬體及軟體的文化地標套裝,不僅使市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傲視全台。臺南音樂廳以及音樂節的搭配組合,一定創造台灣少見的在地-國際藝文品牌,並帶來文化展演更新的風貌。

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系統的建構與運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的問題,作者梅文兵 這樣論述:

面對全球老齡化所帶來持續性養老壓力,各國政府都開展了行之有效的辦法來應對本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房地產行業的興起,社區居家養老已經成為中國的主體養老模式,据數據統計,中國90%的老年人選擇社區居家養老。但不能否認的是,社區建設之初,較少考慮到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因此如何構建符合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便成為政府、養老產業界和學術界共同關心的問題。基於此,本論文借鑒國內外相關建設和發展經驗,通過質性研究和量化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構建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並選取中國珠三角地區4個典型社區進行實證運用,以期提出適合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的對策

建議和改善策略。具體內容如下:首先,透過文獻資料調研、政策文本分析和老年扎根訪談的方式,運用質性研究方法,初步選取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的51項評估指標;其次,將上述51項指標編制成模糊德爾菲法專家問卷,運用模糊德爾菲法,邀請官、產、學界專家對51項指標的重要值進行評量,根據專家共識值和門檻值的設定,最終篩選出48項社區適老化建設指標;再次,將上述48項指標的重要度和表現度,編制成問卷針對社區居家老年人及其相關群體進行廣泛調研,透過576份有效調研數據,運用因素分析法,構建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的4項準則、9項次準則和48項指標的評估指標系統;另外,將社區適老化建設評

估指標體系,編制成模糊層次專家問卷,邀請官、產、學界專家對各層級評估指標的相對重要值進行評量,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計算出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各層級指標的權重值;最後,透過本研究構建的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選擇中國珠三角地區城市、城郊、城鎮、農村等4個典型社區進行實例驗證,客觀科學評估該社區適老化建設的狀況並根據評估數據提出改善策略。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的研究,是可以涵蓋多面向的研究,這不只是針對現有社區的適老化建設狀況進行評估,從其中辨識適老化建設的不足之處並提出改善建議,也可以於社區規劃建設前段作業時,協助相關部門有效的篩選建設指標並進行決策,以尋得符合社區居家養老產業需求之切

實適老化表現。本研究最期待的是藉由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提升社區適老化建設成效和社區居家養老品質,進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生活滿意度,幫助老年人成功老化。

虎口餘生

為了解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的問題,作者瑪歌.佛拉格索 這樣論述:

  ◎戀童癖受害者,瑪歌.弗拉戈索親筆自傳◎   作者瑪歌年幼時,母親即患有精神疾病,而父親性情暴躁,難以親近。鬱鬱寡歡的瑪歌,在7歲時遇見51歲的退伍軍人彼得,自以為找到了生命依靠,卻一腳踏進悖德深淵,兩人的不倫關係長達15年。   瑪歌.佛拉格索面對不堪回憶,親筆寫下駭人聽聞的過往,以書寫來自我療癒,也提醒天下的父母引以為戒。   ◎導讀∕洪素珍 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作者瑪歌年幼時在住家附近泳池認識了彼得.庫倫,當時瑪歌七歲,彼得五十一歲。彼得邀請瑪歌走近他的世界,小女孩立刻愛上了滿是寵物與精緻花園的家,以為自己來到了天堂。   瑪歌的母親因飽受精神疾病困擾,無力照顧瑪

歌,而瑪歌的父親面對生病的妻子與桀驁不馴的女兒,時常情緒失控。失衡的家庭關係,讓瑪歌愛上了彼得幫她打造的夢幻世界,兩人沉浸在脫離現實的幻想中,並且將他們的想像寫成《威虎》一書。不知不覺中,彼得身兼瑪歌的玩伴、父親與愛人三重角色,徹底控制瑪歌,讓瑪歌喪失了年輕女孩該有的社交生活與人際關係。不見容於社會的戀情加上失衡的家庭,讓瑪歌更加陰鬱,甚至試圖自殺。然而兩人的感情持續了十五年,瑪歌二十二歲時,彼得已是疾病纏身、靈魂被罪惡感啃囓一空的老人,最後跳崖自殺,逝世時六十六歲。   瑪歌親筆寫下這段回憶,作為自我療癒,也以此警惕家有幼兒的父母。她寫說:「他塑造出小孩無法想像的世界。經歷過這一切的人就像吸

毒一樣,多年後仍對當時的感覺難以自拔。」 作者簡介 瑪歌.佛拉格索Margaux Fragoso   賓漢頓大學的英文與創意寫作博士。短篇小說與詩作發表於《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與《博洛街》(Barrow Street)等文學期刊。 譯者簡介 鍾玉玨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夏威夷大學傳播學碩士,目前任報社編譯。譯作包括《活出歷史》、《我的人生》、《從難民到國務卿》、《葡萄牙修女的情書》。 導讀前言 第一部1.我能跟你玩嗎?2.二層樓房3.壞習慣4.野蠻人5.更高再更高6.八歲女孩最美7.我的姊妹凱倫8.除非你願意9.愛你沒有錯10.這男人大有問題11.圈圈點點12.印

花睡袍13.兩人的小祕密 第二部14.團聚15.嫁妝16.凱西與保羅17.拯救我18.妮那19.瀑布之行20.我被魔鬼逼的21.可愛的寶貝22.打上結23.懺悔24.鏡子裡的陌生人25.分離26.樹裡的女人27.約定28.老虎的春日 第三部29.敵手30.借來的東西31.遺贈 後語謝辭 前言   彼得.庫倫自殺過世後隔年夏天,我開始動筆寫這本書。我七歲認識彼得,和他糾纏十五年,直到他六十六歲跳崖自殺為止。   我著手動筆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希望以此釐清一切始末。有一陣子,我擱筆停頓,將這本生活點滴藏在衣櫃裡,不過就算眼不見為淨,依舊清楚意識到它的存在,而且每每在下午兩點,絕望感就準時來襲。因

為彼得生前,固定在兩點鐘出現,開車接我去兜風。下午五點鐘,絕望感再度降臨,因為這是我頭枕在他胸前,唸書給他聽的時間。晚上七點鐘,他會摟著我。晚上九點鐘,心情再次陷入低潮,因為我們會開車夜遊,從維霍肯的東大街,沿著河路,一路往南開到皇家懸崖小吃店,我會跟店家買杯咖啡,加七包糖以及大量的奶精,另外再加個奶油葡萄乾口味的麵包布丁,偶爾會改買米布丁,因為彼得想換換口味。我買完東西回到車上,彼得會將車子(千里馬、西馬龍、或是黑色馬自達)掉頭,沿著河路,開回東大道,行經高級路段,沿路蓋了許多安妮皇后式、維多利亞式、哥德復興式等典雅建築。有時會停下車,遠眺哈德遜河,看著摩天大樓綻放的璀璨燈海,或是感受滂沱的

大雷雨。   彼得留給我的一封自殺遺言中,建議我應該將兩人在一起的點滴寫成回憶錄,這建議充滿諷刺。畢竟兩人的關係根本見不得光,一旦揭開謊言、密語、表面工夫、象徵符號、祕密基地等障眼手法,兩人世界立刻瓦解。若有人提早破解這些障眼法,比如在我二十歲、十五歲或十二歲時,我可能早就自殺了,那麼外人將無任何機會,進入我和彼得兩人靠著謊言、密語、表面工夫、象徵符號、祕密基地所構築的小孤島。靠著這一切見不得光的東西,我們打造了一把萬能鑰匙。若你問鎖匠,世上有無一把萬能鑰匙,能打開所有類型的鎖,他會說沒有。但是鎖匠的確可能打出一把鑰匙,能打開某棟建築物內所有的鎖。為什麼呢?只要事前知道鎖頭內部的結構與設計,就

能據此打造讓鑰匙溝槽順利插入鎖孔並打開鎖頭的鑰匙。但若鎖頭早在打鎖之前就已存在,鎖匠將束手無策。彼得曾替一整棟醫院打造了一把萬能鑰匙,所以他明白這個道理。他自小一路混到長大成人,晚上在圖書館苦讀,白天邊工作邊學,靠自學成為鎖匠。   想像一個七歲左右的女孩:她喜歡嚼食自動販賣機的口香糖球,但只挑裹上紅色糖衣的,不喜歡藍色與綠色的口香糖球。球鞋不綁鞋帶,而是靠魔鬼粘。雙腿跨騎在「路標」超市擺放的投幣式電動搖搖馬上。這個女孩不喜歡撲克牌的兩張丑角牌,堅持玩牌前,先抽掉他們。女孩對父親心存懼意,不喜歡猜謎遊戲(無聊透了)。她喜歡小狗、兔子、鬣蜥蜴、義大利冰淇淋。她喜歡跨坐在摩托車後座,因為其他同齡女

孩可沒這種好運。她討厭回家(一向如此),因為彼得家彷彿動物園,而且最棒的是彼得為人風趣。說穿了,彼得跟她一樣,只不過他年紀大了點,可以做些小孩不能做的事。   也許他知道,人類細胞每七年再生一次的道理,亦即每七年一個週期,可舊瓶裝新酒,孕育出一個全新的人。所以彼得把握了接下來的七年,重新設定瑪歌這個小女孩的細胞生長程式,藉此完全掌握她的喜怒哀樂,以及她諸多單純的喜好,包括嗜食冰品、跟男生一樣愛打赤膊、和狗兒玩親親、欣賞小白兔啃食蔬菜等。等小女孩長大,他還認真勤快地學習瑪丹娜的歌詞,並熟記二十首超脫樂團的歌名。   彼得過世後數月,我以大學校報特稿作家的身分訪問了一位行為矯正官,該員的住所位於澤

西市中心「日報廣場」附近。兩人邊喝甘菊茶邊閒話家常。我跟她說,我正在寫一本書,她問我是什麼樣的書,我說跟戀童癖有關,並強調只是初稿,尚未定案。我問她,是否因為職業之故,認識一些戀童癖犯?   「當然有,他們是最安分的受刑人。」   「安分?」   「沒錯。安分、有禮,絕不惹是生非、製造麻煩。永遠稱呼您女士。是的,女士。沒有,女士。」   她語氣平穩,我忍不住問她:「我讀了一些資料,聲稱戀童癖會將他們所作所為合理化,儘管誘迫對方,也會合理成是兩廂情願。」這是我在一本關於變態心理學的教科書上讀到的,讀罷,深受震撼,因為完全吻合彼得的思維。我對戀童癖的另外一個洞見雖非來自書本,但我對她說:「我還讀到

,和戀童癖相處彷若嗑了藥,會飄飄欲仙。有個女孩說,戀童癖活在自己的幻想國度,虛實不分,幻想過了頭,影響真實生活。他們彷彿小孩,只是比小孩懂得更多。想像力也比小孩豐富,編造的世界超乎小孩想像。他們有一種能力,能讓小孩活在狂喜的狀態。曾和戀童癖打過交道的小孩,一旦和戀童癖分開,就跟染上海洛因毒癮的人士一樣,即使過了多年,仍忍不住回頭想與鬼魅糾纏,希望重溫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有位女孩覺得自己彷彿變成了焦土,寸草不生,但荒蕪的地表之下,火勢依舊熊熊。」   「真可悲。」歐莉薇亞道,一副情真意切的模樣。   兩人尷尬地陷入短暫沉默,然後話題切換到其他類型的受刑人,以及她在獄中的工作經驗。交談了一陣子,我

開始覺得頭暈欲噁,原本覺得溫馨親切的環境,逐漸變得張牙舞爪,咄咄逼人。我的直覺一向該死地敏銳,這是多年來除了和彼得相處,其餘時間幾乎都是獨來獨往、鮮少和外界接觸,不知不覺練就的工夫。   那天在歐莉薇亞的廚房,我感覺體內似乎有樣東西以高分貝叫囂,周遭世界彷若大軍壓境,對著我咆哮。   新澤西州的聯合市是我自小長大的地方,據說是全美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大家對聯合市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此地早餐賣的奶油捲麵包又老又硬;盛裝義式濃縮咖啡的紙杯,和家家酒的玩具茶杯差不多大小;買得到口感和甜甜圈相似的西班牙油條。但這些描述都只是浮光掠影,不算真正瞭解聯合市,一如不能光靠烤肉串、長途灰狗巴士站、或是史傳德書店

(Strand Book Store,號稱店內藏書長達十八英里)、以及「華盛頓廣場公園」的滑板玩家,就覺得自己是曼哈頓通。   要瞭解聯合市,不妨試著將想像觸角擴及鴿子、酒吧、夜店、穿著垮褲大秀四角內褲的窮小子;停在路邊的汽車一台接著一台不留縫隙;有些街道窄得不像話,若與卡車在狹路上會車,後照鏡常因此報銷或受傷。這裡的男人不管老少,看到十二歲以上女孩,一定噓聲連連。水果攤兜售木瓜、芒果、酪梨(父親堅稱多吃酪梨可以長生不死)等便宜水果。人行道水泥裂縫塞了黑硬的口香糖渣。三不五時會聽到小孩高唱:「腳踩裂縫,背骨鐵斷。」我和我父親一樣迷信,儘可能避開人行道的裂縫,可惜困難重重,因為裂縫盤根錯節,宛若

地圖上蜿蜒的小河。同樣地,我也小心翼翼避免踩到自己的影子,擔心一踩下去,連同自己的靈魂都會遭殃。   若有機會造訪聯合市,別忘了在行經活體家禽市場時屏息,避開薰人的臭味。該市場位於紐約大道與柏根萊大道之間的第四十二街。穿過四十二街來到就我記憶所及「熊貓鞋店」所在之處,找到該店,就到了「上等雞城」,這裡會飄出各種食物的味道:烤雞、熱騰騰的優卡(yucca,一種山薯)、黑豆飯、炸大蕉餅等,聞了這些菜香彷彿一切藥到病除,所以我和彼得以前是這家店的常客。期間有兩年,父母不准我和彼得見面。其中一個萬聖節,彼得一個人孤伶伶地坐在餐廳包廂,凝視被雨打濕的窗戶,希望能瞥見我參加「不給糖就搗蛋」的身影,結果等了

八小時之久,都沒見到我。   我仍保留了彼得生前每天寫給我的信,共十二大本。每封信均以「親愛的公主」作開頭。信裡,彼得用X代替親吻,O代替擁抱。每封信都有ITOYOALYA的字樣,意思是「我思念你,無時無刻,我愛你,永永遠遠」(I think of you often and love you always)。我還有七捲錄影帶,每捲都標示了日期,也寫上主題,包括「瑪歌穿著溜冰鞋」、「瑪歌和扒子」、「瑪歌坐在摩托車後座」、「瑪歌揮手」等。   彼得每天都會看著這些帶子,直到他結束自己的生命為止:瑪歌和扒子在泥地裡扭打;瑪歌在沙發上玩電動、瑪歌在樹頂揮手、瑪歌送飛吻。而今,這些帶子無人聞問,就連瑪

歌本人看著看著都覺得無聊,包括繫上髮帶的瑪歌、穿著改短牛仔褲的瑪歌、頂著濕淋淋頭髮的瑪歌、背靠椿樹的瑪歌等。   我是彼得的神。彼得費心地幫我整理出二十大本的相簿,除了我的獨照,還有我和扒子、凱倫或母親的合照。除了彼得之外,這些照片乏人問津。我在八年級工藝課做了一個木盒,彼得在裡面放了一些零星照片,一樣沒什麼看頭,也引不起任何人興趣。兩綹各自染成棕色與銀灰色的頭髮,編成了辮子纏絞在一塊,並經過加工處理,以便永久保存。還有一本專門收集秋葉,彼得在每片葉子下面標記其樹名,包括糖楓、黑傑克橡樹、香楓等。我的魔法棒,迷你毛絨鼠(有次大吵,彼得氣得把它扔掉,後來在垃圾堆裡翻找,才又失而復得)。此外,在船

塢撿到的一把鍛鐵鑰匙、我的銀手鍊、購於西村的大型鍍金十字架,緊身黑色貼腿褲(彼得戲稱是瑪丹娜褲),串了心型墜子的項圈,鑲蕾絲的紅色貼身連身衣,彼得送的騎士風開岔喇叭褲,一本威卡咒語書,開車兜風時常聽的錄音帶,包括超脫、空洞、維露卡鹽巴等,盜版的超脫音樂影帶也是購於西村,兩人根據合寫的四本小說而錄製的錄音帶(每個角色音色都不同),一個彼得送我的木製護身符,造型是一個精靈盯著水晶球看。以上所有東西全收藏在壞了鎖的黑色皮箱裡。這只皮箱一直放在彼得的床腳。   彼得,你走向生命終點之前,體力已大不如前,走個幾條街都吃不消,摩托車也騎不得。不過根據警方調查報告,你一路走到了帕里薩狄斯公園懸崖邊緣,從高處

縱身往下跳。你在我信箱留了一個信封,裡面有十封自殺遺言,以及一張活頁紙,上面有你的簽名,交代車要轉讓給我。你畫了張地圖,讓我按圖索驥,找到黑色的馬自達,以免我還得花錢請人拖吊。你也在信封裡留了一把備用鑰匙,原來的車鑰匙你則留在馬自達的點火鎖孔裡。你走時,我二十二歲,你六十六歲。 我們連續三周的周一與周五都到彼得家作客,早上十點到,一直待到下午四點半左右,以便趕在父親之前到家。我在彼得面前會沒大沒小,例如父親很不喜歡我玩自己的頭髮,尤其看不慣我用手指捲繞或甩弄頭髮,但在彼得面前我則毫無顧忌。有時捲得太過火,頭髮嚴重打結,連母親都搖頭,懶得幫我梳理。有一天,我們待在院子,我剛結束和爪子的

丟球遊戲,站在供鳥嬉戲的水盆旁邊把玩頭髮,母親則悠閒地坐在矮椅上。母親見了馬上說:「我丈夫和我想方設法要她改掉這個壞習慣,不知念了她幾遍,結果都白念了。不過我希望她父親不要老是念她,其實這只是出於緊張的慣性動作,就像啃指甲一樣。」「拜託,她才七歲耶。我覺得她這動作很可愛,想必把玩頭髮可以讓她開心又自在。我實在不解,為何大人老愛對小孩管東管西,高壓對待小孩。」媽咪聳聳肩,彼得接著說:「瑪歌,你再做一次那個動作。在我這裡,你是自由的,想做什麼就放手去做。快啊,別拘束,繼續玩你的頭髮。」但是我並不想。儘管彼得樂見我捲弄自己的頭髮,但我總覺得在他面前做這動作實在不雅,羞愧程度遠超過面對老爸連環泡的指責

。彼得樣樣都好,只有一樣令我感冒,那就是有時非常固執。我決定聲東擊西,轉移他的注意力,因此冷不防跳上他的膝蓋,力道之大,害他幾乎從椅上摔了下來。「小心點!」媽咪說。「你知道彼得的背受過傷!」彼得並未動怒,而且開始搔我癢。此時,里奇加入我們,拿著彼得遞給他的澆花水管對著我噴水,我極力閃躲,接下來里奇棄守,跟我一起跑著讓彼得追,三人你追我跑,直到里奇玩膩了離開為止。時間過得真快,院子漸被夕照陰影吞噬,此時母親表示該回家吃晚飯了,彼得則說:「我們在院子烤肉好不好?你不是提過,你先生周五不煮飯,所以你和瑪歌都吃剩菜剩飯?」「是的,每周五路易下班,都會去酒吧打發時間。」彼得聽罷搖搖頭。彼得烤著熱狗時,伊

妮絲慢步走到院子,手上端著一個免洗盤,上面放了一個三明治。「要吃一些熱狗嗎?」彼得問她。「不用,我這兒有全麥橄欖麵包。」伊妮絲說,然後躺在一塊印有花朵的大毛巾上,邊看著書,邊小口地啃她的三明治。「我也幫小夥子準備了一些。」她習慣叫兒子「小夥子。」過沒多久,伊妮絲起身打電話,把沒碰幾口的三明治留在毛巾上。我們則吃著熱狗,搭配罐頭豬肉片與青豆,解決了一餐。走路回家途中,母親告訴我,她經過伊妮絲身邊時,發現三明治上爬滿了棕色小螞蟻,顯而易見,伊絲妮不知不覺吞進了這些蠕動的小昆蟲。「她喜歡作夢,跟你一樣。」媽咪說道。有時候母親會向彼得抱怨父親的不是,最近我也加入數落的行列。某個周五,三人在柏根萊大道的

「飛船三明治」(Blimpie)吃午餐,話題圍繞父親的糗事打轉。母親吃的是鮪魚裸麥三明治,彼得和我共點了一份義大利臘腸搭配以橄欖油與紅醋調味的義大利麵包。媽咪提到父親對廚房某個櫃子已到了迷戀的地步。「櫃子每樣東西都必須排得整整齊齊,每枝筆都得照順序擺放,有條手帕折疊得方方整整,他說是在西班牙馬德里買的。他有收集火柴盒的習慣,都是他當兵駐防各個國家時的戰利品,每個都一絲不苟地放在小架子上。瑪歌這個小鬼三歲時很皮,竟然爬到工作檯的檯面,再鑽到櫥櫃裡,把原本井然有序的東西全部打亂,她的父親回到家──注意哦,我當時並不知道瑪歌捅了大簍子,她父親看了櫥櫃一眼,隨即到衣櫃拿出皮帶。我知道瑪歌多麼害怕那條皮

帶,所以趕緊擋在兩人中間,結果挨揍的人是我,所幸瑪歌並未受傷。其實,彼得還有一個雙節棍,你認識的人哪個會買這種東西?他喜歡用雙節棍耍弄各種特技,藉此出風頭,總之就是愛現。」

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之研究

為了解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的問題,作者何黛雯 這樣論述:

本文探討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如何被人們所理解,如何透過空間敘事的方法,作為意義的創造,進而成為理解文化資產的取徑。文化資產作為敘事的文本(text)或事件(event)的見證,事件往往發生於特定空間與時間之中,為歷史敘事中以空間作為敘事主體的方法取向,作為解釋或理解事件的特殊方式。歷史場所的整體性討論亦關乎保存價值特徵的詮釋與呈現,以及場所精神(Genius Loci)的意義述說。文化資產空間的敘事,以敘事視為詮釋的方法,作為一種行動或再現,意義透過主體意識的視域開展得以體會,而當主體意識進行敘事的表述,也如同濾鏡般的再現或詮釋所謂真實的探究。本文考察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實務上,對於文化資

產所在的歷史場所的整體性與真實性保存觀念的時勢問題。在城市現代化過程的徵候,重新觀看文化資產空間作為社會產物以及使用價值,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的方法,透過以空間作為敘事主體的歷史書寫詮釋,以助於文化資產的理解與保存。而在文化資產敘事空間的設計與詮釋呈現,將論及如何透過空間的再現來創造意義,空間的敘事與空間的設計生產作為地方創造的方法。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獻史料收集、實地田野觀察、測繪與深度口述歷史訪談以建構空間敘事文本內容,包括:實存空間敘事文本、歷史空間敘事文本、行動空間敘事文本,以及經驗空間敘事文本的建構,透過言談分析與敘事研究的方法進行空間敘事的工作,敘事也視為文化社會行動,主體經驗生產與自

我教習的過程。本研究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的方法學,包括:文化資產空間的敘事特徵與意義創造;文化資產敘事空間的設計與詮釋呈現;文化資產詮釋行動與地方創造,透過文獻理論評析到實務經驗的案例樣本研究,探討論述與實踐之間的困境與契機。研究結論:首先透過空間敘事研究多樣文本內容的研究,作為理解文化資產生命的取徑,強調歷史場所「存在」的重要,透過人地共生的關懷,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參與、詮釋與實踐的過程,共譜文化資產空間的生命敘事。第二,強調在地參與的詮釋行動,開展以人為本的永續實踐,進而由物質性保存轉向文化社會理解,參與在地行動的強調,有助於文化價值與當代重新連結,以共創未來,以場域脈絡性的保存思維,落

實文化保存於民眾生活之中,亦為文化資產從再利用到再生活化的期待。第三,藉由空間敘事的詮釋行動,作為主體經驗生產與社會自我教習場域,經由社會力的啟動到再社會化的體現,透過文化資產價值特徵的指認與共同經驗的再生產,以再塑地方感,亦即經由再社會化過程,導引出文化資產對於城市公民的意義,並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作為中介文化空間治理分析模型與文化資產敘事空間設計的詮釋內容與方法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