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有開放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佛光山有開放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佳達,劉劭穎,黃禮宏寫的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和方隆彰的 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FGS佛光山防疫措施暫停開放一個月 - 人間通訊社也說明:佛光山 因為政府有意由台灣實施淨空,以遏止疫情擴大傳染,因此率先施行配合,將自即日起(廿二)至六月二十日止,暫停開放一個月。期間不但所有殿堂門戶緊閉,山上人士既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究竟 和香海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張瓊婷所指導 李若慈的 遊客再重遊澄清湖風景區之意願研究 (2021),提出佛光山有開放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目的地意象、遊憩涉入、地方依戀、滿意度、重遊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真理大學 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蔡維民所指導 孫明源的 台灣地區宗教對話之研究-以三個組織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宗教對話、宗教對話理論、宗教對話發展、台灣宗教對話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佛光山有開放嗎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雄佛光山煙火,元宵賞燈好去處!璀璨光雕煙火秀 - 輕旅行則補充:二樓會看到敬禮大廳,在煙火秀期間,這個空間會開放民眾拍攝,但開放名額有限,建議盡早卡位。 IMG_1596.JPG. 可以看到門邊已經有不少大大等候,每個都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佛光山有開放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為了解決佛光山有開放嗎的問題,作者李佳達,劉劭穎,黃禮宏 這樣論述:

  創新教育模式+根植人心的科學學習法=   應對未知挑戰的必修課   為什麼一所成立不到10年的大學,   申請難度卻更勝哈佛、史丹佛等名校?   且看三位密涅瓦人精華揭密!   密涅瓦憑什麼比哈佛難進?   因為他們敢教傳統大學不教的!   混跡產官學三界的律師、客戶橫跨30國的國際業務和看遍生死的急診室主治醫師,三個不同領域的40歲大叔,在人生轉折點回到學校,但卻捨棄培養其他商業人脈的機會,念了一間比EMBA還貴的神秘學校──密涅瓦大學。   這間才成立不到十年的學校,已經打敗哈佛等名校,成為全世界創新排名前三的大學。密涅瓦大學強調課堂上不教知識,而是將所有學習都定位在建立學

生應對未知的思考習慣,因為唯有把所學變成一種實際可用的決策演算法,才能跟自己的人生發生關聯。   這樣的觀念和校風,會為他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改變?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主要的精髓又是什麼?本書將首度為你揭露密涅瓦受歡迎的秘密。   學習,其實是在滿足我們探索世界的渴望。希望這本書能拋磚引玉,幫大家勾勒出未來學習的可能面貌,成為所有人應對未知挑戰的必修課。   這本書還提供了許多探索世界的工具,讓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重複做別人做過的事,勇敢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密涅瓦大學決策思考力四大重點   ◇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想要將批判思考應用在生活中,你

需要懂得如何「評估」和「分析」。密涅瓦大學用將近30個思考習慣訓練學生去評估一個論點是否成立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論證,同時為自己裝備3大類分析工具,來挖掘資料、拆解問題和調整決策。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   未知的問題之所以複雜,就在於多重的可能性和萬物互聯的蝴蝶效應,因此問對問題可能遠比提出解方來得重要,該如何拆解問題,找到對的問題來解決?這其中涉及到的思考習慣,包括定義問題範圍的限制條件,釐清現況與目標狀態的差距分析,以及為自己準備填補差距的創意發想工具箱。   ◇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s)   我們總說要培養自己的「全局觀」,但到底要看得多「全

」、多「大」才夠?密涅瓦認為想要學習有效互動和溝通方法之前,必須先看到全貌,辨別你所在的系統中成員間的網絡和行為模式,才能找到影響系統的有效切入點,運用系統1+1>2的增強迴路,讓溝通事半功倍。   ◇決策思維(Decision Making)   你的每個決定,背後都有三種決策思維齒輪在運作,分別是「數據」「槓桿」和「目標」,我們會透過某種演算法,運用「數據」,設計「槓桿」,來達成「目標」。有效的演算法,可以透過「數據」來確認「槓桿」和「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我們該如何學習不同的演算法,看見事物發展的反事實,做出更精準的決策。   特別收錄:〈密涅瓦思考習慣清單〉,完整解析應對未知

的必修課! 各界讚譽   矽谷美味人妻KT/「矽谷為什麼」 科技節目主持人 于為暢/資深網路人   王一郎/賦力國際企管公司創辦人 王智弘/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   汪大久/明道中學校長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周宇修/謙眾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台灣人權促進會長 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張瑋軒/作家、女人迷創辦人 許毓仁/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訪問學者、前立法委員   郭希文/前IBM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 連韻文/認知心理學博士、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陳思宏/企業講師、教練、作家 陳鈺郿/北市龍山國中地理科教師、Super教師獎得主   陳嘉鳳/政大心理系退休副教授 程金

蘭/台北電台主持人   馮燕/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崇興/長庚大學客座教授 黃禮騏/台北市VIS國際實驗教育總校長   楊田林/人文企管講師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 葉玉琪/《工商時報》總主筆   葉怡矜/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教授 滿謙法師/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   趙胤丞/企管培訓師、顧問 蔡俊榮/台大管理學院高階管理教育發展中心執行長   鄭同僚/政大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劉尚志/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創院院長 劉宥彤/永齡基金會執行長   賴恆毅/沛德國際教育機構總教練 謝明慧/台灣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羅凱/密涅瓦計畫亞太區執行總裁 譚光磊/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創辦人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蘇仰志/雜學校校長   (依姓名筆畫排列)   在當下台灣封閉的學習環境及被動鎖國的政治環境下,透過對密涅瓦實際課程的了解,甚至參與其中,學其精華,不失為改變台灣教育,走向未來與邁向國際的可行方法之一。──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三位作者以自己的故事提醒了我們,為什麼在這個人類歷史的轉捩點,學習如何訓練我們大腦跨情境的移轉能力是如此的重要。──羅凱(密涅瓦計畫亞太區執行總裁)   密涅瓦的教育,不只是要訓練出一批能解決舊問題的能手,它的企圖心更高。我

嗅出它想要訓練出一批能手,可以嘗試解決當下舊問題中特別棘手的問題,以及將來才會出現,現在則無從得知的問題。衷心希望更多台灣人在閱讀此書後,都慢慢換上一顆「密涅瓦腦」!──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   密涅瓦的創新教學理念、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判斷非常具有前瞻性。很高興作者可以把他第一手參與密涅瓦學習的經驗分享出來,相信對很多人非常有幫助。──許毓仁(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訪問學者、前立法委員)   這是一本重新定義學習與邏輯思考的書,藉由作者們在密涅瓦大學的研讀過程中,看見一種前所未有的創新思考力。用嚴謹的科學邏輯,找到核心問題並建立決策系統,也讓我們看到了嶄新的未來教育之路。──矽谷美味

人妻KT(「矽谷為什麼」 科技節目主持人)   自從認識密涅瓦以來,我個人認為未來學校的樣態已經被初步實踐出來,也就是 personalized deep learning 的實踐。書中三位作者透過共創的方式回憶他們在密涅瓦的學習,透過他們的不同角度看見未來教育的長相,讓沒機會去密涅瓦讀書的你我,可以身歷其境地去體會他們的所見所聞!──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為何現今教育仍深陷重複訓練作答的泥沼?因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教?如何評估成效?……等問題太難回答,本書借鏡密涅瓦大學的經驗,是目前我認為在面對「解決問題」與「獨立思考」的教育課題中系統性說明最

完整的一本書。──劉宥彤(永齡基金會執行長)   作者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在密涅瓦大學,利用數位科技和來自全球頂尖同學、教授一起「跨域學習」,學著如何在面對難以預測的未知環境下,做出最佳決策的過程。終於體會到為什麼過去這幾年,我在矽谷的同學和友人,願意鼓勵他們的小孩放棄常春藤名校就讀機會,進入這所顛覆全球高等教育的「未來大學」重新學習的真實原因。──蔡俊榮(台大管理學院高階管理教育發展中心執行長)   世界愈來愈脆弱,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貧窮、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和難民問題……皆需要全球視野與跨文化認知的國際化人才,本書揭露密涅瓦大學獨到的自主學習與批判思考力、跨文化認知與理解力、溝通協作力、

快速適應變動力、全球議題解決力的教育方法,積極培訓未來領導人才。──程金蘭(台北電台主持人)

佛光山有開放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校正回歸唯我獨尊T】蝦皮網路購買 https://reurl.cc/GmkvQp
【認吱作戰MASTER反串大師T】蝦皮網路購買 https://reurl.cc/Q93VEM
【「全無惡意」夏季短袖T(便捷黑)】https://reurl.cc/1YYeAW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email protected]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email protected]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蝦皮商城【歷史哥同樂會】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節目分段】
0:00 直播倒數
5:02【雷倩委員回覆】國際疫苗的現況!
11:42【雷倩委員看法】國產疫苗有沒有政治力的介入?
17:06【圖表討論】我國COVID-19疫苗之EUA審查標準
23:50【歷史哥說明】當政治力過度介入到科學
26:52【雷倩委員說明】緊急抗病毒血清的使用條件
31:57【雷倩委員分析】聯亞背後募資、公司狀況
41:34【圖表討論】我國COVID-19疫苗療效評估標準
54:23【討論】感染和沒感染、輕症和重症要分流
1:00:06【雷倩委員說明】不說清楚就是沒辦法說清楚!
1:03:01 感謝超級留言
1:06:58【雷倩委員看法】歐美、中國大國疫苗外交,對台灣的影響!
1:12:22【雷倩委員看法】若台灣無法和世界接軌,造成經濟、社會崩解!
1:16:24【討論】公司被國家點名有多危險!
1:20:28【雷倩委員看法】若科學園區內無法穩定疫情,美國未採取行動嗎?
1:25:34【討論】以前的政治風氣和現在執政者風氣的差別
1:28:34【新聞討論】婦聯會美齡樓移轉國聲請停止執行法院裁准
1:36:24【討論】球員兼裁判?行政、立法、司法失衡?
1:45:30【討論】吃政府用政府的,人民就不能批評、要求?
1:51:09 感謝超級留言part2
2:02:49【雷倩委員總結】
2:10:08 山東音樂人蕭同學CALLIN
2:31:21 美國AN同學CALLIN
2:50:45 澄清唬新聞
2:52:02 邦仔小彩蛋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FB粉專【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官方回報群 https://reurl.cc/mnDRVj (TG問題回報)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新聞時事#歷史討論#政治議題
#國際外交
#解盲
#高端疫苗

遊客再重遊澄清湖風景區之意願研究

為了解決佛光山有開放嗎的問題,作者李若慈 這樣論述:

澄清湖為高雄一風景區,其內不僅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且園區環境清幽,亦可登高遠眺,是都市裡少見的僻靜之處,為一不可多得之複合觀光地點。本研究以澄清湖風景區的重遊遊客做為樣本,探討在新冠狀肺炎疫情下其目的地意象、遊憩涉入、地方依戀、滿意度及重遊意願間之關係,且同時建立下列九個假設:(1)澄清湖風景區之遊客其遊憩涉入對於目的地意象有正向影響,(2) 澄清湖風景區之遊客其目的地意象對於場所依戀有正向影響,(3)澄清湖風景區之遊客其目的地意象對於滿意度有正向影響,(4) 澄清湖風景區之遊客其遊憩涉入對於滿意度有正向影響,(5)澄清湖風景區之遊客其場所依戀對於滿意度有正向影響,(6)澄清湖風景區之遊客其遊

憩涉入對於場所依戀有正向影響,(7) 澄清湖風景區之遊客其遊憩涉入對於重遊意願有正向影響,(8) 澄清湖風景區之遊客其滿意度對於重遊意願有正向影響,(9) 澄清湖風景區之遊客其場所依戀對於重遊意願有正向影響。並使用描述性統計、線性迴歸等工具來做分析,用以處理本問卷構面與構面間是否具有顯著的關係。得知上述九個假設皆為成立,且遊客對於澄清湖風景區最為滿意之部分皆屬於「自然環境」的範疇,其清晰的空氣品質及綠化的自然環境搭配其廣闊的園區,皆為其在新冠狀肺炎疫情下相較其他開放空間更有吸引力之原因,故建議管理者將停車空間規劃在園區之外或靠近園區出入口之處,如此一來,便可讓園區內部的空氣保持良好的品質,此外

,澄清湖風景區對於學生而言是較無吸引力的,顯示年輕人對於純粹僅供休閒散步、賞花等旅遊行程就較為興趣缺缺,此也可以反映出澄清湖風景區的亮點不足且硬體設施老舊,並無法吸引住年輕一輩,而讓其有想前往旅遊的念頭,建議可以從澄清湖風景區的官網開始,由於其網頁之編排較為制式,故若可以增加些活潑的排版進去,亦可使得年輕人較為願意去了解澄清湖風景區,並去瀏覽內部之資訊,並將其新興之資訊,如賞螢據點「螢光奇緣秘境」及「生態迷宮花園」等活動上網公告給遊客週知,增加其旅遊之亮點,以此提供政府政策或管理者調整管理方針來做改善及檢討,期望可讓澄清湖風景區再度受到觀光客之重視及發揮其觀光價值,並增加其重遊意願。

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

為了解決佛光山有開放嗎的問題,作者方隆彰 這樣論述:

繼《嚮往美感的讀書會》後 讓我們共啟共讀美好的對話     作者方隆彰老師,數十年來,在「讀書會」這方領域中持續播種、耕耘,帶領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讀書種籽茁壯成長,其暢銷著作《嚮往美感的讀書會》更是投身讀書會的培訓講師必讀的經典。     《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是方隆彰老師的最新著作,精闢匯集作者的七十二則讀書對話心法,帶給我們更加豐富的讀書七十二變。     讀書,不只是讀「書」,更像是一種生命的共享,從閱讀中對話、學習、互動;也許是自己與作者的對話,也可以是字裡行間的自我對話,更可能是共讀者相互的回饋學習。     而讀書會就像一個小型社會,聚集了各種不同特質、背景、經驗、價值觀

的獨特個體,每個人的表達習慣、方式都有所不同,如果願意用開放的心胸面對互動過程中展露的各種樣貌,同時,也能在他人的反應中如實地看見自己的狀態,並做及時的調整,那麼每一次讀書會都會是一場豐盛的生命饗宴,你我都可以經由共學,相互映照,在滋養本俱的覺性中持續成長。     生命的存在都有其影響力,我們如果能真實了解自己的現況,不只是讀書,更能讀心,勇於面對所有的成長之路,而生命本具的潛質,必能豐富多彩地開展,是貢獻他人,更是成就彼此!   本書特色     當代社會中重要的課題「共讀翻轉學習」與「學習翻轉生命」,透過對話、閱讀,展開書即展開了無限的生命旅程。 作者簡介   方隆彰     東吳大學

社會工作碩士。   曾任職於快樂兒童中心、洪建全基金會等機構,從事社會工作與人文教育推廣。     與讀書會的緣分源自1986年,和陳怡安老師學習「意識會談」、「讀書結構」、「研討法」等意象教育方法,將之融入讀書會的研討,於1990年5月自組讀書會迄今,並於1994年開始於台灣及亞洲、北美等地開授「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同時,自2020年起,推動「意象教育人才培育計劃」。     目前於台北大學、輔仁大學社工系兼課,開授「職場社工」與「社工會談技巧」課程;並協助相關社福機構進行專業培訓與督導工作。 【推薦序】 對話,翻轉生命的契機/ 釋覺培  讀書會,生命的加持與祝福/ 林美琴

  真正的「翻轉」,由「心」開始/ 王進財  【自序】 人生,對話的盛宴   PART 1 共讀翻轉學習 01. 在知性與感性交流中成長  02. 讀書會是一種「心」的翻轉  03. 有智慧的慈悲  04. 相互映照,滋養覺性  05. 自覺創造新意象  06. 讓讀書會的討論充滿生命力  07. 妙法要能正知善用  08. 真假學習一念之別  09. 學習把「人」當「人」看  10. 讓讀書會就是單純的讀書會  11. 讀書會活動知多少  12. 悲愍與智慧鋪成教育之路  13. 讀書會價值的取捨  14. 由他助到自助  15. 在發現中滋養生命  16. 學習「心存他人,反觀自照」的說

  17. 對話心態成就對話品質  18. 讀書會是學習有意識地活著  19. 經由對話打開自覺之門  20. 暫停,看見書中人生錦囊  21. 確立人生的恆星  22. 讀多不如讀懂活用  23. 言行合一而已  24. 為成就學習者而存在  25. 期許提升幸福感  PART 2 學習翻轉生命 01. 以貢獻所長,開展新人生  02. 由「自覺」到「自覺者」  03. 記錄生活,書寫人生──活在自覺中  04. 傾聽,無形的影響力  05. 打開心耳,有效聆聽  06. 在心念中成就  07. 單純的一念  08. 志工的修為  09. 迎向生命成長之路  10. 讓「對話」成為日常 

11. 什麼是重要的事  12. 緣起緣滅,盡心盡力  13. 心的空間  14. 在充滿愛的動力中精進  15. 不完美也是一種救贖  16. 中年婚姻的功課  17. 父母自在,孩子健康  18. 始於放鬆,成於放下  19. 自謙迎新,成就他人 20. 用師者必受其益  21. 視而不見謂之心盲  22. 找回人的自主性 23. 慢慢來啊,學習 24. 學習之路但求放心  25. 老天的悲愍  26. 立下決定,即知即行  27. 我與自己的距離  28. 學習與自己和解  29. 怨人不如修己  30.「修己」由自我負責開始 31. 轉換的密碼  32. 瞎忙時代的良方  33. 精修

道德智慧  34. 成就有重量的人生  35. 敬畏靈感,順應生命  36. 學會捨舊,才能更新  37. 學習「隨遇而安」 38. 新的一年,與自己重新和好 39. 新選擇:無為之用 附錄 01. 高效閱讀與解讀的法門 02. 同理心改革社會  03. 回歸「尊重生命」的本質  04. 身教是活教材 05. 活化思考,開啟潛藏  06. 結束是開始的前奏  07. 開啟婚姻生活的契機  08. 歡喜或生氣是一種選擇  自序   人生,對話的盛宴     寫這篇自序前,重讀這些文章,如同檢視自己一路走來的學習軌跡,一方面由持續參與讀書會,而更深刻感受到其背後的價值,另一方面則更能體會「生活

處處皆學問」的生命實相。     這樣的過程與學習,都是眾緣和合而有所成,也可以說是一場又一場的「對話」串接,諸如許多刊物提供發表的園地:任林教育基金會的會刊、泰山基金會的「真愛家庭」季刊、艋舺龍山寺季刊等;同時,在讀書會共讀群論與帶領人培訓過程,經由真誠對話,經常迸發出生命撞擊的火花;而在日常生活中,也發現大大小小的經歷,就是上天悲愍灑下的學習種子。     我何其幸運能受教於恩師陳怡安博士的對話精神與方法啟迪,提升對人事物的敏察,並於每日回應「今天生命教了我什麼?我又和自己學到了什麼?」中,持續將和自己的對話記錄下來。     回顧這些善美的機緣,心中自然湧現出「對話」、「自覺」與「覺他」

,也許這就是自上一本《嚮往美感的讀書會》出版至今近十年的修心課題吧!     共讀的核心是「對話」,對話的價值在「更新」,而群體對話的過程,讓靜態閱讀有了飛翔的翅膀,也幫助閱讀由平面進化到立體層次,可見學習若能在靈活對話中進行,生命必能在持續更新中成長,因此,我將這些文章分為「共讀翻轉學習」與「學習翻轉生命」兩大篇;同時,這些年與各領域、各層級及不同年齡層的成員接觸,發現「閱讀素養」是現代人必備的涵養,其中的基本功則是「深度解讀材料」的能力,因此,特別將探討閱讀與解讀的文章,以及數篇讀書筆記放在附錄,供讀者們參考。     二十年來,能藉由讀書會善巧地將學習的能量推廣到世界各地,首推佛光山人間

佛教讀書會,其中覺培法師是關鍵推手;而林美琴老師推動閱讀的熱力,多年來持續擴展增溫,還出版了多本相關好書;王進財董事長則本著「一人改變,全家改變」的理念,運用讀書會深入家庭教育耕耘二十年;他們在相關領域的貢獻,令人讚歎,同時又能在百忙中慨允賜序,銘感在心。     在新冠疫情起伏不定,打亂諸多工作節奏的情況中,此書仍能順利出版,要感謝香海文化的妙蘊法師及編輯團隊的投入,而有關英文書名的訂定,也要謝謝妙光法師及好友淑媛、淑娟的建議,這些過程都再次見證合作共成的美好。     願在共學的人生旅途,持續保有對話的動力!   推薦序   對話,翻轉生命的契機 釋覺培(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國際佛

光會秘書長)     在坊間要找到讀書會的相關書籍其實並不難,但是能夠深刻探討讀書會的對話精神,恐怕就沒有太多來源可以參閱。很高興方隆彰老師繼《嚮往美感的讀書會》提供99 則經營讀書會智慧心法後,再次出版了他的最新著作──《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整本書由「共讀翻轉學習」與「學習翻轉生命」兩大主題所構成,前者以「共讀」拉開讀書會的精神,既然是「共讀」,就要彼此互相傾聽學習,佛教稱為「同參道友」,在不同觀點的聆聽中,突破自己慣性思惟的有限性。     看似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卻剎見來自同參共學者多元視角的世界;透過對話,展開書即展開了無限的生命。擺脫過去傳統「一言堂」的灌輸式教育,轉為開

放交流的自主性學習,作者在文章中將這種學習的方式,形容從「餵食」到「覓食」的轉變,每一位參與者既是接收者,也是貢獻者。     誠如作者所言:「活在世界的價值,是將自己所能所有貢獻出來,讓他人受益,讓世界更美好,自己自然也會在其中有所收穫。」而菩薩行者也正是從「利他」中完成「自利」。在這本書的第二大主題「學習翻轉生命」中,引出「利他」的背後必需啟動本自具足的覺性,從「自覺」到「覺他」也正是一條修行的道路。也因此,共讀後能知不足,知不足後能有所省思,回到生活中就是一連串的修鍊。     從「知道」到「做到」,在通往「知行合一」之前,原本就是一步一腳印的過程,既要磨掉稜稜角角的個性,還要修剪煩惱的

葛藤,若沒有「被喚醒」的「自覺」,沒有「自覺」後的「起修」,又如何「翻轉」生命?也因此,「自覺」要從自發性開始,不只透過閱讀與對話中敏銳覺照,還可以用「寫日記」的方法,從生活中將所「發生」的客觀材料,進行觀照與思考,「發現」其內在世界的詮釋與映照,從而對自己有所調整與「發展」。     作者將「四層次」運用到日記的書寫,留下的文字正是生命「進化」的軌跡。這讓我聯想到毛毛蟲破繭而出成為蝴蝶,最後展翅飛向天空時,回首那曾經的黑暗,早已過眼雲煙。問題是:身而為人的我們呢?     總還在多生多世的煩惱黑暗中,找不到破繭的出口,殊不知解鈴人還需繫鈴人,是毛毛蟲到底也是蝴蝶,星雲大師說:「離開生活,談不

上修行」,能不能雲過天青,就在每日的生活裡不斷地「自覺」與「轉化」,否則又哪來的「煩惱即菩提」呢?     身為一個出家人,我始終相信這人間處處有菩薩,當我讀到作者曾經期待能得遇貫通古今、具儒者之風的「人師」,殊不知「好老師」的定義早已在作者的身上展現。當一個老師將其角色視為「聖職」,不敢率性、隨興而為,站在講台的那一刻,承擔的是一份對學習者全然的接納,且時時自我要求「紀律自修」、「踏實踐行」,如此以「虛懷若谷」的態度,盡一己所能利他的老師,又怎能不讓人尊敬與佩服!而這樣的菩薩,不就正在人間嗎?     這是一本教會我們從共讀的「對話」中發展學習,在不斷的釐清、判斷與抉擇的「自覺」歷程中,持續

修正與踐行,最後足以翻轉生命的人,也正是自己。     星雲大師曾說:「讀書,是自我心靈的探險」,願每一位讀者,都能藉由這本書的啟發,深信讀書的力量,深信自我探索的力量,深信對話的力量,乃至深信自覺轉化生命的力量!   讀書會,生命的加持與祝福 林美琴(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講師)     結識方隆彰老師在臺灣讀書會蓬勃發展的西元二○○○年前後,那時政府大力推廣「書香滿寶島」的文化政策,鼓勵各社區、機構成立讀書會,並策辦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和年度「讀書會博覽會」,各地讀書會會友匯聚一起交流分享。方老師和我是培訓講師,多年來也一起見證了臺灣讀書會的演變與發展,因此,更能領會書中讀書會的觀察與思考、帶領經

驗淬鍊的心法,以及讀書會對於人生助益的實證,不僅是給想參與讀書會者的一把鑰匙,也是為已參與者捻亮了一盞明燈,更是讀書會帶領人精進修練的寶典。      「讀書會」望文生意即是讀書的聚會,在這個基本立意下卻呈現了各式的樣貌,有的讀書會主力在聯誼,以書會友,至於書本內容讀進多少,就不是重點了;有的類似導讀會,藉由專業的讀書人說書給參與者聽;或是固定議程的讀書會,帶領人的職責比較像是會議主持人,負責引言與介紹流程,由會員輪流擔任導讀及指定分享的職務;還有讀書會類似心理小團體,從閱讀進行心理分析及治療;另外也有準備考試而發起的類似溫書或猜題的讀書會……,而方老師在書中談及的讀書會是他多年來帶領的讀書會

形式,由帶領人引領參與者從閱讀材料進行對話與討論,所有的參與者也皆是學習的貢獻者,帶領人不是知識灌輸者,而是帶動群體交流與覺察,啟發內省、轉變與成長的共讀團體。     在眾多的讀書會樣貌裡,方老師特別從學習的意涵來為讀書會定調,從「讀書」與「聚會」談起,若是以讀書為目的來參與聚會,那麼與會者對於讀書的想像為何?一個人獨自閱讀與眾人一起閱讀,除了激勵自己多讀書以外,是否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因此,書中一再闡述讀書會的學習不是被動的知識接收,更在於自主學習與自我覺察,而這閱讀行為的解讀也說明了讀書會從「聚會」到「交會」的意義,藉由書本、作者、自己以及共讀者的對話與討論,交流閱讀的思考、感受、聯想、觀

點和疑惑等等,帶領人引領這過程順暢進行,從閱讀材料的客觀理解到個人主觀見解的思辯,這樣的讀書會學習的不只是閱讀材料的內容,更深化為自身生命狀態的覺察,進而產生改變的願力與行動,生命得以重整與更新,這知、覺、證的學習歷程,帶動人生的翻轉,正是讀書會「共讀」的非凡意義。     因此,書中從「共讀翻轉學習」談起,論述讀書會的學習意涵、釐清帶領人的角色定位與知能,來到第二部分「學習翻轉生命」的篇章,雖然談的是親子、婚姻乃至於群體人際相處的日常,但卻與讀書會的論述意念相通,因為讀書會習得的對話與覺察, 有助於生活當下的敏銳感知,得以梳理生命的處境,汲取源頭活水安頓身心,篤定走向前行的道路。     對

於同樣帶領與培訓讀書會的我而言,相信這本理論與實例相互印證、學習與生命交融的書,能夠讓更多人認識與親近讀書會,並從讀書會的學習裡歡喜成長。從共讀的「發生」到對話的「發現」,進而「發展」生命美好的想望與實踐,這樣的讀書會是人生的加持與祝福,因為不僅看見閱讀美好的樣子,也發現了生命自在翱翔的姿勢。   真正的「翻轉」,由「心」開始 王進財(任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方隆彰老師是道地人文教育工作者。師承已故哲學大師陳怡安博士,致力於人文關懷的傳播與教育,浸淫讀書會帶領的傳道、授業、解惑超過三十年。     方老師不但博學多聞,而且是一位生命的修行者,有慈悲心腸,並將所學的善知識傳播海內外,今天

這本書的出版必可嘉惠希望透過閱讀來找到自在的自己、翻轉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人。     推薦本書給讀書會帶領者、想成為讀書會帶領者的人、想透過閱讀自我成長的人、以及助人工作者。讀者可以從這本書得到什麼呢?本書的標題和兩個部分:共讀翻轉學習、學習翻轉生命,說出了作者的用意,讀書會是實踐「翻轉學習」的最佳場域,而真正的「翻轉」,由「心」開始。     很福氣的任林教育基金會和方老師因為讀書會而認識,提升了任林讀書會的生命故事流的能量,帶給許多的個人和家庭成長。     我摘錄本書實際應用於任林教育基金會運作的幾段精華如下,希望你也有同樣的啟發與收穫。     * 讀書會運作中使用的討論方法是將陳怡安博

士「意識會談法」轉化過來的「四層次討論法」,它是依據人類思考歷程的原理,包含:由具體到抽象、由熟悉到陌生、由淺顯到深奧、由簡單到複雜等,讓成員在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過程中,能夠順利的思考與表達。     * 「意識會談」顧名思義就是:意識的交流,經由會談將意識激發出來,並在交流中產生新的意識;而「四層次提問」只是意識激發和交流的媒介,關鍵在彼此互動中產生一種群體意識的「流」(flow),既然是「流」,就是一種連續的狀態,因此,帶領人除了要有效提問,還要能有耐心且接納傾聽成員和群體要表達的意識內涵,並進行適當回應與聯結等,具足這些「心法」,才能將具體的技法有效運用與發揮。     * 讀書會回歸

單純的本質,帶領人其實不需要具有那麼多超人本事,也不必進行許多心理工作,扮演專業助人角色,也不用將教導者、解救者、探索者、心理分析者,甚至治療者扛在肩上,只要做個「好聽眾」,打開心耳,開放聆聽成員的表達,將所理解的內容重點與內隱的感受、情緒不加批判地適當回應。     * 讀書會的對話提供一個安全自在的交流機會,往往在彼此真誠分享中,因信任而敞開心門,聽到別人的經驗,自然會有所反思,引發自我對話,自我覺照油然而生,一旦有所自覺,成長就啟程了!     * 也許,你我若能經常回歸服務的核心價值,以利他為本,單純貢獻,問心無愧,就能在服務的過程,深刻覺知志願服務是在成就「以生命滋養生命,以生命影響

生命」的教育大業。     * 「和有緣人分享我的所知和所能」。對,這就是我人生最後階段要做的要事! 在知性與感性交流中成長 三十多年來,台灣「讀書會」的發展已由陌生、新鮮到熟悉,在此眾多的讀書會中,你參加的讀書會與我參加的一樣嗎? 我參加的讀書會又與其他讀書會有何異同? 我們先由字面來看,「讀書會」是由三個部分組成:「閱讀」、「書本」與「交會」,其中「閱讀」與「交會」是動作,「書本」則是閱讀的對象,也是交會的根據,此意指:個人將閱讀產生的理解、感受、共鳴、聯想,甚至疑惑等,與其他人交流,可見「讀書會」是由靜態的個人閱讀延伸至動態的會流。 而在個人閱讀時,除了了解文本內容,往往也會與作者的價

值觀、思維邏輯、文字風格等進行對話,於此同時,個人的認知、經驗、價值偏好、情感等也同步參與對話,可見一位事先有閱讀的成員是帶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去參加交流的,而這些內涵又因人而異,有客觀的理解,也有主觀的見解,正是如此的「同中有異」與「異中有同」,使得討論與分享可以發生,也讓交流有了意義。 以上是由讀書會的本質看其意涵,而當我們回到讀書會的現場,看到的卻是多元的樣貌:有的將「書」置於核心位置,有的則放在邊緣,甚至只是裝飾用;也有讀書會只將成員「會集」在一起,各自表達,或進行心得分享,而無實質交流;因此,就出現「文本取向」、「心理取向」與「成長取向」三種偏向的讀書會。 「文本取向」的讀書會就是以「書

」為交流的重點,著重書本內容的理解與探討,它的過程是:先有自我閱讀,再到讀書會進行共同解讀與集體對話,以理解文本為基礎,進行理知與經驗的對話,而「以文為本」所進行的對話包含:(1)材料在說什麼;(2)作者想說什麼;(3)我自己怎麼說,他人又怎麼說;(4)我對材料有何不同理解或體會。若以一般讀書會常用的四層次討論法來看,此種取向的討論過程集中於第一層次「熟悉與複習材料」及第二層次「回應與消化材料」。

台灣地區宗教對話之研究-以三個組織為例

為了解決佛光山有開放嗎的問題,作者孫明源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宗教對話為核心主題,對於宗教對話的理論與發展作深入的研究,並以台灣地區三個人物與組織為例進行研究,在宗教對話的理念中,期望理解彼此宗教的價值與意義,消除宗教之間的誤解與衝突,然後共同促進和諧的生活。本論文共分五個章節分述如下:第一章 緒論,在研究主題、研究目的、文獻回顧等,以有系統的研究架構組成本論文基礎,依序鋪陳不紊亂條理分明的延續,然後探索宗教對話之貫時性發展,建構宗教對話的理論及發展的論述。第二章 文獻探討,在人類的歷史不難發現宗教衝突屢見不鮮,而宗教對話才是新的思潮,基督宗教首先發展宗教對話的概念,唯有雙方以平等方式溝通對話才有和平的契機,因此在進行宗教對話時,必須要有基本的

態度與理論,透過了解不同的信仰,包容多元文化的差異性,進一步的實踐對話的真實內涵。第三章 台灣的宗教對話研究,了解台灣宗教對話發展的人物及組織,評述他們的精神與理念,以台灣宗教對話發展具有貢獻的三個人物及組織為例,了解台灣宗教對話的發展,藉由宗教對話增進各宗教之間的友誼,促進宗教之間的和平共存。第四章 台灣宗教對話之分析,台灣是融合了多元文化且包容力很強的社會,對於宗教採取自由且開放的態度,宗教對話在先天環境中是具有良好的優勢,然而台灣宗教對話主要仍圍繞在社會救濟,對於關注世界核心議題如戰爭、人權等重大不公義事件卻鮮少發表聯合聲明。第五章 結論,宗教對話是新穎的思潮,透過了解不同宗教信仰的真理

觀,然後包容多元文化的差異,在不同信仰中尋找真理共識,促進宗教對話與交流的神聖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