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民營托嬰中心薪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台中市托育最新工作職缺96 筆 - GOTHEJOB也說明:臺中市私立哈佛兒托嬰中心 · 月薪28,800元以上 員工15人/ 學前教育事業 ; 臺中榮民總醫院 · 時薪168元 員工4000人/ 醫院 ; 臺中榮民總醫院 · 月薪29,100~32,000元 員工4000人/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王明聖所指導 王鈺婷的 親子館的社工角色定位之初探:以臺北市為例 (2021),提出公辦民營托嬰中心薪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親子館、親子館社工、社工、社會工作、角色定位。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 劉華宗所指導 彭欣雯的 準公共化幼兒園轉型歷程與公私協力模式探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準公共化幼兒園、公私協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公辦民營托嬰中心薪資的解答。

最後網站公共托育中心徵才、公托工作好嗎 - 台灣景點資訊集合站則補充:全台幼兒園資訊網,公共托育家園薪水,公共托育中心薪水,公托工作好嗎,公辦民營托嬰中心老師福利,公共托育人員薪資,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徵才,高雄公共托嬰中心徵才,托育 ... 【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辦民營托嬰中心薪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親子館的社工角色定位之初探:以臺北市為例

為了解決公辦民營托嬰中心薪資的問題,作者王鈺婷 這樣論述:

現行為緩和少子化的危機,鼓勵生育,政府因此訂定許多相關福利政策及建立社會福利服務資源等,而針對兒童所訂定的政策與福利服務更加多元與廣泛,各地區為此紛紛建制「親子館」這項社區資源福利單位供民眾使用,凡符合規範與服務對象者皆可入館。 有鑑於嬰幼兒成長過程中,父母及家庭的支持扮演重要關鍵角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自民國101年起推動「公私協力托育資源中心及托嬰中心補助計畫」,擬透過政府補助,輔導地方政府以家庭為中心的支持服務理念,達到以下目標:1. 提供有兒童照顧服務需求的家庭一個近便、專業、整合性高、免費且完整的兒童照顧服務資源。2. 增強家庭育兒能量,減緩照顧者照顧兒童壓力。3

. 提升兒童照顧者育兒知能,增進親職功能。 「親子館」正式的官方說法為「托育資源中心」,為了鼓勵家長生育,提供更好的培育孩童的成長環境與協助,提出全國各縣市建置托育資源中心平台的理念,接續此構想,台北市政府提出了「一區一親子館」的政策,提供家長有了帶孩子免費多元學習的活動空間。這個訴求,啟動了台灣各縣市為幼兒階段的兒童與家長,建設「親子館」的行動。 而在碩班階段透過實習的過程及後來進入親子館工作經驗,了解到對於親子館之新進社工人員而言,自身的角色、職責也多有懷疑、模糊的狀態,此現象不佔少數;對於同是親子館專業人員之一的托育人員而言,其可能也不大了解社會工作的訓練背景與角色定位的應然面

;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更不了解親子館的人員配置是配有社會工作者的。而現行雖有幾篇來自工、商、管理及人文社會學門的相關文獻探討親子館之議題,例如三篇文獻探討使用親子館資源之民眾對此福利服務的滿意度為何(黃麗燕,2015;黃荏苒,2017;楊椀淑,2018);有的從資訊層面討論設計一軟體系統便於工作者與民眾使用,以了解親子館之相關資訊(江仁懿,2018);也有從幼教的觀點探討幼兒保育專業於親子館之專業知能的建構加以探究(侯佩宜,2016);然而,親子館之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知能的相關討論卻有限。唯於2017年臺北市政府辦理之托育資源中心的創新與實踐研討會中,李蕙卉(2017)及徐玉菁(2017)藉其擔任

親子館之工作者之身份,針對親子館社會工作者之角色定位及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發表之相關言論。然而相關文獻中並無以「親子館社會工作」之議題來加以探究,亦顯示此議題尚未在學術領域有所發展,而無法凸顯實務與學術的結合,親子館的功能與角色定位的未明確建構,故為回應前述之研究缺口,本研究乃針對臺北市親子館之管理者,透過「立意抽樣法」選取研究對象後,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中的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的蒐集,並以主題分析法將蒐集而來之文本加以分析。本研究選取社工/教保相關專業背景與男/女性之受訪者,以從多元觀點探討此議題,共訪談 5 位親子館管理者。 研究發現:1、親子館在社區中除了提供遊憩功能外,亦是提供幼兒

教育、學習與資源平台、資源集散地之功能。2、親子館的營運理念與管理者之思維有密切相關:社工(福)背景之管理者著重社區連結與弱勢服務;幼教背景之管理者著重於教育層面。3、對親子館社工的期待因管理者對「社工」的了解不同而有所差異:社工(福)背景之管理者較著重「社工專業」;幼教背景之管理者較著重「個人特質」。4、親子館社工的角色定位因管理者的專業背景與思維而略有所異。5、親子館兩大專業(社工與教保)存在顯著差異:專業養成之差異、顧及服務對象之差異、服務成果與成效之差異及專業知能之差異等。6、對於親子館的期待與未來展望面向多元,包含:人力配置、與政府端對話、成效指標的調整及標案合約等。7、親子館社工面

臨專業難以彰顯、人力配置失衡、社工界的排除及偏頗的刻板印象等多重困境。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一、實務層面包含,(一)管理者應增進跨專業訓練,以利人事管理與職責分配。(二)人力配置應隨服務方案而有所調整,以達人力配置平衡。(三)應透過專業評估與分工以達最高的服務成效與效率。二、政策層面包含,(一)成效評估指標應有所調整,有些服務應重「質」而非重「量」,例:弱勢服務。(二)專業工作者投入專業領域,應予以專業待遇(年資計算與專業職稱)。(三)人力配置應檢視為何僅規範必須至少晉用一位社工。(四)承辦年限與重新招標方式可有所調整,以保障工作者權益與以利親子館未來發展。(五)應針對親子館

社工予以專業性之個別督導、團體督導及實質且有助益之在職訓練,以利提升專業知能與工作成效。

準公共化幼兒園轉型歷程與公私協力模式探究

為了解決公辦民營托嬰中心薪資的問題,作者彭欣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透過與準公共化幼兒園園長、教師、家長及地方政府承辦人員進行深度訪談,針對準公共化幼兒園轉型歷程與公私協力模式進行研究,以理解私立幼兒園轉型成準公共化的背景因素及其動機,以及公私部門間彼此協力關系的磨合與解決方案。  本研究從準公共化幼兒園轉型的背景因素及公私協力模式這二個面向去探討,透過相關的文獻分析及訪談,整理分析的結果,得到以下研究結論:一、 準公共化幼兒園的轉型歷程:  因為政策制訂過於匆促,加上要成為準公共幼兒園必須符合簽約的六項要件,這些都是讓私立幼兒園業者有所顧慮的因素,而家長方面似乎對準公共化機制政策內容不太了解,最有感的應該就是學費的大幅降低。另外,加入準公共化幼兒

園後人數的增加,對業者而言當然是一種利多,但是對於老師而言就是另外一種壓力而為了吸引更多園所加入,教育部宣布從 2021 年 8 月起將再加碼補助 2000元,足見政府試圖以成本低、擴充快的準公共化幼兒園來覆蓋平價教保的數量。二、 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公私協力經驗:  在訪談過程中,園所對於縣府每學期二次的補助款撥款效率都表示非常滿 意,並不會有當初顧慮補助款被拖延影響到園務的正常運作的現象,而在與縣府承辦人和園所業者的對談中可以發現,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審查機制在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幾乎是以書面審核為主,其嚴謹及公正性自然備受質疑。另外,園所業者憂慮準公共化政策要點,是位屬於「行政規則」,隨時都有可能

因經費或意識形態而中止,這樣反而對幼教業者及家長才是傷害。三、 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問題與挑戰:  在人員的聘任上,規定教保人員的29000元起薪,對人事支出是有壓力的,但是園所也認同在招募人員上,比起私幼是具有優勢,而合格園長及教師人才難覓,也是幼兒園業者經營上的困境之一,面對弱勢家庭子女就學增加,對老師來說,和家長的溝通是最困擾的問題。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綸,針對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困境與挑戰、公私協力下的權利與義務關係提出建議。而從研究發現可知目前準公共化幼兒園業者 對相關政策的執行仍有疑慮,評鑑與稽查制度仍無法落實、社會公信力仍無共識, 連帶影響準公共幼兒園的推展期程此外,研究者也對有興

趣從事後續研究,給予不同的面向與角度,去探討相關議題,讓準公共化幼兒園發展更具其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