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科學園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北部科學園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禮龍寫的 「立志做小」的農夫CEO:有機小農的創新營運模式,把一畝田,行銷全世界的共好經濟學 和Stacy公主老師的 週休親子這樣玩:玩出孩子五大潛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北部科學工業園區銅鑼基地開發計畫設計階段進駐廠商環評承諾 ...也說明:環保組織由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之環安組負責園區環保相關業務(包括水污染防治,空氣污染防制,噪音及振動管制,土壤污染與地下水污染防治,園區廢棄物貯存、收集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大大創意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教育研究所 周倩所指導 王苡蒨的 臺灣科技從業人員線上學習準備度之初探 (2019),提出北部科學園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科技從業人員、線上學習、準備度。

最後網站科學園區發展現況與願景(行政院全球資訊網-院會議案)則補充:3.至106年12月止入區登記廠商家數943家、從業員工數達27萬2194人。 營業額. 二、近年重大執行成果. 竹科-新竹生醫園區產業聚落成形. 1.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北部科學園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立志做小」的農夫CEO:有機小農的創新營運模式,把一畝田,行銷全世界的共好經濟學

為了解決北部科學園區的問題,作者陳禮龍 這樣論述:

農夫,同時也必須是經理人, 否則菜長出來了,一旦賣不掉,再辛苦,都歸零。     ◎飲食是人類維生之必要,該怎麼做,才能安心吃?讓農夫CEO告訴你。   ◎由2.5個人力所撐起的1.2公頃的小農園經營模式,適合有志青年與家庭複製。   ◎友善環境的食農教育,10年來吸引40多個國家的青年學子前來觀摩學習。   ◎生產之外,提高土地的多元價值與收入,翻轉農夫所得與社會地位。   ◎導入農業六級產業化發展政策,整合在地產業,形成地區最具特色的共好價值鏈。   ◎頤禾園小農營運模式,已複製到四川、山西,協助地震重災區就地重建。   ◎協助成立有機愛心農場,推動「手心翻轉」活動,幫助弱勢孩子自立而後

立人。     有機小農的經營之道,必須要有獨特的小農思維。陳禮龍所經營的「頤禾園有機農園」,是台灣第一個有SOP、經由MOA認證的有機小農場,也是一個融入美學、文化、環境教育與觀光的新興休閒、體驗、教學示範型農園。     國外的「社區支持型農業」概念經過他不斷修正、優化後,轉換出一套「立志做小」的商業營運模式:在2.5個人力所撐起1.2公頃的農業規模中,引進企業經營、數位管理及品牌行銷等知識,專注「地產地銷」(在地生產,在地銷售),讓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縮到最短,不僅降低碳排放量,還能做到友善土地,維護共好環境。     「科技」是理念和手段,「農夫」才是陳禮龍腳踏「食」地真正想做的事情

。     曾經是科技業總經理的陳禮龍說:「做什麼,就要像什麼!」他的目標不僅是透過有機耕作恢復大地生機,將農藥島淨化為生態島,還要以「善」的循環,來幫助「綠」的永續。如此一體共生、生生不息,致力讓有機小農經營模式複製到每個地區,逐步點亮台灣,點亮世界。     身為農夫,可以從友善環境的栽植做起;非農夫的你,可以從支持友善環境的在地小農做起。     本書重點   建「觀念」:有機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形態,不是只有「吃」這件事,同時也要尊重大自然,把美好的生態環境留給下一代。   懂「方法」:透過大數據管理,做到計劃性生產、縮短食物里程、減少碳足跡、落實社區支持型農業,讓農夫財務永續

。   按「步驟」:有機農園SOP,幫助有志於從事有機農業的人,第一次當農夫就上手。   近期媒體報導    .客家電視「高峰客家力」第126集:立志做小的農夫─陳禮龍   .《遠見雜誌》陳禮龍、彭俐芳 善待田地 寧休耕換好土壤   .《遠見雜誌》黃金百大農夫   .《大紀元》務農存到第一桶金,陳禮龍打造農村夢   .《人間福報》做有機兼做公益 為山區孩童買雙鞋過年   .大愛電視「小人物大英雄」第19集:有機農夫愛送鞋   . TVBS「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有機菜農送鞋記 各界感動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月足吉伸│中華MOA協進會副理事長   王瑞榮│四川瑞雲集團主席  

 李文權│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   李淑珍│台北市立大學教授   邱子權│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   邱鏡淳│新竹縣縣長   黃其光│國際扶輪社首位台灣總社長   許明德│清華大學財務規劃室主任   張連水│山西雲丘山旅遊開發公司董事長     陳禮龍夫婦花了十年的時間從零開始,不僅踩得穩,而且有很多人陪伴著一起走;他們把手掌向下伸出,給予了土地、環境與人的友善,才能有這麼快樂的成就。──月足吉伸 中華MOA協進會副理事長     陳禮龍戴著草帽,在烈日下彎著腰,左手拿著幼苗,右手扶著泥土,像極了古時候的劍客……,原來土地就是他的江湖,「科技」是理念、手段和標籤,農夫才是他腳踏「食」地真實想做的事

情。──王瑞榮 四川瑞雲集團主席     陳老師建構年輕農務者(青農)立業成家的新模式;他所提供的企業經營管理、優質農產品產銷的數據,更佐證了模式的可行性和永續性。──李文權 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     頤禾園成功的因素很多。首先,陳禮龍將管理專長運用在小型農業上,遊刃有餘;其次,農家出身的俐芳堅毅刻苦,支持禮龍「自強不息」;第三,不管人生、事業如何起伏,他們始終不忘「善」與「綠」的初衷。──李淑珍 台北市立大學教授     作者以尊重大地的「善念」為出發點,聚焦社區經營與計劃性生產來調節產銷,以穩定經營體質,支持農場運營及公益投入,值得許多有志從事農業新創的後繼者參考與學習借鏡。──邱子權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     陳禮龍先生貫徹有機農法、食農教育及國際推展,吸引世界多國大學生到竹東認識台灣農業,還不時送愛心到偏鄉鼓勵弱勢學童,簡單付出卻展現無限的愛!──邱鏡淳 新竹縣縣長     陳禮龍將他在科技業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在有機農場的創新創業。他從「善」出發,以善做「綠」,推行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綠色產業;他更走向國際化,廣泛與國外有機農場交換心得,招收國外學生來實習,把台灣小農行銷到全世界。──許明德 清華大學財務規劃室主任     頤禾園不僅僅是有機種植,還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彎下腰採摘,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境;直起腰照相,感受「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情趣。在阡陌間行走,觀賞「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裡啼」美景;更別說在金黃的稻穗間擺開餐桌,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醉裡不知身是客,錯把田園當家園,好不快哉!──張連水 山西雲丘山旅遊開發公司董事長 作者簡介 陳禮龍   現任:   頤禾園有機農園創辦人   新竹縣農會、竹東地區農會四健義務指導員   台灣有機農業發展協會祕書長   新竹縣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   中華MOA協進會顧問   新竹縣政府農業處顧問   四川成都新津台灣農業創業園區諮詢顧問   四川成都邛崍高何有機農業示範園區顧問   山西臨汾雲丘山景區有機農業示範園區戰略顧問   獎項:   1996 傑出企業

家   1997 跨世紀競爭力企業獎   2000 新世紀傑出企業家金鼎獎   2000 傑出企業領導人金鋒獎   演講及授課經歷:   為企業、機關舉辦食農教育講座,在大專院校、中小學校推廣環境教育,以及擔任社區大學講師、行政院勞動部桃訓中心講師、自強基金會講師、新竹縣青年農民輔導業師……等。 推薦序 (按姓名筆劃排序) 月足吉伸 快樂而成功的「善」與「綠」傳播者 王瑞榮      結合民居保護、文化創意、自然共榮的有機新業態 李文權      建構青農立業成家新模式的創新農業指南 邱子權      以「新綠色革命」提升食農產業的格局 邱鏡淳      疼惜土地,與農民

那顆「向天奮鬥」的心 許明德      推行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綠色產業 張連水      走進當代桃花源,頤禾園裡耕天下   引言 李淑珍      善與綠的腳蹤永不止息   00 自序  啟動善念   Green 1  我的一畝田 1.1  阿禾流浪記 1.2  一畝從「善」開始的「綠田」 1.3  立志做小,我的2.5人小農家   Green 2  我是iFarmer 2.1  大自然教導我的生活之道 2.2  我的營運模式:「社區支持型農業」優化版 2.3  擁抱科技,滑出智能管理 2.4  頤禾園有機農園SOP   Green 3  食農教育 3.1  現代有機農夫的專業養

成 3.2  向下扎根的環境教育 3.3  來當一日農人 3.4  國際有機農村體驗營   Green 4  可食地景 4.1  一顆柿子的價值 4.2  鄉間幸福好食光  part1 竹東稻田版 4.3  鄉間幸福好食光  part2 關西民宿版 4.4  鄉間幸福好食光  part3 湖口芋來遇有味 4.5  鄉間幸福好食光  part4 五峰浪漫泰雅原食   Green 5  有文化的產業 5.1  有機農業新價值 5.2  樸拙美學  5.3  在地文化 5.4  自然生態 5.5  深度體驗   Green 6  因善而美好 6.1  一隻鞋的善意 6.2  手心翻轉計畫 6.3  

善的社會縮影   Green 7  綠善到對岸 7.1  四川省邛崍市高何鎮 7.2  阿霞:天上掉下來的機會 7.3  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雲丘山 7.4  張楠:我找到了屬於我的地方   Green 8  擁抱世界 8.1  絡繹於途的國際交流 8.2  國際志工 亞洲篇 8.3  國際志工 歐洲篇 8.4  國際志工 美洲篇   9 結語  希望園丁 如果農夫沒有遇上村姑 科技漂鳥就不會變成希望園丁   10 後記  村姑說:以良善的心,盡其在我   附錄 CEO的有機生活 推薦序 ■建構青農立業成家新模式的創新農業指南 李文權│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     認識陳禮龍先生是在

他擔任「新竹婦女社區大學有機蔬菜班」講師的時候,每週五晚上三小時的課,加上週六早上四小時的實地演練有機耕作;他帶我進入了有機農業生產的門戶。就我所知,在竹東軟橋里的「頤禾園有機農園」,是台灣西北部都市近郊,最接近天地人合一的有機農場。在這裡孕育了熱情、純真、自然、打拚和融合科技,有機農業所有的元素,轉化、凝聚在這塊土地和陳老師、陳師母身上,成為「善與綠」的緣分。   我的農業生技公司創業和任職農科院,和陳老師息息相關。他提供了場域,並指導同仁生產、銷售有機草莓,建構成為年輕農務者(青農)立業成家的新模式;陳老師提供的企業經營管理、優質農產品產銷的數據,佐證了模式的可行性和永續性。經過結合許多

從事有機、友善農耕而成功同好者的經驗,分析新世代農民翻轉傳統慣行農業的有力元素,竟然也是「善與綠」,因其廣度及深度,此種成分成為陳老師的天然,不禁令人感動不已。   因緣際會,新政府相當重視「小農生計發展和農業資源永續發展」,我也持續不斷地將在陳老師身上所學到的「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理念結合到青農育成輔導方案,更進一步發展成為企業青農或青農企業家育成體系,期望以「打群架」(群聚)的團體戰,提供小農在農村發展經濟的範例。有了陳老師這本「農夫CEO」當為創新農業指南,經過學習、發展小農自我優勢特色,透過社區、社會互助網絡,發展小農成功的六級農業産業、不斷複製到各地,繁榮鄕村經濟,是指日可待的。

  陳老師十年來,回鄉創新農業的努力過程,足可成為典範,直到現在仍然不斷地影響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有一次,我笑著問他當初以二十四萬元創農業,到底有沒有賺錢,現在營收多少?從他燦爛的笑容,回答我說八位數字的小農還可以再發展。我心中不禁莞爾:哪天要請他出來代言小農經濟模式和有機農業。沒想到,之後就接到他電話,希望我能為他即將出版的書寫序,真是莫大榮幸!很希望這本書,將他成功的經驗、經歷分享、激勵「立志務農」的朋友,心存「善與綠」,再加上善理財務和資訊科技,台灣的農業大地,必然回饋給我們「豐富多彩、滿足的人生」。在陳老師、陳師母身上我們見證了這個魅力。   推薦序 ■疼惜土地,與農民那顆「向天

奮鬥」的心 邱鏡淳│新竹縣縣長     大街小巷總是可以聽到「自己種、自己賣」的熟悉叫賣聲,那是辛勤汗水伴隨最真摯期盼的驕傲。自稱科技漂鳥的陳禮龍先生,從科技業大老闆轉行成為竹東軟橋社區有機農場主人,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秉著客家人的勤奮與執著,悟出了歸園田居、崇尚自然的道理,貫徹有機農法與食農教育及國際推展,拼湊出最美的新竹面孔。   「新竹」就是「雨後春筍」!朝氣蓬勃、希望無窮,稻菜花草更在新竹風、新竹雨的滋潤下加速茁壯。很多農民為了家人好、為土地好而耕種,這是以愛為出發點的產品,值得驕傲與信任,人與人之間也因為正向的態度,不斷地學習成長,並透過互信的方式,讓更多人分享食物的原味。   

「上學前放學後,農事做不完」,一直是年少最深刻的記憶,多麼希望所有的父母官,心存疼惜農民那顆「向天奮鬥」的心。或許「第一次當農夫就上手」並不容易,但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心境,還有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悠然,就不是金錢可以買得到的。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綠地,透過陳禮龍先生《「立志做小」的農夫CEO:有機小農的創新營運模式,把一畝田,行銷全世界的共好經濟學》,無論是農夫、居民或旅人,在小小的園地中,仍得以咀嚼出最樸實且誠懇的滋味。   感佩陳禮龍出身科技人卻投入善與綠的有機農場經營,在社區大學倡導糧食自給、土地友善,吸引世界多國大學生到竹東認識台灣農業,還不時捐贈銷售

有機米的部分所得,送愛心鞋到偏鄉鼓勵弱勢學童,簡單付出卻展現無限的愛!  推薦序   ■推行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綠色產業  許明德│清華大學財務規劃室主任.前中興保全總經理     我和陳禮龍先生認識近二十年了。   那時,我任職中興保全總總理,要推出新一代保全系統,找了幾家科技公司合作研發。陳先生當時是新竹科學園區一家網路公司總經理,我們成了合作夥伴。   後來陳總經理離開科技業,回到新竹竹東老家務農,倒是讓我嚇了一跳。一般來說,科技人都是在退休後才想隱居山林,享受田園之樂。陳總經理在少壯之年轉行農業,倒是比較少見。   後來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要開辦「有機農場研習營

」,因為自強基金會位在清華大學校園,所以尋求附近新竹地區的有機農場合作,結果找上了竹東地區的「頤禾園」共同合作開班。   頤禾園的園長正是陳禮龍先生,而我是自強基金會董事長,就這樣我們兩人又搭上線了。   這期間,我數次參訪頤禾園,了解課程進度、上課狀況。頤禾園位在竹東偏鄉的山谷,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在那裡我享用零里程的最新鮮食材;從山谷引來的淙淙流水,清凉透澈,泡腳是一大享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山谷裡時常飄來山嵐,拂面而過,令人心神淨化。   我發現陳先生不是隱居務農,而是將他在科技業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在有機農場的創新創業。他以本身的網路專業,結合網路科技與有機農業,建構農場無線網路,

不僅方便田地現場資訊及時上傳,也可網路遠端監控農田。另外,消費者可利用網路,透過雲端下單及便利的繳款機制,完成購買。   他從「善」出發,以善做「綠」,敬天順時,師法自然,推行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綠色產業。他更走向國際化,廣泛與國外有機農場交換心得,開辦國際有機農場體驗營,招收國外學生來農場實習,把台灣二.五小農行銷到全世界。   雖然只是小農,他不忘善盡社會責任。「吃好米、做好事、送好鞋」,義賣自己生產的好米,義賣所得買新鞋子送給新竹五峰鄉尖石村深山裡的弱勢學童;推動「手心翻轉」計畫,幫助天主教竹東世光教養院拙茁家園收容的身心障礙兒童,自己種蔬菜,從手心向上接受幫助,轉換成手心

向下播種,自食其力。   歷經十年的奮鬥,如今斐然有成。陳園長不吝將他的經驗與心得寫成了這本書,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把社區有機小農的理念,散播出去。   有句話「條條道路通羅馬」。陳禮龍園長證明了:只要有心,不僅條條道路通羅馬,更是條條道路都是康莊大道。 推薦序   ■以「新綠色革命」提升食農產業的格局  邱子權│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     人類在過去數十年間,透過綠色革命(Green Evolution)帶動了糧食收穫的增加,並成功逃過了馬爾薩斯(Malthusian)對於人口成長將帶來糧食恐慌的末日預言,但隨著許多已開發國家民衆對飲食健康與環境永續的重視,各界對於這項

以仰賴化學肥料及農藥導入的作物生長模式的可持續性與副作用,也開始展開反思與檢討。   有機農業便是友善大地的其中一種耕種方式。其好處除了減輕民眾對基因改造作物與化學肥料長期對人體與環境影響的疑慮外,也有助於支持土壤的健康與促成生態的多樣性。然而其作業除需種植技術與知識投入外,耗工費時,使得有機農法耕種所得的農作物普遍存在成本與售價較高的現象,也讓農民在不擅長行銷的情形下,降低對此種耕種模式的普及率。   本書作者以尊重大地的「善念」為出發點,投身有機農場的事業經營,在「小農」的規模下,藉由社區經營,會員在地化的概念,聚焦社區經營與計劃性生產來調節產銷,以穩定經營體質,並透過創造農場體驗等附

加價值及導入科技管理的作法,來增加多元收入,支持農場運營及公益投入,非但能提升在地產業,降低碳排放,達成產地資訊透明的作用,也能提升鄰里顧客信賴,也讓其有機農法耕種模式得以延續。在農民平均年齡已屆高齡,年輕世代返鄉投入務農比例較低,農業經營亟待創新思維的今日台灣,值得許多有志從事農業新創的後繼者參考與學習借鏡。   「好食好事基金會」作為一個推廣食農創新與國際化的基金會,致力推廣以創新的思考來解決未來食農的產業與環境在「透明」、「健康」、「永續」方面的課題,我們樂見更多青年能同本書作者一般,投身台灣農業,更期待青年的投入與創新,在未來能創造出兼顧產能效率與環境永續的「新綠色革命」,共同提升台

灣食農產業的格局。 自序 啟動善念     「若不是娶了村姑,我怎麼會成了農夫?!」很多人當我是在說玩笑話,但這的的確確是真話。   回想十年前,從科技業跨足有機農業,一來是原先的事業遇上了瓶頸,二來也是出自一分疼惜,疼惜故里年邁的親人和漸呈荒蕪土地,於是毅然決然放下手上的光纖網路智慧宅,追隨老婆的腳步返鄉,改拿鋤頭,頭戴斗笠,腳踏「食」地,重新出發。   我們的一畝田,不大,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軟橋里,老婆的故鄉;一開始,只有小小的二分地(約三畝地),但是絕對友善。軟橋這個社區,可說是天生麗質,坐擁好山、好水,早在大約二十年前,就已開展有機農業,只是早期大多以溫室栽種,之後歷經幾次重大

天災,溫室幾乎被摧毀殆盡,而村裡的老農們又無力重建,以致於沒落了好一陣子。   眼看著這裡的人們和土地漸漸衰老,我和老婆心裡相當不捨,於是在決定二度創業時,我堅持從「善」出發,我想要友善這裡的人們、這裡的土地、這裡的環境,將這裡打造成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綠」色樂活農村。所以,我的農園取名「頤禾園」,有頤養、頤育萬物之意,也是安適居住之所。   中年轉業,自己戰戰兢兢,身旁的親人也跟著憂心忡忡。「做有機農業,是賺不到錢的!」岳家裡的長輩們都持反對意見。更何況我還是個十足的門外漢,不看好我的大有人在。而我自己,心裡其實也是惴惴不安,從在辦公室裡坐鎮管理公司、邏輯演算光纖數據,到面對

田裡頭那麼多不受控的天地因素、活生生的作物和蟲鳥,著實也花了好一段時間去調適。   然而,需要時間來過渡情緒和心態的人,並不只有我。直到多年以後,我才不經意地知道,我的孩子們也曾經有過掙扎期;有一段時間,他們在自我介紹家庭背景時會略過我的職業,因為我不再是科技公司的總經理,而是一名有機農夫……   農夫,提供糧食,餵養人們,是何等重要的職業,為什麼社會地位那麼的低下?在學做一名專業的有機農夫時,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大家都只注意到土地上長出來的東西,而漠視了價格以外的成本,例如:土壤、水資源、技能、知識……輕農夫,賤價格,不思食材真正的價值,寧可把錢付給醫生,也不願意付給農夫,

扭曲的價值觀與心態頗令人費解。   「改變!」既然,我為我的人生下半場選擇了有機農業這條路,我就想要為這個產業做一點正向的改變。但,要怎麼做呢?左思右想,我決定順從返鄉時的初衷──以善做綠,「動機對了,方向就對,我要用善的力量來轉變農村。」   環境保護意識抬頭,有機生活已然是全球趨勢。既是一件好的事、對的事,有機農夫就不應該妄自菲薄。有機農夫要正視自己的價值,也要讓消費者認同並支持有機產業的價值,將有機農夫的社會地位和所得都從底端提升上來。如此一來,就能吸引更多有相同理念的新血回到農村,逐步擴大友善栽種面積。   可是,光這樣還不足以升級食物生產體系,必須要進一步賦予有機農業新價值和創

造附加價值。我想到了工商業的創新發展模式,於是援引日本的農業六級產業化發展策略:借用一級農業尊重自然的智慧,連接二級工業品質化、制度化與標準化措施,鏈結服務業的資訊、流程與品牌符號,最後進階為六級產業,成為融入美學、文化、創造的新興農業。此外,我也導入國際連結,接受國際志工到頤禾園實習,進行經驗的交流與推廣。   也就是,做為一個現代有機農夫,除了精於耕作、農事的專業技能之外,還要能創新經營管理農場,懂得整合產業和跨界資源,擅用科技、行銷等輔助工具提升效能;而且,更要勇於擔負起「綠」的使命,致力推廣環境教育,並且不吝惜地將自己的know-how(專業技能知識)傳遞出去,而不是只獨善於自己的一

畝田間。   我常常自嘲,「在農田裡的實作技巧,我或許不夠好;但發想創意和知識、經驗的傳承,我可以做得很好。」我是真心想要推廣、升級有機產業,所以也不怕人家來學。我甚至願意「整廠輸出」我的有機農園營運模式給有心從事有機產業的人。因為,我的目標就是「可以複製N個有機小農場」,累積許許多多的綠色光點,一點一點地點亮農村。複製善念→複製小農場→複製價值→複製尊嚴→複製快樂,這是我的願景。   善念,很容易獲得呼應和擴散。在匯集消費者支持有機小農的過程中,我得知新竹深山裡的偏鄉孩童需要幫助,於是想到「賣有機米、買好鞋」的方式,讓消費者買米支持有機小農,有機小農買鞋幫助偏鄉孩童,如此結合善綠,以善的

循環來幫助綠的永續。   這個「吃好米、做好事、送好鞋」的買鞋幫助偏鄉孩童的活動,從二○一一年至今,已經連續執行七年了,每一年都有許多認同我們理念的志工來參與,一起開車穿越崎嶇的山路,前進深山裡,將新鞋親手送到孩童的手中。孩童們拿到新鞋時所展現的真摯笑顏,每每融化志工們的心,這個活動就一年又一年地持續且擴大。   從送鞋的活動中,我又發想到以社會企業結合有機農業的概念。天主教世光教養院拙茁家園收容的是身心障礙的孩子,二○一三年起的連續兩三年,我們都送鞋到拙茁家園。二○一五年,我們決定以社會企業型式啟動「手心翻轉計畫」──從手心向上,接受幫助,到翻轉手心朝下,自己工作幫助自己,將來有能力還可

以幫助他人。我們幫助拙茁家園在軟橋里建置了一處愛心農場,並經由扶輪社的募款協助搭建溫室與冷藏設施,讓這些慢飛天使透過園藝治療,習得幫助自己的技能,再進一步去幫助別人。現在,他們已經能夠有收入,而且還有一點點助人的能力,也能參與我們送鞋給偏鄉孩童的活動。   善綠結合的模式,引起海內外的迴響。在台灣,除了新竹縣竹東的拙茁家園,還有桃園市龍潭美好基金會。在台灣海峽的另一邊,則有兩處正在啟動:四川地震重災區的邛崍市高何鎮、山西臨汾市鄉寧縣雲丘山,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即可化山窮水盡之境為柳暗花明之未來。   一轉眼,頤禾園十歲了。十年來,我的感想是,良善的心一啟動,就會感染其他人一起呼應,把疼惜擴散

出去。因為,疼惜的心,是一棵種苗,慢慢向下扎根,向上茁壯成長,就會喚醒更多人的自覺,一起投入,形成良善的循環。   湛藍的天,青綠的地,一陣清風拂來,田裡的稻子隨風輕盈舞動,像是綠色的浪,一波接著一波,傳遞著愉悅之情,大自然是該如此的自在、快活;到了抽穗的季節,則換上一地的金黃波浪,這就是時節的律動。頤禾園的企業識別標誌,靈感即來自此。一個迎風搖曳的「田」字,由四塊大小不一的農田所組成,綠色色塊代表的是土地,藍色色塊代表的是藍天,黃色色塊則是金黃色的稻穗。   頤禾園,是我真心經營的一畝田,是有機(green)的、生態(eco)的,是綠色的,也是友善的。歡迎大家一起來實踐有機生活,協力傳遞

「善」與「綠」,共同守護土地、守護家園、守護地球。 ■大自然教導我的生活之道 夏天,清晨四點,是我們家的起床時間。趁著天未亮,我和老婆已從家裡出發,直奔農場,開始一日的農活。一日之計在於晨,真是農夫的生活寫照。 我們的農場裡,不用除草劑、殺蟲劑,不施化學肥料、生長激素,種子是有機、非基因改造、無藥物處理的,蔬菜和雜草併肩站,放養的雞隻怡然自得地清理蟲蟲和農餘(採收後剩餘的菜葉),水稻田裡也有福壽螺的蹤影,陽光照拂、雨露滋潤,這裡的生態是自然共生的,農作物隨心所欲地吸收著天地賞賜的自然菁華。 跟著二十四節氣的大自然律動,何時該種下什麼作物,我們就按部就班地循著工序去細心栽植、照顧。別小看農作

物,它們是很精明的,哪個季節適宜栽植、冒出頭來享受大自然,它們可是一清二楚。在對的時節種下它們,提供乾淨的土壤、水和空氣,用不危害環境的方式避去蟲鳥之害,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時間到了,它們就會給予農夫最好的回饋。 除了固定每年兩期的稻作之外,我們會順應時節和北台灣氣候,產出時令有機蔬菜。通常,五到十一月,會種下地瓜葉、番茄、空心菜、莧菜、小黃瓜、絲瓜、蒲瓜、苦瓜等夏季蔬菜;十一月到隔年的五月,就種茼蒿、芥藍、菠菜、青花菜、白花菜和蘿蔔等冬季蔬菜;有一些蔬菜則是全年都合適栽種,如:小白菜、青江菜、A菜等。 可是,拜農業科技和大量進口食物之賜,現代人少有搞得清楚時令蔬果的。在大賣場、超級市場、傳統市

場,甚至餐飲業,誰管「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台灣諺語),想吃就買得到的便利性,才能討消費者歡心。久而久之,什麼是時令食物,大家都傻傻分不清了,以為台灣這個寶島,在夏天也能產出白蘿蔔,冬天還吃得到苦瓜,真是無所不能了。 種植違反產地和產季的農作物,若非興建特殊的溫室,刻意仿造出農作物原有的生長時節環境,不然就得使用非常手段,如:基因改造、化學藥物。想當然爾,在這些過程中,必須額外耗費多少資源,又可能製造出多少汙染。只為了隨時都能滿足一時興起的口腹之欲,而如此工程浩大地對抗大自然,值得嗎?

北部科學園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雖然在北部地區出現降雨,但中南部水情依然很嚴峻,也可能影響產業。經濟部長王美花拋出,科學園區,以及工業區用水,可以在旱災的時候鑿井使用,強調這是不得已的短期措施。台南市長黃偉哲認為,這屬於戰備用水概念,市府可以做得到,但水庫的蓄水持續下探,包含苗栗的三個水庫,都剩不到兩成。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599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臺灣科技從業人員線上學習準備度之初探

為了解決北部科學園區的問題,作者王苡蒨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臺灣北部科學園區之正式員工作為線上學習準備度調查之對象,旨在瞭解科技從業人員的線上學習準備度現況,並且進一步探討科技從業人員的個人背景因素是否會影響其在線上學習準備度狀況。本研究共分成兩階段問卷發放, 第一階段預試共蒐集 199 份有效問卷,第二階段正式施測則搜集了 148 份有效問卷,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來檢驗使用之測量工具—「科技從業人員線上學習準備 度量表」,並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資料。主要研究發現受測之科技從業人員的線上學習準備度分數都不低(高於 3.5 分),其中正向學習態度構面顯著高於其他構面。其他與個人背景因素交

叉分析之結果如下:一、 不同性別的科技從業人員,於線上學習準備度的各構面上並無差異。 二、 50 歲以上的科技從業人員在正向學習態度與自我導向學習方面,比 23~29歲的科技從業人員有更好的準備度。三、 不同教育水平的科技從業人員,在正向學習態度構面中有顯著差異。其中,博士、碩士、大學以及高中職學歷的科技從業人員在正向學習態度,比專 科學歷的科技從業人員有更好的準備度。四、 不同工作年資的科技從業人員,在線上學習各構面上並無差異。五、 不同部門單位的科技從業人員,於線上學習準備度的各構面上並無差異。 六、 無論有或沒有線上學習經驗的科技從業人員,於線上學習準備度的各構面上並無差異。

週休親子這樣玩:玩出孩子五大潛能

為了解決北部科學園區的問題,作者Stacy公主老師 這樣論述:

除了跑跑跳跳,親子旅遊還能怎麼玩? ◆自然生態 ◆體能健身 ◆歷史古蹟 ◆美學培養 ◆趣味體驗 親子旅遊,不必跑很多地方,但要玩得深入, 多一點用心,這本書將會… 讓每次出遊,都是啟發孩子未來的養分!   參觀淡水紅毛城,你知道它是哪個國家的人蓋的嗎?   在墾丁看見著名的帆船石,你知道它是什麼岩質嗎?   台灣哪裡可以觀賞野生獼猴?   看見鴨子游泳上岸,你知道牠們為什麼會一直啄自己的屁股嗎?   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對事物的觀察力提高,對世界的好奇心更大,   單純的「出去走走」未必可以滿足他們了!   本書精選全台52個適合親子奔跑、遊戲、學習的景點,   不必再上網蒐行程,不用苦惱

如何找合適地點,   還讓你用最少的金額,讓孩子玩的盡興愉快!   你可以更輕鬆這樣玩:   ✓翻開書本,隨手一指就出發。   ✓全家一起玩書內附贈的,讓贏的人決定地點。   幫助孩子實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一場豐富的旅行,玩出孩子的5大潛能   ◆體能健身  週休出遊,跑跑跳跳鍛鍊體力:   ◆自然生態  上山下海,欣賞台灣的自然美景與生態;   ◆歷史古蹟  造訪古蹟,認識台灣傳統與歷史;   ◆美學培養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培養藝術美學視野;   ◆趣味體驗  觀光工廠文化園區,從趣味體驗探索生活。   親子旅遊,不必跑很多地方,但要玩得深入,   讓孩子記得每一次和爸

媽最開心的回憶。 本書特色   ★精選52個寓教於樂景點,   從歷史人文到自然生態,   從郊外踏青到博物館參觀,   每一處都是能帶孩子玩出體力,刺激腦力的好去處,   讓父母可以利用週休二日,從南到北輕鬆規劃。   ★★內容用心設計「爸媽知識補充站」,   提供景點相關的多元知識,讓爸媽能在旅途中跟孩子分享更多。   並有「順遊景點」加碼推薦,除了主題之旅,還能增加行程的豐富度。   ★★★特別推薦本書中-「旅行家小測驗」   搭配環島桌遊地圖,進行親子互動問答,   不只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知識,透過遊戲更能提供親子之間的親密互動。   作者簡介 Stacy公主老師   

有12年的教導幼兒及兒童美語經驗,教授過幼稚園、國小和補習班。   曾於從長庚護理系所研讀兒童發展及心理學,重視兒童的引導與獨立教育。   喜愛旅遊,規劃行程時也希望讓孩子在旅遊中有所收穫,   試著能用最少的金額讓孩子在旅途中玩得盡興愉快!   01 海門天險 02 士林官邸 03 陽明山 竹子湖 – 小油坑– 花鐘 04 台北偶戲館 05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兒童學藝中心 06 台北市立動物園 07 袖珍博物館 08 紅毛城 09 林家花園 10 菁桐車站 11 石門水庫 12 向陽農場 13 綠光森林富野綿羊牧場 14 大溪老街 15 大溪老茶廠 16 永安漁港 1

7 義美見學館 18 玻璃工藝博物館 19 小叮噹科學園區 20 仙草博物館 21 南寮漁港 22 向天湖、南庄老街 23 勤美術館 24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5 高美濕地 26 日月潭 27 梅子夢工廠 28 竹山文化園區 29 松柏嶺登廟步道 30 費茲洛公園 31 大同黑金釀造館 32 雅聞峇里觀光工廠 33 東石漁人碼頭 34 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35 赤崁樓 36 四草綠色隧道 37 鳳儀書院 38 原鄉緣紙傘文化村 39 恆春古城 40 墾丁牧場 41 船帆石 / 鵝鑾鼻公園 42 墾丁貓鼻頭公園 43 鹿野高台 得分 ( 用正字方式 ) 44 小野柳 45 三仙台 46 石

梯漁港 47 七星潭 48 清水斷崖 49 蘭陽博物館 50 博士鴨觀光工廠 51 幾米主題廣場 52 礁溪地景廣場 東森山林渡假酒店 衫林溪森林生態度假園區 墾丁福華飯店 東森海洋溫泉渡假酒店   序   過去的教學經驗發現,一堂愉快又充滿樂趣的課程,會增進孩子學習的動力。所以Stacy喜歡帶著蓉,從旅遊中認識歷史故事,藝術欣賞、體能活動,這些都是很棒的親子戶外學習時光。當然,旅行中不一定要強求寶貝學習多少,而是藉由旅遊中發現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主動學習自然記住,父母只是一個引導的角色,讓孩子自由發展、發揮。   特別一提,寶貝會走路以後,容易被可愛的物品吸引過去是正常的,一開始可以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大約兩歲語言發展較成熟,就可以制定規則,並在出發前特別提醒。   例如:   一. 今天只能選一樣小禮物,價錢多少以內?最後要徵求父母的同意才可以。   二. 有任何事情向爸媽用說的,不哭鬧要守規矩,如果沒有做到就沒有禮物。   本書除了景點推薦,特別設計了爸媽知識補以及旅行家小測驗,建議學齡前期孩子測試初級題目,學齡期孩子測試中級題目。   很開心能和大大創意合作出版書籍,感謝所有辛苦付出的夥伴,以及幫助完成作品的朋友,希望這本書帶給爸媽及孩子不同的視野,親子一同歡樂成長。   Stacy 【袖珍博物館】 展示許多袖珍藝術大師作品,主題作品目前展出約兩百餘件,

主要有呈現整座建築內外佈置的娃娃屋⋯等作品。包含羅馬帝國建築、義大利水都威尼斯、英國女王白金漢宮、倫敦東郊的貧民窟、童話世界中的白雪公主⋯⋯等,感覺像是帶著孩子環遊世界一圈。有些娃娃屋甚至有360 度,東、西、南、北都有不同的透明櫥窗,可以欣賞建築物的每個角度。 特別提醒家長們,事先教育孩子參觀博物館的禮貌,要輕聲細語慢慢走路,就能快樂地體驗袖珍博物館的親子行程。無論歐式的宮廷建築到日式的和風氣氛,都發揮地淋漓盡致,而絕美爛漫的蛋形雕刻及玻璃花房,更有令人屏息難忘的精緻美感喔。 最特別的是櫥窗配置體驗,孩子們扮演起小小室內裝潢設計師,自己改變房間家具擺設及人物,這個遊戲讓可以激發孩子對空間裝潢

的想像力及創造力, 培養孩子藝術鑑賞力。 * 爸媽知識補充站 什麼是袖珍藝術 袖珍藝術是以娃娃屋的型態出現,相傳是發源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當時只流傳在王室與貴族之間。主要用途是教育兒童,特別是女孩子,所以造型以廚房及起居室為主。娃娃屋經由王室之間通婚,慢慢流傳至整個歐洲,而在英國傳入民間之後才真正成為大眾的嗜好。 地址:台北市建國北路一段96號B1電話:02-2515-0583開放時間: 週二∼日10:00-18:00(售票至17:00止)週一休館(逢假日順延至次日)大年初一起正常開館(除夕及小年夜休館)收費標準: 成人票180元/兒童票100元(12歲以下滿6歲或110公分以上兒童) ※ 為維

護參觀秩序及安全,每位成人限帶兩名12歲以下兒童入場 【綠光森林富野綿羊農場】  充滿濃濃北歐風建築味道,園區包含景觀餐廳、山林民宿、彩虹花田、綿羊放牧區、森林小學、幸福草原⋯,簡直就是北部的小清境農場, 高山處的美麗歐風建築,坐在紫色漆繪的座椅上,就算靜靜坐著欣賞風景,也是幸福滿滿的感覺。 這裡真的可以讓親子歡樂一整天, 陪孩子DIY 美勞, 彩繪可愛小牛,在這裡吹泡泡、飛盤、放風箏⋯等,爸媽們可將出遊道具事先準備好放車上。肚子餓了到餐廳享用美食,發現有很多隻超大泰迪熊,無論是大人小孩都會很喜愛的。到綠光森林一定要讓孩子體驗餵綿羊,沿途中到處可見各式花卉植物,美麗薰衣草海中隱藏著旋轉風車,一

景一物,都看得出主人別具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