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實中課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臺南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鄭安城所指導 林吟蓉的 推手訓練對學童運動能力之影響 (2021),提出南科實中課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太極拳、推手、握力、肌力與肌耐力、爆發力、平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研究所 李玉嬋所指導 葉芯澄的 「正向心理健康 BMI種子師資培訓課程」成效評估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正向心理健康BMI、成效評估、訓練評鑑四層次模式、種子師資培訓的重點而找出了 南科實中課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科實中課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推手訓練對學童運動能力之影響

為了解決南科實中課表的問題,作者林吟蓉 這樣論述:

目的:本研究旨在透過太極拳推手訓練課程,探討該訓練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運動能力(握力、肌力與肌耐力、爆發力及平衡)之影響。方法:立意取樣36名國小四年級學童,為配合班級課表時間進行運動介入,故以原編班分組,分別為實驗組(男9人、女9人)與控制組(男9人、女9人)。兩組於太極拳推手訓練課程介入前、後均進行運動能力測驗,包含慣用手握力(握力)、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肌力與肌耐力)、立定跳遠(爆發力)及閉眼單腳站立(平衡)等四項檢測。8週實驗期間,實驗組與控制組均有每週二節體育課,實驗組進行40分鐘太極拳推手訓練課程。測驗所得數據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做進一步探討。 結果:經8週太極拳推手訓練

課程介入後,實驗組慣用手握力之進步量、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之進步量及立定跳遠之進步量等項目,實驗組表現皆優於控制組,並達顯著差異(p <.05),而閉眼單腳站立在組間效果的考驗方面並不明顯(p >.05)。結論:8週太極拳推手訓練課程能明顯改善國小學童之握力、肌力與肌耐力及爆發力,但對平衡能力並無顯著提升。

「正向心理健康 BMI種子師資培訓課程」成效評估研究

為了解決南科實中課表的問題,作者葉芯澄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Kirkpatrick訓練評鑑四層次模式對「正向心理健康種子師資培訓課程」的介入進行成效評估,並探索培訓結束後,通過與未通過者的差異。「正向心理健康BMI種子師資培訓課程」係依據李玉嬋(2016)所提出的「心理健康BMI幸福心指標」,內含人際支持親密感(Be-friends, B)、情緒平穩掌握感(Mindfulness, M)及自我價值意義(Identity,I)等三向度為核心概念,經團體方案的前驅研究(李玉嬋,2018)以及多次專家會議後,形成延伸自核心概念的八個單元主題與目標,並以此為主幹,輔以焦點解決諮商促進自我效能的技巧,所規劃的課程,目的為推廣正向心理健康的概念,

提升民眾關注與從事促進心理健康行為的動機,進而維持或增進自身心理健康。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於課程前、中、後以及完成方案後(追蹤測)施測問卷、督導評核與焦點團體訪談,且在種子師資執行方案前後,讓學員對自身心理健康狀態進行主觀評估,課程首日有47人參與,通過培訓者為26位。研究結果摘述如下:一、「正向心理健康BMI種子師資培訓課程」的介入對種子師資的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二、「正向心理健康學習方案」的介入對接受推廣的學員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三、「正向心理健康BMI種子師資培訓課程」在四層次評估的結果皆有正向效果;通過與未通過者在整體心理健康、方案實作及課程參與情形皆有所差異。四、建議「正向心理健康BM

I種子師資培訓課程」可朝向專業分流、受訓者動機與期待的了解、課程內容與通過標準採分階段規劃、教材配合課程分階目標採系統性編制、推廣方式多元化等方向持續辦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