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釋聖嚴寫的 比較宗教學(十一版) 和(德)馬克思•韋伯的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中華書局 和上海三聯書店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謝世維所指導 王婷婷的 卡瓦格博:在地方信仰與藏傳佛教的雙重脈絡之間 (2021),提出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卡瓦格博、藏傳佛教、地方信仰、佛教地方化。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呂凱文所指導 陳敏慧的 情慾與解脫─以超越功能詮釋摩登伽女文本暨平等實踐 (2021),提出因為有 超越功能、摩登伽女、情慾、自我認同、解脫、平等實踐的重點而找出了 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比較宗教學(十一版)

為了解決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的問題,作者釋聖嚴 這樣論述:

  本書堪稱宗教學聖典。聖嚴法師以其學通古今、演繹東西,傾力將歐亞古文明國度所衍生成熟的宗教派別,與原始宗教,依源流、內涵、經典分論;同時又作一統合論述鉅細靡遺。分立:原始宗教、未開化民族的宗教、古代民族的宗教、印度的宗教、中國的宗教、少數人的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佛教十章、四十五節、二百四十七篇,其工程之浩繁,難以盡數,是為人類文明史中之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宗教一詞,未見於中國的古典文獻中,日本文獻中所言「利雷敬」是譯自英文Religion;我國接受西洋文化的輸入,初期藉助於日本為橋梁的很多,故對宗教一詞,也就接受下來。宗教的定義很難確定,中國《易經》

的〈繫辭〉所說「神道設教」之意,或近似之。   因此,宗教兩字用於佛教,殊不恰當,因為,佛教從來未將宗教兩字連起來用過。若以禪宗的立場,無言之教謂之宗,假言明宗謂之教,這與Religion的涵義,完全不同。其實,西洋的基督教,也不以利雷敬自居,因為根據宗教一詞的原義,乃是指原始人類的多神崇拜或自然崇拜,基督教卻是進化以後的人類信仰。   但是,人類的信仰,均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也就是說,不論是原始宗教或進化的信仰,求取安慰乃是彼此一樣的。所以,從高級宗教的立場而言,雖皆不欲自命為宗教,從宗教學家的研究態度而言,仍將一切安慰的信仰,統入於宗教的範圍之內。   可見,宗教學的範圍,是有廣狹的,

各宗教學家的看法,也不能一致。單就對於各高級宗教的研究而言,它便成了比較宗教學;其實比較宗教學即是宗教學的同一個主題。因此,本書稱為比較宗教學,實則就是宗教學。 本書特色   1.本書堪稱「宗教聖典」。   2. 2014年最新版本,由一代佛教界宗師、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生前親自修訂。   3. 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資產之一。   4. 本書論及世界五大宗教源流、內涵、經典、宗師。內容目次為:(1)原始宗教、(2)未開化民族的宗教、(3)古代民族的宗教、(4)印度的宗教、(5)中國的宗教、(6)少數人的宗教、(7)猶太教、(8)基督教、(9)伊斯蘭教及(10)佛教。   

5. 經典燙金版。

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請問 #全球訂閱數第一 的Youtube頻道是❓
沒錯!不是臺灣吧。

#酒保跪求大家訂閱

答案揭曉~
是來自印度寶萊塢的T-series
擁有1.64億的訂閱人數,
堪稱Youtube界的龍頭老大🏆
(幾個月前看還只有1.5億,
現在看發現又增加了這麼多啊~)

你是否跟酒保一樣😱
好奇為什麼 #印度寶萊塢 可以稱霸Youtube?
寶萊塢又是如何打響名號🎬?
還有!還有!
為何寶萊塢電影總是要唱唱跳跳呢🤔?

快跟著黑啤一同前往古老的南亞大陸,
來一場探索之旅吧!
_

【#中華文化總會 X #臺灣吧 X #黑啤南亞飛】
將用三集節目的時間,
透過 #神話 #咖裡 還有 #寶萊塢,
帶你認識既神秘又神奇的南亞大陸!
_

📚#延伸閱讀
由本次合作顧問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 認識印度,從這裡開始 協助提供
◤印度大銀幕上的一抹彩虹
https://reurl.cc/KjagAy
◤從《德里罪案》回看新德里巴士強暴案
https://reurl.cc/6l6zar
◤直搗印度社會議題的寶萊塢電影
https://reurl.cc/d5MZGM
◤象神神話解密:內有寶萊塢帥哥慎入
https://reurl.cc/Z76xG3

_

🔖 #參考資料
▎陳牧民,《解讀印度,不確定的崛起強權》,2016,五南。
▎弗朗索瓦.高堤耶,《誤解的印度大歷史:被忽視與不容忽視的文明國度》,2018,本事出版社。
▎湯瑪士‧特洛曼,《印度:南亞文化的霸權》,2018,時報出版。
▎焦玲玲,《後殖民主義視域下的印度電影研究》,2019,黑龍江大學。
▎王志毅,《孟買之聲,當代寶萊塢電影之旅》,2016,海豚出版社。
▎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印度電影簡史》,2019,海南出版社。
▎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你不屬於:印度電影的過去與未來》,2012,上海人民出版社。

_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東西|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email protected]

卡瓦格博:在地方信仰與藏傳佛教的雙重脈絡之間

為了解決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的問題,作者王婷婷 這樣論述:

卡瓦格博作為滇藏地區一座重要的神山,在德欽的地方信仰與當地藏傳佛教寺院所代表的佛教信仰中有著不同的意涵: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卡瓦格博既作為藏傳佛教中重要的神山,是當地佛教信仰者朝拜的聖地;同時,它在人們的傳統信仰中也表現出地方保護神的特點。而在當地佛教寺院的論述中,卡瓦格博作為勝樂金剛的壇城而存在。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意涵如何在當地和平共處?對於這一問題的追問指向了佛教作為一個外來的宗教和文化力量如何融入德欽的過程,以及佛教作為一個具有普世關懷的宗教如何在與某一文化的互動中呈現自身。而德欽作為個案所呈現的當地宗教的動態敘事,也為我們展現了一種生動而複雜的在地宗教觀。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

為了解決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的問題,作者(德)馬克思•韋伯 這樣論述:

本書屬於韋伯在宗教社會學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與《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一起構成“世界諸宗教之經濟倫理”之研究成果,屬於三大卷本的《宗教社會學論文集》第二卷。   作者在本書中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認為,對亞洲整體而言,中國扮演了類似法國在近代歐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達的“洗練”,莫不是源自中國,再傳佈於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島。相反的,在亞洲,舉凡超越現實利益的思想,很少能不將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統或異端的)救贖宗教,在整個亞洲地區扮演了類似於基督教的角色。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4.21—1920.6.14),生於德國圖林根的

小城埃爾福特。1882年開始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1892年起,先後任教于柏林大學、弗萊堡大學、海德堡大學、維也納大學、慕尼克大學。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逝。   馬克斯·韋伯、卡爾·馬克思和愛米爾·塗爾干三人,並列為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在對現代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思想大師之中,馬克斯·韋伯的地位至今仍然無可質疑,其思想體系始終沒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戰。他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會學論文集》及《經濟與社會》等最為重要,以《學術與政治》《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最為中國讀者所知曉。 總序一 余英時 .......... i 總序二 蘇國勳 .......... iii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會制度 第一章 印度與印度教的一般地位 .......... 3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 11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義與儀式 .......... 27 第四章 吠陀經典在印度教裡的地位 .......... 35 第五章 婆羅門的地位與種姓的本質 .......... 43 第六章 種姓的社會階序概觀 .......... 59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與種姓 .......... 66 第八章 種姓的主要集團 .......... 74 第九章 種姓的種類與種姓的分裂 .......... 136 第十章 種姓的紀律 .......... 145 第十一

章 種姓與傳統主義 .......... 149 第十二章 種姓秩序的宗教救贖意義 .......... 157 第十三章 種姓在印度的歷史發展條件 .......... 165   第二篇 印度知識份子之正統的與異端的救贖學說 第一章 婆羅門宗教意識之反狂迷的、儀式主義的性格 .......... 179 第二章 法的概念與自然法概念之闕如 .......... 189 第三章 印度的知識、禁欲與神秘主義 .......... 195 第四章 沙門與婆羅門的禁欲 .......... 209 第五章 婆羅門文獻與印度學問 .......... 216 第六章 救贖技術(瑜伽)與宗教哲學的發展

.......... 223 第七章 正統的救贖理論 .......... 227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贖論與職業倫理 .......... 250 第九章 上層職業僧侶的異端救世論 .......... 266   第三篇 亞洲的教派宗教與救贖宗教 第一章 原始佛教轉化的一般因素 .......... 327 第二章 阿育王 .......... 330 第三章 大乘佛教 .......... 346 第四章 布 教 .......... 368 第五章 印度正統的復興 .......... 414 第六章 亞洲宗教的一般性格 .......... 469 附 錄 附錄一 參考文獻

.......... 491 附錄二 門戶開放的種姓 .......... 495 附錄三 印度史綱 .......... 498 譯名對照表 .......... 502 索 引 .......... 517

情慾與解脫─以超越功能詮釋摩登伽女文本暨平等實踐

為了解決印度的宗教 印度教 與佛教的問題,作者陳敏慧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阿難被摩登伽女咒術所攝事件」作為探討主題,試圖理解出於《楞嚴經》等文本中關鍵卻未詳述之部分:(1)摩登伽女情慾轉向的心理機制(2)種姓階序的排他特徵(3)證阿羅漢果的語言揭露。以榮格(Carl Gustav Jung, 1975-1961)提出之超越功能來選擇與此相關之哲學、語言學理論,透過概念釐清與界說,嘗試對摩登伽女身為一介賤民,如何會在遭遇阿難時產生重大轉折,然後在聽取佛陀給予的開導後隨即開悟給予詮釋說明。關乎此有三大環節:(1)分析心理學的超越功能。這是榮格基於人格轉化的操作性定義,作用為整合對立狀態,治療目標的訴求是達到人格的整體。(2)哲學的超越性。根植於理性,二元

對立是長久以來西方哲學的形上學傳統,認為情感對認識自我與世界的真相有所干擾而加以排除。此種壓抑有可能成為精神分析與分析心理學需要治療的各種身心症。(3)語言轉向的超越。二元劃分是語言結構的基石,關係到二元對立所從出的男女、強弱、剛柔、陰陽。若要獲致平等,便須展開自我、超我以及他者的可能對話。摩登伽女的轉化首先要面對自我認同的問題,在穿越各種認同溢出之歧義後,最後揭示解脫所蘊藏的平等實踐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