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紀念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友情紀念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新詩卷一 和郭瑞祥陳建豪的 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管理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丹麦的夜莺——安徒生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朋友对于安徒生而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他对友情的定义其实十分模糊, ... 在他记录旅行见闻和友人祝福的《纪念册》中就有许多音乐家的名字,比如魏兹、哈特曼、李斯特、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胡衍南所指導 潘雪兒的 台灣華語流行樂壇新馬創作歌手之歌詞作品「在地化」現象研究(1981-2013)——以蔡健雅、戴佩妮、宇珩為例 (2014),提出友情紀念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灣華語流行音樂、新馬創作歌手、歌詞、在地化、蔡健雅、戴佩妮、宇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回流中文碩士班 羅克洲所指導 陳韻妃的 滿地殘紅綠滿枝—蘇雪林及其散文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蘇雪林、現代散文、五四運動、女性文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友情紀念冊的解答。

最後網站藝文_可貴的友情:範唱版【翰林出版 - 學習吧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友情紀念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新詩卷一

為了解決友情紀念冊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叢書簡介   二○一六年夏,《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十二卷全套面世後,另一階段的《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編纂計劃隨即開始籌備,二○一七年組成主編團隊,編纂方式沿用《中國新文學大系》的體裁分類,同時考慮香港文學不同類型文學之特色,分別編纂為新詩卷一、新詩卷二、散文卷一、散文卷二、小說卷一、小說卷二、話劇卷、粵劇卷、歌詞卷、舊體文學卷、通俗文學卷一、通俗文學卷二、兒童文學卷、評論卷一、評論卷二和文學史料卷共十六卷。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由二十一位專家學者擔任主編,追本溯源,鈎沉史料,選取經典,亦發掘被遺忘佳作,編選原則兼顧藝術水平、文獻價值與歷史意義

,各主編撰寫〈導言〉,說明選輯理念和原則,為讀者指引閱讀方向,為研究者提供珍貴史料,為變動、轉折而尋求創新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造像。   內容簡介   本書承接前人的文學史視角,亦接續《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新詩卷》的編選體例,選錄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九年間香港新詩,編選原則主要看重藝術水平,亦考慮文獻價值、歷史意義,共選錄四十一位詩人的不同作品,務求兼容不同流派、不同社羣以至不同政治傾向作者。本書選錄何達、鄭辛雄、舒巷城、李怡等人着重呈現寫實風格的詩歌,亦選錄徐訏、力匡、夏侯無忌等人承接新月派浪漫感傷風格的格律體新詩,以至楊際光、馬朗、林以亮承接三○年代現代派風格的詩作;所選作者有

三○年代已開始活躍的侶倫、柳木下,也有五○年代中期嶄露頭角的崑南、蔡炎培、王無邪、葉維廉、盧因;有五○年代初的「新蕾詩壇」同人林仁超、慕容羽軍,也有五○年代中後期組織或參與不同文社活動的柏雄、羊城、夕陽、童常;有以小說作品聞名的徐速、趙滋蕃,也有備受忽視的李素、燕歸來、丁平、盧森。本書期望呈現五○年代香港新詩的不同傾向,更期望呈現一種歷史意識。

友情紀念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訂閱看更多Lu:https://bit.ly/3dpk7SK

這集邀請到Lulu從小到大一起長大的國小同學,才發現原來從小就在為演藝事業鋪路!?小時候居然還洗沙龍照簽名送老師跟同學!呼籲大家要收好以後會價值連城!而畢冊未來的志向也達成了!

總是蹦蹦跳跳開開心心的Lulu,小時候竟遭全班霸凌取笑!連坐旁邊最好的法蘭德莉蓉也加入?Lu媽氣到寫聯絡簿告訴老師,想不到結局更令人噴飯!

過了10幾年再回來翻翻畢冊、看看照片,你是否也是老淚縱橫了呢?現在還有再跟國小同學聯絡嗎?

有三和國小跟我們同屆的同學們嗎?趕快留言告訴我!

#Lulu的家 #回憶殺 #畢業紀念冊

🔑 Lulu の小鑰匙
從 Messenger 產生你的個人分享連結,大力分享獲得更多 Lulu 小鑰匙 ^_^
https://m.me/lulunohome?ref=ep18

👩🏻Lulu の粉專 : https://facebook.com/Lulu.cti
👩🏻Lulu の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sunnygirl800424
🏠Luluの家播放清單:https://bit.ly/lulusplaylist

台灣華語流行樂壇新馬創作歌手之歌詞作品「在地化」現象研究(1981-2013)——以蔡健雅、戴佩妮、宇珩為例

為了解決友情紀念冊的問題,作者潘雪兒 這樣論述:

1970年代,台灣重要的校園民歌運動間接影響觸發新加坡的「新謠」及馬來西亞的「激盪工作坊」,使台灣華語流行音樂對新馬而言有指標性的意義,也成為三地現代華語流行音樂最早的連繫與對照。1981年及1988年,新加坡歌手鄧妙華與馬來西亞歌手巫啟賢分別以新馬歌手身份,在台灣發行個人華語專輯《牽引》及《你是我的唯一》,使新馬華語流行音樂首次衝破本地市場,正式與台灣華語流行音樂接軌。隨著鄧妙華與巫啟賢的進軍,台灣與新馬華語流行音樂開始有了交流的管道,此後的新馬華語流行歌手也持續來台發展。自1981年起至2013年的33年間,新馬共有39組男性及33組女性華語流行歌手,在台灣華語流行樂壇發行了約295張個

人華語專輯,成為台灣華語流行樂壇一股新的音樂力量。新馬來台華語流行歌手的外來身份,使他們既帶著自身新馬本土習性與經驗,又必須面對及適應新的台灣文化環境,兩種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同時反映在與之關係最密切的流行音樂創作上。本研究以兼具演繹與創作身份、在台發行超過1張個人華語專輯,且創作量達專輯作品一半以上的新馬來台華語流行創作女歌手——蔡健雅(新加坡)、戴佩妮(馬來西亞)及宇珩(馬來西亞)為研究對象,透過觀察其歌詞創作中加入及轉換的台灣元素,聚焦於探討新馬華語流行創作歌手在台灣長期發展後,對台灣華語流行音樂市場及台灣文化認同與接受所表現的「在地化」情況。本研究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背景、動

機與目的,接著透過文獻探討,爬梳與檢討前人在台灣與新馬華語流行音樂的研究成果,確立研究範圍、方法與步驟。第二章以新馬華語流行歌手的進軍史為主軸,蒐集、彙整並以年表形式呈現1981年至2013年進軍台灣的新馬華語流行歌手、發行專輯、發行年段及發行唱片公司的發展脈絡,同時以11年為一週期,分節說明進軍概況及參與發行的唱片公司。第三、第四章將深入細分及析論蔡健雅、戴佩妮及宇珩的歌詞題材,並從流行歌曲中最常見的情歌及非情歌題材兩大類別切入,首先探討歌詞在題材選擇及處理上的「在地化」表現。第五章繼續深入到對歌詞內容的分析,觀察歌詞中的文字指稱使用差異、歌曲命名及押韻上的美學追求、時空感知與生活型態展現,

析論其中「在地化」的現象。本研究第六章結論首先總結每章論述,歸納本研究對台灣華語流行樂壇的新馬創作歌手「在地化」析論的研究成果。接著提出藉由台灣華語流行音樂作為國際唱片工業重要據點的事實,對照與檢視台灣「在地化」與「國際化」關係的研究展望,以及反思對全球化時代下「在地化」定義和地位,最後提出去除台灣「在地化」後,新馬華語流行創作歌手乃至於新馬華人自身「新馬性」的反省和新問題意識。

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管理學

為了解決友情紀念冊的問題,作者郭瑞祥陳建豪 這樣論述:

管理,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 讓自己人生更幸福的關鍵能力。   人生可以管理嗎?   不要誤會「管理」只是「主管」的責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迎接生命中大大小小的「管理任務」,無從逃避。   書裡的16個人生管理智慧,邀請你從現在開始學習管理自己的人生,   多一點價值,少一點功利;多一點智慧,少一點教條;   帶領你尋找個人獨特的天賦能力,傾聽內在的聲音,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郭瑞祥上半場的人生一路順遂,取得台大、麻省理工學院學位,到矽谷科技公司服務。青年人生風光得意,更被挖角返鄉成為台大教授,卻在壯年罹癌,妻子病逝,一度讓他成了一座孤島。

  他經歷了人生許多轉彎與挑戰,生離死別的打擊,開始思索生命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學會面對那些意料之外的真實人生。   本書是郭老師給所有讀者的真誠提醒與熱情分享,以自己的真實故事,以生命凝聚的人生管理智慧,幫助每一個人重新看待自己的目標,迎接未來的變化。   郭瑞祥的人生管理智慧,獻給每一個人生階段的你:   獻給正在學習的青年,用勇氣裝備青春:   .人生從考完大學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   .贏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種。   .整個世界,都是你們的教室!   .選擇前,要聽直覺的心,也要聽大腦的判斷,但選擇後,則要靠決心與勇氣,拚出一條路來。   .愛情有時是需要付學費的,學習

到了功課,才有可能在後面開花結果。   .人生強求的都沒成功,沒預期的卻發生了。   獻給正在職場努力的專業人士,用創新裝備職涯:   .創新不是目標,而是一生成長的關鍵字。   .誰要自掃門前雪、沒有團隊概念的乖寶寶員工?   .走出舒適圈吧!主動出擊突破職場危機。   .高薪誠可貴,真心價更高。   .突如其來的挫折,可以讓我們知道為什麼而跌跤。   .不斷替自己設下挑戰的新目標,讓「大腦重新開機」成為習慣。   獻給正在找尋人生導師的你,用願景裝備心靈:   .工作太忙?是死亡最愛的藉口。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馬拉松,懂得配速遠比衝刺更重要。   .當你跑得愈快,錯過的也可能愈多。

  .生老病死,我們都抗拒不了。能選擇的是,用什麼樣的姿態面對這一切。   .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齊聲推薦   閱畢此書,深感郭老師在人生哲學、管理科學與心靈修養的智慧精華,慷慨無私與全體華人菁英分享,學生如沐春風。--台大EMBA 96級生,TutorABC 創辦人 楊正大、COO 沈沛鴻   郭教授下筆真情至性,道盡人生來時路的多方轉折,相信對讀者必能有深刻的啟發與鼓舞,以致在人生轉彎處,有智慧的明燈照耀,得以做聰明的抉擇,使生命發光發熱,成為多人的祝福。--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 周神助   本書的每一個故事不只真實、勵志,更能幫助每一個人,在面對生命中大大小小的「管

理任務」時,重新分配時間,調整生活步調,用智慧做出最有價值的判斷,盡情發揮並學習愛惜所擁有的一切。--前台大醫院院長 陳明豐   我很榮幸能夠認識作者,見證郭老師在生活中身體力行的貫徹力,感謝他將管理人生、創造幸福的方法與我們分享,我幾乎找不到稱讚的言語,只有邀請親愛的朋友們趕快打開這本集知識、經驗、信仰、感動於一爐的美好作品。--如果兒童劇團團長 趙自強   作者簡介 郭瑞祥   1961年出生於台北,曾在台灣大學取得土木系學士,隨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究發展中心資深製程工程師,並在職進修取得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企業

管理碩士。1995年到台大任教迄今,現任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商研所特聘教授。   做為一名大學教授,郭瑞祥認為除了知識的傳遞,人生智慧與經驗的傳承更為重要。中年經歷罹癌、喪妻等人生重大轉折後,深刻體悟人生有許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於是他以讀書會形式,在台大開設一門結合管理與人生的專題類課程,希望學生提早知道,管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讓自己生命更幸福的關鍵能力,在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管理任務」時,都能以智慧與勇氣做出發揮個人最大價值的判斷與抉擇。   課程推出後意外大受歡迎,也堅定他與更多人分享、用心貼近學生需求的決心。他認真的教學表現曾多次獲得校內教學優良獎肯定,並獲頒台大教學傑出獎

,每年僅1%教師能獲此殊榮,係台大給教師的最高榮譽之一,也被學校評選為第一屆優良導師。 陳建豪/採訪整理   《遠見》雜誌特約資深記者,曾前往美國、日本、芬蘭、德國、上海等地採訪,主跑文創產業、科技創新、教育等領域,主要採訪撰文作品有《上海世博深度遊》、《教育應該不一樣》、《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她們,好厲害:台灣之光‧18位女科學家改變世界》、《陳菊+高雄人=高雄學》等。近年並開始從事劇本創作,作品有《蘭陵王》、《千金女賊》。   推薦語 序 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李嗣涔 序 給讀者的美好禮物 張文亮 序 十六個人生管理智慧,幫助你掌握人生的方向 張孝威 序 開啟人生智慧的導師

戴勝益 作者序 人生可以管理嗎? 第一部 用勇氣裝備青春 人生管理第 1 課 求第一還是怕輸?第一的意義與價值 人生管理第 2 課 努力當下再談未來 人生管理第 3 課 走出去吧!勇敢投資自己,迎向未來 人生管理第 4 課 整個世界,都是你們的教室! 人生管理第 5 課 該走熱門大道,還是選擇冷僻小徑? 人生管理第 6 課 在愛情來到之前,先學習讓自己幸福 第二部 用創新裝備職涯 人生管理第 7 課 誰要乖寶寶員工?團隊比個人更重要 人生管理第 8 課 走出舒適圈吧!主動出擊突破職場危機 人生管理第 9 課 在薪水與理想之間:人生重大抉擇的決策思維 人生管理第 10 課 在挫折面前,永

遠要做一個虛心的學生 人生管理第 11 課 創新不是目標,而是一生成長的關鍵字 人生管理第 12 課 管理是一門藝術還是科學?管理學教授也要從實踐中學習 第三部 用願景裝備心靈 人生管理第 13 課 四公分腫瘤教我的事:人生真正重要的優先順序 人生管理第 14 課 當天使離開 人生管理第 15 課 親子陪伴,永遠不嫌遲 人生管理第 16 課 再出發,人生下半場的青春 未完待續 最珍貴的一堂課,找尋自己的人生導師   自序 人生可以管理嗎?   我從來沒想到會寫這樣的一本書,一本講學習、講人生、講管理、講創新、講心靈願景,而且是用自己的故事來穿插。我既不是專業的勵志作者,更不是名人

,寫這樣的書,是有點壓力。不過既然要寫,就要用最大的誠意去呈現我的想法。   我看到英國管理大師韓第寫了《你拿什麼定義自己》,美國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寫了《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發覺到管理學者除了學術研究與教學外,也可以有一股熱忱,將自己的管理專業與生活經驗結合,用較為平易近人的方式寫書,說不定可以引起更多的共鳴。基於這樣的想法,因緣際會下,我寫了這本書。   我常在想,我們經常教導學生如何管理一家企業,如何做好一個專業經理人。但是,人生可以管理嗎?許多人沒受過正統的管理教育,但是在職場與生活上一樣做得很好,反而有許多受過學院派訓練的學生,進入職場後表現平平,這中間的道理為何?我們在教室裡

用演講教學生管理知識,我們用個案教學來提昇學生的決策思維,但是我們有辦法教授「智慧」嗎?管理學做為一門學科,如果缺乏了實踐,缺乏了反省,缺乏了一種人格特質,豈能真正發揮其功效呢?但是另一方面,在實際的生活與工作中,哪一個人能脫離管理的範疇?小至個人的學習管理、時間管理,大至政府組織的運作,都需要管理的功能。因此,若能將管理學一些一般化的原則成功應用在人生,多一點智慧,少一點教條;多一點價值,少一點功利;多一點平衡,少一點偏頗;多一點人性,少一點效率,也許管理的智慧是可以透過人生實踐來達成的。   寫這本書時,我已經超過五十歲,檢視自己的人生歷程,發覺真的是「人生如戲」。我想演一齣好戲,但我的

戲與別人又有何不同呢?從小到大,我念書都還算順利。三十歲拿到MIT工程博士,我來到加州矽谷工作,又在三十一歲時由公司資助,開始在晚上攻讀EMBA,而在同時,我也開始進入教會,一年後受洗成為基督徒。在矽谷工作約四年後,我回到台大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系任教至今。我在三十三歲結婚,之後生了兩個兒子,妻子學音樂,教書一陣子後就在家當全職媽媽,一家和樂。人生的前半部似乎按照劇本走,沒有意外,一切正常順利。   回台大教書,研究與教學的壓力很大,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工作上,也獲得合理的工作績效,但是代價就是在四十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肝癌,幸好緊急開刀,保住小命。兩年後,我的妻子得到「多發性硬化症」,在床上臥病五年

,之後不幸過世。突然間,我變成單親爸爸,要照顧兩個小朋友,但是我仍然有教不完的課,研究不完的題目,指導不完的學生,做不完的行政主管,我的人生戲本不斷修改,我也被迫不斷修正自己的演出。人生的「生、老、病、死」我提前經歷,但也在這些經歷中感受到人生無常、親情可貴、信仰真實、友情重要、健康無價,更重要的是,我開始思考要過如何不一樣的人生?我要如何在工作中有所不同?我要如何見證自己的信仰與生命?我如何將我所體會的,分享給我的學生與朋友?   許多人看別人都只看到表面,以為別人功成名就、一帆風順,天生就是贏家。其實不然,任何成功的背後代價,常常是之前眾多的失敗與困境。因此,這本書《勇敢做唯一的自己》不

是成功法則大全,也不是管理學的教科書,更不是個人自傳。它只是一本很誠實地記錄我的一些心得與心路歷程,失敗的故事占多數,之後的反省與轉折,也忠實反映人生的高高低低與峰迴路轉。   我把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用勇氣裝備青春」是給所有正在學習的青年;第二部「用創新裝備職涯」是給所有正在工作的專業人士;第三部「用願景裝備心靈」是給所有的人,包括學生與職場工作者。這三部的內容與順序也隱涵著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需要的智慧與態度。除了一般學生與工作者,我還真希望我那兩位青少年的小男生也能看得懂,我天上的妻子一定也希望如此。   感謝在這本書撰寫過程中幫助我的天下文化工作團隊,沒有你們的鼓勵與

協助,本書很難完成。謝謝宜芳、建豪、素珍、孟君、怡沁、雪麗、瑋羚等夥伴,也感謝這一路陪我走來的家人、朋友、同事、牧師、學生等等。也願神祝福這本書,讓它能幫助更多的人,尋找人生的智慧。   郭瑞祥 推薦序 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郭瑞祥教授是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的教授,也兼任台大進修推廣部的主任,他的教學研究極為傑出,得過多次教學優良及傑出獎。我知道他是台大土木系畢業,MIT的博士,後來職涯轉個彎,來到管理學院。我所不知道的是他在MIT讀博士時,研究的主題是「半導體」,和我的專業竟然一樣。而我讀大學的歷程,與郭教授也有幾分相似的經驗。考大學時,我本來第一志願選的是物理系,結果考進化工系

,不過一年級讀完後,倒是轉系成功,進入電機系,後來也是以優異成績畢業,申請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進入半導體的領域直到今天,讀書做事的歷程,不像郭教授那樣蜿蜒又曲折。可是在美國做事的類似經驗與際遇、心情的轉折、回台灣的抉擇,都讓我重溫了三十年前年輕的一段歲月。   不過郭教授畢竟是管理的高手,可以把四、五年級生共同的留學、歸國以及人生經歷,以管理學的手法,寫成了一部反省筆記,頗有羅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所著《沉思錄》的氣勢。茲摘錄幾句:「我沒有放棄過努力,保持開放的心,持續找機會,而機會似乎就藏在一滴滴汗水裡」、「人生強求的都沒成功,沒預期的卻發生了」、「幸福,強求不來;幸福,只能自己給

自己」、「犯錯真的是比拚第一,更能成為寶貴的人生導師」、「最安逸的時刻,也是最危殆的時刻」。   這本書最精采的是結尾,「最珍貴的一堂課,找尋自己的人生導師」,而且是「未完待續」,要由讀者自己去完成。每年台大畢業生紀念冊,都要校長寫一段勉勵的話送給畢業生,我都會提醒同學,人生有兩套學問,一個是「求生存」的學問,一個是「生命」的學問;大學畢業,代表學到了專業,可以在社會上謀得一份職業,成家立業,求得生存。另一套更重要的,是面對真實人生的學問,這就必須去探索、去瞭解生命的終極意義,才能圓融的面對多變的、意料之外的人生。願各位讀者在讀完本書後,能嘗試把未完待續的人生活得更精采。   前台灣大學校長

 李嗣涔 給讀者的美好禮物   一本好書怎麼形成的?除了優美的文筆,清楚的邏輯,且要有重要的主題,切中時代說不出的需要,又能寫出說得出的答案,解開瀰漫在眾人心思裡的糾纏。教導年輕人的好書,經常是作者多年生命的體驗,無私的傾倒,與矗立在真理之上無私的愛。這本書就是由這些成分,共構而成。   我與作者是台灣大學多年的同事,他在企業管理學的領域,學有專精,曾擔任系主任,以及國內外諸多企管學術會議的主講人。我們也是好朋友,深知他長期關懷學生,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又特地撥出時間引導學生讀書;並常將所學的知識、對生命的執著與學生分享。他一年又一年,默默地灌溉。他深得學生的愛戴,與同事間的尊敬。我閱讀此

書,知道分享的內容是他所珍愛的人生經驗,與來自《聖經》箴言的幫助。   書中的重點在於當今優秀人才的養成,使年輕的一代,在面對未來時代的需求與挑戰,能夠開創新的格局。這本書是為有志成為優秀的年輕人所寫,但是社會流行庸俗、功利、短視、膚淺的看法,反而經常阻礙人才的培育。作者在這些彎彎曲曲中,開出一條路,例如如何「避開高分慣性,而成社會贏家」、「如何專注當下,而非熱門」、「做人的態度,優於只有知識的領導」、「不自掃門前雪,對他人的關懷」、「贏的方法不是一種,而是很多種」等,許多論點是非常精采的反向思索,帶來張力,給人啟示,引人奮發。   我看了第一頁,就必須看第二頁;看了第一章,就立刻看第二章

,無法停閱。這是何等令人深得激勵的書。怎麼在這樣的世代,還有人忠心信實地,持守基本的價值?這是有別庸俗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才能培養一流的人才,這是作者給讀者的美好禮物,適合細細的閱讀,一讀再讀。   前台灣大學教授 張文亮 十六個人生管理智慧,幫助你掌握人生的方向   這本書是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郭瑞祥,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彙整成十六堂充滿智慧的人生管理學課程。這十六堂課,道出許多親身案例,深刻描述他人生旅途中的重要轉捩點,在那些當下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對當局者以及周遭的人產生相當的影響。我隨著他的娓娓道來,回頭印證自己的人生,真是心有戚戚焉,在此,我有三個感想,想與讀者分享。   第三堂

課的「勇敢投資自己」,讓我想起,早年我決定放棄外商銀行的工作,轉換跑道,來到國營交通銀行工作的經驗。當時,這兩個工作的待遇,相差了好幾倍,而我願意放棄高薪,為的就是新工作所能獲得的寶貴經驗,是在外商銀行難以獲得的。而日後也證明,這項投資的成果極為豐碩。四年多後,我離開了交通銀行,創辦大華證券,在金融圈闖下了一片天,也奠定了未來在金融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第八堂課的「走出舒適圈」,則讓我想起,十年前毅然決定放下台積電人人稱羨的優渥待遇,以及駕輕就熟的工作環境,接受台灣大哥大的邀約,出任執行長,進入一個全新的產業環境。這個大膽走出舒適圈的決定,更寫下我過去職涯中最光輝的章節。   第十堂課的

「虛心面對挫折」,讓我想到二十年前被迫辭去中華開發總經理職務時的光景。當時心中深感不平,但上帝用《聖經.詩篇》中的一句話「不要為那作惡的心懷不平」教導我,讓我學習放下的功課。隨後,在一段沉潛的日子裡,我再次被〈耶利米書〉中另一段話語,「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所感動,開始學習謙卑的功課,重新檢視自己,整裝再出發。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作者史賓賽.強森,在另一本著作《峰與谷》中提到,在(人生)兩座高峰之間必然有低谷,你在低谷裡怎麼自處,決定了你可以多快爬到下一座高峰。沒有這段沉潛與自省的日子,就不會有我日後在台積電及台哥大的點滴成就。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卻也必然經歷高峰與低谷,必須面臨生命中種種困難的抉擇。相信郭教授的人生管理學,能為你提供值得參考的觀點,祝福每位讀者都能因本書的啟發與智慧,幫助你勇敢做出更有價值的判斷,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   前TVBS董事長 張孝威 開啟人生智慧的導師   朋友傳來一句非洲激勵人心的古諺:「若要走得快,一人獨行。若要走得遠,結伴同行!」簡單數語,卻充滿人生智慧。   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既要走得快,也要走得遠,該如何做到?   現代人偶爾要耐住寂寞,沉穩苦思;偶爾要圓融互動,激勵團隊。偶爾要一鳴驚人,顛覆傳統;偶爾要淡定自然,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社會裡「獨行」

中有「結伴」,「結伴」中有「獨行」。不論是「獨行」或「結伴」,都要有「見解」或「創意」。而郭瑞祥老師的見解,正是一位可以開啟人生智慧的導師。   郭瑞祥老師將自己生命中的價值與意義、曲折與挑戰,與所有人分享。擁有豐富經驗與專業知識的他,仍然孜孜不倦於教學研究,更用創新的想法啟發學生觀念,是學生心目中充滿認真與熱情的老師。   「努力永遠不嫌多!」郭瑞祥老師是這麼認為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唯有認清環境的變化,敢於跨出舒適圈,追求本質的創新,才能永保成長動能,企業如此,個人亦是如此!   郭瑞祥老師用「人生管理學」的獨特見解,鼓勵並陪伴所有人,走向人生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   王品集團創辦人 戴勝益   人生管理第1課 求第一還是怕輸?第一的意義與價值 一個當下椎心刺骨的B,釋放我長久以來讀書是為了追求漂亮成績的功利迷思,轉向真正的學習本質。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妳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為什麼?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

應該有好成績嗎?」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說實話,在台大教學十八年,我最擔心的學生,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最讓我放心不下⋯⋯。 這個故事,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也常拿書卷獎的台大學生說起。 曾經,有一個高中念建中、大學讀台大,在別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台灣年輕人,在長期努力不懈下,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與博士。當時,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跡可尋的直線,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等於拿到「成功」的第一個入門磚。 他告訴自己:「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

好好拚功課吧!」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但對於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無措。於是他一心向學,果然,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 他內心不免小小驕傲,頗以自己為榮,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指導教授,一定也為他高興,畢竟置身於一群天才學生中,他的好成績堪稱「第一名」呢。全A成績,終於碰到大鐵板了。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內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這個「好學生」乾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選這門課

,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恐怖」危機。

滿地殘紅綠滿枝—蘇雪林及其散文研究

為了解決友情紀念冊的問題,作者陳韻妃 這樣論述:

蘇雪林(1897~1999)是集作家、學者、詩人、畫家、批評家、翻譯家、人瑞於一身的另類文學家,一生淡泊自甘,不忮不求的寫作態度,讓她終生潛心優游於文學領域中幾近九十個年頭,她一生筆耕不輟,不僅見證大半個民國以來近代史,也以她的筆記錄了一個大時代的故事,尤其為文學不惜一切奮戰的寫作精神,不僅在文壇上少見,更為後代作家樹立了最佳的典範。蘇雪林在北京女高師就學時,正逢五四運動初起,從此開始其白話文寫作,躋身五四女作家群之列,享譽當時大陸文壇,與當時知名的冰心、丁玲、馮沅君、凌叔華並稱為民初最有成就的「五大女作家」。1952年輾轉來台定居,並在大學任教,遂轉而致力於學術的研究,文藝的創作明顯減少,

但是她將五四精神延伸到台灣,對台灣女性文藝創作的發展確有深遠的影響。其一生創作堪稱豐富,以創作散播文化種子,面向多元,涉及詩、散文、小說、戲劇、神話、翻譯作品、繪畫、文藝批評、學術著作、文學史的編寫等多種領域,出版著作多達五十餘部,「著作等身」對蘇雪林而言,誠非過譽,歷年來榮獲中山文藝創作獎、國家文藝獎章「文藝批評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央日報文學獎、中國婦女寫作協會文藝獎等,其成就與貢獻令人推崇。但是,翻開兩岸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蘇雪林卻鮮少被提及,兩岸專門研究蘇雪林及其作品者也只針對她五四時期的作品進行評析,少有全面性的研究論述,評價難免有失公允。近年來因兩岸政治鬆綁,學術得以交流,有

關蘇雪林的作品與研究文獻較易取得,故本論文擬以蘇雪林創作中擁有廣大讀者青睞、評價最高的散文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文本分析為主,參照相關文獻、資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整理歸納。首先透過作品的外緣因素,亦即作家的人生經歷、思想淵源,以分析其散文,在不同時期所呈現的變化,客觀地審視其創作與研究,以期能更完整地掌握她作品的面貌。再者,探討其散文創作的重要主題,經由主題內容的分類,從而梳理、歸納出蘇雪林的創作觀內涵,進而探究蘇雪林散文的藝術經營,最後總合各章所獲得的研究成果,對蘇雪林的散文作綜合評述,並歸納其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以標定其文學精神傳承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