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中科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友達中科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專業講師群寫的 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 和稻盛和夫的 稻盛和夫工作法:平凡變非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業績全台第一! 中科超商便當一餐狂賣400個也說明:全台連鎖超商便當賣最好的門市就在友達光電中科廠內,光是一天中午就能賣出400個便當,一個月可賣出破萬個,位居全台第一,原因除了廠區員工眾多,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中臺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班 謝明宏所指導 蔡東晏的 局限空間虛擬實境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開發 (2020),提出友達中科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局限空間、虛擬實境、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陳士麟所指導 孫鴻德的 台灣高科技廠節能技術之分析 (2010),提出因為有 廠務系統運轉最佳化、綠色科技廠房的重點而找出了 友達中科廠的解答。

最後網站友達光電則補充:L8A廠/ L7B廠. +886-4-2460-8800. 臺灣台中市407723中部科學園區中科路1號. L8A廠/ L7B廠. 8.5代廠/ 7.5代廠. 玻璃基板尺寸(mm):2200 x 2500 / 1950 x 2250. 量產時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友達中科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

為了解決友達中科廠的問題,作者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專業講師群 這樣論述:

全台第一次,綠領建築師共襄盛舉!全台第一本,收錄七大指標&設計策略,不藏私大公開!   綠領建築師專業團隊以「綠建築認證」的標準,歸納建築綠設計七大指標:  {外殼}、{空調}、{照明}、{室內環境}、{建材}、{水資源}、{綠能},  最末章{綠建築評估系統與案例}透過認證案例運用前述七大設計策略,  落實成台灣綠建築標章、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實際成效。   全書從綠建築設計師的思考角度出發,再從接到建案開始的一連串設計流程,  一一剖析,如何設計最有氧、最綠活、最健康的綠建築空間!   【設計前】找出基地的天然助力,善用它:「收集基地資料」、團隊腦力激盪後「擬定設計目標」;  【設

計中】用最少的設計達到最大的效益:「擬定設計策略」、找出「最佳策略組合」;  【設計後】確認整體效益是否=規畫設計:落實「建築成效驗證」、「綠建築標章認證」。   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綠領建築師是奉行「減法設計哲學」的專家,他們手握所有建築工法、新穎建材、先進建築技術、設計美感,斤斤計較的不是怎麼設計,而是如何「少」設計,如何「善用天然資源」減少浪費的設計,不斷化繁為簡後,綠建築彷彿「自然得很有設計感」,不著痕跡,就像是大自然的手筆。   【本書適用對象】  * 想蛻變成「綠領建築師」、蓋出好房子的專業設計師、相關所屬科系學生們。  * 想自己蓋健康好房子,卻不知道怎麼和建築設計師溝通的業主

們。  * 想讓廠房、辦公室升級成綠建築,節能又省錢,又能贏得國際訂單的老闆們。  * 想知道怎樣選房子,才能買到住得舒適、節能又省錢的房子的一般大眾。  * 都市更新建案新選擇,外殼拉皮可以很「綠」又賺到「舒適」「健康」。 本書特色   1.最專業的團隊:綠建築各領域最有實務經驗的專家共襄盛舉!  2.最在地的經驗傳承:不藏私,將第一手資料、最適合台灣的施作建議全部收錄!  3.最完整且全面的綠建築設計策略!讓每個建築基地找到最適用的對策!  4.最親切易懂的綠建築專書=豐富的案例圖片+插畫解說圖,一看就懂!  5.獲得綠建築認證的設計策略大公開:從台灣EEWH鑽石級認證的那瑪夏民權國小,到

台灣EEWH鑽石級&美國LEED白金級雙認證的成大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EEWH&LEED雙黃金的辦公室,全都收錄!   【收錄綠建築台灣在地案例】  {北投圖書館}──全台第一座鑽石級綠建築、2007年台灣建築獎首獎  {台北花博新生三館}──台灣鑽石級綠建築、2010年台灣建築獎首獎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台灣鑽石級綠建築、2012年環保綠建築大獎--亞太區優選獎  {工研院六甲二期宿舍}──台灣鑽石級綠建築  {經濟部嘉義產業創新中心}──台灣鑽石級綠建築  {淡水藝術工坊}──台灣鑽石級綠建築  {成大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台灣鑽石級綠建築、美國LEED白金級

認證  {台達桃園研發中心}──台灣黃金級綠建築、美國LEED黃金級廠房 作者簡介 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 專業講師群 郭英釗   第12屆傑出建築師、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美國加州UCLA建築碩士   【代表案例】北投圖書館(2007年台灣建築獎首獎)、花博新生三館(2010年台灣建築獎首獎)、那瑪夏民權國小(2012年環保綠建築大獎--亞太區優選獎)、工研院六甲二期宿舍、行政院嘉義創新產業中心、淡水藝術工坊等6個「鑽石級」綠建築建案等。 陳重仁   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華人十大傑出專案經理人、美國LEED認證專業人員   【代表案例】成大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美國LEED白金級)、

友達中科廠(LEED黃金級)、台積電南科綠色廠房(LEED黃金級)等10多座廠辦,及10件以上北市都更綠建築專案。 邵文政   北科大建築所副教授、創新綠建材研發與推廣中心主任、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常務理事   【專業領域】促進產官學合作,帶領健康環境實驗室進行有關綠建材性能實驗、室內健康環境檢測與維護,協助開發健康低逸散建材及空間設計方法。 李士畦   經濟部創業領航計畫-東區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服務中心 執行長,專長綠色水資源。   【代表案例】慈濟醫療及文化園區節約用水計畫、台北市立動物園雨水利用輔導計畫、綠色廳舍暨學校「水資源改善計畫」 王獻堂   華人十大傑出專案經理人、國際專案管理師P

MP、國際能源管理師、冷凍空調技師   【代表案例】台積(美國LEED黃金級)、友達(LEED黃金級),以及聯電、台達、震大建設、中華電信等超過10個LEED專案及國際綠色機房。 趙日新   美國LEED認證專業人員、加州註冊景觀建築師、國際專案管理師PMP   【代表案例】台達(美國LEED黃金級)、旺能(LEED黃金級)及宏達電、中華電信、台積電等美國LEED認證。 羅天賜   台達整合服務事業處總經理。   【代表案例】高雄世運主場館系統設置。 孫勝輝   建築師。專長:高性能住宅、綠建築、生態社區節能規畫。   【代表案例】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之節能展示屋「台灣地區高性能住宅建築設計

」等。 楊雅雲   台灣綠領協會秘書長、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   【代表案例】推動那瑪夏區民權國小重建案:2011、2012年獲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2012年環保綠建築大獎;入選國家地理頻道2012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影片。推動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亞洲第一個訓練綠建築及綠色裝修人才的專業課程。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共同企畫)   秉持著「環保 節能 愛地球」的理念,基金會長期投入環保與能源教育,並推廣務實的環境問題解決方案,綠建築是其中要項,從居家節能改造、綠領建築師的培訓,到建築物碳足跡計算,不一而足。近年在台灣各地捐助多棟綠建築,包括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高雄那瑪夏

的民權國小,不再紙上談兵,而是真正實踐了各種綠色建築的可能。

友達中科廠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今天進行國科會及所屬單位預算詢答,由主委朱敬一率所屬列席備詢,林佳龍委員在質詢時強調,為因應國際經濟發展等大環境的改變,科學園區的角色和功能,亦應將國內環保和地方民意納入考量,予以通盤檢討。科學園區約4495公頃,大概佔國土面積0.12%,不論創造的產值與提供的就業機會均非常多,足見科學園區的貢獻之大。
中科自籌備、整地及建廠,至友達開出第一張發票,整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林佳龍委員均曾親身參與及見證。中科一期至四期,及高等教育園區,在中部將近有五個園區單位,反令園區的特色過於發散。政府能取得大筆土地進行發展固然很好,但部分園區的閒置率卻偏高,開發遇到困難,事實上,過去經濟部也有許多工業區的土地遭到閒置或荒廢,直到十二年前透過「006688方案」等各種租稅鼓勵,才讓工業用地重新活化,但目前彰濱工業區仍有將近一半以上的土地仍處於閒置狀態,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尚未使用的土地也遠超過彰濱。科學園區理應進行科技創新與附加價值高的高知識產業,讓年輕的科技人才進駐就業,領取高薪,然現在園區卻充斥以勞務派遣的方式進用員工,與過往我們對於園區的想像,存在著不小落差。林佳龍委員呼籲政府必須正視此一問題。
以高等教育園區為例,涉及的業管單位包括南投縣政府、文化部及中科園區,從霧峰省議會、光復新村,到南投的中興新村、是台灣戰後在特殊環境下致力興建及保存的文化遺址,更是台灣少見的國家級文化資產裙帶,亦是複合型的文化遺產,目前園區定位不明,亦面臨招商不足的窘境,林佳龍委員要求朱主委盡速處理園區定位不明的問題。朱主委回應由於南投縣政府將中興新村90%土地劃為文化景觀區,將在對現有地形、地貌、地物的保存基礎上去構思未來發展。國科會日前邀集嚴長壽和施振榮赴現場勘查,他們建議讓園區變成未來生活與ICT有關的實驗場域,可相當程度地保留當地特色,對相關的產業也有育成效果。
林佳龍委員提醒朱主委需多加留意科學園區周圍土地炒作的問題,另有關日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撤銷二林園區的開發許可,是否會對招商產生影響,林佳龍委員也表達了憂慮。朱主委則表示內政部將會持續上訴,國科會對此相當有信心,目前包括鴻海、台灣精銳和上銀科技等廠商均表達進駐園區的意願,林委員笑稱廠商極可能是配合演出,未必真有投資建廠的意願,可能另有內情,朱主委則稱他並未拜託廠商配合。
另有關后里營區廢棄的國軍乙型聯保廠,台中市政府已發函國防部要求提供作為2018國際花卉博覽會的場地,這塊土地連結中科,位置極為重要,而花博根本是一場騙局,作為土地炒作之用,周邊開始大興土木,該筆土地對於產業聚落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林佳龍委員要求國科會進行了解,對此朱主委表示有一家精密機械廠商希望進駐后里設廠,國科會業已向國防部表達立場,但最後的裁定權,仍落於行政院之手。
林佳龍委員表示國家實驗研究院每年均編列大筆預算,原是欲藉由整合各研究中心之核心技術與設施,提供國內產、官、學、研界進行太空科技、奈米電子與系統、環境災防、科技資訊服務及生物實驗資源等五大領域所需之研發平台與技術服務,但預算仍為11個中心各自編列,未依院本部設立之目標,整合各中心之技術與設施,降低重複投資與浪費,致院本部的功能不彰。林佳龍委員要求朱主委能夠督促,包括行政作業與人才,都能進行整合,否則便喪失當初成立該研究院的意義了。

局限空間虛擬實境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開發

為了解決友達中科廠的問題,作者蔡東晏 這樣論述:

於2016 年至2021年5月期間至少發生58件國內外局限空間重大職災,造成死亡人數高達165以上。探究其原因,主要為對於局限空間安全意識不足,尤其是缺乏完整教育訓練,實務上常礙於器材或現場空間無法完整對局限空間做完善教育訓練,故本研究透過虛擬實境 ( Virtual Reality, VR) 對局限空間開發及設計合宜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 首先本研究蒐集重大職災案例進行篩選及分析,依據法規與常見災害撰寫硫化氫( Hydrogen sulfide, H2S) 中毒、一氧化碳 ( Carbon monoxide, CO) 中毒、缺氧以及可燃氣體火災爆炸等設計劇本情境,再以台灣高科技廠常

見之局限空間作為情境設計的載具,其中以3ds Max建置動畫與3D場景物件,再透過Visual Studio撰寫動作指令之程式語言( C sharp, C#) 以及將3D物件與設計的情境套入Unity遊戲引擎中,而教材內容將融合我國勞動部安全衛生相關法規、勞研所相關研究報告及美國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 等國外相關規範。 所開發之局限空間VR訓練過程中受訓人員所相關體驗如下(1)身歷其境至局限空間進行各項互動式模擬與檢測,且所有行為可透過紀錄判定其合宜性、(2)實際操作虛擬四合一氣體偵測器,

藉由不同讀值之組合衍伸5種危害情境、(3)操作人員透過讀值判斷其危害,以不同情境進行訓練模擬、(4)針對各項安全措施進行選擇如通風換氣設備是否防爆型以及進入局限空間所須穿載之個人防護器具如呼吸防護具選擇、防護衣等級等、(5)若發生失誤或不適當,將透過相關規範提示或重新訓練,使其充分了解進入局限空間所需之正確防護。 研究成果經實測,皆獲得良好迴響,受測人員能同時體驗各種局限空間之危害情境,使其能有完整的認知,有效改善教材過於單一且靜態無法因地制宜等缺點。

稻盛和夫工作法:平凡變非凡

為了解決友達中科廠的問題,作者稻盛和夫 這樣論述: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想法×熱情×能力   稻盛和夫認為工作是「治百病的良藥」--它是能夠克服一切試練,讓人生好轉的靈丹妙藥。   「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現在,好像許多人都迷失了工作的意義與其目的。   我們為了順利進行每天的工作,身上準備了幾乎滿得塞不下的技術和操作手冊,然而長久以來,我們卻對探究工作本身的根本價值這件事,不屑一顧。很多人都迷失了「工作」本身的根本意義,不再正面地面對「工作」這檔事。   稻盛和夫想要問問這些人:「你們好不容易來到這個世上走一遭,可是你們的人生果真具有價值嗎?」不,不光是試問而已,他還想要竭盡所能,告訴這樣的年輕人他所思考的正確「工作術

」。   作者認為我們的人生建立自各種各樣的苦難之中。明明非我們所願,也不是我們故意去招惹,可是意料之外的不幸總是紛至沓來。當這些苦難和不幸無情地捉弄人時,往往我們會怨恨自己的命運,甚至招架不住,被命運徹底擊倒。   但其實「工作」本身潛藏著美好的力量,可以克服上述嚴峻的命運,幫助我們把人生轉變成充滿光明和希望。即使回顧我自己的人生,這個事實也是昭昭然的。   稻盛和夫企盼透過這本書能夠讓更多的人理解「工作」的意義,並且從此過著幸福璀璨的人生。   邁向成功的「實學」--什麼是「最棒的工作術」?-- 所謂「工作」就是--  ●超級認真工作是讓人生好轉的不二法門。  ●要愛上工作,成為自燃性的人

。  ●工作時要有崇高目標。  ●每天持續努力。  ●以「perfect」為目標,而非「best」。   樂觀地構想、悲觀地計劃、樂觀地執行。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繼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曾創出京瓷和KDDI兩家名列世界五百強的大企業,而是他是在日本企業家中,最能夠展現大愛思想的企業哲學家。   今年年初,他又受日本政府之邀,以七十七歲高齡出面擔任破產的日本航空的會長,力圖拯救日本航空,實為火線熱門人物。   西元一九三二年生,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一九五九年設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一般稱為「京瓷」),歷經總經理、董事長,一九九七

年轉任名譽董事長。一九八四年設立第二電電(KDDI)並擔任董事長,二○○一年起轉任最高顧問。   一九八四年設立稻盛財團(即基金會),同時設立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京都賞」,此外並針對年輕企業家設立「盛和塾」,親自擔綱講座教授,盡心盡力為國家訓練年輕的經營人才。   主要著書有:《稻盛和夫的哲學:人為什麼活著》、《高收益企業》、《稻盛和夫的中小企業經營學》、《人生的王道:人如何活著》(天下雜誌出版)等。 譯者簡介 彭南儀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目前在政治大學及政大公企中心擔任日文講師。   譯著有:《高收益企業》、《說動力——一句話讓人動起來》、《關鍵40歲--40歲開始成長

的人 40歲停滯的人》、《淘金印度》(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 序章 可以獲得幸福的「工作術」 如何才能過「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工作是「治百病的良藥」 第1章 為了「提升性靈」而工作 --為什麼要工作? 我們工作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性靈」 工作即「形塑人格」 超級認真地工作--「讓人生好轉」的不二法門 上天賜予我們智慧的瞬間 乍看之下不幸的事情其實是幸福的 首要之務是工作 「憨直地、認真地、一步一腳印地、誠實地」工作 每日自我反省 第2章 要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如何面對工作? 改變「心態」 「愛上」工作 感動會帶來全新的能源 「想要抱著產品入

睡」的想法 試著豎耳傾聽「產品的哭聲」 成為「自燃性的人」 在「漩渦的中心」工作 第3章 工作時須揭櫫「崇高的目標」 --經年累月付出不輸給任何人的努力 持續揭櫫「崇高的目標」 首先「必須思考」 讓願望滲透成為「潛意識」 竭盡所能之時「神明自會現身」 永遠「以參加百米短跑的態度向前衝!」 不輸給任何人的努力乃自然的定律 第4章 每一個今天都「全力以赴」地工作 --持續就是力量 持續的力量--將人從「平凡」變成「非凡」 比起昨天「只要多向前跨出一步」 竭盡全力地努力經營每一個今天 以未來進行式思考自己的能力 把「辦不到的工作」變成「辦得到的工作」 認為「已經無

望」時才是工作的開始 無論是苦難或成功,都是在「試煉我們」 不做感性的煩惱 嚴苛才可使人得到鍛鍊 「無論多麼險峻的高山,也要垂直地攀登上去」 第5章 抱持「完美主義」工作 --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好? 偉大的工作誕生於「完美主義」 最後「百分之一的努力」決定一切 用橡皮擦絕對擦不掉的東西 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都「存在於細節」 製作「像全新紙鈔般的產品」 如果「看得到完成的形式」必會成功! 「琢磨提升感受度」 以「Perfect」為目標,而非「best」 第6章 「創造性地」工作 --每一天都要下功夫累積創意 故意去走「別人不走的道路」 即使只是「小小的打掃」也會改變人生 素人的力量--能夠發揮「自由

的發想」 勢必讓「新計畫」成真 樂觀地構想、悲觀地計畫、樂觀地執行 成就技術革新的「明確地圖」 終章 「人生.工作的結果」=「想法×熱情×能力」 秉持做人應有的「正確想法」 推薦序快樂工作 用心生活林信義   曾做為日本首都長達千年之久的京都,堪稱是傳統風雅與現代摩登交融的典範,雖曾在戰亂中飽受流離滄桑,但此處所孕育出的日本傳統文化愈發展現出特有的細緻光芒,在全球經濟力的衝擊之下,文化厚植的京都,激盪出科技與文化的璀璨花火,許多充滿魅力的日本頂尖企業裡像是京都陶瓷、任天堂、羅姆、村田製作所等都是設立在京都,而擁有五十多年歷史的京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擁有「經營之聖」美譽的稻盛和夫正是京瓷

的創辦人,他在經營管理上的獨到之處,最為人所津津樂道。去年底日本航空宣布申請破產後,稻盛和夫旋即被日本政府指派為重建日航的領導者。因此對於稻盛和夫的工作觀,讓我相當的好奇,而透過這本《稻盛和夫工作術 --愛上工作》,讓我得以一窺這位在日本受到敬重的企業家,是如何面對工作,以及希望藉由自身的經驗來告訴讀者們,工作將如何創造生命中的美好,而其中稻盛和夫有許多觀念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而且頗有共鳴。   書中提到,工作的最大目的,是透過從事勞動來磨練我們的性靈,提升我們的人格。簡單的來說,工作並不是單純讓我們得到一份收入來滿足生理上的需求,而是應該一步一腳印,以踏實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我們的工作,才能夠達

到性靈的提升。這樣的論點,曾在我所尊敬的伊藤忠商事丹羽會長《工作才能成就人》一書中拜讀到。這二位企業前輩,不約而同的認為工作是磨練人格的修行,唯有全心全意投入在工作中,付出所有的心力,努力不懈,工作方能淬煉出人格,而提高我們的性靈,人生才能夠具有價值。   如果說工作是人生必須面對的修行,就必須先「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因為要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不容易,多半都是從不喜歡的工作來著手。稻盛和夫提到,面對著不喜歡的工作,要轉換自己的心境,讓自己喜歡上工作,一旦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之中,力量即會展現,甚至連神明都會前來幫忙,即所謂的「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我常常勉勵同仁,要全心全

力的投入工作並設法讓自己成為一位「高素質人才」。在職場工作中,一個人是否能幹是無法在短時間被觀察出來的,但是肯不肯幹則是馬上就可以看出的,愈是能夠彎下腰勤奮努力工作的人,愈能得到快速學習與歷練的機會,並迅速地累積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大家常會誤以為高學歷等同於高素質,所謂的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專業知識、一般通識、規劃能力、執行能力、領導能力、溝通能力、良好品德與健康身體,但實際上高學歷只是成為高素質人才中的一個要素。   稻盛和夫提及,在京瓷創業初期常常主動接下其他公司辦不到的工作。這也是我常對同仁說要有Impossible就是I’m Possible的信念。還記得在政府擔任閣員之時,面對著諸多政

策延宕滯行,影響民眾、廠商權益甚鉅。此時就得發揮把「辦不到的工作」變成「辦得到的工作」,因此像是友達中科廠完成,開發過程僅十個月又五天;而雪山隧道原本前九年的工程進度只有三三.六%,但是在行政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後四年的工程進度六三.四%,這正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最佳例證。   在過去的工作中,常常有聽取簡報的機會,但是卻常常發現,簡報內容裡的數字有所誤差,我就會打趣地說:「奇怪!數字都會跟我申冤!」其實我只是希望同仁們秉持著「品質,就是一次做好」的原則,就如同稻盛和夫所言,能把工作做好的人,都是抱持「貫徹完美主義」的人。工作中很多的結果是用橡皮擦無法抹去,只要心存還有機會再改正的僥倖想法,最後一

定會小錯不斷,終究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其實工作中很多重要的關鍵都藏在最細微的部份,這也是我常說的「魔鬼(天使)藏在細節裡」,對於工作要以完美為目標,藉由正向思考的模式,乘上對工作的熱情,以及再乘上能力,相信人生.工作的結果必定是十分美好。   透過稻盛和夫的這本書,相信讀者可以從中學習到這樣一位年輕時波折不斷的企業家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獲致成功。在現代人們迷惘於工作真諦之餘,稻盛和夫的工作術,將讓我們對工作的價值思考更多,並進而帶領我們從工作中得到人生與滿足與幸福。我也希望與所有讀者共勉,讓我們將思維由過去「為生活而工作」轉換為「為快樂而工作」,享受工作上所帶來的樂趣。 (本文作者為前經濟

部長、行政院副院長) 序章可以獲得幸福的「工作術」 如何才能過「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這個國家現在正面臨著「沒有方向的時代」。   身處於找不到明確指標的環境中,面對著少子高齡化、人口減少和地球環境惡化等過去未曾經驗的難題,人們的價值觀似乎亦隨之產生了極大的動搖。   我們對人生之中花費最多時間的「工作」的想法、以及對於工作的心態,或許也是其中之一。   「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現在,好像許多人都迷失了工作的意義與其目的。   我們為了順利進行每天的工作,身上準備了幾乎滿得塞不下的技術和操作手冊,然而長久以來,我們卻對探究工作本身的根本價值這件事,不屑一顧。   因此,

現在的年輕人厭惡、嫌棄勞動,並且傾向於想盡辦法迴避工作。   例如,他們之中甚至有不少人認為「竭盡所能工作」、「戮力從公」等行為是沒有意義的,或是嗤之以鼻,覺得這是不入流的想法。   所以,有愈來愈多年輕人抱著靠股票交易「輕鬆賺錢」的美夢,或是不惜投身風險企業,希望自己在人生的上半場就能賺進大把鈔票,並以壯年之時即可退休為目標。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觀察到許多他們害怕工作的傾向。   年輕人覺得出社會工作,是自己的人性徹底被剝奪的苦差事。因此,他們不找工作,躲在父母的庇蔭下成天無所事事;再不然就是漫無目的,千百個不願意地靠著打工勉強糊口。或許尼特族(譯注:NEET,全稱為「Not curre

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的年輕族群)和飛特族(freeters)的增加,可以說是關於勞動的想法與心態上的轉變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把工作視為「必要之惡」的想法,似乎已然成為常識一般,縈繞在年輕人的耳際。   許多年輕人心想,我本來就不想工作,但是為了自己的五臟廟,不得不勉為其難地工作,所以希望能夠盡量輕鬆快活地賺錢。又或者,有的人是不想受社會的束縛,希望珍惜自己私人的時間,沉浸於自己的興趣之中。物質富裕、不虞匱乏的時代環境背景下,諸如此類的生活方式似乎已經滲透到現在年輕人的群體中

了。   如此一來,我認為現在很多人都迷失了「工作」本身的根本意義,不再正面地面對「工作」這檔事。   我想要問問這些人:「你們好不容易來到這個世上走一遭,可是你們的人生果真具有價值嗎?」不,不光是試問而已,我還想要竭盡所能,告訴這樣的年輕人我所思考的正確「工作術」。   我由衷希望他們能夠理解工作的意義,並藉由拼命地工作而獲得「幸福的人生」。   透過我在這本書中講述我對於有關「工作」的想法與經驗,我希望告訴各位勞動帶給人生的一切美好可能性。 工作是「治百病的良藥」   我認為工作是「治百病的良藥」--它是能夠克服一切試練,讓人生好轉的靈丹妙藥。   我們的人生建立自各種各樣的苦難之中。  

 明明非我們所願,也不是我們故意去招惹,可是意料之外的不幸總是紛至沓來。當這些苦難和不幸無情地捉弄人時,往往我們會怨恨自己的命運,甚至招架不住,被命運徹底擊倒。   但其實「工作」本身潛藏著美好的力量,可以克服上述嚴峻的命運,幫助我們把人生轉變成充滿光明和希望。即使回顧我自己的人生,這個事實也是昭昭然的。   我年輕時經歷過許多次挫折。   首先,我考國中時慘遭滑鐵盧,然後,我得了肺結核,在生死邊緣走過一遭。之後再度抱病參加國中入學考,可惜還是鎩羽而歸。屋漏偏逢連夜雨,戰禍把我的家也燒掉了,讓我沒了安身之所。   在我約莫十五歲的幼小心靈裡,我總為著自己的時運不濟而暗自神傷,不過試練並沒有就此

打住。   不管是唸大學還是找工作,我都無法如願以償。   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大學醫學部後,我只好去念當地大學的工學部。雖然我重振精神、孜孜矻矻用心學習,也得到了校方的拍胸脯保證,可是所有向大型企業遞出的履歷,都石沉大海。   最後總算經由老師的介紹,我到了一家位於京都、專門生產絕緣器(支撐電線,裝設在鐵塔或電線桿上用以絕緣的陶製器具)的小公司上班。但是,那是家朝不保夕、即將破產的赤字公司。發薪日當天,我沒能拿到我的第一份薪水,公司告訴我說:「再等一下吧!」   二十三歲的我,正值人生揚帆啟航之際,卻滿懷黯然的心情,慨嘆著自己的命運:「為什麼苦難和不幸接二連三地降臨在我的身上?往後我的人生會是

什麼模樣呢……」   但是,我就憑藉著一件事,完全改寫了原本已經染上悲慘命運色彩的人生。   那就是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工作時總之就是專心一意、拼命就對了。   於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我人生中本來只會轉向苦難和挫折方向的齒輪,竟開始逆轉向好的另一方。   於是,往後我的人生也一百八十度地轉變,到處充滿著美好與希望,好到連我自己都不可置信。   或許現在各位讀者之中,也有人是在不明白工作的真諦的狀況下從事自己的工作,因此而煩惱、受傷、怨嘆。我希望這些人務必仔細理解:所謂「工作」正是用來克服試練,讓命運好轉的「治百病良藥」。   然後,請試著更積極地投入自己現在的工作,如果能夠到達忘我的境界更

好。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克服苦難和挫折,應該也能夠開創出一片以前不曾想像的嶄新未來。   我由衷企盼透過這本書能夠讓更多的人理解「工作」的意義,並且從此過著幸福璀璨的人生。 如何才能過「真正有價值的人生」這個國家現在正面臨著「沒有方向的時代」。身處於找不到明確指標的環境中,面對著少子高齡化、人口減少和地球環境惡化等過去未曾經驗的難題,人們的價值觀似乎亦隨之產生了極大的動搖。我們對人生之中花費最多時間的「工作」的想法、以及對於工作的心態,或許也是其中之一。「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現在,好像許多人都迷失了工作的意義與其目的。我們為了順利進行每天的工作,身上準備了幾乎滿得塞不下

的技術和操作手冊,然而長久以來,我們卻對探究工作本身的根本價值,不屑一顧。因此,現在的年輕人厭惡、嫌棄勞動,並且傾向於想盡辦法迴避工作。例如,他們之中甚至有不少人認為「竭盡所能工作」、「戮力從公」等行為是沒有意義的,或是嗤之以鼻,覺得這是不入流的想法。所以,有愈來愈多年輕人抱著靠股票交易「輕鬆賺錢」的美夢,或是不惜投身風險企業,希望自己在人生的上半場就能賺進大把鈔票,並以壯年之時即可退休為目標。除此之外,我們還可觀察到許多他們害怕工作的傾向。年輕人覺得進入社會工作,是自己的人性徹底被剝奪的苦差事。因此,他們不找工作,躲在父母的庇蔭下成天無所事事;再不然就是漫無目的,千百個不願意地靠著打工勉強糊

口。或許尼特族〈註:NEET,全稱為「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training」,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的年輕族群〉和飛特族〈freeters〉的增加,可以說是關於勞動的想法與心態上的轉變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把工作視為「必要之惡」的想法,似乎已然成為常識一般,縈繞在年輕人的耳際。許多年輕人心想,我本來就不想工作,但是為了自己的五臟廟,不得不勉為其難地工作,所以希望能夠盡量輕鬆快活地賺錢。又或者,有的人是不想受社會的束縛,希望珍惜自己私人的時間,沉浸於自己的興趣之中。物質富裕、不虞匱乏的時代環境背景下,諸如此

類的生活方式似乎已經滲透到現在年輕人的群體中了。如此一來,我認為現在很多人都迷失了「工作」本身的根本意義,不再正面地面對「工作」這檔事。我想要問問這些人:「你們好不容易來到這個世上走一遭,可是你們的人生果真具有價值嗎?」不,不光是試問而已,我還想要竭盡所能,告訴這樣的年輕人我所思考的正確「工作法」。我由衷希望他們能夠理解工作的意義,並藉由拚命地工作而獲得「幸福的人生」。透過我在這本書中講述我對於有關「工作」的想法與經驗,我希望告訴各位勞動帶給人生的一切美好可能。「愛上」工作談戀愛的人,即使其他人目瞪口呆的事,也能坦然從容為之。只要有過一次戀愛經驗的人,應該都能夠明白這種事。就連年輕時代一直以工

作為重心的我,也不是沒有體會過這種感情。那是我在成立京瓷前,從研究空檔裡忙裡偷閒的某個星期天,所發生的事情。有時候,我會邀請要好的女性朋友一塊去看電影。回程的路上,我想送她回家,本來只要坐上電車,就可以輕鬆完成護花使者的工作,可是有好幾次我們提早一站下車,兩個人一邊聊天,一邊不疾不徐地踏上頗遠的歸途。那時我每天都工作到三更半夜,身體應該是疲憊不堪的,可是我走在遙遠的路程中,卻完全不以為苦,反而覺得非常愉快、精神百倍呢。日文有句俗話:「若是前往愛戀之人所在之處,縱使是千里之遙也感近在咫尺。」那時的我覺得這真是句至理名言。工作也是一樣。我們必須對工作充滿愛戀,並且喜歡上它。即使從旁人的眼光看來,認

為「那樣難為的工作,很辛苦吧! 應該很難繼續下去」,但是只要自己迷戀上工作、喜歡上工作,應該就能夠忍受。愛戀工作——。喜歡上工作——。正因為如此,我才能夠長期持續艱難的工作。如果是喜歡的工作,再怎麼辛苦都不會厭煩。如果能夠對任何辛苦都甘之如飴、持續努力,大部分的事情應該都能成功。換言之,憑藉著喜歡上自己的工作——以此一事便可決定一輩子,此言並不為過。要過充實的人生,唯一的方法不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喜歡上自己的工作」。但是,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千萬人中也難覓得一個」。而且,就算如願進入了希望的公司,應該也幾乎沒有人能夠被分配到自己喜歡的單位、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泰半的

人,都是從做「根本就不喜歡的工作」,展開自已的人生旅途,不是嗎?問題是,大部分的人都是不情不願、勉勉強強地從事這份「一點也不喜歡的工作」。對於交代下來的工作永遠充滿著不平和怨懟,嘴裡淨掛著牢騷與抱怨。如此一來,簡直就像是把原本蘊藏著精采可能的人生給白白糟蹋了。我們無論如何都必須喜歡上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夠讓自己的心境徹底轉換:把「人家交代的工作」變成自己的天職一般看待。若我們無法揮去「工作都是別人要我做的」這種被動心態,便不能從工作的「痛苦」中掙脫。我想要年輕人強調一件事:「與其追求自己喜歡的工作,倒不如從喜歡上人家交付的工作開始做起!」就算我們努力追求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如同尋找「青鳥」一般不

可得。與其追逐虛無的幻想,不如喜歡上眼前的工作。只要喜歡上了工作,任何辛苦都不會覺得厭煩,努力也不會是難為的努力,而能夠快樂投入於工作之中。一旦能夠投入工作之中,力量自然會隨之湧現;力量一旦湧現,必定可以開花結果;一旦開花結果,周圍的人便會豎指稱讚;一旦獲得眾人的稱讚,定會更加喜歡上工作。於是正面循環開始啟動。所以,首先我們要憑藉著自己強烈的意志喜歡上工作,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藉由這麼做,人生將會充實且富有。

台灣高科技廠節能技術之分析

為了解決友達中科廠的問題,作者孫鴻德 這樣論述:

摘 要高科技廠之能源使用量盛大,一棟12吋晶圓廠契約容量約為60~120 MW、一棟8.5代面板廠契約容量約為100~ 150MW,相當於一個小城鎮的用電量,廠務設施、製程機台各佔了55%、45%的用電;概分為四個部分進行探討。一、廠務系統與節能技術說明,對空調、電力、空壓等節能技術原理與能源效率予以探討,包含空調之空氣側、水側節能措施;電力的功率因數補償、減少線損,照明效率提昇;空壓的降低入口溫度,多機連鎖控制等進行分析。二、既設廠房之節能現況,包含汰換效率較差的空調、照明設備,UPS經濟運轉模式,空調水側運轉最佳化改善採ESCO方式導入及節能績效檢測之分析,製程設備機台開機率與產能利用

率搭配的運轉最佳化進行探討。並以近年執行案例予以說明。三、新建綠色廠房之節能規劃,美國LEED與台灣EEWH綠建築評估系統兩個之差異及如何規劃與導入,包含建築外殼、空調系統、照明系統之節能,廠務最佳供應模式及高效率之節能設備之選用,使用綠色能源及低能耗之設備。並以台灣近三年獲獎之經典案例進行說明。四、節能績優廠商之執行案例進行節能技術收集、分類,彙整其執行改善措施後,予以歸納、探討,並找出特殊作法及未來科技廠之節能執行方向,以達成企業永續發展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