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育兒津貼到幾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台中育兒津貼到幾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施慧玲,陳竹上寫的 兒童權利公約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施世駿所指導 林佳儀的 台灣家庭政策的準公共化托育照顧—以台中市2015-2020年的改革為例 (2021),提出台中育兒津貼到幾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少子化、托育政策、社會投資、公私協力、福利市場。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社會工作碩士班 陳依翔所指導 沈彥儒的 國軍男性離婚軍官復原力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復原力、男性離婚軍官、保護因子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中育兒津貼到幾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育兒津貼到幾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兒童權利公約

為了解決台中育兒津貼到幾歲的問題,作者施慧玲,陳竹上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我國《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賦予公約國內法律之效力,各級政府機關行使職權,應符合公約之規定,並應依公約規定之內容,就主管之法規及行政措施中有不符公約規定者,進行修正或改進。為此,如何掌握公約之內涵、了解國內落實情形,便值得關切。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受託邀集融合法律、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等學理與實務之寫作團隊,透過共計十七章的內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撰寫本書,期能進一步向社會各界介紹及推廣《兒童權利公約》。

台中育兒津貼到幾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人口「跌跌」不休,應盤整社福、力爭前瞻

高雄人口持續衰退,九月單月竟一口氣比台中市少了4477人,陳麗娜認為台中生育、托育一條龍政策是關鍵,但在高雄市取爭到的150.75億競爭型前瞻計畫裡,社會局竟只分配到0.98%、1.53億,市府及社會局對社福顯然不夠重視、不夠努力。

社會局長姚雨靜表示會持續盤整社福政策、研究提高現金補助。

陳麗娜指出,高雄人口七月底正式被台中超越、降為全國第三大城後,至今還「跌跌不休」,光9月份就比台中少了4477人。在社會增加部分,台中增加706人、高雄卻「減少」500人; 自然增加則是台中增加637人,高雄「減少」43人。換句話說,高雄9月份遷出比移入多,死亡比出生多,「走像飛的,生不如死」的現象令人憂心。

陳麗娜表示,社會增則與工作機會、社福有關,自然增加背後的原因應是生育福利。台中市從104年度起推行「托育一條龍」,生育津貼每胎1萬,0到6歲實施幼兒送托嬰中心或保母的托育補助,其間若轉讀幼稚園則每學年補助3萬。自制度實施以後,台中讓幼兒進入托嬰中心、保母系統由8407倍增為15258,幼兒就讀幼兒園人數
年增10%。顯然家長因「托育一條龍」而較無後顧之憂、願意生養,孩子送托育,本身即早二度就業。

相較之下,高雄生育津貼一、二胎6千顯然「沒誠意」、第三胎4萬6千幾乎「吃不到」。托育方面,托育補助只到2歲,轉幼稚園則每學年只補助1萬,吸引力遠不如台中!

強化社福要增加預算,然市府債台高築,此時應全力爭取前瞻計畫等中央預算。在各縣市提案爭取的「競爭型計畫」裡,高雄今、明兩年各局處全面提案,共爭取到150.75億經費,但社會局只在「城鄉建設」、「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提了三案,總共才分配1.53億,佔市府計畫的0.98%,可見社福被市府忽視程度。

陳麗娜表示,前瞻是四年計畫,社會局應把我108、109這兩個預算年度,希望社會局及早蒐集資料、寫計畫,把高雄育兒、托育社福拉起來,別讓人口繼續流失。

台灣家庭政策的準公共化托育照顧—以台中市2015-2020年的改革為例

為了解決台中育兒津貼到幾歲的問題,作者林佳儀 這樣論述:

我國從2003年總生育率跌破1.3後,就再也沒回升,2021年過後直接跌破1,少子化已經是國安問題,所以如何讓年輕的人願意生小孩,甚至敢生第二胎、第三胎,並減輕他們的生養負擔,是我想研究的目標。台中市是台灣六個直轄市中,生育率前三名的城市,在林佳龍前市長推動有社會投資、福利市場意涵的托育一條龍政策後,不論是公共、準公共、非營利的托嬰中心、幼兒園還有托育人員人數都持續的增加,台中市的送托率,也高於其他縣市,甚至2018年中央政府也參考了台中市的托育政策,制定了準公共化托育政策,提高托育補助,減輕生養孩子的負擔,故台中市的托育政策,一定有能學習之處。因為我的研究2015-2020年橫跨台中市長的

政權輪替,後任盧秀燕市長,雖延續托育一條龍的政策,但他主推的托育政策,是走向擴大公共化的服務,我認為這是托育政策的終極目標,但在考量建築時間以及成本,過渡期的需求缺口還是得與準公共及非營利的業者合作。本研究在訪談完10個對象後,第四章透過整理訪談內容,劃分成四大面向「與政府互動」、「家長顧慮層面」、 「價格管制」以及「政策解決及執行」,並在結論,我也提了幾個對台灣、對台中的托育政策建議,希望未來有機會看到他們實踐。

國軍男性離婚軍官復原力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中育兒津貼到幾歲的問題,作者沈彥儒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是以復原力之觀點,探討離婚男性軍官之生命經驗,其內容包含瞭解男性軍官在離婚經驗中所遭遇的困境、瞭解男性離婚軍官具備之內在與外在保護因子、瞭解男性離婚軍官如何運用社會與軍隊資源。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敘事研究訪談法進行資料之蒐集,經由研究者自身已掌握認識之特定對象與各級心衛中心之引介,邀請符合本研究資格條件受訪者六位,共同參與本次研究。其研究發現如下:一、哀傷階段的不同,復原力的需求則不同。二、軍人職業工作時間長,夫妻關係經營時間短。三、軍人性格剛毅木訥,夫妻溝通僵化阻暢。四、軍人拒蒙受恥辱印記與傳統性別社會化交互之影響。五、男性離婚軍官復原力展現模式。經過研究之後,

研究者歸納出以下三點結論:一、男性離婚軍官復原力之風險因子顯現於個人、家庭與社會層面中。二、男性離婚軍官之復原力內涵展現於內在保護因子與外在保護因子兩個面向。三、部隊環境與個人互動影響復原力之展現。最後,本研究在個人部分、研究方面與政策方面提出建議,提供相關單位在制定政策時參考:一、個人部分之建議(一)提升自我復原能力,勇於尋求專業協助。(二)推動情感與性別課程,強化婚前輔導與教育。二、研究方面之建議三、政策方面之建議(一)結合國軍MDM研發多功能資訊平台。(二)人事派遣納入家庭因素進行考量。(三)設立非營利托育與幼兒園機構。(四)設立離婚數據蒐集專員,以深究離婚原因與影響。(五)成立國軍家庭

服務中心。(六)強化心衛中心服務專業知能,擴大鏈結民間輔導資源量能。關鍵字:復原力、男性離婚軍官、保護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