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圖書館如何借閱電子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淡江大學 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 陳亞寧所指導 葉澤潤的 小說讀者資訊尋找心智模型與FRBR之比較研究 (2020),提出台北市立圖書館如何借閱電子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心智模型、鏈結資料、書目記錄功能需求(FRBR)、權威資料功能需求(FRAD)、小說資訊描述、使用者任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王怡蘋所指導 陳柏全的 論著作權人主張圖書館公共借閱權之可能 (2019),提出因為有 財產權、洛克、社會義務、特別犧牲、損失補償、公共借閱權、集體管理團體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立圖書館如何借閱電子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立圖書館如何借閱電子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說讀者資訊尋找心智模型與FRBR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立圖書館如何借閱電子書的問題,作者葉澤潤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小說讀者資訊尋找心智模型,利用概念圖法與訪談法引導小說讀者尋找資訊的方式,再以資源描述框架模式標誌方式表徵讀者繪製的心智模型。此外,對照讀者心智模型至書目記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FRBR)與權威資料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FRAD)模型的實體與關係,比較兩者異同情形,期能提供小說資訊描述相關建議,並運用於小說資訊組織實務。本研究共歸納為41種資料元素並分為九大類外,亦發現元素出現次數並未具備長尾定律、80/20法則與

冪次定律等現象。讀者以多元的基本路徑尋找小說,以出現頻率高的書名與作者等元素作為起點。書名作為終點次數極端,代表其他元素較少輔助尋找外的使用者任務,中介元素則具有齊夫定律的最小努力原則現象,且可經由二至四個元素達成需求。作品類、出版類、作者類、外觀尺寸類與故事內容類元素導航功能較高,但讀者已知資訊可能影響作者類的導航。心智模型對照至FRBR與FRAD模型方面,基本路徑分為完全對照、部份可對照與完全無法對照三種。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 39.8%路徑可完全對照至FRBR與FRAD模型實體關係。讀者主要需求為作品與內容版本間摘要、補充、續集、實現與插圖關係,重視第一組與第二組實體的創作關係,並以多

樣的團體與載體版本關係瞭解小說。路徑可能因FRBR與FRAD模型部分實體與關係定義較不明確而對照至複數關係。對照複數關係的路徑中有9.1%實體關係屬於權威資料功能需求,且提供32.5%導航路徑,可能代表FRBR與FRAD模型導航功能不如預期。2. 部份對照路徑數量佔總體34.8%,也常被小說讀者使用。讀者易建立作品與單件的直接路徑。常被提出的個人與團體協同關係無相符實體關係。讀者多用第三組實體表示故事內容,且不視為主題。讀者鏈結個人與第三組實體以瞭解作者相關資訊,第三組實體間的鏈結用於表達故事背景。前述鏈結與內容版本摘要屬性資訊類似,推測是因資訊粒度判斷差異,或摘要屬性範疇不明確。3. 時間與

感受元素相關路徑完全無法對照,佔總路徑數25.3%。時間在讀者未知意義時需求相對提高,主要滿足FRBR尋找任務需求。感受元素顯示讀者喜歡以主觀判斷尋找小說資訊,依鏈結對象等結果,感受元素應被用於辨識任務。感受元素是讀者主觀評價判斷,不宜視為內容版本評論屬性。本研究建議FRBR與FRAD模型明確界定第一組書目實體範圍,並具體定義特定實體關係。此外,應再研議實體屬性種類及使用方式,根據既有實體關係開放更多語意關係。最後,建議FRBR與FRAD模型給予時間與感受相關元素相應位置。

論著作權人主張圖書館公共借閱權之可能

為了解決台北市立圖書館如何借閱電子書的問題,作者陳柏全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給社會大眾,由於每借出一本書,作者及出版商會因為如此而影響其銷售書的可能,在滿足圖書館傳承知識、保留文化目地的同時,由其所負擔的社會義務是否有逾越特別犧牲而應受有補償報酬,或是補償報酬僅是幫助作家、出版社的文化扶植政策等等,本論文的問題意識,建構在我國討論公共借閱權的有何必要性、如何建構,企圖了解2020年開始試辦的制度是否真的完整地建立,並希冀給予我國公共借閱權制度在考察完各國情況的建議。構成本論文主要有三大討論架構。 第一支架,於第二章討論如何建立公共借閱權權利,討論財產權、古典洛克對於財產權的討論、特別犧牲、損失補償、著作權的社會義務等等,

從憲法、著作權法的角度討論公共借閱權權利建構必要性。 第二支架,於第三章介紹各國公共借閱權制度、各國關於公共借閱權制度的發展比較、補償報酬的來源、補償報酬的計算方法、如何分配、各國立法架構不同下的不同結果與認定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由於我國並未實施過公共借閱權制度,參考並思考他國制度,企圖了解但不完全移植。 第三支架,於第四章討論公共借閱權制度在試辦之前就有討論過的相關議題,包括準公共借閱權制度、超商借書的問題、我國著作權法對於散布的定義影響等等;後半段對於試辦制度評析,提出見解,希望可以給出建議,給未來我國真正確立公共借閱權制度法律框架、制度上還需要有何角色介入幫助等等。

最後,了解到我國目前所實施的制度由於還是處於「文化扶植」階段,作者或是著作權人、出版商還未有完整的權利建構,還在半途中的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