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公眾服務專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賴瑛瑛所指導 劉修岑的 美術館開放觀眾攝影:台北當代藝術館個案研究 (2014),提出台北當代藝術館公眾服務專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開放攝影政策、觀眾攝影、觀眾的攝影式觀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當代藝術館公眾服務專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美術館開放觀眾攝影:台北當代藝術館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當代藝術館公眾服務專員的問題,作者劉修岑 這樣論述:

當代美術館正面臨科技工具發展造成管理與心態上的挑戰,本研究試圖探討美術館如何回應當代視覺文化時代下大眾對影像的期待與影像利用傳播的立場,聚焦於美術館內的觀眾攝影現象,針對台灣與西歐的美術館開放觀眾攝影議題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歸納出三個階段:禁止、開放、鼓勵。同時,檢視開放觀眾攝影政策在台灣落實的狀況,並以台灣首座以當代藝術為核心也是最早全館開放觀眾不使用閃光燈攝影的台北當代藝術館為探討對象,進行觀眾測量。研究方法採用量化研究的問卷調查法與質化研究文獻探討與深度訪談法相互比對與關照,探討美術館中攝影觀眾群的特質,並且瞭解美術館開放觀眾攝影的落實,透過以上面向的討論,喚起台灣美術館對開放觀眾攝影

的重視。此外,於研究中發現大部分觀眾拍照是出於個人或是社交體驗的記錄,並於研究結論中進一步提出美術館觀眾的攝影式觀看概念,將以休閒娛樂為角度的觀光式攝影動機結合觀眾從學習角度為出發點的攝影動機,讓參觀美術館成為一種教育性的休閒活動,進一步變成一種以美術館為場域透過攝影進行的參觀方式。與美術館禁止攝影的舊規範被打破之後,提出新攝影管理的建置,藉由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個案經驗與法國攝影管理指導守則拓展至臺灣其它美術館,做為開放觀眾攝影政策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