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均一高中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台東均一高中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蘭蔡穎卿寫的 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 和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的 甜蜜的冒險:與「糖」同行,全齡T1糖友的內在探索 × 療癒心靈實用白皮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5——「是誰決定我們的薪水?為什麼不可能人人均富?」:生活就是一門經濟學也說明:劉政暉|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名稱源自嚴肅 ... 台灣體制內的公民科教育裡,經濟學占了極大比例,在高中課本中甚至占了一冊之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樂木文化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學系研究所 許家驊所指導 陳景惠的 嘉義縣市學生對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滿意度與其學習態度之關係研究 (2021),提出台東均一高中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滿意度、學習態度。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班 黃裕盛所指導 董采彤的 單位主管人格特質、領導風格對行政人員組織承諾之影響—以南部私立大學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人格特質、領導風格、組織承諾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東均一高中評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東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則補充:產業說明 : 高級中等學校(附設國民中學部、國民小學部); 公司位置 : 台東縣台東 ... 均一實驗高中的發展將從華德福教育轉向國際化接軌,嘗試在國高中六年的階段,培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東均一高中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

為了解決台東均一高中評價的問題,作者洪蘭蔡穎卿 這樣論述:

  洪蘭 和 蔡穎卿 首度攜手   台灣社會最需要的教養聲音   歷時三年,透過兩位教養專家第一線的實務觀察   精選27個最被需要的教養問與答   協助父母和老師敢於擇善固執,走對孩子好的路   洪蘭老師——   決定孩子行為好壞的因素,不是管教的鬆與嚴,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   父母要有信心,敢擇善固執地去走對孩子好的路,   孩子是上天的福賜,請接受你的孩子,   他的一切來自你,你的態度會塑造成最後的他,   請珍惜上天給你的這份禮物。   Bubu(蔡穎卿)老師——   教育是一項絕不能虛耗時間、情感與金錢的工作,   所有的教養結果終將由社會一起承受。   讓我們腳踏實

地慢慢往前,一如農人期待更好的收成一樣的自然、用心,   做對的事,採取正確的行動,幫助孩子以快樂的過程完成獨立,   教育的園圃之樂將因此得以代代相傳。   從來沒有一個世代的父母,像這個世代的父母一樣,   如此操心孩子的教育,投注大量的資源,對回收卻全然沒有把握。   儘管各種教養理論和學習方法積極發展、廣泛討論,   我們看到很多孩子仍然充滿依賴卻不夠快樂,父母師長也始終抱持著憂思與疑惑。   教育因人、因地各有不同的條件,   只求以典範來理想化或單一、粗淺地套用某種理念或方針,   不但無法成功,還可能忽略原本可做的改善、影響固有的根基。   所以,不論是父母或老師,教育者都應該

和農人一樣,    估量自己土地的條件、權衡可以試作的方法,   使自己的行動和周遭的環境合力作用,藉此前瞻合宜的目標,才能帶來收成的美果。   洪蘭與蔡穎卿以提問與回應的對話形式,   探討二十七個親師共同關注的教育議題,    但願在教養方法的去存與修正上,    提供父母和師長可以寬心、但同時盡力的方向,   重新省思我們身為成人的教養責任和目標,   將憂慮轉為希望、把口號化成實踐,   不要浪費任何可以給孩子的時間與能為孩子善盡的力量。   讓我們一起協力,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把孩子都扶正。 作者簡介 洪蘭   台大學士,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

神經科及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在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回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及清華、交大、陽明、中央四校聯合系統講座教授。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後到台灣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五十七本書,並在各大報章雜誌寫專欄。著作繁多,包括《講理就好》序列十本(遠流出版),《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

《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等書。 蔡穎卿(Bubu)   1961年生於台東縣成功鎮,成大中文系畢業。目前專事於生活工作的教學與分享,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實作與大家共創安靜、穩定的生活,並從中探尋工作與生命成長的美好連結。   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漫步生活——我的女權領悟》《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天下文化);《在愛裡相遇》《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Bitbit, 我的兔子朋友》《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時報出版);《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

的禮物》、《50歲的書桌》(遠流出版);《廚房劇場》《空間劇場》(大塊出版);《我想做個好父母》(親子天下)。   工作室網站:www.bubu.com.tw   自序 擇善固執,走對孩子好的路——洪蘭 腳踏實地,讓教育的收成更美好——Bubu蔡穎卿  第一部 用對的方式愛孩子 l   不要因為愛孩子,就讓世界繞著他們轉 ——孩子的自我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l   「你有什麼,他就有什麼」,並不是真正的公平 ——如何處理手足之間的「公平」問題?    l   有人在卻沒有人帶,就不算盡到照顧的責任 ——如何把時間留給孩子,給予需要的陪伴?    l   正當合理

的處罰,孩子才會坦然接受 ——什麼樣的處罰,能讓孩子理解並修正錯誤?    l   「照書養」之前,先從常識和經驗中找答案 ——專家和權威的教養意見,應該如何看待?    l   在第一時間,照顧孩子的安全感 ——如何發現、安撫孩子的恐懼和擔憂?    l   學習的期望和目標,都要配合孩子的能力 ——如何讓孩子免除被評價的緊張?    l   以愛為名所行的欺騙,或許是更大的殘忍 ——父母可以出於善意而欺瞞孩子嗎?   第二部 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l   起居有時,養成正確的生活價值觀 ——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完整的休息?  l   在學校裡,也要讓孩子好好吃飯 ——如何讓孩子在飲食中學習生

活教育?    l   家庭,是禮貌最好的啟蒙地與養成所 ——孩子的禮貌,只是適用於外人的應對之道?    l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從他的角度看出去 ——如何和孩子用語言好好溝通?    l   用優良正確的語言,做孩子的溝通榜樣 ——如何讓孩子學習說話的禮貌與美感?    l   培養愛他人的能力,從家庭服務做起 ——如何建立孩子的服務精神和工作技能?    第三部 親師的溝通與合作 l   愛與照顧,是幼稚園最該提供的教育品質 ——如何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稚園?   l   一定要超前或慢學的極端主張,都不夠自然 ——如何正確理解孩子所需的功課量和文字程度?    l   以主動的身教與

言教,讓孩子理解親近的界限 ——如何掌握師生相處的分寸與距離?   l   善用教師的影響力,引導父母一起成長 ——教師應該如何和家長溝通孩子的問題?    l   關於孩子的錯與罰,親師應該好好協談 ——如何因應孩子之間發生的霸凌與衝突?  l   勿以善意之名,教孩子學會取巧與功利 ——為了考試停擺生活、包裝成績,對孩子有何影響?    l   不需用卻還用的浪費,要有更妥善的分配 ——如何慎用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一起受到照顧?     第四部 釋放學習的真自由 l   創意的背後,更要有扎實的學習與練習 ——只要孩子跳脫規則、與眾不同,就是有創意嗎?    l   在確定「沒有興趣」之

前,先幫助孩子「學會」 ——能不能做得好,是判斷有沒有興趣的唯一標準嗎?    l   在「及早」栽培之前,先讓孩子「正常」發展 ——對於孩子早發的興趣和天分,要如何看待與培養?    l   孩子的閱讀,也需要做好時間管理 ——只要孩子想閱讀,就應該隨時隨地滿足他嗎?   l   閱讀的時數與本數,並不完全等於知識的累積 ——在數量之外,如何進一步提升孩子的閱讀品質?   l   背誦,是為了擁有「攜帶於心」的方便性 ──如何區別「死記」和「背誦」在學習中的意義? 自序一 擇善固執,走對孩子好的路 洪蘭   從來沒有一個世代的父母像這個世代的父母一樣,這麼操心孩子的教育;也從來沒有

一個世代的父母在投資了這麼多的金錢和精神到孩子身上後,對回收卻全然沒有把握。我有好幾個朋友,自己本身是作育英才的教授,卻不敢生孩子,問起來都說:不會教,所以不敢生。他們甚至開玩笑說,在課堂上,對不聽話的學生了不起忍受兩堂課,下課鐘一響,各散西東;但是自己的孩子不聽話,那可是一輩子的苦惱,他們這樣一想,就不敢生了。難怪台灣的出生率是全球國家第二低。   其實,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父母不用怕,它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你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後就會孝順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有一天,在一個座談會中,我和Bubu老師發現我們都沒有送孩子去補習、學才藝,也沒有

給他們零用錢,但是他們都平順度過青春叛逆期,成為社會上有用之人,而且非常貼心。天下文化的許耀雲總編輯聽到了,便希望我們倆人來合寫一本書。Bubu老師的觀察力敏銳,她有很多第一線與家長接觸的實務經驗,每次問的問題都非常中肯,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問;我則有很多實驗的經驗,在大腦上看到發展與學習的關係。許總編輯希望我們一問一答,給父母一些新的觀念,並且加強父母對教養孩子的信心,敢擇善固執地去走對孩子好的路。   父母的信心很重要。很多時候,人很難抵抗社會壓力,古語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別人都送孩子去補習,你不送時,你要有勇氣去抵擋那些閒言閒語。若是這股壓力來自家中的長輩時,

更是為難,許多父母為了家庭的和諧,往往會屈服。但是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是祖父母的。父母要對孩子負責,因為是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來,有保護他的責任,更有養成他好習慣的責任。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在事業上的發展。   溺愛是最不好的教養方式,從「溺」這個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危險性。曾經有個遊民說:「母親捨不得我吃苦,使我從小不懂得吃苦;我不懂得吃苦,反使我吃了一輩子的苦。」中國人有「君子抱孫不抱子」的觀念,「含貽弄孫」是祖父母的願望,做子女的常不太敢講話,孩子從小就懂得不想寫功課或想買玩具時,要去找阿公、阿嬤。但是教養要成功,一個家庭只能有一套教

養方式,大人必須先商量好,一致對外,孩子才不會挑撥離間來漁翁得利。   當然,孩子一天有八小時的清醒時光是在學校中度過的,老師和校長的態度非常重要。孩子小時候對老師都敬畏如神明,曾經有個笑話:小學生看到老師去上廁所,大為吃驚,他以為老師是不上廁所的,因為神明是不上廁所的。在沒有電視、資訊不發達時,老師就是學習的榜樣,學生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去模仿他所崇拜的老師。我初中的英文老師是師大英語系畢業的,她聰明美麗,教我們時,每天都是毛衣、窄裙、高跟鞋;後來我自己出來教書了,下意識地也是毛衣、窄裙、高跟鞋。直到有一天,碰到初中同學,看到她也是這樣打扮時,我們才相顧大笑,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都被潛移默化

成英文老師的模樣了。   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老師的重要性不亞於父母,所以這本書中對老師有很多著墨,在台灣現今價值觀混亂的社會,老師更需鼓勵。我們台灣對分數的重視已到病態的程度,許多老師明知不對,但沒有抵抗社會趨勢的力量。其實,教育是專業,學生的家長即使是博士、教授,也只是他那個領域的專業,不是教育的專業。在教育上,家長應該尊敬老師,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詆毀老師,因為人只會聽從他尊敬的人的話,也只會從他尊敬的人身上學到東西,一旦孩子不尊敬老師,老師的話他不會聽,學也就白上了。老師一定要不停地進修,進修會帶給自己自信,當家長來抱怨時,才能大聲地說:「請讓我用我的專業……」一個學校要辦得好,老師家長

的相互尊重是必要條件。   許多研究都指出:「決定孩子行為好壞的因素,不是管教的鬆與嚴,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個溫暖的家,讓他的情緒能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發展。所以父母不要去加班賺錢,讓孩子吃好、穿好,以為這才是愛他;孩子要的其實是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有道是「酒肉穿腸過」,心靈的安全感才是他終身的支柱。   有一句英諺說:「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快樂是接受你得到的東西。」孩子是上天的福賜,請接受你的孩子,不要每天挑他的毛病,他的一切來自你,你的態度會塑造成最後的他,請珍惜上天給你的禮物。 自序二 腳踏實地,讓教育的收成更美好 Bubu 蔡穎卿   認識

洪蘭老師轉眼過了八年,這八年中,我的兩個女兒也分別結束學業開始就業。孩子們以成人的姿態進入社會的過程與其中的苦樂,更印證了我先前對教育的了解:父母的責任不是幫助進入某一所名牌大學,文憑上的校名戳記也無法代表知識;一個孩子算不算真正獨立,終將要用自己的行為來證明,他的快樂也一樣要從自己經營的生活中去收集。   獨立與快樂都是金錢買不到的禮物,但我認為,有心的父母與師長都可以幫助孩子用比較快樂的心情完成獨立,這本書就是醞釀於這樣的希望並慢慢化為文字的。但在此之前,洪蘭老師已經在台灣這塊土地與南洋一帶華人的教育園地辛苦耕耘了好久、好久,用演講與專欄文字到處播撒希望的種子。   記得美國《芝麻街》

那些可愛布偶的創造者吉姆‧韓森(Jim Henson)曾說:「孩子面對這個世界的感覺就是脆弱感與驚奇感。」我想,用適當的教導使孩子克服脆弱感以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障礙,就是幫助他們獨立的方法;而允許孩子保留住對這個世界的驚奇感,就是快樂的贈與。可惜的是,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充滿依賴卻不夠快樂。所以,身為親師的我們,的確還有很多工作等待著進行。   我觀察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有幾種情緒,例如:傷心、憤怒、失望、慚愧和憂慮。因為自己是過來人,當然了解這些情緒的出現是多麼正常;不過,也因為是過來人,更知道其中有很多是過度的反應。真希望所有年輕的朋友能借鏡於我們曾有的過失,千萬不要浪費任何可以給孩子的

時間、能為孩子善盡的力量。   大量情緒並不等同於關心,成人如何在彼此的提醒下採取正確的行動,就是我在這本書提問時的立意。比如說,在情感方面,「憂慮」當然是每一個階段的父母都有的心情負擔,但如果父母憂慮三、五歲孩子的表現不如他人,因而覺得傷心、失望或慚愧,那就是極不正確的感覺。此時的孩子才等待著被引導,父母如果已經傷心以對,那等於定下評價,也不會再給予正確的教導了。又比如說,現今父母流行帶孩子去診斷行為,我所接觸的孩子就有不少是小小年紀已被當成「過動」或「類……症」,甚至也有不少已經開始服藥。看到父母親為此憂慮真是讓人好難過,但我心中同時思及,如果一個孩子應該以「紀律」被調教之前,就被貼上「

過動」的標籤,這對他們是不是最大的不公平?父母曾對此影響仔細思考嗎?   所以,在這本書中,我向洪蘭老師所提的二十七個問題,大致都有兩種心情:一是知道老師對各個家庭條件都有體恤,因此能提供大家可以寬心、但同時盡力的方向;二是老師不只是資深的教師、母親,更經歷劃時代親子教養價值的改變,對於教養方法的去存與修正可以提供溫暖的建議。再加上老師的專業研究並善於分析事理,這些回答就更具客觀與友善的意義。   「父母」與「老師」是這本書假設的兩大討論對象。因為,如果以時間的眼光來看,親子或親師並不是經驗施與受的強弱相對者,而是生命成長線的前後經歷者,所以,親師生三者的關係探討,是耕耘與收穫的大哉問,這

本書,也是為了想要有更好的教育收成而提的耕耘之問。   說到耕耘與收穫,大家都會想起胡適先生自壽詩中的名句——「從今後,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但對我來說,更深刻的同感是因為教育家杜威博士的一段話:「教育者和農人一樣,有某些事得做,有某些資源可用,有某些障礙要克服。……利用各種不同的條件,使自己的行動和這些條件的能量合力作用,不要彼此衝突,就是農人的目標。」如果台灣親師這兩大對教育共同負責並擁有同等熱情的心靈農者,盡快同意彼此有相同的目標,了解我們都想得到一樣的豐收,我們討論耕耘的方法時就不會自私自利,也不會交相指責或規避責任。我相信這些改變將不只帶來收成的美果,教育的園圃之樂也因此得以代代相

傳。   洪蘭老師的孩子與我的孩子都受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西方教育,但我們很少提起其中特別美好的條件,比如說校園設備、師生比的細緻度。那是因為我們都了解,教育因人因地各有不同的條件,只求理想化或硬要拿某一國、某一校的理想方式或教材來套用,不但無法成功還可能忽略原本可做的改善。這又如杜威所講的:「假如農人根本不考慮土壤、氣候、作物生長特性等條件,就逕自定出農事的目標,就太荒謬了!農人的目標應該是前瞻他自己的力量與周遭條件的力量聯合帶來的後果,用這個前瞻來引導每一天的行動。」這也就是我對教育「腳踏實地」的了解。   我不喜歡分別去談體制內與體制外教育的優劣,因為並不是每一對父母都能自由選擇孩子受教

育的體制,過度討論只會帶來更大的憂傷,讓人覺得於心不忍。但無論體制內外、台灣或西方,只要是緣於人心的改變、關懷的加深與方法的求進就能引起的好影響,我們何不都估量自己土地的條件、權衡可以試作的方法,腳踏著實地慢慢往前,讓那些飛來的啟思種子因此而能花開滿園。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每一位家長與老師都很重要,立於學習優勢位置的人也不應對條件較差的受教育者失去同情心,我們得不斷自我提醒,教育是一項絕不能虛耗情感、時間與金錢的工作,所有的教養結果大家終將一起承受,家庭與家庭無法彼此炫耀。因此,讓我們一起協力,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把孩子都扶正。 「你有什麼,他就有什麼」,並不是真正的公平——如

何處理手足之間的「公平」問題? Bubu老師 父母對於「公平」的想法,往往只是單純地顧及物質上的均有、或讚美是否一樣多,卻沒有想過,如果用不對的方法處理,孩子小的時候所計較的小物件、小經歷,很快就會隨著成長而變成其他挾愛的要脅,偏差行為的規模也將大到讓父母極為傷神痛苦。 洪蘭老師 一旦孩子覺得父母偏心,你做什麼他都有另外的解釋,這時倒不如把孩子叫過來,利用這個機會教育他們分享的觀念。父母也可以盡量讓大的孩子去照顧小的孩子,讓他們能夠相扶相持,培養親密的感情,而不是用表面的物資平等來分化手足的關係。 【請問洪蘭老師】 家庭資源的共享觀念,要早一點為孩子建立 洪蘭老師雖然只生養一個孩子,但您成長的

家庭中有好多姐妹,關於父母對待孩子的心情、或處理物質的方式,一定能給家長建議。現代父母耗費許多精力在處理手足的「公平」問題,也因為公平的想法浪費了許多家庭資源。 我的原生家庭有四個孩子,我是老么,從小母親就說,她不擔心我們手足相爭,只擔心我們的感情太好,一起瞞著他們調皮搗蛋。記得小時候兩個哥哥也會爭吵打架,但我們無論怎麼爭吵,每天在父母親回家前一定會和好,不像現在的孩子總把跟父母相處的時間用來投訴手足的爭執、或是抱怨父母不公平。 童年的經驗使我在養育兩個女兒時,也從不以「宣示公平」做為對待她們的原則。我很清楚自己愛她們的心情絕對是公平的,但這種公平卻無法以「妳有什麼,她就有什麼」來表達。一個家

庭的資源都是共有的,全家人都要學習為整個家庭著想,所以絕不可能讓孩子以物質分配做為標準,來檢查父母公不公平。 我的小女兒一直都很樂意穿姐姐的舊衣服,大女兒也為了要讓妹妹接手而小心愛護自己的衣物;到了倆人都不能穿時,我們就再把小心穿戴而狀況依然很好的衣物轉給不嫌棄的親友或鄰居,我用這些小事教導她們惜物愛人的意義。記得高中那年,妹妹已經長得比姐姐高了,穿起姐姐的褲子是有點短,但妹妹說沒關係,剪掉一截就變成七分褲,還是很好看。

嘉義縣市學生對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滿意度與其學習態度之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台東均一高中評價的問題,作者陳景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嘉義縣市學生對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滿意度與其學習態度之關係,採問卷調查法,蒐集區域性量化資料加以分析處理,研究工具為「英語村教學環境滿意度量表」與「英語學習態度量表」,本研究分別自嘉義市國民小學抽取235人,嘉義縣國民小學抽取142人,發放總卷數377份,其回收有效卷數345份,回收率91.5%,將所得資料利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資料處理與分析,本研究之結論如下:1. 嘉義縣市學生對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滿意度之現況評價屬良好。2. 嘉義縣市學生的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

境學習態度之現況持正向態度。3. 嘉義縣市學生對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滿意度因不同「英語月考成績」與「英語閱讀習慣與頻率」具顯著差異;不同「性別」、「雙親教育程度」、「英語學習經驗」及「英語校外補習」無顯著差異。4. 嘉義縣市學生的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學習態度因不同「性別」、「英語月考成績」與「英語閱讀習慣與頻率」具顯著差異;不同「雙親教育程度」、「英語學習經驗」及「英語校外補習」無顯著差異。5. 嘉義縣市學生對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滿意度與其學習態度達顯著正相關。6. 嘉義縣市學生對國際英語村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滿意度對其學習態度具有顯著預測力。

甜蜜的冒險:與「糖」同行,全齡T1糖友的內在探索 × 療癒心靈實用白皮書

為了解決台東均一高中評價的問題,作者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 這樣論述:

  根據一項數據研究顯示,第1型糖尿病(T1DM)影響全球約1千萬人的健康,全球每年約有8萬名的兒童罹患T1DM,T1糖友一生中平均約需進行6萬次注射、測量血糖約超過7.5萬次以上。   T1DM好發於青少年,因此又有青少年慢性病的稱謂,糖齡最小從1歲發病。而每一個T1糖友從小面臨生命突如其來的考驗,如何「與糖同行」成為每個T1糖友人生中的甜蜜冒險。本書收錄從5歲~50歲12場人生的甜蜜冒險,其中有台灣重量級藝術家、口琴演奏家更有運動鐵人等等分享,看12位糖友如何將生命的考驗化為正面的生命能量,活出精彩的自我。   ˙本書12位第一型糖尿病友親身分享,從5歲到50歲的病

友照護經驗全公開   「最真實的感受!」   12位T1糖友與其家人「與糖同行」的心路歷程首次公開   ●對大吃大喝還會變瘦的身體感到開心,卻突如其來被診斷罹患T1DM?   ●一年一次最期待的生日蛋糕,只能吃一片?   ●處在焦躁的升學階段,最開心的是上課時同學偷偷塞零食!   ●身為活躍的運動校隊,隊友熱情的照顧讓人超感動!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體重暴跌24公斤,整日骨頭痠痛、發燒,送醫才發現自己   ●酮酸中毒,17歲的青春卻無預警地成為T1糖友?   12位T1糖友的真實分享,帶你了解T1糖友的日常,從學齡前父母親的照顧,讀書時與朋友相處的青春回憶,到戀愛生子與別人一般無異的

幸福體驗。即使人生百態,他們面對生命的姿態依然昂揚!T1糖友以最積極正面的態度,告訴你「與糖同行」的世界依舊美好。   「最真實的體驗!」   從5歲~50歲,12位糖友與你切身分享最簡單易做的日常健康提案   本書網羅12位病友,從5歲幼童到54中壯年,都親身分享自己的照護經驗/求診經驗/成長經驗。替讀者解惑相關問題-在求醫過程中,該如何與醫師溝通;家人該如何照顧病友;求學時該如何與學校溝通需求,並與同儕維持良好關係;該尋求什麼資源調適身心靈。   「一定是太愛吃才會得糖尿病」、「只有老人家才會得糖尿病,年輕人安啦!」   這是大家對糖尿病的普遍認識,但這樣的觀念真的正確嗎?     

 其實,糖尿病也有不同類型-有的是飲食失調導致的第2型糖尿病,也有的是不明原因所致的第1型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T1DM),是身體不明地胰島素低下,需要靠施打胰島素以維持身體機能。   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特別禮物,T1糖友經歷困惑、掙扎與挫折。透過醫療與家人支持,逐漸摸索出一套專為自己設計的健康生活方針!   提供全性別、全齡完全照護心得,一次搞懂T1DM的健康管理原則   蒐集12位T1糖友心得,透過糖友前輩分享,讓你明白人生各個階段的因應之道。爸媽該怎麼照顧學齡前的T1DM小寶貝?正值青春期的T1DM少男少女該如何與同儕相處?在學校的師長及同學們應該如何協助T1DM人,讓學校環境對

T1糖友更友善?T1DM孕媽咪要怎麼控制孕期飲食?不必害怕治療,無須嘗試各種偏方,只要懂得聰明吃、好好運動,維持固定睡眠習慣,加上定期的追蹤回診,T1糖友也擁有精彩的人生體驗。   收錄T1糖友最納悶的健康問題,讓T1糖友替T1糖友解惑   ●面對想吃糖的T1DM小寶貝,爸爸媽媽要怎麼控制寶貝飲食呢?   ●CP值超高的台灣美食,T1糖友該怎麼聰明選、健康吃?   ●打針好難!原來抓對角度就不怕痛?   ●控糖表格該怎麼做,才能讓醫生有效追蹤狀況?   ●聰明飲食讓血糖不爆衝-T1糖友不必小心翼翼忌口,只要抓對飲食大方向,先菜肉後澱粉,計算好每日攝醣量,就可以開開心心享受各種美食!   

運動時前中後的注意事項-運動是控制T1DM的最佳藥方!運動前勤測血糖,運動時隨時注意身體狀況,運動後以健康零嘴補充能量,T1糖友也能擁有強健身體!T1糖友告訴你24小時全天照護心得,如何輕鬆全方位管理身心靈健康,探索更多元的人生體驗! 本書特色   與「糖」同行,一起體驗這場「人生」的甜蜜冒險!   12位第1型糖尿病糖友分享人生經驗,   收錄全齡(從5歲到50歲)、從糖友本身及糖友家長多角度的照護心得!   ●作者推廣及教育第1型糖尿病的衛教觀念與照護知識超過20年-   康泰從民國80年起,舉辦糖友交流營,定期舉辦講座、演講、課程,串起全台糖友及其家庭,激發了許多糖友對疾病的自覺與

自我照護的責任,在糖友間獲得極高的評價,刷新台灣糖尿病防治的歷史。   ●本書從作者到主編審定、心理醫師皆為第1型糖尿病相關領域專家主編出生醫界,從事臨床護理、糖尿病專科護理近30年,亦主編多本糖尿病衛教書籍,以及專業的醫療人員訓練核心課程與教材,企劃過世界糖尿病日,是深具影響力的第1型糖尿病領域專家;本書中的心理醫師兼具T1糖友的身分,從T1糖友心理角度出發,提醒糖友及家長「與糖同行」過程中所需面對的心靈轉折,如何紓解巨大的心靈壓力……等等。   ●強力推薦皆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糖尿病權威群廣邀院長級/董事長級/理事級重磅推薦人,例如:「糖尿病權威」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第一任理事長林瑞祥、

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前董事長張達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以及多位資深專業衛教師,集結13位相關領域的資深專業人士推薦。 名人推薦       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前董事長 張達人   暢銷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李偉文   天空的院子創辦人 何培鈞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   藝術史學者    邱建一   游能俊診所院長    游能俊   親子教育作家    李儀婷   1型.女(RollerCoaster)   「糖尿病權威」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第一任理事長/輔仁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名譽教授/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暨林瑞祥教授診所

所長 林瑞祥   (衛教師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個案管理中心組長/中華民國糖尿病衞教學會理事 王惠芳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糖尿病人保健推廣中心衛教師/中華民國糖尿病衞教學會理事 張美珍   三軍總醫院護理師/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監事 陳思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糖尿病衛教中心衛教師/中華民國糖尿病衞教學會常務理事 葉桂梅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兒童糖尿病資深專業衛教師 謝鳳如 好評推薦   「既是甜蜜為什麼是冒險,因為學中作、作中學。在掌握自己身體密碼的冒險中獲得『甜蜜』的健康成果。」-中華民國衞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   「有伴的控糖之旅,『甜言』是通關密語

。一起加入闖關,穿越羊腸小徑,訪遍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又一村。」-游能俊診所院長游能俊   「這是一本暖心、療癒、正能量、助人助己的好書,讓人在血糖管理的路途上有許多的夥伴同行,不會孤軍奮鬥。」-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個案管理中心組長王惠芳   「這是集合病友親身感受、家庭照護者經歷以及醫療照護者所見,三方角色彙整而成的一本第1型糖尿病經驗分享的書籍。孩子、家長如何擁有正向態度面對T1DM,看完終於解密,佩服之情油然而生,值得學習。如果您或孩子正迷失在面對疾病的思維裡,本書提供您易地而處不同角度的視野,相信會帶給您不同的人生風景。」-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糖尿病人保健推廣中心衛教師張美珍   「正

向思考,不但讓生活在絕境中的人,感覺到活在集中營的一切,都是為了遊戲結束後的糖果,而是傳遞一個重要的理念:『擁有希望,勝過絕望』。讓我們更進一步寄望歡樂的結果,也讓擁有正向思考的人,等於活在不會絕望,永懷希望的世界中。        發揮正向心理的力量,就是獲得幸福人生的不二法門。從積極與樂觀的態度看到生活中的一切。」-三軍總醫院護理師陳思羽   「管理血糖是人生一部分,持續永久的健康飲食及生活態度和同儕的支持才是幸福人生的大贏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糖尿病衛教中心衛教師葉桂梅   「T1DM的人生路上不孤獨,因蛻變而成長茁壯,生活充實精采。正向思考,轉換心情,面對人生的挑戰,勇敢戰勝

糖尿病。」-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兒童糖尿病資深專業衛教師謝鳳如

單位主管人格特質、領導風格對行政人員組織承諾之影響—以南部私立大學為例

為了解決台東均一高中評價的問題,作者董采彤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全球面臨產業轉型、人口高齡化、少子化、人才跨國界移動等衝擊與挑戰,我國學校總數逐年下降。學子們接受大學教育的選擇更多元、家長對教育參與度提高,學校競爭激烈。大學的辦學成效須受社會大眾檢視,亦須建立良好的校務管理機制、公開透明的辦學資訊,學校經營更須力求革新和創新,除了仰賴有效領導之外,行政人員亦須具備創新能力,方能創新經營並轉化為學校進步發展之動能。本研究以南部私立大學專職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剔除無效問卷份數,有效問卷共計120份。研究發現,南部私立大學單位主管人格特質、領導風格對行政人員組織承諾有一定影響力,尤其在任職年資、服務地區皆有顯著影響;在知覺單位主管領導風格構面

,以符號領導最具影響力;在知覺單位主管人格特質構面,以親和性特質最具影響力。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提昇行政人員對主管之人格特質與領導風格之認知,以增進組織承諾、組織認同、價值、培養專業知能與職能;精進單位主管符號領導風格特性以強化組織承諾;未來研究可運用相關客觀指標並拓展研究對象,提昇研究價值、以問題為導向之研究途徑,以瞭解其深層意涵。關鍵詞:人格特質、領導風格、組織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