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佳璇寫的 一路向南:浪人醫師的徒步台灣西海岸 和楊朝傑,李建緯的 凝視螺陽三百年:西螺福興宮歷史與文物集粹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豐饒文化所出版 。

國立高雄大學 建築學系 陳啓仁所指導 鍾鎧澤的 以文化資產觀點探討台南麻豆護濟宮之木雕裝飾 (2021),提出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麻豆護濟宮、木雕裝飾、木雕匠師、三腳蟾蜍雀替、文化資產。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施東河所指導 施天麟的 宗教進香活動之服務設計與分析-以白沙屯媽祖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白沙屯媽祖、進香、服務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路向南:浪人醫師的徒步台灣西海岸

為了解決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的問題,作者吳佳璇 這樣論述:

  徒步台灣的念頭,在心裡蟄伏已久。   「騎車不是比較快?」門診護理師見我看診空檔常常掛在谷歌地圖上,忍不住提問。──吳佳璇   二○二○,新冠病毒大流行,世界移動暫停,台灣各地擠滿出不了國的人。經過蒸騰的夏日,徒步台灣的念頭又倏然出現。於是浪人醫師吳佳璇,脫下了醫師袍,來到行政院旁的十字路口,省道0公里,這裡是徒步壯遊的起點。其實出發前一晚,都還沒拿定主意,該走西岸還是東岸……只知道這趟旅程,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從台一線省道0公里的車流湧動,走到恆春的國境之南   橫跨一年半的接力徒步,總長500公里   從一個人,走到一群人;穿越了四季、風土與歷史

  一步步走成了我們腳底下的台灣        ↓徒步說書人↓   三井倉庫、樂生療養院、新竹動物園、新港社、秋茂園、和美默園、鹿港龍山寺   三秀園、西螺大橋、北港朝天宮、國聖燈塔、逍遙園、池上一郎文庫、「獅頭社戰役」現場   風土人情、古蹟景點,一路漫談台灣歷史   ↓走路的人↓   從一個人,走到一群人,從閒散輕裝,走到上癮重症   這裡沒有刻苦的徒步雞湯,但有結伴同行的人情百味   ↑未完待續↑   ...一路向北... 名人推薦   \推薦序/   陳耀昌(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斯卡羅》原著作者)   傅裕惠(第九屆國藝會董事、劇場工作者與渴望走路的都市人)   小歐(四國遍

路同好會主持人、作家)   \沿路推薦/   木下諄一•作家│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康文炳•資深編輯人│張景森•政務委員│ 陳錦煌•醫師、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黃崇凱•小說家│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有劍有肝膽」。她別出心裁設計了一個「徒步、接力、深度」新模式,「全島而非環島」的新概念。――陳耀昌   我其實是會把她這一路向南、一路走入台灣的行動,視為一個最誠懇和最具企圖心的「環島行為藝術計畫」。――傅裕惠   與其說是一本台灣徒步遊記,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模型,一種實踐哲學,更是一種走路體質的最佳範例。――小歐

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北港朝天宮#北港觀光大橋#媽祖廟

北港觀光大橋位於北港溪下游, 橋身與雲林縣北港鎮朝天宮 和嘉義縣新港鄉的水仙宮連接在一起, 成為兩座廟宇朝聖據點之間的觀光大橋。 南北總長度約為450公尺, 寬度約6公尺, 色彩則以紅色及金色為主 。

北港朝天宮是台灣本島300餘座媽祖廟中, 歷史最悠久,香火最盛的廟宇, 北港朝天宮的建築共分四進, 第一進為三川殿,左右分別是龍門與虎門 。第二進是拜殿與正殿, 第三進是觀音殿 ,兩側則是獨立廟宇三官殿與文昌殿, 第四進是聖父母殿 ,兩側為後廂與洋樓。

在雲林縣的北港鎮 最熱鬧的地方,應屬朝天宮一帶 ,這裡每年都會舉辦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活動, 尤其是每年的農曆春節起至3月底, 廟會、藝閣、陣頭、媽祖繞境祈安等等, 還有元宵大型花燈表演 ,都是不容錯過的台灣傳統活動。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以文化資產觀點探討台南麻豆護濟宮之木雕裝飾

為了解決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的問題,作者鍾鎧澤 這樣論述:

木雕是一種深植民間且歷史悠久的常民文化產業,並廣泛的應用在傳統建築裝飾上,木雕能夠保有原始木材料之空間,並兼具實用性,且涵蓋其藝術美感與不同的吉祥寓意。早期匠師常無落款,創作者通常隱身其後,因此經常被忽視。如今隨著時代變遷發展,常因匠師凋零、技藝失傳、匠派斷代等,使許多傳統工藝逐漸沒落,亦造成歷史考證溯源之難題。麻豆護濟宮於清乾隆46年(1781年)由居民倡建,主祀湄洲媽祖(天上聖母)。於民國98年(200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緣由包含木雕等文物精緻,具藝術價值,尤其又以陳溪邦木雕及桁引上的三腳蟾蜍最受推崇,但相較於廟內其他裝飾卻鮮少有資料探討。本研究將以文化資產的角度,先是透過文獻整理

出護濟宮較為完整的歷史沿革,並以田野調查對護濟宮主要建築中的木雕裝飾及木雕相關匠師做紀錄及分析,提供未來不論是在研究、修復或是在史料保存上之參考,為傳統建築及木雕裝飾構件領域盡微薄貢獻。

凝視螺陽三百年:西螺福興宮歷史與文物集粹

為了解決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的問題,作者楊朝傑,李建緯 這樣論述:

  西螺福興宮肇建於1717年,為濁水溪流域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廟,也是雲林縣境重要的媽祖信仰中心之一。二戰過後的西螺各界力求蛻變,福興宮老廟的改建,遂為繼西螺大橋興建完工之後備受各界矚目的新景點。雖然拆除舊廟重興,但福興宮亦保存不少清代以來的歷史文物,成為日後古物研究的基石。     在秉持「為未來而典藏」的理念之下,西螺福興宮全體董、監事會亦積極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觀念,自費聘請國內知名的文物保存研究團隊,從事宮藏文物保存及調查研究工作,並有多件文物獲得法定古物的文化資產身分。     本書《凝視螺陽三百年──西螺福興宮歷史與文物集粹》,為2021年西螺福興宮規劃將典藏之重要古物、一般古物及具

指定潛力文物調查之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性出版專書之一,本系列專書亦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支持,並於2022年4月進行出版。

宗教進香活動之服務設計與分析-以白沙屯媽祖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媽祖廟歷史最悠久的問題,作者施天麟 這樣論述:

媽祖信仰是台灣地區長久以來重要的宗教信仰,而媽祖進香是歷史悠久的宗教活動,歷年參與人數也持續成長,截至2019年進香人數已超過5萬人。然而由於進香路程較長,全程徒步行走需要耗時數天,因此大部分進香成員往往無法走完全程,只能中途參與某段進香路線。此外,媽祖進香路程的安排皆由神明指示而行,隨時可能有轉折點,無法事前預知。因此,欲中途參與的成員亦很難事前規劃中途加入的起迄點,增添參與的難度。本研究為解決此問題,讓想要參與進香的成員增加參與的可行性,乃運用Bellman-ford、Dijkstra演算法、馬可夫鏈,並依據過去15年的歷史路線資料,定義出進香最長路徑與最短路徑,找出進香路程長度的上下限

,並統計出過去高頻率的路徑轉折點並計算出各種路線的機率,提供成員在每個轉折點能夠動態規劃自己加入與離開的路線和時間,並且提供轉折點在下一站的預測機率,讓後勤補給以及沿路飲食與住宿地點能夠提前規劃,讓信徒能夠共襄盛舉,俾利進香成員參與人數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