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女學會寫的 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年 和李安妮、李世鳴的 e指搞定大小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女書文化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張世宗所指導 黃宗超的 樂齡者活動場域實施樂育學習系統及輸送服務之研究 ―以鄉土游藝舊物新材為例 (2021),提出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樂齡者、游藝學、鄉土游藝課程、舊物新材、行動博物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惠珍所指導 李安妮的 高雄市公幼教保服務人員混齡班教學與班級經營效能之探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教保服務人員、混齡班教學、班級經營效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年

為了解決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的問題,作者女學會 這樣論述:

  女學會創會不久即出版《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是台灣婦女運動第一次有系統的發聲,二十年後的今日,有二十位作者(連編者)為女學會成立二十周年再度出擊,推出《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年》,在這十二篇章中輪廓鮮明,每位作者提點的因應策略及揭示的衍生新的問題或新的困境,不一而足,然而,所有作者切入的方式均各有其特色,也扣連到其它篇章,彼此互通聲息、互相唱和,女性主義者又再一次聯手出擊,一起面對現狀及確立未來的方向和目標,集結我們女性及認同女性價值的能量,創造解放所有壓迫的有利條件!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劃為序)   尤美女(立法委員)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成令方(高

雄醫學院性別所教授)   李元貞(婦運推手,詩人)   李安妮(台灣綜合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兼副院長)   吳嘉麗(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理事長)   范  雲(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黃長玲(台大政治系教授)   黃鈴翔(婦權基金會副執行長)   陳曼麗(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   楊巧玲(女學會理事長,高師大教育系教授)   賴正哲(資深同志運動家)   運動需要不斷向前的熱情與衝刺,也非常需要停下腳步,向後回望,檢視一路走來的戰果、挫折、策略,與歧見。   二十年前,台灣有了第一本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年的今天,讓我們再次結合學術與實踐,共同閱讀反思,這二十年來,性別真的

主流化了嗎?──范  雲(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婦運和性別研究圈內人集結成書,除了獻給長年來默默參與性別平等運動的伙伴;也期待關心台灣民主的朋友,展書翻閱時眼睛一亮,原來性別平等是民主的核心價值。   這本書可以讓我們重新檢討過去的作法、策略與方向,為前進下一步作準備。眾姊妹兄弟準備好了嗎?──成令方(高雄醫學院性別所教授)   女學會如今出版《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年》,以「差異」和「分歧」的觀察與批判,正提供了婦團「橫向政治」聯盟的「對話」基礎,婦運將會繼續大步前進。──李元貞(婦運推手,詩人)   過去20年台灣婦女團體在婦女權益與性別平等議題上的努力

,大致可區分成法案推動的前十年與性別主流化實踐的後十年,婦運策略的如此交互運用成效如何,需要全面檢視。本書提供了台灣在淺嚐國家女性主義藥方後的整體身心狀況,十分值得大眾仔細閱讀。──李安妮(台灣綜合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兼副院長)   女學會滿二十歲了!秉持著學術即運動、理論即實務的精神,來自不同領域的女性主義與性別研究學者,針對所鑽研的婦女議題,回顧過去的成果,檢視面臨的難題,對未來提出建言,也開啟對話空間,在在展現女學會的多元激盪與豐沛能量! ──楊巧玲(女學會理事長,高師大教育系教授)     檢視台灣這二十年來在社會變遷中婦女的處境,自然是女學會當仁不讓的任務。───吳嘉麗(台灣女科技人學

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女性學學會(簡稱「女學會」)   成立於1993年9月,會員為大學教師、研究生及文化工作者,是一個兼顧學院內外,融合學術、思考與行動的婦運團體。   女學會宗旨:   一、發展校園婦女運動,使女性意識在校園紮根。   二、推動女性主義和性別研究。   三、針對社會議題發言,並積極尋求婦女權益之保障。   四、建立女性學研究者間情感與資訊支援網路。 主編者簡介 陳瑤華   德國波昂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於2011-2013擔任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長。   專長為康德哲學、人權哲學、女性主義哲學及轉型正義理論。   著有《人權不是舶來品:跨

文化哲學的人權探究》。 (序)婦運的擴大與深化---從批判父權到面對多元平等交織的高牆  /李元貞 (序)《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3年》/吳嘉麗 (導論)有關女性的壓迫與歧視    / 陳瑤華 台灣照顧福利的發展與困境:1990-2012  /王舒芸、王品 還是不平等-- 婦運修法改造父權家庭的困境與未竟之業/陳昭如 鑿洞取光或是拆除高牆?   /楊婉瑩 性別勞動平權的進步與檢討/張晉芬 性別教育向前行?/游美惠 性別與健康/王秀雲、盧孳豔、吳嘉苓 性暴力法制的歷史交織:一個性別批判的觀點/王曉丹 遷移的女性化:再生產危機與交織的壓迫/藍佩嘉 性工作治理及其排除政治/陳

美華 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LGBT/畢恆達、潘柏翰、洪文龍 無聲婦運:原住民族婦女關注議題與原運參與/謝若蘭、拉娃.布興 後女性主義媒體文化的性別再現政治/楊芳枝、蕭蘋

樂齡者活動場域實施樂育學習系統及輸送服務之研究 ―以鄉土游藝舊物新材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的問題,作者黃宗超 這樣論述:

摘要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從本世紀初演變至今,已成各國政府不得不面對的議題,人口老化對社會造成的衝擊,催生了一些老人福利政策,然而這些福利政策仍然偏重在醫療及經濟的生理需求層面,對於老人認知退化的教育與排遣無聊之休閒生活等心理需求層面較少著墨。本研究旨在開發一套系統性、可攜式之樂齡樂育學習方案,此方案乃觀察、探討樂齡者活動場域需求,再以「游藝學」為依據,發展出適合樂齡者增進認知學習與休閒娛樂之學習內容材料,冀希能滿足樂齡者較高層次的心理需求。藉由韌體設計的概念,將可連續性深化學習的內容材料轉換成一個可攜式之行動博物館,並以學習輸送的形式傳送到樂齡者的活動場域,體驗集學習與遊戲一體之「鄉土游藝舊物

新材」樂育學習系統,同時為了瞭解此一連續深化學習系統,對樂齡者是否有所助益,因此使用教育界常用之「行動研究法」來實施並以質量化資料分析及三方檢定驗證成果,其結果如下:1.本研究開發之「樂齡樂育學習系統」有益於樂齡者成功老化;2.系統實施時需有備品備案;3.互聯網視訊與影片可補志工作勤前訓練不足;4.空間過大時縮小範圍可作活動集中管理5.滿足學員當眾展示成就慾望,可增進樂齡者自信;6.本系統獲所有參與活動之受訪者正面評價。本文因此作成報告與建議,以供樂齡照護產業、教育工作者及設計界與學界,作為應用或研究改進之參考。

e指搞定大小事

為了解決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的問題,作者李安妮、李世鳴 這樣論述:

  科技不應只滿足少數人的需求,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機會享受科技的便利性。  -台灣微軟總經理蔡恩全   「教電腦」和「教人會用電腦」是有相當落差的。本書有別於專家所撰寫具高度權威性的工具書,因為全書的內容來自數位鳳凰學員的學習經驗。本書不但用最淺顯的文字與例子來敘述,也輔以熟悉的視窗逐步圖解,更附上貼心的小叮嚀,任何人在家都可以「請你跟我這樣做!」 -編者李安妮   本書將教導你如何經由網際網路擴展視野、利用e化資訊改善生活、運用科技和諧親子關係、使用電腦創造生活新價值等,最後達到「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目的。 -編者李世鳴   一、改變態度,電腦就變得簡單  二、善用網路,讓生活更便利    

三、好工具好軟體,讓自己更聰明   四、E起來,讓人生大不同  本書特色   如果你是以下其中的一份子,你絕對需要這本書:  .跟父母有代溝,因為他們不會臉書也不會MSN!  .有想要知道如何使用電腦,你卻沒空教他的家人!  .家人想要使用電腦買東西、賣東西,甚至交朋友!  .想把美麗的照片傳到網上跟大家分享!   本書將讓尚未瞭解數位世界的人瞭解,數位時代到底有多便利?電腦如何又成為我們生活的好幫手?   送給婆婆媽媽與長輩瞭解數位生活的最佳參考書 編者簡介 李安妮   東吳大學經濟學系學士,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英國新堡大學社會政策博士。曾任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屆、第五屆、第

七屆、第八屆委員,現為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兼副院長,並受聘為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第一屆委員。同時也擔任行政院經建會98-101年度「縮短婦女數位落差計畫」主持人。研究專長為:婦女與兩性研究、性別與社會政策、貧窮研究、社會統計與社會調查、性別主流化 李世鳴   現任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副教授兼系所主任。前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DOC)專案辦公室主任、前ADOC2.0(亞太經合會數位機會中心2.0)專案辦公室執行長、現任台灣微軟數位鳳凰2.0(WOMEN UP 2.0)計畫執行顧問、現任經建會縮減婦女數位落差實施計畫協同主持人。專長為數位學習、資訊教育、計算流體力學、數值熱傳學、燃料電池

及熱管。 一、改變態度,電腦就變得簡單改變態度,電腦就變得簡單    檔案收好,就不會丟掉了學會注音輸入法 二、善用網路,讓生活更便利  不用郵票就能寄出的信  找一個自己的網路大本營 網路安全靠自己 原來拍賣就是「酒矸倘袂抹」   上網購物真方便  利用即時通訊軟體讓天涯若比鄰 三、好工具好軟體,讓自己更聰明 萬事上網蒐  臉書上網好分享  訂閱訊息自動送上門  網路就是一個大圖書館  電腦網路成為休閒消遣好幫手數位相機好聰明  一指神功編修照片  四、E起來,讓人生大不同  讓店鋪開在全台灣 從新手變成電腦老師 小型創業者串連力量大 編者序1 學習如何照顧自己   台灣的婦女一直以

來都是偉大的,要負責照顧小孩、先生、公婆、家庭,甚至還要負擔家計等,真是忙碌的不得了!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小孩長大了、先生事業有成、公婆與家庭都不再需要百般照顧的時候,卻忽然發覺到自己在過去的生活上好像似乎還少照顧了些什麼?這問題的答案就是忘記照顧自己了!   雖然數位鳳凰計畫乍看起來是一個單純教導婦女如何使用電腦這項科技的專案,但是實質上卻是一個改變婦女思維----學習要如何照顧自己的計劃。數位鳳凰計畫是從科技的角度切入,讓婦女經由參與社區、農會、教會或是各種類型的在地組織所舉辦的免費電腦教學課程,走出家庭學習到如何在教室裡認識新朋友、經由網際網路擴展視野、利用e化資訊改善生活、運用科技和諧

親子關係、使用電腦創造生活新價值等,最後達到『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目的,我想這才正是整個計劃的最核心精神與價值了。 李世鳴於台北 編者序2   2004年秀芬和我兩個女人在飛往西雅圖的飛機上,認真地討論著數位落差這項全球性議題,但我們的焦點放在一個長期被忽略的現象─性別數位落差。旅程結束後隔年,台灣微軟就啟動了縮短在地性別數位落差的行動方案─數位鳳凰計畫。   七年來,這項計畫從單一企業的推動,到相關廠商的贊助、上百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投入、以及政府的專案支持,受益的婦女從開始的每年?人到目前累積達?人,性別數位落差也從維持多年的?%縮小到?%。許多台灣婦女透過電腦與上網的學習,增進了親子關係,

改善了經濟生活,擴展了人際網絡,提昇了家庭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找回了失去已久的自信心。   四年前,我們曾用「當滑鼠遇到炒菜鍋」一書,記載了這群台灣婦女努力向上的感人故事,激勵了更多中高齡婦女,暫時擱下手邊的炒菜鍋轉而抓起滑鼠,開始悠遊於網路世界,去體驗「給我e一下,世界不一樣」的人生。   過去這些日子以來,我們除了持續從學員身上,觀察到更多感人的故事外,也從教學過程中體會到「教電腦」和「教人學會電腦」是有相當落差的。尤其當你面對的學員是特殊或弱勢人口群時,排除學員對電腦和上網的恐懼與疏離感,就成了教學的首要任務,此外老師的教材、教具與教學方法也都必須量身訂製。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幫婦女建立無

限價值的信心」,是這些年來指引著執行團隊不斷創新的核心理念。   在定期的師資回流座談上,我們確定只有從中高齡婦女的需求出發,觀察她們的生活形態、與他人互動的模式、屆齡的生理狀況等,並選擇適當的現有資訊科技(包括軟硬體),幫助她們順利搭上這部資訊社會發展列車,必能達到快樂有效的學習。經由多位學員變講師的自身經驗,加上團隊成員絞盡腦汁的研發,我們發現許多絕妙的譬喻與小撇步,不斷在課堂迸出,這些成功的教案,非常值得與沒有機會參與數位鳳凰計畫的長者,或其周遭的親友們分享,於是我們有了出版第二本書的念頭。   相對於第一本書的溫馨勵志,本書應算是一本準工具書,但它又有別於專家所撰寫具高度權威性的工具書

,因為全書的內容來自數位鳳凰學員的學習經驗。在24小時的學習過程中,她們恐懼、困惑、緊張、憤怒的來源是什麼?如何獲得解決;她們的驚喜、滿足與成就感來自何處?如何展開延伸性學習?本書不但用最淺顯的文字與例子來敘述,也輔以熟悉的視窗逐步圖解,更附上貼心的小叮嚀,任何人在家都可以「請你跟我這樣做!」,可說是一本銀髮族的電腦入門學習手冊。   今天在台灣,性別數位落差的現象已獲得顯著的改善,數位鳳凰計畫也將暫告一階段,但「網路世界,男女大不同」的事實卻仍繼續存在,即便是3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他們在資訊素養、資訊應用與資訊危機上都有所差異。對於關心性別與資訊科技發展的人而言,這項課題並未結束,只是改版而

已。

高雄市公幼教保服務人員混齡班教學與班級經營效能之探究

為了解決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的問題,作者李安妮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高雄市公幼教保服務人員混齡班教學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教保服務人員在混齡班教學與班級經營效能之差異,並探討公幼教保服務人員混齡班教學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以高雄市公幼之教保服務人員為研究參與者,使用改編之「高雄市公幼教保服務人員混齡班教學與班級經營效能之探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作,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從高雄市各行政區抽取73所幼兒園,問卷共發出212份,回收之有效問卷為209份,回收率達98.6%。以統計軟體SPSS 22.0版對問卷回收後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論如下:一、公幼教保服務人員在混齡班教

學之情況普遍中上,其以「教學策略」層面得分最高。二、「幼兒能力」、「幼兒興趣」及「課程設計」是影響教保服務人員在混齡班教學之最主要因素。三、公幼教保服務人員在班級經營效能中的情況普遍良好,其以「班級氣氛」層面得分最高。四、「幼兒特性」、「班級氣氛」及「教學信念」是影響教保服務人員在班級經營效能之最主要因素。五、在混齡班教學之教學評量層面得分上,服務年資11-20年高於5年(含)以下之教保服務人員。六、在班級經營效能之教學管理層面得分上,研究所以上畢業其高於師範及教育大學畢業;服務年資在11-20年其高於5年(含)以下之教保服務人員。七、公幼教保服務人員在混齡班愈佳,則班級經營效能表現也愈好。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分別對教育實務、學校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以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