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失業 原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台灣青年失業 原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永謀寫的 CEO幫你找到好工作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興大學 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 袁鶴齡所指導 陳昱婷的 台灣青年西進之政經分析 (2018),提出台灣青年失業 原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推拉理論、兩岸關係、兩岸交流、青年西進、青年交流。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研究所 馬財專所指導 鄭羽伶的 青年低薪工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 (2017),提出因為有 就業促進、青年就業、低薪工作者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青年失業 原因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青年失業 原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CEO幫你找到好工作

為了解決台灣青年失業 原因的問題,作者高永謀 這樣論述:

  來自熱門公司最高營運者的第一手分析及建議,  讓讀者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行業,並及早養成所需的競爭力。   根據2012年的最新調查,新鮮人最想進入的行業為觀光餐飲等服務業,其次是電腦品牌大廠,此外,金融、航空等等,也都是年輕人的最愛。   然而,熱門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何?再者,一個剛自學校畢業的新鮮人,或是想轉進這些產業的工作者,如何評估「自身是否具備這些行業所需的專業能力及人格特質」?   《CEO幫你找到好工作》給讀者來自這些熱門公司最高營運者的第一手分析及建議,讓讀者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行業,並及早養成所需的競爭力。   本書精選年輕人最想進入的行業中,最具代表性或最有發展前

景的20家,是一本為想進入頂尖行業的讀者而準備的工具書,也是一本替還未找到定位的工作者,指引職涯發展的最佳指南! 本書特色   1. 專訪20位包含金融、電子、餐飲、航空、電信、營建、傳產、服務、醫療、零售等等熱門行業的CEO,概述公司特色、剖析此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員工需具備的能力等。   2. 想順利進入頂尖行業者的自我提升工具書,為還未找到定位的工作者指引就業方向的最佳指南! 作者簡介 高永謀   1971年生,大學時主修數學與哲學,因受《大宅門》、《喬家大院》啟發,體悟唯有熟悉資本主義社會運作,方能兼顧生活品質與淑世報國,而從政治記者轉入財經記者,曾任《理財周刊》、《就業情報》等財

經雜誌的記者,因此得以採訪眾多知名企業的營運者,一窺企業的營運方針及獵才原則。寫作範圍相當廣泛,身兼多本著作的作者,著有《台灣通史》、《請問大學校長》、《取法富豪:2000年財富祕密》等。

台灣青年失業 原因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高雄・議會】第2屆第1次定期大會/社政部門質詢(04/07)

高閔琳議員針對社政部門提出以下質詢:

一、青年失業與青年就業問題
(一)台灣青年失業率?高雄青年失業率?高雄市青年失業人口?
(二)檢視勞工局:校園就業服務、青年培力計畫、青少年職場體驗營

面對高雄青年失業人口高居不下,因高雄整體產業結構配置以傳統製造業及重工業為主,市場提供的工作機會與青年人需求不符,要求勞工局需擴大舉辦校園就業服務計畫,包含103年三期青年培力計畫及青少年職場全能體驗營,但參與人數不如預期,閔琳建請勞工局檢討並增加推廣,並非單純以補助方式而是鼓勵親年學子參與相關計畫,方能學以致用無落差,致力於產業提升,創新工作機會並提供青少年失業對策,所學與職場需求銜接,提高青年就業率。

二、提高婦女勞參率
(一)婦女職訓計畫或政策措施?
(二)30歲以後女性勞參率急速下降原因為何?
(三)應克服女性就業障礙,協助婦女就業
(四)政策措施:新生兒與兒童照顧、二度就業媒合機制
(五)檢視社會局:數位婦女創業班、婦女經紀培力方案

社會局曾推動數位婦女創業班、婦女經濟培力方案,提升婦女數位能力,協助弱勢婦女創業,並鼓勵婦女關注公共事務為目標,現今社會30歲後的婦女參勞率偏低,源起女性肩負家務勞動與子女照顧責任,必須先解決育兒托老問題,婦女方能安心進入勞動市場就業,在此要求社會局提供更完善、經濟、高品質及便利的子女及其他(老人)家庭照顧服務,落實每區設置公共托育中心,提供更多托老機構之服務,並將資源使用在真正有需求的地方。

三、公共托育中心
(一)公共托育中心設置辦法
(二)高雄市未滿兩歲幼兒人數與需求?
(三)大岡山地區僅有岡山設置一處公共托育中心,容納50人

四、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

(一)優良案例:喜憨兒基金會(庇護工作站、烘培坊)、2021社會企業(甲仙「日光小林」)
(二)檢視社會局:大高雄青年圓夢基金、青年與社區共同參與計畫
(三)宣導提升高雄市既有企業提升「社會企業責任」創造共享價值
(四)在社會關懷公益服務、志願服務面引入「公益創投」
(五)針對未就業或有意創業的青年,認識「社會創新產業」

高雄城市發展過程中,許多年輕人願意做社會服務及志工服務,過去曾有相關計畫,如「大高雄青年圓夢基金」,支持青少年自己提案來發揮公共關懷公益精神;「青春作伴好還鄉」讓青年與社會共同餐與一些行動計畫,社會局應並非單純提供補助而是鼓勵親年學子參與相關計畫,使其自營其利,期許透過創新思維,發展出有規模並永續經營的社會模型,解決社會問題,宣導高雄市暨有企業提升「社會企業責任」,創造共享價值,並在社會關懷公益服務、志願服務面引入「公益創投」協助社會創新產業,以及幫助未就業或有意創業青年,認識社會創新產業。

五、性別主流化

(一)高雄市政府獲得金馨獎
(二)CEDAW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三)性別主流化政策應採更進步的「多元性別」觀點

高雄為進步宜居城市,在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之下,市府對性別主流化一直著重在婦女權益部分,應對「多元性別」有更明確政策措施,除提倡婦權及兩性平等,應更重視多元性別平權,包括同志人權及跨性別人權。

台灣青年西進之政經分析

為了解決台灣青年失業 原因的問題,作者陳昱婷 這樣論述:

自兩岸開始交流以來,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政策吸引大量外資投入,廣闊的市場,和良好的創業環境,吸引著台灣青年赴大陸創業、就業,對岸近年更推出一系列的惠台、交流政策,試圖強化兩岸民間互動。反觀台灣近年來經濟成長不見起色,國內企業低薪、長工時,勞動市場長期跟薪資成長脫鉤,導致青年人才外流。根據主計總處公告106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達73.6萬人,年增1.1%,不僅人數創歷史新高,未滿30歲的比例有上升趨勢,其中赴大陸工作人數達40.5萬人、比例達55%位居第一名。而104人力銀行分析,西進雖仍以30~49歲的中壯年為主力,但18~24歲主動應徵中國工作的求職者占全體西進求職者的比例已從2008年的

2%、提升到2018年的10%,並以碩博士合占52%最多。可見在一推一拉的環境下,大陸的廣闊市場與發展前景,為台灣青年群體擺脫低薪水、高失業率的困境提供良好機遇。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推拉理論是指有利於改善生活條件的因素成為促使人口流動的拉力,而流出地不利的生活條件就是推力。人口流動是由拉力、推力、中間障礙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根據前述,本研究旨就推拉理論,以在上海及昆山地區工作年齡為20歲至40歲的台灣青年為研究對象,去探討台灣青年赴大陸工作的背後動機為何及在大陸生的適應問題與對兩岸關係的看法。歸納整理資料,以瞭解赴陸工作創業的台青其背景因素為:一、台灣就業市場低薪、無發展前景、政府產業政策

不明以及不斷循環的政治惡鬥為青年西進之推力;二、看好大陸經濟發展前景,對於在大陸升遷、加薪都較有信心,為主要前往大陸工作之原因。結論政策建議部分提出三點:一、改善現行勞資制度,了解低薪的根本原因;二、停止政治鬥爭。

青年低薪工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

為了解決台灣青年失業 原因的問題,作者鄭羽伶 這樣論述:

青年為我國主要的勞動生產力來源,然而卻面臨低薪的問題。造成青年低薪的成因錯綜複雜,而青年為何會陷入低薪、如何面對低薪,以及政府該實施怎樣的政策幫助青年脫離低薪的窘境,是本研究將要探討的議題。 本研究將訪談7位青年低薪工作者、5位專家學者及2位雇主進行深度訪談,研究者在青年低薪工作者之成因、青年低薪工作者面對低薪的因應方式及青年低薪工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有以下研究發現。(一)在青年低薪工作者之成因中,受訪者多受到服務業的特性影響導致低薪,且大多面臨學用落差的情況、工會影響力不足及就業環境不佳的問題。(二)在青年面對低薪的因應方式中,受訪者較注重提升就業能力來因應低薪的狀況。(三)在青年低薪工

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中,研究者發現政府政策宣傳不足,多數青年並不清楚。 綜合以上之研究發現,本研究的主要建議如下:(一)對於青年低薪工作者之成因的建議,政府應要減少學用落差、多培育缺工的產業人才、提升工會影響力及改善就業環境。(二)對於青年面對低薪的因應方式之建議,政府應加強提升青年就業力,培養跨領域人才。(三)對於青年低薪工作者的就業改善政策之建議,政府應加強推廣青年就業政策及實施有利於青年就業的相關政策。期盼透過相關制度之修正,幫助青年低薪工作者突破就業困境,脫離低薪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