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老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回教老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莎娣.史密斯寫的 白牙(2021年新版) 和李易安的 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公路上3萬5千6百公里的追尋,在國與界之間探索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虔誠到爆》回教徒:老婆餅冇老婆,伊斯蘭國冇伊斯蘭教!也說明:《虔誠到爆》回教徒: 老婆 餅冇 老婆 ,伊斯蘭國冇伊斯蘭教! 1.2K views · 6 years ago ...more. ViuTV. 485K. Subscribe. 485K subscribers. 2. Share.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聯經所出版 。

最後網站理想的穆斯林丈夫- 穆斯林婚姻指南 - Muslim Marriage Guide則補充:這些義務由伊斯蘭教法執行. 如果一個男人沒有贍養他的妻子或超過一段時間沒有探望她, 妻子有理由被伊斯蘭教法法庭批准離婚. 相似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回教老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白牙(2021年新版)

為了解決回教老婆的問題,作者莎娣.史密斯 這樣論述:

這些姓和名不協調的孩子,他們的名字裡藏著移民潮。 這是一本會咬人的小說。――英國作家魯西迪   尖銳諷刺、節奏鮮明、語彙豐富、文風新穎。這是莎娣.史密斯震驚文壇的出道作――《白牙》。   英國白人阿奇娶了小他二十八歲的黑皮膚女子,他一生怯懦膽小,就連自殺都只敢交給拋硬幣決定;山曼德是個孟加拉裔服務生,沉醉在祖父是戰爭英雄的過往威名,本身卻意志不堅、出軌偷吃,和老婆打架屢屢敗下陣。   兩人因二次世界大戰相識,再因進入苦悶家庭生活成為摯友,並在下一代自我認同危機中相互扶持――阿奇的女兒愛瑞滿頭狂野鬈髮、豐腴有肉,卻渴望著白人的直髮,深信消瘦身材才好看;山曼德有一對雙胞胎,他卻認為英

國習慣腐蝕了家族優良傳統,於是挑了一個兒子送回祖國(因為錢不夠),衷心期望就算父親本人意志不堅,兒子(之一)也要當個好回教徒。然而,就像人無法擺脫自己的影子,傳承也非自身能選擇或排除。傳承在血液之中,在愛瑞的鬈頭髮上,在雙胞胎的基因裡,讓他們無論走到何處,永遠感到格格不入,彷彿時時刻刻都得遷徙,世世代代都是外來者。   莎娣.史密斯於二十四歲推出重磅鉅作《白牙》,雖是新人作家之姿,文字卻洗鍊而技巧純熟。她在接下來十年皆有作品發表,無不獲得文壇一致推崇。書中描述兩個混種家庭的兩代離散;一代是物理上,一代是心理上。她更以某種宿命論口吻做為開頭,再以此串接整篇故事。然而能佐證命運的不只是超自然信仰

,諸如遺傳學、基因、DNA都能成為論述根據。可見史密斯想用以舉證的多元範例已非兩兩對照,而像散落面前的抓周物品,任憑抓取、各自表述。這便是當代英國社會――或任何身分認同已太難定義的社會――之困境。「我是誰」再也不是選擇題形式,而是長文申論仍不能說清的大哉問。   §莎娣.史密斯作品集§   《白牙》White Teeth   《簽名買賣人》The Autograph Man   《論美》On Beauty   《搖擺時代》Swing Time   《西北》NW 榮獲獎項   《衛報》首作獎   惠布瑞特首作獎   不列顛國協作家新作獎   艾瑪獎的最佳小說和最佳女新人獎   《週日郵報》

青年作家獎、柑橘獎、作家協會小說首作獎決選名單 名家推薦   臺北大學應用外語系 王景智教授 專文導讀   作家 張惠菁 專文推薦   小說家 王聰威、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江淑琳、作家 吳曉樂、瑯嬛書屋店長 張之維、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陳夏民、浮光書店、春秋書店創辦人陳正菁、作家 陳思宏、作家 黃崇凱、陽明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國家講座主持人 馮品佳――推薦 媒體讚譽   舉重若輕之筆,嘲謔寫日常生活各種失落與在失落中寄望遙遠夢土的人們,刨根倫敦多元族裔龐雜的文化認同問題。――張之維,瑯嬛書屋店長   莎娣.史密斯大學時期寫就的作品,已可看出她往後作品的輪廓。從巨觀社會結

構到微觀人際互動,在她筆下,自然浮現、潺潺流動。――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江淑琳   天賦異秉到不可思議的新人作家。文字精明,博學多聞,更帶了些撒潑世故的口吻。――角谷美智子,《紐約時報》   這本出道作談種族與認同,卻生氣勃勃、輕快活潑……莎娣帶刺的慧黠文字不但親切,更稱得上辛辣無比。――《時人雜誌》   了不起的出道作……令人想到魯西迪與約翰.厄文。《白牙》走喜劇風格,處處顯露精明不羈,並由作者的精巧文學手法編織成冊。――《娛樂週刊》   《白牙》就像倫敦的寫照,是各種聲音、語調和本質持續混和而成的產物。――《紐約時報》書評

回教老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小禎、黃雨欣、解婕翎、亮哲
外國型男:杜力、賈斯汀、金實基、艾瑞森、吳子龍、佩修
電視首播:20151118

出門旅遊亂打包,行李超重好煩惱?!小禎百思不解,男人出國旅遊帶3雙白球鞋要幹嘛?!亮哲反擊女人團,去日本7天,老婆竟帶14套衣服快把他累死?!解婕翎和朋友去攀岩,男生太矯情、硬要揹烏克麗麗上山?!金實基不懂台灣海關規定,3公斤濟州鮮果全被丟掉、讓他當場心碎?!黃雨欣東西亂塞也出事,通關開箱驗行李、內在美全都露?!到底各國型男出國旅行,最受不了女生帶什麼東西?!到世界各地旅行時,究竟什麼該帶、什麼不該帶?

#出國 #通關 #行李 #旅遊 #檢查 #搜查 #海關 #控管 #回教國家 #豬肉 #酒 #烏克麗麗 #罰款 #水果 #行李箱 #收納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羅時豐搭檔嗆辣小禎【今晚開讚吧】!►►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mzfJrxLjZr7zH8FLgezozIKnvqHsLL0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公路上3萬5千6百公里的追尋,在國與界之間探索世界

為了解決回教老婆的問題,作者李易安 這樣論述: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故事會一直來找我,我只要把它們寫出來就好了。」──李易安 135趟便車,35,600公里的旅程! 前往跟著旅行團到不了的地方,沿著國界冒險、相遇、離別。 大膽探索地圖上的空白處,品味的不只是旅行,而是一段段真實人生,一個個世界的入口。   搭便車不只是旅行,而是遇見多個世界的入口,經驗一段段真實人生。   在不搭便車就渾身不舒服的5年時光裡,李易安搭了總計135趟便車,足跡橫跨南美、歐洲、中亞,移動了3萬5千6百公里。《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這本書,裝載了他不斷移動的冒險歲月。   .田野調查地圖上迷人空白   李易安的第一次便車行是個意外。隨著經驗增多,他發現

,搭便車這個移動方式,能鑽入觀光手冊的留白、旅行團體驗不了的生活,而且搭便車看似隨機,實則一點也不,因為會選擇如此旅行,和會選擇為了旅人停下車的人,往往有著相同特質。而地圖上的空白處「一定存在著什麼」,搭便車正是田野調查這些空白裡人、事、物的好方法。   .跟著旅行團到不了的地方   便車之旅,發生在從一個定點移動到下一個定點的途中。   人們在景點吃當地名產時,李易安蹲在卡車邊,和長途卡車司機一起享用豐盛的微型流水席;人們與歷史建築合照時,他在一位好心婦人的家中,見到被徵召的士兵遺像。在約旦,他見識到難民經濟的威力;在地球的另一面,他找到巴拉圭的蔣介石。   唯有脫離旅行團的制式規劃,世界

樣貌才能真正地立體而真實、刻骨銘心。   .來場不一樣的旅行   如果你沒去過李易安寫的這些地方,至少,你要看看他寫的書。   如果你曾去過這些地方,就更該看看他筆下的人事物。   因為正如他所言:「每一段便車都是一次獨立的經驗,卻也都有共通的敘事主軸……連通每一個原本無關的隨機事件。如此拼貼歧異,卻是同個故事。」   他說的每一個故事,屬於你,屬於我,是所有人的故事,是世界的故事。 各界推薦   王志弘(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美國人文主義地理學家段義孚(Yi-Fu Tuan)曾說,在空間中移動促成自由,地方的暫止則令人安穩。漫漫移動中的每處停歇,都可能使抽象的空間位置,

轉變為安適的地方。於是,自由與安穩、移動與暫止的交纏,構成生命中既普遍又獨特的紛繁場景與軌跡。李易安穿國越界的搭便車行旅,則在移動與停歇的更迭之間,穿插了更多不確定的刺激。在這隨遇而安的漂移中,或許出於李易安曾經接受建築與城鄉研究的訓練,書中充滿有關地理、邊界、領土、移動、道路、城鄉空間的敏銳觀察及思索,將人情冷暖牽連於深遠的歷史與文化風貌,頗有行萬里路兼讀萬卷書之風。   但是,讀者在鮮明生動宛若電影畫面的人物與事件描寫中,遭逢的不只是滿盈的異國風味,反而在看似陌生的情景中,體察到熟悉的文化親近性。這種親近性,不只體現於阿爾巴尼亞的臺灣廣場、巴拉圭的蔣介石銅像,或是更遙遠的吉爾吉斯東干人的中

華文化殘餘,喚起某種他鄉遇故知的感懷。文化親近性更具體地彰顯於天差地遠的人群,竟有類似的基本生活態度、慾望和渴求。正是這樣的親近性,串起了南美洲和歐亞交界的廣袤大地。這種既遙遠又鄰近的時空感,也意味了我們總是有過著與當前不同的其他生活的可能,而出發前往另一條軌跡的啟動關鍵,或許就是一趟搭便車之旅。   何欣潔(《端傳媒》台灣組主編):   便車,是一個藏有另一個摺疊空間的所在。比起純粹的大眾運輸、手握方向盤的駕車旅行,於易安而言,便車從不只是抵達目的地的工具,也是目的地本身。在便車車廂裡,搭便車的旅人與司機藉談話穿梭時空、展開想像中的地圖,抵達無邊的疆界;但回到當下此刻,他們的肉身依然在公路

上搖晃,往下一個目的前進。   《端傳媒》過去也曾有個令我著迷的小欄目,名字正叫「別處」。「別處.新疆」、「別處.稻城亞丁」、「別處.成都」……唯有照片,別無文字。……李易安本人就是一欄活生生、會走路的「別處」:他既在這裡,又不在這裡;他身在別處,也總是要出發上路。   楊宗翰(「沙發客來上課」計畫發起人):   《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書裡提到的,幾乎都是對臺灣人來說相對比較陌生的國家。裡面我去過的幾個都讓我印象深刻,沒去過的那些則是我非常好奇想去的。而我最佩服易安的一點,就是他在書裡面將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巧妙地結合了看似艱澀難懂的歷史,讓我們可以在每個便車車主身上看到長長的歷史脈絡。我

們可以從東干車主的語言教學,看到東干民族的流亡身影;從與約旦車臣沙發主的相處中,了解難民對約旦的影響。看完他的這些故事,讓我更加好奇,更加想要去拜訪那些地方,不過我也很清楚,我們絕對會搭到完全不一樣的便車,遇到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陳柔安(《我沒錢,所以邊畫畫邊旅行》作者):   搭便車,搭的不只是省路費那麼簡單,易安搭上的是一本一本活生生老百姓的故事書,當然書裡不只有主角的故事,還是整個社會、文化、法治、風俗的縮影,環環相扣。   易安用細膩的眼和心,打開這一本本故事書,再用極為真誠洗鍊的文字,把一則一則路上的故事寫的精彩絕倫。   李明璁(公視《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主持人)   巫師

地理(高中地理老師)   畢恆達(台大城鄉所教授)   廖科溢(金鐘旅遊節目主持人)   ──盛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李易安   端傳媒記者,用移動做田野,以田野為生活,為田野而移動。怕鬼,但喜歡逛墓園;喜歡旅行,也喜歡紀錄,文章散見《端傳媒》、轉角國際、Matters;第13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獲選者,曾入圍亞洲出版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兼職翻譯,譯有《歐亞帝國的邊境: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啟蒙運動》等書。   《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是他出版的第一本個人著作。   你可以在以下平臺上找到他:   FACEBOOK   www

.facebook.com/leeyian1986   端傳媒   theinitium.com/author/cEoTwTZK   轉角國際   global.udn.com/author/articles/1020/1458/share/2   推薦序 搭便車,讓「人」成了我們旅行中的主體 楊宗翰 推薦序 在路上:抵達世界上任何地方,或者從來不存在的那個地方 何欣潔 序章 公路上的游牧者:我們為什麼搭便車 Part.1 穿梭公路的人們 第1章    阿根廷: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     霸氣地伸出大拇指/搭上艾斯特班的聯結車/移動的人生/聯結車旁的小廚房/告別,最害

怕的時刻 第2章 土耳其:最適合搭便車旅行的國家 輪胎旁的流水席 歐亞陸橋/輪胎旁的流水席/遇見商人伊布拉欣/在驛站 世界上最愛喝茶的民族 沒有「她」的土耳其茶館/長途巴士司機澤其/又見茶館/穆斯林的性別空間 第3章 智利:五號公路上的百年孤寂與非法占地 地圖上沒有的目的地:烘爐灣/從科皮亞波到章魚灘/非法占地的「案發現場」/追求居住權的智利風格/智利人的百年孤寂 Part.2 破滅有時,嚮往有時 第4章 維耶德瑪:第十日的遺失 不見了,背包不見了!/在中國餐廳遇見古叔叔/曾經一窮二白的大型超市經營者/順著指尖望去,一切都美 第5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壯遊、找尋自我……幻滅? 初見。再見。/在

伊瓜蘇瀑布尋找自我/我不知道大家在趕什麼 第6章 波士尼亞:生者禁忌開口的國度 妲妲的民宿/複雜的國家/鈔票上的政治/照片上的沉默男子 第7章 埃及:如果法老活到今日 文化遺產是門好生意/旅店也是門好生意/「快給我錢!快點!」 第8章 約旦:善惡與利弊交織的難民國度 我的祖父母,當年是被俄羅斯騙過來的唷/難民錢潮/難民經濟是雙面刃/繁榮故事的見證者 第9章 塔吉克:帕米爾高原上的家具商 沿著噴赤河前行/老人說,今天沒有麵包車可以搭/水利工程師歐伊莎/巴基斯坦家具商阿迪夫/前往霍洛格/不能提的伊斯瑪儀派回教徒/深入中亞的外國勢力 Part.3 國與界 第10章 希臘:開往文明懸崖的A2公路?

再好的人心都會墮落/總有用處的希臘文/柯尼察的凱薩琳/懸崖上的文明 第11章 阿爾巴尼亞:SH75公路與臺灣廣場 游走在邊界的希臘裔阿爾巴尼亞人/NGO工作者希爾瓦/阿爾巴尼亞人的希臘公路/把所有你不快樂的、不好的,都給我吧/阿爾巴尼亞的台灣廣場/臺灣中心 第12章 馬其頓:括號裡的政治 括號裡的國家/來自土耳其的觀光客──穆罕默德/另一個版本的土耳其/歐洲的背面 第13章 巴拉圭:地球的背面 最遙遠的距離/在綠色地獄徘徊/臺灣的那個中國/費拉德費亞的門諾派教徒/巴拉圭的蔣介石 第14章 吉爾吉斯:東干老爺的便車 東干人的歷史/義狗、亮狗、散狗、四狗……/離散在柏油路上/絲路終究是路 第15章

羅馬尼亞:搭便車的民族與我們 不是所有人都像喬治一樣幸運/賣給法國的達契亞汽車/再過幾年,也許一切會變,也許不會 尾聲 搭便車的歷史 附錄 便車技巧──寫給有冒險之心的每一個人   序 搭便車的人(節錄)   我是一個搭便車的人。   這句話用中文說起來,一直都讓我覺得有些彆扭。在中文語境裡,「hitchhiker」還沒有凝固成像「沙發客」(couchsurfer)、「鄉民」這些在不斷搬用之中反覆錘鍊、而逐漸落定的名號,只能用平鋪直敘而有點生硬累贅的方式指涉。這種窘迫除了反映出知識分類的社會建構性,或許也透露了「搭便車」這個概念對於臺灣人來說有多陌生。   我的第一次便車經

驗,是在二○○九年還在西班牙交換學生的時候。當時我買了廉價航空的機票,飛抵目的地才覺得上了賊船:機票是很便宜,但機場遠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偏鄉,離開機場的公共交通完全付之闕如,下了飛機的乘客,只能摸摸鼻子購買昂貴的巴士票前往市區。我嚥不下這口氣,看了地圖,發現機場外五公里處有高速公路經過,於是背起背包走去碰運氣。好不容易走近高速公路的匝道口,我在初冬的薄霧裡,模仿電影裡那些同樣站在路邊的人,豎起了我的大拇指。   每經過一輛加速駛離、把我拋在腦後的汽車,我高高舉起的拇指就向下退縮一些,直到臉上掛著的笑容都僵了。出乎意料地,最後為我停車的竟是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婦人。上了車後,我說這是自己第一次

搭上便車,老婦人聽了之後竟然說,她也是第一次讓陌生人搭上便車。有點矛盾的是,她停車的理由居然是她不相信在西班牙有人可以搭得到便車,所以如果她沒停車,我可能得等上一輩子,她覺得那太可憐了。   總之,我的第一次便車嘗試沒有鎩羽而歸,也沒有讓我遇上變態殺人魔,於是開啟了我的便車生涯。   開始上路   第一次決定以搭便車方式做長期旅行,是在二○一四年底。有點俗套地,我和當時的旅伴曾對這世界也對職涯和人生感到迷惘。當時覺得,人生大概就這樣了,有一條雖不致閃閃發光,但也夠明亮動人的路可以走,可以理直氣壯地汲汲營營,讓時間成為發展的刻度,似乎都能預見十年後自己的模樣:除了不快樂之外,一切都好。

  而搭便車旅行,或許就是我們任性地,在尚未完全麻痺之前做的一次掙扎。說穿了,我們前進的力量,就是逃離的力量;之所以搭便車上路,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更沒有什麼追逐夢想的勇氣。   起初,旅費拮据是搭便車的首要理由,但到後來,搭便車本身,以及便車途中各種稀奇古怪、事後可以拿來說嘴的經歷,反客為主地成為了旅行的主要目的。我逐漸發現,搭便車的人其實並不少。偶爾在公路上遇到「競爭對手」我們會彼此寒暄,交換搭便車的路況與情報。   有時候,搭便車也像一張我們主動爭取來的「邀請卡」,讓我們得以闖入那些旅遊場景的後臺,在駕駛的善意和協力下理解當地文化。雖然這樣說好像是偷窺癖,但卡車司機的生活、單身男

子的住所,或是物流運輸和大老闆跑業務的路線,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吸引人,還讓我們可以想像自己的旅行,不只是停留在景點地標打卡的表象層次。   漸漸地,搭便車又變成一種癮頭、一種無意識的堅持。我們在疲憊與刺激中冷熱交替,讓搭便車最終麻痺成為儀式。我們把自己放置在權力如此不對等的情境之中,讓自己在旅途上的移動幾乎完全丟失主動(有時候連目的地都無法自己決定),像人們在儀式中重複熟練舉止、忘卻意義,藉此把自己完全交給天命。在公路上的被動情境,簡直是我們當時所處人生階段的一個縮影,我們把自己置身一場迷你版的人生遊戲,學習迎接未知,也試探彈性。   最神奇的是,雖然搭便車旅行看似處處受限、高度仰賴運氣,

我們卻感到無限自由。   每次成功攔下便車,跳進車廂、噓寒問暖之後,我們最喜歡問駕駛:為什麼你願意為我們停車?有些人的回答淡得像白開水、完全不帶感情,「因為我一個人開車,路途遙遠,想找個伴。」也有些人幾乎是出於天性地過分熱情,「我想幫你們!」   還有一種人很有趣,他們曾經也是在路邊等便車的人。「我年輕的時候也常常搭便車。看到你們,就想起以前身無分文、在路邊等車的我。」也許他還有好多其他的年輕記憶,就這樣被我們在公路邊的身影給喚起了。   搭便車這種旅行方式,不但不受拮据的預算限制、也沒有太多可以失去的東西,而這種缺乏經濟自由,卻又在精神上感到無比解放、不受物質與現實牽絆的情境,或許也是

許多成年人回望年輕的自己時,經常懷念的「自由」。   阿根廷|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霸氣地伸出大拇指 從阿根廷中部石油大城里瓦達維亞海軍准將城(Comodoro Rivadavia)出發,我們一早就站在市區接上三號公路的路口,雄圖壯志地宣告以遠在南方的里奧加耶戈斯(Rio Gallegos)為目標,將標明目的地的紙牌高舉頭上,霸氣地伸出大拇指。然而車子卻只因紅燈停下,不為我們停留。希望像泡沫,壽命只有五秒鐘。從看見一臺車,到它無情地從我們身邊開過。就在我們等到即將化成雕像時,有人拍拍我的肩膀,原來是好心駕駛特地來叫渾然不覺的我們。幸福來得太突然,我們趕緊跳上車去。駕駛是位四十歲左右的阿根廷

人,性格開朗,熱情地和我們聊著天。他最近剛和老婆離婚,兒子也不在身邊。公路上車不多,小轎車很快就狂飆到時速兩百公里,他好像在用速度防禦從生活滲出的一點孤單。他邀請我們去家裡吃點心,屋子裡散發著男子獨居的氣味。很多時候,我們就這樣側身閃進別人的日子裡,短暫而突然的相遇畫不出對方生活日常的輪廓,卻能掀開一小角,探見一點線索,就像我們在他的客廳裡瞥見那散落一旁的吉他和音響,默默猜測著他與朋友們在家彈唱的景況。後來,為了讓我們方便找到下臺車,他特別繞路載我們到公路上的卡車司機休息站。離開前他快速遞了份午餐給我們,瀟灑地揮手道別。所謂的司機休息站,其實就是幾個販售速食飲料的貨櫃屋,散落在方便大貨車停靠的

公路上,旁邊黃土漫漫,太陽炙熱又吹著大風,頗像是在大漠中孤立的驛站。某個貨櫃裡的大哥建議我們等到吃飯時間再找司機問,要我們先待在貨櫃屋裡躲太陽。這位魁梧的大哥正在為中午人潮做準備,把一顆顆像炸甜甜圈的麵團丟進油裡,熟練地撈起、擱下,接著順手拿幾個給我們嘗嘗。我們邊吃邊欣賞他俐落的手腳,突然,他拿起桌上的報紙,指著新聞照片中制伏歹徒的其中一名警察,略顯自豪地說:「這個是我。」仔細一看,面罩後的人,身形果然和他一模一樣。警察和小販,兩個我原先以為平行的職業,在他身上交會。他有點哀怨地繼續說著,警察賺的錢太少,只好兼差,現在每天早晚都要工作,沒什麼時間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