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研究計畫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科會研究計畫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若愚寫的 地理資訊系統概論(第五版修訂版) 和葉宏謨,鄭伯壎,王盈裕的 數據長與數據驅動型組織:擁抱大數據時代的衝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蘇淑娟所指導 鄭又維的 龍崎的創生:臺南淺山惡地的政治生態發展案例 (2021),提出國科會研究計畫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地方創生、社區營造、政治生態學、行動者網絡、地質公園、空山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伊彬所指導 張長蓉的 從經濟層面探討2004年到2019年臺灣民間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 (2021),提出因為有 少子化、兒童圖畫書、風格、插畫、經濟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科會研究計畫查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科會研究計畫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地理資訊系統概論(第五版修訂版)

為了解決國科會研究計畫查詢的問題,作者李若愚 這樣論述:

  地理資訊系統就是蒐集資料、分析資訊、建立決策模式及預測模式、產生新知識的電腦工具,並且為現代   人在地球上活動科技性及服務的工具。   本書分五大部分:   一、由生活空間基本概念,到地圖基本知識及地理資訊系統之描述、國內外發展及地理資訊系統之組成。   二、空間資料模式及資料結構、資料生產、資料倉儲、資料探勘及地理資訊系統之需求功能。   三、介紹一些專屬之地理資訊系統如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及嵌入式地理資訊系統。   四、介紹地理資訊系統發展環境及地理資訊系統專案管理。   五、未來發展方向。 本書特色   1.內容包括地圖基本知識、資料庫結構及台灣e化及M化

之介紹   2.本書是以幫助資訊管理系之學生為出發點,故對難懂的地圖座標、資料模式以簡易方式表達,讓同學容易理解。本書並無繁雜的公式而是針對企業在行銷通路、物流規劃、顧客關係管理及供應鏈方面對地理資訊系統所需的知識概念。   3.本書特別對地理資訊系統的發展環境做介紹:包括主管機關、國土資訊系統任務編組、法律、資料生產、電腦硬軟體資源供應商以及地理資訊系統之專案管理。   4.附錄GIS國科會研究及學生實習實例極具參考性。

龍崎的創生:臺南淺山惡地的政治生態發展案例

為了解決國科會研究計畫查詢的問題,作者鄭又維 這樣論述:

臺灣的地方創生政策肇始於2018年,龍崎也在2019年舉辨的空山祭席捲一場文創風,2021年經歷過垃圾掩埋場事件後,通過地質公園與自然保留區的成立,似乎創造龍崎新生之始,也引起本研究的動機。回顧臺灣鄉鎮發展,各階段各有差異。早期社區發展主為國家政策規畫與宣導,地方社區則為政策實踐者,以國家政策結構的由上而下引導,地方自主性有限。然此精神在1990年代文建會的社區營造政策下產生變化,更與1990年代政治生態變換、經濟轉型、公民意識與力量逐漸抬頭有所關聯,當政策引導社區由下至上的治理萌芽,創造民間的活力與創意、培養社區的自明性與認同追求,可說是社會轉向之始;其後的社區總體營造進一步擴展地方的多元

作為。其後的農村再生、地方產業特色等政策,則影響鄉鎮產業特色發揮,近年的地方創生更是集由下而上精神於一身的綜合體,有利以政治生態學切入地方治理,俾利理解適地適性的地方發展。準此臺灣社區發展變遷的歷史借鏡,本研究藉行動者網絡理論概念,剖析龍崎在地方創生引導下的行動者的能動,並在能動性與關係網絡中,探索地方的共同目標與問題意識,以及差異能動者間如何達至協調;此關係網絡的穩定性與否以及如何建構,為龍崎創生成功與否的關鍵。龍崎惡地的農村特色,透過在地農產特色與具地景自明性的文創藝術結合的地方創生、過程與未來發展,回應地方創生如何善用在地的生態與環境內涵,使成適地適性的地方創生,是本研究探究的核心。關鍵

字:地方創生、社區營造、政治生態學、行動者網絡、地質公園、空山祭。

數據長與數據驅動型組織:擁抱大數據時代的衝擊

為了解決國科會研究計畫查詢的問題,作者葉宏謨,鄭伯壎,王盈裕 這樣論述:

  任何組織,政府組織或企業組織,營利組織或非營利組織,都需要資料(即數據)。組織成員從資料獲得資訊,才知道有没有什麼問題與機會,該採取什麼行動,讓組織繼續成長茁壯,完成組織的使命。   2020年臺灣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唐鳳政委領軍的團隊開發出口罩地圖,後來又開發出疫苗接種預約系統。各級政府也紛紛推出各種APP,例如,到訪地點實名制、確診者足跡追蹤、接觸者匡列、篩選檢測等等。以上所述都是資料的應用,假設没有這些資料,2020年的臺灣可能已經變成屍橫遍野的人間煉獄。   政府本來就有地政、戶政、財稅、教育、產業、行政等各種資訊系統支持其日常作業,但當疫情來臨時,這些日常運

作的系統都無法使用,必須立即開發出新的系統。但重點是資料,假如臺灣没有世界第一的健保、醫療、診所、藥局等開放資料,就不可能開發出救命的資訊系統。   企業也是一樣。每個企業(包括營利和非營利組織)都有資訊系統支持其日常作業,而日常作業累積下來的資料(即數據)才是真正寶貴的資產,但多數企業都忽略了它。企業如能善用這些資料,就能在問題發生前就解決問題,或避免在機會消失後才發現錯失了機會。例如,某些產品的營收正在下降,是否品質變差了或客戶偏好改變了?某些客戶的付款時間變長了,客戶是否不滿意我們的服務?企業應該有人隨時關心企業內外部資料,那個人就是數據長。   數據長讓企業轉型為數據驅動型組織,也

就是組織內外部成員都信任資料並依頼資料作決策。唯有提高資料品質,才能獲得使用者的信任。企業面臨的環境瞬息萬變,數據長規劃決策者可能會用到的資料,並於日常蒐集這些資料,當決策需求發生時,可立即、快速開發新應用程式利用資料產生決策所需資訊。速度是關鍵,若要花費超過數小時的時間才能寫出新的應用程式,決策時機可能已經錯過。故資料本身必須包裝成元件,如同積木般可以隨時組裝,而非傳統的存取資料庫中的資料表。

從經濟層面探討2004年到2019年臺灣民間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

為了解決國科會研究計畫查詢的問題,作者張長蓉 這樣論述:

臺灣邁入少子化的時代,生育率的逐年遞減,對整體社會、產業都產生了影響。孩童逐漸成為家庭中的核心角色,少子化反而帶來了一股新商機,兒童圖畫書也更加受到大眾重視。不同於以往,現今兒童圖畫書產業正處在有利於其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因此,其風格面貌會在質與量上做出何種改變值得進一步探討。本研究欲分析2004-2019年臺灣民間出版兒童圖畫書,樣本來源為台北市立圖書館,總共蒐集1114筆插畫樣本,歸納出14大項36小項風格。研究方法採用圖像分析法,風格分類階段按照伊彬(2015)之風格架構進行分類歸納整理。經由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下列結論:一、新民間風格特質:(1)樣本高度集中於少數主流風格。(2)以兒

童本位為主要考量。(3)整體風格之畫面級次不再與年代具關連性。(4)插畫角色造型扭曲與世俗化表現。(5)數位媒材發展造成插畫家風格樣貌改變。二、插畫風格發展與經濟背景關係密切。三、兒童圖畫書國際市場加速擴展。四、進口版權兒童圖畫書衝擊:(1)模仿國外創作風格與故事題材。(2)擠壓到本土創作市場。五、當代兒童圖畫書行銷機會:(1)少子化趨勢。(2)大開本圖畫書行銷優勢。(3)把握電子書市場。(4)建立品牌以自我提升。六、兒童圖畫書發展環境促使插畫風格多元化:(1)網路媒體增加作品曝光度。(2)插畫家出身背景多元化。七、圖畫書行銷手法改變與解套現象。八、兒童圖畫書風格教育的重要性:(1)兒童化風格

推動閱讀優勢。(2)風格集中影響兒童審美教育。本研究依據結果中的現象與趨勢,對後續相關研究提出的建議為:1. 藉由經濟預測推敲未來兒童圖畫書插畫之主流風格與趨勢。2. 以訪談資料佐證探詢兒童圖畫書出版社的經營理念與策略。3. 加入故事題材與風格關係研究。4. 加入電子書與數位出版市場上研究。5. 加入非文學性質之兒童圖畫書研究。6. 針對圖畫書之其他設計元素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