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有效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基本法有效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偉霖寫的 智慧財產授權與商品化實務指引 和吳秀玲,蘇嘉宏的 醫事護理法規概論(修訂十四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三民所出版 。

環球科技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游宗新、林三立所指導 黃慧娟的 花蓮縣光豐地區農會整合公私部門資源之探討-以生鮮食材再利用為例 (2020),提出基本法有效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源整合、生鮮食材、共享經濟、循環經濟、永續發展。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國際創業與經營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蔡木霖所指導 張翡珊的 剩食之研究—以社區大學烹飪教學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剩食、保存期限、食農教育、社區大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本法有效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本法有效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智慧財產授權與商品化實務指引

為了解決基本法有效期的問題,作者王偉霖 這樣論述:

  本書是作者結合法律專業及從事智慧財產授權與商品化實務工作多年經驗,以授權契約為中心,就常見契約主要條款、一般條款進行介紹,並搭配說明我國公平法對授權契約之規定,近期重要司法案例,就授權契約常見實務爭議問題進行剖析,同時也概略介紹產學合作技術移轉,技術評價,破產與智慧財產證券化,以及新興授權模式等智慧財產授權及商品化之重要議題。     在特色上,本書以深入淺出之文字簡介智慧財產權授權及商品化實務重要問題,並提供相關法規、主管機關函示及法院判決,以及比較法內容供讀者對照,讓讀者不論是否唸過法律,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瞭解相關實務運作,使讀者能藉由本書在短時間內瞭解授權及商品化的體系、模式,或當

作工具書參考。

花蓮縣光豐地區農會整合公私部門資源之探討-以生鮮食材再利用為例

為了解決基本法有效期的問題,作者黃慧娟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探討現今耕種技術進步,且農作物在不斷改良之下,種植所需的時間更短、產量更為增加,在這樣的技術發展下,應該能夠供應全球的人民都能飽腹,但卻不是如此,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調查,全球仍有近七億人口處於挨餓或營養不良的困境,原因是許多糧食充足的國家或地區並沒有珍惜資源,反而是在生產、收割、運送、消費這些過程中被浪費。研究者從事光豐地區農會生鮮處理廠的工作,平常負責供應光復與豐濱兩間生鮮超市的食材,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即將超過保鮮期卻未被購買的生鮮食材,若將這些食材都丟棄,實是非常浪費的行為。因此,思考要如何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將生鮮食材再利用。本研究透過訪談法及次級資料分析,受訪者對於能

夠將生鮮食材再次利用都給予肯定的答覆,而農會內部員工也肯定食材再利用,不僅可以減少浪費,也可以增加農會的收益,與內部員工討論可將即期生鮮食材再利用,運用於老人關懷餐、幼兒園餐點、製成材料包、加工製成熟食販售等,以達物盡其用的目的。

醫事護理法規概論(修訂十四版)

為了解決基本法有效期的問題,作者吳秀玲,蘇嘉宏 這樣論述:

  本書為介紹醫事、護理、健保、長照法規等領域的專書,自民國90年2月第3版起,由吳秀玲老師全權負責修正事宜,配合各種法規的制定、增修動態,快速修訂補充、更正最新資料,並以法學角度檢視衛生法令的實務及探討其缺失。迄本(第14版)次修正,本書近20年來修正共14次,在介紹醫事法規領域的專書中,持續保持最佳的可閱讀性及正確性,以利讀者掌握最新資訊與立法趨勢,可謂最大特色。     本書提綱挈領,點明基本法律概念與權益受損的救濟方式,並以醫療法、醫師法、護理人員法、全民健康保險法、長期照顧服務法為主,介紹醫師、護理人員、長期照顧服務人員等之資格條件、業務事項與責任;說明醫療、護理、長照機構應遵循

規範;強調人性尊嚴、醫療人權之重要性,釐清醫病關係的權利義務關係。另針對病人自主權利法、傳染定防治法及有關武漢肺炎限時特別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等重點,併予介紹。

剩食之研究—以社區大學烹飪教學為例

為了解決基本法有效期的問題,作者張翡珊 這樣論述: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FAO)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3億噸食物在整個食品供應鏈中被丟棄或浪費,佔糧食供應給消費者數量的3分之1,全球出現嚴重糧食失衡的狀態,這些被浪費的量足夠解決30億人的飢餓問題。回看台灣本地, 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為期14個月期間,超市、量販店申報的廢棄食品達到6630噸,等於平均每個月有超過500噸剩食變成廚餘。2018,全台300位便利商店加盟主更集結送出陳情書,指出一間超商平均每天報廢2000元剩食,若以全台1萬間門市估算,等於每年高達70億

元!(商周.COM,2019) 。2019年1月全台廚餘回收量超過46,969萬噸,(環保署環境資料庫,2017)。本研究推廣剩食從家中做起,研究方法:採用訪談、觀察研究對剩食認知。再觀察研究對象是否因不了解製造日期或不當採買而產生家中存貨量而造成家中剩食。再設計檢核表讓學員很清楚而詳細的記錄紙上。養成連續性和持續性的習慣進而影響周圍的親朋好友。推動食農教育,藉由社區大學烹飪課程教導學員剩食觀念與剩食變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