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協會年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外貿協會年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童城寫的 每天讀一點德文:德語國家名人演講精華選 和陳秉安的 大逃港(增訂本)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11年行政法(含概要)測驗式歷屆試題精闢新解[高普考]也說明:織品配額之分配、國際貿易局委託外貿協會核發人民之外銷許可證、監理處委託汽車修理廠代為檢驗 ... 公務人員不服丙等之年終考績,得循復審、行政訴訟途徑謀求救濟。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宇航 和香港中和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李大中所指導 戴偉丞的 蘇聯解體後台俄關係發展之研究(1992-2020) (2021),提出外貿協會年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俄關係、外交政策、雙邊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李坤清所指導 林政男的 企業數位轉型重要成功影響因素探討-以電池製造業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數位轉型、工業4.0、虛實整合系統(CPS)、電池製造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外貿協會年終的解答。

最後網站網路上關於外貿協會薪水-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則補充:等的約聘工作想問問外貿協會的約聘人員的薪水待遇大概是多少爬文查到的都只有看到正職薪水學士起薪39k-42k 年終1.5 不知道約聘..., ... 生涯規劃所以考慮一些關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外貿協會年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每天讀一點德文:德語國家名人演講精華選

為了解決外貿協會年終的問題,作者童城 這樣論述:

《每天讀一點德文:德語國家名人演講精華選》收錄了德語國家名人演講30篇,以“國家政要”“學者作家”“企業高管”“文體明星”為主題分為4部分。每部分按照演講內容的難易順序編排,每篇演講設置了“人物簡介”“演講背景”“德語原文”“參考譯文”“詞彙注釋”“文化點撥”等6大核心板塊,德語原文配有原聲音訊,從多角度全方位解讀演講內容,力求能夠讓讀者享受到純正地道的德語,精彩準確的譯文和豐富多益的文化知識。 童城   畢業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碩士,高校德語教師。曾在多家期刊發表德語教學和德語語言文學研究方面的論文,出版譯著1本。曾赴慕尼克大學和柏林歌德學院進修德語教學法。

一、國家政要 Diese Werte haben unser Land stark gemacht 這些價值觀讓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2019 年新年講話 ……………… 16 Ich wünsche Ihnen von Herzen es guets Nöis 我衷心祝願大家新年快樂 ——瑞士聯邦主席西蒙內塔·索馬魯加 2020 年新年講話 …… 2 Wir feiern heute unseren Nationalfeiertag 今天我們慶祝國慶日 ——奧地利聯邦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在奧地利共和國 誕生 100 周年慶典上的講話…………………

…………………… 11 Die Schweiz wird 720 Jahre alt 瑞士 720 歲了 ——瑞士前聯邦主席米舍利娜·卡爾米-雷伊慶祝瑞士720周年 國慶講話…………………………………………………………… 23 Stolz auf unsere Werte und zuversichtlich für unsere Zukunft 為我們的價值觀自豪,對我們的未來充滿信心 ——瑞士前聯邦主席于利·毛雷爾 2019 年新年致辭 ………… 6 Wir sind an einem Wendepunkt angelangt 我們正處在一個轉捩點上 ——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在 R

20 世界氣候峰會上 的講話……………………………………………………………… 37 Unsere beiden Länder bilden auch eine Wertegemeinschaft 德瑞兩國也形成了一個價值共同體 ———瑞士前聯邦主席阿蘭·貝爾塞值德國總統訪問之際 的講話……………………………………………………………… 46 Wir dürfen uns nicht auf unseren Erfolgen ausruhen 我們不可沉浸於過去的成就 ——列支敦士登王儲阿洛伊斯·菲力浦·瑪麗亞 2018 年 國慶講話…………………………………………………………… 83 Der N

ame der Freiheit für Erwachsene heißt Verantwortung 對於成年人來說自由意味著責任 ——德國前總統尤阿希姆·高克在漢斯-賽德爾基金會成立 50 周年慶典上的致辭 …………………………………………… 70 So muss jetzt auch jede und jeder helfen 所以現在人人都要貢獻自己的力量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就新冠肺炎疫情發表的 電視講話…………………………………………………………… 57 Sprechen Sie mit Menschen, die nicht Ihrer Meinung sind! 和那些與

您有不同想法的人交流吧! ——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2018 年 聖誕講話…………………………………………………………… 30 二、學者作家 Wir Preisträger tragen eine große Verantwortung 我們這些獲獎者肩負重任 ——第 33 屆萊布尼茨獎得主薩米·哈達丁在頒獎典禮上 的致謝詞(節選)………………………………………………… 96 Wir Dokumentarfilmer eignen uns die Welt häufig etwas anders an 我們紀錄片製片人看世界的方式通常有點不一樣 ——第 14 屆德國記者獎得主斯蒂

芬·蘭比的致謝詞 (節選)………………………………………………………… 115 Ich wollte niemals ein Schriftsteller sein 我以前從未想過要當作家 ——瑞士作家盧卡斯·貝爾福斯在第 4 屆漢堡國際音樂節開 幕式上的致辭(節選)………………………………………… 102 Inhaber, alleiniger Inhaber eines so machtvollen Wortes 如此強大的詞的所有者,唯一的所有者 ——第 11 屆德國圖書獎得主博多·基爾希霍夫 的獲獎演講……………………………………………………… 109 Verschiedenheit

ist kein hinreichender Grund für Ausgrenzung 差異性不是排斥他人的充分理由 ——第 66 屆德國書商和平獎得主卡洛琳·艾姆克 的致謝詞(節選)……………………………………………… 122 三、企業高管 Wir sind noch lange nicht satt 我們離滿足還遠著呢 ——戴姆勒股份公司前首席執行官迪特·蔡澈的年終總結… 132 Gesagt - getan. Das ist BMW 說到做到,這就是寶馬 ——寶馬集團前首席執行官哈拉爾德·克魯格在 2018 年 股東大會上的講話(節選)…………………………………… 152 Diese

Strategie ist unser Kompass 這項戰略是我們的指南針 ——拜耳集團首席執行官沃納·鮑曼在 2019 年股東大會上 的講話(節選)………………………………………………… 158 Wir brauchen jetzt wirksame und zeitnahe Lösungen 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 ——西門子集團首席執行官喬伊·凱颯在 2020 年股東大會上 的講話(節選)………………………………………………… 146 Die Zukunft der Mobilität wird elektrisch sein, wird automatisiert s

ein und wird vernetzt sein 移動出行的未來在於電動化、自動化和網路化 ——博世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沃爾克瑪律·鄧納爾關於電動自行 車未來的講話…………………………………………………… 140 Eine klare Linie genügt 一條明朗的線條足矣 ——戴姆勒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奧拉·康林松在第 68 屆 法蘭克福車展媒體發佈會上的講話(節選)………………… 135 四、文體明星 Die Grenzen zwischen Pop, Rock und Klassik immer weniger 流行樂、搖滾樂和古典樂之間的界限不斷縮小 ——大衛·葛瑞特獲回聲古典

音樂獎的致謝詞……………… 194 Ich bin wirklich unfassbar stolz 我的自豪之心簡直無以言表 ——海倫娜·菲舍爾獲得德國斑比獎的致謝詞……………… 198 Du bist immer ein Suchender 你是一個不斷探索的演員 ——塞巴斯蒂安·科赫為連姆·尼森金頒發金攝影機獎的 頒獎詞…………………………………………………………… 207 Wir zuallererst müssen da vorne weggehen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帶好頭 ——“年度風雲先生”托尼·克羅斯的致謝詞……………… 202 Vor allem die Verantwort

ung für das eigene Tun 尤其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沃爾夫岡·格魯普在特裡格瑪公司成立 100 周年慶典上 的歡迎詞………………………………………………………… 166 Ich werde alles tun, alles, um dieses Vertrauen zu rechtfertigen 我將竭盡所能,不辜負大家的信任 ——赫爾伯特·海納在拜仁慕尼克股份公司 2019 年年會上 的講話…………………………………………………………… 180 Du hast nicht nur an dich gedacht, sondern eben auch an an

dere 你不光為自己,也為他人著想 ——德國國家足球隊主教練尤阿希姆·勒夫為“榮譽隊長” 菲力浦·拉姆宣讀的贊詞(節選)…………………………… 212 Fußball ist allen allgemein gut 足球是一項人人受益的運動 ——菲力浦·拉姆在德國足球協會“榮譽隊長”頒獎禮上 的致謝詞………………………………………………………… 219 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在奧地利共和國誕生100周年慶典上有何感想?瑞士前聯邦主席米舍利娜·卡爾米-雷伊在瑞士聯邦成立720周年的講話中表達了哪些憂慮?列支敦士登王儲阿洛伊斯·菲力浦·瑪麗亞對數字化時代有何思考?瑞士作

家盧卡斯·貝爾福斯圍繞“身份”這一主題發表了怎樣的演講?戴姆勒集團首席執行官奧拉·康林松如何推銷賓士純電動豪華轎車?德國百年家族企業屹立不倒的秘訣是什麼?小提琴王子大衛·葛瑞特對流行音樂有什麼看法?德國流行天后海倫娜·菲舍爾心目中最美好的事情是什麼?哪件事是德國足球先生托尼·克羅斯的心頭大事?足球明星菲利普·拉姆獲得德國國家隊“榮譽隊長”稱號時發表了哪些感言?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也對以上問題感興趣,這本展現德語國家名人演講風采的《每天讀一點德文:德語國家名人演講精華選》將為您一一解答。本書收錄了德語國家包括國家政要、學者作家、企業高管和文體明星在內的名人經典演講30篇,帶您瞭解這四個領域名稱

人的所思所想,助您更好地瞭解德語國家的文化,並且提高德語水準。為了方便您學習,本書將所選篇目按領域分為四部分,每個領域的演講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序,每篇演講採用德中對照的形式呈現,並且配有原聲音訊,為讀者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聽讀盛宴。 在體例編排上,本書特設置“人物簡介”“演講背景”“德語原文”“參考譯文”“詞彙注釋”和“文化點撥”六大核心板塊,從多個角度全方位解讀演講。“人物簡介”是對演講人的教育背景、工作及生活情況進行介紹,方便讀者進一步瞭解演講人。“演講背景”旨在提供演講的要義精髓。“德語原文”地道豐富,是學習和提高德語水準不可多得的資料。“參考譯文”品質上乘,能為讀者提高翻譯水準提供有

力借鑒。“詞彙注釋”對演講中出現的重點單詞和片語進行詳細注釋,有利於擴大讀者的詞彙量。“文化點撥”對演講中涉及的關鍵人物、文化現象以及歷史背景等進行簡要說明,以便讀者能夠更加深入準確地理解演講內容。讀者在閱讀精選演講的同時,不但可以瞭解德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還能更好地享受德語學習帶來的樂趣。六大核心板塊助您享受純正地道的德語、精准流暢的譯文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 由於編者水準有限,加上本書德語原文由編者聽寫而來,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請各位同行,讀者朋友不吝賜教,我們將不勝感激。  

蘇聯解體後台俄關係發展之研究(1992-2020)

為了解決外貿協會年終的問題,作者戴偉丞 這樣論述:

我國與俄羅斯的交往,於蘇聯解體後也漸漸地展開,而兩國的外交政策也因冷戰的結束,開始有所變化。中華民國與俄羅斯聯邦在蘇聯解體後的後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發展,我國方面包含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及蔡英文,在俄國方面則自葉爾欽、普丁以及梅德韋傑夫也因此台俄關係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因著兩國不同領導人所提出的外交政策概念的交集當中穩定地成長。即便對俄關係、對台關係皆並非為兩國的重點推進項目,同時又因俄羅斯聯邦所簽屬的《俄羅斯聯邦與台灣關係條例》無法展開正式的、官方的互動,但仍亦步亦趨地在不同領域中擴展交流的層面以及加深互動的深度。本文旨在將台灣與俄國在蘇聯解體後,從兩國的外交政策理念當中找到交集,包括「李

登輝-葉爾欽時期」、「陳水扁-普丁時期」、「馬英九-梅、普時期」以及「蔡英文-普丁時期」,並且綜合整理雙邊在政治互動、經貿往來以及教科文交流三方面的觀察與研究。

大逃港(增訂本)

為了解決外貿協會年終的問題,作者陳秉安 這樣論述:

這是國內第一本專門揭秘大逃港事件的書籍, 真實再現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在大變局前夜的歷史。 增訂版增加了多幅圖片和近萬字內容。   本書作者以記者的身份在二十多年裡,一個一個跟蹤尋訪大逃港的親歷者,從當時的地方要員到普通百姓,從立功受獎者到受罰者,從逃港後發跡致富者到終生窮困潦倒者,真實記錄了從1950年到1979年間發生在深圳河邊歷時30年的百萬人「大逃港」事件。   千言萬語說得再多,都是沒用的,把人民生活水準搞上去,才是唯一的辦法。不然,人民只會用腳投票。--習仲勳   1949年後,內地綿延三十年的逃港浪潮一波接一波,這段歷史一直被湮滅。本書作者以記者的身份,在二十多年裡,一個一個

跟蹤尋訪大逃港的親歷者,從當時的地方要員到普通百姓,從立功受獎者到因罪受罰者,從逃港後發跡致富者到終生窮困潦倒者,真實記錄了從1950年到1979年間發生在深圳河邊歷時30年的百萬人「大逃港」事件,再現了內地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在大變局前夜的這段歷史。   本書自2011年出版後深受讀者歡迎,已經成為常銷書。此增訂本增補了多幅照片和逃港者自述。   作者簡介 陳秉安   中國著名記者型作家,長期從業新聞傳媒,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長篇報告文學《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謎》獲1990 - 1991年全國報告文學獎(現魯迅文學獎)。   楔子:20多年前的尋找

  第一章 風雲初變 第一節 淺淺的界河 第二節 血濺閘門山 第三節 深港特工秘密戰——活擒劉立福 第四節 荷葉塘故事——一個地主後代的回憶 第五節 強扭的瓜不甜——寶安縣的合作化和“退社風”   第二章 “五七”大逃港 第一節 偷渡者的福音——“大放河口” 第二節 三十年牛郎織女:文素巧尋夫 第三節 逃港的廣州女大學生 第四節 “木腦殼”八次逃港傳奇   第三章 “六二”大逃港 第一節 “六二”大逃港為甚麼會發生 第二節 逃港:饑荒中的出路 第三節 寶安縣委書記李富林 第四節 陶鑄下令:把崗哨撤了   第四章 “六二”大逃港在境外的影響 第一節 湧過邊界的洪流 第二節 感天動地的華山淚雨

第三節 梁成功九龍寨奇遇 第四節 暴雨下的冤魂 第五節 潮水衝擊之後 第六節 全港大審判 第七節 從逃港者到“洋參大王”   第五章 撫不平的波瀾——深圳河邊的社會主義大教育 第一節 北戴河的錯誤判斷 第二節 在深圳河邊築起“鐵壁銅牆” 第三節 西坑之戰——社會主義陣地的爭奪 第四節 “愛”也拴不住的“心” 第五節 刑場上的鮮血——老頭與青年殊死血鬥   尾聲:從大逃港到大開放 附 後記   楔子   20多年前的尋找     一、發現徑肚村     眼前這片一望無際、長滿蘆葦的河灘,當年是一片流淌著鮮血、迴蕩著走投無路的百姓慘痛呼叫的土地。那是血與火的迸發,是一場比之元宋大決戰更為悲壯更

為慘痛的歷史大悲劇!     有歷史學者告訴我說,東出深圳墟五里的那片廣袤的空曠地,便是700多年前南宋王朝與元軍最後決戰的古戰場。我想他一定是搞錯了。我記得“崖山之役”發生在海上,從福建逃來的南宋皇帝,帶著軍民在深圳的大鵬半島登陸後,因為害怕在陸上遇到追趕的元軍,於是從海上繞道走,目的地是崖山,根本就沒有去過深圳墟。     而頑固的老頭言之鑿鑿,說是南宋的軍隊大敗之後,小皇帝是由人抱著沿深圳墟東北的一條小徑逃跑的,倉皇中還把一條護肚的錦帕失落在小徑上,所以深圳墟東北的那個小村子後來就叫做“徑肚”。     真是這樣的嗎?     打開那本20世紀70年代印製的深圳市寶安縣地圖,上面清清楚楚

記錄著深圳東部各個村落的名字和位置。     沒錯 ── 徑肚,一個芝麻大的村莊,就貼在蜿蜒的深圳河邊上。而且,現在從羅湖通往沙頭角的公共汽車有一個站就叫“徑肚”。     見鬼,難道史載的崖山之役都成了空話?     我一定要到那個甚麼徑肚村去看看,包括那條鬼才知道的小徑,看到底是不是史書出了問題。     於是我帶了地圖,騎上“笨驢” ── 那輛除了鈴鐺不響哪兒都響的寶貝單車上路了。     這是20多年前的一個冬天,準確地說是1985年11月,深圳四季中最好的時光。     遠處響著振動地皮的打樁聲。深圳城裡正在轟轟烈烈搞經濟特區的大建設,國貿大廈正在拔地而起,滿街塵土飛揚。我卻跑到深圳

河邊去探古,似乎有點不合時宜。     腳下是從深圳墟通向沙頭角的一條鵝卵石公路。貼著深港的邊境線蜿蜒向深圳墟的東面伸去。“笨驢”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東㨪西㨪著,簡直要把主人“㨪”下來。     在一塊寫著“邊防禁區”的木牌前下了單車,一支木杆攔住了路。路邊孤零零立著的矮小磚房,想來就是著名的“長嶺邊防哨所”。這裡就是邊防禁區了。當年這寂寞的邊防哨所所在的位置,大概便在而今羅湖區行人如織豪華氣派的“蘭亭豪苑”附近。     哨所裡走出一個端著衝鋒槍的邊防軍人,用手示意我停下。他把我的記者證拿過去端詳一陣,又拿了進屋去,同裡頭一個年紀稍大的軍人商量甚麼。     不久,哨兵揮手,表示我可以進入邊防

禁區了。那年頭,一個黨報的記者是挺吃香的。     於是,我來到一片廣闊的田地,開始打量那塊被史學家稱為“戰場”的地方。     其實這兒就是香港的山脈和深圳的山脈之間形成的一片開闊地。沒錯,地勢平坦,三千元軍和他們的馬隊足可以展開慣用的弧形陣勢。     我在四周尋找著,沿著宋軍退敗時可能選擇的路徑。希望在小路上發現點甚麼,比如一片馬甲、一截兵器甚麼的。     深圳河在身邊的蘆葦叢中無聲地流淌,只有隔著鐵絲網,在離我三十米處豎著英國旗的碉堡上,傳來執槍走動的英國兵沉重的皮鞋聲。     那位英國大兵轉過頭來看了一下,對我做了一個鬼臉 ── 大概值勤的生活太枯燥了,才又慢慢地走過去……  

  難道700多年前南宋與元軍的最後決戰,真的就發生在這裡?     我睜大了眼睛注視地面。沒有啊,甚麼戰鬥痕跡也沒有。     奇怪!     我趴在地上打開地圖,手指沿著深圳河邊上一個個地名找:蓮塘村,有,在梧桐山底下;羅芳村,也有,更靠近深圳河……     照地圖上的方位,在長嶺村邊,蓮塘村偏南,也就是在這條小河靠北一點的地方,應該就是徑肚村了。     我真糊塗,此刻,它不就應該在我的腳下嗎?     可是,哪兒是徑肚?哪有甚麼徑肚村?我跺跺腳,身邊除了鬆軟的沙土外,就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蘆葦叢和從深圳河上吹過來的風拂動蘆葦的聲音……     究竟是我找的方位錯了,還是地圖錯了?我開始懷疑

頑固老頭的說法了。     我沿著河邊的山地往蘆葦深處走去……走近河邊,扒開蘆葦。     啊,那是甚麼?     在長滿野草的一條荒蕪小道邊,地面上有一些灰色的東西,蹲下身去看時,發現那是一些磚瓦的殘片。     沒錯,這兒的確有一個村落。     接著,我撥開密密的蘆葦,終於看到路邊上幾截殘破的土牆。     對了,徑肚!這裡就是徑肚村!     “喂 ── 有人嗎?”我把雙手做成話筒大聲喊。     四周除了風吹動蘆葦的“沙沙”聲和深圳河在轉彎處沖擊石頭的“嘩嘩”聲之外,甚麼聲音也沒有。     我明白了:這是一個沒有人的村子!     我很快想起了半年前在調查深圳(寶安縣)歷史時,翻看

的那些蒙著厚厚灰塵的案卷。當時,我無意中發現了那中間記載著的,深圳河邊上幾十年前發生的一段歷史 ── 大逃港!     我的心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我記得1971年,寶安縣公安局給上級的《年終彙報提綱》中明明白白寫著:由於大外逃,深圳邊境一線,大望前、馬料河、恩上、牛頸窩、鹿嘴、大水坑等許多村莊都變成了無人村。     難道這蘆葦叢中、這朝霞掩映下的斷壁殘垣,就是當年因為大外逃而造成的“鬼村”之一?     大逃港啊,幾十年前那段震撼深港的偷渡潮!     甚麼“崖山之役”,甚麼“徑肚錦帕”,在我心中一下都失去了重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綿延三十年不斷的深圳河邊的大外逃 ── 中國的

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幹部、軍人……無法忍受“左”禍帶來的反右、“四清”、“文革”、大饑荒等種種政治和經濟的煎熬,不惜在警犬和槍彈之下冒著生命危險,強行偷渡深圳河,逃往香港的“自由世界”!     逃亡的群眾涉及廣東、湖南、福建、黑龍江等12個省,62個市(縣),實際人數超過了百萬!     鬼村     守衛在河邊上,荷槍實彈、刺刀出鞘的邊防軍人,面對的是成百成千黑雲一般湧過來的群眾。一位脫下了軍服的老軍人曾告訴我,那些年輕的端著刺刀的手,在自己的兄弟姐妹面前,常常為著良心和軍令的衝突而顫抖!那是一場保衛共和國的法紀尊嚴與人民群眾掙脫飢餓煎熬,尋找自由、幸福之間的血火大碰撞啊!     眼前

這片一望無際、長滿蘆葦的河灘,當年是一片流淌著鮮血、迴蕩著走投無路的百姓慘痛呼叫的土地。那是血與火的迸發,是一場比之元宋大決戰更為悲壯更為慘痛的歷史大悲劇!     悠悠三十年,誰的是,誰的非?以往的恩恩怨怨已成過去,唯留下而今的蘆葦一片,朝霞如血,黎明靜悄悄……     鐵面無私的歷史啊,你在把矛盾推向極致的同時,已經悄悄安排了下一段的啟動!不正是那一場場殘酷的碰撞,鮮血的迸發,才促使了中國人沉思、覺醒、推動了改革開放的車輪前行嗎?     這,便是歷史,永遠藏著謎底的歷史!     冷風陣陣,蘆葦沙沙,深圳河無語西流……我默然肅立、低頭,祭奠那些在這場歷史的陣痛中,獻出了鮮血和生命的農民、

軍人、共產黨員、地主富農、右派分子……在這裡,在這片蘆葦中,他們曾一度不分階級、不分貧賤、不分地域,為了一個共同的追求而親密擁抱……     我不覺熱淚盈眶。     無情的深圳河啊,你輕輕流淌,不慮不憂。你還記得三十年前,你身邊那些悲歡離合的故事、淚血摻和的辛酸嗎?     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     二、小松樹下的孤墳     我知道這個題材意味著甚麼。當年,“左”風未盡,對於這樣一個某些人正諱忌、千方百計掩蓋的題材,一個黨報記者的披露顯然要冒著丟掉記者證的風險。     那是在幾月之前,羅湖區的某家酒店開業。酒店的總經理親自登門我任職的單位,要求派記者出席,任務輪到我。     一切

都很平常,主人十分熱情,迎賓,嘉賓入座,放爆竹……可到了主人致詞時,情況起了變化。本來還平靜地站在台上的總經理,在念了一半的歡迎辭之後,突然捧著演講稿號啕大哭。台下猛然一片寂靜。     這太突然了,主人竟在喜慶開業的典禮上痛哭!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各位嘉賓,”主人稍稍冷靜了一下,嗓音依然帶著哽塞,“請原諒我的失態。我實在是太難抑制住自己,在今天這個地方……”他用腳蹬了蹬鋪展著紅色地毯的地面。“我的父親……二十多年前,”他又重新變得激動起來,“就是在我現在站著的這個位置……”他又哽咽起來,“倒下的……”他擦了擦眼睛,“當時我還小,他揹著我,已經快到河邊上了,一顆子彈打來……”主人抑

制不住自己,痛哭失聲。     “我沒有辜負他 ── ”他擦了擦眼淚,鎮定了一下。     “不瞞大家說,正是為了他當年對我的期望:活得有出息。我把酒店開在了這個地方……”     以下是另外一件事。     那是在我對一家港資工廠採訪之後,一位邱姓香港廠主突然把我拉到一個無人的客廳中:“你是記者嗎?”     我莫名其妙,“當然 ── 當然是。”     “那麼,你有一個記者的良心嗎?”     我又點點頭:“當然,當然有。”依然一片狐疑。     “好了,你是記者,你也有良心,有一段歷史,你應該記錄下來的,這對我們民族是筆財富。你敢寫嗎?”     他的問話使我為難。那年頭,對於“記錄”是

有許多限制的,尤其對於一位黨報的記者來說。     “請你說說是甚麼?”     “逃港 ── 深圳河上的逃港。”他說,“我親身經歷的事。敢寫嗎?”     他上下看了一下我,似乎在掂量我夠不夠分量寫他的故事。     我知道這個題材意味著甚麼。當年,“左”風未盡,對於這樣一個某些人正諱忌、千方百計掩蓋的題材,一個黨報記者的披露顯然要冒著丟掉記者證的風險。     “敢啊!”我說,“充其量就是丟了這個飯碗吧!”     “那好。你跟我來吧。”     汽車沿著前面說的那條從深圳通往沙頭角的簡易公路往東走。公路崎嶇蜿蜒,進入一片大山中。公路下面便是深圳河。我們在一條崎嶇的山路邊下了車。     

“看見了嗎?”他指著深圳河南面說。     一片隨著山勢綿延的英軍鐵絲網。     “不對,你再朝南看,在那片小樹林,對,那株小松樹的底下。”     我看見了,那是一丘小小的墳墓。     “那裡是我的哥哥……”     頓時,我發現,這位香港人,眼睛裡湧上來一層白花花的淚水。     “20多年前,我過去了,他沒有過得去。當時,他的腳受傷了。我小,才幾歲,是有人揹著的,他沒有。我一回頭,看見哥哥倒在河裡了。唉 ── ”他擦了一下眼睛,“也沒辦法拉他喲……”     “其他的就不用說了……20年後,我在那邊富了。就又到邊界上來,站在那邊的鐵絲網下,想看看哥哥過不去的那地方。找不到了……找不到

了……二十年了,河都拐了彎了。”他搖著頭,哽咽起來,淚流滿面。     “於是我在河那邊對著河堆了一座空墳,立了一塊碑。還好,現在它還在那,看見了嗎?”     我遠遠看去,河對面是一片野草的山墓前是立有一塊碑,留有紅色的墓字。只是隔得太遠,字看不清。     “記住,這裡叫閘門山。”他說,“願意聽我的故事嗎?”     我們在公路旁的草地上坐了下來。山谷中吹來了涼涼的山風,拂動我們的頭髮。     迎著山風,我打開筆記本…… 後記   歷史是由誰推動的?由人民。   20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被人民“逼”著“推”出來的!   20年前,在深圳寶安縣採訪時,一位曾經逃過港

,後來又被村民們推選為村經濟發展公司總經理的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知道鄧小平為甚麼要在深圳辦經濟特區嗎?”我一時語塞。   是啊,鄧小平為甚麼不提出在新疆,在黑龍江,在廣西的憑祥,在吉林的延邊……辦特區,而單單選擇了深圳呢?   可以說,長期以來,歷史對這一涉及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重大問題,記述遠不是明晰的。   ──   共產主義曾經描繪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宏偉壯麗的圖景,它曾承諾不僅將給社會帶來平等、公正,而且將創造出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為人民群眾帶來比資本主義更為豐富的物質財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20世紀,社會主義無論在亞洲還是歐洲,都取得了廣泛的勝利。   但是,後來的進程卻

使人失望,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未能實現對民眾的承諾。即使僅從經濟發展上看,傳統的蘇式社會主義也是失敗的。   無論是西方的柏林牆還是東方的三八線,抑或是南方的深圳河,人民群眾寧可以鮮血和生命作為代價,也要從社會主義往資本主義跑,而不是從資本主義往社會主義跑。   用深圳(原寶安縣)老百姓最樸素的話說就是:“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我們用腳投了一票!”   這一切,對於那些本書提到的一直在邊境前沿與民眾接觸的有良知的共產黨人:陶鑄、趙紫陽、習仲勳、李富林、寇慶延、方苞、張勳甫、吳南生……可謂洞若觀火,看得清清楚楚。實踐的教育使他們比之其他共產黨人早一步覺悟,早一步清醒,而有可能最先脫離

舊的思維,在實踐的引導下,成為20世紀中國最早的一批改革者。   當年,正是為了遏止“偷渡外逃”,“解決肚子要吃飯的問題”,逼著共產黨人想法子。1961年,以李富林為首的寶安縣委,向廣東省委要政策,提出了開放香港沿邊十四個公社的要求;1978年,以方苞為首的寶安縣委再次向廣東省委提出開放沿邊十四個公社和一系列的對港開放政策,得到了陶鑄和習仲勳的支援,並發展為外貿出口基地。實際上,即使在辦特區之前,在深圳(寶安縣)也已經存在著與內地不同的,實行著某些“特殊經濟政策”的開放地區。   這正是深圳經濟特區最原始的胚胎。   人民群眾日趨高漲的“逃港潮”一次次地衝擊著“圍牆”,到20世紀70年代

末期,要求“對港開放”已成為寶安縣的共產黨員、幹部和群眾內心普遍的要求。正是在這種要求的強烈推動下,1979年4月,習仲勳、王全國等廣東省委領導人帶著群眾的願望去北京向華國鋒、鄧小平等中央領導提出給廣東劃出一塊地方來,實行特殊經濟政策,以穩定人心,發展經濟,解決外逃等問題。   此時,可以說即使是鄧小平本人,包括鄧的改革開放戰略的直接實施者谷牧等人,對於改革開放怎麼搞?先從哪裡搞?認識也是有限的。正是這些來自基層的群體智慧,豐富並昇華了鄧小平等人的思想,使鄧小平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辦特區,先搞一塊特區,作為對外開放的“試驗”,然後“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擴大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   歷史,是

沿著這樣一條路發展的,而不是其他:從群眾到領袖,從被迫到自覺,從特區到全國,從群眾要求到理論昇華……一場源起於20世紀下半葉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改革開放,就這樣一步步推開了!   沒有百萬人用鮮血演繹出的大逃港,歷史,也許還停留在深圳河的蘆葦叢中不知多少年!   可以說,大逃港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催生針!   所以我說:如果將來要給中國現代歷史劃段的話,顯然,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在沿海的寶安縣,而不在內陸!   比起東歐的柏林牆(成功越牆5043人,被捕3221人,死亡239人,受傷260人)、朝鮮的三八線,發生在深圳河上的前後歷時30 年的百萬人“大逃港”,時間更長、人數更多、規模更大、情狀更

慘烈,對於中國改革者的衝擊和教育也更強烈、更深刻!   可以說,它不僅是中國歷史中,也是人類文明史上永遠也無法抹去的一段!   但是,長期以來,因為種種原因,一段如此重要的歷史卻被深埋著,不能公開。   22年前,當我發現中國改革開放尤其是創辦經濟特區的歷史,遠不是平日書本上看到的那麼簡單的時候,我就決計補闕它,我相信歷史總有被公開的一天!   我不聲不響地幹著這件事,從醞釀、收集資料,到下筆寫作、完成此書,前後整整22 個年頭。   這本書的創作時間這樣長,是有它特殊的原因的。最困難的是人物的採訪和史料的獲得。   就在三年前,有關群眾外逃的歷史檔案還是作為國家機密,不對群眾公開

的。就是說,我即使能夠得到寫作材料,採訪到歷史見證人,甚至能夠成書,在這批歷史檔案公開之前,也是不可能公開出版的。   22年中,強烈的使命感讓我一直不願放棄,不斷地準備、琢磨……一有空隙,便奔波於寶安縣農村的舊村瓦舍、山中小徑,採訪那些逃過港的老農,曾經失去了親人的婦女、青年。我也因此而有了魏天粦、歐陽東、張樹木、文國祥等一批至今來往的“逃港者”朋友或者“逃港者”後代朋友。為了感受逃港的生活,我曾在深圳民政局一位朋友的幫助下,化裝成逃港者,潛入筍崗橋老收容所酷熱、惡臭的監房中,聽逃港者們傾訴對香港的幻想和藏在心底的怨氣……   當然,有時我也是“不被歡迎者”。就在兩三年前,被採訪的逃港者

、被糾纏得甚感為難的檔案管理人員,還因為種種原因,不能不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我。我理解他們,但我堅信,所有的歷史,包括那些塵封著的檔案總有一天會解密。   這一天終於盼來了。   2007年4月,廣東省檔案館解密了1949 - 1974年的一萬兩千多件檔案,有關群眾逃港事件的內容亦在其中。我於是有了讀到更多歷史資料的機會。這也無異於給我的寫作以解放!   而《大逃港》一書,也終於可以公開出版了。   感謝上帝:歷史,不該沉於河底!   即使由於某些原因,本書的歷史只能以文學紀實的方式寫出,但其中的人和歷史事實,皆屬真實可靠,有號可對。   本書能完成創作,還得感謝我採訪過的尊敬的長輩

、老師和朋友,從習仲勳、寇慶延、李富林、方苞、李馨亭到最普通的寶安縣農民萬冠平、周仁生、梁九生……以及有關單位:從深圳市檔案館、寶安區檔案館到中山圖書館、香港大學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以及席軍、張沫清、潘強恩等一大批熱心支持和關心過我的朋友(包括網上給我以鼓勵的朋友),還有那137名樂意談起他們經歷的朋友。是眾多勇敢地站在歷史良心一邊的人們的幫助,使我終於得以完成此書!   我也不能不沉痛地記起,22年中,那些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曾經無私地反思、含淚回憶當年並提供材料的朋友,包括寶安縣反偷渡的直接指揮者李馨亭、周水君、楊譚發……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看不到我的書的出版了。   如果在可以想見

的未來,這本《大逃港》能給記錄中國當代歷史尤其是記錄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人們,以一點有價值的參考,給那些葬身在大海高山間的窮困的偷渡者和他們的親人以一點慰藉的話,那便是我和我身後的這一大批朋友最大的心願了!   ──   深圳河邊地下有知的魂靈,現在,你們可以安息了!   陳秉安 2000 年8 月動筆於深圳錦隆花園, 2009 年8 月寫成於深圳蛇口春樹里。 第一節 淺淺的界河 一、新中國成立初年,中共高層最初的決策 20世紀40年代末,東方社會主義陣營和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形成,兩大陣營相互敵視,幾無往來。羅湖橋便成了社會主義陣營極為珍貴的“對外走廊”。 如何充分利用這條“對外走廊”成為毛

、周等中共高層領導人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咕、咕……”這是海拔214米的深圳牛屋嶺上。撥開密密的亂枝樹葉,我看見一塊不到50平方米的沼澤地。水流,更準確地說是從地下湧出的泉水,在那兒發出輕微的“咕咕”聲…… 這便是深圳河 ── 深圳和香港的界河的源頭。 深圳河自梧桐山發源,從東北往西南流入深圳灣,全長37公里,河最寬處75米,最窄處僅為2米,人一躍就可以跳過去。 1898年,中英談判代表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香港新界“租借”給英國,以深圳河作為港英方和中方的分界線。 緊靠著深圳河北岸中方的村鎮有沙頭角、羅芳、徑肚、蓮塘、長嶺、深圳鎮等。 緊靠著深圳河南岸的是香港的沙頭角、蓮麻坑、新屋嶺、

老鼠嶺、粉嶺等。兩方陸地接界處有開闊的田野和山地。 深港西端的深圳灣是兩地分界。深圳的最東面是南海,兩方的邊界為大鵬灣的海水。 1949年以前,草深葉密的深圳河邊基本上處於無人管轄的狀態。雖然在深圳鎮邊有一座羅湖橋,法定上它是香港與內地來往的唯一通道,但兩地農民一般不走羅湖橋,他們習慣挽著褲腿,牽著牛、揹著犁越過深圳河,想從哪裡下水就在哪裡下水。沿河兩岸雖然有衛兵巡邏,大都裝作沒看見。 河兩邊的村莊姓氏主要有陳、莊、葉、萬、黃等。沿河兩岸村莊,田地是相互交叉的。也就是說,中方的村莊有田地在港英方;而港英方的村莊也有田地在中方,因而兩地的農民常要過河到對岸去插田割禾。 有時收工晚了,過境的農民便

不再回家,就在對方所屬的河邊搭個茅草篷過夜。香港一方,有一個小村叫較寮村,據說就是羅芳村的農民為耕作方便在河對岸建起的。 兩地的人,常是同一個祠堂分出去的,各姓又結親聯姻,常結著親戚。 1949年10月,由陳賡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佔領了廣州後向南挺進,直逼深圳。 河南岸緊張起來。解放軍的目標在哪裡?倫敦弄不清底細。於是兩個精銳師,從南洋群島的叢林調到深港邊境;而一封要求增派軍隊駐守深圳河防線的請示,也很快呈遞到英國首相的長桌上。

企業數位轉型重要成功影響因素探討-以電池製造業為例

為了解決外貿協會年終的問題,作者林政男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全球化銷售模式不斷改變,與美國發起的反全球化運動,使全球製造業面臨20年來巨大之影響,企業無不思索如何維持現有市場優勢與提升企業競爭力,但於近年推動之數位轉型,亦為許多企業尋求改變之目標,但哪些因素為影響企業成功推動數位轉型與實際企業如何推動?為本研究之動機。 本研究藉由探討電池製造產業數位轉型推動,以瞭解不同企業下,企業數位轉型成功推動重要影響因素。除於文獻探討全球產業趨勢與數位轉型之技術與應用外,並探討傳統產業升級、轉型之挑戰、經瞭解流程與變革之管理,彙整產業轉型相關轉型時機。進而探討產業結構下、產品發展與相關產業轉型調查次級資料結果。最後透過三間企業組織人員訪談,經專家分享

實務推動經驗,歸納企業推動數位轉型之影響重要因素。 結論彙整得知,各企業導入數位轉型目的雖不盡相同,但皆以外在因素(全球產業與市場趨勢)之因應,與內在因素(產業升級與轉型挑戰)改善與提升競爭力為主,但對企業無法掌握與控制之人員暨技術因素(數位轉型技術與應用)企業較不重視。 於受訪個案結果發現,企業轉型執行重要成功影響因素包含「內部共識與高階支持、訂立企業數位轉型目標、智慧製造成熟度評估、外部資源諮詢與協助、職能分配與任務確認、流程問題與數據分析、改善方案評估與選擇、方案執行與績效評量、持續追蹤改善」。但也發現受訪企業於推動過程,會藉由建立危機意識、人員授權與充分參與、達成短期成果與持續推進

,進而使人員改變而接受組織與程序上之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