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志願選填系統11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個人申請】112升大學建功高中個人申請校系志願登記連結也說明:1. 帳號:學號 · 2. 密碼:身分證字號 · 3. 系統開放時間:2/24(五) ~ 3/21(二) 中午12:00 · 4. 操作說明可參考下列附件 ...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秦夢群所指導 薛承祐的 我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模型建構之研究 (2021),提出大學志願選填系統11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校退場、預警模型、少子女化效應。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朱宗緯、梅國忠所指導 廖奕涵的 應用混合多準則決策探討大學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之策略指標 (2020),提出因為有 大學社會責任、校務支持、永續發展教育、模糊修正式決策實驗室分析基礎之網路層級分析法、修正式折衷排序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學志願選填系統112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山醫學大學招生資訊網站則補充:新生入學獎學金 · 招生法規 · Q&A · 我要報名 · 大學申請入學書審準備指引 · 高中專區 · 大學部招生考試 · 研究所招生考試 · ioh · 大學選才高中育才系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學志願選填系統11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模型建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大學志願選填系統112的問題,作者薛承祐 這樣論述:

少子女化效應自102學年開始擴及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高級中等學校1年級學生數及全體在校學生數分別預計於114學年度及115學年度降至低點,且基於受教品質、職涯發展、學業成就及教育支出等因素,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已成為少子女化效應下的最大受害者,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已成不可逆之趨勢,因此,亟須建立預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風險的適切模型,供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其所屬學校法人自主檢視,進而調整辦學方向,亦可供教育主管機關預先篩出預警學校,適時提供必要之輔導與協助。本研究以98所教育部主管私立高級中等學校106-108學年度間之財務及非財務資訊進行邏輯斯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及R

OC 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其自變數為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歸納之可能預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風險的13類44項指標,包括:5類26項財務指標及8類18項非財務指標;就依變數而言,本研究將98所教育部主管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分成預警組及一般組,預警組係於106至109年間接受教育部輔導之學校,一般組則為其餘學校。本研究產出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模型」係由「學雜費收入變動率(-13.5%以下者為異常值)」、「可用資金比率(32%以下者為異常值)」、「可用借款額度(新臺幣2,237萬5,361元以下者為異常值)」、「學生數(569

人以下者為異常值)」、「校務評鑑結果(乙或三等以下者為異常值)」及「學校所在地都市化程度(位處非都市化地區者為異常值)」等6項指標組成,將其轉換為「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檢核表」並進行統計分析後,研究結果指出:符合 3項以上者為「退場高風險群」,符合2項以下者則為「非退場高風險群」。本研究建議教育主管機關、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其所屬學校法人應定期依據本研究產出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檢核表」進行檢核,俾掌握學校定位;本研究亦建議教育部將本研究產出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檢核表」內的財務指標納為未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的「預警學校」認定基準。

應用混合多準則決策探討大學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之策略指標

為了解決大學志願選填系統112的問題,作者廖奕涵 這樣論述:

大專校院是培育高等人才的重要搖籃,學校本身擁有豐富的公共資源,教師也充滿專業知識的研發能量,長期主要扮演學術研究和培育人才的重要角色。隨著社會變遷和產業發展,教育部自2017年起開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希望大專校院走出學術象牙塔,讓更多師生走出校園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在地關懷與在地人才培育等議題,以有效實踐大專校院社會責任。但因每所大專校院所在區域、專業、特色、資源都有所差異,因此如何選擇及推動最適合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就成為非常重要的研究議題。根據上述,本研究運用混合多準則決策研究方法針對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策略

指標進行探討,首先採用修正式模糊德爾菲法(Modified Fuzzy Delphi Method, MFDM)建構出五項構面與十六項準則評估指標之重要關鍵因素,再以模糊修正式決策實驗室分析基礎之網路層級分析法(Fuzzy Modified DEMATEL-base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Fuzzy Modified DANP)建構大專校院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關鍵因素之相互影響關係,並探討每項構面與準則間之重要性權重。再將上述原則運用修正式折衷排序法(Modified VIKOR),針對三所北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之大專校院進行績效評估,找出執行策略的關鍵問題及

協助提出較理想的改善策略,讓大專校院在教學、研究、行政和學生資源上都能獲得最有效的分配及運用。研究結果發現,從影響大專校院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策略的每項構面來說,校務支持是應優先考量,其中校方提供資源及組織統整更是最為關鍵。而就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之重要性來看,應將永續發展教育納入執行計畫中,且環境議題也是重要性程度最高,將直接影響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整體績效表現。最後,本研究希望將研究結果提供給大專校院作為未來規劃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執行策略之參考,也可以運用此方法評估執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之績效,並找出計畫改善策略,以期協助大專校院有效落實大學善盡社會責任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