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研究計 畫 題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互動設計系 陳圳卿所指導 劉昀臻的 運用語意及遠距聯想策略於兒童圖示設計—以兒童圖書館應用程式為例 (2021),提出大專生研究計 畫 題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語意聯想、遠距聯想、圖示設計、兒童認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 金湘斌所指導 林承頡的 臺北市立棒球場四十三年史(1957-2000年) (2019),提出因為有 三級棒球、中華職棒、紅葉少棒隊、國際棒球邀請賽、遠東區少棒賽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專生研究計 畫 題目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專生研究計 畫 題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用語意及遠距聯想策略於兒童圖示設計—以兒童圖書館應用程式為例

為了解決大專生研究計 畫 題目的問題,作者劉昀臻 這樣論述:

兒童對於詞彙的認知程度與成人有所差異,多數兒童對於應用程式的使 用尚屬於摸索的階段,並不像成人擁有對於圖示(icon)的既定意象和概念。 在進行設計時若能將現實生活中的物品和概念融入 icon 設計中,能使兒童更容 易理解。本研究之目的為透過語意擴散與遠距聚斂聯想之策略,探討如何設計 出符合兒童認知的圖示,並將其運用於兒童相關應用程式之圖示設計。實驗共分為三階段進行,實驗之第一階段為「兒童語意聯想測驗」、第二階 段為「兒童遠距聯想測驗」,透過兒童中文詞彙的語意擴散與遠距聚斂聯想,蒐 集適合作為目標詞彙之圖示代表物的詞彙組。並透過第三階段的「兒童圖示辨識 度與偏好研究」,驗證使用此聯想策略所得

之代表性詞彙設計的圖示,是否能有 效提升兒童對於圖示之認知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兒童聯想結果具有一致性,且對於詞彙的認知,多是來自於 自身的生活經驗,運用兒童語意聯想測驗所得出之代表性詞彙,在經過兒童遠距 聯想測驗之驗證之後,確實能有效降低兒童對於不熟悉之詞彙的認知負擔,並有 助於理解題目詞彙的含義。

臺北市立棒球場四十三年史(1957-2000年)

為了解決大專生研究計 畫 題目的問題,作者林承頡 這樣論述:

   2000年,臺北市立棒球場回顧接力紀念賽結束後,陪伴臺灣人走過四十三年的臺北市立棒球場正式落幕。經歷各層級的棒球賽事,也承載執政者對棒球運動的態度。爰此,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蒐羅官方檔案與出版品、報章雜誌等刊載臺北市立棒球場之相關文獻史料進行探究,勾勒出臺北市立棒球場完整的歷史圖像。經研究結果顯示:1.1960年代臺北在圓山棒球場被美軍充當物資集散地後,缺乏較為標準的棒球場,也開啟臺北市立棒球場建立的契機。落成後舉辦國際賽與紅葉少棒的勝利轉變執政者對棒球運動的態度,帶動臺北市立棒球場逐漸備受重視。2.1970年代臺灣退出聯合國,棒球運動轉為執政者凝聚國族意識的手段後,臺北市立棒球場成為

三級棒球挑戰世界冠軍的前哨站。3.1980年代,國際情勢持續低迷的臺灣期盼以體育外交闖出窘境,臺北市立棒球場舉辦世界女子壘球賽與國際棒球邀請賽成為臺灣社會面對外交失利下,齊力嘶聲吶喊揮舞國旗為中華隊加油的場域。4.1990年代,臺灣棒球面臨職業化,職棒元年開幕戰於此揭開序幕,創造臺灣棒球發展的嶄新里程。儘管如此,臺北市立棒球場拆除計畫早已時有所聞,但伴隨巨蛋案的牽拖成為政治輪替的推宕物,經歷三任市長交替才正式拆除,因為臺北市已不缺乏棒球場地,決議興建成無法舉辦棒球賽的室內中型體育館。   臺北市立棒球場歷經四十三年的棒球歲月,拆除後留下的回憶與歷史圖像依舊影響至今,不僅作為唯一完整穿越戰後臺灣

棒球發展的棒球聖地,更是執政者政治工具牽引下的產物。因此,臺北市立棒球場是戰後臺灣棒球史的見證者,亦是臺灣戰後體育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