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德堂步道上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天德堂步道上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上野正彥寫的 屍體在說話:日本法醫之神帶你看死又看生 和許建榮的 台灣有時是天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柿子文化 和玉山社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德堂步道上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屍體在說話:日本法醫之神帶你看死又看生

為了解決天德堂步道上吊的問題,作者上野正彥 這樣論述:

活著的人話中有謊言,沉默的屍體不會騙人! 30年法醫生涯,相驗2萬名死者,逾5千具遺體解剖工作, 他用小小的解剖刀, 淡泊地劃出一齣齣耐人深省的死亡悲喜劇…… 累計突破70萬冊,深夜打動無數人!   「法醫,其實我是這樣死的。」   有人這樣活著,有人卻那樣離開了,   每一具屍體,都有一個來不及說的故事!   ■寒冷冬天裡,老池身上穿著好幾層衣服,卻下半身光溜溜的死在小屋裡,而且陰莖、陰囊、睪丸全都不見了!    ■一艘捕撈鮪魚的漁船捕獲了一隻大青鯊,剖開腹部後,胃裡面竟然有一隻人類的右手!   ■一個用小女孩口吻說話的中年婦女,打電話來跟法醫請教──她兩週前殺死她老

公,現在屍體乾掉了,有點臭,想問有什麼能消除臭味的藥……   ■荒川被發現一具漂流女屍,她口吐泡沫,像是溺死;但頸部有索溝,臉上有瘀血,也有出血點,又像是上吊死的……      人活著的時候,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意見也許還可能找到人認真的傾聽,然而,意外死去、異常死亡的人呢?在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瞬間,他應該也有話想說,卻從此再也沒人聽到了。   然而,從他不再具有生命力的身體,還是可以聆聽到來不及說出口的話。   法醫,就是專門翻譯、解讀死者想傳達的話語的工作。   層層推理中,伴隨著五味雜陳的人生線索;   絲絲觸動裡,潛伏著法醫獨有的偵查呼吸!   「與其貿然成為臨床醫師為人看診,不如

先研究人的問題,即生存的意義乃至死亡為何。」   「從那時起,我就一路埋首法醫之路,等回過神來,已經不想回去當臨床醫生了。」   在畢業、實習甚至通過了國家考試後,一直煩惱不知該選擇那一門專科,最後走上法醫之路的上野監察醫,將自己30年來「每天相驗5、6具屍體是日常」的職業生涯,濃縮成44則真實的故事,以質樸、淡泊又不失風趣的筆法,記錄了死者不為人知的生命片段,為我們呈現一幕幕圍繞著死亡的人間劇場。   ■雖說命由天定,我依然會因為命運太過殘酷而憤懣難消!   一位三十幾歲的母親倚著一件折好的棉被,懷裡一歲的寶寶正天真、專心地吸著母奶──法醫即將相驗的死者,正是這位年輕媽媽……   ■

這種行徑實在太讓人無言了!!!   家屬要求讓死去的家人戴上人工呼吸器,繼續輸送氧氣,表現出還活著的樣子,然後觀察周遭,確認那個、這個都死了,讓自己的親人成為最後一個死的,以利於繼承遺產……   ■人生只有一次,必須靠不法行為來活下去真是悲哀……   對外聲稱是誤吞安眠藥而亡,法醫和警察都意識到「誤食」的難度而展開謹慎調查,才讓想隱瞞女兒自殺真相以領保險金的家人自白。   ■這整起事件,讓我覺得心中極為珍視的東西一下子崩壞了……   婦產科醫師為隱瞞自己的過失,將死者偽裝成盤尼西林(通常是術後為了預防感染而注射)導致休克「病死」,卻因為不合常識,做假不成,反倒被當成「命案」而必須進一步調查

!   ■三代同堂的老人自殺的人數比獨居老人更多,真讓人震驚啊!   老人自殺問題日益嚴重,並不像多數家屬推托說的病痛折磨,法醫研究後,提出真正的癥結在於家庭的冷漠──把老人家視為拖油瓶,而引起了政府的關注……   《屍體在說話》在日本甫出版就橫掃各大書店,雜誌、報紙等媒體更是全面大力推薦,書中的案例曾經拍攝成電視劇,而他本人也親自上日本熱門綜藝節目《中居大師說》現身說法,引起熱烈的迴響!《屍體在說話》至今30年不敗,是法醫學入門的聖經,累計已突破70萬冊!   死者最善辯 !   「我處理的死者,都是活著的……」 具名推薦   冬 陽,推理評論人   沈伯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

理教授   許伊妃,送行者、精靈茶會創辦人   楊敏昇,玄奘大學兼任教授   楊貴智,法律白話文網站站長   簡嫚書,知名演員 好評推薦   屍體訴說著無聲的語言──因為明白那個意思,所以真的很有趣。──阿刀田高,日本小說家、日本筆會會長   內容及文字有趣,令人一讀就上癮。原來在我們的社會,每天都發生這樣的事情啊!──夏樹靜子,日本著名推理作家   屍體在說話》是上野法醫以人生經歷寫成的科普書冊,值得所有人閱讀。──石台平醫師/法醫師,楊日松博士接班人、戴德法醫事務所法醫長      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往生者的大體能夠透過法醫師們的醫學解讀資訊,提供社會大眾讀者更深入的有形身心探討,

或是無形精神升華所產生的無盡應用價值!──吳木榮醫師,臺大醫學院法醫學科暨研究所、臺大醫院病理部   《屍體在說話》道出法醫絕非神奇鬼怪的行業,而是追求社會正義和真相、維護社會平安的工作,並進一步道出法醫這個職業所需要的誠信和道德義務,是值得推薦給一般讀者和法醫新進者一讀的好書!──孫家棟,臺灣大學法醫學研究所教授   書中案件態樣多元化,如安眠藥、砒霜、瓦斯、精神病患至現代各種文明病等,顯示作者豐富的法醫閱歷,實為一部具科普性質的大眾化法醫鑑識與偵查書籍。──曾春僑,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讀者迴響   ★雖然作者的觀點、他的一些表達方式等比較傳統、守舊,不一定讓現代人都能

認同,但是關於人的生存意義、死後被談論的事情……有很多,都不得不讓我去細細省思。   ★喜歡這本書,也從中學到許多──讀好幾遍都不會膩!   ★距離我第一次讀上野法醫的文章,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本書出版之前,我就認識他了,但遇上這本書之後,我愈來愈喜歡他,尊敬的心情也更加强烈。本書是根據案件的情况,以短篇文章寫成,即使是忙得很難抽出時間讀書的人,也能夠一天一則地閱讀,最讓人吃驚的,是其內容的趣味之深。書中的死亡案件,有的離奇,有的即使是過著普通的生活也可能會遇到……上野法醫幾十年來面對遺體時的喜悅、悲傷、苦惱等,都滿溢在這本書之中。我個人認為,若有人想閱讀上野法醫的著作,務必先從《屍體

在說話》開始讀──這裡充滿了一位法醫的原點。   ★這本書竟然有上過小學生的「推薦圖書」……雖然書名很震撼,但這是知名監察醫上野正彥法醫以「什麼是法醫學?」為主題所寫,內容其實是嚴肅認真的,但又不失趣味性,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作品。書中有許多是上野法醫參與過的案件,從沉默的屍體身上查明死因、推理真相的過程非常真實,雖沒有多令人震驚的戲劇性描述等,但讀起來相當坦誠且吸引人。我覺得,「死者其實還活著」、「維護死者的人權」這樣的話,正是實實在在、真心真意從事這門工作的上野法醫才說得出口的名言,而這部著作也實為大眾法醫學書籍中的名著。   ★《屍體在說話》是我初中時就迷上的書,我覺得喜歡推理小說的朋友

一定會感到很有趣。這就是現實嗎?真有如此奇葩的死亡嗎?上野法醫的文章非常吸引人,以死為主題,卻不沉悶,從死亡之中可以看出人的悲哀,但也有能夠讓人笑出來的什麼在其中……如果你厭倦了推理小說,那就用這本書重新振作一下吧!   ★就是這本書喚醒了我的紀實文學之魂!在那之前,因為工作關係,我幾乎只看商務類書籍。雖然有些丟臉,監察醫這個制度,對於住在鄉下的我來說,在看這本書時還是第一次聽說呢!《屍體在說話》讓我對「死者的人權」這個詞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故事的展開非常精彩,讓人無法想像是一位法醫寫的文章。從事件的描寫開始,讓讀者一邊思考原因,一邊解謎,並且把那個焦點與該事件的背景相關的社會問題聯

繫起來。   ★非常有意思!上野法醫把自己的驗屍經驗寫得很有臨場感,讓我還想多讀點他其他的作品。   ★這是我之前就很關注的一本書,後來為了寫出有趣的小說終於把它買來看,比起拙劣的小說,上野法醫的案例記錄絕對有趣多了。透過屍體,儘管死者已經不動、不再開口了,但就彷彿他還可以說話、還能動那樣的,讓我們窺見了他的人生──「屍體真的在說話」。

台灣有時是天堂

為了解決天德堂步道上吊的問題,作者許建榮 這樣論述:

  找尋根源,打造良善、進步公民品格的生活教育美學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  也想要把它們實現。  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  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從無憂無慮的鄉下小孩,到因為遭受欺負而不想上學的國中生,到成為田園小學老師,再到澳洲留學的博士生,從這一切親身經歷當中,作者對於台灣的教育、社會與文化,有著極為深刻的感受。重視成績、不重身教、貪求近利、雙重標準、缺乏美感……,這些都是台灣當前社會亟須討論與思考的課題。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讓台灣的社會更加成熟,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幸福更加滿點。 本書特色   1.從小處著手,構築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公民品格

書。  2.提升台灣向上力量的生活教育美學。  3.從生活細節中找尋進步因子取代墮落根源,不含教條意味的勵志書。 作者簡介 許建榮   火星來的雲林人。從小就是古靈精怪、偷偷摸摸做壞事,但老師卻深以為是同學模範的好學生。  曾任小學教師、教師會長、台灣文化資訊站站長及其他意想之外的工作。目前在澳洲攻讀博士學位,研究興趣為網路公共領域與認同、傳播媒介與文化霸權。  熱愛棒球,大學時期為壘球校隊成員並擔任系隊隊長四年、三商網虎成員;現為實況野球成員、澳洲印地安棒球俱樂部資深板凳與兼職裁判。  主要信仰是睡覺;日常休閒則為搖滾樂、動畫、電影、家庭電玩與旅行隨意攝影,大學時也曾經差點把攝影社搞成電影社

。  著有《馬經——你想像不到的馬英九》、《馬經Ⅱ——你必須知道的馬英九》(以上兩本皆為玉山社出版)、《鵝尾山e眠夢》(與紀淑玲老師等合著)。 推薦序留住天堂的答案,在……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賀陳旦挑戰所有的可能 電影製作人、台灣加油隊隊長 楊蕙如關心孩子,台灣會是個天堂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蕭慧英為孩子尋找屬於他的天空 台北市社子國小校長 廖金春讓台灣成為令人欽羨的國度 宜蘭縣岳明國小校長 黃建榮等待台灣哪一天會是天堂 台北市家長協會 李正三 自序Heaven Can Wait  我們的教育  1.走了一個高中生之後2.我愛巧宛然3.今天沒有功課4.四季——傾聽大自然的

聲音5.說抱歉的勇氣6.學生的質疑7.家長,您很重要!8.被扭曲的教改9.分數比誠實重要?10.貧乏的美學教育11.運動的精神  我們的社會1.媽媽的話2.名師逛百貨公司3.投機與冒險4.當大家都錯的時候5.乾淨車廂的秘密6.飆車族的社會現象7.紅燈行 綠燈停8.做生意的良心9.發票社會學10.棒球社會學11.當單車成為一種流行時尚12.柴犬小黃13.對牛談情 我們的島嶼1.動物是他們的朋友2.到此一遊3.人為的傷害4.我們的建築5.他比台灣人還愛台灣6.台灣,有時候是個天堂!7.背著塑膠瓶蓋的寄居蟹8.常民文化信仰的哲學9.下午的一齣戲 推薦序   留住天堂的答案,在……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

基金會董事長 賀陳旦   初識Mattel(許建榮的英文名)在民進黨中央黨部,當時就覺得這個卡通味的名字與笑起來孩子氣的書生模樣,和黨部的氣氛有點「人地不合」!可是當時也說不上來什麼地方奇怪,什麼地方不合!後來,他說要去澳洲讀書,那個滿臉好奇、好學的神情,也讓我印象深刻。   直到Mattel寫出這本《台灣有時是天堂》,看到他在平等國小成天和小孩玩成一氣,我才恍然大悟,他臉上的純真,混身的業餘味從何而來。   從孩子式的單純和執著,他不斷發問,不願被唬哢,要更看清楚台灣,要更把天堂留在台灣。   台灣從上古冰河期以來,就是陸海生命的避難天堂,其後經過貿易、戰爭,引進許多文化養分。多樣生命和繽

紛人文的寶島,本來就可以成為現代桃花源。可惜不願安身立命的移民個性,領導人一直沒有在根本處用力,社會顯得漂浮膚淺,個人不掩投機爭勝。再好的天堂也經不起這樣揮霍折騰啊!呈現在Mattel童稚的眼中,就是一連串的「為什麼?」   優異的區位,使台灣習於交流。我們開放接納不同宗教和生活方式。我們快速移植別的國家的法令和作業制度。很多時候,我們消化不良:習其技法而未得其神髓。有的時候,我們有很好的融合:父母官的心態,加上仁心仁術的醫療價值觀,我們有了相當完備的全民健康保險;科技性的捷運系統,加上禮讓的生活習性,我們有了為人稱道的捷運文化。是的,有時候台灣是天堂!只是「有時候」?看在Mattel留學生眼

中,「那不夠!」不斷要問:「為什麼台灣不能?」   Mattel 邊問邊答:作為一個老師,他以行動為下一代解惑,他用身教給下一代信心。他對「分數vs.自我」的看法,他對特殊兒童因人制宜的態度,已經在找答案,已經在協助我們的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尋求答案。   Mattel 邊答,也一邊繼續問。他從社會行為問到環境中公共資源的管理。他從輔導學生發問,而關心學生身處的社區,而參與政黨,協助一群理念相近的人。用現代民主的程序,問公共事務,問公共未來。   從童子的為什麼,走向公共的大哉問,每個人邊問邊答,相互詰難,相互分享,彼此鼓舞。這就是如何留住天堂的起步。台灣可以是天堂!   挑戰所有的可能

電影製作人、台灣加油隊隊長 楊蕙如   我一直都是一個很奇怪的孩子,從小到大。   小時候我很自閉,見了人也不說話,害羞內向,整天看書。媽媽帶我去海邊,要我跟海演講,講著講著,講多了就變成太愛講話,要收也收不回來。   從小到大,一直有老師跟我說,楊蕙如你不應該在台灣唸書啊,台灣不適合你這樣頭腦異於常人的小孩子長大。他們不停地告訴我,我太聰明,也太奇特,在台灣的空間中我會被擠壓變形。然而,我還是這樣奇奇怪怪地長大了。   我相信,我只要依照自己的步調生活,管人家怎樣講,都可以很快樂的呢!某些程度上,我依然是那個本質裡只會躲在自己的世界裡,看一大堆書,整天自己想事情的人,否則從小到大,面對

這麼多人的疑問或是閒言閒語,怎麼可能我大多數的時間裡都很快樂愉悅?   Mattel 邀我寫序的時候,我想說我可以寫啥啊?我不一定是現在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可以百分之百容忍的人呢,我最主要的優點,大概就是不停地為了自己認為有意思的事情,去挑戰所有的可能,就算跟全世界為敵也不害怕的大神經吧!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判斷,價值的取捨、生活方式的追尋、成長背景所造成的影響,都會在每個動作或是決定的時候產生作用。而且很多時候,其實也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Mattel有他的觀點,他所認知的台灣人和外國人,也是從他的眼睛裡所描繪的形象。   只是他曾經是一個學生,曾經是一個老師,現在又是一個學生,以後又可能會再次變成

老師。就我跟他認識和接觸的過程來說,他應該是一個有趣的老師,也許是那種會影響學生一輩子的老師。如果有機會遇見這樣的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成長,也許是種有趣快樂的經驗。但是,如果沒有機會遇見這樣的老師,如果已經長大了,如果在過去當學生的時候有很多的埋怨、傷心,如果現在有了小孩或是以後想要有小孩,想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他們多一點空間和思考。那,你可以看看這本書。   人本來就沒有什麼好還是壞,我國中班上躲在後排吸安非他命的同學,後來出國唸法律,變成個彬彬有禮的好青年。可是對那時候的我來說,國中的那個他,為了班上同學可以拼命去打架,那已經夠偉大了。如果飆車族有個車場讓他們盡情狂奔,為什麼台灣不能出很多個

舒馬克或是洗拿?為什麼在不同的國家,時常標價錯誤卻不改進的商家會被要求退貨,在台灣卻可以耍賴自認為理所當然,依照正常消費傾向買進便宜貨的顧客,還會被其他人罵貪小便宜?可以思考的事情太多,也許沒有真正的對錯,只有立場的不同。只是,靜下心來思考,也許會給我們一些什麼新的領悟。   我有一個朋友,他叫作許建榮。他也是一個奇怪的孩子,從小到大。而且他還在人家叫他不要當老師的時候去當老師,在人家覺得他當老師很好的時候辭去了老師的工作去唸博士班。他寫的這本書,也可以算是故事,也可以當作教室,你想來看看嗎?   關心孩子,台灣會是個天堂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蕭慧英    前一陣子讀完兩本有關芬蘭

教育的書,對芬蘭教育以人為本,以自然為師,感到心動又羨慕。最近許建榮老師邀我為新書寫序,不自覺地一夜將它讀完,心中澎湃不已。   台灣不是不能,是難也。   許老師在平等國小的教學,不就一樣是以孩子為學習主體,以山野為教室的教育嗎?芬蘭那些美好的教育故事,許老師在陽明山上的教室不也同樣地發生? 台灣難,難在華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千年魔咒,掐著父母與教師們,不知不覺地全力追求著那無比重要的「分數」。   「分數比誠實重要?」許老師問。身為「愛你一輩子守護團」執行長,在許多演講場合,最常問父母的是「分數比健康重要?」「分數比快樂重要?」父母的答案一致是「健康、快樂比分數重要」。我相信

他們應也會回答許老師:「誠實比分數重要。」然而,回到現實面,卻甩不開對「分數」的迷思,父母忘了自己的初衷,老師們忘了自己的專業。   父母與老師們的行為,其實是回應台灣的教育制度。政府口中說是「德智體群美」的全人教育,但卻一直是掛羊頭賣狗肉、「智育為上」的菁英教育及升學機制。教育主管機關的「教育價值觀」,以我來看,從來就沒有真正去看每個孩子的生命價值與尊嚴。   許老師筆下的台灣,從教育寫到社會現象,讓我們看到台灣人「價值觀」的多種面貌,深刻的描述讓我們對這養孩子的地方,不禁擔憂了起來。但仔細去探究,這多重面貌的根源,來自台灣教育遊戲規則的第一條:「競爭法則」,像是豢養賽犬般,我們逐漸喪失了對

生命的尊重與疼惜。   全國如火如荼發展的「愛你一輩子運動」,已有千萬父母自升學主義中覺醒,回到愛的原點去看教育,他們相信教育應該是「支持並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生命」。當越來越多父母們能走出來,要求一個尊重生命的教育環境時,我相信會有更多像許老師這樣的優秀老師被鼓勵,展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專業。當更多親師共同為這樣的願景而努力時,政府的政策難道還能不回應?   許老師說「台灣有時是個天堂」,我卻沒有這麼悲觀。看到他對這塊土地的愛,再轉身看看我身邊有無數像他一樣的夥伴,我知道我們都不孤單,只要我們不放棄,堅持下去,相信有一天「台灣會常常是個天堂」。   為孩子尋找屬於他的天空 台北市社子國小校長 

廖金春   好久沒有建榮的消息了,那天,突然從電話線的那一端聽到他的聲音,驚喜萬分;又聽到他要出書,更是讓我欽佩不已。電話中,建榮要我為他的書寫序,我當然欣喜答應,也因此,塵封已久的平等往事,一幕幕地湧現心頭。   一九九七年八月新任平等國小校長,平等國小是所六班的迷你小學,但是卻擁有迷人的校園和一群非常優秀的教師們,而且社區及家長會更是學校校務發展最好的夥伴;建榮與我同一年到平等任教,一開始建榮就擔任高年級的級任老師,同時又負責「巧宛然」布袋戲團的前場指導老師,在那四年中,建榮不但把班級經營得非常出色,而且也為平等國小創造了許多的驚奇,真是個難得的人才和教育的尖兵。   平等國小雖然位於陽

明山邊陲,但是平等國小卻是平等里的核心,社區居民中祖、父、孫三代均為校友的比比皆是。多年來郊區學校推展「田園教學」的課程模式,當年同仁們想以「平等鄉土」六大步道的型態編擬田園教學的專輯,而建榮負責「水圳步道」的編撰工作,不但與黃老師用心地踏查水圳步道的人文沿革、動物生態與植物群落等的生態,更撰文寫下水圳步道的風貌,例如「平沙瀚漠日蕭然,萬里荒田待潤川,早輩淒寒勤闢圳,今朝水入眾家園」、「荒山遍野覓生機,北燕南行渡萬霏,落葉他鄉尋翠里,雲清水澹露春暉」、「隱隱雲煙掩景痕,娉娉燕雀下深雯,櫻花散落伴春雨,日暮飄搖土埆厝」等等的佳文,來形容二百六十多年前平等先民開鑿三條水圳的開拓史與滄桑的感受,無不

道盡了水圳步道中草山生命的禮讚、上天眷顧的樂土和古圳滋潤的田園深情,也為水圳古道留下了一個令人追思的美好景象。   在某個早晨,校長室突然出現一個陌生的媽媽,她問我是否有空可以聽她說說話,那天剛好沒有安排行程,因而就跟那位媽媽聊了起來;原來她的兒子就讀某個小學五年級,需要特殊性的照顧,但是媽媽總覺得孩子就讀普通班的過程中卻受到種種歧視,或者有一些不公平的對待,很想幫孩子找一個屬於他的學校,有人告訴媽媽說也許可以去平等國小了解看看,其中有一個理由是校長曾經教過八年的啟智班。那天,媽媽自己說這是她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最開心的一天,因為,從來沒有人願意聽她傾訴這麼久,而且好像也從聊天的過程中抓到了一根

浮木,更為孩子找到了屬於他的天空。   孩子第二天便轉入平等國小,也就進入了建榮的班級就讀,我記得那個時候,孩子對陌生的環境非常不適應,不管是上課或者是下課,一整天中,時時刻刻都跟隨著老師,兩人形影不離,不但會影響到建榮上課的過程,更會造成同學們之間一些不必要的干擾。但是,建榮不但沒有放棄這個孩子,更不斷地召開班親會與同班的所有家長溝通,也不斷地一次又一次與班上同學說明如何與這個新來的同學相處的技巧和方法等,我真是佩服建榮的耐心與愛心,我想也因為有了建榮的完全接納,這個孩子的天空才處處充滿了令人驚喜的彩虹,不是嗎?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許建榮老師,當然還有許許多多未能述說的點點滴滴,似乎是可以

從他的《台灣有時是天堂》這一本書中,了解到建榮對我們的教育,對我們的社會,和對我們的島嶼的思維和見解了,很開心能因這一本書的誕生而讓我想起平等種種人、事、物中的美好回憶。   讓台灣成為令人欽羨的國度 宜蘭縣岳明國小校長 黃建榮     台灣,有時是個天堂!作者從旅居在外的留學生角度來看,或許更能深刻體會到台灣的好;但同樣地,台灣社會也還有許多需要再努力的地方,誠如作者在書中所提的諸多問題;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對於台灣教育的深沉呼籲。與作者一起走過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教育,我們從學生,到成為老師,經歷過一段單純而快樂的童年,與一段不斷與分數奮戰的狗臉歲月,看到了分數所創造出來的階級社會與扭曲

的教育,升學競爭讓教育成了服務菁英的工具,許多孩子在青澀的年華,已經喪失學習的樂趣與信心,學校教育並沒有提供太多機會讓學習弱勢的學生得以翻身,因為大多數的學生、老師、家長,都在追逐分數!   三十年過去了,台灣社會從經濟快速發展中走過來,財富分配由均貧走向貧富差距日漸拉大的M型社會,教育也跟著M型化,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採取更積極的補償措施,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被放棄,整個國家社會,將因為我們的教育沒有提供孩子適性發展的機會,而付出更多的代價與社會成本。三十年來,台灣的教育並非沒有改變,只是並沒有變得讓人覺得:透過教育,我們真的可以把每一個孩子都拉上來,找到他自己生命的定位與方向,所以才會衍生出

許多的社會問題;上學對許多學生而言,是不快樂的,學校教育並沒有幫助到大多數的孩子去了解他自己,去發展他的優勢能力,建立他一生發展的健全人格與價值觀,尤其是對許多學習與家庭弱勢的孩子。   因此,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在這些弱勢學生身上,救一個學生,有時就是救了一個家庭,我們需要更多具有熱忱、專業與創意的教師,也需要創造更多元智能發展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可以感受到學習是有趣的、有意義、有用的,教育可以幫助他發展優勢能力,讓他發現生命是可以有無限的可能,社會雖有競爭,但到處充滿機會與希望。熱力四射、活力充沛的台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子民,我們需要對她懷抱希望,因為我們有許許多多像作者一樣,對斯土

斯民始終熱情擁抱,不斷關懷與提出建言的悠悠人才,凝聚這股善的力量,定能讓世界看得見台灣,讓她成為令世人欽羨的國度,台灣加油!   等待台灣哪一天會是天堂 台北市家長協會 李正三   回想小時候的日子,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就是:「在製材場廠房的昏黃燈光下,老師破口大罵,趕一位老是打赤腳又穿著補丁衣褲的同學回家,要他盡快繳交當月份二百元的補習費,否則從此晚上就別再來上課。」那年我十一歲,唸小學六年級。   而今,為人父母多年,憶起當年情景……依然清晰,內心激盪如昔……   將近五十年了,台灣的教育環境到底改變多少!   個人投入家長參與教育運動多年,一直對教育相關政策或執行面表達意見,也曾參與課

程修訂及進入學校教學體系,進行課程改革。   建榮是小女唸台北市平等國小五、六年級時的導師,當年他初任教職所教的這班學生,今年正好大學畢業,有人進入職場,有人繼續升學。十多年來,建榮和學生亦師亦友的交情,看在身為家長的我眼裡,只有「溫馨」兩個字好說。   最近建榮在唸博士班寫論文之餘,將一些個人的經歷與故事,以及台灣教育與人文的現象寫下,編成「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島嶼」三大章,書名就叫作「台灣有時是天堂」。   拿到初稿,看到第一篇文章「走了一個高中生以後」,想到五月份我還上電台談過此一現象,記得在節目中談的是另一個個案,因為想唸高職,不想唸高中,竟然在今年母親節當天上吊

自殺。我不知道台灣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小孩一個個自殺,或許有人會冷漠地認為是他自己找死,怨不得別人,但相信也有人會為之流淚不捨,可卻看不到大人世界的痛切省思,尤其是教育行政官員。   建榮在文章裡以對比呈現方式,寫了許多個人求學,以及後來上山教書跟出國唸書的心路歷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其中的轉折。   不管是針對台灣的社會現象、教育議題,還是自然生態環保等整個島嶼的問題,都在他熱切、細膩的觀察、描述中。   例如教育篇提到:讓學生感受自然的變化萬千,以豐富生命內涵。對不同程度學生給予分別的評比標準,以建立尊重多元生命學習。包括自己也在教學生涯裡,學會跟學生說抱歉的勇氣。   整本書

裡,建榮所透露出來的思維面向和觀點,有許多可以讓我們慢慢品味、深深探討的地方。   ——到底出生、成長在台灣這塊島嶼的子民,我們是怎樣面對自己的成長、學習、生活!?  我們將要如何安身立命!?  甚至我們會將台灣這塊島嶼帶到哪裡去!?  小時候大人告訴我們:「美國是小孩的天堂,年輕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場。」    而,台灣自古叫仙島,哪一天會是我們的天堂!? 自序   Heaven Can Wait   一九七七年,身兼搖滾歌手與演員的Marvin Lee Aday,以多數人熟知的Meat Loaf為名,發行了專輯《Bat out of Hell》,其中有首歌叫作「Heaven Can Wa

it」;而〈Heaven Can Wait〉就是描寫小飛俠彼得潘的Never Land。Never Land是小孩夢想的世界,流行音樂天王Michael Jackson也為此夢想打造了一座Never Land。 Marvin Lee Aday曾經在一九七三年到紐約百老匯發展,並著手撰寫小飛俠彼得潘的現代版歌劇《Never Land》;雖然他的歌劇夢想《Never Land》和許多人心中的Never Land一樣並沒有實現,但《Never Land》的構思卻打造了專輯《Bat out of Hell》的內容。   許多人都在追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無論是陶淵明的世外桃源、電影《消失的地平線》(L

ost Horizon)所描述的香格里拉(Shangri-La),或是小飛俠的Never Land等等,都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而我也和多數人一樣,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國度。但是,小時候的夢想,長大後也和多數人一樣破滅了。不過,有人說:「幻滅是成長的開始。」雖然我小時候的希望,往往都變成了失望;不過,幻滅的確讓我成長,我學習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嘗試著讓失望再變成希望。而我對台灣,也是一樣。   台灣這土地上的人、事、物,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還是有她可愛的地方。當我在國外時,總會想著她的好。當我看到外國文化比台灣良善時,也總是會思考著台灣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文明和進步與否,往往

在於教育上的價值觀。而台灣教育過度重視分數與學歷,嚴重扭曲了價值觀,也導致了許多我們不能接受的文化現象。   雖然這本書中檢討了很多台灣的問題,也舉國外的例子做對比,但並不表示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西方先進國家也是歷經了多年的經驗與改變,才換得了所謂的先進與文明。   二○○九年高雄世界運動會圓滿落幕,這個世界級的運動會,讓各國看到成功與美好的台灣。所以,台灣還是有美好的事物值得驕傲。   在高雄世運奪得雙金的男女巧固球隊,其實就是台灣的驕傲之一。台灣之於巧固球的重要性,就等同巴西之於足球。二○○七年世界杯巧固球錦標賽本來要在巴西舉行,但因機票耗資過高,超出預算,所以台灣放棄參賽。不過,因

為台灣不參加,西方巧固球列強如瑞士、英國、加拿大等國也都不去了,最後導致這個世界杯賽事取消。瑞士等國認為因台灣缺席而拿到冠軍杯根本沒意義,台灣缺席的比賽也不算真正的比賽。由此可以了解台灣是很值得驕傲的,但這點也看出西方國家參賽並不是為了拿到冠軍,而是為了與真正的對手在競技場上較量;而這才叫運動精神,這也是我們所缺乏的。   台灣雖好,但還要更好。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也想要把它們實現。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住的地方是個樂園,而台灣是我們棲身的地方。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Marvin Lee Aday在〈Heaven Can

Wait〉這首歌中唱著: Give me all of your dreams And let me go along on your way Give me all of your prayers to sing It掇 all I really need to make me stay…… Just like a child again   所以,就讓我們回到小時候最原始的初衷,我們可以找回讓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希望。 作者的話   台灣這土地上的人、事、物,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還是有她可愛的地方。當我在國外時,總會想著她的好。當我看到外國文化比台灣良善時,也總是會思考著台灣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

。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文明和進步與否,往往在於教育上的價值觀。而台灣教育過度重視分數與學歷,嚴重扭曲了價值觀,也導致了許多我們不能接受的文化現象。   雖然這本書中檢討了很多台灣的問題,也舉國外的例子做對比,但並不表示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西方先進國家也是歷經了多年的經驗與改變,才換得了所謂的先進與文明。   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也想要把它們實現。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住的地方是個樂園,而台灣是我們棲身的地方。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   就讓我們回到小時候最原始的初衷,找回讓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希望。 04 四季——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節錄

)小學的語文科(國語)課本,通常都是三篇課文或四篇課文作為一個單元,課文的編排方式常會配合季節的變化;例如放完寒假的二月底、三月初,課文大致是談春天的內容。這樣的課程安排,對小朋友來說,的確是將語文教學與自然環境結合的好方式。 不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尤其課文描述的若是抽象的感覺時,教師更是難以解釋與教學。何況現在大部份的學生居住在都會區的水泥叢林裡,學生在無法理解或不曾接觸過大自然的變化之下,老師的教學非常難以實際讓小朋友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實際感覺。再者,即便是居住在鄉間的小朋友,在農業社會型態早已改變的當代,往往也無法有著與家中長輩小時候相類似的

自然生活體驗。 因此,這類型的語文教學,是非常難以達到「情境教育」的理想的。很幸運的,我任教的學校,因為在草山(陽明山)一帶,位於鵝尾山山前,自然景物的四季變化明顯,生物生態也豐富,而這些都是教學時非常好的教材。冷酷的分數剝奪了孩子們的大自然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周圍的生態與四季變化優勢,讓小朋友靜心去體驗大自然的感覺,我常發現他們似乎是見到了另一個新世界。然而,這些事物事實上就一直存在於小朋友身邊,是他們失去了對周遭環境的感覺。而他們這樣的遺失,卻是大人們的責任,也是老師們的責任。分數是冷酷的,但大自然卻是有溫度的。可惜的是,大家都愛冷酷的分數,而不是有生命、就在各位身邊的大自然。因為冷酷的分

數,漸漸的,小朋友就和我們一樣,失去了對四季與大自然的感覺。或許有些人也和我一樣在想,假如,我們失去對大自然的感覺,失去了對四季變化的觀察力,我們應該就已經不屬於這個藍色星球了吧。生命,在於生老病死。自然,在於四季變化。我們是屬於這藍色地球的一份子,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其他生物一樣,感覺到這個世界的四季。倘若我們不了解四季變化的意義,大人們在設計小學的語文課程時,也不會將季節變化的內容放到課文裡面。四季就在孩子們的身邊農曆春節過後的下學期剛開始的課程,語文課本中常會有數課是描寫春天的景象。 有次,為了配合語文教材所描述的春天課程,我在那次的期中評量中,出了一題二十分的小作文,試題是維瓦第的音樂—「

四季」。我以維瓦第的小提琴四季協奏曲的「春」作為評量題目,在評量時播出該首音樂,請小朋友仔細聆聽該音樂是屬於四季中的哪個季節,並且描寫出所聽到的內容事物是什麼。 除了一個小朋友之外,其他小朋友都寫「春天」,而他們描述所聽到的內容十分精彩,例如:鳥愉悅地唱歌、花在盛開、樹木在成長、蝴蝶在飛舞、山上的雪水融化變成溪流、溫暖的太陽等等。 而唯一沒有寫春天的小朋友,他則是認為他所聽到的是「冬天」,他寫下他聽到是河流漸漸結凍的聲音、雪花紛紛的聲音、動物躲避冬天奔跑的聲音等等。評量的結果,這題所有的小朋友都是滿分;即使那位小朋友的答案是冬天,但是他也描寫了他所聽到的感覺。 或許有人會問,小朋友所寫的答案,

一定有的寫多,有的寫少,也一定會有錯字,怎麼能夠給同樣的評量分數。其實,小孩子對語文的感知力和應用能力,是天生就有差異的,課文是要小朋友去體驗春天,而我則是希望小朋友把聽到的感覺轉化成文字。小朋友肯用心去感受音樂的內容,並轉化成文字,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成功。至於錯字?查字典再更正就好,即便是老師,也有很多字是不會寫的。 這個考題有二十分,或許也有人會質疑大家都滿分,那如何辨別語文能力的差距。其實,即便要有語文差異的辨別力,那麼在其他八十分的內容中,就可以評量出來。就教育的哲學來說,我認為多給學生信心和機會,才是打造學生對自己的語文能力有正面思考的好方式。05 說抱歉的勇氣(節錄)老師,尤其是小學

老師,對小朋友來說,講的話幾乎都是「聖旨」。根據以往的經驗,每當小朋友對家長講話時,最常講的就是「老師說……」。 因為小學老師的話,幾乎都是一言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