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口腔照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失智症口腔照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NIHOS寵物診所(監修)寫的 貓咪的心情&飼育學習指南 和野原幹司的 【擺脫鼻胃管由口進食套書】(二冊):《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失智症進食問題障礙原因也說明:失智者進食能力. 預防延緩失能策略. 12. CH04. 失智者進食照護的. 整合策略. 16. CH05. 失智者. 口腔衛生照顧. 20. CH06. 失智症. 吞嚥技巧訓練.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葉社文化 和如果出版社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 劉彥君所指導 張博文的 機構內失智症照護經驗照護者的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與口腔照護經驗之關係:台灣中部地區之研究 (2009),提出失智症口腔照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失智症照護者、失智症照護經驗、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行為。

最後網站失智患者牙科治療照護要點 - R 基金會則補充:失智症 輕度時期的重點在於教育照護者如何預防患者的牙科疾病,例如學習正確使用牙刷(若患者能接受,電動牙刷也是個選擇)、牙線或牙尖刷來潔牙,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牙刷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失智症口腔照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貓咪的心情&飼育學習指南

為了解決失智症口腔照護的問題,作者ANIHOS寵物診所(監修) 這樣論述:

  ~探索貓咪行為學,更懂自家貓主子~   和貓咪快樂同居的最新資訊,一冊全收錄!     「我家貓咪總是盯著窗外,是不是很想溜出去玩?」   「不停抓呀抓的,貓貓到底是在幹嘛呢?」   總是端出高深莫測的姿態,做出某些行為被飼主發現後假裝若無其事,但也會在飼主休息時緊緊守候在側……。   每位擁有養貓經驗的飼主,肯定經常面臨「真想知道貓咪在想什麼!」的時刻吧?     本書是專為養貓新手與日後想養貓的人,詳細解說貓咪的心情。   從貓咪心理和行為學的角度切入,介紹如何處理擾人行為的聰明方法;也從科學研究出發,完整解說貓咪相關疾病與的症狀和治療措施。全書搭配彩色照片與插圖,幫助飼主以視覺化

的形式快速吸收飼養的訣竅。     ★貓咪的起源、品種與特徵   要成為合格貓奴,當然也得了解貓咪的歷史。   貓咪為什麼白天愛睡覺、習慣在晚間活動?其實都與貓咪的祖先習性大有關係!   風靡全球的貓咪明星又有哪些品種?第一章也會介紹基本檔案。     ★我是貓咪喜歡的飼主嗎?注意10個貓咪喜歡你的暗示   再怎麼愛撒嬌的貓咪,也會有想要獨自慵懶的時刻,如果勉強摸貓咪,可是反會被討厭的。   想成為貓咪喜歡的飼主,最快的辦法就是「不做貓咪討厭」的事。      除了收集NG行為外,也不妨多留意貓咪表達喜歡的暗示:   ・【跳上大腿】:代表貓咪相信這個人值得信賴,不會做出討厭的事,才會想跳到腿上

撒嬌   ・【湊過來舔臉】:就像貓咪間會互相理毛,這是對飼主表達愛意的方式喔   ・【慢慢眨眼】:貓咪直視對方時,通常都是準備和敵人打架的時候;但如果是直視眼睛,並且慢慢眨眼的話,就是牠感到安心的證據     ★事先想好對策!貓咪惱人行為的預防     貓咪的天性中,本來就保留野生的本能。例如磨爪子、爬上高處、鑽入狹窄的地方,這些對貓咪來說很自然的行為,卻很可能造成飼主飼養上的不便。     書中針對20個惱人行為,舉凡任意排泄、便便嗨、喜歡舔水槽裡的水等等,解釋貓咪這樣做的原因,並結合貓咪的和習性提供解方。提早學習與貓咪如何好好相處,才能陪伴貓咪度過更長遠的日子。     從貓咪看似任性的行

為,了解牠們的心情與感受,讓人與貓的生活變得更加愉快!   本書特色     ◎全書搭配豐富的彩色照片,20個惱人行為Q&A,貓奴新手也能無壓力伺候貓主子。   ◎分章節解說「特徵」、「迎接準備」、「交流」、「行為」、「日常照護」、「飲食」、「疾病」,全面守護貓咪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   ◎收錄「貓咪成長年曆」,記錄奶貓到老貓各階段的生長變化,並提示疫苗的接種時機,圖表呈現一看就懂。

機構內失智症照護經驗照護者的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與口腔照護經驗之關係:台灣中部地區之研究

為了解決失智症口腔照護的問題,作者張博文 這樣論述:

近年來老人長期照護問題逐漸受到社會的重視,大約有75%的老年人有一種或是多種慢性病,其中老年失智症因疾病病程演變的特殊性,伴隨許多日常生活逐漸失能的狀況。而照護人員也欠缺正式且合乎機構需求的口腔保健訓練。國內對於針對機構的照護者之相關調查及文獻不多,希望能探討機構內失智症照護經驗者是否擁有正確的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與了解口腔照護現況。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台灣中部地區機構內失智症照護經驗者的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與失智症照護經驗之關係。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設計,針對台中縣市、彰化縣內長期照護機構,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11間長期照護機構,於2009年7月至9月間收集相關問卷,排除外

國籍之照護者,有效樣本數為229,回收率85.77%,護理人員樣本數為88位,照顧服務員樣本數為141位,問卷資料收集完成後以Microsoft Access輸入存檔,Excel軟體作資料處理,再以JMP7.0與SPSS14.0套裝軟體做統計分析。以多變項對數迴歸分析,探討照護者之間高知識得分、高態度得分、口腔衛生保健行為、失智症住民口腔保健照護行為之影響因素。 護理人員中口腔衛生知識平均分數為69.77 ± 13.48,影響因素為過去從事最久的職業;照顧服務員為58.63 ± 20.07,影響因素為態度分數。護理人員口腔衛生態度平均分數為69.42 ± 8.28 ,其影響因素為口腔衛生

知識得分與過去從事最久的職業;照顧服務員為66.78 ± 8.06,其影響因素為口腔衛生知識得分。口腔衛生行為方面,55.68 %護理人員一天刷牙少於三次;51.06%照顧服務員一天刷三次以上。有定期看牙醫之護理人員佔62.34%;照顧服務員佔59.65%。牙痛才去看牙醫之護理人員佔37.5%最多;照顧服務員佔57.47%。護理人員中有每天協助失智住民清潔口腔者佔50.00%;照顧服務員佔65.96%。影響照顧服務員是否每天清潔失智住民口腔的影響因素為婚姻狀況及服務的年資。 護理人員口腔衛生知識高於照顧服務員,態度方面兩者均屬正向,然而失智症口腔照護行為方面兩者均需加強,失智症住民的口腔

照護工作由照顧服務員提供為主,護理人員實際協助失智住民清潔口腔機會並不高,建議機構工作人員需接受口腔保健訓練課程、照護人員彼此分享口腔照護經驗及定期舉辦研討會。

【擺脫鼻胃管由口進食套書】(二冊):《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

為了解決失智症口腔照護的問題,作者野原幹司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共兩冊   詳盡解說「吞嚥困難整合照護」與「四大失智症類型進食困難」,守護患者由口進食的尊嚴     《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運用KT平衡表的由口進食支援全技巧》   台灣第一本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   一套經過信度效度檢證,整合多職類協助由口進食的完整工具書   ․專篇解說針對高階腦功能障礙及失智症個案的飲食照護技巧。   ․含豐富照片及實例解說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專文推薦   ․台灣醫療專業人士審訂(名單詳列於後)     日本「進食照護」第一人小山珠美,整合各職類專業

人員,   將20年共同協助吞嚥困難者進食的經驗完整呈現   幫助多職類整合評估如何開始協助進食,   並制訂進食方案的「KT平衡圖表」,台灣首次公開     13個評估項目X橫向溝通雷達圖表X協助進食技巧X實例分享      ․從整體健康、進食意願、吞嚥、認知、姿勢、動作等13個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分析個別項目個案的能力等級,及為提升由口進食能力,不同能力級別所需的復健目標和照護技巧。     ․從急性期如何移除鼻胃管轉向由口進食,如何持續評估能力變化並協助各種不同階段的進食需求,到瞭解進食的生理機轉,以及協助進食第一現場的實例分享,是與長照相關醫療人員必備的教科書。     日本老年照護類暢

銷書第1名、亞馬遜5顆星推薦   醫師、牙醫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   呼吸治療師、護理師、營養師,長照從業人員必讀!     【台灣版審訂(按筆劃順序排列)】   王良惠(弘光科技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專技助理教授)   王雪珮(語言治療師/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秘書長)   許家甄(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助理教授)   鄭千惠(臺大醫院營養師/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常務理事)   劉玉梅(三總松山分院職能治療組長/台灣由口進食推廣協會理事)   劉芫君(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語言治療組長/台灣由口進食推廣協會理事)   蘇心怡(台北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部 資深專業語言治

療師/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常務理事)   名人推薦     【台灣各界醫療及長照專業人士熱忱推薦(按筆劃順序排列)】   王亭貴(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   朱為民(臺中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科主任)   朱偉仁(愛長照執行長)   宋家瑩(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金浩鑫(社團法人中華長照協會理事長)     《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從認知困難到吞嚥困難,直到人生終點都能安心由口進食的指引》   失智症患者的進食困難是包括認知障礙在內的複雜問題,   這本書能幫助你抽絲剝繭,找出具體的對應方案,   並在知道力不能為的時候,安心放下。  

  第一本詳盡解說四大失智症類型的進食困難特徵,為患者進食需求編寫的專書。     *宋家瑩(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副教授、萬芳醫院神經科主任) 專業審訂   *專業醫療人員、家庭照顧者必讀     含著不吞、嘴巴不肯張開、東張西望不專心吃飯、一直撥弄食物不肯進食、邊吃邊咳……   這些都是在第一線照顧失智者的人經常看到的場景,   被照顧者不吃或不能吃,是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和最希望解決的問題。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病患,進食困難的原因並不相同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進食問題多半是因為認知困難,如果沒有其它共病,誤嚥要到重度之後才較可能發生,如果很早期就出現拒食的現象,多半是其它原因造成

。路易氏體型失智者可能會因為幻覺干擾進食。合併巴金森氏症的失智則在中度時就可能發生誤嚥。血管型失智者則誤嚥的機率很高,且有各種不同型態的誤嚥可能。事先掌握各類型失智症的進食困難特徵,在被照顧者出現進食困難的現象時,才能精確找到原因,對症處理。     ․比起復健,失智症患者更需要的是協助   除了血管型失智症外,大部份的失智症都是進行性的退化疾病,在逐漸退化的過程中,比起設法恢復功能,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進行協助,盡量延長能擁有較高生活品質的期間。改變食物質地、口味,準確對應認知問題、創造適合進食的友善環境、利用進食輔具,都能協助患者持續維持進食,直至生命的終點。     ․面對末期,確認已經盡

力就能安心放下   失智症到了末期,有與其它疾病不同的特殊性。是否讓被照顧者進食,該以何種方式進食是照顧者最大的難題。如果不以治療為導向,不以意識型態為判斷的標準,該從什麼角度著眼,才能讓這麼漫長的照顧期不會變成傷害,而是值得感謝的回憶?這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如何協助照顧與被照顧的雙方有清楚的方向,所有醫療人員及家庭照顧者都要為此預做準備。   本書特色     1. 詳盡解說四大失智症類型的進食困難特徵,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   2. 分解四大失智症疾病進程,方便根據不同疾病階段提供最適當的照護   3. 豐富案例分析,為照護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經驗參考   4. 專章討論可能影響進食吞嚥,

及對進食有幫助的藥物   專業推薦     徐文俊(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北院區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韓春菊(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