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補助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失業補助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月娥寫的 2022就業安全制度(含概要):架構清晰掌握焦點[十一版](高普考/地方特考/各類特考) 和Jaimie A. Wolfelt Alan D. Wolfelt的 慢性病心靈處方箋:100則與慢性病共處的實用點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失業給付申請相關規定摘要也說明:3. 於離職辦理退保當日前3年內,就業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雇主、職業工會加保及參加職訓者無投保就業保險)。 4 .需具有工作能力及繼續工作意願。 5. 向公立就業服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千華數位文化 和心理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金融資訊系 謝坤民所指導 蔡政宏的 新冠肺炎疫情下對就業保險影響之研究 (2021),提出失業補助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冠肺炎、就業保險、失業率、失業給付、減少工時。

而第二篇論文萬能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林世澤所指導 蘇沛翊的 職前產訓合作訓練學員參訓動機、學習滿意度對訓練成效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職業訓練、產訓合作、參訓動機、學習滿意度、訓練成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失業補助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含紓困4.0】失業補助懶人包(上)資格流程一把罩! - 法律010則補充:失業補助 金是一根救命稻草,但失業補助光是名稱就分「失業給付、職業訓練 ... 申請人指定帳戶,沒收到可以撥打失業給付電話查詢(02)2396-1266轉2862。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失業補助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2就業安全制度(含概要):架構清晰掌握焦點[十一版](高普考/地方特考/各類特考)

為了解決失業補助查詢的問題,作者陳月娥 這樣論述:

  ◎名師精編脈絡清晰,考試必備用書   本書針對高考、普考、地方三、四等申論題型考試精心編寫,彙整重要必考觀念,並標示各章主題的頻出度,有助於規劃讀書進度,將時間做有效分配。課文並搭配圖表,將組織或數據統計以直觀的方式呈現,便於記憶,節省大量準備時間,學習吸收事半功倍。   ◎法規QR code‧即時掌握法律資訊   書末完整收錄最新相關法規條文,並有QR code設計供隨時查閱,搭配QR code,即可自動連結至全國法規資料庫,隨時獲取最新資訊,不怕錯失法規更新。即刻掃描、即刻查詢,快速熟習就業安全制度相關之政策及法規。   ◎收錄近年試題,立即測試自我實力   近年試題收錄

相關考題,名師輔以詳盡解析,教你怎麼破解考題,示範申論題的寫法。欲拿高分,惟有反覆閱讀並勤加練習,澈底瞭解立法重點以及法規罰則,相信必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於考試中贏得勝利!   ◎輕躍榜單的捷徑   一、首先,自我心理建設   「有志者事竟成」,是每一位參加任何考試者必備的座右銘。每一位參試者皆必須抱著「有考必上」的決心,衝刺到底,這也是維持漫長的準備過程中,最佳的充電劑。常發現很多朋友抱著汲取經驗、姑且一試、明年再來的心態,一再放任自己,為自己找藉口,臨到考期尚厚道的安慰自己,今年沒多大希望,只有當啦啦隊的份。試想,秉持如此寬大的心理,焉能嚐到歡欣勝利的甜果。既已決定參戰,就必須抱持必勝的

決心,盡全力做準備,短期的緊張與辛苦,換來甜蜜的代價,何樂不為呢?考前的心理建設得當,無疑已踏出勝利的第一步。   二、其次,瞭解考試內容、命題趨勢,進而收集資料   未曾參加同類科考試的朋友,不是相關科系畢業的人士,對於本類科的考試科目及命題內容,應是相當的陌生。當務之急在於,請具有本類科經驗的朋友指點迷津、提供資料或者可到圖書館的參考室,抑或上網到考選部皆可找到考畢的各科試題詳加瞭解。常見很多人非常用功的準備,所花費的心血之大,結果卻仍是敬陪末座;但有少數人,雖是輕鬆準備、愉快應考,成績卻很理想。兩者的差異在於:方向的正確性及資料收集的周全性。   三、接著,研擬讀書計畫,消化資料暨整

理重點   凡事擬訂計畫,按部就班的如期實施,即使不能擬訂相當詳細的計畫,最起碼對於研讀科目的進度及時間,應有概略的腹案。至於準備時間應該多長是因人而異的。若個人的讀書速度快,當不需耗費太多的時間。其次,個人有無工作、全心準備的時間有多少,亦是要列入考慮的因素。一般在考前三至六個月再開始準備即足夠,時間太長容易疲勞,無法維持衝勁到考前;而太短,又覺得時間不夠,容易急就章,匆忙上陣。而應如何安排科目順序,主要技巧在於,將個人咸認為最困難、最沒有把握的科目,排在前面先行準備,必要時可選取本科目較為淺顯的書籍或文章;接著,再以較深入或較充實的書籍作為探析的對象,至於時間上的安排,對於較難的科目可搭配

較容易或有興趣的科目準備,先以簡單易讀的科目為先,待自覺進度接近,再將難讀的科目拿出來,當可克服無法投入心情及延緩進度之苦。而重要資料,必須將其摘要在一本筆記簿或書卡上,以便可隨時作補充,同時可確實掌握應考內容,並可作為考前兩星期、記憶或複習的一個基本工具。   四、最終,臨場應考的周全準備,也是致勝的關鍵   在考前一天,可將第一天所要考的科目由後向前複習。   萬一時間分配利用不當,第一節的科目可在該天早上再複習即可,印象最為深刻。考前一天切記要按時休息,養足精神,準備隔天的大考,熬夜準備已來不及,於事無補,反而容易誤了大事,影響第一天考試的精神。另外,除了準備收集到的資料以外,報紙、雜

誌、期刊上的相關文章也不容忽視。尤其是本類科考試,舉凡有關的社會問題或立法上爭議紛紛的主題,各專家學者的高見,都可能是考試的範圍,皆可利用準備功課閒暇之餘,加以瀏覽及整理於筆記上。   五、別忘了,答題技巧也很重要   建議參考以下事項謹慎填答:   (一) 看清題目並靜下心思考擬答方向。   (二) 先在題目紙上簡單預擬項目標題。   (三) 倘遇無把握題目,先在題目紙上寫出腦海中閃過的方向與標題。   (四) 依序(建議不改變題目順序)在既定時間安排下寫出可以回答的內容。   (五) 有把握題目多寫些內容,以彌補其它題目內容較為稀少或單薄者。   (六) 倘時間不夠,切記以重點內容為主,

不再細述。   (七) 倘時間尚有剩餘,不急著繳卷,請再仔細檢查答案卷,有無嚴重錯字或漏字。  

失業補助查詢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因為一些狀況留職停薪,勞保應該怎麼繼續?
因為經濟不景氣被公司資遣,勞保中斷了怎麼辦?
想知道如何在中斷勞保的時候還能繼續加保勞保的方法?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果因為不可避免的狀況導致沒辦法工作、如何還能繼續加保的『勞保加保資格』

想知道更多資訊...
可到臉書搜尋『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合作/演講/諮詢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新冠肺炎疫情下對就業保險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失業補助查詢的問題,作者蔡政宏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分析新冠疫情對於就業保險之影響效果。數據採用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之間共40個月,蒐集就業保險請領失業給付與疫情影響相關的各項統計資料來進行實證研究。以疫情發生初期2020年1月為基準點,劃分為疫情發生前與疫情發生後,運用敘述統計、皮爾森、迴歸分析、成對樣本 t 檢定等統計方法分析。迴歸分析實證結果顯示,疫情發生後在COVID-19確診病例數及實施減少工時人數對失業率有顯著影響,實施減少工時人數及就業保險投保人數對初次申請失業給付人數有顯著影響。成對樣本 t 檢定中實施減少工時人數、失業率、就業保險投保人數、初次申請失業給付人數、初次申請提早就業獎助人數及實計申請失業給付件

數有顯著差異。其中就業保險投保人數以各行業分析,疫情發生後有營建工程業、運輸及倉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及其他服務業等9個行業具顯著差異。實施減少工時方面,部分行業無法調整人力而資遣員工,造成員工失業提出申請失業給付。勞動部提出促進就業補助措施,以鼓勵雇主僱用失業者,進而協助及穩定勞工就業,使就業保險投保人數增加,申請失業給付呈現減少趨勢,因此優先穩定勞雇關係的相關措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實施的措施力道仍然不夠,無法照顧到大部分受疫情影響勞工。

慢性病心靈處方箋:100則與慢性病共處的實用點子

為了解決失業補助查詢的問題,作者Jaimie A. Wolfelt Alan D. Wolfelt 這樣論述:

  「通常是『失去』教會了我們看到事情的價值。」――叔本華      慢性病是一種失落,依據個人的病情和病程,可能會面臨體力上的限制、經濟困境、關係上的挑戰,以及其他種種。或許你覺得曾經所期盼的未來被偷走了。   除了良好的生理照顧,正視並疏通慢性病過程中所產生正常且必要的悲傷,是與慢性病好好共度生活的核心。哀悼(mourning)是很重要的自我照顧。書中的100則點子和即時行動,協助你對每天的感受能夠有所調適並表達出來,成為你生理上、認知上、情緒上、社交上及靈性上的最佳支持。   本書不是傳授你如何戰勝疾病、治癒慢性病的特效偏方,而是陪伴你在面對失落、每日與治療奮戰的漫漫長路上,能與慢

性病和平共處,找尋意義、發現希望的心靈良伴。即使罹患慢性病,依然可以輕盈起舞,活出屬於你的優雅人生。   作者簡介 Jaimie A. Wolfelt   Jaimie A. Wolfelt目前是瑞吉斯大學諮商所碩士生。她在九歲時被診斷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雖然在健康上須面對長期的挑戰,但她學會去過有意義和有目標的生活。她將繼續秉持Wolfelt家族「幫助人們幫助他人」的傳統。 Alan D. Wolfelt   Alan D. Wolfelt博士是一位國際知名的作家、教育者及悲傷諮商師。他是「失落與生命轉化中心」(Center for Loss and Life Transitio

n)的負責人,且任教於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家醫學系。Wolfelt 博士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並著有多冊有關成人及孩童之悲傷療癒的書籍。章惠安   現職:自由工作者   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常務監事   學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班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廣告組碩士   曾任: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副秘書長、理事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專案研究員   育幼院實習心理師/國中輔導室認輔老師/安寧病房義工/美術設計類出版品作者、季刊總編輯及編譯   涉獵研究領域:自殺心理、懷孕抉擇諮商、悲傷輔導、青少年生育保健服務、文化與廣告策略應用

  專長:悲傷輔導、臨終關懷服務、翻譯(悲傷輔導領域)、美術設計   譯作:《走在失落的幽谷:悲傷因應指引手冊》   《見證幽谷之路:悲傷輔導助人者的心靈手冊》   《悲傷治療的技術:創新的悲傷輔導實務》   (以上均為心理出版社出版)   1 認識你的疾病(並教導他人) 2 聲明你就是你自身經驗的專家 3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4 疼惜自己 5 呼吸 6 六個哀悼的需求  需求1:承認你罹病及預後的事實 7 了解六個哀悼的需求  需求 2:接納失落所帶來的痛苦 8 了解六個哀悼的需求  需求 3:記住你的過往 9 了解六個哀悼的需求  需求 4:把你的疾病納入你的自我認同

中 10 了解六個哀悼的需求  需求 5:尋找意義 11 了解六個哀悼的需求  需求 6:接受別人持續的支持 12 悼念「過去」 13 正視任何失去的希望和夢想 14 向朋友和家人的悲傷致意 15 說說你的故事 16 休息和睡眠優先 17 傾聽你的身體—還有心靈 18 記得尊重自己 19 把自己放在第一順位 20 確認可以幫忙的人 21 確立意圖的練習 22 寫日記 23 注意否認的心態 24 培養對你有效的靈性修習 25 理解展現脆弱就是堅強的表現 26 靜坐 27 活在當下 28 有效運用就醫機會 29 若有疼痛,要尋求協助 30 若你還年輕,及早建立良好習慣 31 對於「戰勝」二字,重新

框架適合你的理念 32 檢視你對罹病這件事的信念 32 想哭的時候就哭 34 練習沉著以對 35 了解身心合一 36 了解孤立與獨處的不同 37 找到其他「懂」你的人 38 重新定義尷尬事件的意義 39 點燃希望 40 查詢補助資源 41 培養親密關係 42 建立可預測性 43 加入或創立一個支持團體 44 尋求幽默 45 管理期待 46 換個角度看事情 47 認真使用你的能量預算 48 對「問題」試著給予不同回應 49 誠實—對自己也對他人 50 培養可以處理擔憂的技能 51 練習充滿希望的自我對話 52 以簡單的樂趣犒賞自己 53 觀察抱怨行為 54 找出你所感恩的事 55 為突發的悲傷建

立因應計畫 56 以愛的語言發揮功效 57 接納羨慕 58 若是你覺得內疚,想辦法表達出來 59 選擇超越恐懼 60 用建設性的方式疏通憤怒 61 承認你可以掌控與無法掌控的事 62 將「做不到」的事情列一份清單 63 現在把你「可做到」的事情列一份清單 64 浮游在不確定之上 65 社交 66 學習為感覺命名 67 辨別憂鬱症的徵兆 68 向前行並問為什麼 69 接納設定目標的力量 70 宣揚你的人性 71 培養耐性 72 簡化 73 探索你可以探索的事物 74 建立一份待做事項清單以因應那些令人氣餒的日子 75 與外界接觸 76 走入「纖薄境地」 77 找到心靈勝地 78 意義夾入每天的生

活三明治 79 分享你的天分 80 有選擇嗎?選擇意義 81 讓身體沉浸在舒適中 82 問自己「我該做什麼?」 83 每天花時間專注在至少一件可以「哇」的事情上 84 走嬰兒步 85 做一個探索樂趣的偵探 86 以誠實優雅的姿態回應評論 87 扮演烏龜的角色 88 接納侘寂之美 89 陶醉在福賜的片刻中 90 建立一份不要做的事情清單 91 當你想要放棄,別這麼做 92 順勢承接打擊 93 再次當個孩子 94 確認你的擁護者 95 處在奧妙之中 96 寫一封信給自己的身體 97 做些改變 98 尋找新的常規 99 今天就開始 100 獲取百萬 結語 慢性病權利法案 錄:國內各類慢性病相關網站

推薦序 從慢性失落裡學習,允許悲傷也樂觀生活   人生中的失落何其多!失落必然帶來變化,不同形式的失落事件,有的嚴重,有的輕微;有的緩慢,有的急性;有的跟隨一生,有的帶來劇變。但不論是何種失落,我們都得從其中學習面對不再如前的自己,以及調適因失落而來的變局。   本書不同於市面上普及的健康養生書,作者是Alan Wolfelt博士及他的女兒Jaimie Wolfelt,他們都是身受慢性疾病之苦的患者,此外,Wolfelt博士還是美國知名的悲傷輔導專家。在心理出版社的悲傷輔導譯著專書中,我最喜歡Wolfelt博士的《見證幽谷之路》(Companioning the Bereaved),

其中對悲傷及哀悼的觀點深得我心。本書是由承認、接納慢性病帶來的失落和悲傷切入,鼓勵慢性病友允許自己哀悼,並提供100則如何在生活日常裡與慢性病的失落悲傷相處的生活智慧。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譯者章惠安小姐,她學習悲傷輔導專業多年,曾翻譯過悲傷輔導大師們著作多本,除了譯功不在話下外,更因她具備悲傷輔導專業訓練,自然能如實地以中文傳遞作者所說的意蘊。非常值得閱讀!    2021年開始全球仍在新冠肺炎的籠罩下,我們能健康平安活著都是無比難得的生命禮物。試想多少人受新冠肺炎急性侵擾後,雖能存活下來,但曾經歷的傷害帶來後續影響卻是慢性長期的。文末謹以作者序言所述共勉之—「即使我們悲傷、哀悼還要應付自己的

慢性病,但我們也同時可以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認真且有目的地過活,可以積極主動尋求意義、平靜和歡樂」。   李佩怡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兼系主任) 慢性病和罹患癌症、喪親、失戀或離婚有何相似之處呢?   糖尿病、氣喘、過敏、慢性疼痛等各種造成生活大大小小困擾的慢性病(有些人把癌症也視為慢性病),通常無法痊癒,當事人只能努力維持現狀、避免症狀發作或是無論如何維持還是會逐漸惡化。其他的生命困境如喪親、失去身體的某一部分、失學、失業、分手、離婚,或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成長和衰老(隨著時間而逐漸失去的能力或特質)等,表面上看起來和慢性病沒什麼關聯性,但透過

悲傷輔導大師Alan Wolfelt和其罹患糖尿病的女兒Jaimie的序言,揭示了慢性病和其他生命困境的相似之處:失落與悲傷。所謂的失落,通常是指我們曾經擁有過但後來卻不再擁有的人、事、物、情境或內在狀態;而廣義的悲傷則是指面對失落時個人的主觀經驗,包括:想法、感受和行為反應。   兩位作者想要將因應失落的各種有效方式,改寫成面對慢性病的版本,想要與所有為慢性病所苦的當事人分享,除了煩惱、壓抑、不知所措之外,你還有很多與自己慢性病的共處之道:可以認識自己的疾病、可以了解自己的哀悼需求、可以求助、可以說說自己的悲傷、可以探索、可以重新建構、可以..。   身為一個長期與癌症個案工作的諮商心理

師,我建議讀者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看這本書。你可以用最典型的方式:從序言開始,依照順序一篇一篇讀完。當然,你也可以看看這本書100則點子的標題,依據你的需求,找你目前或當下想要看的那一篇,直接翻開來閱讀,並依據建議的方法實做看看。還有,你可以嘗試看看很心理投射的方式,請你做兩個抽籤筒,代表十位數和個位數,分別放入10個數字籤條:從0到9,給自己三個深呼吸,專心地想著「我要尋求建議」,然後用抽籤的方法各抽一個數字,組合起來的數字就是你要閱讀的「點子」(如果抽到1和9,就翻看第19則點子,如果兩個數字都抽到0,就代表閱讀第100則點子)。無論如何,這本書都值得你細細品味。 葉北辰 (本文作者為諮商

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譯者序   患有慢性病的人們,無論老少,除了在身體上需要整合性的醫療照顧,生活起居要因應健康變化的需求;在心理上,因疾病帶來的不便、困擾、逐漸衰弱、長期的不適與擔憂,或因生活及工作方式改變、人際關係變化等所引起的失落,也可能會形成慢性悲傷。這本由悲傷輔導大師Alan Wolfelt博士及他的女兒Jaimie Wolfelt合著的心理自我照顧隨手書,以點子短篇的方式編輯成冊,既符合忙碌生活中可以即時翻閱、隨時放下的閱讀習慣,內容又具有高度實用性,且無須循序漸進地閱讀—讀者可以隨手翻看,覺得對哪個點子特別有興趣就持續看下去,或覺得這一點好像不適合自己,跳過再看其他點

子也無妨—是一本十分有彈性的 隨手書。   在翻譯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不只是生理上患有慢性病的人,如果心中有長期心結,對某件事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不滿意或遺憾,把這些情境當作是個心理上的慢性病,這本書的一些點子也同樣適用,有時看著看著、想著想著就真的釋懷了。所以,副書名為「100則與慢性病共處的實用點子」固然十分貼切,但好像也是我心目中「100則讓你過好日子的實用點子」的舒心秘笈!   在此感謝兩位好友:具有護理背景的謝啟彬先生和太極大師黃雅婷小姐的協助與校稿,且不時與我分享讀後心得,有些想法還真是與他們的讀後感言產生共鳴。其次要謝謝本書的推薦者:李佩怡老師與葉北辰心理師

。佩怡老師是我在安寧病房服務時最景仰的學習對象,也是我在悲傷輔導領域中所遇到最柔軟的師級典範;而北辰與我讀同一研究所,雖然屆數相差幾年,但我們總是很有緣分地在不同場合相遇,一塊兒學習觀摩、相互切磋。在此由衷感謝心理出版社的編輯同仁們,一遍又一遍的校稿與修飾文句,以精闢的用詞美化我的文筆;為求整本書的適讀性,不辭辛勞大幅變更排版,使這本書更加實用易讀。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麻吉— Meikou先生(也是一位慢性病患者),感謝他對我在生活、工作及心靈上的支持,以及無微不至的照顧,沒錯,這位慢性病患者十分會照顧家人。   章惠安 2020年9月8日於南勢角

職前產訓合作訓練學員參訓動機、學習滿意度對訓練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失業補助查詢的問題,作者蘇沛翊 這樣論述:

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辦理職前產訓合作訓練學員參訓動機、學習滿意度與訓練成效關係之研究。研究對象以107年度至110年度職前產訓合作訓練之結訓學員為研究對象,以Google問卷調查為主,問卷調查採具名方式,共計發放325份,回收325份,回收問卷率為100%。將正式問卷資料進行彙整,之後並使用統計套裝軟體SPSS進行資料分析,統計分析方法:敘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迴歸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如下:(1)不同背景變項僅目前平均月收入在參訓動機上有顯著差異(2)不同背景變項僅目前平均月收入在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3)參訓動

機對訓練成效有正面顯著影響(4)學習滿意度對訓練成效有正面顯著影響(5)參訓動機對學習滿意度有正面顯著影響(6)學習滿意度對參訓動機與訓練成效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