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KenFisher寫的 跟著肯恩費雪洞悉市場:面對股市波動,投資大師教你正確解讀市場規律 和李東龜的 每天來點心理學,揭開隱祕的人性關鍵字:30個史上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帶你突破限制,邁向更好的自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樂金文化 和大好書屋所出版 。

高苑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李義昭、賴進芎所指導 黃天佑的 外匯交易平台情緒體驗與使用意圖之關聯性研究 (2021),提出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外匯市場、外匯理財、情緒體驗、使用意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金孟華、吳巡龍所指導 姜永浩的 偵查中的第十人-心理學觀點下的偵查思考流程再進化 (2019),提出因為有 隧道視野、自動化運作機制、心理偏誤、紅隊、精緻偵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跟著肯恩費雪洞悉市場:面對股市波動,投資大師教你正確解讀市場規律

為了解決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的問題,作者KenFisher 這樣論述:

★★★投資必看暢銷書《超級強勢股》作者肯恩.費雪的重磅作品★★★★ ★研判市場走勢逾三十年的《富比士》雜誌專欄作家★ ★《投資顧問》雜誌評選近三十年來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     「台股破萬五,『史上最慘!』。」   「台灣經濟研究院下修,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降至3.81%。」   「國債破6.1兆,國人平均負債升至26.4萬」   如果你總是依據這些種種聳動的新聞標題來解讀市場,   小心!那你可能會以為「這次不一樣」,   進而跌入恐慌情緒、做出糟糕決定,   甚至導致發畢業文就大漲、All in就大跌的恐怖後果!     長期進行市場觀察的投資大師肯恩.費雪(Ken Fisher)指出

,對市場的理解和看法,會嚴重影響你的投資結果!如果忽略歷史、忘卻教訓,在面對些許起伏的市場就容易驚慌失措,認為出現了不同以往的狀況,進而造成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他建議,投資人應正確了解市場,藉由回顧歷史來做合理的推測,才能減少投資錯誤,並取得良好的獲利。     現在,就來比較一下你與投資專家看待市場的差異吧!     ◎歷史反映的八大市場真實面     (1)這次沒有不一樣。   ‧你以為的是:全球流行病爆發加上戰爭,電視新聞也不停的輪番播報各種不景氣,這彷彿是一種嚴重衰退的末日「新常態」。     【肯恩費雪分析】:根本沒有比較新!經濟衰退一直都在,它是經濟週期的一部分,市場雖也會對其反應

,但經濟與資本市場本身具有豐富的彈性,有衰退就會有成長、有下跌就會有上漲,這是常態。如果你在此時退出市場,很可能就會錯過股神巴菲特所指的「獲利大好時機」。     (2)獲得平均報酬很困難。   ‧你以為的是:最近股票上漲的趨勢比過去平均值多太多了,其報酬率也比以往平均來得多,你害怕隨時有摔落下跌的風險,所以你決定等待,想等到市場表現得「正常」時再進行投資。     【肯恩費雪分析】:市場與報酬率是極端多變的。各種平均值只是將一段時間的資料計算而來,其中可能包括大幅漲跌或小幅漲跌,因此平均值只能當作一種相對的參考數值。此外,若想達到平均報酬,最好的方法就是買進、持有並堅持的指數化被動投資。  

  (3)股市沒有變得更不穩定。   ‧你以為的是:現在的股市波動愈來愈大,一下上漲了500點、一下又下跌了600點,就像在坐雲霄飛車,變得比過去更加難以掌握。     【肯恩費雪分析】:市場本來就會有波動,且波動對股市來說是好的,有波動才有現金流,也因波動有風險才更能有高報酬,反之,低波動性就像是銀行少少的存款利息。投資人應該做的是,不要過度關注波動,並且讓自己習慣並冷靜看待波動。     (4)長期熊市不存在。   ‧你以為的是:股市跌跌不休,這次大砍數千點,媒體也天天報導各種股市負面消息,因此「這次」一定是個不同以往的空頭市場。     【肯恩費雪分析】:在過去資料中長期熊市很少出現,

而且在更長的歷史中,股市空頭市場的虧損後來都會被更大的多頭市場所補償。因此,如果你是一個理性分散風險的長期投資者,你就不應該過度關注下跌的年份,畢竟貿然在空頭市場時退出會讓再入多頭市場的成本增加。     (5)政府債務不會拖垮經濟。   ‧你以為的是:政府公布了今年的國債資料,比去年增加了5%,每個人的平均負債也增加好幾萬,肯定會開始拖累經濟、造成股市下跌。     【肯恩費雪分析】:歷史顯示,政府債務對股市有利,而盈餘則對股市不利。因為政府債務的生成來自於政策花費的需求,進而產生金錢流動帶動市場,成為股市好報酬的訊號。債務的多寡也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能負擔的起就不會影響股

市和經濟。     (6)沒有永遠最好的投資類別。   ‧你以為的是:金融股在近幾年股市大盤下跌期間依然很穩定,而且過去的績效表現也不差,只要長期投資這種股票就一定穩賺不賠。     【肯恩費雪分析】:大錯特錯!市場上的優勢股會交替,受到大環境的供需影響,就像是能源股、科技股一樣曾經大起大落。若相信某種類別的個股是最好的,很可能只是在追逐熱潮而已,你無法知道未來的股票供需狀況,因此即使目前看起來安全,也不能保證未來一定能獲利。     (7)不同政黨對經濟與市場的影響都一樣。   ‧你以為的是:某政黨在近期的大選中勝出,他們和某商業人士比較要好,能帶給他們的公司利多,所以最近的股票市場一定會大

漲。     【肯恩費雪分析】:用特殊的意識形態來解讀市場,其實是一種偏見的認知,各個政黨在掌握大權之後,為了取得更多選民支持和繼續獲得連任,他們都會去討好握有大量資金的商業人士,因此對於市場來說,其實不論哪一政黨占優勢影響都一樣。     (8)世界一直都相當全球化。   ‧你以為的是:要跨國投資美國股市風險太大,買台灣股票就夠了,而且操作台股只要了解好台灣的行情與局面,就能輕易掌握市場。     【肯恩費雪分析】:市場是全球化的,美國股市會影響台灣股市,許多產業鏈也是全球息息相關,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投資人應該選擇全球化投資商品來進行的風險分散,或者更簡單的選擇追蹤全球化指數的產品,並且

保持被動投資。     ◎了解市場後,為什麼你還是無法獲利?   因為除了正確解讀市場,心理與情緒更是影響投資的重要因素。投資人通常對市場會出現的以下兩種心魔,招致虧損:     第一種心魔【投資懼高症】:當股價到達某個高點時,投資人就會開始擔心股價隨時可能會「摔落」帶來虧損。     第二種心魔【下跌就離場】:當預期未來股價可能會下跌,投資人容易因害怕會有損失而先行撤離市場。     為克服這兩種心魔,長期進行主動投資的肯恩‧費雪的解方是,應用指數化投資的被動策略。他建議,對於市場恐懼,與其試圖擇時進出市場,不如長期以指數投資買入並持有的方式,至少能獲得大盤平均的報酬。     投資是一場機

率遊戲,沒有人能做出百分百正確的預測。     跟著肯恩.費雪透過歷史觀察市場,不是將歷史當作預測未來的工具,而是透過歷史基礎來了解市場,進而建立適當的投資行動,才有合理的機率獲得更好的績效。   本書特色     1.以歷史新聞、相關統計資訊圖表提供佐證。   2.幫助投資人正確了解市場,打破錯誤的投資記憶,並建立獲利關鍵。   名人推薦     99啪/「99啪的財經筆記」版主   Jet Lee/「Jet Lee的投資隨筆部落格」版主   竹軒/「竹軒的理財筆記」版主   林大仁/「淺談保險觀念」粉專版主   麥克風/「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版主   陳喬泓/「陳喬泓投資法則」版主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綠角/財經作家

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NOW! 成為陳寗頻道會員並收看獎勵影片:https://lihi1.com/ZT8bZ
頻道會員經費用於製作字幕及剪接,懇請支持頻道營運!
──────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空氣清淨機:https://lihi1.cc/uXuie
陳寗嚴選兩聲道音響: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抗菌靜電濾網/防潑水抗菌強化膜:https://lihi1.cc/x7Sse
──────
今天收到 iPhone 12,趕快來個「快樂開箱」,同時也跟大家示範如何為 iPhone 貼保護貼。由於這次保護貼產線延誤的緣故,導致我沒辦法在第一時間測試最新版的嚴選保貼,因此影響了保護貼的出貨時程。為了避免大家預購了保貼,卻無法在第一時間拿到保護貼來保護熱騰騰的 iPhone,因此我在昨天就先針對預購的朋友(10/19 以前)寄送了一批代用保護貼,讓大家可以先用這張代用保護貼為你的 iPhone 做好防護,等到正式版保護貼出來時,再把正式版寄給大家。

為了避免大家不知道怎麼貼,所以今天我搶先把影片放上來跟大家分享,所以暫時沒有字幕喔!


00:00 開頭介紹
01:14 代用保護貼說明
02:24 買蘋果新規定:非本人確認不代收!!
04:21 蘋果新包裝原則:環保省運費
05:38 開箱 iPhone 12,這果然是 iPhone 5 啊!
07:20 DIY 貼保護貼 5 步驟教學

#iPhone #保護貼 #iPhone 12 #開箱 #Apple
──────
本頻道每晚 6 點鐘上新片,還有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 點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外匯交易平台情緒體驗與使用意圖之關聯性研究

為了解決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的問題,作者黃天佑 這樣論述:

近年金融科技的進步、網路的發達,使訊息可以快速並即時的傳達,外匯理財這個概念開始被投資者廣泛的討論,愈來愈多的金融專業投資者開始投入外匯交易市場。一般而言,外匯投資者會透過外匯交易平台MT4來進行交易,外匯平台的功能與操作介面近年來不斷的擴充精進,平台已發展出實用並有效的工具。由於外匯交易市場變幻莫測,投資人在使用平台的情緒體驗往往與投資的績效有密切的關連。回顧過去有關外匯投資理財的研究多半著重於技術分析與相關交易模式的探討,有關投資者情緒體驗如何影響投資決策的相關研究並不多見。基於上述的觀點,本研究希望探討在情緒體驗因素對於投資者使用外匯交易平台的影響。研究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討情影響投

資者的緒體驗因素,其次,來分析探討會影響投資者情緒體驗的各種前置因素。最後,構建 “情緒體驗”及其前置因素對於外匯交易平台使用意圖的影響模型。本研究以 Thüring & Mahlke(2007)所提出之交易者經驗元素模型 (Components of User Experience, CUE )為基礎,假設平台之有用性、易用性、審美性、社交性,會影響投資者情緒體驗,進而產生使否再此使用的意圖。為了驗證其假設,本研究收集225份的問卷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平台的有用性、易用性、審美性、社交性等四個因素顯著影響交易者的情緒體驗,進而影響平台的使用意圖。本研究所假設的理論模型不僅得到驗證,同

時根據這個研究結果,本研究也針對外匯交易平台的開發者提供未來平台設計的建議。

每天來點心理學,揭開隱祕的人性關鍵字:30個史上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帶你突破限制,邁向更好的自己

為了解決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的問題,作者李東龜 這樣論述:

一本適用所有人類的人性說明書! 立志養成好習慣之前,先讀這本! 必須先了解人類的本能反應,才能重新設定你的人生。   ★ 強勢攻入韓國yes24家庭生活類書籍前20名 ★ 韓國大型網路書店獲得讀者9.4分的高評價     你學過多少自我成長的方法?每次總會因為各種理由而失敗?   別喪氣,這可能不是你的錯,而是那些隱祕的人性在作祟!     ▎你是否不斷面臨著類似的痛苦?   ▢ 意識到戒掉壞習慣的重要性 → 事到臨頭還是輕易投降   ▢ 體會過拖延的痛苦 → 下一次還是老毛病又犯了   ▢ 明白過度擔心沒必要 → 每一天還是被焦慮影響生活品質     每每看到簡單、好上手又貌似有效的成功

法,總是迫不及待地跟著練習,最後卻因為各種理由而失敗,感到挫折連連……韓國延世大學心理學教授李東龜告訴你,阻礙我們成長的,有時候不是意志力與個性問題,而是全人類共有的根本人性。     ▎知識量++ 韓國心理學名師親自撰寫的科普書   網羅30個史上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帶你搞懂人性   本書將帶你看見,原來這些生活常見的行為與「壞習慣」,在心理學裡面都是有跡可循的:   ○ 網路一變慢,就等不及地狂按重新整理鍵——重置症候群   ○ 意識到不能再吃宵夜了,反而每天都想吃——白熊效應   ○ 瘋狂加班後,以犒賞自己為理由頻頻破戒——認知失調理論   ○ 一旦擔心事情不順利,當天果然就問題連連——畢

馬龍效應     本書針對青春期孩子到成熟大人都會面臨的「成長痛點」,網羅了30個心理學關鍵字,以有憑有據的心理學實驗結合全球時事,用輕鬆好讀的文筆、一天一篇的形式,向大人小孩解說30種隱祕的人性,幫助你找到阻礙成長的癥結點,進行真正有效的學習!     ▎對抗這個世界之前,先對付自己的劣根性!   本書不只剖析人性,還要教你如何「校正」行為   .釐清拖延症的面貌並徹底擺脫   .停止強迫思考的行為   .破除庸人自擾的錯覺謬論   .避免腦波弱陷入不必要的過度消費   .區分「逃避目標」與「趨向目標」   .訓練堅定的內在動機與自律性   .學會有效的計畫制定方式   .更有效率地說服他人

  .培養好感度的法則   .建立書寫習慣的方法     ▎誰適合讀這本書?   全書知識含量高,日記份量的編排,適合成人輕量閱讀,也可作為青少年的課外讀物,培養孩子的人文與科學素養。     ★本書獻給:   ✓ 追求個人成長,卻屢屢半途而廢的你   ✓ 對人性感到好奇,卻不知從何下手的你   ✓ 喜愛科普知識,想一窺心理學實驗成果的你   ✓ 家有青少年小孩,想協助孩子更加了解自我的你   本書特色     ◎以科普文章的形式書寫30個心理學概念,結合全球時事帶出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全書知識含量相當高。   ◎以一天一篇的閱讀份量來編排,既適合忙碌的成人輕量閱讀,也適合作為青少年的課外讀物

,培養心理與科學素養。   ◎筆法溫暖親切、內容深入淺出,是一本大眾心理學入門書,也可以作為青少年教養書使用。   強力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雅涵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郭駿武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創辦人   曾心怡 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劉仲彬 臨床心理師   國內外專家好評     如果可以,每個人都想要變得很好,我們可能試過很多不同的方法,但卻常常放棄,看著其他人好像做什麼都成功,開始懷疑自己,到底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透過心理學和有趣的實驗來了解自己,搞懂自己的「構造」,

才能找到屬於自己往前行的好方法!——王雅涵/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教育的意義在於引領,而引領首重了解,對於「人」的身心理解。現代心理學的發展日新月異,書中對於30個基本心理學概念的更新與澄清,讓教育隨著時代演進而調整。在民主社會中,對於人性心理機制有理解,我們才享有社會真正的平等與尊重。——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創辦人     30天的時間,或許無法讓孩子成為心理學大師,但它給了孩子一把鑰匙,而門後展示著各種人生的真相。世界可能沒有想像中美好,不過卻依舊值得探索,因為好好認識世界,才是我們人生中,最有趣的任務。——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在認識心理學的每個瞬間,我都會回想起過去

的自己而感到扼腕不已。當年受到課業折磨的時候,如果設定的是「趨向目標」而不是「逃避目標」,我的學習狀況會不會有所改變呢?要是能早點知道我遇到的這個拖延症不只是我自己的問題,不就足以讓我感到安慰了嗎?——崔賢貞/韓國前MBC人氣主播

偵查中的第十人-心理學觀點下的偵查思考流程再進化

為了解決如何 避免 確認偏誤的問題,作者姜永浩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國內對於司法案件的關注程度比早年顯著提高,且從以往偏向警察單位的破案報導,轉向注意法院的最終審理結果及檢、警、調人員的偵辦過程、起訴定罪率、辦案正確性等相關議題,而檢察官身負指揮偵查、起訴犯罪者並使犯罪者接受應得的制裁等相關權責,且依刑事訴訟法無罪推定的精神,亦負有維護人民生命、身體、財產的相關權利不受國家機關任意侵犯的重責大任,本就應該在辦案過程中時時提醒自己及相關承辦警調人員勿枉也勿縱,然而,在筆者的相關實務經驗中,客觀來說還是可以發現偵辦人員的思考流程,仍是會在不經意間受到誤導,無論這個誤導是來自於過去的生活或是辦案經驗、太過想要發現犯罪者的「隧道視野」…等等,而這些誤導,最終導

致的結果可能就是過於輕率的起訴甚或是定罪。本文的目的,首先,是希望引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在「Thinking,fast and slow」所提出的理論,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人們思想上的某些自動化運作的機制(System 1 & System 2),希望揭露這些自動化機制對於我們在辦案過程中的思考及流程上會引起哪些不必要的心理偏誤,並藉由揭露這些可能的偏誤,來使實際辦案的人員可以藉此反省自身是否也曾出現過類似的盲點。其次,再介紹比較法上外國司法體系內有關試圖揪出思考偏誤、提升正確性的相關制度,以做為國內之借鏡。最後,再藉由參考上開制度及與國內檢察體系內之實際辦案

檢察官之訪談所得,試圖提出在辦案流程上可能的外部控制機制,其中包含紅隊測試、確保偵查中資訊的完整度與及時性,以及消除不當的外力影響,希望藉由上開機制盡量消彌可能在不經意間出現的偏誤,以達成最終精緻偵查的結果。另外,本文中所提到相關案例,均由實際發生之案例去識別化後呈現,本文中所提出之相關實務案例、分析與建議均來自於筆者擔任檢察官期間,包含桃園地方檢察署與苗栗地方檢察署之實際辦案經歷所得,此亦為本文之研究限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