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馬克·D.懷特寫的 《奇異博士》與哲學:另一本禁忌之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存在主义哲学眼中的《异度神剑2》 | 机核GCORES也說明:随着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融合和批判,近代哲学开始收束,并归结于黑格尔。 3.虚无主义,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

輔仁大學 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黎建球、邱建碩所指導 林子淳的 從尼采「怨恨」概念——探討協談專線個案的內在價值觀 (2017),提出存在主義虛無主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哲學諮商、權力意志、永恆輪迴、存在主義、虛無主義、道德、價值引領。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英文學系碩士班 黃涵榆所指導 陳映華的 不再荒謬?!以荒謬性及精神分析倫理學觀點閱讀亞伯特•卡繆的《異鄉人》 (2008),提出因為有 荒謬性、超我、罪疚感、邪惡良心、本能克制、死亡欲流、超越享樂原則、神經症、父親之名、爽欲、母性大他者的重點而找出了 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虛無主義與存在主義的區別是? - 熱知網則補充:虛無主義 認為荒誕的人生是無價值的,但是存在主義認為即便是荒誕的人生也是值得活的。 虛無主義與存在主義的區別是? 知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存在主義虛無主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奇異博士》與哲學:另一本禁忌之書

為了解決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的問題,作者(美)馬克·D.懷特 這樣論述:

作為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科在1963年設計出的人物,奇異博士已經在漫威漫畫世界為地球抵禦了五十多年的神秘威脅,歷經了大大小小各種危險。2016年,他終於穿過了維度的壁壘,帶著他的老師、夥伴、對手和那件懸浮斗篷加入了漫威電影世界,讓更多人認識了這個頗具神秘色彩的超級英雄、地球守衛者。 在本書中,編輯馬克?D.懷特會帶領其他的至尊哲人們圍繞奇異博士的個人性格、奇幻經歷、神秘維度等方面展開哲學思辨,涵蓋了存在主義、形而上學、認識論、二元論等一些哲學領域最關鍵的概念。讀者可以期待看到這些哲人提出各種奇異的問題並進行解答,例如:奇異博士如何轉換自己對科學和法術的信念?他的星靈形態

揭示了靈魂與身體之間怎樣的關係?為什麼他一直獨來獨往?當他說我們只是“這宇宙中一粒微小而無關緊要的塵埃”時,他到底想表達什麼——為什麼他說的這句話是錯的?不需要阿戈摩托之眼,也不需要霍格斯上古之軀,只要開啟本書,就能進入奇異法術的哲學世界!

存在主義虛無主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從尼采「怨恨」概念——探討協談專線個案的內在價值觀

為了解決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的問題,作者林子淳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分三個部分,首先透過尼采對怨恨的考察,尋找道德中的「善」、「惡」與人存在的價值關係。其次,經由對協談專線個案的分析,以檢視案主的怨恨情緒是否起源於人生價值混亂的困惑,並且釐清怨恨情緒是如何影響個人內在價值觀與外在行為。最後,探討尼采的人生哲學及對怨恨的超克,運用於哲學諮商的可能性。尼采認為傳統道德善惡價值並無絕對,世人應從社會的禁錮中解脫出來,擁抱痛苦愛命運,找出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存在主義所談論的是人存在的所有問題,要人們真誠地體會自身的存在有各種可能性,並去創造自己。因此,筆者期望藉由本文的探討,引領案主找到自身價值之所在,並且提供協談專線人員處理有怨恨情緒的個案,提昇輔導知能

與處遇策略。

不再荒謬?!以荒謬性及精神分析倫理學觀點閱讀亞伯特•卡繆的《異鄉人》

為了解決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的問題,作者陳映華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論卡繆之荒謬性(Absurdism)及由佛洛伊德延伸至拉岡之精神分析倫理學觀點探討卡繆小說《異鄉人》中的主人翁莫梭的態度與行為,如何反應其心態,又如何決定其必然走入死亡結局。其中包含:荒謬性的生命態度、超我(superego)與死亡欲流(death drive)表面對抗實則共謀導致神經症(neurosis)傾向的說明、及想像認同造成匱乏的母性大他者(porous m(O)ther)的運作等等議題。 本文共分為三章:首章擬從卡繆角度,論荒謬性與存在主義、虛無主義對自殺、他殺等生命看法之別。此外,亦引入卡繆對莫梭此一荒謬主角的創作說明,藉此釐清卡繆的荒謬論點(Absurdist r

easoning)。第二章除簡介佛洛依德潛意識心靈結構,另外分為三部分:首先,說明莫梭過度嚴厲的超我如何形成內在律法(law),成為支撐罪疚感、邪惡良心、本能克制等心態的源頭。其次,藉佛洛依德對神經症的說明和其著作中所提及之兩神經症個案,探究莫梭與神經症患者之共同處並證明其神經症傾向。最後,藉超越享樂原則(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即死亡欲流中,企圖逾越的欲望為莫梭自殺式的受審下一合理註解。第三章延續第二章提及之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重點,解釋佛洛依德與拉岡專有名詞使用上,概念之異同;並以拉岡之精神分析倫理學中母性大他者 (m(O)ther) 來檢視這位根本不存

在的母親對莫梭的影響及其在小說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