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怡膠原蛋白奶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臺灣大學 畜產學研究所 陳明汝、林慶文所指導 邱欣怡的 藉最適化方法探討添加益菌質於囊壁材質對微膠囊化原生菌之影響 (2003),提出安怡膠原蛋白奶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益菌質、微膠囊化、原生菌、最適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安怡膠原蛋白奶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藉最適化方法探討添加益菌質於囊壁材質對微膠囊化原生菌之影響

為了解決安怡膠原蛋白奶粉的問題,作者邱欣怡 這樣論述:

本試驗擬以褐藻酸鈉作為微膠囊之囊壁材質,包覆原生菌元(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b. casei、Bifidobacterium longum及B. bifidum),並添加益菌質 (肽類、果寡糖、異麥芽寡糖) 於囊壁中,期望藉由反應曲面法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及最佳化方法探討褐藻酸鈉及益菌質之濃度對微膠囊原生菌之包覆菌數及耐酸性的影響,並尋求最佳囊壁材質之組合。試驗中以褐藻酸鈉、肽類、果寡糖及異麥芽寡糖之添加濃度為變因 (factor),而微膠囊之包覆原生菌數及經模擬胃液處理後存活菌數則為反應性狀 (respo

nse),以反應曲面法中Box Behnken Design之四因子三階次試驗設計,共得30個實驗組,因組數太多而分為3個區集 (block) 進行,實驗結果以Design-Expert軟體建立最適方程式,再經由遺傳演算法 (Genetic algorithm, GA)、序列二次規劃法(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SQP) 與反應曲面法中之陡升法 (Steepest ascent method) 尋求褐藻酸鈉及益菌質之最佳添加比例。 結果顯示,在貯存0週時褐藻酸鈉及異麥芽寡醣之最佳添加量隨肽類及果寡醣用量增加而減少,推測肽類及果寡醣有助微膠囊成形而

降低褐藻酸鈉之需要量,而在貯存1、2週方面,褐藻酸鈉及異麥芽寡醣之推薦添加量則逐漸增加。以遺傳演算法及序列二次規劃法獲得之褐藻酸鈉及益菌質推薦添加量,於貯存第0、1、2週均相同,肽類及果寡醣均推薦添加3%,褐藻酸鈉及異麥芽寡醣之推薦添加量在貯存0週時分別為1%及0%、貯存1週時為3%及0%、貯存2週時為3%及3%;而陡升法之搜尋結果則與SQP及GA不同。將上述三種最適化方法之最適化推薦組以實驗進行驗證,結果顯示在未經過模擬胃液測試的菌數預測值,與實際實驗值間均無顯著差異 (P>0.05),表示三種最適化方法在此部分均達到最適化的效果。若經過模擬胃液測試,則只有遺傳演算法與序列二次規劃法對貯存0

週之雙叉乳桿菌部分及陡升法對貯存1週之乳酸桿菌、雙叉乳桿菌部分的預測值,與實際實驗值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其餘均有顯著差異;但即使經過模擬胃液處理,各驗證組之存活菌數仍能維持7~8 log CFU/ml,其中貯存2週並經模擬胃液處理之雙叉乳桿菌存活菌數,甚至出現實際實驗值高於預測值之現象。 將最適化推薦組經12週貯存試驗後發現,原生菌微膠囊以蒸餾水貯存時,最適化推薦組之存活菌數下降程度顯著低於無添加益菌質之對照組,而經過模擬胃液及膽鹽測試後,亦顯示益菌質可能對微膠囊化原生菌受模擬胃液及膽鹽傷害的情形有所改善,且以冷凍乾燥貯存之微膠囊也具有相同情形。觀察顯微構造則發現,褐藻酸鈉濃度較高時,微膠

囊顆粒較大而圓,表面構造較細緻,內部孔洞較小而少,整體結構較緻密。 綜觀上述結果,隨著貯存時間增加,增加褐藻酸鈉及益菌質的濃度有助於提升微膠囊結構之穩定、所包覆原生菌之存活菌數,以及原生菌對模擬腸胃道環境之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