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非他命好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安非他命好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有勝吳曜宗樂在工作室張逸薇梁庭寫的 向日者:戒毒逆轉勝的故事 和邁克爾.庫赫的 成癮的大腦:為什麼我們會濫用藥物、酒精及尼古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Treatment for amphetamine withdrawal - Epistemonikos也說明:Mirtazapine相較於安慰劑對於減少安非他命戒斷症狀的好處並不清楚。一篇研究認為mirtazapine也許會減少因安非他命戒斷造成的過度反應與焦慮症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大音樂 和本事所出版 。

中國醫藥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楊文惠所指導 黃銀姝的 探討門診戒菸衛教的動機晤談策略、5R''s諮商主題與戒菸成效之相關性研究 (2015),提出安非他命好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動機晤談策略、門診戒菸計畫、戒菸衛教、戒菸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社會學系 蔡明哲所指導 劉季蓁的 藥癮愛滋減害計畫之社會行銷成效研究:以桃園縣藥癮者為例 (2008),提出因為有 社會行銷、愛滋病、藥癮愛滋減害計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安非他命好處的解答。

最後網站槍口下的罌粟田毒品氾濫的溫床 - 公視新聞網則補充:台灣官方最近五年查獲的海洛因,總量接近一公噸,僅次於安非他命,是第二 ... 由國家來教這些人怎麼吸毒,好處是,毒癮患者可以得到滿足,甚至回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安非他命好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向日者:戒毒逆轉勝的故事

為了解決安非他命好處的問題,作者許有勝吳曜宗樂在工作室張逸薇梁庭 這樣論述:

法界警界強力推薦 錚錚鐵漢一段神奇的際遇,燃起改寫人生的堅毅情操 令你感動至深的真人真事,值得細細閱讀的生命故事     許有勝出生大地主家族,曾是多人仰望的角頭大哥:   許有勝成長於富裕之家,家中曾經經營私宰場,因此賺了很多錢。中學時輟學混幫派吸毒,凡事別人不敢做的他都敢嘗試,也許是天生的老大習氣,很快的在黑道圈打響名號。服兵役期間,父親過世,他繼承的大筆遺產,卻吸毒敗光。家族曾是整個菜市場的經營者,許有勝窮困潦倒之際,到市場販賣豬肉為生,仍然整天喝酒與毒品為伍,親友都避之唯恐不及。單親長大的女兒,從小沒有母親陪伴,上國中後開始叛逆學壞,許有勝驚覺,不能眼睜睜看著女兒步入自己的後塵。

    為了女兒決心將三十幾年的毒癮戒掉:   許有勝想改變自己的生命,但已得不到信任,四處求助無門,回想到在獄中第一次接觸佛經,決心戒毒學佛。曾是酒友的鄭萬發,夫婦倆在市場賣廣東粥,聽說太太阿蘭師姐在《廣論》研討班學佛,許有勝希望也能去上課,沒想到《廣論》研討班班長一口同意了。許有勝性格中有一份剛毅的特質,身無分文的他無力到醫院戒毒,為了女兒、為了去上《廣論》,挑戰不可能的任務—自力戒毒。     放下屠刀,立志轉作有機農夫:   為了徹底扭轉現有的命運,許有勝從市場豬肉販,謀得一份在市場收清潔費的低薪工作度日,再搬到山上破舊的老家居住。許有勝和鄭萬發,從酒友變成《廣論》同學,萬發放下市場

廣東粥的生意,整天往山上跑,幫許有勝修屋、整地、讓有勝藉由農耕流汗排毒。有勝洗心革命之後,希望轉作有機農夫,姪子看到叔叔的轉變,協助他得以在祖產農地開墾農場。有勝看著曾是父親的田產說:「對不起,我曾經把你賣掉。謝謝你給我機會,現在,請讓我好好照顧你。」     許有勝在福智東湖教室的《廣論》同學,知道了他的生命故事,全面接納這位更生人,動員義工,全力支援農場的整地及參與農務。有勝年輕時道上的老朋友似乎也一直在暗暗觀察,當有勝和農場漸漸穩定下來,潛伏暗處的誘惑也一一向有勝招手。毒品誘惑、金錢誘惑,重回八大行業的誘惑,許有勝如何去面對?     向日有機農場的使命:   在許多人發心投入之下,「向

日有機農場」正式成立,經營日益穩固。不料此時,竟發生一場空前的風暴,農場極可能面臨關門的命運。農場土地將被轉售的前四天,人在江蘇的企業家吳曜宗,接到一通Line簡訊,他和許有勝素昧平生,只因為一句承諾,賣掉了一塊地,戲劇性的承接了向日農場。許有勝感動之餘,發願幫助其他更生人戒毒,農場和法務部正式合作成立更生少年中途之家。     十幾二十幾位更生少年來到農場,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有勝告訴更生人,來到農場不只是幫助大家戒毒,農場也提供學習農事、專業烘培,更重要的是,要重新找回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重新找回感情的連結。     各界好評推薦:   姜麗香|士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廖士涵|電影《

樂園》及《粽邪》導演   王識賢|《樂園》第一男主角    原騰|榮獲第22屆上海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陣澤耀|榮獲第20屆上海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施易男|樂園主題曲《曾記否》演唱歌手   本書特色   ★入圍三項大獎電影《樂園》真人實事   ★黑道大哥許有勝,為了女兒將三十幾年的毒癮戒掉   ★從零學習轉作有機農夫,過程中對抗過去黑道錢財利益的各種誘惑   ★陌生企業家,重承諾,為一通line戲劇性地加入   ★二人聯手拼博,拉拔願意走出毒海的少年人 作者簡介 許有勝   成長於富裕之家,小學即展現大哥的霸氣。中學即輟學混幫派、吸毒,履進少年觀護所。父親過世後,繼承大筆財產卻吸毒敗

光。上國中的女兒,開始叛逆學壞,許有勝擔心女兒走上和自已相同的路。此時親朋好友都避他而去,求助無門,在窮困潦倒之際,想起曾在獄中讀誦佛經,而學習佛法,決心戒毒。   許有勝性格中有一份剛毅的特質,他找到生命的出口之後,盡全力去扭轉自己的人生方向。從市場肉販,轉為收入僅一萬元的市場清潔費收費員,又轉作農夫經營有機農場。進而發心協助曾經跟他一樣染毒的年輕人,永遠脫離毒品的控制,開拓幸福的人生。   吳曜宗   吳曜宗父母無田無產,一家十幾人依靠寺廟裡狹小廂房生活。父母把希望都放在家中第一個男孩身上,希望他考上大學,改善家境。奈何聯考之際,患了開放性肺結核傳染病,治病二年後,就出社會工作養家,從

公司小弟開始做起。自謙一向淡泊沒有大志向的吳曜宗,勤懇踏實的打拼經營,目前已是二家上市上櫃公司董事。   學佛之後,護持佛法事業不遺餘力,接任「社團法人台灣潤群協會」理事長一職後,更發心回饋社會。只因一通line,意外地承接了向日有機農場,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協助更生人,更將經營烘培麵包機的本業加入,讓更生人在此習得一技之長。   早課 早晨的日光揮灑在向日有機農場,許有勝帶領農場的更生人,上樓至佛堂供水、供香、誦念皈依經文。那些過往的片段,在許有勝虔心跪跪拜的靜默中,清晰浮現。   第一章 少年許有勝 許有勝從懂事起,便清楚知道一件事情:他們家很有錢。這對一個四、五歲的孩子

來說,代表著在他周遭的任何事物,只分為「想要」跟「不想要」。小學五年級那一年,他認識一群校外中輟生,經常在課後成群結隊、發洩精力。   第二章 結夥殺人事件 十七歲的許有勝開始追逐最快車速,車隊漫無目地的飆速,凶神惡煞地尋找無辜的受害者。「幹!有人超車!」車隊中罵聲紛紛,馬路上隨處可見的日常動作,被視為挑釁,那輛賓士車剛停在眷村門口,許有勝已經衝上前用力拍打車窗。對方是見過世面的大老闆,自然不會被青少年組成的幫派嚇著,這下觸怒了許有勝,眼前亮晃晃的刀子迎面劈下來。   第三章 軍中生活 許有勝離開感化院不久,很快收到入伍令。進入新訓中心一週後,雙腿突然癱軟,整個身體搖搖晃晃、難以站直。躺在三軍

總醫院的診間,許有勝毫不避諱,像眼前穿著白袍的醫生說:「我有吸過毒。」對認定此生通往角頭大哥的許有勝來說,眼前的軍中生活,簡直是扮家家酒的兒戲。   第四章 踏入黑道 距離退伍剩下不到三個月,許有勝收到通知:爸爸過世了。遺產繼承下來後,許有勝突然獲得巨大的財富,也擴大了人心慾望的版圖。吹捧的人、諂媚的人、想要獲得好處的人,通通朝他手中的財富靠攏過來。   第五章 家破財空 曾經是內湖地區的大地主家族,曾經是黑社會內多少人仰望的角頭大哥,曾經他的名號在江湖上如此有份量。強力膠,安非他命,海洛因;毒品有如一個量身定做的幽魂,纏繞著他三十年人生,彷彿要將他的錢財、自尊、朋友、家人一個一個用最難堪的方

式奪走。   第六章 女兒 真芯不情願地把包包放下,拉張椅子,目光不和爸爸正面相對。「那幾個是這一帶的小流氓,身上都有前科!你再不離開,會把自己毀掉!」真芯渾身上下散發的反抗氣息使許有勝心驚又氣憤,此刻更完全不顧他的尊嚴,大聲吼道:「那不就跟你一樣!」   第七章 有一條路在身邊 「一定要撐過去,我這次務必要戒毒!」許有勝在家自力戒毒,力氣耗盡,虛弱地躺回床上,就這麼昏厥過去。不知過了多久,首先是手腳隱隱作痛,接著他重新醒來,回到煎熬當中。想再撞牆,卻棉軟無力,連抬頭的力氣都沒有,只能躺著任憑毒癮肆虐,心理繫念女兒。   第八章 當生命開始轉動 班長發現許有勝是班上最認真的學員。看到他進入教室

,拿出《廣論》和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恭恭敬敬放在書桌上時,班長心裡總是震撼不已,這樣的一個人,反而在學習佛法上是這麼認真精進的!許有勝費力吞吐,努力地覆述佛陀的教誨,再對照筆記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第九章 向日有機農場 為了支持這位特別的更生人同學轉業的決心,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把垃圾山清乾淨。初期,又怕許有勝被蟲啃過的有機菜嚇到了,升起退心,大家自己來採收; 自備一個壓克力的桶子,拿菜的同學自己投錢,有一千的,有五百的,有一百的,也有零錢。   第十章 我挺你,吳曜宗加入 「向日有機農場」在許多人發心投入之下,經營日益穩固。不料,竟發生一場空前的風暴,農場極可能面臨關

門的命運。農場將被賣掉的四天前,人在江蘇的吳曜宗,接到一通Line簡訊,他和許有勝素昧平生,只因為一句承諾,賣掉了一塊地,戲劇性的承接了向日農場。   第十一章 老鼠樂園 真正讓人上癮的原因不是毒品,而是因為人與人缺少連結,有勝告訴來農場的更生人,農場的價值不只是戒毒,還提供學習農事,或是學習烘焙技術,最重要的是學習與夥伴、環境建立起利他的友好關係。   第十二章 喜宴  「爸,我要結婚了。」「對方是誰?」「他年紀比我大,在當警察。」「警察?天啊!」有勝心想,這是什麼緣份啊?「他知道爸爸過去的事嗎?爸爸想跟他見個面。」   後記 幾年後,內湖分局退休的警備隊長,跟大夥聊起過去幾位地方上角頭,根

本不相信許有勝到山上開有機農場,於是親自跑上山來一探究竟。  

探討門診戒菸衛教的動機晤談策略、5R''s諮商主題與戒菸成效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安非他命好處的問題,作者黃銀姝 這樣論述:

目標:本研究探討機構門診戒菸衛教服務是否提供有效的戒菸資訊,觸動吸菸者的戒菸意願。探討門診戒菸衛教「動機晤談策略」、「5R''s諮商主題」的現況與比較,各變項與「戒菸成效」的相關性。方法:為橫斷式研究,以中北部五家門診戒菸合約機構2015年06-12月戒菸門診收案個案為樣本,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包括:依變項為戒菸成效。自變項為動機晤談策略、5R''s諮商主題等。控制變項為人口學特性、吸菸狀態與戒菸動機、尼古丁成癮度等,收案六個月後以「七日點戒菸成功率」衡量,本研究共回收386份有效樣本,問卷回收率96.5%。結果:參加門診戒菸計畫六個月後的「七日點戒菸成功率」為39.0%,以羅吉斯迴歸進行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一)在5R''s諮商主題、職業、目前戒菸動機、戒菸型態等達統計上顯著差異。5R''s諮商主題,其分數越高者戒菸成功的機率也會越高,其勝算比為2.556(p<0.05)。職業為「軍公教者」,其戒菸成功的機率顯著低於無業者,勝算比為0.052(p>0.05)。目前戒菸動機,「打算一個月內開始戒菸」者,其戒菸成功的機率為「無動機戒菸」者的6.492 (p<0.05);「已經開始戒菸」者,其戒菸成功的機率為「無動機戒菸」者的9.024(p<0.001);「持續戒菸中」者,其戒菸成功機率為「無動機戒菸」者的40.686(p<0.001)。戒菸型態,「一年內利用門診戒菸看診次數」越多

者,其戒菸成功的機率越高,勝算比為2.388(p<0.001);「一年內利用藥物或貼片週數」越高者,其戒菸成功的機率越低,其勝算比為0.819(p<0.01);5R''s諮商主題之「戒菸好處」變項對戒菸成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二) 進一步分析「戒菸好處」構面的各題項,分析其對「戒菸成效」的影響,結果顯示,「諮商員要求你找出戒菸的好處,如戒菸後,身體比較健康、體力變好。」本諮商主題分數越高者戒菸成功機率越高,其勝算比為1.508(P<0.05) ;「諮商員要求你找出戒菸的好處,如戒菸後,可以當孩子的好模範,小孩也會更健康等。」本諮商主題分數越高者戒菸成功機率越高,其勝算比為1.451(P<0.0

5)。

成癮的大腦:為什麼我們會濫用藥物、酒精及尼古丁

為了解決安非他命好處的問題,作者邁克爾.庫赫 這樣論述:

為什麼我們容易上癮? 從藥物到飲食,大腦病變,一本通曉。   成癮是一種腦部病症,就像偏頭痛或癲癇,   倘若我們對大腦具有充分認識,就能更有效治療成癮者!   好萊塢知名演員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曾經染上嚴重藥物問題,   他向一位法官坦白,即便知道麻煩上身,卻無力戒絕;   美國靈魂樂大師雷.查爾斯(Ray Charles)使用海洛因成癮,   在第三次因吸毒被捕後,他進入勒戒中心,徹底禁絕藥物……   鴉片可以止痛,鎮靜劑能夠促進睡眠,然而都有讓人成癮的風險。   成癮是基於哪種因素,才能夠牢牢地困住某些人,   讓他們喪失對藥物使用的控制力,甚至讓生活

一團混亂?   最主要的元凶就是:大腦!   為什麼大腦剛好與這些藥物一拍即合?   其實,大腦很能適應各種藥物;   大腦是共犯,儘管它並不是故意的……   成癮,對大腦來說是一種刺激。   當人們在某種行為中感到愉悅,獲得犒賞,這種行為就得到強化;   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種行為,只為了獲得更多犒賞……   「藥物使用」並不是稍縱即逝的時尚,也非酷炫潮流。   鴉片在中國已經被使用了好幾百年;   古柯鹼在早期印度文化的使用歷史,可以上溯好幾個世紀;   在《聖經》裡面也提到了「嗜酒如命」。   藥物使用能夠經久不衰,肇因於藥物本質以及人腦的運作,   這也披露了人類的脆弱性。

  本書探討酒精、尼古丁和非法藥物如何作用、如何影響人類的大腦,以及該怎麼做才能戒掉它們。   從事腦科學與藥物研究數十年、榮獲藥物依賴問題學院頒發納森.艾迪終身成就獎的美國科學家邁克爾.庫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告訴我們:   *一個人什麼時候會變成藥物濫用者?   *為什麼有些人遠比其他人更容易染上各種癮頭?   *哪些藥物會對大腦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為什麼會產生戒斷症狀?戒斷到底是什麼?   *什麼樣的治療才算真正有效?   *面對成癮者,我們該抱持哪種態度,提供哪些協助?   作者簡介 邁克爾.庫赫(Michael Kuhar)   目前是耶基斯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Y

erkes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教授,擔任埃默里大學醫學院(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坎德勒教席教授(Candler professor),也是喬治亞科研聯盟(Georgia Research Alliance)的傑出學者。他的總體興趣包括腦部結構和功能、精神疾病,還有影響腦部的藥物。成癮是他多年來持續研究的焦點,而且他是全世界產量最豐,著作最常被人引用的科學家之一。他為大批精英學生、研究員和訪問學者提供訓練,研究成果榮獲多項殊榮,迄今依然就眾多層面涉足成癮研究和教育。二○一一年七月,他榮獲藥物依賴問

題學院(College on Problems of Drug Dependence)頒發納森.艾迪終身成就獎(Nathan B. Edd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譯者簡介 蔡承志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全職科普類書譯者。一九九四年起業餘投入翻譯,一九九九年轉任全職迄今,二○一四年榮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累計作品出版者八十餘本,包括:《星際效應》、《好奇號帶你上火星》、《現代醫學專有名詞》、《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你的大腦是什麼顏色?》、《法醫,屍體,解剖室:犯罪搜查216問》、《邊做夢邊冒險:睡眠的科學真相》、《讓大腦變年

輕》、《無中生有的宇宙》、《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一本就通:宇宙史》、《無限大的祕密》、《如何幫地球量體重》、《約翰.惠勒自傳》和《穿梭超時空》等。   緒論:藥物和各種喜悅快感都會影響大腦 Chapter 1  這本書在講什麼,為什麼我該閱讀? 什麼是藥物? 民眾為什麼使用藥物 使用藥物的過程 使用藥物得付出高昂代價 其他成癮項目 尚待解答的問題 Chapter 2  硬性連結:從動物看人類對藥物的欲求 受試動物會要求更多藥物 達爾文見識了這種現象 不確定或不定期的獎賞更容易讓人上癮 動物模型延伸推論 小結 Chapter 3 

美好感受:腦子自有的獎賞系統 發現動物各腦區與電刺激的關係 電刺激對人類同樣有用 當今的腦部深層刺激 電刺激增強作用 電刺激與藥物的關聯性 小結 Chapter 4  藥物對大腦的基本作用歷程 神經細胞 大腦是生存器官 化學信號轉導的完整歷程 小結 Chapter 5  黑暗面浮現! 腦中的惡魔──成癮和戒斷 就是要更多又更多 屍檢研究的發現 藥物使用會改變大腦的活動 小結 Chapter 6  藥物為什麼這麼厲害? 多巴胺和食物 多巴胺和性行為 多巴胺和生存 不只與多巴胺有關 多巴胺有什麼作用? 小結 Chapter 7  大腦改頭換面,而且持續久遠! 檢視藥物使用者的大腦 為什麼恢

復得這麼慢? 我們該怎麼幫助藥物使用者? 大腦真的能恢復正常嗎? 小結 Chapter 8  我會不會成癮? 脆弱性──誰會使用藥物? 藥物會損害判斷力並使藥物使用固著 成癮風險 騎象人和他的大象 小結 Chapter 9  壓力、社會地位和藥物 身體對壓力的反應 壓力和藥物使用 豐富化的環境可改善藥物使用 小結 Chapter 10  賭博、性和食物 性成癮 進食障礙 恐懼和藉口 小結 Chapter 11  藥物對我還有哪些作用? 酒精 尼古丁 大麻(大麻屬) 古柯鹼 甲基安非他命 贊安諾、煩寧和其他鎮靜劑 奧施康定和其他鴉片類藥物 快樂丸和「俱樂部濫用藥」 天使塵(苯環己?啶/P

CP) 咖啡因 小結 Chapter 12  婦女和青少年 實驗室佐證的性別差異 青少年 老年人 小結 Chapter 13 治療:我該怎麼做才會好轉? 為什麼要治療?這太昂貴了 什麼叫做成功的治療? 為什麼要治療他們?他們不過就是染上藥癮的人! 治療原則 我想不想接受治療? 行為治療 治療設定 藥物治療 成癮是不是一種代謝疾病?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該如何得到幫助? 小結 Chapter 14  未來前景如何? 治療、治療、治療 人體內的成癮分子 疫苗 候選醫療藥品 RTI336 藥癮者蒙受的污名! 合法化或除罪化 我們該抱持哪種態度,該如何提供協助? 小結 ‧詞彙淺釋 ‧台灣各地毒品

危害防制中心 ‧台灣藥癮、酒癮戒治單位 ‧索引 中英對照 索引   緒論   在一場畢業舞會上,年僅十七歲的羅伯特禁不住朋友慫恿,嘗試吸食古柯鹼。藥物把他的頭腦帶到了他只能想像的地方,而且他想要更多、更多、更多。三年後,他不再保有工作;他的牙齒鬆脫,掉了兩顆;他偷竊;他出賣靈肉;他不擇手段,只為了得到更多!他兩次進出勒戒中心,最終還是回到街頭,一心一意只想要更多。   這本書講的是誘惑、奇妙的喜樂快感,以及你腦袋裡既夢幻又現實的世界。這處夢幻世界不容易放下,而且就像所有幻想,倘若你沒辦法重返現實世界,回到你必須生活、工作、支付帳單,還有照顧你所愛的人時,它就會為你惹來麻煩。藥物、大腦

和成癮,創造出這種幻想夢境,然而它也可能迅速轉變成人間煉獄,通常它會。   研究告訴我們,藥物和其他喜樂快感會影響大腦。結果發現,藥物、賭博、網路使用和巧克力,全都以雷同的方式來影響大腦。這項發現的重要性,延伸遠超過認識藥物濫用和喜樂快感;它所造成的衝擊及於倫理和道德、大腦做為一種生存器官的本質、大腦的演化,以及人性的善、惡與醜陋。任何事只要能披露人腦的無常與侷限都很有用,而且能夠為我們效勞。認識大腦和人類行為是一個基本要件,唯有如此才能制定實際的目標,促成個人和社會的進步。   除了奇妙的發現之外,本書還有一個特殊亮點,那就是納入能替我們檢查吸毒人士腦部的種種高超技術。舉例來說,腦成像的

開發,讓我們能夠以完全不必實際侵入頭部的方式,研究藥物如何影響大腦。這是幾十年前,根本連想都無從設想的方式。其他還有許多驚人的技術,好比自我施藥和組織生化分析。我說這是一個亮點,其實這透露了我個人的偏好,不過也歡迎各位加入共享。我有幸能投入超過四十年時光沉浸於這門科學,看著它進步發展,也看著它對公共衛生產生衝擊。這些篇幅寫出一則則耐人尋味的故事,描述科學如何服務人類。   不同的藥物(包括合法的與不合法的)在我們腦中釋出本領高強的惡魔。令人驚訝的是,那些惡魔(我們腦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細胞)原本就已經在那裡了,而且它們都以重要(但規模小得多)的方式,發揮對我們身體機能不可或缺的作用。藥物干擾化

學物質和神經細胞,讓它們失去控制,造就出那些惡魔,肆虐殘害了許多人。幾十年來的科學研究,披露了這是怎麼發生的惡魔舉止一如預期。一旦脫韁掌權,它們就不會輕易離去。就算我們不再吸毒,它們仍會長久影響我們的行動,持續數月或甚至數年。它們希望你使用愈來愈多藥物,繼續餵養它們。惡魔的力量部分肇因於它們就住在威力強大的腦系統中。腦系統必須具有強大威力,因為它們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好比讓我們保持健康並生存下去。惡魔的壽命很長,本領高強,是個可怕的敵手,不過我們並不是孤軍奮鬥,也不是全然無助。治療和勒戒中心能幫助我們重新掌控生活。這種惡魔似乎也適用於其他成癮事項──賭博、碳水化合物、性和網際網路。研究一項癮頭(

藥物),能幫助我們認識其他成癮現象。   認識惡魔很有幫助。因為我們可以了解它們,還有它們會做什麼事,我們可以開發醫藥和其他療法來阻滯它們,來幫助藥物使用者。就搜尋醫藥方面,儘管還沒有完備,其實也已經相當成功。我們每天都有進展。此外,以建設性方式來改變我們的行為和習慣,也能阻滯惡魔。   我們有些人很幸運,要嘛就對藥物毫無興趣,不然就是隨時都能放下它們。每個人的大腦都不一樣,陷入藥物使用的脆弱程度也不同。令人訝異的是,男女對藥物的反應互異,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同樣如此。十幾歲的孩子特別令人憂心,因為他們很年輕,對藥物的敏感度漸增。許多研究披露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以及為什麼有些人比別人更容易陷

入藥物使用問題。壓力和許多健康問題都有關聯,它也會餵養藥物濫用惡魔。我們的遺傳狀況扮演一定的角色,卻也不是什麼翻雲覆雨的要角;我們仍能反擊。   藥物濫用和成癮要付出昂貴成本,更別提它們還會帶來苦難。由於這種成本,社會投入科研資金,來對抗藥物使用。投資逐漸取得回報。我們找到了惡魔,而且我們能戰鬥。不過,倘若由於你愛的人、某位患者或你自己成癮,於是你才加入這場戰爭,那麼就請做好準備,武裝你自己,挺身而戰。   Chapter 1  這本書在講什麼,為什麼我該閱讀?(節錄)「我只有十四歲,現在在一間藥物諮詢辦公室。我偷東西、逃學,所有學科恐怕都沒辦法及格。事情大概就是從我吸毒開始的,從哥哥姊

姊那裡拿到毒品,或從爸媽的醫藥櫃,接著就從街頭。我們從來不認為那是『吸毒』。我們只是好玩,一起打混,覺得自己隨時可以停止。這不過是自己騙自己。它根本完全控制了我們。現在,我必須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還有我能怎麼做以扭轉生活。我必須知道!」迷上藥物是吸引、誘惑、強制和苦難的一連串過程。藥物很危險,很普遍,應付它們必須有知識,還得靠他人幫忙。這本書談酒精、尼古丁和非法藥物──它們如何作用、如何影響大腦,還有該怎麼做才能戒絕使用它們。特別還談到大腦中發生的狀況,以及為什麼大腦剛好能與藥物匹配。是的,大腦很能與藥物匹配;大腦是共犯,儘管它並非有意!一個人什麼時候變成藥物濫用者或成癮者?當某人偶爾使用藥物

,用得並不頻繁,也沒有釀成大問題,而且用不用都沒關係,這時可稱那個人是「使用者」(user),不過,這依然是一種危險的情況。倘若使用藥物讓那個人的生活釀成重大不幸或發生問題,那麼最好的描述用語就是「濫用者」(abuser);倘若藥物控制了一個人的生活,或者他沒辦法戒絕,儘管對個人生活帶來苦難和負面後果,他卻依然使用,那麼他已經稱得上是「藥物依賴」(drug dependent)或「藥物成癮」(drug addicted)。就算你不是使用者、濫用者或成癮者,依然可以從閱讀本書獲得好處。以下提供有關藥物使用特定級別的定義。「成癮」是這種障礙的嚴重型式。此外,若是長期反覆使用藥物,情況仍有可能變糟。

較頻繁使用大劑量藥物,很可能更快導致成癮。然而,這種歷程不是很明確,也沒辦法以數學方程式描述。再者,這個歷程會改變,取決於每個人(他/她)的情況而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發表的最新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為「文字修訂第四版」,簡稱“DSM IV TR”。這是定義及診斷種種藥物使用相關疾患的官方手冊。專業人員使用這部手冊來更精確地定義藥物濫用的程度。官方定義請參閱手冊。

藥癮愛滋減害計畫之社會行銷成效研究:以桃園縣藥癮者為例

為了解決安非他命好處的問題,作者劉季蓁 這樣論述:

「毒品病患愛滋減害試辦計畫」自2005年8月實施,基於政府之量化成效為參考,本研究再以出監所之藥癮者及減害行銷人員為對象,以質化研究收集藥癮者生活資料,從中發現減害策略對用藥人的影響,並與毒品防制模式比較。藥癮者對海洛因的藥物認同大於用藥障礙,故戒癮困難。在戒癮經驗上的障礙大於利益,並增強愈戒愈戒不掉的信念,意志力也不敵用藥的渴求。HIV確實衝擊用藥利益,但僥倖的共用心態與自覺感染愛滋病的機率低,使想藥的衝動壓過防病信念。藥癮者因為自覺罹病的可能性低,通常都不會主動驗愛滋。在環境因素上,藥癮者並不會因為法律而放棄藥物使用行為,形成用藥人口掌握不易且流動的現象,增加減害計畫的服務難度。而依法戒

癮模式效果不彰,更不敵藥品市場對藥癮者的作用。減害與戒癮最大障礙還是緊密的友伴關係,且多數用藥人家庭功能不佳。減害的社會支持系統差,反應在藥癮者生活重建困難、減害執行單位之間的本位主義與預算競爭、大眾訊息的低調推廣上。大部份的藥癮者指出減害行動對解決身癮、降低為錢犯罪的問題有利。在減害經驗上,美沙酮利益大於針具推廣,但不完全替代海洛因。美沙酮具有HIV健康管理、有效抑癮、工作期盼、犯罪減少、可能戒癮的好處。然而,美沙酮也有可接近性、意願、健保及治療費用、信賴等障礙。美沙酮不完全替代海洛因來自於藥癮經驗及藥友牽絆,多數藥癮者在經濟困窘時才接近替代療法。減害的行動線索上,HIV的知識線索來自於藥圈

及監所的衛生教育,透過藥友的傳佈而擴大。此外邀請專家入監所執行專業衛生教育有效傳遞訊息並降低恐懼感。提供減害線索的行銷人員執勤中面臨文化陌生、信任關係、人力及訓練不足的障礙,且以被動的方式等待用藥人自動上門,但個案卻不容易追蹤的狀況。除了人力,還有專業性問題,醫療單位不見得可以概括承受所有社會需求,需要更多的專業介入。最適合做訊息提供的人是藥癮者,不管是戒癮或減害工作上,藥癮者還是最相信藥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