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24小時加油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劉敏信所指導 王盈順的 結合臭氧與過氧化氫處理飽和層及未飽和層柴油污染物試驗 (2019),提出宜蘭24小時加油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化學氧化法、過臭氧反應、氫氧自由基、金屬腐蝕、臭氧尾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陳家豪所指導 黃冠翔的 以TRIZ方法發展永續移動性的綠色創新方法 (2018),提出因為有 TRIZ、綠色交通、永續移動性、新科技的重點而找出了 宜蘭24小時加油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宜蘭24小時加油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結合臭氧與過氧化氫處理飽和層及未飽和層柴油污染物試驗

為了解決宜蘭24小時加油站的問題,作者王盈順 這樣論述:

本研究模擬飽和層及未飽和層同時受柴油污染的試驗,採用飽和層的臭氧注氣(ozone sparing)方式,同時結合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注入未飽和層中,以探討兩者接觸時的化學氧化能力。並探討柴油污染物化學當量所需的臭氧劑量、過氧化氫濃度、pH值,探討氫氧自由基的形成情形。本研究最終探討臭氧劑量結合過氧化氫濃度的最佳搭配,能夠用最低的注氣量與最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柴油污染物去除效果。本研究第 1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24,200 mg/kg,地下水柴油初始濃度300 mg/L,臭氧流率為2,888 mg/min,僅使用臭氧而無過氧化氫添加,批次注氣1個小時後地下

水柴油即已完全降解,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為37%,累積批次注氣24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為58%;第 2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 32,131 mg/kg,使用過氧化氫濃度為7%,添加量為 7%H2O2 : soil = 1 : 100 (w/w),臭氧流率為2,888 mg/min,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為63%,累積批次注氣24個小時後柴油降解效率為78%;第 3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 17,115 mg/kg,使用過氧化氫濃度為7%,添加量為7% H2O2 :soil = 2 : 100 (w/w),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

油降解效率為64%;第 4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14,286 mg/kg,使用過氧化氫濃度為10%,添加量為10% H2O2 : soil = 2 : 100 (w/w),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為37%,高過氧化氫濃度效果反而較不顯著;第 5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24,223 mg/kg,過氧化氫濃度為4%,添加量為4% H2O2 : soil = 2 : 100 (w/w),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僅為15%,低過氧化氫濃度顯示氧化能力不足。本研究利用建立的過臭氧反應設備,變動操作參數如過氧化氫濃度與比例,研究成果發現,過臭氧反應系統能更

有效率的處理場址中飽和層及未飽和層的高濃度柴油污染物,使用過氧化氫濃度7%,與土壤重量的比例2%的操作條件下,可得到最佳且經濟的效果,此成果應該可提供國內廠商利用過臭氧氧化法進行實場的應用。

以TRIZ方法發展永續移動性的綠色創新方法

為了解決宜蘭24小時加油站的問題,作者黃冠翔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越來越多人使用交通工具,所帶來的壅塞與污染也隨之擴大,對人類的健康和生活環境有很大的影響。本研究將以「綠色永續」結合運輸系統,建構創新流程,幫助設計者針對交通問題改善與創新。 本研究以TRIZ方法發展永續移動性的創新方法,蒐集相關交通案例,歸類工程參數與發明法則並整理成資料庫,根據資料庫建立創新流程。此方法可幫助設計者定義關鍵問題,透過流程提供創新概念,幫助設計者產生創新方案。最後利用此方法進行案例演練與情境模擬,探討新方案的可行性。本研究可針對交通議題提供相關參考,結合交通需求與環境需求,幫助設計者得到創新設計概念,減低交通帶來的問題,並期望促使交通系

統進行本質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