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長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客家人長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白偉權寫的 赤道線的南洋密碼:台灣@馬來半島的跨域文化田野踏查誌 和條子鴿的 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為什麼老一輩的人不喜歡客家人.....?! - 討論區也說明:客家人 在長相和衣著方面跟同樣是漢族的閩南人幾乎是一樣的,只有比較節儉,於是閩南人就用比較負面的形容詞"小氣""吝嗇"來形容這個最大敵對族群!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寶瓶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語碩士班 陳秀琪、周錦宏所指導 何佩珣的 新屋沿海客家漁村詞彙研究 (2021),提出客家人長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屋客家話、客家漁村、語言接觸、借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杜奉賢、曾純純所指導 潘譽仁的 客家二次移民的人口與婚姻流動:以日據時期車城鄉保力村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二次移民、福佬客、戶口調查簿、人口與婚姻、保力村的重點而找出了 客家人長相的解答。

最後網站客家人长相特征图_万图壁纸网則補充:客家人长相 特征图 · 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长相~(不过这张图里还有不少事潮汕人和客家人) · 客家人的特点? · 客家人 · 晚清客家人(最纯种的汉人血脉)踏实勤劳 · 客家人(汉族族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客家人長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赤道線的南洋密碼:台灣@馬來半島的跨域文化田野踏查誌

為了解決客家人長相的問題,作者白偉權 這樣論述:

「從台灣望向南洋,在南洋尋找台灣」 [台灣@南洋]書系,與您訴說屬於台灣的南洋故事。 透過歷史田野、文化踏查、文學故事的接引, 重新捕捉失落的歷史細節,呈現台灣跟南方的文化交織。 [台灣@南洋]書系,由台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謙主編,主要出版跟台灣有連結對話的南洋文化人文書。 =書系精神= [台灣@南洋]書系,透過台灣的知識平台建立一個望向南海,探索島嶼、半島、海峽等海洋視野的人文視窗,連結南洋的歷史文化與政經線索,締造一個帶有田野現場,結合廣大歷史視角的跨域視野。台灣從遠古南島民族的跨洋遷徙,大航海時代荷蘭、西班牙的占據,明鄭政權的南海貿易,締造了十七世紀以降台灣在海洋世界跟南洋的

連結。爾後金門人落番南洋,日治台灣曾作為日本帝國的南進基地,在南洋作戰、受俘的台籍日本兵和戰犯台灣人,冷戰時代台灣作為第一島鏈往南延伸的反共陣線,這林林總總跟大時代脈動相連的遷徙和移動,使得跨境南方,既是地緣政治議題,也是歷史敘述、地域文化的線索。換言之,台灣其實早已擁有自己的南洋故事。那個帶有家國歷史想像,但也不乏人類學、地理學意義的族群遷徙和文化傳播,帶我們回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現場。 跨足田野,回到歷史線索裡的小故事,我們呈現台灣跟南方的文化交織,擴建一個知識生產的園地。書系的精神標舉「從台灣望向南洋,在南洋尋找台灣」,在兩個地域傳遞聲音,透過文學故事、歷史田野、文化踏查的接引,重新捕捉

失落的歷史細節,時代變遷裡形塑的文化元素,人文地理的地方風土。[台灣@南洋]書系,藉此為讀者指引路徑,展開南方旅程,在大歷史與小故事裡建立我們的軌跡,識別自我與他者,讓讀者獲得橫向跨界的知識洞見和靈光。 ——主編高嘉謙 =關於本書= 第一本以「跨域」的角度, 結合地理學田野誌的踏察方式, 扣連文化地景,多元的輻射視角, 回望過去、專注現在、眺望未來, 深刻書寫馬來半島、台灣及世界華人關係的大歷史 ▲ 「誰是馬來西亞的先住民?誰是外來者?」 台灣和馬來半島之間,又有什麼密不可分的連結? 作者藉由田野踏查,輔以專業知識,敘寫歷史人物事蹟掌故,勾連經貿、政治、物產、文教、風土的交織平台,

梳理箇中清晰的歷史、地理脈絡,既有宏觀視野,又不乏微觀細究。作者的知識引導像是說書人娓娓道來,為讀者建立大歷史視野下的小故事,兼顧趣味之餘,也不忘建立讀者的知識門檻。作者嘗試提醒我們,文章內的人物與事件,背後彰顯的局部視點都有其不可略過的勾連脈絡。這是由點及面的一種寫作嘗試,引入台灣接軌南洋的知識線索,試圖告訴讀者,從台灣認識東南亞,或從東南亞想像台灣的必要。 《赤道線的南洋密碼》強調的是地理意義的「發現」,因此帶有一個值得思考的視角:人物與地方的關聯,如何置於大歷史的體系裡觀照?這些跨域的地方菁英,在地方的影響力與效應,其背後的交遊、交際網絡,觸及了一個跳脫單一地方脈絡的歷史語境。換言之,歷

史的瑣細、片段的細節與線索,往往重構了地理意義上的一個歷史視角。 ——高嘉謙(本書主編‧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宋鎮照|成大政治系特聘教授、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阿潑|轉角國際 專欄作者 房慧真|作家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陳國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名譽教授 康培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 張貴興|作家 張錦忠|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錦樹|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小說家 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頻道總監 ——各界好讀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跨域視角,綜觀多面: 結合東南亞國家,展望全世界,討論廣義與狹義的族群、文化、經濟、地理等領域,並以台灣的角度書寫,讀者更易進入

馬來西亞的田野調查現場。 ▲圖文相襯,文獻扎實: 以具備故事性並且文獻資料充沛的內容,搭配且考究的圖照,引領讀者走入馬來半島的大歷史洪流中,挖掘出你我不曾瞭解的南洋地誌。 ▲地緣政治,過去未來: 那麼近又那麼遠的馬來半島,台灣人真的都瞭解嗎?從源頭梳理馬來西亞和台灣的雙向連結,從中延伸觸角至全世界。 馬來半島的過去從來就是一部講述季風、貿易與移民的歷史。來自東亞、南亞、歐洲等不同文明圈的移民、航海者、貿易商,因為季風的關係,經常會來到這塊熱帶土地進行停留、交易……這裡是物產豐富的,前來這裡的人都能找到各種農、礦及山林資源。——白偉權 ▲▲▲▲▲▲ 位於海上要塞的馬來西亞,夾在南中國海

和馬六甲海峽之間,擁有絕佳的戰略位置;族群、文化和語言繁雜,幾種元素相互交融之下,構成精采豐富的歷史內涵。 本書議題包含殖民政治、移民與政經局勢、產業變遷與歷史事件等面向,分成三大部分,從歷史、人物、家族和地景入手—— 「歷史的基因圖譜」以全覽式視角觀看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由族群經濟活動談起,從「農業南馬,礦業北馬」的甘蜜、胡椒、橡膠及錫礦經濟為框架,解讀半島多元族群的社會紋理。 「跨域的社會菁英」選擇十九世紀以降締造近代馬新印歷史的重要人物為主角,包括畢麒麟、康有為、板橋林家、棉蘭客家張氏兄弟、鄭景貴、陸佑等人,探討當時社會菁英的跨域、跨國經驗,且看這些人如何從台灣、中國或西方,千里迢迢來

到馬來半島,對當地政經環境產生何種影響。 「橫向跨界的歷史」講述台灣人熟悉或似曾相識的事件,但它們發生的地點卻是在馬來半島,例如台灣有天地會,大馬也有;台灣有三五公司開發農場,在馬來亞則投資橡膠種植;台灣有國父孫中山,新馬也有國父以及他的革命夥伴蹤跡。此部分聚焦在人與人的互動,探討他們所造成的歷史現狀,或特殊的歷史結果。 全書以翔實的田野地景調查,探討跨「族群、國家、地域」的人文網絡和現象,這是關於馬來半島議題的書寫,最獨特的觀看視角。 =精選段落= 馬來西亞史上最嚴重的華人社會衝突之一——為了爭奪礦區的拿律戰爭 拿律是十九世紀馬來半島最重要的錫礦產區,這裡自1840年代開始便因錫礦資源

的發現而吸引大量華人湧入,逐漸形成以礦業為基礎的華人社會。 1860年代開始,當地兩個具有會黨性質的採礦集團:義興和海山兩黨,前者由惠州客家人和新寧、新會、肇慶的廣府人所組成,後者則是以增城客家人為首,加上番禺、南海、順德、東莞的移民所組成。兩大集團開始因為錫礦資源的爭奪,而各自擁立不同的馬來領袖,爆發了長達十年的「拿律戰爭」。該衝突在英國的介入下結束,拿律華人社會也在英國的治理中朝向穩定發展,華人幫群間逐漸呈現相對整合的狀態。 拿律戰爭是馬來西亞史上最嚴重的華人社會衝突之一,這場衝突導致英殖民勢力全面介入馬來半島,在馬來西亞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爭。 馬來版的土地公——華夷交融的拿督公信

仰 走在馬來西亞的街道或是華人住宅區,經常能夠在街頭巷尾、住宅前、大樹下,抑或是大樓後方的角落見到類似台灣鄉間的小土地公廟。這些小土地公廟設計簡單,與其說它是小廟,倒不如說它是簡單的小神龕。它的屋頂沒有過於華麗的龍雕,較多的是像馬來西亞普通平房的那種倒「V」字型的屋頂。沒錯,它確實是為了供奉土地神而設的神龕。然而走近一看,裡面所供奉的神祇雖然看起來與我們一般所見的土地公相似,但在穿著打扮,甚至長相上,卻與我們熟知的土地公有些許出入。這尊神明便是馬來版的土地神—「拿督公」。 拿督公源於馬來語的Datuk或Dato, 為爺爺之意,馬來人會用以稱呼祖父以及尊稱男性長者。此外,Datuk也是馬來貴族及

領導階層中的一種尊稱…… 在現今,Datuk(拿督)也成為一種勳銜,擁有拿督頭銜的人,多半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在每年馬來西亞各州蘇丹華誕時,也會冊封勳銜予州內的有功人士,而拿督便是其中一個冊封的項目。當然,在拿督之上,還有拿督斯里(Datuk Sri)、丹斯里(Tan Sri)、敦(Tun)等等。拿督之下,也還有許多不同的名目。 郭雪湖《南街殷賑》裡的南洋猛虎——永安堂 畫家郭雪湖所繪製的《南街殷賑》,描繪日治昭和時期台北大稻埕繁華景象的寫實作品,裡面人頭攢動,招牌林立,街屋樓上晾曬的衣服也還隨風飄動,十分生動。然而,若是有仔細閱讀裡面的招牌和商號,便會發現左邊建築上有個熟悉的招牌,那就是今

天廣為人知的虎標萬金油了。換句話說,來自南洋的虎標萬金油,竟然也出現在昭和時期的台灣。 看到萬金油之所以會讓筆者感到驚奇,主要原因在於台灣在清代時,雖然與南洋一樣是個移民社會,但卻仍處於清廷治下。而進入日治之後,台灣雖然轉化為「海外」,但卻與華人所在的「南洋」屬於不一樣的政治氛圍。總體而言,在筆者腦海中,台灣和南洋始終是不同的個體,因此南洋萬金油的猛虎招牌成為了台北街頭上的特殊風景。本章就來梳理虎標萬金油如何在永安堂主人胡文虎的經營下,成為南洋第一藥品,以及日治時期它在台灣的發展。 畢麒麟:從台灣實習生到南洋大佬 畢麒麟在台灣雖然僅僅7年,但這裡卻是他人生經驗的試煉場,畢麒麟在台灣不僅習得閩

南語,還在擔任稅務司、買辦以及處理羅妹號事件通譯時期,培養出能夠利用本身的語言天分,而穿梭於華、洋、原住民之間,運籌帷幄的本事。另一方面,沃德總督所治理的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 新加坡、檳城、馬六甲),算是本區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當地在人口上又以閩粵地區的華人移民為大宗。特別是,福建人(閩南人),他們又是其中的優勢族群。當時的海峽殖民地社會浮動,華人會黨林立,其紛亂程度與清代台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何與華人共處,如何治理華人社會,一直是英殖民政府所關心的重大議題。因此畢麒麟的才華備受賞識,很快便被當成知華派,而被延攬到海峽殖民地去。  

新屋沿海客家漁村詞彙研究

為了解決客家人長相的問題,作者何佩珣 這樣論述: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居住於新屋沿海的客家人必須過著半農半漁的生活,在農閒時期要前往海邊從事漁業活動,以「農業為主,漁業為輔」的方式來維持生計,打破一般人認知「閩海客陸」印象的沿海客家族群。  而新屋沿海地區是個閩客混居的區域,族群的互動導致語言的接觸十分頻繁。透過田野調查發現此區的客家話擁有豐富的漁業相關詞彙,且有很大一部份是借用自閩南語。這些漁業詞彙的存在不同於其他的客家地區,是非沿海客家地區少有,並且在過去也還沒有單獨被拿來做討論的,非常值得對其詞彙特色進行深入的探討。  客家人為了在沿海地區安身立命必須懂得「生態適應」及「因地制宜」,學會生存技能是很正常

的事情,也因此會衍生出這些技能相關的詞彙,但能夠很精確地去稱呼及分辨魚種,就不是為生存而必須要學會的事情。透過研究發現新屋沿海地區的客籍漁民確實在海洋生物的分類上比非濱海客家人細的多,會有如此的現象其實都是為了呼應市場性的需求。

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

為了解決客家人長相的問題,作者條子鴿 這樣論述:

【警察故事】 明知道違法犯紀,卻選擇同流合汙? 自以為祕而不宣,便可以毫不掩飾?    ▌歷練過鎮暴警察、派出所管區、霹靂小組、國道警察、刑事警察, 20年經驗的資深警察,真誠道出不吐不快的警界真相。▌     在暱稱「公司」的警局,流傳著好警察有三不:   不擋人財路,不相信任何人,不能說真話。   如今我能犯的禁條都犯了。     ◆◆◆     超越白、黑、黃各道,   從警之路,是真正的人性無間道。     ‧我們都很佩服丁哥學長總能精準地破獲毒品與槍枝的大案子。那天我推開他房門,卻見他兩眼翻白,手臂上束著橡膠帶,靜脈裡插著一只空針

筒……他是警察,卻也是毒蟲?!──〈丁哥〉     ‧這場空難的罹難者多達近兩百人!如果這世上真有地獄,那麼現在我眼前的是比地獄更地獄的煉獄……我躲在車上,無助地嚎啕大哭,相較於在車外的那些人,我他媽就是個臭俗辣。──〈空難〉     ‧那是金屬拖行在磨石地板上相互碰撞的響聲,哐啷,哐啷……在空曠碩大的沉默監獄裡,清脆地迴盪。光頭犯人全身無力癱軟,任憑兩條腿間的腳鐐,一步步在地上沉重地拖行。──〈槍決〉     從熱血飛官換跑道,經過二十年的波麗士生涯,資深警察「條子鴿」早已認清人性有時是灰色的,唯有人心可以永遠不變的火熱。     書裡的故事,便訴說著這些熱血沸

騰與嘆息傷感。那是我們從沒機會看見的警察另一面,正義、溫情、悲傷、出包,也有貪婪;那些我們彷彿亦身歷其境的辦案現場,憤慨、動人,一把槍對著你正面擊發的捏把冷汗,以及命案之外的幽影森森……     而我們從中深深感動的是,為了守護自己所在乎的一切,一個警察,二十年不變的初衷。   本書特色     ◎【一個資深警察,二十年的領悟與嘆息】   ‧警察太難,難到連朝夕相伴的人情都淒涼。我想,所有當警察的都懂。   ‧心是真誠的,血是沸騰的,我們抓活人,有時也救活人,彷彿跨越陰陽兩界的奈何橋……   ‧有些路,走了就不能回頭。有些事,過了就不能重來。有些債,終究要還的

。   ‧人生有太多的「早知道……」,而如果事事都能早知道,那也就不叫人生了。我們只能盡力不給遺憾留餘地。     ◎【鏡頭之外】原音呈現的條子鴿畫外音,出自與編輯謹慎討論本書內容的通信:   ‧「我這輩子當警察,從來,沒有拿過任何一毛不該拿的錢,這是我在這個工作上唯一僅存的自豪。」   ‧「我不是個令人敬佩的警察,甚至連『好』這字都沾不上邊,就只是想盡本分而已,那些不論春秋冬夏在街頭馬路上您們見到的警察,才是真正的英雄。」   專文推薦     大師兄(殯葬工作者)、李佳庭(社工)、林立青(勞動者‧寫字者)     (以下為推薦摘文。三篇完整的精采推

薦序,請見內頁)     ★大師兄:假如我是看著別人的生與死寫故事,那麼,條子鴿就是用自己的生與死來寫故事。他是我第一位想排隊買書、簽名的作家!     ★李佳庭:條子鴿沒有要塞給你人生大道理,說警察好棒棒,而是毫不保留地真誠分享他在警察這條路上,遇過的各種好事、爛事。     ★林立青:我只用了兩小時就看完書稿,卻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消化」。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一個人在警察身分下的人性,他先是一個人,成為警察以後,再變回一個真正的人。 作者簡介   條子鴿     高中時,常無照騎車,警察總是神出鬼沒,不但後頭追著跑,罰單更是吃到飽,以致我對警察深無好

感。     沒想到,命運卻深不可測,走馬換位,造化弄人,瞬間便將我從戰機飛行員變成基層小警員,就此展開長達二十年的警界生涯。     從鎮暴警察、派出所管區、霹靂小組、國道警察到刑事警察,各項職位一路走來,歷經社會大大小小的刑案,數盡人生分分合合的聚散,我反而感謝這份工作,因為它給了我機會──     幫助更多人的機會,改變更多事的機會,看見更多層面的機會。     我從沒想過升官,也沒想要發財。我不期盼掌聲,更不在乎噓聲。無論在車流壅塞的街道,或是寒風刺骨的深夜,我只想盡我所能對得起身上的制服。     若你問我原因,別無其他,只因我們總是能從想要守護的人

身上,找到自己最大的勇氣。 推薦序/帶種的條子鴿  文◎大師兄(殯葬工作者)    008 推薦序/社工眼裡的警察  文◎李佳庭(社工)    012 推薦序/此亦人子  文◎林立青(勞動者‧寫字者)    016   PART 1 法裡情   【我們的工作是負責找出凶手,伸張正義,有時候卻沒有所謂的真凶……】 法裡情    024 槍決    033 空難    042 三分鐘    051 紅衣小女孩    059 綁架    070 家暴    078 老爸    087   PART 2 誰病了  【人活著的時候,只會說有病

有病,等人死了,又說可憐可憐。】 霹靂貓    096 保溫瓶    105 小賀    112 五郎    120 幹阿北    127 逆襲    137 是人,還是鬼    146 阿柳    152 妞妞    160   PART 3 公司  【如果時光能倒流,是否仍然會選擇當警察?】 丁哥    166 油水    175 中槍    184 銀河    191 阿偉    200 友情    206 刑求    216 實習生    224 同事    230 阿不拉    238   後

記/真心話大放送  247 推薦序1   帶種的條子鴿 大師兄(殯葬工作者)     第一次見到波麗士「條子鴿」的時候,是在一次與總編還有作家們的聚會上。     剛到餐廳,就聽總編說等等會來一個很厲害的波麗士,他有許多很有趣的經歷和故事。我聽了十分開心,我最愛聽故事了!假如有八卦的話,就更好不過。所以那時候的等待心境是既期待,但卻不怕受傷害,因為通常總編說有趣的人,都一定很有趣的。     但是等了一陣子,用餐時間到了,卻不見條子鴿的人影。     我們一群人都只聽聞過條子鴿的名字,卻未見過,直到總編撥了通電話聯絡他,才看到有一個身材標準、精實的大

哥,在門外抽著菸。     我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他人到了,卻不進來坐呢?     條子鴿在電話那頭說著:「你們那邊有人後面跟著東西,綠綠的,而且濕濕的……」   然後他看了看我。     我有些吃驚,因為來參加聚餐的除了總編,還有其他人,而我對外從沒有露面過。我是匿名出書的,所以有打書活動時,我不是戴著面具,就是戴帽子加口罩。但他居然開口就說我後面有點東西,這真的太厲害了!     第二個吃驚的地方是,其實我那天在池塘旁接了一位自殺的大哥,他是溺斃的。   第三件吃驚的事情是:啊,原來我後面只跟了一個,真是丟我們殯儀館每天業務量的臉呀!    

 不過,這也讓我對條子鴿好奇了起來。天呀,真的太厲害了!還沒有聽到他說故事,卻已經讓我深深相信,接下來的時光會非常有趣!     過了不久,條子鴿進來了,並且告訴我,我後面那位走了。就是說嘛,我一直以為自己不會有人跟。有冤的,找比如條子鴿或是檢察官之類那種有權力的人,有仇的找仇家,要報恩找發現者……怎麼算,都不會來找我吧!     飯局就在這個小插曲後,順利開始。條子鴿和我的工作雖然談不上類似,但是多少有相關的地方,所以我們聊得很合拍。我很開心有參加這回聚會,能夠現場聽到他說的有趣故事。     條子鴿的故事,像是永遠說不完一樣。豐富的人生經歷、那副為正義挺身而出的脾氣

,加上關於生活周遭的一些事情有深刻的領悟,以及對於墨守成規的不屑,這些都是現在的我所追求的。而他,已經經歷過這些過程,如今寫出來,真的是毫無保留又精采絕倫。     在閒聊的過程中,我以一個還想要存活在公務體系內的寫作者立場告訴他,很多時候,有些事情可以寫,有些事情不好說。但條子鴿卻跟我說:「那些是我的親身經歷,而我無愧天地,也沒有害人,只是想寫出我生涯中那些經歷過的事,有何不可。」     哀,一席話說得我有些慚愧。其實我也想豁出去寫一些批評體制的故事。有時候社會不公的眉眉角角豈是全都在人民身上,體制也很有問題呀!比起不敢寫出來的我,條子鴿真的是帶種多了。     自

從那次聊過天後,我有時會問編輯:條子鴿的書,什麼時候才可以問世呢?等著等著,終於被我等到了!     平常不看書的我,從一開始閱讀後,就情不自禁地隨著條子鴿的文字,進入了那些黑與白之間的警察故事,有黑暗,有光明,有無奈,也有希望!那些應該攤在陽光下被大家看見的甘苦談,條子鴿寫了出來。而不為人知的黑色模糊地帶,條子鴿也寫出來了。我看到一半,忍不住傳訊息對他讚聲說:您真的是我第一位想排隊買書、簽名的作家!要讓我這個客家人拿出錢買書,真的很不簡單呀!     殯儀館裡面,我們總是跟在法醫旁邊,看著他們如何從屍體上找到那些曾經的生死搏鬥,曾經的千鈞一髮。而我們得到的是結果,模擬的是過程

。那些凶險,我們感受不到,只知道往生者在走之前經歷了哪些事情,以及他的死因。     但警察們往往都是在那真實的現場,或纏鬥,或駁火,那些生與死的一瞬間,他們都在親身經歷著!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與我們這些接運的見面了。有時候會想,做那些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的工作,真的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呀!     假如我是看著別人的生與死寫故事,那麼,條子鴿就是用自己的生與死來寫故事。   條子鴿,看完了這本書,覺得您還可以活著分享這些有趣的故事,真的是我們這些讀者的福氣呀!   推薦序2   社工眼裡的警察 李佳庭(社工)     我的工作是服務遊民的社工。剛做社工的第一年

,我沒辦法喜歡警察。     常常聽到遊民明明待在所有人都可以停留的公共空間,卻被警察非法驅離。而且驅離後,有些警察一不做、二不休,知道遊民無處可去還會回來,便開著警車把他們丟包到別的警察轄區、載去遊民熱門集散地,並戲稱他們是「放生」。     有的警察在盤查時,非常不友善,以很挑釁的語氣或動作讓遊民生氣。例如趁遊民睡覺的時候,用力敲擊棲宿的長椅或檯面,製造巨大音量把他們嚇醒,而被嚇醒的遊民,當然也會有充滿防備的態度與壞脾氣,這時,再以「妨害公務」的名義將他們帶回派出所。旁邊的民眾看到遊民被帶走就安心了,不會繼續報警要警察來處理。     除了個案遇到的狀況之外,我也接

過許多次警察的電話,大多是要求我們把遊民安置好。當我向他們解釋,個案因為以前在收容所打架或喝酒而被列為黑名單、床位滿了沒辦法收等等原因,有時候也會收到他們不諒解的語氣回應:「你不是社工嗎?!你們社會局都沒有用!不能解決問題還當什麼社工啊!」那時候,我才當了幾個月的菜鳥社工,在「四名社工負責整個縣市遊民」的高壓狀態下,被警察吼完,著實消沉了好一陣子。     雖然社工與警察有許多需要合作的情況,但我們也有很多不夠了解對方專業的地方,因不了解而產生的偏見,更增加了合作的難度。     我遇過幾個「警察變成遊民」的個案。警察的待遇雖然比普通上班族高出許多,但平常遭遇到的道德考驗也多出

很多倍。而沒有通過的人,有些會被逐出體系,直接從上層掉落到最底下。     第一次在養護中心遇到他,病床上躺著的他,已經變成了大白菜狀態:手腳因為長時間缺乏運動而肌肉萎縮,手指像雞爪一樣擺在臉旁邊,整個人瘦到像一具骷髏,植物人狀態。只剩他的個案紀錄,無聲地訴說這個人曾經活過。     證件上的他,是我這輩子看過長得最帥的遊民,混合了王陽明與張孝全的臉蛋。我看看照片,又看看床上的骷髏人,的確要很仔細看,才能在眉宇之間的面部骨架上,看出是同一個人,落差大到他媽媽還活著的話,也不一定立刻能認出來的地步。      他年輕的時候在酒店林立的派出所工作,與八大行業關係非常好。他拿

了很多不該拿的好處,東窗事發後,以極其難堪的姿態,離開了警界。     一個學歷只有警專,除了當警察以外,什麼都不會的中年人,是很難找到像警察一樣薪水高的工作的。他從警界改入黑社會,進出監獄,染上了毒癮。家人與朋友都離開了他,而他在無處可去之下,流落街頭成為遊民,最後路倒而被社會局安置,躺在這裡。     有次我來看他,正好遇上替沒有身分資料的遊民按指紋的警察。我們在床邊聊起他,這位警察說以前聽過他的名字,待過同一家派出所,論輩分的話,王陽明加張孝全混合體的他還算是學長,而現在看他躺在這裡,心中不勝唏噓。     這位警察並沒有罵他是警界之恥,或責怪他以前做過不該做的事

,只輕輕地說:「哪天我中彈,傷到了不該傷的地方,或是我太久沒回家,老婆帶著小孩跑了,隔壁床可能就是我了,到時候就請社工你多多幫忙了啊。」     這本書有好多個小段落,都令我想起這些警察的身影。     大家期待警察堅強,並有完人般的道德與心智,撐起社會的保護網,但在制服下的他們,也是血肉之軀,有困惑、受傷、軟弱的時候。雖然不喜歡警察,不過,我努力理解他們在第一現場所面對的狀況,特別是貧窮與疾病或是犯罪一起發生時,問題就會變得很複雜。     警察被夾在法律與民眾期待、個案需求中間,他們需要第一時間就「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但他們所遭受的壓力與創傷,卻難以敘說。

    這本書緩解了我對警察的敵意。條子鴿沒有要塞給你人生大道理,說警察好棒棒,而是毫不保留地真誠分享他在警察這條路上,遇過的各種好事、爛事。     讀完後,很慶幸條子鴿沒當警察了,不然這些祕密寫出來,他還怎麼活啊?   推薦序3   此亦人子 林立青(勞動者‧寫字者)     在看這本書以前,警察在我眼中更像是某種工具,就像電鑽按下按鈕以後就會轉,警察也一樣,是只要上面下命令修法律,就會去完成國家運作的工具。     第一次和條子鴿見面是在大安區的餐廳,編輯們邀了幾位作者一起吃飯,當天同桌的還有大師兄和佳庭。     我從外表上看不出條子鴿

到底幾歲,只覺得和我們相較之下,他拘謹許多。在餐桌上一開始有著軍人、警察的客氣,幾杯酒以後,輪到他聊起自己,才隨著喝下去的酒而變得大方、豪氣起來。那時候才知道,他的年齡比我長了些。     還記得他幹譙長官的態度特別起勁。台灣公務員平常被體制和長官壓著,只有到了確定安全時,才會跟你說真話,那些真話有些灰色,卻真實無比。編輯們說條子鴿正在寫書,而我們相約到時候要一睹為快,那天以後,我暗暗期待著讀到他在餐桌上講述的故事,一直到《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這本書的書稿出現。     這本書文字流暢,全書用「我」字寫成,觀點獨特,我只用了兩小時就看完,卻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來「消化」書中

的故事。     在台灣,有關於警察的影劇創作不曾少過,但對於內部的問題多數點到為止,像條子鴿這樣將自己人生經驗全數寫出的,實在不多見。書中的情節,有的令人驚訝,有的令人感嘆,更多的是對於人生的無可奈何。一些關於警察的傳說和各種曾聽過的刑求謠言,在這本書中一一出現,例如警察吸毒的、警察收賄的,警察有各種的黑歷史和潛規則在其中。在看的時候,我不斷懷疑:「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嗎?」     可是,那些特別的專有名詞與獨特的視角具體而真實,我與自己的人生經驗對起來以後,好像解答了一些過去人生中關於警察的疑問,同時又從警察的視角,對社會提出更多的質疑。     我的人生記憶中,

警察出現在我的生活、工作場域,多半代表沒有什麼好事──不管是少年時看到的,他們在市場外抓流動攤販;出社會後遇上的,他們在工地門口抓剛嫁來、還沒有申請工作證的陸配;再到這幾年,眼見他們衝進工地抓白牌移工。     如果說社會上有一種「弱弱相殘」的具體表現,那麼警察就是在互相殘害、阻止對話的現場,扮演維護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人。警察也確實不是人,因為多數的求情沒有意義,對話更不可能。唯有一些時候,看到戲劇裡演議員的角色在酒過三巡之後,拍桌狂罵派出所所長或者壓著開單的員警承認開錯單並撤銷,滿足了自己的爽感。     就像是本書中的警察們,在面對體制時,用小小的吶喊及怒吼做出反抗一樣,

書裡的警察有家庭,卻無法兼顧;有熱血,但職業上無法揮灑;有任務,但總不完美,只是某種完成工具的存在。     近幾年來,台灣有許多警察值勤的新聞片段,多半是警方的公關所做的宣傳,用意是為了讓群眾理解警察,如警匪追車、酒駕衝撞或者是掃毒、掃黃,看了實在大快人心,點閱率也極高,但卻屢屢被人權團體抨擊,包括了暴露嫌疑人隱私、淪為作秀工具、未審先判等問題。法官與檢察官也多次表示,這些案件的細節多半為警察所洩露。可是,在民意喜愛的情況下,片段的資訊依舊每天產出,裡面的警察更被當作某種工具,專門為了產出勇警新聞和呈現冒險犯難的狀況,而如果有警察的家人、親屬故事,多半是因為有人殉職。    

 我看到的,其實是被裁切和美化過的警察。他們淪為被用來改變觀點,卻無法改變他們依舊是國家機器中,扮演宣傳工具的一環。     但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個人在警察身分下的人性,他先是一個人,成為警察以後,再變回一個真正的人。     抓毒的很可能也是吸毒者,壓迫自己撐出最佳表現。大張旗鼓地圍捕火力強大的嫌犯,卻發現全是一場烏龍。更重要的,是書中那些對於「灰色地帶」的書寫叩問著我:同樣身為人,有這些白花花的錢在我面前,我拿不拿?如果每天身邊可以有美女圍繞、受管區內的黑白兩道奉為上賓,我要不要在忍受這個職業的排班、管理和痛苦時,也擁抱這些特權?     我不知道。但這本書提供了這

樣的角度,讓我來深思。     這本書的好,在於條子鴿將近幾年來擦脂抹粉,加諸於警察身上的那些裝飾擦去了,讓你看看這個職業所帶來的傷害,那些在身體和心靈上的黑暗,同時看清楚這些灰色地帶,與隱藏在其下的真實人生。 此亦人子也。   後記   真心話大放送     如果時光能倒流,或者,能讓我再重新選擇一次,那麼,我是否仍然會選擇從事現在的職業?   我的答案是,不,絕不。     高中同學是空軍資深士官長,近日他喜獲麟兒,我午夜收勤後,特地繞道去月子中心探望他。沒想到,繞來繞去竟迷了路,只好將車停靠在路旁,重新操作導航。     當我專注於GP

S畫面時,眼角餘光卻瞥見駕駛座車窗外,貼著一張慘白的女人臉孔,面無表情地盯著我。我驚恐地快速在腦海搜尋承辦過的命案當事人長相……這時,一句簡潔的話語,冷不防地鑽進我耳裡:「五十,還是一百?」     原來我剛好停在檳榔攤前,只好強迫消費,買了包菸。   同學抽著我買來的菸,渾身酒氣。我好言相勸:「老婆還在坐月子,酒還是少喝點。」     他擺擺手,說:「我也不願意,但如果不和下屬喝酒,便聽不到他們說真話,聽不到真話,就不知道有問題。不知道問題,又要如何凝聚部隊的向心力?」     聽完這番話,我愣在原地。     剛畢業時,帶我的學長平常說話惜字如金。印象裡

,沉默的他總是鬱鬱寡歡,但我永遠記得他老是掛在嘴邊的名言:     好警察有三不──   第一、不擋人財路。   第二、不相信任何人。   第三、不能說真話。     「擋人財路」等於自尋死路,這在任何職場都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而「不相信任何人」對於警察工作也是必須,否則一旦誤信以致犯錯,輕者遭受行政處分,重者移送法院,不得不慎。     但是「不能說真話」這部分,直到現在,我仍舊百思不解。警專及警大的校訓不都是「誠」這個字嗎?如果大家都只是戴張面具講假話,那麼,這個工作又如何值得真心以待?缺乏真心相待的職場,又能讓人擁有多少堅持下去的熱忱?

    ●     就在不久前的某個早上,我前往台北高等法院出庭作證。那是一件已經纏訟了五年的殺人案,老實說,有些細節早已不復記憶,只記得案發現場的地面,滿是死者怵目驚心的濃稠血液……     踏進法庭後,被告律師不懷好意地盯著我猛瞧,彷彿我才是主角。     同案出庭的還有當年趕赴現場的派出所同事、負責偵辦此案的偵查隊小隊長等人。被告律師先是詢問派出所同事如何獲報前往,同事答覆:「經由勤務指揮中心派遣趕往。」被告律師再詢問小隊長抵達現場的時間,小隊長回答:「大約案發後半小時。」     緊接著,矛頭便直指我而來。「當時你擔任什麼職務?」律師問我。

  「勤務指揮中心值勤官。」我簡短地回他。   「據我的當事人表示,當時是他撥公用電話到一一○說殺了人。」     我頓時明白律師的用意,他想證明被告是符合自首要件的。被告也在一旁幫腔:「那時接電話的人就自稱是值勤官。」     不等我回話,派出所同事起身便指著被告的鼻子大罵:「你胡說!當時你明明醉得一塌糊塗,站都站不穩,怎麼打公用電話報案?」     小隊長也站了起來,「你騙人,當初你根本不承認犯案,怎會打一一○說人是你殺的?」   被告理直氣壯地大聲反擊:「你們警察才黑白講,一一○的自首電話就是我打的沒錯啊!」   雙方在法庭上你一言我一語,為了到底誰說謊而

吵成一團。     我默默地站在一旁,靜靜看著他們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心中卻無比讚賞同事們的正義感。那一刻,我深以自己的警察身分為榮。     下午回到公司,先去吸菸區抽根菸,緩和一下早上劍拔弩張的氣氛,卻聽見角落裡,承辦員警健康檢查的學長在抱怨:「辦這個健檢業務真的很無奈,新聞天天報導肺炎疫情嚴峻,政府也大肆宣導保持距離少出門,連搭個公車、捷運都規定戴口罩,但警察局人事會報仍每個月評比各單位的健檢達成率。人事主任更誇張,非但對我們承辦人施壓,還一副『不達目標就要你好看』的嘴臉。健康檢查的本意是為了維護同仁身體健康,外勤每天身處高風險傳染環境已經夠危險,卻在這關頭要求大家往醫

院跑。唉,長官的眼裡只有數字,根本不在意同仁的安全啊!」     他說完吸口菸。大夥都認同得頻點頭。     校訓不是誠實嗎?我們不是應該講真話嗎?有真話才有真相,有真相才能改進,在外辛苦執勤的同事的人身安全也因此更有保障,不是嗎?     但重點是長官們希望聽見真話、看到真相嗎?這才是警界長久以來最大的問題。   想不到,才一個轉瞬,我又深以自己的警察工作為悲。     然而,即便如此,我卻將我人生中最精華、最美好的青春,全數投入這份職業,盡心盡力地圓謊,圓那個時時刻刻存在於每個警察身邊的謊……     ●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很遺憾,

在我從警這二十年間,除了不能說真話之外,其他的,我幾乎是接二連三,累犯不斷,導致自己嘗了不少苦頭。在此,對於那些我曾得罪的人,我要說聲:對不起,謝謝你的包容。而對於那些讓我受罪的人,我也要說聲:你放心,我一定會努力讓自己過得比你更快樂。     終於,在我即將離開警界的今年,藉由這本書,感謝寶瓶出版社讓我迎來一個可以說出真話的機會,以書中那篇篇不吐不快的真相,照映出我警界生涯最後的餘暉。     再會了,那些仍在警界堅守崗位令人敬佩的同事們!   我想對您們說:原來真正的團結,是在一起脆弱。     我來了,那片廣闊無垠,夢想已久的蔚藍天際與白雲!   我想對自

己說:鼓起勇氣,躍出框架,然後在墜落的過程中,長出另一雙翅膀,振翅高飛。     ●     謹以此書,獻給我一生最摯愛的父親。   您在那邊還好嗎?我從來沒有停止對您的思念。期盼與您再次相聚的那天,我一定會緊緊地、緊緊地擁抱您,不讓遺憾再有打擾的餘地…… 法裡情 【這是二次加工的自殺?】 每個分局的偵查隊都有「鑑識小隊」的編制,小至將竊案現場的指紋與毛髮採集比對,大到將刑案現場的血跡與屍體拍照送驗,都屬於鑑識人員的專業範圍。許多案件得以真相大白,時常有賴於身著鑑識服的他們。 然而,每每破了案,風光上台領獎的人員裡,大多沒他們的分,所以稱他們為幕後功臣,實不為過。 鑑識小

隊的「張小」是我認識多年的老同事了。這可不是什麼罵人的外號,我們習慣稱呼小隊長為「小」,巡佐為「佐」,而他是姓張的小隊長,自然就叫「張小」。 張小從事鑑識工作已十多年,一路由鑑識偵查佐升任鑑識小隊長,由此可見他的經驗之豐富。在他桌上常散疊著不少刑案現場的蒐證相片,張張血跡斑斑,令人怵目驚心。合作多次,其中有一件在多年前與他共同處理過的案子,最讓我印象深刻。 ● 那是一間堆積成衣的倉庫,死者就在約一公尺半高的置物架上吊身亡。 距離置物架不遠處有一張輪椅,輪椅上滿是厚厚的暗紅色血漬。地面上除了一把大剪刀外,從輪椅到死者上吊處,還有兩道長長的血跡。現場有一封死者的親筆遺書,上面字跡歪歪斜斜地寫著,他

因久病纏身、行動不良等痛苦,加上近日確診罹患癌症末期,於是決定了結自己的生命。 這看似是一件合理的單純自殺案,現場卻有太多違背常理的跡象。 張小低聲告訴我,死者的雙手都有幾道疑似割腕的傷口,由輪椅上的血跡與掉落在一旁的大剪刀可以證明。 此外,根據死者長期坐輪椅的狀況判斷,他的雙腿肌肉萎縮已久,根本無法走路,連站起來都不可能,又如何能離開輪椅,到置物架去上吊? 張小蹲低細看著地上那兩道血跡,明顯是死者在割腕後雙手冒血,身體卻遭受不明外力拖行地面而遺留下來的。他語氣很肯定地告訴我:「這是二次加工的自殺。」 那麼,凶手是誰? ● 報案人是死者的太太,我詢問她:「你先生最近有沒有跟人結怨,或者起金錢糾

紛?」 「沒有。」她簡單地回答我。 我又問:「那麼,你先生平日的生活起居是誰在負責照顧?」 她簡短地吐出一個字:「我。」就沒有下文。 我很詫異她的面無表情,更訝異她冷漠的情緒。 一個又一個疑惑,像蟋蟀般在我腦海中來回彈跳著。

客家二次移民的人口與婚姻流動:以日據時期車城鄉保力村為例

為了解決客家人長相的問題,作者潘譽仁 這樣論述:

摘 要學號:M10375009論文名稱:客家二次移民的人口與婚姻流動:以日據時期車城鄉保力村為例                  總頁數:104學校名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別: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畢業時間及摘要別:106 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學位研究生:潘 譽 仁 指導教授:杜 奉 賢 副教授曾 純 純 教 授論文摘要:經由車城地區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相互交織的過程,造就出保力村不同的社會文化與經濟產業的發展,藉由社會人口的變遷,加上日後官方戶口政策的推動,戶口調查簿內詳實記錄的戶口、種族、婚姻等,更能進一步了解保力區域性的二次移民歷

史發展的動態性。本研究主要利用保存於戶政單位的日據時期戶口調查簿作為建構保力村史料的途徑,透過日據時期的戶口調查簿所提供的第一手資料,將客家聚落人口流向及婚配情形加以統計分析,藉此瞭解保力村居民與外在環境的連結互動。其中,透過保力村的文獻資料、日據時期戶口調及實地訪查分析整理可以得知:保力地區各年代家戶的組成主要是由「戶長相續」而來的,且於日據時期時,保力較多是客家人二次移民,驗證出客家人二次移民至保力村。此外,由311戶戶長姓氏統計資料發現,於日據時期時,保力戶長姓氏雖有幾個大姓,但比例未超過一半,反而有許多不同姓氏,因此顯現出保力村是”雜姓村”。另,就通婚調查上,則可發現保力村村內通婚的比

例甚高,各姓氏相互通婚情形也相當普遍,各姓氏因為通婚的關係而成為姻親的現象,在保力村是非常普遍的人群關係。在歷史研究中,因受限於研究對象及研究時間,在資料的使用及獲取上常有其侷限性,而戶口調查簿中所登錄的資料完整且全面,將是提供相關區域研究最好的切入點。關鍵詞:二次移民、福佬客、戶口調查簿、人口與婚姻、保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