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多大 自己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寶寶 多大 自己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麥迪納寫的 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10個讓大腦保持健康和活力的關鍵原則 和HeidiMurkoff,SharonMazel的 新生兒父母手冊:0~12個月寶寶的學習發展與健康照顧(新世代增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遠流所出版 。

中臺科技大學 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周安邦所指導 林貴惠的 托嬰中心實施幼兒本位教保活動研究 (2020),提出寶寶 多大 自己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托嬰中心、教師本位、幼兒本位、幼兒本位主題統整課程教保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謝爾葳所指導 黃奕的 初探在台法國繪本: 以提利.勒南《薩琪系列》為例,論性別認同 (2019),提出因為有 圖畫書、兒童、出版社、翻譯、薩琪小姐的重點而找出了 寶寶 多大 自己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寶寶 多大 自己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10個讓大腦保持健康和活力的關鍵原則

為了解決寶寶 多大 自己睡的問題,作者麥迪納 這樣論述:

☆ 此Brain Rules系列的書長居《紐約時報》暢銷書   ☆ 大腦當家 一書曾居亞馬遜書店神經科學類&神經心理學類銷售榜首 發展分子生物學家麥迪納博士告訴你 : 維持你大腦的健康防失智有妙方     老化不是疾病,就像青春期不是病一樣,他是一個自然的歷程。此書還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你的確會越老越聰明,尤其是語意記憶(字彙庫)和程序記憶。老人的大腦仍然有彈性,也有可塑性,我們可以把這種豐富的反應模式叫做「智慧」(wisdom)。就像喬治‧柏恩斯的生活給我們的啟示 : 他在八十歲時還因熱門電影《噢,上帝啊!》(Oh, God!) 贏了一座奧斯卡金像獎。     

這個受人矚目領域現在叫做「老人學」(geroscience)。作者以幽默流暢的筆觸,帶領讀者進行一趟奇幻的腦內探險,有科學理論和觀察,讓你輕鬆就能明白大腦科學豐碩的研究成果。每個章節也都依據大腦運作的方式,提供一些具有創意的點子,有些方法一點都不困難,讀完會讓人迫不急待地想運用在生活中。   ☆ 10個讓大腦保持健康和活力的關鍵原則     Be a friend to others, and let others be a friend to you    做人的朋友,也讓別人成為你的朋友     Cultivate an attitude of gratitude

  耕耘感恩的態度     Mindfulness not only soothes but improves   正念不但撫慰,同時增進我們的大腦功能      Remember, 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 or to teach   記住,學習永遠不嫌晚,教導別人也是     Train your brain with video games   用電玩遊戲訓練你的大腦     Look for 10 signs before asking, “Do I have Alzheimer’s?”   在你問 : 「

我有沒有得阿茲海默症?」之前,先看看你有沒有十個症狀     MIND your meals and get moving   注意你的飲食,起來動一動     For clear thinking, get enough (not too much) sleep   思考要清晰,先要睡得飽,但不要睡太多     You can’t live forever, at least not yet   你不能永遠活著,至少現在還不能     Never retire, and be sure to reminisce   永遠不要退休,而且一定要緬懷往事

  依照以上10條大腦守則努力去做,便能優雅、不成為別人負擔的老去。      重量級推薦      白明奇    成大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神經學教授   原文版讀者衷心推薦     “寫作淺顯易懂,非常有助於一般人認識大腦科學”   “內容豐富,條理清晰的一本好書”   “作者把複雜的大腦議題變得簡單又好讀,而且還經過同儕審定,有極高的正確性”   “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我會把它當作學生的參考書和教學指導手冊”

寶寶 多大 自己睡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寶寶睡過夜秘笈!新手爸媽必看!一歲不需哄睡就自己睡過夜?!」
#新手爸媽#睡過夜#寶寶

很多媽咪最常問的:「如何讓孩子睡過夜?!」
我們的孩子不止三個多月就自己睡過夜,一歲了都不用哄睡,睡覺時間要關上房門自己在嬰兒房乖乖睡❤️真的狠值得炫耀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現在DOUBLE T一歲三個月,我還是每天都在熱戀每天說愛你一百遍🥰❤️為了不要讓孩子把愛磨光必須分享我們的熱戀秘訣,也讓爸媽可以好好睡,有更多屬於爸媽自己的時間😂😌

💡秘訣:「絕對不能心軟」
💡如果他還在哭每10分鐘進去房裡看一下
每10分鐘去看的時候記得跟孩子說愛你
給個晚安吻告訴他們現在是睡覺時間❤️

你們的孩子都多大的時候睡過夜的呢?你們的哄睡秘訣又是什麼呢?都歡迎分享交流喔🤗下次想看什麼主題也都歡迎留言給我們🙌🏾🙌🏾


_
🎵特別感謝音樂:Https://sptfy.com//teleosymuse
💽全新EP專輯:Https://sptfy.com//teleosy-consolation
_
布萊克雙豬寶の日常生活每天都會在官方IG更新,不想錯過想被療癒歡迎追蹤Double👇🏿👧🏾 @doublet_power 👦🏾
https://www.instagram.com/doublet_power/
_
_
更多影片Youtube🔍布萊克夫婦:
🎁DOUBLET 開箱❗️爺爺奶奶寄來的超狂週歲大禮😱 :https://youtu.be/n4VO41cVOZU
👦🏽👧🏽Double T的星期天,雙胞胎一整天在幹嘛呢?:https://youtu.be/38TvTOtSg84
_
👍Follow US On Social Media👍SHOW ME YOUR LOVE🔥
🔔訂閱Youtube :#布萊克夫婦
https://goo.gl/UMdeQr 👍按讚Facebook: YOMAN布萊克夫婦
https://www.facebook.com/YOMANAJXLIL/
👤追蹤Instagram:
LIL: https://www.instagram.com/mrslillianblake
AJ: https://www.instagram.com/sdre05

托嬰中心實施幼兒本位教保活動研究

為了解決寶寶 多大 自己睡的問題,作者林貴惠 這樣論述:

托嬰中心實施嬰幼兒適性發展學習活動很重要,基於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托嬰中心之適性發展教保活動實施情形,以及為增進適性發展學習活動,以一所托嬰中心創新實施幼兒本位主題統整課程教保活動,探討歷程及發現。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針對一所托嬰中心實施12 週的幼兒本位教保活動研究,以1.5-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量化觀察及質性觀察記錄,分析實施歷程及發現。為探討托育人員的照顧及實施適性發展教學情形,經由分析「寶寶日誌」、「教保日誌」、「生活作息表」、「適性發展教學活動課程表」、「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表」等內容,研究發現:﹙一﹚托育服務重視照顧工作,輕忽教育活動。﹙二﹚安全照顧須包含五項:身體安全、情緒安

全、飲食安全、遊戲安全、睡眠安全。﹙三﹚教育重視教師本位而輕忽幼兒本位教學活動。﹙四﹚為增進嬰幼兒適性發展學習活動效益,需要輔導實施幼兒本位主題統整課程教保活動。﹙五﹚依據幼兒本位主題統整課程教保活動理念修正「寶寶日誌」、「教保日誌」、「生活作息表」、「適性發展教學活動課程表」、「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表」等內容。托嬰中心實施幼兒本位主題統整課程教保活動,探討其歷程發現﹕﹙一﹚在實施歷程方面,實施「滿足幼兒學習習性」的主題統整課程模式之教保活動,內容分為有趣的「單純活動」與有趣的「深度活動」兩項,發現托育人員的許多創意活動,都能讓幼兒活潑快樂。其中「深度活動」是課程的靈魂,幼兒樂此不疲的想要從事有意

義的活動,且重複的做、再次的做、多次的做也不會厭煩。﹙二﹚在實施歷程也發現,下列四項幼兒的學習習性都能獲得高度滿足:直觀探索活動、有趣好奇活動、情境自由遊戲活動、信任的活動。其他如合作建構情境活動、自動生產創作活動、加深加廣教學與學習、自主性的發展活動等,都有達到大部分的滿足。當幼兒的信任行為建立之後,托育人員須積極培育幼兒的自主能力,進而發展自理能力。比較行動研究歷程的前6 週與後6 週,發現自理能力的進步多過退步的現象,朝向正向移動。﹙三﹚托嬰中心主任回應實施現象,指出實施幼兒本位主題統整教保活動能強化生活照顧。﹙四﹚幼兒教育學者反映幼兒本位主題統整課程模式的教學,適用於托嬰中心1.5 歲

至3 歲幼兒的適性發展學習。﹙五﹚家長的滿意度方面,選擇「優良」以上的高滿意度。本研究建議托嬰中心﹕1.幼兒本位主題統整課程教保活動是適性發展學習活動的創新教保活動模式,2.實施幼兒本位主題統整課程教保活動模式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與教育專業,3.建構滿足托育人員需求之有效率的溝通體制,4.發展積極正向的社區融合托育環境。

新生兒父母手冊:0~12個月寶寶的學習發展與健康照顧(新世代增訂版)

為了解決寶寶 多大 自己睡的問題,作者HeidiMurkoff,SharonMazel 這樣論述:

  ★符合新世代父母需求的育兒聖經   ★網友、媽媽社群齊聲推崇   ★按月檢索,清楚易查   新生兒的來臨充滿刺激、趣味,卻也帶來種種焦慮。初為人父人母的天職,壓力似乎大得嚇人,然而,只要得到適切的忠告、充分的情報以及偶有的一個好覺,所有的擔憂都是可以化解的。《新生兒父母手冊》針對父母在寶寶第一年可能碰到的種種情況,藉著過來人的體會與同理,加上最新的醫學資訊,代理老祖母的經驗與小兒科醫師不能時刻關照到的地方。     ●〈每月重點〉逐月描述寶寶睡眠、飲食、玩耍的概況;   ●〈哺餵你的寶寶〉提供詳實的營養資訊,讓寶寶吃得健康;   ●〈你會關心的各種狀況〉列出愛子/女心切的父母所可能遇

上的各種難題與憂懼――你並不是自己所想像那麼「不稱職」的爸媽;   ●〈不可不知〉則是嬰孩生理與心理發展上,關於安全、健康的注意事項,需要照顧者特別留意。     其他關於旅行準備、四季保健、常見疾病、急救措施、早產兒與有問題寶寶的特別照顧、產後母親的身心調適、父親角色等各種挑戰,也都有深入討論。透過作者周詳的考量、體貼的叮囑與細膩的指導,你必能成為孩子的最佳守護神!     剛成為新手父母,除了關心寶寶每個月各方面的可能進展之外,你還需要知道更多照顧寶寶的小訣竅:   □怎麼做可以讓餵奶順利些   □破解寶寶的哭泣密碼   □怎麼跟似懂非懂的寶寶說話   □將寶寶交給保母照顧,要提醒哪些事

  □如何讓寶寶愛上運動   □為開始爬行的寶寶打造一個無毒的安全環境   □帶寶寶外出用餐應該做的準備   □幫寶寶和自己找朋友   □教寶寶守規矩應該注意什麼   □寶寶漸漸長大要怎麼鼓勵他學習     有了這些貼心又實用的經驗與知識,加上你與寶寶的親密相處,「手忙腳亂」期很快就會過去,你也會理出頭緒,成為最了解寶寶的守護者,陪著他邁開人生中的第一步,吹熄蛋糕上的第一根蠟燭,一起迎接未來更多的驚喜與挑戰。 名人推薦   寶寶的第一年,也常常是新手父母的人生中最特別的衝擊挑戰;一方面滿懷期待喜悅,另一方面卻又對於帶養照顧過程充滿未知的焦慮。本書從家長的需求面談起,將第一年中可能面臨的各種

疾病照顧、生長發展、常見困擾與疑問,還有特殊需求都一一詳述,誠為父母最佳的手邊參考工具書,個人鄭重地推薦這一手冊。──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前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周怡宏   我始終相信,沒有親自撫育過孩子,無法成為圓熟的小兒科醫師。許多育兒經,都是新嬰親自教你,而非來自教授或課本。《新生兒父母手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實用指南,其中詳盡的百科辭條,為缺乏經驗的年輕父母,解決即刻的慌張失措。對我來說,更吸引人的是接近親子小品的動人文體,得力於書寫者的切身介入與細膩思辨。相見恨晚,多希望二十二年前,第一個初為人父的四季,就遇見這本體貼的好書。──作家‧內兒科執業醫師 莊裕安   台灣已進入少

子化的時代,每個家庭中養育的孩子大多為一、二個,加上社會型態傾向於小家庭,新手父母面臨新生嬰兒的降生,往往是戰戰兢兢。這本《新生兒父母手冊》是以新生兒父母的觀點,提供即將成為父母者須做的日常照顧的準備,孩子在未來的一年中每個月的進展,生活上該注意的事情,可能遇到疑難雜症,一一加以解答,建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此外對於嬰幼兒常見的健康問題,如何就醫,認識各種常見的疾病,如何急救,認識早產兒與有特殊需求的寶寶,更特別的是對於收養嬰兒、產後母親身心的調適、父親可能面臨的狀況等等,多方位的提供父母最實用的資訊與支持,將可幫助父母養育健康的下一代。──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部資深主治醫師 許瓊心   養育幼兒,

充滿著挑戰、挫折與喜悅的感覺;稱職的父母,除了愛心、耐心、彈性、犧牲奉獻的精神外,還要有正確的育兒知識。《新生兒父母手冊》即是可滿足您此一需要的良伴。──臺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 鄒國英   本書十分重視讀者的需要,讓我們可以仰賴以邊欄形式呈現的育兒訣竅,以及友善親切的問與答模式。強大的「實用速查目錄」設計,讓你能夠快速又有效率地尋找任何目標,不輸給任何搜尋引擎(可以得到更標準、更可靠的結果)。──馬克‧威登(Mark D. Widome, M.D., M.P.H.),美國賓州兒童醫院小兒科教授   毫無疑問的,這是給新生兒父母最好的一本書,我很高興能夠讀到。──莫瑞斯‧葛林(Morris

Green, M.D.),印第安那大學醫學中心小兒科教授   我深感慶幸:市面上有這樣一本周全有益的書!我打算送每位到我診所來的新手媽媽一本。──漢瑞‧哈里斯(Henry Harris, M.D.),美國小兒科醫師協會發言人   新手父母的育兒聖經──前所未見的豐富、實用、可靠。能夠滿足每個爸爸媽媽的需要。──唐娜‧夏拉拉(Donna E. Shalala, Ph.D.),邁阿密大學校長,前美國健康部長

初探在台法國繪本: 以提利.勒南《薩琪系列》為例,論性別認同

為了解決寶寶 多大 自己睡的問題,作者黃奕 這樣論述:

2011年至2012年期間,筆者曾擔任兒童冬令營的輔導員,這段經歷促使筆者對於兒童及其發展相關之主題充滿了興趣。而最初選擇法國繪本作為研究主題,是因2014年底時,參觀新北市美麗永安生活館的法國繪本展:。當時深深地被法國圖畫書中的圖像吸引,也為其故事內容著迷,並發現了一個想要深入了解的新世界。自此,便開始在各大圖書館蒐集相關書目,如:輔大圖書館、新北市板橋圖書總館、新北市福營圖書館、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法國資料中心)、台東毛毛蟲圖書館、台南文學館及貓頭鷹圖書館…等。從蒐集大量書目開始,慢慢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法國繪本主題。為更了解圖畫書這項領域,筆者亦自發性地參觀相關展覽並聆聽多場繪本講

座,以及參與社區大學開設之繪本課程與圖書館舉辦的繪本讀書會。最終選定出版多項法國繪本的米奇巴克出版社,其創社代表作《薩琪系列》« Mademoiselle Zazie »為研究主題。此項研究首先解釋了法國與台灣的歷史及文化背景,而後介紹圖畫書的關鍵結構與其元素為:圖像、書本材質及雙頁形式。以探討如何透過圖畫書傳遞重要的訊息給兒童。本研究意識問題為:如何透過法國繪本《薩琪系列》使台灣兒童認識法式不同觀點的性別議題?台灣兒童對於其性別議題的故事內容反應為何?台灣兒童如何理解此系列法國圖畫書的中譯版本?文字翻譯及涵蓋圖畫書各種元素的側文本翻譯(paratraduction)帶來的影響為何?本論文共分

為三個章節。第一章節介紹了圖畫書的定義、印刷技術如何推動圖畫書的發展,以及法文圖畫書在台灣發展的文化背景。另外,筆者結合皮亞傑(Jean Piaget)的兒童發展認知心理學(Le développement cognitif)及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La théorie sociale cognitive)來做討論。此章節以方法論來做結尾,說明筆者如何在台灣各大圖書館及書店蒐集相關法文圖畫書書目,透過大量閱讀,進而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研究的主題。其中曾參與過的繪本活動及課程,除了能使筆者更瞭解現今繪本在台灣社會的趨勢導向外,也可更進一步理解兒童、家長、圖書館、出版

社、推廣者與教育者的想法。何謂圖畫書呢?法文以« Album »一詞來專稱圖畫書,然而« Album »並非一開始就有專指圖畫書的意思。1842年出版的法蘭西學院辭典提供了三項定義,第一:歷史記載早期遙遠的年代曾出現過« Album antique »一詞。« Album »最古老的含義為:白色的表面(來自拉丁語« albus »,意指“白色”)或牆壁空間,也可指古代提供雕刻文字用的木版或一堵白牆用來紀錄法官或參議員姓名的官方文件。第二:十六世紀在德國出現了« Album amicorum »一詞,法文的說法是« album d’amitié »,意指友誼紀念冊,可以是個人畫冊記載旅途中的所見

所聞,亦可作為分享給親朋好友的一種私人紀念冊禮物。第三:« recueil de planches » (版畫文集),十九世紀大量的複制印刷技術擴大了版畫作品的市場。2009年出版的法文字典(Le Robert & CLE International)提及« Album »可指畫冊、收集冊、相簿,亦可指錄音檔案。而2018年出版的口袋型法法字典(Le Dictionnaire Larousse)對於« Album »一詞的多數定義裡,終於出現了呼應此篇論文主題的解釋:« Livre contenant un grand nombre d’illustrations : album pour l

a jeunesse. »,意指含有大量插畫的兒童圖畫書。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圖像敘事在書籍中有了新的發展。正是在19世紀工業革命期間,文學作品的出版與銷售有了巨大的突破。圖畫書的出現,是一種文字結合圖像敘事的新文學流派。圖畫書的特點使之成為兒童讀物,也在兒童教育中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法國,兒童圖畫書被廣泛地用於各個教育場所,例如:學校、圖書館及多媒體圖書館等。人們將兒童視為具有創造力與想像力的人。因此,法國兒童也從學校教育中受惠,圖畫書也成了一種普遍的教育方式及娛樂選擇。而台灣兒童的狀況則有些不同,小時候我們常聽到“囝仔人有耳無嘴”,這樣的觀念使兒童在思想表達上有了很大的限制。台灣也曾經歷

了政治上的困難,1949年至1987間的戒嚴制度,限制了許多書籍,也導致某些圖畫書作品無法順利出版。而同時期,在法國則是有女權運動的崛起,女權意識逐漸浮上檯面,兩性平權也開始備受矚目。台灣讀者對於來自法國的兩性議題繪本,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也是筆者想要探討的部分。法國圖畫書市場上,有許多關於與性別教育的主題,例如:薩琪小姐系列繪本 « La collection de Mademoiselle Zazie » 便是以此議題為主的圖畫書。薩琪系列法文繪本共有9本,在法國深受小孩喜愛。其中五本書已被翻譯成中文並在台灣出版:《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2002年出版)、《薩琪想要一個小寶寶》(2002年

出版)、《薩琪的親親》(2015年出版)、《薩琪有好多男朋友》(2015年出版)及《薩琪不想當空中小姐》(2016年出版)。全系列以小女生薩琪及小男生馬克斯為主角,並以幽默有趣的方式敘說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性別、情感及人際關係等問題。其作者提利·勒南(Thierry LENAIN)透過圖畫書破除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性別刻板印象,將嚴肅的議題以幽默的方式呈現,讓小孩看了哈哈大笑,大人也更有勇氣與孩子討論相關問題。本論文選擇此系列書籍來探討其中開放的兩性議題與其敘述方式,以及此系列書籍如何被選擇、翻譯出版及在台灣被接受的狀況,並鎖定此系列中兩本書籍:《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與《薩琪不想當空中小姐》

來做圖文分析。第二章節則是介紹圖畫書的特性,以法國敘事學者簡奈特(Gérard GENETTE)的文本 (texte)及側文本(paratexte)理論來分析文化翻譯層面上的問題及差異。再者,以文獻探討來介紹圖畫書中的多項重要元素,例如:封面、圖像與文字的共存關係、雙頁形式及書本材質等。「封面」是一項重要元素,它是我們了解故事的第一條線索,並傳遞該故事的重要信息,也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首先需要分析的內容。對於作者而言,這也是一個可突出其書本藝術特質的空間。然而,使圖畫書與其他文學作品真正區別開來的必要條件是:「雙頁形式」,它為圖像提供了更多的發揮空間,文字與圖像間的相互共存,相輔相成。再者,

談論到圖畫書的另一項重要元素:「書本材質」,從有形的平面書到現今立體書的誕生,有越來越多有趣的剪裁,對於尚未有閱讀文字經驗的孩童,他們可從觸摸書本材質得到更多的閱讀樂趣,這樣的立體剪裁也增加了圖畫書的藝術及美學價值。而無形的材質也出現在現今的圖畫書市場,例如:有聲圖畫書、音樂故事書等,為兒童在閱讀上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另外,筆者也以初學者之觀點進行四本圖畫書(兩本中譯法國繪本及兩本法譯台灣繪本)的圖文分析,除了探討圖文翻譯上的差異,亦可從中揣摩兩國間的文化差異對讀者帶來的影響。本章節最後介紹兩性議題在兒童文學作品裡的發展,讀者可從此看到21世紀初,性別概念議題在法國學校的發展以及法國教科書對此議

題的修改,亦有針對此主題的教育電影出現,市面上也有為兒童設計的書籍,用來討論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成人開始願意與孩子談論性別議題。然而社會上仍存在著另一族群,他們反對兒童接觸這類議題,兩性議題帶來了不少的爭議,但它也開啟了一項新的研究領域,與此議題相關的書籍如雨後春筍地誕生,顯示了作者們渴望打破傳統兩性刻板印象。在第三章節中,則是介紹《薩琪系列》的作者及繪者的生平、創作理念及風格,並分析《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與《薩琪不想當空中小姐》兩本書的圖文關係。此外,也透過文本翻譯分析及田野調查來討論此系列書籍在台灣被接受的狀況。田野調查對象則是設定為在台灣的兒童、家長及出版社。薩琪系列的作者勒南先生,

是兩個女孩的父親,也曾是一名小學老師。在過去從事了許多與兒童議題相關的工作的他,希望透過其著作帶給兒童性別平等與言論自由等觀念。薩琪系列中的人物角色也說明了,孩子可忠於自己的選擇,並對此負起責任,沒有人可以強迫他們。繪者戴爾飛·杜蘭德小姐(Delphine DURAND)畢業於法國史特拉斯堡的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她在《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一書中,面臨著如何將充滿刻板印象的世界呈現在圖畫中的挑戰,書中有兩張圖像,一張為數個男孩的圖像,另一張則為女孩們的圖像,從這兩張圖的背景,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對大多數男孩與女孩喜歡的不同玩具類型的既定印象。讀者們亦可從男主角馬克思房間裡呈現的背景以及女主角薩琪睡

衣上的長毛象圖案,看見性別刻板印象的蒂固與翻轉。2016年夏天,筆者在新北市新莊區貓頭鷹圖書館進行多場薩琪繪本說故事活動,對象以親子為主,參與的兒童年齡層為:5至13歲。活動以說故事的方式來進行,並請家長及孩子們填寫活動問卷訪談,問卷內容以問答題為主,亦有少數幾項選擇題。目的為瞭解家長與小孩如何從薩琪繪本中看待性別認同的議題。問卷的各項答覆皆可於本論文附錄中查詢,問卷結果顯示,兩性刻板印象雖然已深植於台灣孩童的心裡,但仍然有幾位小孩認為女生有女生的優點,男生有男生的優點,各有各的長處,女生也可做到男生擅長的事,男生亦可做女生擅長的事。儘管台灣仍然有傳統性別刻板的枷鎖,薩琪系列的作品仍在台灣廣受

好評。跨文化的圖像敘事成功吸引讀者,年齡較大的孩子更能理解其故事情節。小孩與家長們也很喜歡此次的薩琪系列繪本說故事活動。此項活動對筆者的研究有很大的助益,也更了解台灣讀者如何接納這些法國繪本。2017年四月,筆者與米奇巴克出版社的藝術總監何香儒女士進行訪談,以瞭解其選書方向及原因、讀者回饋以及編輯排版方式等。出版社的採訪也讓我們更了解圖畫書的引進編輯的過程,包含:如何選擇翻譯者,及如何處理文化翻譯上的困難。透過採訪,我們理解到當時台灣出版外語圖畫書的狀況,英語或日語圖畫書的市場已飽和,小型出版社若要突出,勢必得專研於其他語言市場。對米奇巴克出版社而言,其實是薩琪選擇了米奇巴克,多年前主編輯在法

國旅行時,雖不諳法文,卻意外地被薩琪系列可愛的圖像深深吸引,並且從法國將這位新時代女性帶回台灣,找來朋友幫忙翻譯後,從一開始的讀者角色轉變為編輯角色,決定讓更多台灣讀者看見薩琪,兩性議題的有趣故事情節也因此讓米奇巴克出版社在台灣開啟了知名度。最後,未能親自採訪到薩琪系列作者及繪者,以深入了解其創作動機,筆者深感遺憾。此論文對台灣兒童及家長進行的田野調查活動是在私人圖書館舉辦,故受訪者在參與活動前已經過某種程度上的社會篩選,採訪的樣本並非全然是台灣的一般社會大眾,樣本數過少也無法百分之百呈現客觀的結果。當初曾計劃在公立小學舉辦說故事的活動,以搜集更多樣本數,但因此議題敏感恐引起部分家長反彈,故最

後仍無法順利實行。此研究的訪問對象僅止於台灣讀者,若能有機會在法國也進行薩琪系列說故事的活動,來對比兩國孩童不同的反應,及分析性別刻板印象在兩國的影響,相信會使此研究內容更為豐富。也由於時間等限制,此篇論文仍有諸多不足之處,期盼將來能見到更多研究投入此相關繪本議題,使此領域的研究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