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公共圖書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侯千絹寫的 無路,可走:屏東沒有路就自己鑿路 和黃金柱,李明儒,吳冠璋,施君翰,王凱立,魏映雪的 休閒遊憩概論:休閒遊憩管理者成功的必備指引(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屏東縣公共圖書館名冊 - 台灣公開資訊網也說明:id name TEL 1 文化處中正圖書室 08‑7360330‑3#2120 2 九如鄉立圖書館 08‑7393503 3 三地門鄉立圖書館 08‑7991104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華立圖書所出版 。

大仁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 李虹叡所指導 林志銘的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推廣多元閱讀活動之研究-以復興、萬丹及鹽埔圖書館為例 (2021),提出屏東縣公共圖書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共圖書館、多元閱讀活動推廣、屏東市復興圖書館、屏東縣萬丹鄉立圖書館、屏東縣鹽埔鄉立圖書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王梅玲所指導 汪楚筠的 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設計與館員認知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圖書館形象、館員認知、企業識別、企業識別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02年 - 第 312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教育部委請屏東縣政府於 102 年 3 月 6 日至 8 日 ... 教育部於 102 年 12 月 6 日在臺中市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辦理「102 年全國樂齡學習中心成果交流會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屏東縣公共圖書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無路,可走:屏東沒有路就自己鑿路

為了解決屏東縣公共圖書館的問題,作者侯千絹 這樣論述:

  講到屏東,你腦中第一個浮現是墾丁嗎?     其實,屏東的美不只如此,從台灣燈會、台灣設計展、屏東縣民公園、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屏菸1936文化基地……,親身領略,會讓人不斷驚嘆。     屏東這些年的改變,是集結眾人之力所達成,老舊校舍、公共空間、交通建設、水利工程、醫療院所等硬體更新、升級,新闢:人才、觀光、藝術等軟體的培育、擴展、深化,這一股突破限制的力量,讓屏東在荒蕪中創造了契機,走出屬於自己的價值,也找回屏東人的光榮感。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推廣多元閱讀活動之研究-以復興、萬丹及鹽埔圖書館為例

為了解決屏東縣公共圖書館的問題,作者林志銘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鄉鎮公共圖書館推廣多元閱讀活動之實施情形,分析鄉鎮圖書館辦理活動使用的策略及所面臨之難題。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訪談法蒐集屏東縣三館鄉鎮圖書館承辦閱讀推廣活動之相關資料,並將訪談內容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研究結果顯示,近四年來,屏東縣公共圖書館推廣閱讀活動的種類相當多元,其中以說故事、親子活動、樂齡活動及多元才藝課程屬於常態性活動;規劃活動的考量因素包含閱讀對象的時間、圖書館設備的使用率提升。圖書館的推廣策略可分為紙本文宣、社群媒體宣傳、口頭宣傳、與跨業結盟等四種方式;辦理活動所面對的困難則包含人力不足、經費短絀、專業不足、及補助款的用途受限等。現階段的解決方式是

結合公共圖書館與民間企業的資源,辦理更多元的閱讀活動。最後,本研究針對政府機關、鄉鎮公共圖書館與後續研究者,分別提出建議供作參考。關鍵字:公共圖書館、多元閱讀活動推廣、屏東市復興圖書館、屏東縣萬丹鄉立圖書館、屏東縣鹽埔鄉立圖書館

休閒遊憩概論:休閒遊憩管理者成功的必備指引(二版)

為了解決屏東縣公共圖書館的問題,作者黃金柱,李明儒,吳冠璋,施君翰,王凱立,魏映雪 這樣論述:

  ● 由主編構思架構,邀國立與私立大學校院相關休閒遊憩系所教授,共同撰寫發揮集體智慧,以深入淺出方式呈現當代休閒遊憩的主流思潮,助益奠定學生與讀者的休閒遊憩基礎。     ● 每一章前後均提供「國際視野」、「廣角鏡」和內文中提供「知識饗宴」等個案,作為各章節重點省思、應用和進行跨文化比較,裨益整合學習與應用效果。     ● 節末適度加入「學習活動」,提供讀者舉一反三的題材,涵養思考與實境應用的技能。     ● 每章後均有「課堂練習」評量,作為學習效果的一種省思與檢視;教師可直接測驗,即時掌握學生學習成效。

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設計與館員認知之研究

為了解決屏東縣公共圖書館的問題,作者汪楚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從企業識別系統角度瞭解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的設計過程與館員認知,以屏東縣公共圖書館、臺東縣公共圖書館、臺南市公共圖書館、新竹縣公共圖書館及宜蘭縣公共圖書館作為研究個案,探討我國公共圖書館設計企業識別的項目與方法,並以前述設計項目加以訪談館員,瞭解館員看待其改造內容的認知與評價。研究目的總結有以下三點:(1)探討企業識別系統的意義、內涵、發展階段、與圖書館應用;(2)探討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內涵、價值、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發展階段、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及應用;(3)探討公共圖書館館員對於形象識別系統的內涵、視覺識別系統設計與應用的認知及評價,最終提出相關的結論與改善建議。本研究屬於質化

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與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兩個管道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深度訪談之研究對象由五所公共圖書館之館員共28位組成,採立意取樣方式,邀請申請總分館計畫、且完成形象識別系統招標、設計與應用的公共圖書館,邀約該圖書館館長,再由館方代為引薦其餘參與計畫與非計畫館員,作為本研究之受訪者;內容分析法則以個案圖書館於2019至2021年執行總分館計畫的計劃申請書、形象識別系統招標的需求規格書、形象識別系統規範手冊、官方網站、官方經營的Facebook社群專頁、政府採購網站的決標資料、輔導團會議記錄與總分館計畫成果報告簡報進行,以瞭解

個案圖書館設計形象識別系統的過程。綜合訪談結果與相關文獻後,本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進行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的原因主要有三:(1)基於總分館計畫提供的資源充足;(2)館舍空間更新的同時需要同步的形象呈現;(3)提升圖書館可見度。此外,本研究亦發現我國公共圖書館進行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的模式,多數館別單獨採用藝文採購形式公開招標,評分標準重視(1)招標廠商的設計美感、理念與圖書館價值的契合度;(2)廠商過去的作品呈現與業績列入考量,評委則以(1)瞭解圖書館對形象的期待與需求者;(2)具有藝術相關背景者進行邀約。本研究經由歸納後,發現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的共通點,在基本系統部分,多數館別以(1)書本

、縣市英文字母為主符號,融入經營理念,使用書冊元素進行設計;(2)主色系參酌各縣市公共圖書館的在地特色發想;(3)字體以其後續應用的便利性與適用性為考量。本研究訪談五間公共圖書館館員對形象識別系統的認知,發現館員認為其帶來的價值分別為(1)加深總分館間的連結;(2)產生向心力,樂於為機構奉獻;(3)加速業務效能,使成品美觀;(4)認知自身的專業形象與服務使命。其中以(1)提袋;(2)識別證;(3)制服等應用系統項目,能使其對圖書館產生認同感與向心力。最終,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未來發展的四點建議:(1)將形象識別系統進行獨立招標,以利於評選標準與評委組成得依據館方考

量重點調整其比重;(2)建議將形象識別系統與館內辦理活動的模式與主題扣合,從動態的面向推廣圖書館形象;(3)建議制服的設計先由館方與館員討論款式後,要求設計承包商需覓得協力成衣廠商共同設計承製;(4)針對形象識別系統的規範手冊內容進行館員的會議與教育訓練,使館員瞭解基本系統的理念與規範的應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