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國中段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潘麗珠所指導 林婉如的 情境作文教學與實踐──以宜蘭某國中為例 (2016),提出崇明國中段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情境活動、國文教學、作文教學。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 陳俐文所指導 王鐿蓉的 心智圖融入國文科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影響-以桃園市某國中為例 (2015),提出因為有 心智圖、人格特質、學習動機、學業成就的重點而找出了 崇明國中段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崇明國中段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情境作文教學與實踐──以宜蘭某國中為例

為了解決崇明國中段考的問題,作者林婉如 這樣論述:

本文係選取國中國文課本中教材,將情境策略融入實驗教學設計為研究。旨在探討情境活動和國文課程之結合,是否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閱讀、寫作的興趣,進而激發創意,增進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本研究利用國文課和閱讀課,以宜蘭縣某國中導師班及國文任課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從國一實施到國三,進行三年的研究,以期能將所學的情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作一結合,文本採用康軒版的課程,搭配情境活動的「提供視覺材料作文」、「提供聲音材料作文」、「提供活動材料作文」與「提供文字材料作文」四種情境方式,利用多樣化的情境創設,引領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與情境中的人事物產生互動交流。教學方式除講述法外,兼採提問教學及小組合作學習法;研究方式

則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及質性研究法。研究歷程透過素材分析、學習單設計、教學操作、教學省思、學生作品分析,探討情境融入課程對寫作教學的實用性。本研究結果如下:一、透過情境活動融入國文教學的課程設計,激發學生的創意及提高閱讀興趣。二、透過情境活動融入國文教學的課程設計,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力與寫作力。三、透過情境活動融入國文教學的課程設計,可提升學生國語文方面相關能力。四、提升研究者本身的教學知能之外,也設計出可供國中教師進行寫作教學的方式。

心智圖融入國文科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影響-以桃園市某國中為例

為了解決崇明國中段考的問題,作者王鐿蓉 這樣論述:

根據內政部近年來的資料統計,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家長較過去更為重視孩子的學習,如何有效利用、統整所學,協助孩子提升學業成就,以利應對會考的測驗已是當前所有國中教師關注的重點。Edwards (2010)指出多數學者將心智圖視為一種將知識視覺化的圖像組織,並以此作為教學及學習工具。Joeran, et al. (2014)研究也顯示心智圖能提升學習成效。故本研究旨在探討心智圖融入國文科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中並加入人格特質的變項進行探討。本研究採準實驗教學法,分別針對兩個班級進行心智圖實驗教學,自民國104年8月31日至11月20日,為期十二週,即兩次段考期間,學業成就以第一次段

考成績為前測,第二次段考成績為後測;學習動機以學期初為前測,第二次段考後為後測。研究工具包含「內外控人格特質量表」(陳伯照,2006)、「學習動機量表」(吳靜吉、程炳林,1992)、「心智圖評量表」(羅偉宸,2011)。以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心智圖繪製能力與學習動機前後的差異,探討心智圖融入國文科教學後是否可以提升心智圖繪製能力與學習動機。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不同性別對於心智圖繪製能力與學習動機的差異性,探討不同性別在此二方面的表現是否具有差異。最後針對人格特質、心智圖繪製能力、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進行Person績差相關分析,探討此四個變項彼此間是否相關,研究結果如下:一、學習前後之心智圖繪製能

力具顯著差異,後測成績優於前測。二、學習動機前、後測不具顯著差異。三、不同性別在心智圖繪製能力上是有顯著差異的,且女生優於男生。四、不同性別學生在學習動機上,各構面與整體動機上皆無顯著差異。五、人格特質、心智圖繪製能力與學習動機間呈現不相關。六、人格特質、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間呈現不相關,但心智圖繪製能力與學業成就間呈現正相關。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未來研究與心智圖相關教學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