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國小111行事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王文裕、王為國所指導 喻雅蘭的 實施問題本位學習法在國小五年級能源教育之行動研究 (2014),提出崇明國小111行事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問題本位學習、國小學童、能源教育、節約能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 蘇維杉所指導 廖麗玫的 雲林國際偶戲節遊客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參與動機、滿意度、重遊意願、雲林國際偶戲節的重點而找出了 崇明國小111行事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崇明國小111行事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施問題本位學習法在國小五年級能源教育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崇明國小111行事曆的問題,作者喻雅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以問題本位學習(PBL)方式,規劃設計並實施適合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能源教育課程,並希望透過應用PBL,教師藉由學校所面臨真實的能源問題呈現、情境的模擬,讓學童經由合作與討論的方式,在其現有的知識基礎上,瞭解並決策所欲建構的知識範圍,進而實踐其所決定解決問題的點子,以培養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問題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其能源方面的素養;並經由教學實務經驗,探究分析其實施歷程中所遭遇之困難、解決方法及結果,評估其教學成效,最後探究教師實施PBL能源教育課程的自我省思及專業成長。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採行動研究法,以南投縣某國小五年級一個班級共27位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者本身為主要研究工具,

透過觀察、訪談、課程活動紀實、學生作品、教師手札與文件紀錄等資料進行質性研究,輔以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量化資料進行分析與檢證。最後將上述研究發現綜合歸納,提出以下之結論:一、在以節約能源為學習主題之PBL能源課程之規劃設計中,搭配行動方案之實踐,並輔以多元化教學活動,可自然統整各學習領域,促使學生運用及發展多元智慧與能力。二、進行PBL能源教育教學時,給予小組討論充分的時間,並以思考教學、圖像組織教學為輔助學習策略,提供思考提示單引導,可改善學生思考力不足、教師引導角色轉換不易之困境;討論時運用大張可重複書寫海報紙作紀錄紙,並以圖像組織(心智圖、概念圖)呈現,可改善學生記錄過慢、發表困難之困境

;結合理論與實務,終以發展節電宣導行動方案,並具體實踐來呈現學習成果,使得生活周遭的能源問題得以真實解決。三、透過PBL能源教育課程,能增進學生對節約能源的認知、情意以及實踐行動,提高學生對能源科學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解決能源問題的能力,並且也會延伸應用去解決其他生活中的問題。四、透過PBL能源教育課程,學生能發揮資料蒐集的能力,展現合作的學習態度,增進個人的學習成就感與學習動機,並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之思考、組織、策略規劃及執行的能力。但PBL課程對學生而言,學習挑戰性高。五、教師的自我省思與專業成長,包括:(一)教師成為學生的學習鷹架工程師、課程運作的導航者。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

,讓師生彼此學習尊重、互助合作與欣賞。但是PBL對教師教學挑戰性大,教師需具備更加深厚的教學能力及臨機應變能力。(二)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須循序漸進的學習,對PBL初學者應重視其能力的培養,更甚於知識的累積。(三)教師透過PBL能源課程規劃設計歷程,提升了學科統整應用與教學的能力。此外,研究者根據以上之研究發現與結論,歸納提出一些建議,以供教師個人、學校行政,以及後續研究者參考。關鍵詞:問題本位學習、國小學童、能源教育、節約能源

雲林國際偶戲節遊客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為了解決崇明國小111行事曆的問題,作者廖麗玫 這樣論述: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參與雲林國際偶戲節遊客其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差異與相關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來收集所需資料,採便利抽樣方式進行,發出4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37份,有效回收率達97.1%。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Pearson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到訪遊客,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差不多,女性遊客比男性遊客略多一些;以已婚、31-40歲的遊客居多。(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不同之居住地及參與狀況在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三)婚姻、年齡、教育程度、不同之居住地及參與狀況在滿意度上達顯著差異。(四

)婚姻、年齡、不同之居住地及參與狀況在重遊意願上達顯著差異。(五)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皆達顯著相關。(六)參與動機與滿意度對重遊意願具有影響與預測效果。根據研究結果分析,本研究除了對主辦單位提供建議外,亦能提供後續研究者研究方向。關鍵詞:雲林國際偶戲節、參與動機、滿意度、重遊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