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計算香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工作日計算香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莎拉.帕卡克寫的 我從太空考古:橫跨4大洲╳12國,從千年宮殿、古墓、聚落到隱藏的金字塔,透過衛星影像發掘傳統考古難以企及的人類歷史與記憶 和瑰娜(陳雅惠)的 社畜,也可以很優雅:瑞士地方太太臥底全球最高薪國家的職場必勝心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入職首月計糧:究竟用日曆日/工作日,還是年平均 ... - Workstem也說明:首先計算每日的平均工資,再用其乘上小籠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綜合。 ... 用工作天數乘以日薪就可以輕鬆得出應出糧金額為HK$1,600。計算公式:HK$200*8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臉譜 和時報所出版 。

淡江大學 運輸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 陶治中所指導 郭銘倫的 大數據分析應用於交通行動服務高雄MeNGo月票之顧客分群研究 (2020),提出工作日計算香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交通行動服務(MaaS)、MeNGo、電子票證大數據、定期票使用行為、顧客分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王嵩山所指導 劉憶諄的 博物館展示治理實踐─以敦煌主題展示策劃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展示策劃、治理性、展示品、關係調理、展示效益的重點而找出了 工作日計算香港的解答。

最後網站日期計算工作日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則補充:一年中有近三分之一时间都在放假,工作时间好好努力吧^_^. 按日期计算工作日天数. 开始日期(如2010-01-01,含当天):. 结束日期(如2022-12-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工作日計算香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從太空考古:橫跨4大洲╳12國,從千年宮殿、古墓、聚落到隱藏的金字塔,透過衛星影像發掘傳統考古難以企及的人類歷史與記憶

為了解決工作日計算香港的問題,作者莎拉.帕卡克 這樣論述:

「我原以為是自己的幻覺:螢幕上跳出來的是一座完整的古代城市。 原本在多光譜影像中模糊隱約的線紋,這下子全都清清楚楚, 建築物、街道、郊區⋯⋯一覽無遺。」 ——本書作者、TED百萬大獎得主 莎拉.帕卡克——   第一本以「太空考古學」為題的著作 當過去遇上未來,一場與太空考古學家共遊的大規模古今解密之旅即將展開⋯⋯ ★  亞馬遜書店最佳科學書籍 ★《自然》年度十大好書 ★《科學星期五》年度最佳科學書籍 ★《柯克斯書評》年度最佳非文學書籍、星號書評 ★《科學新知》 年度最佳書籍 ▎專業審訂 蒲慕州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法老的國度》作者 ▎國內推薦 宋世祥  「百工裡的人類學

家」創辦人/國立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助理教授 周天穎    逢甲大學 建設學院院長/終身特聘教授/GIS研究中心主任 屈慧麗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 阿潑       文字工作者 陳瑪玲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師 ▎書籍簡介  「太空考古學」,這個詞乍聽雖然有點科幻、令人感到不真實,卻是考古學界的現在進行式,指的是考古學家透過分析衛星影像,精準找出潛在遺址的新興研究領域。 在過去,一處遺跡的發現往往需要耗費大把時間研究文獻資料或者需要一點運氣,但如今透過觀察衛星影像上的陰影、植物的生長情形,考古學家便能更精確、快速地辨識深埋在地下的遺址,像是擁有透視眼一般。 本書作者莎拉.帕

卡克是一名美國獲獎無數的太空考古學家兼人類學者,她用幽默的筆調帶你看見考古學與遙測技術之間如何結合,並用她二十多年來的考古經驗,帶你從分析影像、團隊組織到實地挖掘,遊歷世界各地,共同參與太空考古學上的重大進展,包括發現了在過去一直被認為已經消失的羅馬圓形劇場、中美洲熱帶雨林之下的未知馬雅聚落,以及在數週之內就發現八百零二座埃及陵墓等。你不僅能從本書中體驗太空考古學家的工作日常,有挖掘到寶藏的興奮,也有遺址遭到侵略時的憤慨,也將透過精采的歷史故事滿足你穿越到古代,過上千年以前人類生活的渴望。 此外,如果你的內心有一個探險魂,本書也將是一封邀請函。作者在本書最後幾章帶領你看見公民參與考古的迫切與趣

味,並邀請你一起加入大眾太空考古的行列,一起尋找掩藏在衛星影像中的歷史遺緒。本書不但將讓你看見太空考古學已經如何改變人們看待過去的方式,也將讓你知道它將如何改寫所有人的未來。  ▎齊聲好評 考古學與科技發展一向緊密相綁,而太空考古學是歐美最前端的考古學專業,運用了最高端的衛星攝影與電腦人工智慧,從太空帶我們找出人類深埋在地底的歷史。 《我從太空考古》不僅打破了一般人對於考古學家深掘於荒野砂地的固有想像,帶我們看到了科技如何改變了考古學家的思考與研究方式。這本書更提醒我們,當被眼前的障礙所屏蔽,都應該找到高越以往的「高度」,用全新的視角找到未曾發現的「視野」,才能突破現狀或是維度的限制,獲

得關鍵的洞察與解決問題的靈感。——宋世祥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國立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助理教授 地球上每處遺址都是一臺時光機,保守估計,全球仍有至少超過五千萬處未知的考古遺址尚待發現。本書透過太空衛星、航空攝影照片或光達、無人機影像、透地雷達、全測站測繪⋯⋯等在工程科學界已經廣泛應用的技術,以十二章內容,由淺入深,故事敍述方式窺看過去的窗口,侃侃而談人類文明歷史發展,回顧過去人類與地景之間日積月累下的互動。 書中所談論的尋找遺址和遺跡現象發掘就是測繪界的空間位置地面控制點定位、橡皮伸縮法及屬性資料記錄,地景差異比較就是影像處理中的增揚、邊緣、類神經深度學習⋯⋯。閲讀此書,才了解這些對工

科而言都是艱深辭彙,竟然在考古學領域中已經廣泛應用。 本書作者曾獲2016 TED大奬,更是全球探險家(GlobalXplorer)平臺創始人,提倡以群眾外包方式,將考古學門,透過科技的善用,懷抱更遠大夢想,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周天穎    逢甲大學 建設學院院長/終身特聘教授/GIS研究中心主任 此書讓我們隨著作者相當親和的文筆、故事與敘事性的內容與方式,猶如太空地質學家藉著各式的空照影像由星際俯瞰地球,尋找過去人類在地面所留下的印記、進入空間與時間的隧道親身遊歷、探詢他們的生活事蹟,考古學專業知識也變得不艱澀難懂了。作者計算了地球尚有1200萬的考古遺址待發現,也發想著在不久的將來考

古學家可帶著一群AI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同為考古學家的我也不禁發想著,所有讀著這本書的讀者或能被此書吸引,以各式各樣的專長與技能加入考古學的行列,完成更大的「全球探險家」團隊。——陳瑪玲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師 「一門關於新興的太空考古學的精采課程,只有莎拉・帕卡克能夠引我們入門。本書會點燃所有人心中的探險魂。」——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TED總裁 「本書絕不只是一位認真敬業考古學家的回憶錄——是邀請我們所有人成為探險家的公開信。莎拉・帕卡克首開考古學群眾外包風氣之先,讓我們得知如何隨著她的腳步,參與我們從小到大夢想中的驚奇發現之旅。」——彼得・傑克森(Pe

ter Jackson),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莎拉・帕卡克是科學家,是歷史學家,也是探險家——但最重要的,她是作家。她的著作有如明燈,照亮我們的過去,更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未來。本書精采生動,發人省思。」——珍妮佛・芬妮・柏蘭(Jennifer Finney Boylan),《她不在》(She’s Not There)及《長長的黑面紗》(Long Black Veil)作者 「我曾有幸與莎拉・帕卡克一起參與埃及利什特的考古發掘作業,過程宛如電影裡才有的冒險場景,而帕卡克在本書中引領讀者展開的冒險旅程同樣超卓非凡,卻又無比真實。她可說是一名時空旅人,以慧黠優雅、令人如沐春風的文字,帶著讀者

遊歷世界各地,在時空中往來穿梭。」——比爾・惠特克(Bill Whitaker),美國新聞節目《六十分鐘》主持人 「莎拉・帕卡克的著作揉合回憶錄及大眾歷史書寫,書中處處迸現樂觀積極的精神,作者娓娓闡述她所領先投入推動,明明是硬底子科學但聽起來十分科幻的太空考古研究。看了這本書之後,我也好想當太空考古學家!」——史蒂夫・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家、《紐約時報》暢銷書《恐龍興亡史》(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inosaurs)作者 「透過高空中的衛星揭露埋藏於地底的線索,帕卡克偕同讀者走遍世界各地探索我們共有的過往。文中的詼諧機智令

人莞爾,種種驚奇讀來有如親歷其境,更蘊藏著探究我們正往何處去的大智慧,讓任何人只要坐到電腦前就有機會化身印第安納・瓊斯。」——茱莉・伯瓦德(Juli Berwald),《柔若無骨:水母的科學與豎起脊柱的藝術》(Spineless: The Science of Jellyfish and the Art of Growing a Backbone)作者

工作日計算香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華盛証券 X Raga Finance 11 -12 月份特選開戶連結優惠隆重登場!!】

https://youtu.be/IPttqY-izPM

觀眾於2020年11月18日至12月31日期間,經以下指定連結(http://bit.ly/2lg0ruL )或節目畫面中之QR Code 成功開戶,則可享有以下優惠:

1)港股無限免佣
2)免費即時串流報價
3)送50港元新股現金認購券,孖展認購最高可借9成,利率低至1.6%。
4)股金券(合共330港元)
5)交易指定期貨產品送HK$700八達通卡
6)100元現金券

WhatsApp查詢: (+852) 9242 2928 或

https://wa.me/85292422928

優惠詳情及細則 https://bit.ly/3lXfV0K

華盛証券 2020年 11-12月開戶優惠及細則(專屬優惠)

1.【開戶優惠】於2020年11月18日至2020年12月31日經「華盛証券」指定開戶連結完成首次驗證手機號並成功網上開戶的香港、台灣、澳門及持海外護照的用戶(需使用香港、台灣、澳門及海外電話號碼註冊)享有以下優惠:

i. 無限免佣:
新客戶成功完成線上開戶或經見證開戶並首次存入港幣1萬元,即可自動獲得港股無限免佣,開戶即時生效無限免佣即表示永久免除港股交易所產生的佣金費用,線下開戶並存入資金1萬港幣或以上亦可獲得無限免佣。

ii. 免費即時串流報價:
1. 全新用戶首入金≥20,000港幣將獲贈免費30日港股LV2行情。
2. 如客戶當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則贈送次月港股LV2行情:
1) 當月1日至月底最後1日的前1個自然日的總資產(含港股、美股、A股。基金)≥50,000港幣,或當月1日至月底最後1日的前1個自然日的日均資產≥50,000港幣;
2)當月1日至月底最後1日的前1個自然日的港股交易筆數≥10筆(不包含美股、期貨、新股認購、基金認購,買賣各算1筆)。

iii. 新股利率低至1.6%:
新股孖展認購最高可借9成,利率低至1.6%。於活動期間新註冊用戶將獲得50港元現金新股認購券(可抵扣現金認購新股手續費)

iv. 股金券(合共330港元)
【註冊獎賞】
於活動期間新註冊之用戶將獲得30港元港股股金券。

【首次入金獎賞】
首次入金10,000港元/9,000人民幣/1,300美元或以上將獲得300港元港股股金券。

股金券僅限於在華盛通APP上使用,有效期90天。如需使用股金券需要在開戶後1個月內累計入金2萬港幣或等值美金/人民幣且交易一次(港美A股均可,不包含新股認購),對應的股金券會派發到APP-我的-卡券,用戶可使用該券兌換(可兌換京東集團09618.hk,阿里巴巴09 988.hk,網易09 999.hk,小米集團01 810.hk,騰訊控股00 700.hk,匯豐控股000 05.hk,美團點評03 690.hk股票),股金券可疊加使用一經兌換不可撤銷,只限一次性使用,餘額將不返還。

股票發放:任何股票券需要用戶自行兌換方可發放至證券賬戶,點擊兌換後,華盛將於10個工作日之內將相關股票存入該用戶賬戶。轉入股票總市值按華盛實際發放股票日當天的收盤價格計算。

v.價值港幣$700八達通:

客戶透過見證開戶開設期貨戶口,並於優惠期內交易以下CME產品一次:Micro E-Mini S&P 500、Micro E-Mini Russell 2000、Micro E-Mini Nasdaq 100及Micro E-Mini Dow,即可獲得價值港幣$500八達通卡贈品一份。如客戶交易除上述4項產品外的其他CME產品,即可獲贈港幣$300八達通卡贈品一份。此優惠不可疊加,每位客戶只可享有此優惠一次。

客戶於優惠期內交易美元兌人民幣期貨(CUS) 產品一次,可贈港幣$200八達通卡贈品一份,每位客戶可享此優惠一次。

vi. 現金券:
成功透過指定連結/QRcode新註冊並當月完成網上開戶,首次存款達10000港元,可獲贈100元現金券
1)【現金券】可兌換等值港元金額並存入港股證券賬戶中的可取/可用資金,用於購買股票,提取資金等行為;
2)本次活動的獎勵將會以卡券的形式發放至APP內【我的】-【卡券】,請及時登錄app內查看並兌換;
3)兌換的現金券將於當日清算後到賬,若清算後點擊兌換,將順延至下一個工作日清算後到賬,清算中不可兌換;
4)現金券獎勵使用之前需通過線上開戶成功開通港股戶口;
5)現金券有效期為1個月,1個月內未使用卡券,將自動失效,不再補發;

vii. 其他專屬內容或專屬權益(如有):

如有專屬權益,均以經「華盛証券」指定開戶連結完成首次驗證手機號並成功網上開戶為標準判定對應權益。
2. 本優惠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任何保證;本廣告由「華盛証券」提供,內容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
3. 如有任何疑問或咨詢,可於工作時間致電香港客服 (+852) 2500 0388 或以WhatsApp聯繫(+852) 9242 2928 (交易日9:00-18:00);
4. 如有違規惡意獲取獎勵的行為,華盛証券有權撤回或不予發放相關獎勵;
5. 上述優惠為指定連接專有優惠,不可與「華盛証券」其他優惠同時享有;
6. 「華盛証券」保留法律規定範圍內更改此條款及細則,更改或終止任何優惠的權利,而毋須另行通知。若有任何爭議,「華盛証券」保留最終決定權。

大數據分析應用於交通行動服務高雄MeNGo月票之顧客分群研究

為了解決工作日計算香港的問題,作者郭銘倫 這樣論述:

交通行動服務 (Mobility as a Service , MaaS) 的核心理念在於交通服務的系統整合,強調「使用代替擁有」並建構涵蓋多元交通服務為一體的整合平台,滿足旅運者無縫且及門的運輸需求,藉以達成私人運具減量之目的。MaaS係近來國際間交通領域備受矚目的新興課題,亦為我國智慧運輸政策中主要的推動計畫之一。自2016年起,高雄市開始推動都市型MaaS示範計畫–MeNGo,多款具有經濟效益的MeNGo付費組合方案在2018年問世,MeNGo定期票於推廣初期銷售量表現甚佳,然今已步入銷量成長停滯的階段,此意謂改良定期票產品及促進行銷推廣等課題,值得進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借助大數據分析

及分群方法,針對高雄MeNGo定期票顧客進行細緻化分群。本研究介接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提供之MeNGo定期票電子票證資料,首先確認一卡通原始票證資料欄位及可用性,在資料處理過程上,則建立一個電子票證資料清洗及檢驗流程,同時亦須串聯多個資料庫以填補資料遺漏及錯誤。然後,在國內外顧客分群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採用「定期票使用金額、運輸行為、空間距離」等三個構面與14個分群特徵變數,經由集群分析方法K-Means針對MeNGo定期票顧客進行分群,並藉由統計檢定以確認各分群顧客使用行為特徵上皆有明顯差異之後,即依照各分群特徵進行分群命名。實證分析結果顯示,MeNGo定期票顧客依照使用行為及身份類別可分為四種一

般族群及五種學生族群,分別命名為:(1)捷運端點一般族; (2)公車鐵票一般族; (3)捷運通勤; (4)游離一般族; (5)捷運端點學生族; (6)公車鐵票學生族; (7)短里程學生族; (8)捷運通學族; (9)游離學生族。最後,本研究借鏡他國MaaS推廣之成功案例及考量我國在地特性,提出一套有助於提升MeNGo銷量之目標客群策略地圖,建議未來MeNGo規劃及營運團隊,以定期票商品綑綁調整為前進策略,以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品質為後盾策略,期能大幅增加MeNGo定期票的整體銷售量。

社畜,也可以很優雅:瑞士地方太太臥底全球最高薪國家的職場必勝心法

為了解決工作日計算香港的問題,作者瑰娜(陳雅惠) 這樣論述:

  如何在地表上最競爭的職場,優雅存活?   心累上班族必讀•32篇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實踐祕訣   奪回人生自主權的高效率職場哲學!   ★《換日線》知名專欄作者瑰娜•第一本瑞士職場工作術專書   ★個人職場哲學•健康的辦公室氛圍•跨國高價值人才   ■想成為優雅的工作者嗎?   【職場新鮮人】如何提高自己的職涯資本、擁有無法取代的競爭優勢?   【上班族】找到改善工作流程、高效運用時間,不再累到無力的解方!   【企業主】如何打造一個老闆放心、員工開心的高品質健康工作環境?   作者瑰娜在臺灣擁有外語優勢,不怕找不到工作;   但在瑞士,路邊老奶奶可能都會三國語言!   佛心的薪水與福

利,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瑞士漂」來求職,   昔日的職場勝利組,在地表上最競爭的就業市場,卻淪為失業魯蛇……   在這個高度競爭、薪資優渥的國家,要如何找到工作?   瑞士職場又有什麼驚人的魅力,讓全球菁英搶著來這裡工作?   本書以幽默輕鬆的筆法,分享充滿驚嘆號的職場故事,地方太太在與跨國菁英共事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全球最高薪國家的工作文化衝擊,並從各種震撼教育,發現高薪資、低工時背後的關鍵──高價值勞動力。這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工作者,為何能優雅處理上班遇到的各種崩潰鳥事?原來是注重時間與效率,精準到每分鐘都不浪費的時間觀;公私分明的待人處事原則,不僅認真工作,更用心經營下班後的精采生活……

  32篇跨國企業臥底心得,除了精彩的文化觀察,更橫跨個人工作哲學到公司經營層面,無論在哪裡上班,都能從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職場,找到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訣竅,發現立即運用到職場的高效率心法!   拒當悲情社畜,展現最從容的工作姿態!   【尊重每個人的時間】   Email取代口頭溝通/上下班時間自己管理/員工休假就別想打擾   【健康的職場文化】   公司活動在平日舉辦/直呼上司姓名、平等溝通討論/上班再忙,也不忘悠閒喝杯咖啡   【阿爾卑斯山小國的高競爭力】   為什麼可以不打卡又準時下班?/瑞士薪資是臺灣的5倍,卻有1/3兼職員工?/60%、70%、80%工時?每週只要工作3天半?

本書特色   •觀點獨特的第一手職場觀察,了解高薪、高生活品質的祕密。   •定居瑞士多年的知名部落客親身經歷,揭開跨國企業神祕面紗。   •筆調鮮活、有趣,並有扎實資料與數據支持,聽故事也能長知識。   •沒有教條式告誡,忠實呈現職場文化的多元面貌,提供反思與借鏡。 各界好評推薦   職場作家              丁菱娟   億萬電影主題曲歌姬    林芯儀   TVBS新聞台主播       秦綾謙   職場作家              御姊愛   (依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瑰娜(陳雅惠)   彰化人,定居蘇黎世,筆名「瑰娜」來自法文名Gwenaëlle

的縮寫。在輔大主修法文、輔系義大利文,又在蘇黎世修習德文。淡江歐洲研究所時代,寫過很正經的政經論文,現在則把「瑞士」當作研究的對象。   旅遊世界30餘國,跑遍瑞士26邦。目前人生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是和雙胞胎妹妹(緹琪)一起變成瑞士人妻。因為身兼蘇黎世州居民和弗里堡州媳婦,所以遊走於瑞士德法語區之間。思考模式就像家中的電視頻道,德語和法語台之間切來切去,但最溜的還是國台語。 現任瑞士官方新聞網《瑞士資訊》(Swissinfo)和天下雜誌旗下《換日線》專欄作者,著有《瑞士不簡單:從社會、文化、教育面向,走進瑞士緩慢的生活哲學》和《瑞士不一樣:顛覆你對最強小國的想像》(木馬文化)等書。   臉書

專頁:瑞士。瑰娜 All About Switzerland (www.facebook.com/gwenasuisse)   Instagram:瑰娜Gwena (www.instagram.com/gwenasuisse)   Email:[email protected]   作者序 序幕/地表最競爭的求職市場   Part1 強者我同事的工作哲學 ‧工作中不可承受之重──保護資料 ‧自己的時間自己管理──只有一種功能的門禁卡 ‧一分鐘都不能少:7點11分我和監理站有約 ‧你有沒有空?慢慢來,並非什麼事都得立即解決 ‧請善用你的電子郵件──以電郵代替口頭通知

或電話 ‧早起自律的瑞士上班族:早上班就早下班 ‧提早下班不為倒頭大睡、看電視;而是為了讓眼神發光的嗜好 ‧休假時別打擾我:休假是員工的權益 ‧生病不要去上班:請病假無須醫師證明不扣薪不扣假 ‧特別篇: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喝一杯咖啡解決的   Part2 我們與幸福企業的距離 ‧崇尚勞動的價值:工作、工作、工作! ‧瑞士同事竟然說華人沒有家庭觀念?! ‧午餐怎麼吃?佛心滿滿的員工食堂 ‧公司活動只在平日舉辦,聖誕晚會請史汀開金口演唱 ‧與年資無關的無差別有薪假:人人年假20天以上 ‧正視職業倦怠的問題:拒絕Burn-Out,過勞死就會Out ‧你敢直呼主管的名字嗎? ‧和主管一起吃飯,誰付錢? ‧

AWA要來勞檢了!讓企業頭疼的經濟勞動辦公室 ‧特別篇:誰說上班族一定得天天工作?許多任性的瑞士人就是不做全職工作   Part3 高價值人才是這樣練成的 ‧都市傳說:為什麼許多主管是德國人? ‧打招呼:擁有好人緣的祕密 ‧我被排擠了嗎?為什麼瑞士同事只說瑞士德語? ‧來自上流社會的瑞士同事:如何吸引大咖參加活動? ‧展現本土特色的擺飾:辦公室裡有一頭牛 ‧跨文化溝通能力:一個大老闆贈送的禮物 ‧瑞士工作環境最棒的公司:原來辦公室可以像主題餐廳 ‧花錢別省:想做就要做到最好 ‧進修風氣興盛:追求更好、更專業   番外篇/簡歷怎麼寫?履歷表也要入境隨俗 番外篇/有沒有如何面試成功的八卦?  

作者序   「什麼?妳開始上班?」、「哇,妳竟然做100%的全職工作?」、「難怪,妳看起來這麼累。」當瑞士圈的親友得知我開始上班時,他們的反應大都很驚訝。幾個臺灣朋友更無法理解,為什麼我會突然投身瑞士職場?有的人甚至認為我一定是哪裡想不開,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尤其,在這個只有四成女性工作者上全職班的國家,我天天上班似乎不太正常,太猛了。   自從我從瑞士地方太太變成上班族,我平日留下最多生物足跡的地方,便從自家公寓移至辦公室。過去,我時常一個人窩在家,老公話又少,幾乎快要得失語症。相反地,這14個月以來,我每天像巨星一樣忙著跟同事打招呼說話,休息時間還得加碼喝咖啡閒聊。除此之外,我更肩負

一項重要的任務──搞懂瑞士職場。   在亞洲,領死薪水的上班族似乎無法脫離遲到扣錢、無薪加班或生病不敢請假的魔咒,通常帶點兒悲情的成分(老師,音樂請下)。我曾經是在臺北走跳多年的上班族,因此當我進入瑞士職場,便帶著在臺灣工作時累積的(前世)記憶,凡事卑躬屈膝。不過,很快地我便發現這是行不通的……。   我在書中分享多篇故事,以及針對當地辦公室文化、工作制度與做事方法的個人觀察。因為我們天天花費大約8小時在工作崗位上,和同事相處的時間可能比交往對象還要長,所以工作日常一定要好(握拳)。希望這本書可以為你帶來正面的影響。不然,開心閱讀,增廣見聞,也很好。   感謝這14個月的日子以來,我接觸

的所有同事與朋友們。你們都是我寫作的靈感來源。書中人物的名字幾乎全以英文字母取代,有的國籍也做了更變。而且,某部分的故事內容和對話更做了改寫。套入書中提及的某個概念──遵守GDPR,保護隱私很重要呢。   瑰娜    2019年5月寫於蘇黎世   一分鐘都不能少:7點11分我和監理站有約 我有好幾位義大利同事,凑巧我在辦公室的鄰居N便來自靴子國東北部。N頭頂光溜溜的,曬成和臉孔一樣的小麥色,擁有健壯的體格。 雖然他看起來很威猛,心思卻非常細膩,不時與我分享他的義大利觀點。 某天,我正想和N約定一項任務。把握他的空檔時間,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11月9日下午3點左右,你有空嗎?」 N馬

上翻出個人的行事曆,指著當天的行程回答:「我上午7點11分必須去監理站一趟,但是下午是空著的。」 雖然我知曉瑞士人的時間觀極為精確,約定時間不侷限於整點鐘或5的整數分,但是第一次知道公家機關也這麼做,引發了我極大的好奇心。我盯著N的行事曆看,以提高一度的音調唸道:「7點11分。」 N露出上排強健好看的牙齒回應:「我好幾次遇見約會時間出現零星分鐘的情況了。我一開始以為這是在跟我開玩笑,但是瑞士同事都說這是常態。瑞士人的時間觀真的好奇特。」 這讓我勾起大約半年前我與香港TVB新聞團隊見面的回憶。當時東昇和曉瑩前來瑞士採訪,雙方約定第一次見面時,我便依據谷歌地圖的行程通知他們我將在隔天早上7點41分

抵達飯店。當天上午工作結束後,大夥兒便去老城區共進午餐。在餐桌上,曉瑩突然聊起邀訪的經歷:「瑞士人的時間管理觀念好強呀。我們習慣約定整點鐘或半點鐘見面,但是好幾個受訪者竟然給了我們10點32分之類的怪時間。」 「一位受訪者甚至告訴我,如果我們搭哪班電車過去,28分鐘之後便能抵達。所以,昨晚當我收到妳的簡訊,得知妳約定7點41分碰面時,我嚇了一跳,覺得好瑞士!」 聽了曉瑩的分享,我心頭為之一顫。曾幾何時,我不再認為約會只能敲定整點鐘、半點鐘或一刻鐘的時間,不再覺得相約在7點41分見面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如果時間確定是39或41分鐘,我也不會自動四捨五入,告訴對方大約是40分鐘。時間一去不復返,每分

每秒都何其珍貴。我們沒有理由忽視那寶貴的一分鐘,就算它只有60秒,也得精確計算。

博物館展示治理實踐─以敦煌主題展示策劃為例

為了解決工作日計算香港的問題,作者劉憶諄 這樣論述:

從晚近博物館學的發展來看,展示不僅源於展示策劃者的觀念、背景而策動產生,展示策劃者所處的機構、社會文化的脈絡也影響展示最終的呈現。展示策劃實務是一項深具挑戰的專業運作之外,展示策劃者進行策展工作同時又涉及其隱含的治理性問題,亦即是,作為技術意含的展示,既是指涉實務技術的方法、程序,也是意指實務技術的理論、目的。如此以博物館展示專業技術結合治理性意識,視為一種展示治理,並藉由深度描繪和解析本研究敦煌展示案例,以釐清博物館展示策劃工作的多重意涵。博物館展示治理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是博物館做為整體文化治理的技術,如何透過展示對觀眾進行治理,其治理的鋪陳可能隱含在博物館展示文本與展場設計之中。以Fou

cault討論治理性的四個技術系統(生產技術、符號技術系統、權力技術系統、自我技術系統)為基礎,透過本研究案例可以更細膩理解其間運作機制;第二個部分則是進入到整體治理性下的主體,以展示策劃團隊與觀眾對應機構展示策劃者的關係,透過西方基督教牧養制度的概念,以討論展示策劃團隊與觀眾如何達到自我技術切磋交流的可能性,也是博物館學所謂的展示效益。本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展示策劃為實踐案例,因敦煌主題特展架構在浩瀚的敦煌學知識下,展示文本的組織變化差異性極大,而更顯示出展示策劃者對於展示詮釋權的治理性,進而影響個體在展示實踐上的各種可能性。首先,第一部份從當代博物館學

強調以觀眾為思考基礎,並由參與展示策劃的人員出發,展示技術工作不以線性作業的方式運作,日漸著重團隊協力共作的模式,團隊並不侷限於博物館機構內部人員,更朝向與所在社群、相關機構等合作,激發創意與多元角度共同策劃展示。再者,博物館具有生產知識的專業能力與性質,又透過展示將以物件為主的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這樣的博物館專業呈現一種行之多年的知識發展與詮釋的權力系統,在這個知識詮釋與傳播的權力制度下,主導展示策劃的策展人具有某些被期待與賦予的權威性,也因而掌握以知識教化觀眾的權力,觀眾因為認同與信任博物館所給予的知識,進而運用展示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的精神與行為上的認知和改變。因此,本研究認為展示實踐工作

最重要的即是展品有關的展示文本組織,與相關事務之權力的支配調理,並進而在實踐過程中對於個體的主體性產生影響力。藉由本研究案例之實務展示工作探討,發現博物館有其運作的專業制度與結構體制基礎,依循在此之下的是一套專業技術,包含由各項展品構成的內容文本,對應展示需求的各項設計,相互搭配的教育活動,以及行銷宣傳等實務運作上。透過對於展示治理的分析,上述展示實務技術的方法所指涉的實務技術「理論」,與Foucault在主體性上所提及追求真理遊戲的四個技術有所呼應,包含:生產技術、符號技術系統、權力技術系統和自我技術系統的對應分析。特別是後三項系統,可從組織展品/物件的策展理念和詮釋權掌控的關係條理來實踐自

我技術的層面。整合來說,其一是與展示文本直接相關的展品組織架構,又可從策展理念、展品性質、博物館屬性、展示設計等方面進行分析,理解博物館展示發展為具有治理性的權力運作系統,如何運用符號技術和權力技術相互作用而呈現其治理性。其二是與展示策劃過程息息相關的人(關係)連結的部分,展示策劃工作如何調理與展示相關的各項關係,以達到各方關係的相互搭配與平衡。最後透過諸多與策展團隊訪談和觀眾書寫所得的眾多資料,實驗性的與Foucault四大技術系統中的自我技術結合討論,呈現博物館展示是否可能成為展示策劃者與觀眾自我技術的一環,也是展示效益的結果。最後的結語部分,再度整合本研究以展示治理假設做為博物館展示策劃

工作的解析依據,再回頭審視博物館學中做為策展人字源的curator職務,理解博物館展示策劃工作在博物館整體與國家體制下的治理理性,進而可知其策展成員與觀眾個體主體自我技術的可能性。透過博物館展示策劃工作的治理分析,文末指出國家體制與博物館環境對應到策展團隊與觀眾,是整體性與主體性互為作用的不可分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