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分配機率題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常態分配機率題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藤川浩寫的 大人的統計學教室:提升數據分析能力的40堂基礎課 和許誠哲的 統計學:重點觀念與題解(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單元18/5-常態分配/查表得到,數據介於平均數u與u+k*o~之間的 ...也說明:某運動場參觀棒球賽的人數呈常態分配,平均數10000人,標準差2000人問:1/觀眾人數介於4000~8000的機率是多少?2/觀眾人數超過15000人的機率是多少?拜託大大幫我解答><感激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高點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統計學系 林財川所指導 楊芝凌的 學習喜好程度與學習態度對微積分學習成就的影響 (2020),提出常態分配機率題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積分、學習動機、學習喜好程度、學習態度。

而第二篇論文大漢技術學院 流通與行銷管理研究所 廖于慧所指導 吳韋賢的 花蓮縣高中職學生防制藥物濫用宣導成效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防制藥物濫用、高中職校學生、滿意程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常態分配機率題目的解答。

最後網站標準常態分布機率值(Z-值)則補充:標準常態分布機率值(Z-值). Probability of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Z-value. 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常態分配機率題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人的統計學教室:提升數據分析能力的40堂基礎課

為了解決常態分配機率題目的問題,作者藤川浩 這樣論述:

透過逐一解開豐富練習題 了解統計學內容的入門書! 還能學習以Excel處理統計資料的基礎知識!   在當今社會之中,不管工作內容是文書還是技術類,   都經常需要運用統計處理目標數據以獲得結論。   在取得數據的統計處理上,多半會用試算表軟體或統計分析程式來進行。   不過,在使用這些軟體時,自然而然也會心生各種疑問,   像是「該用什麼樣的思路來處理統計資料?」、   「實際處理統計資料時,哪一種方法才真的正確?」或是   「該如何解讀與判斷分析出來的結果才對?」等等。   在這種狀況下,有無對統計學的理解能力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本書僅用四則運算來解釋統計學的基礎,   因此無

須具備數學或統計學的特殊知識亦能讀懂。   書中內容淺顯平易,主要以統計學基礎為中心,   同時也會說明至今為止的傳統統計學知識。   本書亦會在後半部分介紹現今資料處理上經常用到的迴歸分析及貝氏統計學。

學習喜好程度與學習態度對微積分學習成就的影響

為了解決常態分配機率題目的問題,作者楊芝凌 這樣論述:

一、研究目的:微積分是多數大學生比較困擾的科目之一;對微積分的喜好程度是否影響微積分學習成就; 108課綱的改變今年升高三的學生是否有微積分的基本概念;未來大學的微積分教學者如何面對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人未習得微積分基礎。二、相關文獻回顧:微積分的歷史步道 (蔡聰明);教育心理學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張春興);學習意願與學習策略對學習成績的影響 (陳百彥);台灣地區大學生微積分學習態度研究 (黃冠仁);大學生行動控制之研究:學習動機之機轉 (張憲卿)三、研究方法:有敍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性分析、複迴歸分析四、研究內容1.微積分學習成就與背景變項之概況及差異性中,只有不同出生地和微

積分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2.背景變項中性別與「對微積分喜好程度」有顯著差異。3.「對微積分喜好程度」、「平時測驗成績」、「作業繳交次數」皆與微積分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五、結果學習者:課前先了解微積分的相關知識與背景;提升到課率每節課勤寫筆記、認真聽講,能和同儕間相互學習討論,自然平時測驗成績會提高;作業繳交次數越高,主動學習且作業中每一題能深入了解並弄懂。教學者:上微積分前不妨先讓學習者了解為什麼要上微積分,微積分的故事源由與相關科系微積分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增加教學者與學習者間的互動品質,善用教學的幽默感,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傾聽學習者的需要,鼓勵學習者能提問問題,並給予適當的回饋;教學者可

利用分組討論方式或師生的互動來評量;善留下課前十分鐘時間,鼓勵學習者提問問題;對學習者的答案不要用對或錯來判斷,而尊重學生的想法並引導。正確方向;作業上分配題目難易度的配分,使得學習者依自己程度選擇自己會的題型。

統計學:重點觀念與題解(上)

為了解決常態分配機率題目的問題,作者許誠哲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1. 本書涵蓋範圍既深且廣,難度可輕鬆應付頂尖大學各系所。   2. 本書有各種經濟學與財務領域的實證範例,訓練同學資料分析的思維。   3. 本書題目即時最新,符合最新統計學習趨勢。   4. 本書增加了對於統計學家的介紹與小故事,引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花蓮縣高中職學生防制藥物濫用宣導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常態分配機率題目的問題,作者吳韋賢 這樣論述:

本研究先探討目前花蓮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所施行之宣導方式,完成預試問卷,經過相關領域之專家審核後,進行前測,並透過信度、效度及項目分析后完成編制預試題目,建構正式問卷,構面包含「宣導需求」、「用藥態度」、「學習方式」及「滿意程度」等,研究對象為花蓮縣高中(職)一、三年級學生,透過SPSS套裝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迴歸分析等,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宣導成果: (一)學生對學校反毒宣導「滿意程度」、「學習方式」、「宣導需求」及「用藥態度」是正面的,但在「學習方式」及「宣導需求」上還有成長的空間。 (

二)學生對宣導知識需求的贊成度是正面的,以「我想要多了解毒品的危害性」需求度最高;而學生對毒品分級的知識需求度較低。 (三)學生對於用藥態度的贊成度是正面的,以「我認為和朋友相處時,自己應判斷是非,不要因為朋友慫恿而去使用毒品」最為認同;而「我認為要戒毒是一件非常難的事」,表示學生認為戒毒是困難的。 (四)學生對於學習方式的贊成度是正面的,以「我喜歡以反毒影片的方式宣導藥物濫用防制措施」最為同意;而書面宣導(反毒小學堂學習單、宣導海報)的宣導方式,可以設計的更活潑,吸引同學注意。 (五)學生對於反毒宣導滿意程度是正面的,其中以「我覺得學校在有關拒絕毒品方法的宣導,對預防毒品使用有幫助」、

「我覺得學校在有關毒品危害的宣導,對預防毒品使用有幫助」及「我覺得學校辦理的反毒教育宣導活動能吸引我的注意」認同度較高。二、不同背景環境對防制藥物濫用宣導影響: (一)就與學生性別而言,不同性別對學校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宣導策略四個構面的看法是一致的,並無顯著差異;在認知檢測上也無顯著差異。 (二)就不同學制而言,新生普遍對反毒態度持正向想法,學校反毒宣導應再更加強化;在認知檢測方面,新生認知上普遍高於三年級學生,顯見學校反毒宣導對於高年級學生應更加創新,避免千篇一律的重複宣導,降低學生學習成效。 (三)就不同居住地而言,不同居住地的學生對學校反毒策略的看法是正向肯定的。 (四)在相關性研

究部分,「學習方式」與「滿意程度」為高度相關。所以學校在宣導方式上能讓學生高度感興趣,則能有效提升其滿意程度。 (五)就不同家庭收入對於用藥態度而言,「收入低於22000元以下」家庭認同度較低,學校可以加強低收入戶的反毒宣導,以強化學生反毒態度上的認知。 (六)就不同職業而言,不同家長職業的學生對學校反毒策略的看法是正向肯定的。 (七)就不同家長教育程度而言,家長教育程度越高,對於反毒的態度更加正向,學校應著重在家長教育程度較低之家庭,在藥物濫用的觀念要予以加強宣導與提升,才能強化學生的反毒認知。 (八)就學生打工情況而言,學生有無打工對學校反毒策略的看法是正向肯定的;在認知檢測方面,

學生對於藥物濫用認知上,沒有打工學生比有打工學生為佳。 (九)就學生是否加入反毒相關社團而言,學生有無參加相關社團對學校反毒策略看法是一致的;在認知檢測方面,亦看法相同。三、本研究迴歸方程式為,滿意程度=0.639+0.589×學習方式+0.165× 宣導需求+0.085×用藥態度,亦即當學習方式、宣導需求、用藥態度已知,即可預測滿意程度,決定係數R平方為0.591。四、經Pearson 相關係數值顯示「學習方式」與「滿意程度」之Pearson 相關係數屬高度相關,亦即學校在宣導方式上能讓學生高度感興趣,則能有效提升其滿意程度。五、本研究是以花蓮縣高中職校一、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問卷發放未

包含學校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宣導人員,對於宣導人員的毒品專業知能與防制藥物濫用宣導方式與成效均未列入本研究範圍,建議後續研究者納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