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原子彈爆炸真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廣島原子彈爆炸真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esleyM.M.Blume寫的 無聲的閃光:揭發美國最致命的政府掩蓋事件!首位報導廣島原爆真相的普立茲得獎記者 × 二十世紀美國新聞史上最偉大的祕密調查。 和RichardA.Muller的 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暢銷紀念版】:從恐怖主義、能源危機、核能安全、太空競賽到全球暖化背後的科學真相(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全美國只有12個人知道也說明:隨後,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二顆原子彈,迫使日本天皇作出了投降決定。 ... 爲隱瞞真相,美國編織謊言說是阿拉莫戈多軍事基地的彈藥庫發生了爆炸。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尖端 和漫遊者文化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政治學系 許如亨、郭盛哲所指導 張光瀚的 新時代心理戰思想:策略與對策 (2021),提出廣島原子彈爆炸真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心理戰、恐怖主義、反送中、兩岸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學系 陳雪雲、黃靖惠所指導 李芷維的 揭露歷史創傷記憶:「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之展示與觀眾留言分析 (2015),提出因為有 創傷展示、政治受難者、遺書、觀眾留言、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重點而找出了 廣島原子彈爆炸真相的解答。

最後網站你不知道的關於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10個真相 - 每日頭條則補充:1945年8月6日,一架被稱為"埃米拉-蓋伊"的美國B-29轟炸機向日本廣島市投下一顆原子彈。這是第一次在戰爭中部署核武器,原子彈立即殺死了80,000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廣島原子彈爆炸真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無聲的閃光:揭發美國最致命的政府掩蓋事件!首位報導廣島原爆真相的普立茲得獎記者 × 二十世紀美國新聞史上最偉大的祕密調查。

為了解決廣島原子彈爆炸真相的問題,作者LesleyM.M.Blume 這樣論述:

  被噤聲的廣島原爆真相──   「核災吹哨者」轟動全球的秘密調查,   首位揭露美國政府欲掩蓋的原爆餘波的記者。     ★《出版者周刊》&《浮華世界》年度選書   ★《城鎮與鄉村》(Town & Country)年度選書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 & 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100本書   ★ 榮獲2021年美國指標性傳記寫作獎項「斯珀伯圖書獎」(Sperber prize)     「一九四五年以來,讓世界免於核彈災難的,   是對廣島浩劫的記憶。」 ──約翰.赫西 John Hersey     ▍「無聲的閃光」粉碎了整座城市,剝奪了數十萬人的未來,也泯

滅了人類的良知──     1945年8月6日早晨,暱稱「小男孩」的原子彈劃破廣島的天空,粉碎了整座城市。這是第一枚實際用於戰爭的原子彈,也是當時戰爭史上使用過最大的炸彈。廣島自此成為一片焦土,成為一座怵目驚心、滿是殘骸與灰燼的廢墟;逾十萬名居民被大火吞噬、被建築物活埋重擊,在烈焰中灰飛煙滅。然而,多數美國人和其他國家,對於這項殘虐的新型武器毫不知情,對於其所可能造成的毀滅性後果也一無所知。      美國政府先後於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促成了二戰的完結,卻也在同一時間開啟了廣島與長崎居民永難擺脫的夢魘。倖存者展開如煉獄般的「後原爆」之路,他們目睹了遠多於自己所能想像的死亡,並飽受原子彈輻射遺

毒的侵擾,包含毛髮脫落、口耳鼻冒血、難以癒合的潰爛皮肉、持續高燒、作嘔、喪失食慾與不孕等後遺症。     然而,美國政府在投下原子彈後,開始了一連串秘密宣傳和信息鎮壓運動,並成功隱匿了原子彈長期且致命的輻射危害,他們稱該武器為「威力較大的火砲武器」且「絕無放射性破壞物質」,並形容原子彈「拯救了更多的性命」。經戰爭部審查的媒體報導,向全世界淡化了原爆災後的現實……直到一年後,《紐約客》記者約翰.赫西,以一篇偉大的獨家報導敲響關鍵的警鐘。     ▍新聞史上最危險且震撼的調查──無所畏懼的逆風報導,揭露政府不願承認的真相!     在廣島原爆後一年的1946年8月,《紐約客》刊出普立茲獎得主約翰・

赫西親赴廣島秘密調查的報導,一舉踢爆美國當局淡化原爆傷亡、掩蓋輻射傷害的政治操作,至今仍是美國新聞史上最震撼人心的調查報導。該獨家報導立即引起全球轟動,激起全球對核武威脅最深層的恐懼與擔憂,並確實在防止核戰再度爆發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赫西的報導是第一個真正有效且受到國際關注的針對核武的警告,說明了核武對文明所將構成的存亡威脅;此後,它激勵了一代代的社運者與領導人努力避免核戰爆發,我們明瞭了原子浩劫的恐怖,因為赫西向我們展現了它的景象。自報導刊出以後,再也沒有領導人或政黨能在完全不了解核武攻擊的可怕後果的情況下,威脅採取核武行動,也就是說,該行動要不是出於故意的無知,就是虛無主義

的殘暴。     ▍在戰爭被壓縮成冰冷的傷亡數字之後,請記住每一個數字,都有自己的名字──     知名記者萊斯莉.布魯姆精彩地重溯赫西當年的不畏多方施壓的逆風旅程,他以懾人的筆法忠實呈現六名倖存者的故事,一舉扭轉當時的主流輿論,更影響戰後列強的核武政策。赫西以精煉且冷靜的文字,仔細描述「被爆者」在城市降下死亡時的記憶與後續的創傷,他將原子戰爭的面目與有血有肉的真實臉孔相連,那些臉孔屬於一位撫養三個子女的辛苦寡婦、一位年輕職員、兩位醫師、一位神父和一位牧師,那些臉孔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每一個人。     「倘若戰事再起,這便是你和其他數百萬平民百姓可能面臨的遭遇。」這篇偉大的報導打破了冰冷的傷亡

統計數字,提醒世人廣島的悲劇真實可及,並持續讓人們在廣島人民身上看見自己。愛因斯坦亦針對報導表示:「赫西先生真實描繪了原子彈對人類造成的駭人影響……文中描繪的景象攸關人類的未來,必定會令所有富責任感的人們深感憂慮。」   專文推薦     盛浩偉 作家    【震撼推薦】     宇文正 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   何榮幸 《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吳曉樂 作家   房慧真 作家   陳又津 作家   張子午 《報導者》主編   黃崇凱 小說家   國際讚譽     「扣人心弦的歷史。研究深入且講述精闢的重要故事。」──美國新聞界「三巨頭」之一、CBS新聞主播 丹.拉

瑟(Dan Rather)     「作者精準掌握核彈議題,撰寫赫西如何產出被廣泛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新聞界最偉大作品的戲劇性故事,令人信服。」──揭露水門事件之《華盛頓郵報》記者 卡爾.伯恩斯坦 (Carl Bernstein)     「布魯姆精采地講述了赫西如何創作出如史詩般的報導,對人們看待原子戰爭的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提醒我們曾經從赫西的報導中汲取了何種教訓。」──前美國國防部長 威廉.佩里(William J. Perry)     「在毀滅世界的核武似乎幾乎被遺忘之時,布魯姆雄辯地重現赫西於一九四六年令人震驚的報導背後的故事,讓我們再次想起了巨大的人類災難。

」──普立茲獎得主 理查德.羅德斯(Richard Rhodes)     「布魯姆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研究人員和美麗的作家,她的敘述毫不費力,而這種技巧掩蓋了這類創作所需的技能和辛勤的勞動……儘管本書討論了嚴肅的議題,讀起來還是很令人愉快,這都有賴於作者完美無瑕的每一個段落,她清晰的敘事結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見解。」──《紐約時報》特約撰稿人 威廉.朗格維舍(William Langewiesche)     「在記錄赫西如何實現歷史上最偉大的新聞成就之一時,布魯姆自己也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壯舉。本書是快節奏且深度報導的啟示。」──美國知名作家與評論者 蓋伊.特立斯(Gay Talese)  

  「引人入勝……事實證明,記者們所面臨的問題無論在過去或現在──例如放慢速度、講述大故事、講述能引起人們共鳴的悲劇故事──都一樣困難。了解赫西如何破解密碼,對於我們在後疫情時代前進很有幫助。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編輯與出版人 凱爾.波普(Kyle Pope)     「扣人心弦……布魯姆精心研究了政府如何竭盡全力地阻止公民傳播真相,在現下這樣令人擔憂的時刻,這正是每個人都應該閱讀的內容。」──《華盛頓郵報》     「在廣島和長崎遭到轟炸後的幾個月裡,美國人幾乎沒有被告知對倖存者造成了何種破壞性影響。布魯姆描述了赫西如何在《紐約客》中揭露真相,並對核戰永遠存在的危險

性提出警告。」──《紐約時報書評》     「這部引人入勝、細緻入微的編年史,揭示了如何打破『危險麻木』的統計數據,並向權力說真話。」──《出版者周刊》星級評論     「布魯姆揭示了美國新聞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篇報導背後的迷人故事,有關赫西於一九四六年針對廣島原子彈的研究報導。一部挖掘歷史的深度作品。」──《柯克斯書評》星級評論      「最佳的新聞工作!這部緊湊的作品講述了赫西的故事──他競相收集消息來源,絕對保密地寫作,然後發表了深具同情心、令人難以置信且痛苦的報導。」──《彭博商業週刊》     「引人入勝……布魯姆巧妙地將那些被當權者刪除、忽視、扭曲和審查(有關向日本平民投擲原子彈)

的內容拼湊起來。她的調查範圍很廣,包括採訪讓她能夠接觸到迄今為止未發表的手稿,以及對多語種檔案和耶魯大學拜內克圖書館的赫西論文的研究。不僅具歷史意義,對於當代的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強烈推薦。」──美國圖書館協會     「為政府編造故事以證明其所採取行動的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見解,也為無畏地報導廣島真實發生的事情提供了深刻的見解。」──《基督科學箴言報》     「當美國戰機在廣島投下原子彈時,多數美國人皆全心全意地支持該次襲擊,然而,在戰地記者赫西揭露廣島倖存者駭人聽聞的故事後,他們的認可就瓦解了。儘管公眾已看過臭名昭著的蘑菇雲圖像,卻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廣島居民所遭受的損失。」──《經濟學人》

    「對掩蓋事件的描述,包括美國否認炸彈的放射性後果以及赫西用來躲避審查的特洛伊木馬策略,既令人著迷又令人不安。」──《雪梨晨鋒報》     「構思精巧、研究無懈可擊的作品……《無聲的閃光》應該被放在書架上的赫西的《廣島》旁邊,作為自由報導真相的勇氣的證明,無論誰試圖壓制他們的使命。」──《紐約書刊》     「非常精彩……這本書有力地展示了一個勇敢的美國記者,如何揭開二十世紀最致命的掩蓋事件──原子彈的真實影響。」──《原子科學家公報》     「引人入勝。經過艱苦的研究,以準確無誤的眼光看待戰後社會栩栩如生的生動細節,並讓世界了解核輻射真正恐怖的風險。」──《書單》     「在美國

和俄羅斯正在放棄限制核武,並開始新的核軍備競賽的協議的現下尤為重要。這是一個提醒,不要忽視核戰可能帶來的痛苦和徹底的破壞。」──《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     「布魯姆的作品和赫西的作品一樣,證明了優秀新聞的力量。她出色地再現了他作為終極吹哨人的脆弱地位,以及他驚天動地的報導。」──報書人書評網站(Bookreporter.com)     「巧妙地重建了現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掩蓋事件之一的隱藏歷史……驚心動魄的敘述。」──《城鎮與鄉村》(Town & Country)

新時代心理戰思想:策略與對策

為了解決廣島原子彈爆炸真相的問題,作者張光瀚 這樣論述:

兩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爭風險,國內並同時出現「心防鬆懈」、「資訊氾濫」、「梗圖蔓延」等三大危機,在面臨中共各種軟硬兼施的心理戰攻勢作為之下,為確保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身家生命安全,應予以提出相對應的對策。本論文以研究心理戰的變革為目的,運用以網路為主的國際經典心理戰案例來進行探討,區分第一、二章相關理論與傳統心理戰之分析、第三章「IS心理戰」(恐怖主義vs.反恐怖主義)、第四章「香港反送中社運心理戰」(港府及北京當局vs.香港泛民主派)及第五章「兩岸心理戰」(中共vs.台灣)等三個重大案例為研究對象,第六章「新時代心理戰」,談討箇中心理戰的特點與影響,更進一步研提因應網際網路及社群媒體所帶來的

新的心理戰變革。研究發現計「恐怖主義與反恐心理戰對抗模式」、「香港反送中心理戰對抗模式」、「兩岸心理戰對抗模式」、「衝突是因於誤解或利益,而心理戰是必爭工具及利器」、「社群媒體成為宣傳機器,也成為另類的洗腦武器」及「新時代心理戰,也就是『社群媒體攻防戰』」等六項:研究建議計「善用新時代心理戰,緩解兩岸緊張關係」、「從香港看台灣,警訊正在發生」及「台灣心理戰人才,急需增添新血」等三項。

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暢銷紀念版】:從恐怖主義、能源危機、核能安全、太空競賽到全球暖化背後的科學真相(二版)

為了解決廣島原子彈爆炸真相的問題,作者RichardA.Muller 這樣論述:

  ★二○○九年北加利福尼亞一般非小說類書獎。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暢銷書。     從恐怖分子威脅、能源危機、核燃料、太空競賽到全球暖化……   不只美國總統必讀,世界級領袖必讀,更是每個未來世界公民必修的物理知識!     報告總統先生,「這是一份最重要的『科學提要報告』......」     史上第一遭,由柏克萊加大享譽盛名的物理教授,為未來總統量身撰寫的一堂物理課。   你將跟總統一起聽到,一個總統若要在最短時間學到最有用的物理知識,那會是些什麼?   同時你會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國策施政與重大危機,竟都與物理息息相關!     

總統先生,我要請問:   如果有恐怖份子威脅我國國安,您該優先把心力放在哪裡?   我們應該不計代價發展替代性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嗎?   未來的能源是什麼?在哪裡?我們真有可能為了能源跟別國開戰嗎?   您要如何化解民眾對核電廠的疑慮?我們該擔心到何種程度?   節能減碳真的能解決地球暖化問題嗎?還是僅只自我感覺良好?   ……這些問題,物理都能幫助您找到最正確的解答!     此外,你知道頭條新聞的背後,很多真相都跟物理有關嗎?     ●在九一一倒塌的紐約雙子星大廈,其實是兩枚超大型飛行「汽油彈」造成的火災。   ●報紙上說,高中生用網路搜來的資料就能設計核彈,果真如此國家安全還有保障

嗎?   ●炭疽熱病毒真能輕易裝在一個信封裡,寄到世界各角落,殺死一大堆無辜者嗎?   ●核電廠如果意外爆炸,威力就等於投下一顆原子彈嗎?屆時應該疏散民眾嗎?     基於錯誤的知識而定下的決策,將比無知更可怕。   你未必能幫總統作決定,但你從此將不再人云亦云,   並且擁有跟總統一樣高度的睿智與科學視野。   好評推薦     【媒體盛讚】     「本書將細節減到最少,幸喜還不談數學,只鋪陳總統需要知道的事項,好讓他們據此做出(有可能生死攸關的)明智決策。」──朱利安.布魯克斯(Julian Brookes),《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一部迷人的有益讀物

。繆勒的科學審慎態度,讓原本就令人心寒的故事帶來更凜冽的寒意。」──凱文.威廉森(Kevin Williamson)     「撰述邏輯一如費因曼風格,簡明又令人信服,未來總統必讀。」──《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     「理查.繆勒這本引人入勝令人著迷的新書,完美道出頭條新聞背後的科學基礎。」──麥可.摩蘭(Michael Moran), 倫敦《泰晤士線上報》(Times Online)     「繆勒的文風輕快活潑,讀來就像在大學上課。本書也正從課程衍生而來,能巧妙解構迷思,闡明底層科學根柢。」──馬克.米爾斯(Mark Mills),《富比士》網站(Forbes .co

m)。     「這是一份重要的『總統提要報告』,縱述二十一世紀世界領袖要面對的眾多挑戰。繆勒以簡練、明晰的文筆,俐落、敏銳的分析,建構出穩健的論述。」──《種子》(Seed)雙月刊     「採用非技術的詞語,生動地鋪陳內容。」──蜜雪兒.普勒斯(Michelle Press),《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下任總統必須懂得的物理學。」──亞歷希斯.馬德利加(Alexis Madrigal),《連線科學》(Wired Science)     「科學與公眾交流的出色實例。」──肯尼士.佛斯特(Kenneth R. Foster),《科學》(Science)

揭露歷史創傷記憶:「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之展示與觀眾留言分析

為了解決廣島原子彈爆炸真相的問題,作者李芷維 這樣論述:

遺書,是一個人在面臨生離死別的關鍵時刻或突如其來的人生終途,對這個世界與所愛之人的最後道別,是一個人在檢視自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後,對過去一生所作的回顧。政治受難者「遺書」作為歷史見證,不僅有其特殊歷史文化意涵,亦標示了無辜被囚禁者,被處死前的最後遺言。近年來,隨著檔案揭密,許多受難者無法送達的絕筆書信一一曝光,這些被「遺忘」近一甲子的遺書終於送達。遺書解禁,不僅喚醒人們對於挖掘白色恐怖歷史真相的重視,也象徵著歷史解釋權回歸民間;公開展示,更深具人權教育意涵,並使潛藏歷史得以重現,記憶得以解凍。在白色恐怖議題的歷年展示中,「遺書展」首次公開當年被政府塵封的政治受難者遺書,其作為白色恐怖展示的新

起點,實有其重要性與獨特性。本研究以「遺書展」作為研究個案,藉由展示文本分析,探討創傷展示特色,並以發佈於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官網上的觀眾留言作為研究對象,透過觀眾的留言內容分析,以探究觀眾當下目擊創傷,所書寫之感受經驗與想法,以及觀眾對創傷歷史的第二見證。研究發現,「遺書展」透過聚焦於十位受難者的遺書和生命故事,讓人們得以對白色恐怖時期下的創傷主體,有更清楚的認識,在觀看遺書的同時,亦往往能促使觀眾反思自己不作為的愧疚,進而啟發觀眾擺脫旁觀者態度,將參觀經驗轉化為願意有所承擔與改變之道德意識。這種因觀看他人受難,所啟發之道德良知,實則有助認識和學習防止人權迫害與錯誤歷史再犯。而留言的設置意義

,便在於透過當下敘說展演,形塑觀眾的認同與道德學習,並達到創傷歷史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