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冼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廣州冼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苗學玲寫的 帶著文化遊名城:老廣州記憶 和蔡登山的 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地 和新銳文創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劉季倫、孫慧敏所指導 張志誠的 舒新城在中華書局的出版生涯(1920-1954) (2021),提出廣州冼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華書局、舒新城、出版史、經營史、出版工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丘彥遂所指導 周芷蔚的 馬來西亞怡保粵語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方言、粵語、馬來西亞漢方言、怡保的重點而找出了 廣州冼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廣州冼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帶著文化遊名城:老廣州記憶

為了解決廣州冼姓的問題,作者苗學玲 這樣論述:

  追溯人文奇趣,感受歷史滄桑,領略老城風光。   這裡有原汁原味的廣州民俗;這裡有傳奇的廣州舊聞;   這裡有濃厚的廣州情結;這裡是廣州,有一種難以忘卻的老廣州記憶。   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五千年至六千年前,就有先古越民在此繁衍生息了。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珠江催生出廣州這座嶺南都市。它襟江帶河,依山傍海,古蹟眾多。   廣州為何被稱為「妖都」?   嫁女餅與劉備娶妻有什麼聯繫?   龍頭山與張果老有什麼關係?   洪聖大王與良馬菩薩曾經為廟宇選址起過爭執嗎?   為什麼說白雲樓是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驛站?   各種有趣的典故、傳說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讓您充分了解這座魅力的

城市—廣州。   作者簡介 苗學玲   1976年出生,陝西人。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文學院旅遊系講師。師承著名的保繼剛教授。 研究興趣有旅遊體驗、背包客旅遊、質性研究、旅遊與教育、旅遊消費行為學。曾在旅遊學術界的權威期刊《旅遊學刊》發表二十多篇論文。主持過《旅遊者互動對旅遊體驗的影響研究》和《網路結伴旅行的動機研究》等研究項目。   開 篇   出行前的準備   020 引言   020 廣州的歷史   020 廣州獨有的特色   021 廣州最佳的旅遊季節   025 廣州方言   025   廣州的歷史與城門樓    廣州的歷史文化   030 廣州自何時起出現了古人類 

 030 哪些朝代曾把廣州作為都城   030 近代廣州發生過幾次革命   031 為什麼孫中山沒葬在廣州?   032 廣州城中軸線的演變   033 建國後,廣州行政區劃的變更   033 廣州各行政區劃的名字都起源於何處?   034 廣州金融業的發展史   036 廣州的「十三行」是指哪十三行   037 各類宗教在廣州是如何和平共處的   037 廣州有哪些傳統節日?   038 廣州人說「喝茶」就是喝茶嗎?   039 廣州為何被稱為「妖都」?   039 廣州市為何選擇木棉花作為市花?   040 廣州的城門樓   041 廣州舊城到底有多少個城門?   041 《浮生六記》裡的

幽蘭門是靖海門嗎?   043 雙門底:廣州城門裡的除夕花市   043 歸德門:一扇不能開啟的城門   044 東門共塚:廣州大屠殺的血腥產物   045 大南門:一項長達兩年的拆遷工程   045 傳說中關係著科舉風水的城門樓--東西照壁   046 西門甕城:廣州十八城門的最後記憶   047   廣州的街橋地名    廣州的街橋   050 毓靈橋為什麼又叫「龍門」?   050 廣州現存最古老的橋是哪座橋?   050 西來正街是從何處得名的?   051 相公巷和相公有什麼關聯?   051 流花古橋與劉氏皇帝有關嗎?   052 匯津橋:服役至今的古橋   052 石井橋有什麼傳

說?   053 福泉街上真的有福泉嗎?   054 高第街與中舉有關嗎?   054 為什麼廣州也有西湖路?   055 龍藏街:與藏龍臥虎無關,與拍馬屁有關   056 從一到十:童謠裡的廣州街巷   056 荔灣路為什麼被稱作「鬼街」?   059 文明路:文化以外,還有美食   059 為何會有「飛來對面巷」這樣奇怪的名字?   060 從鬼巷到仙巷:不雅街道更名記   061 什麼是泮塘路五瘦?   061 地名裡的故事   062 惠福巷跟金花娘娘有關嗎?   062 六祖慧能是在盤福路受戒的嗎?   063 福地巷是如何得名的?   063 清泉街上曾有格格棄家修行嗎?   06

4 為什麼康保裔沒有到過廣州,廣州卻依然有條「康王路」?   065 皆佳街與履理里:讀音中的趣味   065 崔府街是崔與之居住過的地方嗎?   066 珠光路:從刑場到市場   066 恤孤院路上為什麼沒有孤兒院?   067 越秀山上為什麼會出現海員罷工路?   068 廣州深井村是那個燒鵝名村嗎?   068 雞冠壆與雞有關嗎?   069 蓮塘村的來歷你知道嗎?   069 珠江中真的有寶珠嗎?   070 樂善好施牌坊是獎給誰的?   071 李白巷跟詩人李白有什麼關聯?   072 你知道西瓜園的來由嗎?   072 你聽過「雅荷塘」背後的故事嗎?   073   廣州的山水園林

    廣州的山   076 你知道蓮花山的傳說嗎?   076 火爐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076 「打虎要靠親兄弟」的俗語出自火爐山嗎?   077 為什麼火爐山上有敬牛為佛的風俗?   078 王子山與王子有關嗎?   078 白雲山上的雲岩寺是怎麼來的?   079 七星崗:滄海變桑田   080 龍頭山與張果老有什麼關係?   080 天堂頂有什麼傳說?   081 帽峰山的旺財蟾蜍是怎麼一回事?   082 為什麼越秀山又叫觀音山?   082 越秀山與道教有什麼淵源?   083 伍廷芳父子埋葬在越秀山嗎?   084 大夫山緣何得名?   084 陳濟棠的母親為什麼要葬在鳳凰

山?   085 你知道瘦狗嶺上發生過什麼傳奇故事嗎?   086 水文園林   087 海珠湖是怎樣成為鳥類天堂的?   087 東山湖是怎麼來的?   088 荔灣湖與荔枝有關嗎?   088 麓湖的前世今生   089 你知道黃龍帶的傳說嗎?   090 天湖水庫下的「溫泉三瀑」是怎麼一回事?   090 流花湖有哪些好玩的去處?   091 東湖春曉是如何成為羊城八景的?   091 餘蔭山房名字的由來   092 餘蔭山房裡的瑜園為什麼又叫「小姐樓」?   093 餘蔭山房有什麼樣的建築特點?   093 餘蔭山房有哪些值得一遊的景點?   094 寶墨園的由來   095 寶墨園的

包拯擲硯陶雕群像講了個什麼故事?   095 寶墨園中有哪些景點?   096 蘭圃是專門種植蘭花的園林嗎?   097 簡園與南洋菸草公司有什麼關係?   098 在廣州東園發生過哪些大事件?   098 十香園原本是間畫室嗎?   100 頤養園是廣東首家旅館醫院嗎?   101 培英中學假石山上的石匾額是聽松園裡的舊物嗎?   101   廣州的祠堂    廣州的祠堂   104 為什麼廣州也有蘇公祠?   104 為什麼人們把陳家祠裡的石獅奉為「聖獅」?   104 陳家祠採用了哪些傳統裝飾工藝呢?   105 陳家祠的裝飾圖案中都有哪些深刻寓意?   106 陳家祠修建至今遭受過哪些

劫難?   107 陳家祠的旗杆夾有什麼用途?   108 為什麼王聖堂鄉裡的宗祠不姓王?   108 為什麼廣州南村兩間周氏大宗祠是連在一起的?   109 為什麼湯氏祖祠沒有以宗祠命名,而叫「湯氏家廟」?   110 黎村村民為何姓宋?   111 為什麼資政大夫祠裡的石鼓比石獅大?   111 資政大夫祠是誰主持修建的?   112 為什麼友蘭公祠門匾上要畫四棵白菜?   112 孫中山前妻對盧氏大宗祠有什麼貢獻?   113 黃氏祖祠裡的木鵝去了哪裡?   114 為什麼廣州也有考亭書院?   114   廣州的寺廟陵墓    廣州的寺廟   118 為什麼海幢寺只有十六羅漢?   1

18 「未有海幢寺,先有鷹爪蘭」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119 南沙天后宮祭祀的天后是誰?   119 懷聖寺是中國最早的清真寺嗎?   120 懷聖寺裡的懷聖塔為什麼又叫「邦卡樓」「光塔」?   121 「心動幡動」的故事發生在光孝寺嗎?   122 你知道石室大教堂的前世今生嗎?   123 廣州黃大仙祠供奉的黃大仙與北方流傳的黃大仙是一樣的嗎?   124 六榕寺中的鐵禪和尚是怎麼變成漢奸的?   125 太虛和尚來廣州後,是在哪個寺廟講經的?   126 你聽說過任威廟的故事嗎?   127 大佛寺與洪熙官有什麼關係   128 大佛寺因何得名?   129 光孝寺的訶子是什麼?  

129 廣州城隍廟供奉著誰?   130 廣州有哪些著名的文昌塔?   131 廣州南海神廟供奉的是哪個神靈?   132 南海神廟裡的兩個銅鼓是怎麼來的?   133 廣州哪吒宮曾經是抗日根據地嗎?   134 廣州的陵墓   134 白雲山上將軍墳內埋葬著哪位將軍?   134 廣州烈士陵園紀念的是哪些烈士?   135 南越王墓中出土了哪些有名的文物?   136 南越國開國國君趙佗埋葬在何處?   137 為什麼說思復亭不是個普通亭子?   137 你知道「沙基慘案」烈士紀念碑嗎?   138 為什麼說東征陣亡烈士墓是國共兩黨烈士唯一共葬的地方?   139 在植地莊抗日烈士紀念碑後,

埋藏著怎樣的故事?   140   廣州的民俗特色    廣州人的節日習俗   142 「太公分豬肉」是什麼風俗?   142 廣州人過中秋有哪些傳統習俗?   143 廣州人怎麼過七夕?   144 為什麼廣州人不過臘八節?   145 你知道廣州人怎麼過清明節嗎?   145 廣州喪葬習俗是怎麼樣的?   146 什麼是廣州從化的「擲彩門」?   147 為什麼廣州人端午節要吃龍船飯?   147 廣州人怎麼造龍舟?   148 除了賽龍舟,廣州人還有哪些端午節民俗?   149 廣州人為什麼要供奉土地神?   150 為什麼華光帝被封為粵劇戲神?   151 廣州人的穀神節是怎麼來的? 

  151 廣州人怎麼過三元節?   152 廣州人為何要過龍母誕?   153 老廣州有哪些婚嫁習俗?   153 廣州人舉辦婚禮有哪些禁忌?   156 為什麼廣州客家人嫁女要送傘?   156 廣州人一般去哪兒拜太歲?   156 廣州人過年從初一到十五分別都有哪些講究?   157 廣州人怎麼過冬至?   159 龍抬頭這天,除了理髮外還要做什麼?   160 如今的廣州人都是怎麼過重陽節的?   161 廣州人的「入伙」是合夥做生意嗎?   162 廣州人經商有哪些習俗?   162 廣州人的娛樂活動   164 你知道沙灣飄色嗎?   164 你了解廣州的醒獅嗎?   165 你聽

說過粵語講古嗎?   166 粵語講古有哪些有趣的行話?   167 你聽過廣州鹹水歌嗎?   168 粵曲與粵劇有什麼區別?   169 粵曲界的「四大天王」都是誰?   170 粵劇真的曾經遭遇過鎮壓嗎?   170 粵劇演員的鬍鬚裝扮都有哪些講究?   171 你知道粵劇戲服的發展歷程嗎?   172 南派粵劇與少林武技有什麼關係?   173 粵劇有哪些經典劇碼?   174 哪些歇後語是從粵劇中誕生出的?   174 通過臉譜猜角色,你能做到嗎?   176 為什麼說嶺南畫派融匯中西?嶺南畫派代表作是什麼?   177 嶺南古琴知多少   178 廣州人為什麼要舞貔貅?   179

鰲魚舞背後的傳說   180 為什麼廣州雙崗不舞獅?   180   廣州的美食特產    廣州的美食   184 廣州菜有什麼樣的特色?   184 廣式早茶的「四大天王」有哪些?   185 如意果是什麼小吃?   186 你知道乾炒牛河的由來嗎?   187 艇仔粥是如何得名的?   187 白雲豬手是如何名揚天下的?   188 你知道雞仔餅的由來嗎?   189 市橋白賣不花錢就能吃到嗎?   190 誕生在湖南的雲吞麵是怎麼傳入廣州的?   190 為什麼蘿蔔牛雜要站著吃?   191 嫁女餅與劉備娶妻有什麼聯繫?   192 正宗廣州烤乳豬有哪些講究?   192 你知道廣州西關

的雞公欖嗎?   194 薑撞奶是什麼食物?   194 廣州的糯米雞與武漢糯米雞有什麼區別?   195 什麼是「廣州第一雞」?   196 廣州的第一家西餐館在哪兒?   196 陶陶居是如何得名的?   197 廣州有哪些餐桌禮儀?   198 廣州特產   199 燒製廣州彩瓷有哪些講究?   199 涼茶的誕生與葛洪有關嗎?   200 絲縷玉衣是廣州玉雕的傑出成果嗎?   201 《核舟記》裡的藝術作品就是廣州欖雕嗎?   202 為什麼廣州宮燈被稱為「中國燈」?   202 廣州琺瑯:中西合璧的藝術   203 西關打銅:廣州的黃銅時代   204 廣州檀香扇有什麼特色?   2

04 你了解廣州木雕嗎?   205 廣州磚雕一般用在哪些地方?   206 廣州牙雕有哪些特色?   207 想交好運?買隻波羅雞!   209 廣州的名人故居和民間趣聞    廣州的名人故居   210 魯迅曾在鐘樓居住過嗎?   210 為什麼說白雲樓是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驛站?   210 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婚房在文德樓嗎?   211 孫中山的大元帥府位於何處?   212 為什麼廖仲愷、何香凝夫婦要給自己居住的地方取名為「雙清樓」?   212 詹天佑故居差點被拆掉嗎?   213 孫中山、陳少白都曾在塔影樓住過嗎?   214 廣州也有蔣光鼐故居嗎?   215 為什麼伯捷舊居被稱

為「廣州白宮」?   216 李小龍在廣州居住於何處?   217 馮雲山故居是被清兵毀掉的嗎?   217 你了解洪秀全的舊居嗎?   218 電影《三家巷》是在李福林故居取景的嗎?   219 泰華樓緣何得名?   219 王彭故居真的發生過戰役嗎?   220 你知道鄧世昌故居的前世今生嗎?   221 康有為的康園建在何處?   222 廣州的民間趣聞   222 「上轎新娘不下轎」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222 廣州天平架伍仙橋與五羊傳說有什麼關聯?   223 廣州刺史王琨是怎麼被南朝孝武帝「黑吃黑」的?   224 廣州天河有什麼來歷?   225 「荒村」如何變「花地」?  

226 過去的廣寧人可以不花錢出入廣州天字碼頭,是什麼緣故?   227 廣州增城是何仙姑的出生地嗎?   228 為什麼廣州人稱琶洲塔為「中流碩柱」?   229 百歲坊與清朝的一位秀才有關嗎?   230 廣州洞神坊與康王廟有什麼關係?   231 為什麼廣州人要拜三娘樹?   232 為什麼岑村村民不姓岑?   233 廣州俗語「三個盲公食兩條土鯪魚」是怎麼來的?   234 洪聖大王與良馬菩薩曾經為廟宇選址起過爭執嗎?   234 神廟前「海不揚波」的石牌坊是蘇東坡的手跡嗎?   235   廣州的人文景觀    廣州的博物館   238 廣州博物館有哪些看點?   238 廣州博物館

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文物都從哪兒來?   238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展覽分哪幾個部分?   239 哪些歷史遺蹟屬於廣州近代史博物館管轄範圍?   240 廣東省博物館有哪些常設展覽?   240 廣東省博物館有哪些著名藏品?   241 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有何看點?   242 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建築設計有哪些特色?   243 廣州藝術博物院館藏《驢背吟詩圖軸》背後有什麼故事?   244 中華姓名博物館是祠堂改建成的嗎?   244 廣州市為什麼要設置涼茶博物館?   245 為什麼農民工博物館要選址在馬務?   245 廣州絲織行業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分為哪幾塊?   246 廣州民間金

融博物館有哪些有趣的展品?   246 為什麼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要設在陳家祠?   247 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上還壓疊著南漢王宮遺蹟嗎?   248 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有何特色?   248 廣州市東平典當博物館是由當鋪改造成的嗎?   249 粵海關博物館是「羊城新八景」之一嗎?   250 廣州郵政博物館曾經歷過哪些劫難?   250 廣州的公園   251 為什麼蘿崗公園又稱為「香雪公園」?   251 越秀公園上曾有趙佗修建的「越王台」嗎?   252 廣州市第一公園是哪座公園?   253 文化公園的十大特色活動有哪些?   254 廣州麓湖公園中的星海園是為了紀念冼星海而建的嗎? 

  256 「廣州綠心」說的是海珠湖公園嗎?   256 天河公園裡有鄧世昌衣冠塚嗎?   257 廣州紅專廠的名字有何寓意?   258 天鹿湖森林公園中的橄欖樹是仙鹿化成的嗎?   258 草暖公園因何得名?   259   附 錄    名勝古蹟 TOP 10  262 名山勝水 TOP 10  265 美食特產 TOP 10  268 前言   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5000年至6000年前,就有先古越民在此繁衍生息了。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珠江催生出廣州這座嶺南都市。它襟江帶河,依山傍海,古蹟眾多。   當你來到廣州,走在西來正街尋覓傳統小吃,是否知道,這裡曾是達摩祖

師初來之地呢?   當你來到廣州,漫步北京路商業步行街,身處變幻萬千的霓虹之中,是否知道這裡曾是每年除夕夜萬人空巷的迎春花市呢?   當你來到廣州,徜徉在珠江兩岸,是否知道在珠江的美稱背後埋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當你來到廣州,在北京路和德政南路間徘徊,是否知道過去這一帶曾被用作行刑之處,布滿血雨腥風呢?   當你來到廣州,攀上越秀山,是否知道這是一座與葛洪有關的道教名山呢?   當你來到廣州,進入十香園,是否知道這座不起眼的園林曾孕育出嶺南畫派的兩名創始人呢?   當你來到廣州,信步走進陳家祠,是否知道陳家祠遭遇過哪些艱辛的劫難呢?   當你來到廣州,佇立在石室大教堂的面前,是否知道它從初

建到如今的前世今生呢?   當你來到廣州,品嘗著讓人讚不絕口的早茶,是否思考過這裡的早茶文化為什麼如此風靡呢?   當你來到廣州,把玩著一枚欖雕藝術品,是否知道《核舟記》中記載的那枚核舟,就是廣州欖雕作品之一呢?   當你來到廣州,站在人民公園的中央,是否知道孫中山先生曾在這裡激情講演,大力宣揚民主革命思想呢?   當你來到廣州,當你在它的湖光山色、人文場景之間穿梭往來的時候,是否能夠從中讀懂這座城市的歷史與將來呢?   也許你並不知道,但讀完這本書,你會知道的。其實,只有對一座城市的歷史有所了解之後,一場旅行才會變得更加有意義。   《帶著文化遊名城--老廣州記憶》就是一本可以讓你更深刻

地讀懂廣州的書籍。它一共分為九個部分,包括「出行前的準備」「廣州的歷史文化和城門樓」「廣州的街橋地名」「廣州的山水園林」「廣州的祠堂寺廟及陵墓」「廣州的民俗特色與娛樂活動」「廣州的美食特產」「廣州的名人故居及民間趣聞」「廣州的人文景觀」。在每個部分中,都穿插著許多有趣的故事,例如「劉氏皇帝與流花古橋有什麼關係」「清泉街上曾經有格格棄家修行嗎」「洪熙官是如何與大佛寺扯上聯繫的」「涼茶的誕生和葛洪有何關係」等。相信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能夠興趣盎然地對廣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真誠希望本書能夠滿足你的需要,帶你快快樂樂遊廣州!   開 篇出行前的準備引言廣州是中國嶺南地區不容置喙的中心城市

,是當地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歷史源遠流長,名人輩出。如果你不提前了解這座城市,你只會膚淺地看到它的表象,而無法體會到其中深刻的文化底蘊。為了讓自己的旅行更有意義,在踏上旅途前了解一下廣州的歷史、地方特色以及方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就讓廣州獨特的文化韻味成為旅行當中最好的伴侶吧!圖說:廣州區域劃分廣州的歷史約5000年至6000年前,廣州地區已有先民古越人繁衍生息。他們以石器、陶器等作為工具,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春秋戰國時期,廣州地區南越民族與長江中游楚國人民已有往來,該地亦被劃為南楚。後秦始皇於西元前214年統一嶺南,並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南海郡治番禺,即今日廣州;廣州建城自此而始。秦朝末

年,中原楚漢相爭。趙佗趁機於嶺南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直至西漢時期,漢武帝將其平定。後漢武帝派遣大型船隊自番禺出發,沿海岸航行,一路抵達印度洋,並與沿岸小國建立起海上交通貿易。彼時,番禺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的港口和集散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三國時期,東吳孫權設交、廣二州,「廣州」由此得名。唐朝顯慶六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海關在廣州誕生--市舶使。它的主要功能是代表官方對外承攬貿易業務,並負責接待外來使者。有宋一代,廣州的「市舶使」更名為「市舶司」。此時,廣州對外貿易愈發繁榮,東南亞和南亞地區與中國建立起貿易關係的國家已經多達50餘個。明朝初期,「市舶司」被廢除。洪武三年,明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

廣州只能接待外國朝貢貿易。清乾隆時期,政府又開始實行「一口通商」。在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政策之下,廣州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所有的國外商人來華貿易,都必須尋找指定的行商作為代理。這些指定行商開設的對外貿易行店,就是俗稱的「十三行」。1838年,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州查禁鴉片。兩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後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宣布廢除十三行商制度,開通廣州為港口。1859年,英、法強行租借廣州市西南區的沙面,並建立租界。隨後,美、德、葡、日等國領事館也相繼搬入沙面,沙面英租界區逐漸繁榮。1911年,同盟會在廣州發動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序幕被揭開。同年,廣州宣布獨立,史稱廣

州光復。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十三年後,在日軍發起的侵華戰爭中,廣州淪陷。

舒新城在中華書局的出版生涯(1920-1954)

為了解決廣州冼姓的問題,作者張志誠 這樣論述:

本文以中華書局編譯所長舒新城的日記,探討中華書局自1920年代至1954年成為公私合營企業以前的經營史。前人研究大多聚焦於近代中國大型出版社如何從19世紀末逐漸萌芽,到了1920年代趨於繁盛的過程。至於1930年代以後,出版社如何在接踵而來的經濟大蕭條、中日戰爭、國共內戰以及中共社會主義改造下維持運作,則較少受到關注。本文將重心放在1930年代前後出版業的經營逐漸由盛轉衰的過程,發現經濟上的波動與戰爭的破壞,不僅降低民眾購書意願,還造成了書籍印刷與批銷的困難。經營上屢遭挫折的出版社,面對政治權力的步步進逼,不得不選擇配合,換取維持運作的資源。最終在中共統治下,仰賴政府已久的出版業者,只能拱手

將經營權讓予政府,成為國家傳播政治思想的工具。舒新城作為這段期間重要的參與者,積極地替中華書局網羅新稿件,協助內部經營管理,必要時還擔任代表和同業或政治勢力相周旋,可說是在動盪時期,推動中華書局運作的重要角色。

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

為了解決廣州冼姓的問題,作者蔡登山 這樣論述:

  「從前人物,從前故事,煙雨蒼茫,漸去漸遠,再不追尋,再不憶念,蕩然無存。蔡登山先生懷舊心切,博覽古今,筆下深情細數往昔月色,往昔塵影,發人低徊。時代翻新,舊院依稀,是非成敗,都在書中!」──董橋   於歷史的細節,重拾失落的文化記憶!   以散文的筆調,刻畫生動的人物形象!   從晚清到民初;從學人到伶人;   從政治家到藝術家,是百年文化史的註腳!   ‧龔定庵  ‧程硯秋  ‧林庚白   ‧王闓運  ‧劉喜奎  ‧張默君   ‧羅振玉  ‧汪笑儂  ‧陳寅恪   ‧張之洞  ‧章太炎  ‧張大千   ‧辜鴻銘  ‧黃季剛  ‧蔣夢麟   ‧康有為  ‧汪榮寶  ‧趙元任   ‧朱祖

謀  ‧白崇禧  ‧錢鍾書   ‧羅癭公  ‧張宗昌  ‧葉恭綽   ‧董小宛  ‧喬大壯  ‧葉公超   ‧溥雪齋  ‧謝无量  ‧張愛玲   近代史雖說距離我們最近,但某種程度卻最隱晦不明。因為有太多的迷霧,有太多的人為刻意遮蔽,以致讓人感覺雖近卻又實遠,朦朦朧朧看不清。本書所寫的72篇散文,包括晚清的張之洞、章太炎、康有為,到民初的陳寅恪、張大千、張愛玲等,重新細數這些人物往事,並以全新的視角看出不同的人生風景。 本書特色   1.白先勇、董橋、陳子善、許禮平、王安祈、朱嘉雯,六大名家一致推薦!   2.收錄文史學者蔡登山七十二篇散文,細數晚清到民初的人物往事,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

。 名人推薦   白先勇/加州大學榮退教授   董 橋/作家   陳子善/華東師大教授   許禮平/出版家   王安祈/臺大講座教授、國光劇團劇作家   朱嘉雯/臺灣紅樓夢研究學會會長、東華大學華語文中心主任   作者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

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等十數本著作。   名家推薦 多少往事堪重數 〈代序〉 「文」與「人」的糾葛 「同學」之說的誤讀 改名換姓的逃生術 細微之處見真章 共眠一舸聽秋雨 也談董小宛 季子平安否? 霸才雄筆固無倫 狂放不羈龔定庵 羅振玉與《清實錄》 王孫畫家溥雪齋 張之洞起居無節 清道人二三事 辜鴻銘的另一面 《庚子西狩叢談》的筆錄者劉治襄 世間已無沈寐叟 枉拋心力作詞人 康有為玩假古董 羅癭公與程硯秋 顛倒眾生的劉喜奎 「臣記者」的薛大可 「聯聖」方地山 由縣太爺到戲子的汪笑儂 黃季剛好罵人 忍負師門恩義 馬敘倫章太炎的

師友之誼 外交世家汪榮寶 詞人本色汪東 從說書人到武俠名家的姚民哀 從名妓到官夫人的金小寶 「滑頭」企業家黃楚九? 《啼笑因緣》電影鬧雙胞的內幕 女權先聲的張竹君 風塵俠客說劉三 唐有壬死於「鋤奸團」 歐陽立徵氣節可表 楊永泰被暗殺的內幕 張宗昌重刊十三經 張宗昌贈名馬給白崇禧 鶴山才子易大厂 瀟瀟暮雨在蘇州 名士作風的謝无量 新豔秋的前塵往事 印在煙盒的廣告美女 也將柔情酬知己 林庚白算不了自己的命 感舊儒門惜此才 張默君的婚戀傳奇 冼玉清與陳寅恪 想起畫家陶元慶 淩叔華之「淩」姓考 背叛與寬容 張大千指上功夫 張大千與京劇名伶 一生數變的戴季陶 蔣夢麟「無大臣之風」 趙元任「婦唱夫隨」 頭

白相逢亦惘然 畢竟是書生 詩人的歌喉何以瘖啞了 葉恭綽不上掃葉樓 因高伯雨想到陸丹林 錢鍾書也寫影射小說 易君左香江開「士多」 張愛玲夢魘紅樓 人間不復鄧糞翁 澤存藏書今何在? 盛家孫女穎若館主 葉澄衷之孫葉仲方的怪行 名士才子葉公超 追尋蘇慧廉的身影   代序 多少往事堪重數   幾年前在董橋先生所主持的香港《蘋果日報》的副刊〈蘋果樹下〉寫專欄文章,起初並無主題,寫的都是些舊人舊事。之後在深圳《晶報》也開了專欄,還有廣州的《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島等地的報紙也陸續寫了一些。非常感謝香港的林道群先生、深圳的胡洪俠先生,還有其他報紙的編輯。因為是報紙的專欄,字數有限,文字必須更為簡鍊,

內容必須生動,而言必有據,因此寫起來是比長文更為不易。而為讓讀者有新鮮感,題材就不限於一隅,從晚清到民國;從學人到伶人;從政治家到藝術家,包羅萬象。只要有一德之足式,或有一藝之堪賞,或有一言之可傳,都是我書寫的題材。   這些文章在編輯成書時,頗難分類,因此就讓它「大珠小珠落玉盤」,由讀者自己去串起。簡體書出版時挑選五十篇,繁體書增加到七十二篇。重數往事,從新發現的資料,或新的視角,確實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生風景!雖只是鼎臠一嚐,但也足以讓您回味無窮!   感謝兩岸三地的師長友朋的推薦,白先勇教授、董橋先生、陳子善教授、許禮平先生、王安祈教授、朱嘉雯教授,他們或是著名的小說家、作家、收藏家、掌

故家、史料家、劇作家,聲名卓著,有目共睹。承蒙他們的推薦,提攜鼓舞之意,銘記在心,不敢或忘。尤其是董橋先生當年不僅提供版面,刊登拙作。在本書付梓之前,更百忙中撰寫推薦語,唯有更加精進努力,以報其厚愛之心。   ※  ※  ※   歷史是由許多的人與事構成的,這些人與事可謂複雜而多端。因此面對如此情況,「秉筆」寫歷史的史家如何「直書」,一直以來就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即如世稱良史的司馬遷,他書中所言的史事,鑿如目前,而這果如鑿鑿乎?實在不能不令人有此疑問。等而下之者,如「史傳」中的本紀列傳、「家傳」的事略行狀、甚至「自傳」的回憶錄、口述歷史等等,常常不是失之於略,便是病之於蔽,甚至於詭譎虛假,顛

倒是非,不一而足。   觀之史書,常常囿於成王敗寇,子為父隱,以致相互標榜,自我誇飾;甚且文過飾非,出入主奴;重之以「名分」、「名教」那一套「跋前疐後」之瞻顧與諱忌,自不免難盡所言。更難的是在是非曲直的拿捏,無法恰如其份地暢所欲言,於是在「信而有徵」的成分上,自然大打折扣。難道真的三代以來無「信」史乎?這說法固然不免有欠公允,其言也過激,然孟子早已有「盡信書不如無書」之歎,是歷史之不可盡信之說,其來有自矣。   晚清到民國,可說是我國有史以來之大變局,不僅是從數千年專制到新創共和的政體大改變,也是中西潮流相激相盪的時刻。其間魁儒傑士、巨蠹神奸、巾幗英妙、山市隱淪、草莽豪俊,層出不窮;他們或懷

利器而通顯,或抱絕學而潛藏,或夤緣而致青雲,或孤芳而溷塵土。面對這些人與事,或有一德之足式,或有一藝之堪賞,或有一言之可傳,都是書寫的大好題材。   然而一般為歷史人物寫傳,多用傳主之奏摺、文集以及實錄、上諭中的有關記載。這樣的傳記,從形式到內容,總給人有種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覺,而且內容乾巴巴的,一點都不生動。倒不如稗雜者流之所記,儘可無拘無束、不瞻不徇,使人物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然而這些稗雜者流之所記,也犯了一個嚴重的弊病,那就是游談之雄,好為捕風捉影之說,故事隨意出入,資其裝點。因此晚清金梁在三○年代編寫《近世人物志》的前言,就有「欲考人物,僅憑正傳,既嫌過略;兼述野史,又慮傳誤;皆不

必盡為信史也。」之歎。於是他花了許多氣力,用了大量時間,將翁同龢的《翁文恭日記》、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王闓運的《湘綺樓日記》、葉昌熾的《緣督廬日記》,這四部號稱「晚清四大日記」中所記載的人物,按時日先後,整理排比,編成《近世人物志》。這些日記常流露出作者對所記人物的毀譽,對所發生事件之評論,如《越縵堂日記》不僅忠實記載李慈銘和樊增祥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也暴露了南北兩派清流之間互相鄙視,彼此拆臺,鉤心鬥角,互不相讓的真實情景。為瞭解這些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提供難得的一手珍貴史料。吾輩若能循此線索,證之以清代檔案及清人信札等原始資料,則對晚清人物及其事蹟,當可收探驪得珠之效。   又晚清

至民國,掌故隨筆一類的筆記雜著為數極多,但多為耳食之談,謬悠之說,其中能以淵博翔實及議論精闢見稱於時者,當推黃濬(秋岳)所撰的《花隨人聖盦摭憶》一書為翹楚。該書對晚清以迄民國,近百年間的諸多大事,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洋務運動、洪憲稱帝、張勳復辟均有涉及。內容不僅廣徵博引,雜採時人文集、筆記、日記、書札、公牘、密電,因作者身分的特殊且多自身經歷,耳聞目睹,議輪識見不凡,加之文筆優美,讀之有味,被認為民國筆記的前茅。掌故大家瞿兌之推崇該書謂比之於洪邁的《容齋隨筆》,絕不遜色。而該書也頗受史家陳寅恪的青睞,後來旅美學人楊聯陞、房兆楹亦極力推薦,咸認其不但史料價值極高,而且是近五十年來以文言文所寫筆

記的第一流著作。   學者趙益說:「《摭憶》一書,不僅能於晚清掌故一網殆盡,尤能知其人、同其情,因此述事或不儘然,議論則往往中的。……黃氏能做到這一點,一半是本人博聞強識、深明故實之學識使然,另一半則是與其平生遭遇相關。黃氏早年入京師學堂時,變故尚未發生,猶能親睹舊清之貌;鼎革之後,又以少年雋才見賞於梁任公、樊樊山、易實甫、俞恪士、陳石遺等老輩,……瞿兌之嘗謂掌故學者,既必須學識過人,又得深受老輩薰陶,並能夠眼見許多舊時代的產物。所有這些,黃氏可以說都已具備。見聞既富,體會並深,左右逢源,遂能深造自得。」   晚清至民國,百餘年間,多少人物及往事,在「雨打風吹」下,已「風雲流散」了。而剩下

為市井之所流播的,里巷之所咨嗟者,又語多不實,甚至顛倒是非,厚誣古人。例如一九三二年的「王賡獻地圖」和一九三一年「張學良伴舞失東北」一樣,鬧得滿城風雨。當時馬君武寫了〈哀瀋陽〉二首,大大地譏諷了張學良「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舞幾回。」;無獨有偶的,北平燕京大學教授鄧之誠,也以「五石」的筆名,寫了一首〈後鴛湖曲〉,大大譏刺王賡為了和陸小曼幽會而丟失地圖之事。對此,陳定山在《春申舊聞》書中就說:「九一八事變,東北五省一夕失守,報紙喧騰,謂張學良與胡蝶共舞。其實胡蝶於時已戀有聲(案:潘有聲),事變之夕,胡蝶並未離開上海,此與一二八事變,謠言陸小曼與王賡者,事出一轍。美人禍水,常被後人歪曲描畫,點綴

歷史。其實:『吳亡何預西施事,一舸鴟夷浪費猜。』千古沉冤,正恨無人洗刷耳。」   歷史在於「信而有徵」,對此不實之事,吾人當為之考辨、為之翻案。「多少往事堪重數」,「重數」之目的,在求信以俟徵。孔子說:「信則吾能徵之矣」,茍若我輩今日不為之,則年遠代湮,又何以徵於後且信於後乎?   【張宗昌贈名馬給白崇禧】在二○一二年五月九日的「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照片展」,七十五歲的著名作家白先勇,面對照片,看著父親白崇禧,良久良久。白先勇回過神,走到父親年輕照片展區,笑指一張白崇禧騎馬照說,「這匹馬的名字叫回頭望月,是關外第一名馬,他最愛這匹馬,是從張宗昌那邊俘虜來的。」照片下白崇禧親筆注記

:「『回頭望月』全身毛色為金黃色,為關外走馬中跑第一者,據稱日行八百華里,為奉軍吳俊陞將軍所有,嗣贈與張宗昌將軍。津東之役,直魯軍全部覆滅,該馬遂為白總指揮所有,馬背右後方近馬尾處,有一飯碗大之圓形白毛,近似月亮,故名『回頭望月』,白將軍最好馳馬,尤鍾愛此名馬。」這其中有段故事,這匹名馬確是張宗昌贈送給白崇禧的。張宗昌人稱「狗肉將軍」(他嗜賭成癖,終日與骨牌為伍。當地人稱玩牌九叫「吃狗肉」,故有「狗肉將軍」綽號。)又稱「混世魔王」,足見其人劣跡斑斑,罪惡滿盈。還稱「三不知將軍」(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自己多少條槍,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為了共同對付馮玉祥的國民軍,盤踞直隸的李景林和盤踞

在山東的張宗昌於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將所部聯合,改稱「直魯聯軍」,李景林任總司令,張宗昌任副總司令。不久李景林被國民軍打敗,退守山東。一九二六年李景林下臺,張宗昌任總司令,張部褚玉璞任副司令,徐大同任參謀長。一九二七年初,直魯聯軍南下,進駐上海鎮壓了上海工人第二次起義。同年三月,上海工人發動了第三次武裝起義,直魯聯軍被趕出上海,張宗昌和褚玉璞狼狽逃回濟南。一九二八年四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的軍隊發動了總攻擊。三十日晚八時,張宗昌在濟南實行了緊急戒嚴,斷絕了一切行人交通,然後逃出了濟南城,西竄冀東。在冀東,張宗昌惶惶如喪家之犬,處境十分狼狽。他經常對褚玉璞說:「我把山東賠光了,來到你們直隸,我在

這裡是吃勞金的。」現出了一副可憐相。

馬來西亞怡保粵語研究

為了解決廣州冼姓的問題,作者周芷蔚 這樣論述:

  馬來西亞是一個擁有多元民族、語言及方言的國家,在多種語言、方言不斷接觸的環境下,會令本來的語音、詞彙產生變化,形成一種與原鄉有所分別的方言,馬來西亞的粵語亦是如此。本文以馬來西亞的怡保粵語作為研究對象,並透過田野調查法、語音描寫法及比較分析法等方法進行研究,整理及分析出怡保粵語的語音變化及特徵,以及其與香港粵語相同及相異之處,看頻繁的語言接觸對怡保粵語在語音、詞彙上能夠造成多大程度的影響。  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了本文的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方法、相關文獻回顧、怡保地理及華人史等基本資料。第二章為怡保粵語的語音系統,描述了怡保粵語的聲母、韻母、聲調系統。第三章為怡保粵語與中古

音韻對照,將怡保粵語與中古音的聲母、韻母、聲調作出比較,從而看出怡保粵語的語音演變過程。第四章為怡保粵語的語音特點,透過整理上述的資料,並與其他地區的粵語作出比率,分析出怡保粵語在語音方面的特點。第五章為怡保粵語的詞彙比較,將怡保粵語與香港粵語、吉隆坡粵語的詞彙作出比率,從而看出三者的關係及相似程度。第六章為結論,敘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對本文的不足之處作出檢討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