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平松類寫的 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 和黃育清的 老後的心聲 其實長輩們是這麼想:一群人的老後2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縣政要聞-公私協力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寒冬助老聯合圍爐餐會 ...也說明: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17日上午在和美大中華國際美食館舉辦第十二屆寒冬助老聯合圍爐餐會暨彰化助老委員會主委交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出席見證交接,由卸任的主委莊進慶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四塊玉文創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陳斐娟所指導 何凱維的 居家服務督導員賦權知覺、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與督導功能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居家服務督導員、賦權知覺、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督導功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莊俐昕所指導 吳素芬的 活躍老化方案之影響力-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騎士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不老騎士、活躍老化、不老夢想、弘道基金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評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LifePlus熟年誌 2017年8月號 愛的相對論 熟年男女的性福與幸福則補充:一次慶生會、一整年的照顧,讓日曆上的數字,成為生命中有意義的一天。 ...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量- 21941729,戶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真情觸發德國2億票房浪漫稱霸秋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

為了解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評價的問題,作者平松類 這樣論述:

當親人變得難相處時該怎麼辦? 用醫學、心理學瞭解其中真正的原因,學習正確的應對及改善方法。 身體好脾氣自然跟著好。 讓長輩不再為身體老化所苦,重新享受健康生活。 ★日本Amazon網路書店銷售TOP 1  ★日本上市九個月17刷!銷量突破14萬冊! 「為什麼媽媽又從電視購物買了不需要的平底鍋?」 「為什麼阿嬤總是將『反正我就是沒用』掛在嘴上?」 「為什麼平常不愛講話的阿公一談起往事就沒完沒了?」 日本狂銷14萬冊,第一本解讀老後行為手冊! 由診治10萬名高齡患者的名醫,傳授與長輩和平共處的秘訣。 ▌誠摯推薦 ▌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講者 朱為民 弘道老人福利

基金會執行長 李若綺 前行政院院長 張善政 台安醫院心身科暨景美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學程助理教授、台灣精神醫學會暨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   許正典 前花旗銀行(台灣)商業銀行董事長、現任麥肯錫亞洲區資深顧問 管國霖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我們看到家人年邁後出現的一些行為,先是不習慣或不能體諒,後來甚至會不耐。但是這有可能是自己若干年後的寫照,今天自己的不耐或會變成將來別人對自己的異樣眼光。所以,我們怎能不用同理心來看年邁家人呢!?」 ──前行政院長 張善政 「閱讀此書,不禁讓我們可以了解什麼是「老」,同時更能夠有方向和方法去面對老化、適應老化。未來,

台灣老年人只會愈來愈多。與老年人自在相處,是現在每個人都要開始練習的功課。」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 講者 朱為民 「當親愛的老人家變得難相處該怎麼辦?請記得作者把『視病猶親』反映為『視親猶病』,如果老化是一種病,那就好好應用書中的生理醫學和精神心理學,來了解真正老化的病因,學習作者累積超過10萬名診次的大數據經驗,演算出正確的解讀應對及改善方法。」 ──台安醫院心身科暨景美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許正典 「長輩們需要的,不是最高等級的「照護」,不是無微不至的「保護」,而是願意伴隨同行的「守護」,守護長輩的健康、夢想與尊嚴;守護的第一步,就是真正理解對方的需求。若

您還總是苦惱著不懂家中長輩的言行、總還是氣惱著被激怒的自己,或許,您可以選擇從翻開這本書開始,踏上認識老化真相之路。」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李若綺  為什麼我們明明愛著父母,卻無法好好跟他們相處? 當親人變得難以理解,連自己家人都避之惟恐不及時該怎麼辦? 亂花錢、不講理、愛闖紅燈……在那些看似固執或糊塗的行為背後,其實藏有老人家說不出口的煩惱。 本書由接觸過10萬名以上高齡患者的醫師撰寫,告訴讀者當遇到老後常見的16種難相處行為時該如何應對。 作者透過醫學、心理學及自身的豐富經驗,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行為成因,讓讀者學習正確應對、協助改善的方法。 每節一開始先分析老後會出現難相

處行為的「原因」,接著是周遭的人該怎麼對應、幫助改善的「具體方法」,並對較年輕的讀者提出預防建議。 閱讀此書瞭解老化對父母的身心影響,學會如何與長輩和平共處,在不傷感情的前提下陪伴他們老去。 不想變成「難相處」的老人?讓名醫教你如何輕鬆從生活中預防! ●戴隱形眼鏡和化妝容易造成眼瞼下垂,眼睛睜不開? →隨時都能做的提眼運動,改善/預防眼瞼下垂問題! ●耳機音量開太大會對耳朵造成傷害,老了會重聽、無法與人溝通? →改善聽力的超簡單訓練法。一天5分鐘持續八週,聽力增進2倍。 ●吃加工食品會造成味覺退化,調味越吃越重易引發高血壓與糖尿病? →攝取特定營養素能夠鍛鍊味覺。另外只要懂得如何調整調味

,搭配正確燈光、餐具也能讓食物更美味! ●年紀大了以後幫助殺菌與清潔口腔的唾液減少,容易產生口臭? →除了清潔口腔以外,也有食物能消除口臭!另外還教你唾液腺按摩法,有效促進唾液分泌! ●頻尿問題讓老人家不敢出門,怕拖累大家的行程? →躺在床上就能做的簡易骨盆底肌訓練法,改善漏尿及漏便問題,還給長輩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適用讀者 ▌ 1. 家有長輩者 2. 與老人家相處、溝通不順利者 3. 已屆老年或即將邁入老年者 4. 工作、生活中會接觸到老年人者 5. 欲改善自己或長輩難相處行為者 6. 想知道如何預防者 ▌讀者評論 ▌ 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 滿分★★★★★/讀者 KAME夫

讓我開始思考與父母親相處的方法、與職場前輩相處的方法、以及自己往後的生活方式。 你對祖父母的行為感到困惑嗎? 滿分★★★★★/讀者 KOHAKU 作者與老人家相處的機會多,為那些會讓我們感到困惑的老後行為提出了原因與對策。 就算我們試著想要體諒老年人的心情,無奈想像力總是有極限。 因此,讓年輕世代閱讀這類的書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瞭解原因以後似乎就不會覺得那麼煩人了。 滿分★★★★★/讀者 bako 看這本書讓我不禁直說「原來如此~」。 原本只是想知道如何應付雙親及職場中的長輩,沒想到看一看卻發現不少「如果自己以後變成這樣」的事。 書中很多行為也讓超過45歲的我,對自己已快邁入老年這件事產生

自覺。 也讓我為了「以後不要變成這樣」,下定決心早點開始做準備。 像是書中所提到的,計算自己可以持續發出「啊—」聲音的時間。實際測量後才發現時間短到連自己都嚇一跳。 仔細想想才發現自己最近講話容易覺得疲累,對話變得極度簡短。 「原來自己逐漸變成了一個沉默沒啥反應的大叔!」的事實讓我驚訝。 另外這本書字體比較大,讀起來也較不費力。會注意到這件事的我,果然快邁入老年了吧(笑)   這是一本會「讓看到『周圍人容易犯的錯誤』驚覺自己的失誤,對『正確應對方法』連連稱是」的書。 我很慶幸自己讀了這本書。我也決定要推薦此書給為了雙親煩惱的朋友。

居家服務督導員賦權知覺、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與督導功能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評價的問題,作者何凱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居家服務督導員賦權知覺、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對其督導功能之關係,本研究採取量化研究方法,透過文獻蒐集探討、專家效度檢驗與預試分析,藉以建立本研究調查問卷,並以全國北、中、南及東部四區域居家服務督導員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調查,總計回收有效問卷332份,進行資料統計分析,獲得之研究結論如下:壹、居家服務督導員賦權知覺、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及督導功能實際情形呈現中上良好程度。一、居家服務督導員賦權知覺以「工作意義」認知程度最高。二、居家服務督導員跨專業合作能力以「跨專業倫理價值」表現最好。三、居家服務督導員角色知覺以「調解溝通知覺」認知程度最高。四、居家服務督導員督導

功能以「支持調適功能」表現最好。貳、不同背景居家服務督導員之賦權知覺、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與督導功能具有差異。一、居家服務督導員賦權知覺會因年齡、教育程度、專業背景、照顧服務年資、督導年資、教育訓練及服務區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年齡較長且以高中(職)或研究所畢業具備較長照顧服務年資,督導年資在3至6年之居家服務督導員賦權知覺程度較高。二、居家服務督導員跨專業合作能力與督導員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督導年資及服務區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女性督導員且年齡較長,以研究所或專科畢業具備3至6年督導年資之居家服務督導員跨專業合作能力程度較高。三、居家服務督導員角色知覺與督導員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督導

年資及服務區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女性督導員且具備3至6年督導年資之居家服務督導員角色知覺程度較高。四、居家服務督導員督導功能與督導員年齡、照顧服務工作年資、督導年資、教育訓練及服務區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年齡越長且具備3至6年督導年資之居家服務督導員督導功能程度較高。參、居家服務督導員之賦權知覺、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與督導功能,彼此具有中、高度的正相關性且相互影響。一、居家服務督導員賦權知覺越高、跨專業合作能力也越好,對角色知覺程度及督導功能程度也越高。二、居家服務督導員對跨專業合作能力程度越好,對於角色知覺與督導功能程度也越好。三、居家服務督導員角色知覺程度越高,在督導功能表現越好。肆

、居家服務督導員的賦權知覺、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與督導功能所建構之結構方程模式適配度良好且具可行性。一、居家服務督導員的賦權知覺、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與督導功能的結構方程模式適配度良好。二、居家服務督導員的賦權知覺對跨專業合作能力及角色知覺具有正向預測關係,而跨專業合作能力、角色知覺對督導功能有正向預測關係,其中以角色知覺對督導功能的預測力最高。伍、居家服務督導員的賦權知覺,會透過跨專業合作能力及角色知覺的完全中介效果影響督導功能,顯示督導賦權知覺與督導功能的關係會透過專業合作能力與角色知覺完全中介。

老後的心聲 其實長輩們是這麼想:一群人的老後2

為了解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評價的問題,作者黃育清 這樣論述:

練習,放心安老的人生後半場 最翻轉傳統的銀髮共居故事集又來了!   爺爺奶奶、阿公阿嬤作夥過生活,   出乎意料的超青春、超勵志、超暖心,   絕對讀到豁然開朗猛點頭,笑笑向前走。   作者入住老人安養院逾十年,書寫與百來位同是高齡七、八十歲長輩相處的精彩故事續集。本書帶給即將或已經進入熟齡的你我,接觸超過八千歲的人生課題與安度晚年的智慧。不論你嚮往哪一種模式的「人生後半場」,現在開始練習剛剛好。   慢一點、坐下來,與長輩好好聊個天   經由一群老人家的故事,對熟齡有更多的了解;在作者的如實描繪中,學會細聽老人家的心聲。「其實長輩們是這麼想」,本書提醒身為照顧者的你我,開始懂得思考身旁

長輩需要一份怎樣的老後生活藍圖。不只是傾聽、不只是照顧,而是一起聊天、一起生活,併肩牽手、相伴走最後一段路。 本書特色   ◎長輩們其實是這麼想   「我忘東忘西,是因為生病了」、「我耍脾氣、不吃飯,是因為想念家人……」   我們是否聽見老人家的心聲?是否總以「為了長輩好」為由而做,卻很少詢問他們「真正要的是什麼?」透過本書中介紹的真實故事,讓我們學習設身處地,聆聽長輩的心聲。   ◎這是一本躍然紙上的長輩生活寫真   在本書中,我們看見可愛的爺爺、奶奶以樂觀的心態面對老後的日子,也看見生病的阿公、阿嬤努力調適自己的老化;我們看見長輩之間的互相照顧、彼此體諒,也看見老人家在養老院的飲食起

居、運動休閒。作者希望讓大家更了解「老」人。   ◎照護者其實是這麼想   邀請長期與老人家互動的第一線照護者分享心聲與經驗,包括績優照顧服務員吳彌暘的〈在未來的日子,我就交給你照顧了〉、社區照顧組組長陳佩怡的〈最後一段路,牽手憶起走〉、社工師黃珮婷的〈驅動生命的能量,發現自我的價值〉、作者康哲偉的〈青春之美是禮物,老去之美是智慧〉。聽聽他們如何設身處地長輩們的「老態」、「老境」、「老身」?如何能夠在 強力推薦   ●推薦人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緩和療護病房主任、老年醫學專科醫師──朱為民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   律師娘──林靜如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林靜芸   資深報人──俞國基   資深作家──陳冷   散文作家──琹涵   ●推薦語   這是一條我們都要走上的道路,趁早了解、趁早規劃,未來就能有個美好的家。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值得好好過,只要我們用心去品味,日子就會一天比一天璀璨光明。律師娘──林靜如   ●推薦序   〈坐下來,開始聊天!〉自立支援照顧推動者、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林金立 作者簡介 黃育清   福建省閩清縣人,一九四○年出生,台北市立女子師範學校、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夜間部畢業。曾任教南港國小舊莊分校一年,後轉任台北市啟聰學校教師。   年輕時

喜歡寫小說,四十歲才改寫散文,散見於各大報副刊,並曾在中華日報副刊寫專欄《醫生朋友》結集成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並曾以筆名水天出版小說、散文集與童書等。   十年前(二○○七),因先生健康決定選擇一同入住養老院,而得以與百來名長者共同生活,觀察到老人社會的種種樣貌,起初偶然記錄所見所聞,不知不覺已累積近百篇隨筆。近期著有《一群人的老後:我在台北銀髮村的三千個日子》。 推薦序 坐下來,開始聊天! /林金立(自立支援照顧推動者、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 作者序 養老院,我們的家 /黃育清 【輯壹】如果有一個放心安老的家 服務臺 活潑的氣息 各界訪客

好司機 A型流感 天天都這樣 你來了噢 找阿嬤 雲裡霧裡 粉紅色的安慰 無奈 我不要 {日日美好 照護者心聲特輯①} 在未來的日子,我就交給你照顧了 /吳彌暘(新北市政府績優照顧服務員) 【輯貳】作夥過生活的順勢眉角 老來的朋友 鏡中影 推車人生 習慣了 避嫌 鬧鐘奇緣 懷念的麵疙瘩 同步黃昏 他的變化 父親和「老人心理學」 短暫的相遇 {歲歲青春 照護者心聲特輯②} 最後一段路,牽手憶起走 /陳佩怡(愚人之友基金會社區照顧組組長) 【輯參】有滋有味的老派小日子 身為外婆 日入二千金 不完美 發現了美 歲月不饒人 老身頌 其來有自 凡事感恩 吃過苦的人生 道別的時候 {日日美好 照護

者心聲特輯③} 驅動生命的能量,發現自我的價值 /黃珮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社工師暨研發管理處主任) 【輯四】我八十歲的「青春」老友們 不同的人 喜樂奶奶 白雪姊姊 亮晶晶 春聯爺爺 模範生唐爺爺 瘦奶奶回娘家 阿粉阿嬤 她的煩惱 白皙的額頭 爺爺,加油! {歲歲青春 照護者心聲特輯④} 青春之美是禮物,老去之美是智慧 /康哲偉(《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作者) 推薦序 坐下來,開始聊天! 林金立(自立支援照顧推動者、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   五年前,因為一句話,讓我開始省思長久以來的觀念與做法是否正確?那是

一場會議,正在檢討為何能力回復設備,在日本是那麼受機構老人的喜歡,而台灣機構的長者卻是勉強做個兩三下就不做了,我問機構主管是什麼原因?他們理所當然地說:「台灣的老人比較懶惰啊!」我不相信一輩子勤勞的人,老了會變成懶惰,這裡面一定有原因,我們一定有地方沒做到。   您知道長輩喜歡吃什麼?       因為這樣,我開始深入理解日本自立支援照顧的核心價值,也徹底改變過去的觀念,在過去,我們常常認為給長輩的服務是經過專家規劃的、是最好的,所以他們應該會接受、也要接受,殊不知在這過程中,常忽略了長輩的意願,當一個人的意願被忽略,所有生活習慣都被改變時,要怎麼期待他主動積極呢?所以我開始問工作人員,長輩

要什麼?喜歡吃什麼?不喜歡什麼?發生困擾行為時,是什麼原因讓他有這樣的表現?也赫然發現,這些應該是照顧一個人應該要有的基本認識,卻經常被忽略掉了,有一次一個資深照顧人員問我:「我們都知道喝水很重要,但長輩就是不喝水,能怎麼辦?」我反問:「這位長輩喜歡喝什麼?」這個資深人員回答:「我怎麼會知道,要怎麼知道他喜歡喝什麼?」       對,要怎麼知道長輩要什麼嗎?到二○一七年底,台灣老年人口已經突破三百二十六萬人,各種活動與服務紛紛推出,可是專家們卻鮮少真的坐下來,問問長輩們想要的是什麼,需求調查與研究一大堆,但是服務還是讓人覺得心空空,在一次的研討會裡,我問了來自日本的高齡專家這個問題,他的回答

很果決:「不要做需求調查,要坐下來跟長者聊天,聊半小時,你就知道他的一生了。」   不要調查,要坐下聊天。       是的,不是傾聽,不是調查,是坐下來開始聊天,一起生活,自然的了解需求與問題,一起在生活中找到解決策略,這就是「同體共存」的意涵,是照顧很重要的原則與價值,在《老後的心聲:其實長輩們是這麼想》這本書,作者提到奶奶第一次知道「愛蘿蔔」掃地機器人後的反應,讓大家全都笑翻,「老人的世界裡有年輕人的知識、有年輕人的笑聲,好可愛,他們讓我們能夠偶爾年輕不少。」這是一種共同生活的平等感,而不是專家照顧弱勢者的無能感。       長者們期待互動的感覺,而不是被「詰問」,作者提到有些長者,

遇到研究訪談問:「爺爺,今天是雨天還是晴天?」「今天是幾月幾日?」長者會覺得被當成失智症而感到羞辱,也有研究者只考慮自己的立場,問了一些太過隱私的事情,讓老人感到受辱而拒絶合作,或是設計超過受訪者程度的題目,造成長者受訪後覺得挫折,「有些訪問者比較貼心,會和老人聊一些生活情形,談談家常,幫他們量個血壓,關心他們的病痛,再慢慢進入訪題,比較能得到老人密切的合作。」看到這裡,我決定以後有相關研究要進行時,一定先翻開這段文章給研究者看,沒有辦法注意到長者感受的研究,沒辦法了解真正的需求,而真正的專家,是能夠敏銳地收集到想要的資訊,也同時讓受訪者有「共好」的感覺。這讓我想起去年邀請日本第三方評價的專家

,來機構進行評鑑,整個訪談結束後,無論受訪的長輩,還是工作人員,都有充實的滿足感,機構更清楚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也同時得到尊重與理解,這才是以人為本服務的基礎啊。   原來這樣會讓他們不舒服。       以人為本的服務,不只是一切以長者需求為主去做服務,其背後的人文意涵是對所有個體的尊重,所謂對長者好的服務,不是我們覺得好,而是長者與我們都覺得好,這兩者之間有時候會相衝突。例如長者想要自己吃飯,可是卻可能拉長照顧者的工作時間;長者可能想要出去散步,可是他走路又慢又危險;長者不想包尿布,可是卻可能尿失禁。這種衝突是經常發生的,要解決這樣的困境,在談照顧技術之前,要先確認照顧的價值,就是尊重所有

個體的自主意願,而要讓這抽象的人文意涵具體化,最重要關鍵的第一步,就是知道長輩的心聲。當我們了解原來重聽長輩對於大聲吆喝覺得不愉快,這時我們就會開始學會靠近一點說話;當我們知道原來失智長輩一直叫人,是因為不認識任何人而慌張,我們就會更懂得對他噓寒問暖;當我們知道央奶奶常常用餐只吃一半,就把東西放到她的提袋裡提回房去,目的是要留給她的兒子吃,我們就更能知道怎麼跟奶奶溝通。了解長輩的心聲,是建構照顧意識的第一步,也是促進自立生活照顧的最重要基礎。   對不起,您們給的,真的不是我們要的。   去年參加日本四十四歲失智症患者丹野智文的演講會,他提到了太太會準備對腦部好的健康食物給他吃,可是他很不

喜歡吃,所以偶爾會偷偷倒掉,當他講到這段時,對在場的家庭照顧者深深一鞠躬,他說:「對不起,我知道您們是對我們好,可是有很多東西,真的不是我們要的!」這句話讓我產生許多省思,我們常常以為對長者好的事情,卻可能不是他們喜歡的,例如因為擔心健康,所以食物盡量清淡少油,甚至另外準備一份特製餐,可是卻可能讓他們食不知味,吃得愈來愈少,反而愈來愈衰弱。記得有一次在我母親經營的豬腳飯小吃店,看到村莊裡的一位老人家自己來吃飯,大大一塊豬腳擺在餐盤中,他感嘆地說不能讓家人知道他偷吃豬腳,不然他們會生氣,「連吃自己喜歡的東西都要像小偷,活得真沒用,唉!」   那句嘆息聲真是無比震撼啊!   重新擁有活著的感覺

!       當長者感受到心聲被尊重與友善的對待,能夠有機會實現小願望,生活有一些小樂趣、小期待,以及認知自己可以盡一些使命與責任時,他們就會更願意為自己做決定,這是「生的意識」,也就是活著的感覺。當小學生和幼稚園的小不點要來表演的時間愈近,老人們也愈笑得開心;當知道因為流感停掉的例行活動課程,再五天就可以重新開始,「心裡便湧起了許多說不出的感激之情」;當知道弟弟今天會來,所以一大早就等在電梯門口。對我們可能微不足道的事情,或是信口的約定,對長者都是如山的盼望與諾言,現在知道了,就不會輕易停掉例行活動了,對長者,一定要守信。   這本書,讓我發現對老人家的了解真的是太少了,「長輩在想什麼?

」這是所有的照顧者、研究者、政策規劃者都必須研讀的課題,也讓我想起在日本學習自立支援時,講師一再強調的:「自立支援不是復健,不是能力回復,認為他們要復健與能力回復,是我們認為,不一定是他們要的,自立支援就是給他們想要的服務,看長輩的笑容,就可以知道這個服務是不是他們要的!」       看完這本書,我懂這段話的意思了。 作者序 養老院,我們的家   外子和我住到養老院來,已經超過十年了。這兩年,他常問我:「妳覺得我們作這個決定──住到養老院來,是對的嗎?」   當然是對的。我給了他肯定的回答。   他說:「我也這麼認為。妳看,住到這裡,什麼都不用操心:不必自己買菜、做飯,三餐都有人準

備好,我們只要到時間去餐廳用餐就可以了。」   的確如此。   「還省了許多時間,不必自己清潔房間。」   是的。養老院每週會有一天派人來替我們打掃房間、清潔地板、整理浴室、幫我們把圾垃清理乾淨。   「不只這樣,我們想要採購什麼,都可以到櫃臺去登記,洗衣精、洗髮精、麥片、牛奶,都會有人幫我們買回來,到時候再付費,真是方便得很。」   是的,住在養老院,可以受到種種的照顧,我們真是有福氣的老人。最近,聽說老同學靜,也去住養老院了,院址是在市區,交通更是方便。   不過,老伴卻另有意見。他說:「養老院最好在有山有水的郊區,我喜歡我們這裡,妳看,拉開窗簾,就可以看到藍天白雲、青山綠樹,

山下的社區,洋房紅瓦,彼起此落,一派歐洲氣象,多麼引人入勝?」   老伴的話當然有道理。不過,我也贊成靜的選擇。每個人的需要不同嘛,靜也許還喜歡在城市活動,不想那麼快就「靜」下來,這要看各人的需要而定。   去年,我把自己在養老院的生活記錄成集,命名為《過盡千帆夕陽紅》,只印了二十本,分送給親戚和最要好的朋友。   好友琹涵看過之後,認為可以出版,就把《過盡千帆夕陽紅》介紹給「好室書品」的靜惠,承蒙她的策畫,《過盡千帆夕陽紅》得以在四塊玉出版發行,更名為《一群人的老後》。   沒想到即將八十歲的我,還可以出一本書,自己當然是喜出望外,同院的「鄰居」都很讚賞,孫子女們也很喜歡,更有好多位

朋友打電話表示欣賞這些作品。   靜惠更鼓勵我,多寫一些老人的故事,讓社會大眾了解老人的形形色色,於是,有了第二本書的出版,命名為《老後的心聲:其實長輩們是這麼想》。裡面有很多不同老人的剪影,有非常可愛的爺爺、奶奶,也有並不可愛卻讓人同情的老人,當然,也有可笑的、會令人不解的、或不堪的老人家。寫這些是希望讓大家更了解「老」人:知道「老態」對身心的影響、知道「老境」有時是非常無奈的、體會「老身」是不由自主而往往無法自我控制的。   「住到養老院,妳覺得好嗎?」除了外子,也會有別人這麼問我。   「我認為很好。」我的答案是:「因為我住對了地方。」   怎麼說?   住在這裡,既算獨居,又

是群居。關起門來,你是獨自居住的;而推門出去,就有許多鄰居、朋友。   我最喜歡的是有「家」的感覺。不是孤伶伶的二老,也不是形單影隻的孤老,而是有一大家子的人。   白天,這些人各忙各的:有人上市場採購;有人去寺廟誦經;有人持續他們年輕時的嗜好,去爬山、去游泳、去跳國標;我自己也喜歡往外跑,有時和老友吃飯,有時和合唱團老團員聚唱,有時參加同學會瘋狂一陣。在家裡,如果有合適的搭子,摸個八圈,日子也就打發過去了。   外出歸來,是最快樂的時刻。推門進去,大廳坐著的都是「我們老人」,爭相招呼:「妳上那兒去了?」「吃了什麼好東西?」「又跟孫兒們聚會啦?」回到自己的族群,感覺真是愉快。   這個

大家庭像一片大海,優游其中,將其形形色色記錄下來,讓大家了解,這也是我寫這些文章的目的。 【輯壹】如果有一個安心安老的家 〈服務臺〉  養老院一樓大廳的服務臺,是進出必經之地。櫃臺後面,坐了一排服務人員,各司其職,他們經常忙得不可開交。  外來訪客,第一關先要到櫃臺測量體溫,以防帶進感冒症狀,順便觀察有否其他毛病,老人家抵抗力薄弱,謹慎預防是絶對必要的。院民若要外出,櫃臺有把關的任務,他們踏出大門之前,一定得留下姓名和外出的時間,如果不回來用餐,也得事先登記,方便餐廳管理。歸院時得向櫃臺「銷號」,以清手續。但有時難免有漏網之「魚」,散步出了大門,會引來一陣緊張。曾經有位奶奶,不但出了房舍,

還上了公車,最後被外頭的警察先生「撿」回來,上級一頓「排頭」,個個都吃不消!  初入住的新客,對院內和院外的環境都不熟悉,要一一引導解釋,起居、飲食、梳洗,都得詳加說明。例如:除非有特別原因,早上七點以前一定電話「叫起」,「起不來又如何?」「敲門。」「敲不開呢?」「用備份門鑰直入找人。」「哦!」至於三餐,服務員會來數人頭,少了要查出原因。「洗衣服怎麼辦?」「自備洗衣機。如果不想自備,可以到公共洗衣間投二十元洗一趟;烘衣也一樣。」「上醫院呢?」「前一日到服務臺登記,次日安排一趟公務車接送;如果嫌麻煩,也可請服務臺代叫計程車。」諸如此類,可見服務項目的繁雜,但他們都細心處理。

活躍老化方案之影響力-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騎士為例

為了解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評價的問題,作者吳素芬 這樣論述:

高齡化是全球趨勢,台灣推估亦將於 2026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世界各國莫不提出因應高齡趨勢之策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2007 年推動「不老騎士環台計畫」除帶動不老風潮外,其計畫執行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為何?本研究從實際參與觀察及文獻資料,深入描繪「不老騎士環台計畫」從投入、活動、產出、結果, 各階段歷程找出方案成功關鍵因素及後續展現之社會影響力。 透過文獻整理發現不老騎士方案成功關鍵因素在於 1.依循老人需求及展現老人價值; 2.善用專業與志工人力; 3.多元串連各公私部門及在地相關單位; 4.多元募款規劃; 5.活動廣宣與社會教育並行; 6.紀錄片發揮影像影響力。在後續效應及影響力部分,則

帶動弘道基金會方案的多元發展與高度重視創新與外部合作,在外部方面, 不老騎士推動活躍老化的影響力包含: (1)在活躍老化的觀念上帶動銀髮健康促進與多元社會參與; (2)在友善環境推動上,帶動扭轉老年歧視與正向迎老與社會融合與敬老文化、帶動年輕人投入銀髮工作與青銀共創; (3)在社會政策推動上,推動中高齡就業與倡議、推動國家活躍老化銀髮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