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婉如基金會 好不 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高長所指導 廖艷群的 從女性主義看我國婦女就業保障政策 (2010),提出彭婉如基金會 好不 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女性主義、就業保障、平等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彭婉如基金會 好不 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女性主義看我國婦女就業保障政策

為了解決彭婉如基金會 好不 好的問題,作者廖艷群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以女性主義的觀點來探討我國婦女就業保障的政策,我們必須要強調用女性主義的觀點的理由:若不用女性主義的觀點來看,女性在職場上許多被打壓的情況,就會被忽略,像是性別職業隔離現象;像是照顧工作不受到重視,被視為低技術、無變化、瑣碎耗時..等。當把「性別」帶入女性勞動處境的研究時,才有可能深刻的洞悉女性所身處的低劣勞動市場位置的深層結構與文化因素。也唯有如此,才能找出真正保障婦女就業的政策法規,而不是看似保護,實質更加貶低婦女的勞動價值的政策。  經由本研究探討,我國婦女在就業上面臨的困境,主要有職場上及社會上存在的歧視問題。然而婦女在婚育後,原本存在於職場上及社會上的歧視問題不減反增(

懷孕歧視),另外,又加上了幼兒的照顧責任。好不容易兒女大了一點,又將面臨老人照顧問題。因此,女性主義者,對於女性就業上遭受的歧視問題,主張透過平等法律的落實來保障婦女的權益。雖然我國在法律上有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勞基法、就業服務法等等,都有禁止性別歧視的條款。但是,根據研究發現,兩性不平等的狀況仍然存在、性別工作平等法實際運作上充滿缺失,過於薄弱與不足,甚至立法美意變相剝奪女性就業權益。在婦女就業保障的觀點,我國目前法令仍不足以保障女性權益,無法真正促進兩性工作平等的就業,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婦女在職場與家務勞動並未在法令的制定下獲得解脫。  經本文研究發現,雖然我國在兩性平權方面是不斷在

進步的,即使在北歐國家,也是在1970年代以後,女性角色才開始轉變以及性別平等意識開始興起。我們國家社會在進步,相信透過女性主義者及婦女團體的努力、透過性別平等教育的宣導、透過國家政策的引導,讓我國所有女性意識到追求兩性平權的重要。我們也相信追求兩性平權也不是一蹴可幾,馬上就見效的。本文探討我國婦女在就業上發展至此面臨的困境,參考婦女團體的經驗、立法委員們提供法令修訂提案的現況,提出以下的建議,希望我國婦女在就業上能得到應有的保障,讓我國婦女勞參率與國家生育率都能提昇,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