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濱秀傳王志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中臺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游金靖所指導 施鳴凰的 血管運動對血液透析病患動靜脈瘻管功能成效探討之統合分析 (2013),提出彰濱秀傳王志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血液透析、血管運動、統合分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彰濱秀傳王志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血管運動對血液透析病患動靜脈瘻管功能成效探討之統合分析

為了解決彰濱秀傳王志仁的問題,作者施鳴凰 這樣論述:

動靜脈瘻管是血液透析病患主要使用的血管通道,血管運動是維持瘻管功能的重要護理措施,可改善動靜脈瘻管功能之血管直徑、血液流速、血管擴張度及握力等,但也有學者提出血管運動對動靜脈瘻管功能無助益,缺乏完整性的統合,也無法證實其效果量的大小。本研究運用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法探討血管運動對血液透析病患動靜脈瘻管功能之成效,以關鍵字搜尋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ProQuest、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overnment research bulletin; GRB)、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及CETD中文碩博士論文資料庫、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等6種電子資料庫,共納入1

2篇研究,包括1篇隨機對照研究及11篇非隨機對照研究。研究品質以Joanna Briggs Institute critical appraisal instruments (2011)評讀工具評讀,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ersion 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血管運動後增加動靜脈瘻管直徑的效果達中度,平均差異為0.632 (95%信賴區間介於0.484 ~ 0.779);增加動靜脈瘻管血液流速的效果達高度,平均差異為0.894 (介於0.648 ~ 1.140);對動靜脈瘻管血管擴張度的平均差異為0.49(介於-1.50 ~ 2.47)

,未具顯著性;增加握力的效果達高度,平均差異為0.836(介於0.465 ~ 1.208)。本研究同時整合各種血管運動類型之成效,冀以標準化流程做為臨床指引,加強病患執行血管運動步驟的正確性,以及提供醫護人員日後的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