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師推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心理諮商師推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瓊‧齊諦斯特寫的 老得好優雅(改版) 和丹尼斯.格林伯格克莉絲汀.A..佩德絲基的 想法轉個彎,就能掌握好心情: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晴心理諮商所也說明:新晴文摘刊登新晴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親自撰寫的文章,由受過正統心理學與諮商訓練的心理師來推廣正確的心理與諮商相關知識與觀念。新晴心理諮商所成立於2008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大樹林所出版 。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食品健康科技系碩士班 徐軍蘭所指導 陳思岑的 台灣與在台菲律賓的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研究 (2021),提出心理諮商師推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療癒飲品、認知、態度、行為、壓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所) 鍾菁、賴明政所指導 楊松穎的 服務品質、關係品質與專業能力對滿意度及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L化粧品公司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服務品質、關係品質、專業能力、滿意度、忠誠度、化粧品的重點而找出了 心理諮商師推薦的解答。

最後網站心理醫生介紹– 心理諮商師推薦 - Hdkang則補充:心理醫生介紹– 心理諮商師推薦 ... 板橋心理醫生、心理治療、心理諮商、板橋精神科、身心科、自律神經失調、板橋失眠、憂鬱症放開心身心精神科診所心理醫生,提供專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心理諮商師推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得好優雅(改版)

為了解決心理諮商師推薦的問題,作者瓊‧齊諦斯特 這樣論述:

  瑞士哲學家阿密爾說:「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     老年是歲月賦予的禮物。在人生中這個意義深邃的階段,我們準備好伸展自己、超越自己,盡情探索老的自由、老的璀璨,活出生命的優雅巔峰。   我們並不是年年變老,而是每天變新。   放下變老的恐懼,發現好好老下去的美!   老年是一段集大成的豐美歲月,蘊積了大半生的經驗與睿智,不但能審視盤點過往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時刻,還能繼續夢想與學習,探索人生七十的嶄新開始。   「變老」無法逃避,但我們可以親筆勾勒自身的老年樣貌:老得優雅還是老得恐懼?老得熱情活力還是老得惆悵怨懟?   思想、情緒和態度決定我們如何書寫老年篇章,決定我們以什麼樣的

心靈深度展開這個新的階段,讓自我綻放。   作者以優美流暢之筆,書寫老年階段的收穫與任務,引領我們重新體會這個別具意義的生命歷程,讓「老」成為一種「新」。   這本書是寫給瀕臨老年的人,是寫給關心父母的人,是寫給想要反思老化歷程在自己身上逐漸顯露的人——同時,也是寫給不覺得自己老的人。 名人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林靜芸(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許皓宜(作家、心理諮商師)   番紅花(作家)   樂茞軍(薇薇夫人)(作家)   簡媜(作家)   作者簡介 瓊‧齊諦斯特(Joan Chittister)/著   定居美國賓州,是國際知名的作家及演說家,致力於推廣公理正義、

性別平等和全球和平。著作超過五十部,獲十四次天主教媒體協會圖書獎。   齊諦斯特在賓州大學取得傳播學博士學位,該校並完整典藏其著作。   齊諦斯特寫這本書時只有七十歲,為了取信於大家,她要保留九十歲時的修訂權。 譯者簡介 唐勤/譯   台大外文系畢業,清大語言學碩士。譯有《好農業,是最好的醫生》、《老得好優雅》、《自耕自食.奇蹟的一年》、《你拿什麼定義自己: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明星高中Live Show》、《沙漠隱士》(等書)。   序    老年的最高境界 /樂茝軍(作家) 推薦文  尋找老化的答案與喜悅 /林靜芸(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推薦文  「老去」

的生命任務 /許皓宜(作家、心理諮商師) 推薦文   新鮮、溫暖的生命之秋 /番紅花(作家) 這本書一共有四十二篇短文,除了 〈卷首語:生命的目的〉及〈卷尾語:薄暮時分〉之外,包含了以下主題: 遺憾    意義   恐懼   年齡歧視   喜悅 權威    質變   新    成就     可能性 調適    圓滿   神祕   關係     講故事 放下    學習   宗教   自由     成功 時間    智慧   悲傷   夢      限制   獨處    生產力  記憶   未來     不老 即刻    懷舊   靈性   寂寞     原諒 伸出援手  當下   體悟  

信念     遺贈   序 卷首語:生命的目的        這本書是寫給瀕臨「老年」的人,剛收到退休人協會寄來的第一封郵件的那些人,他們明知自己年輕而健康,十分訝異怎麼會收到那封郵件。         不過,這本書同樣是寫給那些關心父母的人,他們關心父母可能會碰到的上年紀的問題。也是寫給那些想要反思老化歷程在自己身上逐漸顯露的人。        最後,這本書是寫給不「覺得」自己老的人,不論實際年齡是多少,有一天他們呆住了,發現自己究竟沒能逃脫老。這些人已經老得超過了自己想像中可能會活到的年紀。如今四周的小毛頭稱他們為「資深者」或「前輩」或「上一輩的」,甚至「老人」,儘管在同輩之間,他們

不覺得自己跟一年前有絲毫不同。當然,除了年紀的明顯跡象不算之外。而到頭來,後者決定了一切。         沒有錯,他們老了,而且一天天變得更老。至少在日曆上看來如此。不過他們心裡明白,自己正從生命的一點走向另一點,就算緊緊抓著這一端不肯鬆手,也沒法阻擋自己滑向另一端。而他們不曉得這件事該怎麼看。這輩子所知道的一切好事、一切成就,就此告終嗎?該向大限低頭,接受老來的疲憊困頓嗎?或者,這不過是開啓全新的生命的一個起點?自己只是暫時迷失了目的?還是,生命的目的要到現在才浮現?既然我們當中不少人走下工作崗位後的歲月,很可能不會少於堅守崗位的時光,那麼當然該想想這些歲月藴含著什麼,要求什麼,會提供什麼

。不過,關鍵是到時候我們知不知道要去找的是什麼。        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搞不好是由我來寫還太年輕。畢竟,我只有七十歲。為了取信於大家,我在此申明,我要保留九十歲時的修訂權。       然而此刻我要寫的是,面對沒有未來事業藍圖的人生,是什麼感覺。        我要寫的是,這輩子一直跟我一起生活的長輩給我的觀察,他們晚年的歲月充滿生命力,儘管年齡早就超過多數人認為「有生產力」的階段。        我要寫的是,人類在最後一個成長階段如何轉型、怎麼活出生命的巔峰。        老年學家說,我們的社會有三個「老年」階段。老青年期,從六十五到七十四歲;老壯年期,七十五到八十四歲;以及老老年

期,八十五歲以上。三個階段具有若干共同點,而每一階段又各有特殊議題。        高齡期跟人生初期(出生到二十一歲)不同,向來沒什麼人著墨。事實上,老年學做為一門從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層面來研究老化的科學,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展開。在那以前,任何關於年紀的研究都集中在延長青春或逆轉老化的效應。然而,老年學至今仍然缺少精神層面的體察,而老年期卻是人生中有足夠資源對生命的本質和意義予以長期評估的唯一階段。   我要寫的生命,超乎生理的層面,向心靈的成長延伸。其實,隨著生命的生理層面削弱,通常心靈層面會增進。但是,我不會寫隨年紀而出現的生理變化,儘管後者並非小事,衝擊也大。我要寫的是,應付這些

挑戰的心理和精神姿態,才能真正決定我們從前一個階段成長到下一個階段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我不會寫死亡本身。死亡和年紀不是同義詞。死亡能隨時降臨。年紀則只有真正有福的人能有。我要寫的當然還包括,怎麼樣才可以稱為自覺地、清晰地認識我們正在向大限逼近。        我要寫你,寫我,寫這段時光對我們的過往歲月與將來時光有什麼意義。未來的日子長得很。        唯有了解歲月是禮物而非負擔的人,才能得到這份禮物。身處晚年的人,並非人人了解或歡迎這份禮物。這本書寫的是,擁抱這段幸運辰光並克服其沈重負擔的大業。這正是晚年的心靈任務。        這段生命很特殊──可能是生命中最特殊的一段。

不過,伴隨而來的是整個一輩子的恐懼和希望。想好好過這段歲月,需要抬頭挺胸、生氣勃勃地正視每一個恐懼和希望。生命不在年紀,不在我們能巴結上多少年的壽命。生命在於年紀增長,在於活出每一段人生階段所特有的價值。像佛斯特(E. M. Forster)寫的:「我們必須願意鬆手放開我們的計畫人生,才能進入正等著歡迎我們的人生。」 質變 美國作家樂舒兒(Meridel Le Sueur)寫道:「我煥發歲月的丰采。」她這句話讓我們頓了一下,使我們思考,喚我們去擔任裁判。 真相是,老人常有兩類──酸苦的和寧靜的。酸苦的人很氣這個世界,因為自己不再是世界的運轉者、控制者、擁有者、年輕者。他們要世上所有人去求他

們、憐憫他們、聽命於他們、追著他們的一顰一笑不放。 寧靜的人則終日在經緯縱橫的臉龐上掛著柔和的微笑──一個受到全世界歡迎的符號──代表了風度翩翩進入晚年的真義。他們要求我們不斷成長,隨著年華老去而更加活出自我。當活到九六歲的樂舒兒寫道「我煥發歲月的丰采」,她寫的就是這種人。丰采。不是油彩。不是面具。丰采!這些男女的眼界更寬,聽別人說話更有經驗,自己說起話來腦筋更明白。他們是擁有心靈的人。 時尚雜誌、瘦身雜誌對於當今七十歲的人該是什麼樣子,有明確的看法。「七十歲」意味著運動器械和國際標準舞課程。今天七十歲的人會散步、打保齡球、游泳、騎車。他們釣魚、打高爾夫、參加合唱團、玩牌。他們瘦削,充滿生命,

頭腦清楚,身體健康。他們散發活力和熱情。他們去大家都想去的地方,見大家都想見的人,做大家都想做的事,事事幹得有勁,格調又高。他們抗拒已經累積的歲數,一路高唱凱歌進入燦爛的黃昏。 是沒錯,有不少人至少在某個程度上做到了這樣。在我們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代人像富裕的西方人一樣活得這麼久或這麼好。生命從來不曾像現在這樣一副永遠不會結束的樣子。 同時,另有一個身體的現實正在演變。要是不戴眼鏡看電話簿,我們得瞇起眼睛,所以我們在藥局買老花眼鏡。我們把電視的旋鈕轉得比向來的音量都大聲。我們發現自己開始注意染髮的廣告。還有,雖然每天都會走一點路,但是跟幾年前相比,我們不再走得那麼遠──而且走得絕對沒那麼快。 

生命中已經出現了不招即來的決定性變化。現在回不了頭了──我們很明白。當然,我們默不吭聲。我們緊緊地把它揣在懷裡,好像抱著一個灰暗的大祕密。可是,我們心中很明白。在內裡深處,我們明白現在有個什麼不一樣的事情正在發生。我們已經遭到質變。

心理諮商師推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馬鈴薯泥#心理諮商#壓力#憂鬱
薯泥們,你們有甚麼困擾嗎?
跟我們說說吧。
歡迎來信到:[email protected]
我們可以當你最熟悉的陌生人,頃聽你內心的聲音。
------------------------------------------------------------------------------------------------------
訂閱九是廢YT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Oe...
加入九是廢LINE 社群 :
https://line.me/ti/g2/n0zWn2ZhbUQqBHP...
------------------------------------------------------------------------------------------------------
| FOLLOW US |
九是廢IG : https://www.instagram.com/94justplay
陳零九 IG:https://www.instagram.com/diegodtk09
Vince 麵絲 IG: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oodle
Peter 師傅 IG:https://www.instagram.com/wu797817
小聶 IG:https://www.instagram.com/samx0305
龍貓 IG:https://www.instagram.com/zk_wang1989
阿本 IG:https://www.instagram.com/aaronjeng20
玉米 IG:https://www.instagram.com/evan.11.10/
小璦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aihsieh/
------------------------------------------------------------------------------------------------------
| 合作邀約 |
EMAIL : [email protected]
LINE@ : @010svbie
------------------------------------------------------------------------------------------------------
贊助斗內九是廢拍片買設備
https://www.paypal.me/94play
------------------------------------------------------------------------------------------------------
九是廢推薦影片:
【九是玩#1】陳零九|狼人殺大神挑戰德州撲克大賽!竟然贏得ACE8公司的股份 ?|Feat.王思佳、黃沐妍、李佳歡、田亞霍、邱宇辰、任媛媛Satomi、AK
https://youtu.be/hXOoZBsOg6E
【九是愛】陳零九求婚企劃! 愛情長跑多年,有情人終成眷屬
https://youtu.be/Fq4qDsQhmAk
【九是愛】或許我無法懂妳,但我可以陪妳
https://youtu.be/v1N3G12foO4
【九是愛】 搶救恆毅吉他社大作戰|Feat. 麋先生聖皓、許書豪、八三夭
https://youtu.be/7ovr3TiHIY0

台灣與在台菲律賓的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研究

為了解決心理諮商師推薦的問題,作者陳思岑 這樣論述:

生活工作壓力比起從前還要來的多,強調舒壓療癒性的商品逐漸受到歡迎,餐飲業者嗅到此商機,推出許多具有療癒飲品。因此,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大學生對目前市場上有關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經由五位專家訪談,確立療癒飲品的定義和研究構面,並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台灣與在台菲律賓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600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596份,回收率達99%。本研究歸納專家意見,主要療癒飲品的特色是給人心理上有幸福和放鬆感;療癒的元素包括選用天然健康食材、外觀賞心悅目、有花果香味、味道甘甜帶酸以及口感濃郁或帶咀嚼感。以SPSS統計分析顯示,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是暖色調、清爽不膩口、簡約造型;在態度上是具有撫慰

人心、放鬆、愉快感的相關飲品;在消費行為上會跟隨流行來選擇方便攜帶具有健康的飲品。兩國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有部分具顯著差異。兩國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相關認知對態度和行為有顯著正向關係。本研究提供飲料店在療癒飲品的開發上需考慮療癒元素的掌握,才能呈現療癒飲品的特色。此外,國際化經營飲料店時,要考慮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性,才能針對市場的區隔、目標和定位,更精準開發療癒飲品。

想法轉個彎,就能掌握好心情: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為了解決心理諮商師推薦的問題,作者丹尼斯.格林伯格克莉絲汀.A..佩德絲基 這樣論述:

  心理學經典鉅作《MIND OVER MOOD(掌握好心情)》第二版   認知療法之父亞倫‧T. ‧貝克博士讚譽為「一本能真正改變人生的書」   全球熱銷突破100萬冊,已翻譯超過23種語言,深受各國學者、專業人士肯定。   ★美國認知與行為治療師協會讚譽為「實踐認知行為療法優良自助書」。   ★第一版獲英國認知行為療法協會頒贈「最具影響力的認知行為療法書籍」奬項。   ★美國Amazon評價4.5星、英國Amazon情緒障礙類書籍排行第一名、加拿大Amazon百大暢銷書。   憤怒、憂鬱、焦慮、恐懼、嫉妒、內疚、羞愧感…   為什麼這些煩人的情緒總是如影隨形擺脫不掉呢?   你曾因為這

些情緒糾結不已,越想跳脫卻又越陷越深呢?   你經常這樣想嗎──   「沒有人需要我,不管哪裡都沒有我的容身之處」   「我一定不受歡迎,沒有人會愛我」   「我明明不想生氣,但為什麼他們總是要惹我生氣」   「我又犯了錯,我這輩子註定就是個失敗者」   「為什麼我總是那麼不安,不停擔心這擔心那的」   我們如何從情緒亂流中,整理出頭緒,為自己找到心情的出口?   希臘哲學家說:「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於事件的看法」。   只要找出自己的思考模式和原因,開拓出新的想法模式,就能改善情緒,讓心自由。   一本經過科學證實,具有治療效果的情緒自救書   本書作者為認知行為療法領域的

國際權威,依據作者們數十年研究經驗而完成,認知行為療法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最有效且應用最廣泛的心理療法。不只能治療情緒問題、效果還能長期持續下去,具有改變想法,改變人生的效果。   本書第一版在全球熱銷,引起各國廣大讀者熱烈回響,在心理治療史上建立起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二版的重點在於呈現20多年來,經過眾多實證而得到的創新心理研究與治療成果,作者以這些有效研究為基礎,再加入了第三波行為治療的概念(如接納、正念、行為活化等),以及正向心理學的觀點(如感恩、個人優勢等),使得第二版的資訊更完整而全面。   特殊工作表單,將想法和心情寫下來,心中的糾結就逐漸解開了   本書內容簡單清楚搭配各種工作表

單,讓讀者根據自己需求填寫,真實面對自己的問題,並一步步整理出情緒問題背後的關鍵原因,找出是什麼造成自己會有這些想法和情緒糾結。接者再逐步引導讀者自己轉換想法,解決個人糾結的情緒問題。   在填寫表格的過程就如同進行一場與自己心靈的對話和探索之旅,你將會發現,只是單純的回答問題,就能讓你越寫越了解自己,原本糾結的心也會跟著隨之舒緩。   藉由書寫心情、想法,還能促使自己思索、分析自己與他人的行為,幫助讀者開拓其他觀點,時間一久就能培養出新的思考模式,即使是無法改變的事情,也可以從本書學習到放手或接受的方法,如何設定具體目標和改善計畫,跳脫不斷糾結的負面情緒束縛,開啟新的光明人生。   本

書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及專業人士使用,能提供治療師和患者徹底執行認知療法原則與技巧,並且以填表格形式方便追蹤改善進度,提升治療效果與個人生活品質。   引導學習方式,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好心情計畫   全書搭配實際人物案例來解說,在不同的環境背景和個性之下,說明他們的心情和生活發生了什麼問題,他們如何利用填寫工作表單來轉換想法,改善情緒困擾。作者讓我們看到認知技巧逐步在當事人身上發生了實質效用,並清楚了解這些人轉變想法和觀點的過程,每個人如何一步步抽絲剝繭找出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將學會改善情緒的技巧,了解思考、情緒、環境、事件、生理五環節如何相互影響,最終推動讀者具體的感

受,找出自己的問題點,改善個人的情緒困擾。   本書使用實際的引導學習方式,讓讀者不再只是被動閱讀,而能化身成其中的主角,專注於自我測驗,找出自己的情緒問題,真正學會改變人生、擁抱幸福的技巧。   這本書將可以幫助你:   1. 學習如何運用經過實證又有效的實用策略,來幫助你改善心情。   2. 跟著書中各階段計畫,能一步一步階段式戰勝憂鬱、焦慮、憤怒、罪惡感等困擾的情緒問題。   3. 依據個人情況設定可行的專屬目標,並且能隨時追蹤進步程度。   4. 持續練習書中技巧直到它們變成習慣。 本書特色   ‧在全球已翻譯超過23種語言,熱銷百萬冊,獲獎無數,深受專業人士、廣大讀者熱烈肯定

及迴響。   ‧具有科學實證,是目前最有效治療情緒精神問題的方法,包括憂鬱、焦慮、憤怒、恐慌、嫉妒、自卑、壓力過大、酗酒、濫用藥物成癮、進食障礙(包含暴飲暴食或食慾不振)、物品濫用和人際關係問題等等問題。   ‧以填寫表格書寫的方式、明確的步驟,教讀者如何應用認知行為療法技巧,並且方便追蹤自己心情改善的進度。   ‧書中沒有深奧的心理學理論,或是艱澀的專業術語,且巧妙運用病患案例,和一般生活情境人物貫穿各個章節,讓讀者讀起來非常輕鬆並且投入,拉進一般大眾與心理學的距離。   ‧無論是在治療師幫助下,或是只靠自己,都可以讓讀者從本書更加了解自己個人問題,找出核心關鍵,並改善心情。   

‧滿足個人化需求,讀者可因時制宜,不需按先後順序,而是跳著閱讀書中任何章節,滿足自己的情緒管理的需求。   ‧全球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心理諮商師推薦選用的情緒治療工具書,能幫助治療師和患者徹底執行認知療法原則與技巧,提升心理治療效果與個人生活品質。 台灣專家審訂、真誠推薦   ★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系所副教授、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兼任臨床心理師‧劉同雪博士   ★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經營者‧蘇益賢 Amazon讀者好評推薦   ☆這本書能為遭受抑鬱或焦慮或憤怒問題的人提供最佳的治療。特別是想避免藥物治療的人。它教我如何成為我自己的治療師。學習找出是什麼導致我心情根源的關

鍵。──Val V   ☆這本書幫助我克服了焦慮和壓力,並幫助我了解為什麼有時我會被情緒所掌控。它可以幫助你理解情緒,並探討背後的原因。這就像是用筆和紙進行治療對話,當我完成一份思考紀錄表後,我幾乎每次都會覺得心情變更好,且更能掌控和放鬆情緒。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Ben   ☆我在特別痛苦的時候買了這本書,當時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這本書讓我不再受到憂鬱、沮喪影響。我覺得很有幫助,這本書可以幫助人自己應付輕度至中度的壓力或憂鬱症,我認為應該能提供許多人作為替代藥物的方法。──Treve&Jera B   ☆這本書能真實的改變人生。我整個成年人生中一直處於焦慮和憂鬱中

,這本書教會了我重新培養思考的技能,如果之後我再回到舊的思維模式,我一定會再次使用這本工具書。──Courtney Schonefeld   ☆這本書讓我探討我的想法並分析。即使不是心理學家,也很容易閱讀和理解。我真誠地推薦給任何無法停止思考的人!──Maria T. Fernandez   ☆在我買這本書之前,我是空的,它給了我人生的目的,讓我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自我價值感。 如果你想從內而外改變你的生活,那麼買這本書。──MICHAEL F LUTZ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解決了壓力和焦慮。我們都知道但卻常常忽略去修復人的處境。書中的工作表可以提供屬於你專屬的建議。──j-ma

n   ☆這本書的第一版救了我的生命。 雖然不是真的救了我的生命,但它確實提供了我一個新的前景,讓我知道如何處理生活,我將永遠感激這本書。──Kindle客戶   ☆使用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希望。有時甚至只是填寫思考工作表就能緩解了我的壓力,並可以減緩恐慌發作。我的ADD診斷是重症憂鬱症和焦慮症,雖然這本書可能無法完全治好我的病,但這本書肯定會是最好的。──Clifton Blackwood 國際專家推薦   「世上能真正改變人生的書少之又少──《掌握好心情》正是這樣的書,丹尼斯.格林伯格博士與克莉絲汀.A..佩德絲基博士,擷取心理治療學專業精華,撰寫出這本淺顯易懂的心理學教戰手冊,幫助

大家改造生活。」──認知療法之父亞倫‧T. ‧貝克博士。   「本書享譽天下,內容集結逾40年真實個案研究調查,能提供臨床實證策略,幫助讀者管理經常擾亂生活品質的思緒與情緒。在書中,格林伯格博士和佩德絲基博士告訴大家想法如何影響心情,並傳授方法,循序漸進協助讀者一步步從痛苦情緒中解脫。本書第一版是經典,第二版更出眾,勢必能成為全球更多讀者信賴的心靈寄託。」──馬克‧威廉姆斯哲學博士《The Mindful Way Workbook》一書共同作者   「超過百萬位人愛用《掌握好心情》緩解(很多時候甚至能擺脫)憂鬱症和其他心理問題引發的痛苦,作者格林伯格博士和佩德絲基博士是心理治療界第一把交椅

,這本第二版網羅最新研究和創新治療法,內容經過徹底大翻新。心理學已百分之百證實當情緒被擾亂時,改變個人思維方式,是讓自己轉變心情最有利的方法,凡遭逢情緒或情感問題糾葛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大衛‧H.‧巴洛博士 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ABPP)暨《駕馭壓力十步驟》一書共同作者   「正如書名所言,本書無疑能幫助讀者轉換想法,一轉變就不會輕易動搖。」──茱蒂絲‧S.‧貝克博士 美國貝克認知行為療法學會會長 作者簡介 丹尼斯.格林伯格博士﹙Dennis Greenberger, PhD﹚   加州紐波特比奇市臨床執業心理學家、美國焦慮與憂鬱中心創辦人暨主任,也是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助理臨床教授,格林伯格博士並向該地精神病患者居民傳授認知療法。 克莉絲汀.A..佩德絲基博士(Christine A. Padesky, PhD)   臨床心理學家、加州杭亨頓海灘市認知療法中心創始人之一、五本書的共同作者、以及享譽國際的知名演講人。佩德絲基博士長期深耕認知療法,對該領域素來成就卓越、貢獻良多,因此榮獲認知療法學院頒發亞倫‧T. ‧貝克獎,同時還是加州心理學協會心理學傑出貢獻獎得主。 譯者簡介 吳郁芸   翻譯過行銷、藝術、餐飲、商學等領域,希望在翻譯的世界裡持續開拓精進,讓自己的譯作與讀者交心、令案主安心。   前言 推薦序 作者

致謝 為臨床心理醫生和讀者快速整理重點 情緒管理工作表一覽表 01 本書會如何協助讀者 02 了解自己的問題 03 「想法」是主宰一切的核心重點 04 判別並判斷「情緒」等級 05 設定個人目標並注意改善進度 06 發掘在特定「情況」下的「情緒」與「想法」 07 認識「自動化思考」 08 揪出助長或阻止「熱思考」的「證據」 09 替代或平衡的思考:換個角度看事情或讓自己觀點客觀 10 嶄新想法、行動計畫、接受 11 潛在假設與行為實驗 12 核心信念 13 了解你的憂鬱狀態 14 了解你的焦慮狀態 15 了解你的憤怒、內疚與羞愧感 16 化收穫為永恆並體驗更多快樂 結語 附錄:各式重要工作表副

本 前言1   世上能真正改變人生的書少之又少─本書正是這樣的書,丹尼斯.格林伯格博士與克莉絲汀.A..佩德絲基博士擷取心理治療學專業精義,撰寫出這本淺顯易懂的心理學教戰手冊,幫大家改造生活。本書第一版不僅廣獲讀者熱烈支持,也是心理治療師、病患和想開創全新人生的人們強力推薦之作。   五○年代末期首度著手開發認知療法時,我始料未及此法會成為世上首屈一指最有效且最廣泛應用的心理療法。原本該療法的目的是助人克服憂鬱症,當認知行為療法對憂鬱症治療出現正面效果後,眾人開始對它興致勃勃,現在認知行為療法已廣受全球人士採用,主要是因為此療法已獲得證實能產生正面功效,通常一轉眼即可驗收成果,還能發揮長

遠影響力。   認知行為療法能有效幫助憂鬱症、恐慌症、恐懼症、焦慮、憤怒、壓力相關症候群、人際關係問題、吸毒酗酒、進食障礙(包含暴飲暴食或食慾不振)、精神病患者,與滿足個人因其他各種困擾導致治療需求等功能而廣受推崇,本書會教導讀者認知行為療法的核心原則,藉此一舉殲滅上述所有情緒問題。   本書也經證實是發展認知行為療法的重大里程碑─為社會大眾一步步如此刻畫入微地明確闡明、分析認知行為療法可說是前無來者,作者格林伯格博士與佩德絲基博士熱誠提出導引問題、智慧幫手、和自己在臨床治療中開發的工作表單,這些素材好比運輸工具和路線圖,能協助世人乘風破浪,啟動人生重要轉變。這是一本難得一見又特別專業的好

書,讀者可輕鬆用它來自救或當作輔助療法;不光是自助書,本書還具有教育功能,能傳授心理健康科系研究生和精神病患民眾方法,以有效執行認知行為療法;最難能可貴的是本書簡單易讀,除了幫助讀者自救,還指導讀者重要原則,深入淺出介紹認知行為療法;另一項實證則是本書在認知行為療法暢銷書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翻譯版本已超過二十三種語言。   很欣慰本書第二版能專門解析如何用認知行為療法戰勝焦慮,令人體會到自第一版出版以來,認知行為療法成效已再次有所突破。第二版觸角還擴及正念(內觀、專注)、接受、寬恕、感恩,和積極心理學等範疇,讀者可學習如何結合這些認知行為療法原理,幫助自己減輕痛苦與開創幸福。   格林伯格博

士與佩德絲基博士是我的學生,又和我是多年同事及老友,他們的天賦、經驗與學識等種種特殊資歷,共同造就本書問世。對住院和門診病患應用認知行為療法時,丹尼斯.格林伯格博士手法夙來創新,並致力於以心理治療研究開發極效診治方法,格氏博士為加州紐波特比奇市認知療法專科門診焦慮與憂鬱中心創辦人暨主任,該中心是業界典範,資深從業人員能以熱情與同理心,引領兒童、青少年和成人體驗實證認知療法。   經營該中心之餘,面對欲培養及精進認知療法技巧的精神病患居民、心理健康科系研究生,及臨床醫生,格氏博士也予以指導監督,他並曾在我創建的認知治療師能力認證機構─認知療法學院擔任院長。   1982 年起,克莉絲汀.A.

.佩德絲基博士即與我合作認知療法教學,門生包括全球成千上萬治療師,上百個小時對談下來,讓佩德絲基博士對認知治療熟門熟路,其他治療師無法望其項背;為病患看診時,我眼中的佩氏博士能賦予溫情,並條理井然不拖泥帶水,令我對她十分敬重。1983 年她在加州杭亨頓海灘市創立的認知療法中心,已成為全球治療師認知療法培訓中心大本營,二十二國逾四萬五千位治療師全經她一手調教,深受同事愛戴的她更獲頒全州、全美與國際獎項,表彰她對認知療法林林總總的獨創貢獻,佩氏博士早期兩大貢獻為開發能察覺苦惱情緒的五個環節模式、和七欄式思考記錄表;本書讀者不僅有讀有保庇,還能學會將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問題中,持續獲益良多。佩氏博

士也是認知療法學院的傑出創院同袍,更是治療師、診所、法庭醫院和教育機構爭相力邀的國際顧問。   集高超能力和豐富經驗治療師、創新心理學家和導師等角色於一身的格林伯格博士和佩德絲基博士,發功撰述《掌》這本模範武林祕笈,就像我與約翰.拉實(John Rush)、布萊恩. 蕭(Brian Shaw), 和蓋瑞. 埃默里(Gary Emery) 合著的《憂鬱症的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 of Depression)(紐約:吉爾福德〔Guilford〕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為認知療法應用方法引爆變革一樣,本書詳盡示範如何運用認知療法,這套標準能幫助治療師和讀者,使大家充分貫徹認

知療法既定原則與技巧,因而提升心理治療效果與個人生活品質。本書將是讀者管理情緒的神器,讀後會更能掌握認知療法。 亞倫.T. .貝克(Aaron T. Beck)博士 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精神病學名譽博士教授暨認知行為療法貝克研究所榮譽主席 前言2   研究結果顯示,認知行為療法能解決各式各樣心理疾病,包括憂鬱症、焦慮、憤怒、進食障礙(包含暴飲暴食或食慾不振)、物品濫用和人際關係問題,本書是實用的心理學工具書,能以明確步驟,教會讀者如何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技巧;無論是在治療師幫助下、或是靠讀者自己,本書都可以幫助讀者更了解自己的問題,並讓讀者的生活得以出現重大改變,這也正是本書的最大目的與特

色。   臨床醫生可用本書規劃療法,加強治療病患的技巧,並幫助病患在正式治療結束後,還能繼續學習治療方法。本書囊括豐富多元的工作表和情緒調查問卷,全力提供病患機會,使病患可將治療時學到的技巧,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本書會由淺入深講授認知行為療法技巧,在一步步研習本書之際,讀者可利用先前所學基礎,再往前更進一步展開全新技巧之路。本書的鋪陳方式、以及「智慧好幫手」和掌握常見「卡點」(stuck point)(指個人處於自認為無力自我支持,因而尋求外力支持的狀態)的解惑百科,三大結構多管齊下,能幫助讀者順利應用認知行為療法原則解決自身情緒問題,建立幸福生活與提高生活滿意度。   本書第一版掀起閱讀熱

潮,令作者雀躍不已,同時也自慚形穢。提筆寫第二版時,我們打算用能證明為何認知行為療法有效的實證研究,去撰文成書,使治療師可以用本書來提升自己的治療績效。認知行為療法能收服人心的終極原因,即在於它可教導病患技巧,幫助他們成為自己的治療師。我們期盼教授這些技巧的心理學教本,能引起想自救的讀者和職業治療師共鳴,視本書為認知行為療法寶典。   本書榮獲美國認知與療法治療師協會讚譽為實踐認知行為療法優良自助書,僅具備以下條件的心理書籍能獲得此項肯定:   • 運用認知和行為療法原則。   • 有實證支持,證明提出的方法有效。   • 不含經科學證實的禁忌建議或方法。   • 能證明提出的治療方法與成

效並行不悖。   • 與最佳心理治療慣例不相衝突。   病患從本書中學到的技巧,數十年來已獲研究證實,能對憂鬱症、焦慮等情緒問題產生最佳治療效果,因此治療師大可放一百二十個心。研究發現一學會本書講授的技巧,病患不僅心情撥雲見日,改善情緒成效更持久(復發率變低),並能自立自強,無師(治療師)自通。   本書第二版比第一版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呈現二十多年來的創新研究和療法,第二版並結合收錄更多具有實證支持的療法:包括可用於情緒管理的心像法、接受和正念;面對焦慮的「恐懼階梯」裡論和暴露療法;容忍痛苦和模稜兩可;及積極心理學。   本書也介紹史上最新定義的行為活化(behavioral acti

vation)(指經由參與正性增強的活動,增加對自己的正向想法)、放鬆、與認知重建方法,同時也一併保留第一版的精髓,重現當初成為讀者和治療師心理書搶手貨的風采。   多年來,臨床醫生和讀者用我們意想不到的創意方式運用本書,令我們驚訝不已,全球心理學研究所和精神科住院醫師實習計劃,也紛紛採用本書當作認知行為療法教材。本書至今已有逾22 種不同語言譯本,教授的技巧已證實放諸四海皆準。   曾經有位同事跟我們聊起,走進孟加拉某家診所時,她瞥見一位女子持棍棒在泥土上作畫,走近一瞧才發現該女子在寫本書第一版的思考記錄表;另一位同事分享提到認知行為療法概念時,澳洲原住民領袖則發現本書第二章五環節模式是

首屈一指的文化相關模式,可把認知行為療法跟他們存在已久的民族文化智慧相連起來建立關係。本書已成為知名成癮治療中心、心理診所、醫院和法庭機關的御用書,不過為數最多的消費者鐵定還是一般大眾,他們基於自助需求,或因精神疾病專家推薦而購買,本書的使用情況也道出醫生和群眾的心聲─希望能學到並應用經證明有效的實務技巧,來管理情緒。   本書第一版還附帶隨行書─《臨床醫生教你掌握好心情》(Clinician’s Guide to Mind Over Mood),對如何透過本書有效治療病患各種問題、並在不同臨床情境處理中使用本書,該書都能提供深入的建議。   我們希望,若各位想積極改善情緒和生活,本書第二

版能繼續成為大家的指南針。   無論本書是利用泥土棍棒或數位設備去傳授技巧,目標都是一樣的─讓大家能學會轉換心情的技巧,因而邁向幸福人生與提高生活滿意度。   醫生若用此書為病患看診時,我們希望醫生要保持好奇心、學習心才行,每個人對世界的體驗天差地別,但仍有共同原理可用於理解這類體驗的來龍去脈,及如何逆轉改造這些體驗。自本書第一版登場以來,心理知識和心理治療原理蔚為風潮,我們竭力把嶄新的理念和發現加進第二版裡,使第二版能持續推動已證明有效的最佳實務療法。 丹尼斯.格林伯格 克莉絲汀.A. .佩德絲基 推薦序1   那是個特別的冬天,我和《Mind over Mood》(「掌握好

心情」原文版)結緣。   在第一次晤談結束後,我的治療師克莉斯汀娜.亞瑞斯博士從桌上拿起一本書,對我說:「這本書很好,它用很簡單易懂的方式闡述認知行為治療的概念,妳若願意花時間讀讀,必定獲益良多。」 那時的我剛進入臨床心理學博士班兩三個月,對新環境適應不良。正好學校要求每位學生在畢業前至少要接受45個小時的個人心理治療,我便順理成章地進入治療室,初嚐當一個認知行為治療案主的滋味。   早在大學一二年級時,我已對認知行為學派極為嚮往。正因如此,到了可以選擇治療師的時候,我便毫不猶豫地挑了一位年輕的女性認知行為治療師。很幸運地,我不僅認識了一個對我影響深遠的人,也同時認識了一本難能可貴的書。

在治療師和本書作者的悉心引導下,我慢慢地暸解自己的心情、想法、行為、身體狀況和環境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填寫書中的表格(如認知紀錄表) ,也由一開始的慌亂漸漸變得熟練。 不知不覺地,我竟蛻變為一個握有許多工具的人。   也因爲多了許多好用的工具,當我再面對同樣的外在壓力源 (如討厭的同學、恐怖的上台報告或面試)時,我慢慢能夠發掘更適切(同時也是較合乎事實的)的解讀方式,亦能發展出更適切的因應之道。同時,在那幾年內,我自己也進入不同的臨床場域擔任實習心理師,接受認知行為治療訓練和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我常拿書中的認知紀錄表給案主填寫,用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和書中提供的例句,小心地挖掘案主的想法,

並帶領他們進行認知重建的工程。就像我曾親身經歷過的一樣,我的案主也發現自己的情緒會好轉,也開始會時時留心自己腦中閃過的念頭或畫面。本書著實賜予身為治療師的我許多好用的工具。老實說,由於我個人在美國的認知行為治療訓練與本書有緊密的關聯,因此我認為:若做認知行為治療而沒有這本書輔助,則步履會較為艱困。   千呼萬喚始出來,感謝大樹林出版社,《掌握好心情》第二版在台灣問市了! 相較於第一版,第二版新增了不少以實證為基礎的新方法,包括感恩日記、寫寬恕信、恐懼階梯等。除此之外,作者在教導讀者如何改變想法和行為時提供了更多步驟與資訊。整體而言,第二版的內容更豐富,且更實用,值得一讀再讀。   誠心向您

推薦這本好書──不論您是有情緒困擾的讀者或是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法的臨床工作者。期盼您也能和當年的我一樣,在「對」的時間點,和這本好書結緣。 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系所副教授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兼任臨床心理師 劉同雪 推薦序2 學習替自己煮一碗有科學根據的心靈雞湯   首次與本書相遇是在馬偕醫院實習時,在圖書館發現了它。至今腦中還留有第一版的印象,除了文字淺顯易懂之外,大量圖表也讓人印象深刻。雖說這是本寫給大眾看的心理讀物,卻也給了當時的我很大的收穫,讓我慢慢摸索出「引導個案學習CBT」的方法。   在處理許多心理困擾時,CBT是目前實證研究建議的第一線療法。除了容易理解、操作具

體且證實有效之外,治療過程不會動輒數年之久,也是它常被推廣的原因。   這樣好的治療方法,是不是只能找位心理學專家親自登門學習呢?答案是「不」。本書的精神就是要教會讀者能「成為自己的CBT治療師」。若能掌握本書的核心精神,就相當於找到了改善心理困擾的第一把鑰匙。   在本書第二版中,作者加入了一些第三波行為治療的概念(如接納、正念、行為活化等),以及正向心理學的觀點(如感恩、個人優勢等),使得本書的資訊更完整而全面。在理解基本觀念後,讀者與治療師可以依據需求,閱讀或練習相關的內容,使用上頗具彈性。   「易懂」是CBT的優點,但這並不表示它很「簡單」。根據臨床經驗,知易行難,要有耐心的去

實踐,是當中最困難的地方。不過,在作者巧妙設計下,「知」與「行」之間的落差已經盡量被縮小了。願意學習的讀者,只要有耐心去理解、實踐,必能感受到心理狀態的變化。   即便嘗試後,主觀認為自己沒有明顯改善,我們也不會一無所獲。在閱讀時,我們逐漸累積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在未來有機會進行諮商時,是很好的開頭,會讓諮商進行的更有效率。   誠摯邀請讀者一起來學習CBT,從原料開始,學習替自己烹煮一碗量身訂做、有科學掛保證的心靈雞湯,保證有感覺、無副作用。跟著本書架構,一步步認識腦中小劇場,找回生命掌控權。有沒有效?親自實驗便知曉!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第三章「想法」是主宰一切的核心重點大家

在第二章學會了想法、情緒、行為、生理反應和環境/生活情況如何互相影響,接著將於本章中學到要使自己活得更開心,得從「想法」著手,此章要介紹的是愈了解自己的想法,愈能幫助自己全面改造人生。想法─情緒的相關原理解析只要情緒一出現,便會立刻觸動與該情緒相關的想法,這些想法也能幫助你掌握情緒。例如去參加宴會,席間一位好友把你介紹給亞歷克斯(Alex)認識,但寒暄時,亞歷克絲從沒正視過你,事實上短暫應答下來,他的目光一直越過你環顧著四周。以下則是在此情況下,你可能會產生的三種不同想法,以及每個想法會引燃的四種情緒。請從以下想法中圈出你覺得會出現的情緒:想法:亞歷克斯鹵莽無禮,他無視我侮辱我。可能的情緒(圈

選一項):被激怒、悲傷、緊張、耿耿於懷。想法:亞歷克斯認為我乏味無趣,我惹人生厭。可能的情緒(圈選一項):被激怒、悲傷、緊張、耿耿於懷。想法:亞歷克斯好像很害羞,說不定他不好意思直視我。可能的情緒(圈選一項):被激怒、悲傷、緊張、耿耿於懷。此例說明了想法常會製造出相對應的情緒,不同的解釋也會導致不同的情緒。由於情緒往往令人心煩意亂,或可能導致行為與後果(比如怪罪亞歷克斯很鹵莽無禮),因此分辨自己的思維,並在採取行為之前,先確定此念頭正確與否是十分重要的事,例如要是亞歷克斯只是因為個性害羞,你卻認為他鹵莽無禮,可能火冒三丈或怒氣沖沖向亞歷克斯興師問罪,事後可能會悔不當初。即使一般公認「一旦面對這

種情況,大家反應鐵定都一樣」─比如對丟工作的看法─但事實上每個人的信念和解讀都不同,因此也會導致不同的情緒。當丟了工作時,有人會認為:「我真是失敗者!」並且沮喪鬱悶;但或許另一種人反應是:「他們沒權利開除我!太瞧不起人了!」而氣憤難平;第三種人可能抱持不同意見:「我不喜歡這樣,但現在我的機會來了,該去找份新工作」心情既緊張又期待。

服務品質、關係品質與專業能力對滿意度及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L化粧品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心理諮商師推薦的問題,作者楊松穎 這樣論述:

企業要達到永續經營,需要不停的成長及提升競爭力,在此過程中需要穩定而堅固的經銷體系做為發展的基礎。而穩定成長的經銷體系來自企業總部與經銷商之間穩固的關係。企業如何在紅海的競爭環境中,提供給經銷商良好的服務品質、關係品質及專業能力,讓經銷商感到滿意且願意繼續合作並推廣銷售,對於化粧品製造銷售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以L化粧品公司經銷體系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並以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服務品質對經銷商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2)關係品質對經銷商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3)專業能力對經銷商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4)經銷商滿意度對經銷商忠誠度有顯著正向影響。透過此

研究結果,提供L化粧品公司經營方針,提升企業組織競爭力,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